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哲學講義

道德哲學講義

發布時間: 2025-04-07 18:43:05

道德經最後一句話

道德經最後一句話如下:

道德經最後一句話是: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艱澀,它是中國最高的高山,老子或許是所有哲學家中最高壽的,思想也最透徹、孤絕、高深。《道德經》又是直白的,句句都是警句,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在魯迅的《故事新編》里,《道德經》是老子出關時敷衍關官所寫的講義,成書不過一天半,因為是講義,不免有些翻來覆去的車軲轆話。魯迅雖是調侃,不過傳說亦不太可信:關官在城頭遠遠望見一股紫氣,知道聖人要來,而剛好他又博學多識,問道於老子,老子便寫了道德經交給他。

老子一向的主張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於是立足不敗之地。古代亂世多暴君暴民,暴君殺暴民,暴民殺暴君,你來我往,整個時代都受罪。這可說是老子思想產生的原因之一。

再回過頭來看「為而不爭」,其實包含了一種策略,因此後世也有軍事家把它當做兵家的韜略來看,不爭無用之爭,乃至以弱勝強。當年紅軍打游擊戰的十六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不能不說是得益於《道德經》的靈感。

② 道德經第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詳解及深意

聖人治理的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回,增強百姓的筋骨體答魄,經常使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以上是書面解釋。我再加一句:沒有慾望,就回歸自己的本性,所以人民安居樂業,終享天年。想更好的理解《道德經》,最好看看《莊子》。另一個角度,可以看清代黃元吉(黃裳)寫的《道德經講義》,他是從修煉角度講的,非常好。摘其文曰:聖人摒除耳目,斬斷邪私,抱一以空心,心空則煉丹有本,由是而采天地靈陽之氣以化陰精,日積月累,自然陰精消滅而陽氣滋長,則實腹以全其形,以道凝身,以術延命,即是超生拔死之法。。。。。。

③ ①人為什麼學習《道德經 》 ②學習《道德經》領悟了哪些 ③在現實中如何約束

作為中國人,能夠讀到老子的《道德經》這是福分。因為老子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看問題深刻全面。《道德經》裡面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懂得了這些道理你的人生就會很平順,你就得到了福報。我們學習《道德經》,不是要復古,目的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使傳統文化轉化為現代文化,古代智慧轉化為現代智慧。為你的人生充電,使每個人都得到成長。我們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簡單談一談:

一、學習《道德經》可以提升智慧

《道德經》是對人生的深刻反省,是生命認知的理性覺悟,它是穿越時空的永恆智慧。一位國學大師說:不學《道德經》成不了大事。學習《道德經》即聞道,聞道之要在悟,悟一字得一字之功,悟一句得一句之果,有悟則明,有明則能認識自我,開啟心智,提升你的智慧。

二、學習《道德經》可以提升德養

「德」就是「得」,「修之於身,其德乃真」,學習《道德經》應知行合一。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高等智慧的人聞道之後,就去實踐;中等智慧的人聞道之後,似懂非懂;下等智慧的人聞道之後就傻笑,認為學這個沒用;如果沒有人笑就不是道了,因為人與人總是有差距的。行道就是修身,修身就是行道,在修身中聚德,在聚德中內聖,以內聖達外王,就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學習《道德經》可以提升學習能力

有學者說:「《道德經》是很難懂的,稍微一不小心就解釋錯了。」難懂一是難翻譯。二是難解讀,《道德經》的解讀是最難的,因為它是古代的哲學著作,哲學是講義理的,解讀就是要把它變成現在人們聽的懂的道理,這樣才有實用價值。《道德經》看似易懂其實深奧,理解《道德經》不能望文生義,因為古今詞義有差異。用孔子的話說,就是要「溫故而知新」,經常復習,每學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並且是你越學感到越想學,越學越明白的事理越多越深。我們還是用老子《道德經》來看看是否好學:「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④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經典有哪些

傳統文化縱覽
1、簡介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
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
、竹、民謠、黃土、
江、黃河、紅、月亮
十二
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農家、農民起義、鋤
;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
2、諸
百家
1.儒家(孔
、《論語》、孟
、《孟
》、荀
;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
庸》《
》《孟
》《論語》)
2.道家(
、庄
;思想:道德
、逍遙)
3.墨家(墨
、《墨
》、思想:兼
、非攻、舉賢、節儉)
4.
家(韓非、李斯、《韓非
》思想:君主集權


5.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
》)
6.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縱橫家(鬼谷
、蘇秦、張儀、《戰
策》)
8.雜家(呂
韋《呂氏春秋》)
9.
說家(
吳承恩《西遊記》、羅貫
《三
演義》、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傳》)
10.兵家(孫臏《孫臏兵
》孫武《孫

》思想:強調作戰前
定要做
准備)
11.醫家(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王冰、張
、朱震亨、李
珍、張景岳)
3、琴棋書畫
4、傳統文
主要
指詩詞曲賦

《詩經》、《漢樂府》、《孫

》、《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
說》、

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
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5、傳統節
6、
華詩詞
古詩、律詩、絕句、近體詩、
題詩、自度曲(詞)、傳統詩詞等
7、
戲劇
8、
建築

些:http://ke..com/view/40254.htm
傳統道德觀:


