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療法治百病
1. 暖宮方法有哪些 宮寒偏方
女性宮寒有很多害處,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做好暖宮措施,宮寒的話平時就會容易月經不調,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不孕不育,影響女性健康。
暖宮方法有哪些
1、每天快步健走 中醫認為,「動則升陽」。如果經常性地經痛、四肢發冷,建議每天快步走30分鍾,促進子宮血液循環的同時還做了有氧運動。如果能夠在鵝卵石上行走,則更有效的刺激足底經絡與穴位,讓子宮不再寒冷。
2、1周3次艾條溫灸 在家中也可以輕而易舉做到,在網上購買5年陳艾或者按照自己需要選擇,注意一點必選陳艾,明代大醫家李時珍指出「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著。」所以施艾應選用陳年老艾,這也是歷代醫家所反復強調的。一般選取兩個穴位:肚臍正中直下1.5寸處的氣海穴、肚臍正中直下3寸處的關元穴。一周三次,用艾條熏烤30分鍾,長期堅持就可以有效溫暖子宮。
3、1周4次「暖宮操」 實驗證明,每周做3-4次「暖宮操」,子宮溫度可提高0.15℃!「暖宮操」做法:雙膝自然分開,舒適地跪在床上,挺直腰部,向前彎腰,讓胸部盡量接近床面,保持5分鍾。接著平躺於床,做收腹提臀運動,在空中盡量保持3-5分鍾,感覺子宮隨身體一起收縮。
宮寒偏方
很多女性經常會感到手腳冰涼,月經不調,還會伴隨著痛經,這些都是宮寒的現象。如果宮寒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不孕,流產等。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些驅走宮寒,讓子宮回溫的小偏方吧。
1、艾條溫灸:一般選取兩個穴位:肚臍正中直下1.5寸處的氣海穴、肚臍正中直下3寸處的關元穴。將艾條一端點燃,懸於施灸部位即可進行艾灸。每日熏烤30分鍾,長期堅持就可以有效。另外還可以配合溫灸盒使用。
2、隔姜灸:用艾條混合薑片溫熱子宮外部。要注意的是,隔姜灸用的姜應選用新鮮的老薑,宜現切現用,不可用乾薑或嫩姜。這個療法需要每晚堅持,持續半年。
艾條溫灸治宮寒的步驟:
1、將艾條切段,大概兩厘米一段。實在是切的時候不好操作,也可以將其中的葯草掏出按照兩厘米差不多的量分開放置。
2、薑片最好切成3-5毫米左右,大小比切成段的艾條略大,用牙簽在薑片上扎出均勻的小孔。
3、將切段的艾條放在薑片上,用小火點燃,開始燃燒冒煙即可。
4、將放置艾條的薑片放在肚臍下三寸的位置,一次四到五片,藉助艾條燃燒透過薑片上的小孔熏溫子宮。
5、艾條燒盡時即可,但是如果覺得皮膚灼熱,要適當換位置,特別注意不要燙傷。
3、拔罐:在腰腹部正對著的背部進行拔罐,往下延伸到尾椎骨附近。每次拔罐要持續20-- 25分鍾,每天拔兩次,連續3天就能使宮寒症狀明顯減輕。
4、泡腳:將艾葉、肉桂、花椒煮水,用以浸泡雙腳,具有溫腎散寒、溫經通絡之功。宮寒的女性可以堅持每晚用熱水泡腳。浸泡的時候,可以用雙手的勞宮穴,對按腳底的湧泉穴,採用心腎相交法驅寒。
5、穴位按摩:只要經常按摩自己的無名指,長久堅持不但可以緩解宮寒 ,還能夠緩解感冒、尿急尿頻等症。同時,還可以用雙手按摩肚臍周圍,大約用時15分鍾,直到按熱為止,既可以驅寒,又能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毒素。
6、腹部保暖:中醫認為,天冷時節寒邪入表,若不注意保暖,寒氣走竄入里,就會導致「宮寒」,引起月經推遲、痛經等疾病。專家提醒女性朋友,特別是月經期間,不要長坐冰冷的凳子,著衣要保證前心後背、腰部、腹部等重要部位的溫暖。
宮寒吃什麼好
1、烏雞煮益母草:主治宮寒不孕。
食材:烏雞1隻,益母草500g(分4份,分別用酒、醋、薑汁、川芎汁浸透炒干),當歸120g、續斷60g、姜18g。
做法:將制好的益母草,放入雞膛內,用清湯煮,雞淡吃,或酒送下亦可。雞骨並葯渣焙乾為末,加當歸、續斷、姜為末,煉蜜為丸。
