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法學啟蒙
Ⅰ 經典法律書籍分享
法律類書籍一向小眾而沉寂。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經典法律書籍推薦,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法律書籍分享
1《刑法的私塾》
(張明楷與弟子的刑法小學堂,歷經十年,首次公開)
推薦理由:張明楷老師在指導學生時,每個周末都會精選刑法當中的疑難案例與學生討論,通過對案例的討論,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書即為近幾年張明楷老師與學生「周末刑法討論會」的內容實錄合集。
本書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實回放刑法討論會的現場,閱讀本書如同親臨張明楷老師與學生的討論會,跟著張明楷老師一起學刑法,學習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處理疑難案例。
本書所選案例,多數是經常困擾刑事司法領域人士的疑難案例,對於司法實踐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2《你的權利從哪裡來?》
(何帆法官鄭重推薦!)
推薦理由:何帆法官鄭重推薦——人生是個試錯的過程,對權利來源和本質的探尋與認識亦然,這本書或許有助於大家少走些彎路,多幾分啟發。
作者德肖維茨從法哲學的角度探討了權利的來源,用語簡練,層層深入,絲絲入扣。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和 思維方式 。德肖維茨是美國當今最著名的律師與法學教授,其在中國已經出版的作品都廣受歡迎。這本書主要從法理學的角度探討個人的權利來自何處。在這本書中,德肖維茨提出了一種全新而令人信服的答案。傳統的理論中有權利來自上帝,來自自然法--"天賦人權",來自法律的規定等等說法。德肖維茨既懷疑真的存在位於憲法與法律之外的自然法?我們如何知道自然法說了什麼?而權利為什麼會隨時空不同而變化?另一方面,如果權利不過是人類法律的產物,為什麼我們允許權利凌駕於人民意志之上?少數人的權利可以勝過多數人的意志,其論證的基礎何在?由此,德肖維茨主張權利並非來自上帝、自然、邏輯,或是僅僅來自法律。
3《法的門前》
(北京大學賀衛方教授推薦美國法理學 必讀書目 《法律之門》中文精編本,美國法最佳入門讀物)
推薦理由:《法的門前》是美國經典法理學教材《法律之門》精華本,原書在美國暢銷30多年,歷經8版,被譽為英美法的微型 網路 全書。原著90餘萬字,原作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與譯者鄧子濱在原作基礎上,新增時下 熱點 法律話題,吸取最新觀點,精心篩選和編撰,最終凝縮成20餘萬字,適合讀者攜帶閱讀。
《法的門前》結構開放,寫作方式新穎獨特,素材與觀點視角獨特, 辯論 與哲思相得益彰。推開法律之門,步入法律迷宮,感受思辨與探索之樂
4《政法筆記(增訂版)》
(中國政法大學劉星教授推薦!耶魯法律博士馮象漢語法學 隨筆 巔峰之作。)
推薦理由:《政法筆記(增訂版)》文稿來自於馮象先生在《讀書》開的專欄文字,以文學的筆意,言說政法領域的大小 故事 ,從孔夫子名譽權、魯迅肖像權、婚前財產公證、取名用生僻字、性賄賂、人體寫真到版權、美國大選……涉及方方面面的話題,稱得上漢語法學隨筆的巔峰之作。增訂版中增加了馮象先生從未單獨發表過的譯作《聖經﹒利未記》。
5《誰來守護公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
推薦理由:美國總統位高權重,仍須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卻終身任職,深居簡出,在被稱為「大理石神殿」的宏偉建築內審理案件,發布判決,守護著憲法與公正。一個擁有三億多國民、上千枚核彈的超級大國,司法公正為何交由這九人守護?在這條司法「流水線」上,作為最終產品的「公正判決」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美國人民又憑什麼信任他們的司法能力和職業操守?帶著上述疑問,公共事務電視台(C-SPAN)采訪了九位現任大法官和三位離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鏡接受一家電視台采訪,這在美國歷史上尚是首次。這些珍貴的訪談記錄,都收錄在這本書內。
6《批評官員的尺度——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
(清華大學劉瑜教授推薦,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親譯。榮獲第八屆文津圖書獎、南方閱讀盛典2012最受關注年度十大圖書等19個各類圖書獎項。)
推薦理由:1960年,因為一則批評性 廣告 ,警察局長沙利文以誹謗為由,將《紐約時報》告上法庭,並申請巨額賠償。兩審失利後,幾乎被各地政府官員相繼提起的索賠逼至絕境的《紐約時報》,奮起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中力挽狂瀾,宣布「對公共事務的討論應當不受抑制、充滿活力並廣泛公開」,維護了媒體、公民批評官員的自由。《紐約時報》資深記者、兩度普利策獎得主安東尼?劉易斯,以翔實史料、生動筆觸,系統回顧了這起新聞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並循此為線,串接起美國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司法抗爭歷史,完美展現了霍姆斯、布蘭代斯、漢德、沃倫、布倫南、布萊克、韋克斯勒等偉大法官和律師的形象。
7《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
(陳瑞華教授十年經典力作!)
