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問題

道德經問題

發布時間: 2025-04-10 12:42:40

❶ 為什麼如今很多人覺得《道德經》難讀呢

很多人認為《道德經》難讀,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1.《道德經》成書年代久遠,人們無法理解其中思想。

2.人們缺少對文言文的理解,很難讀懂《道德經》。

3.人們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無法理解《道德經》。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哲學書籍,蘊含了道家的思想,通過短短五千字描繪出當時人們對天道的理解。現代很多人對《道德經》很感興趣,但是很多人無法通過閱讀理解其中的思想,也無法看懂老子要表述的問題。

三、人們接受儒家思想影響,無法讀懂《道德經》。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人們千百年以來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而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有很大不同,人們的邏輯思維難以明白《道德經》所表述的思想和內涵。

《道德經》是哲學著作,沒有一定的閱歷和對文言文的理解,想要讀懂《道德經》非常困難。

❷ 道德經反映了老子什麼思想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縣亦因老子先後更名為真源縣、衛真縣、鹿邑縣,並在鹿邑留下許多與老子相關的珍貴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
老子道德經永恆意義。除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老子》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編輯本段

❸ 有哪些關於道德經的國學問題

,有一網友在閱讀《品讀》時,對原文中個別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提出了異議。如「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指出這兩句意思不連貫,前半句在不同的版本中所處的章節不同。本人在研讀《道德經》過程中也發現一些類似問題,現提出來,供廣大國學愛好者參考。



學習《道德經》過程中發現有以下問題:一、不同的版本在一些字、詞上不一樣,大多為意思相近的字詞,如「道可道,非常道」和「道可道,非恆道」「常」的常和「恆」;二、個別句子斷句不一樣。三、個別句子在不同的版本中所處的章節不同,如「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放在這章明顯意思不連貫。四、感覺各章節排列的次序也比較混亂,《道經》和《德經》混雜在一起。我想應該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千百年來文字的發展變化,在抄錄和印刷過程中人為的進行了修正。二是,古代文字沒有標點符號,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斷句也就不一樣。三是春秋戰國時代,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在翻閱過程中容易造成簡片散落,重新裝訂時可能會放錯位置。四是一部道德經由很多部簡書組成,在閱讀和保存過程中擺放次序會出現混亂。所以在閱讀道德經的時候會覺得有些雜亂無章,《道經》和《德經》混雜在一起。



在學習過程中發現,《道德經》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道經》,主要闡述宇宙、哲學以及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等。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天道;二是《德經》主要闡述個人品德和社會道德的,屬於人的行為規范。我們可以稱之為人道;三是在《德經》中還可以細分出一部分重點闡述統治階級(王侯)治國理念的,我們可稱之為王道。



另外,《道德經》中用到很多借喻和類比的手法,我們在理解和翻譯時,要根據上下文和語言環境進行甄別,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可機械的理解、翻譯,使泛指的文意變得狹隘。這樣就降低了《道德經》的廣泛實用性。

以上這些事小編在學習《道德經》過程中的一點點心得體會,奉獻給志趣相投的朋友們分享。學習上的爭論不可避免,理愈辯俞明,歡迎各位同仁留言說出不同的看法,本人一定虛心接受,有則改自,無則加勉。

❹ 道德經的一些問題,求助

3 人贊同了該回答

問題的參考答案:(適當參考,可結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選擇)
1.以下說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A.仁義禮智B.恭寬敏惠C.清虛卑弱D.和靜清寂(選擇C,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恃)
2.在《道德經》中,下列選項不屬於「反」所具有的含義是
A.相反相成B.禍福相依C.道法自然D.反向思維(選擇C,其餘三個都是「反者道之動」中「反」的具體含義)
3下列不屬於「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觀點是
A.水不與其他事物爭地B.水柔弱而不爭強C.水善於處下而不爭上D.水可以洗凈自己的污濁(選擇D,D是「孰能濁,徐之以清」的內容)
4.「大國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義是
A.卑鄙齷齪之意B.處在水的下游C.指地位微賤的人D.比喻眾惡所歸的地方(選擇B)
5下列不屬於《道德經》中對於「道」的觀點的是
A.弱者,道之用B.道可道,非常道C.天之道,利而不害D.忠恕之道(選擇D)
6.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所體現出的道家智慧是
A.柔弱勝剛強B.上善若水C.哀兵必勝D.為而不爭 (選擇B)
7下列選項中屬於對《道德經》評價的是
A.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B.「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C.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D.「帝王之上師 臣民之極寶」 (選擇D,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評價)
8.下列有關老子所講「無為」的含義錯誤的是
A.不多為B.不作為C.不妄為D.有所不為 (選擇B)
9.關於道教與道家的區別說法錯誤的是
A.道家追求精神境界,道教追求治國方略B.道家產生於先秦時代,道教產生於漢代C.道家講哲學智慧,道教叫方術養生D.道家創立者是老子,道教創立者是張陵 (選擇A)
10關於《道德經》所講內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道德經》是一部講戰爭用兵的書B.《道德經》是一部講治國管理的書C.《道德經》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經》是一部講哲學智慧的書 (選擇C)
11動善時的正確意思是
A.海水寬廣、清澈 B.水善於掌握機會C.水能容納萬物D.水給予人好處、利益的同時給人以尊嚴 (選擇B)
12.下文中可以體現老子節儉思想的是
A.物壯則老B.上善若水C.聖人無常心D.治人事天莫若嗇 (選擇D )
13下列不屬於「政善治」的觀點是
A.政善治就是政清如水B.好的政府應該清廉C.好的政府應該公平D.做人要多才多藝 (選擇D.因為D是「事善能」的觀點)
14.下列對《道德經》中的「道」和「德」解釋正確的是
A.「道」就是講事物發展的方向、道路和規則B.道者,物之所得C.德者,物之所由D.「德」就是講事物發展的方向、道路和規則 (選擇A,其他選項都有混淆含義)
15.下列與「反者道之動」無關的詞語是
A.相反相成B.大巧若拙C.大音希聲D.相得益彰 (選擇D)

❺ 道德經害了多少人

1.《道德經》並沒有坑害多少人。
2.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想說:年輕人更是應該讀《道德經》。
3.對於自卑、焦慮的年輕人,《道德經》傳達的理念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聖人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它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價值和作用都是獨特的,我們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4.對於虛榮心強、追求「名媛」生活的年輕人,《道德經》提醒:「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聖人為腹不為目」。它告誡我們,過度的炫耀會妨礙我們的行為和內心平靜,我們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內在成長上。
5.對於愛熬夜、不注意身體健康的年輕人,《道德經》強調:「治之於未亂」,「為之於未有」。它提醒我們,平時就應該注重身體健康,珍惜生命,不要等到問題出現才急於應對,後悔莫及。
6.對於驕傲自大、愛顯示自己的年輕人,《道德經》有言:「知其雄,守其雌」。它教導我們,越是在意自己的實力,越要保持謙虛和柔和,避免引來嫉妒和反感。
7.年輕人真的應該多讀哲學,你現在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也許能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的前人智慧中找到答案和啟發。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