用法:每日早、中、晚各服l丸。
2、紅花暖宮蛋:主治氣虛夾瘀不孕。
食材:雞蛋1隻,藏紅花1.5g。
做法:取雞蛋打一個口,放入藏紅花,攪勻蒸熟即成。
用法:月經來潮的第二天開始服,每天吃1個,連吃9個,持續服3-4個月經周期。
3、當歸遠志酒: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或氣血不足者。
食材:全當歸、遠志各150g,甜酒1500g。
做法:將當歸與遠志用紗布封好,以酒浸泡,密封。7日後可開取,去渣備用。
用法:每晚溫飲,隨量飲之,不可間斷。酒用盡,依法再制。
3種暖宮食物專克宮寒
1.當歸
當歸的補血功能是最好的,可以讓你全身的血液流通起來,是「血中聖葯」,對痛經和月經不調也有很多作用,可以把當歸切成薄片放到雞肉裡面去燉著喝,對調理宮寒是非常不錯的。
2.桂圓肉
桂圓肉中很有非常豐富的鐵質,對於貧血和宮寒的女性來說絕對是個非常不錯的補品,可以把桂圓肉放進去煮粥煲湯都是很好的,可以有效調理好宮寒。
3.丁香葉桂花茶
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它還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葯,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以及婦女寒性痛經等,均有良好的療效,它還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尤其是孕婦害喜症狀。丁香溫中,暖腎,降逆。治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疾。丁香暖宮、調理宮寒的典籍記載《葯性論》:"治冷氣腹痛。"《本草匯》:"療胸痹、陰痛,暖陰戶。"桂花性溫、味辛,入肺、大腸經,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作用,對食慾不振、痰飲咳喘、痔瘡、痢疾、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桂花治病散寒、暖胃止痛的記載:《本草綱目》記載,桂花能「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葯先聘通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說明桂花的美容養顏功效。中醫認為,桂花性溫味辛,含有揮發油、蠟質及木樨苷等成分,具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功效,可以治療胃腹寒痛。建議宮寒體質的女性,日常喝一些丁香葉桂花茶來調理宮寒,溫中散寒。
2. 人體中的「黑洞」——神闕
「黑洞」,它不是一個「黑窟窿」,它是這樣一種天體:它的引力場是如此之強,就連光也不能逃脫出來。宇宙黑洞,估計大家都有耳聞,是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來的這一學說,說明空間和時間是怎樣因大質量物體的存在而發生畸變。「黑洞」無疑是本世紀最具有挑戰性、也最讓人激動的天文學說之一了。不管科學家是否能勘測得到,它都是一個存在的巨大而不可估量的能量場。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人體中類似「黑洞」的這樣一個巨大的能量場——肚臍,其在我們中醫學中稱為「神闕」穴。
經常讓久病重病患者回家自行艾灸「神闕」穴,因為其在我們針灸學中不僅是一個急救的要穴,具有起死回生的作用,它更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好處,符師認為「神闕」是眾多保健穴位之首,可通調先後天,運用好此穴,可起治病養生,延年益壽之功。
