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律大於道德

法律大於道德

發布時間: 2025-04-08 22:24:09

㈠ 法律VS道德,哪個對人的約束力大

從現實的短期的社會發展歷程看,應該是法律的約束力大,因為法律對人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如果你違法規定會受到法律相應的制裁。
但是從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看,實際道德應該比法律約束力大,當社會高度發達,社會文明高度進步的時候,人們的行為已經很規范了,犯罪的現象就很少了,那時人們更注重在社會中的評價,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聲譽,因此到社會高度發達的時候道德的約束力實際要大於法律。

㈡ 是否法律高於道德

法律並不能說高於道德,法律應該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的。並且道德的涵蓋面大於法律。法律比較生硬滯後,道德更加貼近現實。道德是對法律的補充。 在何為罪,何為非罪,何為公正,何為不義這個最為重要的問題上,法律必須藉助道德判斷。為什麼侵害他人權益必須受到懲罰,故意殺人必須判處死刑而不是終身監禁,為什麼搶劫罪的起刑要比盜竊罪來得重,這些問題是再怎麼用邏輯推理也是說不清楚的,最終只能來源於立法者的道德判斷,來源於公眾對公共利益的主觀評價。其實,就算是法律處處標榜的公正一詞,歸根結底也是一個道德規范,其內容也不可能由理性推理獲知,而只能是社會基本道德律的體現。
事實上,法律本來便與道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應以後者為基礎。任何一種法律,如果想獲得公眾普遍而自願的認同,就必須遵循和體現一個社會的基本道德律,就不能無視絕大多數民眾的道德共識。否則,這樣的法律只能是少數精英自身利益的體現,談不上理性,更談不上公正。那種認為法律高於道德,司法應免除一切社會輿論影響的觀點不僅是無知的,甚至是虛偽的。持有這一觀點的人,不是自詡為先知或哲學王的「天才」,便是試圖以一己之私替代大眾公益的「權貴」。承不承認公眾的道德評判是立法、執法和司法的根本,乃是民主制度和專制制度的核心差異!
在現代社會,法律顯然是重要的,有著道德所不能替代的功能,但這僅僅是由於一些基本的道德律對於維護社會的和平與秩序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必須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予以保障。在任何時候都絕不可以依法治國為借口,忽視甚至蔑視那些民眾千百年來一直默默遵循,而在特定情境下又能激起海嘯般公眾輿論的道德准則。最好的折衷之道是,在立法上盡可能地反映絕大多數公眾所信從的基本道德律,在司法上將基本道德律和程序正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法治同時具備一般理性與基本道德的雙重特性。

㈢ 《法律約束力大於道德約束力》求論詞

具體內容要你自己動手,希望你能理解

1。辯論的終極目標是讓對方辯內手無話可說,那就要去思考容對方會從哪個角度切入這個問題
2。無論什麼辯題己方論點的普遍性有多大都不要掉以輕心,辯論多是哲學性問題,這東西就沒有標准答案,有標准也不需要辯論了。就您這個辨題我舉個小例子。說,一個單身男性有個成年的孩子,父母都健在,這男的出意外死了,他的遺產按照法律規定應該分3份,爺爺奶奶和孩子一人一份,但是呢這錢呢爺爺奶奶都給孩子了,這個時候是不是道德的約束力大於了法律的約束力呢?
3。明確2者的區別,正確的把握厲害關系,一定掌握好標准這一撒手鐧。

祝獲得最佳辯手

㈣ 和法律的問題,到底是道德高於法律,還是法律高於道德

分析這個問題抄需要明襲確「高」字的含義。
1、法律的強制力高於(大於)道德的勸導力。
例如,法律可以強制無正當理由而不贍養父母的人盡義務。
2、道德的行為要求高於法律的行為要求。
例如,法律僅僅懲處夫妻之間的肉體暴力;道德要求「夫妻和睦」,既譴責肉體暴力,也譴責精神暴力。
【相關知識】道德和法律的辯證關系

法律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區別
①法律是強制性的社會規范;道德是非強制性的社會規范。
②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
2、聯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礎,良法理應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護。

㈤ 違反法律與違反道德哪個的後果更嚴重

從法律角度來講,違反法律的後果明顯大於違反道德,因為違反法律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嚴重的甚至會涉及到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違反道德一般情況下不會受到強制制裁,但是不能說違反道德就不嚴重,因為這要看行為的性質,很有可能會受到精神上的壓力或者輿論壓力,情節嚴重時也會造成重大後果
就不嚴重違法來說,違反法律的後果小於違反道德。因為違反道德是一生的,違反法律是一時的

㈥ 為什麼法律凌駕於道德之上

說起道德,就不得不談法律,其實道德就是法律的延伸,而法律也是道德的延伸。如果棗迅塌經常在網上閑逛,一定會聽到某些人說:「我是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話看似說得很對,但實際上是完全錯誤的,遵紀守法是好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這也沒什麼毛病,但遵紀守法的我們還真的不一定是個「好」人。

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法律是最基本道德的底限」,這話我是認同的,違反道德只是遭受輿論上的譴責,但如果觸犯了法律,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那麼就要被強制執行,甚至是剝奪其生命權,但道德卻不會這么做,道德只是在某種層次上規范、限制普通人的言行,不具備強制性。道德存在的意義,實際上就是起到一個最基本的約束意義,但不具備強制性。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