家思想:
吳起與魏王泛舟江河
魏王誇說山河

固若金湯
吳起歷舉夏商各朝代
山河



說:
家強盛
德政
山河




舟內

寇讎
《鹽鐵論》:
道德

仁義

曰:
道德

仁義

《左傳》晉
公家



季文
相三君
私積

衣帛

食粟

藏金玉
器備
忠於公室
范仲淹:





顧炎武:
興亡
匹夫

古代先賢懂
思想
立統
諧發展
根本

先秦




概念

簡單


集合





音樂

必須
清濁、
、短
、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

入、周疏
等聲音
才能組
樂曲
若琴瑟

誰能聽
王夫

六經責我

七尺


二、政治理念:德政
《尚書》
惟德


《管
》稱:

所興
順民
;政
所廢
逆民
《論語》



北辰

德風
德草
季梁說:



聖王先

致力於神
君應

利益看作

利益
政權才能鞏固
權者

養民

令尹
文說:

政者
庇民

曠者
我取富焉
勤民
自封


政權
失關鍵


向背
社稷

君臣

自古亦


意誠

1.
君者修德

德字



身率
使

躬行其實
民先
2.政





事擾民
且要
民;

家理財
養民

養民力;
3.統治者要平易近
親民


提倡


社稷



主張仁政論
仁義論


桀紂

失其民
;失其民者
失其

其民

矣;
其民



民矣;


所欲與

所惡勿施爾
仁政必須與廣
民眾
利害相連
憂樂相通
樂民
所樂
憂民
所憂
《禮記》提倡
明德
親民
止至善
修身
齊家


德政:




民免
恥;道



恥且格

即引導
率先;政

制禁令;齊


思想
引導
民遵守


則處
刑罰;刑
使

敢犯
苟免於刑

見善
善轉變

德引導

禮節劃

知恥並
斷追求善行
朱熹:主張


政者

具;刑者
輔治
德禮則所





……
政刑能使民遠罪

德禮


使民
遷善
自知
故治民者
徒恃其末
深探其本

則民恥於

至於善者
講統治者發揮道德教化
作用


養民

使民
善至於至善

吉凶禍福



鬼神沒能關系
吉凶由
禍福


所召
古代
神論者駁斥
禱祝、咒術、
卜筮等迷信思想

政治家晏嬰認
齊君

由於
縱欲厭私
斬刈民力

祈禱



善祝
抵擋

民群眾
統治者
詛咒

苦病
夫婦皆詛




……雖
善祝
豈能勝億兆

三、民本思想:






邦本

歷代都相信君權神授
商紂王文武兼才
自比太陽
百姓說:
曷喪
予與汝皆亡
表現
民願與
同歸於盡
強烈反抗情緒
西周建
總結商朝亡
經驗教訓

敬德

保民
思想
保享於民
才能


西周統治者認
命並
永遠



轉移

求民主
帝關

民求主

所欲

民意
視自我民視
聽自我民聽
《管


認識

則愚


則聖

古代產
神論思想
春秋

認識
鬼神
能支配
神聰明

壹者



鬼神非
所親
惟德


道遠
道邇
非所及

主張


虐待
百姓

惡政;
警告
政者:

畏死
奈何
死懼

漢馬衍《車銘》:
乘車必護輪


民;車
輪安處
民誰與
四、倫理觀念:
《管



倉廩實

衣食足
才能發展

富強

想讓
民遵守道德規范
要讓
衣食

倉廩實
知禮節
衣食足則知榮辱

傳統思想
都注重倫理
道德教化
注重
道德修養

仁、義、禮、智、信

道德價值體系
希望
培養



修身

齊家



道德品質
基礎
德治
認仁

功利
仁義制萬事



道德或善
;禮
制度品節
禮者

亦言禮
屬於


復禮
克服戰勝自身
私慾
恢復

提高
道德境界
禮或

倫理道德
權貴富
者說
要節欲
縱欲

巨細
要謹察


必謹

理耶
欲耶

則敬

……

則敬

撥亂反
明紀綱
克字
殺賊工夫



五、義利

義利關系
倫理道德哲
價值觀念
儒家重義輕利



要講功利
造福於民;


能光講利
更要講義
義利





公私、邪
義利

欲、公與私

仁義
根於

屬於




所宜
義者

送給回答者一份禮物送香吻
贈言:好帥的回答,樓主送上香吻一枚,以表誠摯謝意!
0
0
x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到
檢舉
<span
class="line
ui-line
last-line">

熱點內容
論述題經濟法淵源的種類 發布:2025-04-07 22:19:29 瀏覽:480
范冰冰魔法學院攻略 發布:2025-04-07 22:18:51 瀏覽:106
昆明政法學院 發布:2025-04-07 22:16:52 瀏覽:412
北郵經濟法階段作業四 發布:2025-04-07 22:16:47 瀏覽:789
社區黨建工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07 22:02:45 瀏覽:768
瑞達法考app行政法 發布:2025-04-07 21:47:57 瀏覽:901
中級經濟法無紙化考試 發布:2025-04-07 21:46:44 瀏覽:4
蘇州勞動法關於急離職的規定 發布:2025-04-07 21:42:18 瀏覽:504
勞動法培訓期間工資 發布:2025-04-07 21:40:38 瀏覽:154
貫徹基層黨組織選舉條例 發布:2025-04-07 21:39:29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