肚臍為何叫「神闕」,《道藏》一書對此作了如下解釋:「神者,變化之極也,故名之以「神」;「闕」為中門,以示顯貴。」中醫學認為肚臍是心腎交通的「門戶」,神仙居住的地方,故名「神闕」。中醫臍療治病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殷商時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臍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臍法療疾。《雜療方》記載了用桂、姜、椒、皂莢等辛香溫熱之品,制丸後納入肚臍,有益精延年之效。臍療歷經各朝代的發展,直至晚清進入了其發展的鼎盛時期。中醫外治宗師、清代吳師機所著的《理瀹駢文》更是對臍療作了系統地闡述,其中強調「中下焦之病,以臍療為第一大法」,該書提到可用臍療治療80多種疾病,運用的方法有灸法、擦熨法、熏法、洗法等等。神闕(肚臍)又為何如此重要呢?請細聽分解:
一、神闕,為先後天之源
從胚胎開始,胎兒就通過臍帶,與母體進行氣血營養的交流,小小的臍帶,連接著胎兒肚臍,是胎兒最早的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母體的營養由此源源不斷地運輸到胎兒體內,並維持胎兒的生命活動。人體先天的稟賦與這個穴位關系密切,因此,「臍(神闕)為先天之源」;古人亦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當新生兒瓜熟蒂落,哇哇落地之時,臍帶脫落,形成肚臍,此為人體最大的,唯一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五臟六腑相通,因此,「臍(神闕)為後天之源」。又因臍部的皮膚比較薄,神經及血管比較豐富,它所支持的臟器以及血管包括模隔膜、肝、脾、胃、腎上腺、輸尿管、膀胱,因此臍部透過與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的聯系,有比較強的吸收和傳導能力。古人亦稱之為「十二經絡之根」、「呼吸之門」。
二、神闕,是一源三岐之本
「神闕穴」,隸屬任脈,與沖脈相交會、與督脈相表裡。任脈、督脈、沖脈為「一源三歧」,三脈經氣相通。同時,任脈與督脈周循全身,分別總督陽脈與陰脈,內聯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內通外聯,承上啟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師主張「灸臍」正是這一理論的根基。作為猶如宇宙「黑洞」般能量之源的「神闕穴」,通過此三條奇經已在人體佔領了不可替代的三維立體空間,若能掌握好此穴的用處,無疑是拿到了治療臨床各種病症的萬能鑰匙。
了解了神闕穴的好處,那麼它可以防止什麼疾病,具體又如何操作的呢?估計這是大家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了。
此穴就是一把「萬能鑰匙」,具有開啟人體「黑洞」能量的功能。因此,其運用范圍廣,幾乎囊括所有疾病,包括日常保健,此為眾穴之首。那麼我們還是以臨床常見疾病的保健治療為例,介紹一下「灸臍」臨床運用。
1、消化系統疾病
最讓大家能夠理解的就是神闕穴(肚臍)與消化系統密切相關。臍,又稱「環谷」,臍與腹膜相連,與大腸、小腸、肝臟、脾、胃、胰等中下焦臟腑距離最近,因此,不論是腹痛腹瀉,還是胃脹胃痛嘔吐噎嗝,亦或是泄瀉便秘,都可取神闕一穴治療。臨床上,符師還會教導大家根據不同情況搭配不同的穴位以增加療效,比如:消化不良者配內關、足三里;若出現腹瀉配水分、陰陵泉;若有頑固性便秘,則配腹結、天樞以鞏固療效。
2、骨關節病
肚臍可以治療骨關節疾病,估計許多人會覺得有點匪夷所思。但事實證明,療效確是肯定的,而且其除了能夠治療腰椎病、膝關節病等一般關節疾病之外,還能用於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等等免疫系統疾病。符師認為骨關節病在中醫學中屬於「痹症」范疇,除了與肝脾腎關系密切外,還和心、膽、三焦密切相關。灸神闕可溫補下元,腎陽腎氣主人的生長發育,調節免疫,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陽不能溫煦脾陽,致脾胃虛弱,運化水濕功能失常而瘀積瘀濕,日久肺,脾,心、膽(肝)、腎多臟功能失常,使水的生成,轉輸,排泄障礙,水濕痰飲停積為患,有形之邪阻滯三焦,三焦氣機轉樞功能失常而出現各種復雜多變的症狀。此時,常常灸治神闕,可共調多臟,梳理三焦,活血通絡,化水飲與痰濕於無形。適當的配伍也是必要的,如膝關節退行性變,可配陽陵泉、雙膝眼;膝蓋腫脹有積液可配艾灸水分、陰陵泉;頸椎病可配中脘、百勞、肩中俞;腰椎病配天樞、氣海。