推薦理由:《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作者是北大法學院的教授陳瑞華,是經典著作的再版。本書第一版2000年出版,在法學界很有影響,對於普及程序正義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十年之後作者對全書進行了全面修訂,全部圍繞刑事訴訟法的經典格言展開。陳瑞華教授十年之後面向社會再度普及法學常識: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全書用格言的形式講述程序正義的理念,普及法學常識,穿插各種 典故 、寓言、經典案例,讀來妙趣橫生,不僅適合專業讀者閱讀,也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8《法學論文寫作》
(北大、清華、人大、復旦、交大五大法學院院長推薦!)
推薦理由:《法學論文寫作》對論文寫作進行了庖丁解牛般得系統講解,是目前市面上最為系統詳實的論文寫作指南。語言輕松活潑,被學生評價為最貼心的論文寫作圖書。
9《別在異鄉哭泣(一個律師的成長手記)》
(獻給在城市奮斗的異鄉人。夢想,是註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不公,但,那又怎樣?)
推薦理由:本書有勵志,講述了一名在地方上無權無勢無背景的實習律師如何一步步成長為京城知名律師的經過,作者本身十年的律師生涯,從故鄉到異鄉,從一無所有的北漂到「逆襲」突破,取得一定的社會地位,無論對普通的打工者還是剛從業的年輕律師,都有激勵作用。本書有故事,講述了是作者多年以來辦過的具體案例,情節生動,貼近生活,其中不乏國內知名案例,普通讀者更有興趣。
10《刑法格言的展開(第三版)》
(2013年十大法治圖書,張明楷心血之作,法學經典入門沉寂10年重新問世,讓你在刑法思維 方法 上來一次徹底的「革命」!)
推薦理由:時隔十年之後,張明楷老師《刑法格言的展開》全新增訂第三版面市。本書是公認的法學經典著作,曾經啟蒙無數法學學子步入法學殿堂。本書還是學術與法律實踐結合的典範,大量格言結合具體案件展開,鞭辟入裡。十年間因無再版,求購者無數。本次再版,內容全面增訂,值得期待!
10本簡單卻不隨意的法律入門圖書推薦
1《最好的辯護》
推薦指數:★★★
作者艾倫•德肖維茨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法學教授、作家,又是美國當代著名辯護律師,本書是他的辯護實錄,作者將案件背景及訴訟過程進行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敘述和描寫。書中不乏精彩的辯護場面,純熟的辯護技巧,曲折迭宕的案情發展,令人吃驚的訴訟結局。
作者是個及其優秀的律師,過手的案子都稱得上個個經典;有一小部分講到自己的童年,非常有趣;一大部分講的是接收接手的案子,精彩至極。寫書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猶如看偵探小說,又似窺社會一角;令人不禁拍案叫絕。——ABIGALE
通讀下來解決了我一個多年來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律師要幫「明顯的壞人」打官司。也讓我對辯護律師多了一份理解和尊敬。——Johnny Niu
2《鄉土中國》
推薦指數:★★★
費孝通的著名著作之一,作者嘗試對中國鄉土社會的結構進行深層剖析,深入淺出地討論了結構之構成、功能、運行體系等等,展現了社會結構是如何支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本書語言流暢,淺顯易懂,但是所蘊含之道理發人深省,時至今日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社會學著作。
其中不少章節對於鄉土社會的討論,讓人對於中國現代化以及法治化的路徑有進一步的思索。——馬土豆
不愧是大師,全書14篇 文章 ,寫得深入淺出,學術文章卻寫出小品文的味道,很吸引人。搞學術的一定要讀,想真正了解中國社會也要讀,甚至把它當 散文 看都不錯。——root.gao
3《西窗法雨》
推薦指數:★★★★★
本書以親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談西方法律 文化 ,對似乎是信手拈來的法律現象材料進行點撥評說,說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現象,卻時時啟蒙著中國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著痕跡地調動著讀者的思維,去思考中國的問題。
