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是一種的約束機制
⑴ 職業道德是一種什麼的約束機制
選擇題;
職業道德是一種( )的約束機制。
A.強制性
B.非強制性
C.隨意性
D.自發性
正確答案B
⑵ 什麼是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一般道德在職業行為中的反映,是社會分工的產物。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人們在進行職業活動過程中,一切符合職業要求的心理意識、行為准則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是用來調整職業個人、職業主體和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為准則和行為規范。
道德是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基本概念。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有不同的道德標准。所謂道德,就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以善惡為評價標准,以法律為保障並依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信念來維系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及社會各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職業道德是公民道德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恩格斯指出,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我們堅守職業道德,就是要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滲透和落實到工作和各式各樣的職業活動中去。如今人們談論道德修養,比較注意社會公德,即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准則,諸如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環境等,這是必要的。但與此同時,另一種道德修養即職業道德卻往往被有的人所忽視,其實職業道德更是應當大力弘揚的。因為職業活動畢竟是一個成年人的主要活動,一個人的思想道德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職業活動表現出來的。倘若每一個行業的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職業道德,社會上的三百六十行都有良好的道德風范,就必然會卓有成效地推動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
職業道德是生產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產物。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手工業的分離,以及商業的獨立,社會分工就逐漸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由於社會分工,人類的生產就必須通過各行業的職業勞動來實現。隨著生產發展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分工不僅沒有把人們的活動分成彼此不相聯系的獨立活動,反而使人們的社會聯系日益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擴大,經過無數次的分化與組合,形成了今天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職業,並形成了人們之間錯綜復雜的職業關系。這種與職業相關聯的特殊的社會關系,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特殊的道德規范來調整,職業道德就是作為適應井調整職業生活和職業關系的行為規范而產生的,可見,生產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是職業道德形成、發展的歷史條件。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規范。
人們對自然、社會的認識,依賴於實踐,正是由於人們在各種各樣的職業活動實踐中,逐漸地認識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道德關系,從而形成了與職業實踐活動相聯系的特殊的道德心理、道德觀念、道德標准。由此可見,職業道德是隨著職業的出現以及人們的職業生活實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了職業就有了職業道德,出現一種職業就隨之有了關於這種職業的道德。
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的客觀要求。
職業活動是人們由於特定的社會分工而從事的具有專門業務和特定職責,並以此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活動。它集中地體現著社會關系的三大要素——責、權、利。
一,每種職業都意味著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即職責。如完成崗位任務的責任,承擔責權范圍內的社會後果的責任等。職業者的職業責任的完成,既需要通過具有一定權威的政令或規章制度來維持正常的職業活動和職業程序,強制人們按一定規定辦事,也需要通過內在的職業信念、職業道德情感來操作。當人們以什麼態度來對待和履行自己的職業責任時,就使職業責任具有了道德意義,成為職業道德責任。
二,每種職業都意味著享有一定的社會權力,即職權。職權不論大小都來自於社會,是社會整體和公共權力的一部分,如何承擔和行使職業權力,必然聯系著社會道德問題。
三,每種職業都體現和處理著一定的利益關系,職業勞動既是為社會創造經濟、文化效益的主渠道,也是個人一個主要的謀生手段,因此,職業是社會整體利益、職業服務對象的公眾利益和從業者個人利益等多種利益的交匯點、結合部。如何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不僅是職業的責任和權力之所在,也是職業內在的道德內容。總之,沒有相應的道德規范,職業就不可能真正擔負起它的社會職能。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自身的一種必要的生存與發展條件。
職業道德是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特殊社會意識形態。
職業道德雖然是在特定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但它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則深深根植於社會經濟關系之中,決定於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並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著。
在人類歷史上,社會的經濟關系歸根到底只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結構,一種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結構。與這兩種經濟結構相適應也產生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職業道德:一種是私有制社會的職業道德,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另一種是公有制社會即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與私有制條件下的各種職業道德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剝削與被剝削、僱傭與被僱傭的職業關系,從事不同的職業活動,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每個職業工作者都是平等的勞動者,不同職業之間是相互服務的關系。每個職業活動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各種職業的職業利益同整個社會的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因此,各行各業有可能形成共同的職業道德規范,這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的職業道德難以實現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因此,我國現階段各行各業普遍適用的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即「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