3、腦病
主張患腦部的患者常灸「神闕」,他認為每天用艾條緩慢懸灸肚臍,可改善腦供血,預防腦功能退化,是防治腦病的最理想穴位。神闕位於腹部中央,它卻可以調整大腦神經,可見「腹腦」之說或許存在!?1907年,美國醫學博士拜倫羅賓遜正式出版《腹部和盆腔腦》理論專著,全書有700頁的長度,有超過200個詳細解剖插圖。拜倫羅賓遜認為:「分布在人體腹部和盆腔內的植物神經系統是一種繼發性腦,它負責調節內臟功能(節奏,吸收,分泌和營養)。腹腦能夠在無顱腦的情況下生活(如無腦兒),相反顱腦卻不能在沒有腹腦的情況下生活。」拜倫羅賓遜認為:腹腦就在兩腎之間。更有趣的是,1998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邁克爾·格肖恩出版了他的《第二大腦》理論專著。邁克爾·格肖恩認為:每個人都有第二個大腦,它位於人的肚子里,負責「消化」食物、信息、外界刺激、聲音和顏色。這無疑證實了神闕的「一源三岐」之本,看來,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證實了這點---神闕可通督醒腦。符師建議預防腦功能退化配合內關,絕骨更佳;若腦供血不足,可配中脘、風池。
4、生殖系統疾病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丈夫二八天至,精氣溢瀉」。神闕為「先後天之源」,又為「一源三岐之本」,無疑可調節男女天癸(生殖)。《采艾編翼》「任脈綜要,自會陰至神闕多治男氣女血」;《針灸甲乙經·卷二·婦人雜病第十》:「絕子,灸臍中,令有子。」《醫學入門·卷一·煉臍法》:「彭祖固陽固蒂長生延壽丹(由麝香、丁香、青鹽、夜明砂、乳香、木香、小回、沒葯、虎骨、蛇骨、龍骨、硃砂、雄黃、白附子、人參、附子、胡椒、五靈脂、槐皮、艾葉等製成):入臍眼內……艾火灸之……久無生育,子宮極冷。」《類經圖翼·卷十一·婦人病》:「不孕:一法灸神闕穴,先以凈干鹽填臍中,灸七壯,後去鹽,換川椒二十一粒,上以薑片蓋定,又灸十四壯,灸畢即用膏貼之,艾柱須如指大,長五六分許。」中醫還認為肚臍是心腎交通的「門戶」,由此可見,常灸肚臍,可讓心火下移小腹以溫煦下元,讓腎水上調以潤澤心肺。由此,此穴可治療男女不孕不育之病,也可調整性激素,改善下丘腦內分泌軸功能。符師認為,若配合八髎、三陰交、水道、歸來等穴位進行艾灸,效果更佳。
除此之外,神闕還可以治療皮膚病、過敏性疾病、情志類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幾乎囊括內外婦兒各科。因此也有人說「臍療可治百病」 (《臍針療法》)。
臍療的方法比較多:有灸臍法,包括懸灸、隔鹽灸、隔姜灸;敷臍法;熏臍法;洗臍法;擦熨法;根據不同疾病體質配製特殊葯物納臍中,也叫煉臍法等等。而最方便操作,最簡單易學的是懸灸法,其具體操作現介紹如下:
【具體操作方法】符師建議用純艾條/葯艾條1-2根,點燃一端,在患者臍上5-10cm處溫和懸灸,讓臍部能感受到陣陣熱能在臍部盤旋,經絡敏感者可感受到經氣的傳導,直達病所,大部分患者可慢慢感受到熱量傳至腰部。保健灸一般每次治療15-20分鍾,根據病情而定,一般病淺病輕灸的時間短些,病久病深者灸的時間可長些,給小孩艾灸只需10分鍾。
【注意】胃腸積熱日久、肝膽火旺、或陰虛火旺者不宜灸的時間過長,建議先調理後再灸。糖尿病患者施灸時注意溫度及距離,避免燙傷,臍部皮膚破損者暫不予灸。
神闕(臍)為經脈之中樞,經氣之江海,可通過經氣溝通上下內外、諸經百脈、五臟六腑。我們可通過溫和艾灸對臍部的刺激,激發人體潛在的經氣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從而調整臟腑功能發揮其防病治本的功能。所以說,「神闕(臍)」是人身體上的萬能「黑洞」!
3. 現在很多醫院用艾灸,你認為艾灸的效果如何
艾灸可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比如痛經、結腸炎以及由寒、濕、痛痹引起的疾病都有效果,在這里我講結腸炎的案例,在臨床上我用艾灸治療慢性結腸炎很多,結腸炎其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甚至大便秘結、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反復發作,還伴有消瘦乏力,精神萎靡,用艾灸治療結腸炎,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升陽舉陷,尤其灸法對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它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只要始終堅持配合治療,並保持良好的心態,飲食 健康 ,復發的幾率很小,下面是我用艾灸治療結腸炎的經驗希望能給有結腸炎患者的朋友一些幫助。
灸法:
1、用艾炷(把純艾絨搓成塔型)無瘢痕灸,灸神闕、關元各灸5~10壯,七次一個療程,每日一次。
2、用艾炷隔姜灸,(把純艾絨搓成塔型,切一片和銅錢大小厚度一樣鮮姜放在肚臍上,用針把薑片戳成均勻的孔,把艾塔放在薑片上點燃即可)在神闕穴,關元灸5~7壯,每日灸1次,七次一個療程。
如果在冬季天冷不便於開窗艾灸,可以使用艾灸罐來艾灸,
取穴:神闕、關元也可以加灸足三里、中腕、下巨虛。
我自己艾灸三年,自己和家裡人有人不舒服,從不給他們吃西葯,甚至我女兒患重肺炎我都是用艾灸,學了中醫,對疾病心裡有數,才不慌不忙。那時家裡人不信,看著病得厲害的娃,吃了我的心都有,不到半個月,我女兒氣色紅潤,食慾大好。這才開始不反對,很多人不信這個,但是我不是賣艾條的,也不是開艾灸管的,我就是個沒有錢的老百姓,可是我有為自己身體 健康 保駕護航的能力啊。
艾灸不是萬能的,現代人對傳統中醫曲解,認為艾灸可以治百病,其實不然,很多疾病艾灸是無能為力的。
那為什麼各大醫院,診所, 養生 機構卻將艾灸炒作的無所不能呢?這就叫做「引領潮流」傳統醫學也是這樣被一步步的推向深淵的。
艾灸作為一項傳統的輔助治療方法,古人主要是以它作為輔助療法進行推廣和傳承。並沒有像現代人一樣將其吹噓的無所不能。
古人言:一針,二灸,三湯葯。
說艾灸是萬能的,理由不充分;說艾灸無效的,更是孤陋寡聞或者是純粹的中醫黑。
用艾灸,做艾灸看似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應用中也是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相關知識,雖然不必要有很高的文化知識,但起碼要對經絡穴位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條經絡某個穴位的位置以及功效作用,知道艾灸的各種適宜病症,懂得艾灸時各項禁忌等等,這樣才能一灸就靈不枉費「心機」。
我認為艾灸很好,艾灸主要是溫經活血。所謂的疾病都是陽氣不足而艾灸可以使血液循環加快提升陽氣。當然有病艾灸可以輔助治療而無病可養身。
現在的很多醫院在用艾灸治療疾病。艾灸治療,是我國的中華瑰寶。是我國中醫的特色療法。
艾灸可以治療多種外疾內患。但是,艾灸治療必須對症。此外,艾灸治療也有多種形式。比如:火龍灸等!
我自己就是通過艾灸迎來我家寶貝的。因第一個小孩選擇放棄了,而導致身體變差,十多年都沒法懷上。並且老公精子也不算好,最終決定做試管。促排雖有十九個卵子,但僅配了四個胚胎,第一次移植用了兩個,但沒有成功。只剩下兩個,想著若這兩個也失敗,就認命不再要了。所以,在決定做最後一次移植前,好好調理身體再去移植。於是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幾乎天天去做艾灸。然後皇天不負有心人,2015年我平安生下心肝寶貝女兒。就此,我愛上了艾灸。生完小孩,腳後跟痛我也是通過艾灸調理好的。艾灸真的是一個十分好的保健強身的方法!
灸有一世之效,但看怎麼用,用古法還是新法,而要很懂經絡與穴位,方可顯效。
不知道有作用沒,不太相信
無用,我肩周炎10多月,醫院用艾灸針灸推拿,用了二次,醫生講的好很誰治理,手尾長,費用一百多元,後來我自己在家:公園雙手拉吊著,由查止痛油,63天就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