大一的時候接觸了憲法和法理學都是很原理的東西對於我來說有時候很難懂而這本書中將這些原理結合到了實際的生活中真的讓我受益匪淺。——hostage_117
寫的太簡單,小學生都看得懂,相比那些深奧難懂的法學著作來說,但是內容不隨意,是本好書。——ohlin
4《歷史深處的憂慮》
推薦指數:★★★★★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講述美國現實生活中的故事。生動地介紹了美國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則,建立與發展過程,操作方式,歷史價值以及為實行這套制度已付了的和將要付出的代價。
林達先生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套書,樸素的語句簡潔明了地描述了美國的社會和發展,讓人清晰地了解了「哦原來美國人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里」。——粗製品
我是看了電子版本的近距離看美國全套,全書從大陸會議開始,對美國的聯邦最高法院、議會、司法部、制憲、聯邦制、黑奴歷史與人權抗爭、社會制度進行了詳盡的解說,不光邏輯上堪稱嚴密,文字上亦是精美,了解西方必讀。——謝耳朵
5《政法筆記》
推薦指數:★★★★
文稿來自於馮象先生在《讀書》開的專欄文字,以文學的筆意,言說政法領域的大小故事,從孔夫子名譽權、魯迅肖像權、婚前財產公證、取名用生僻字、性賄賂、人體寫真到版權、美國大選……涉及方方面面的話題,稱得上漢語法學隨筆的巔峰之作。
法科生必讀啊~馮象先生不愧為學識淵博的學者,中古文學博士和法學博士都不是白拿的。——小信封
法律專業的真心推薦,比較有深度,給人一種不同於世俗的啟發。——蔣琴
6《刑法的私塾》
推薦指數:★★★★
本書為近幾年張明楷老師與學生「周末刑法討論會」的內容實錄合集。書中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實回放刑法討論會的現場。所選案例,多數是經常困擾刑事司法領域人士的疑難案例,對於司法實踐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好書推薦盡在:www.tuijianshu.net)
相比專著算是非常通俗易懂了,重要的是,書所採用的形式決定了內容有很多平時專著中看不到的東西,讀來有走出象牙塔非常現實實用的感覺,可以說是不光有理論更富含實踐 經驗 。——串串
說實話,本書的任何一個案例都可以作為刑法論文寫作的切入點。——xybwzxy
7《博登海默法理學》
推薦指數:★★★★
本書是美國法學家博登海默於1940年出版的《法理學》第一版。作者在第一版表達了更鮮明的立場、更犀利的觀點和更自洽的思路,與後兩版教科書式的敘述風格明顯不同。
博登海默從魯濱遜的故事為例談起,娓娓道來,和那些東拼西湊形成一本大眾理論書的教材有天壤之別。前人的心血,讓人心生敬佩。——景泰藍Ciccy
買的潘漢典版本的,譯得很通俗易懂,條理分明。入門書中的戰斗機。——香香王後
8《論法的精神》
推薦指數:★★★★
本書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關於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法學的奠基之作啊,不錯,法學專業必讀數目,老師也一直給我們推薦。內容涉及面很廣,雖然是兩百年前的作品,但依然很經典。——昊盪離愁
老師推薦的書,不學法律的也推薦讀一讀,觀點很有趣。不過開始很難,要靜下心來讀。——Blair
9《洞穴奇案》
推薦指數:★★★★
五名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無法在短期內獲救。為了維生以待救援,大家約定抽簽吃掉其中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餘四人。藉助這個假想公案,實際上反映了20世紀各個流派的法哲學思想,本書既是法哲學專業領域寓言式的經典文獻,又是大學跨學科通識 教育 的理想讀本。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只覺得所有的贊美之詞都已無法涵蓋我的感受。這是一座迷人的思維迷宮,牽引你去不斷思索、不斷追尋、不斷提升。當我掩卷時,最純粹的思考得到的快樂淹沒了我,閉上雙眼,彷彿看到了滿天燦爛星光。——平林新月
激辯,閃爍著法律智慧。每一種觀點、視角都讓讀者擊節。這本書是一本法學經典。——cfname
10《波斯人信札》
推薦指數:★★★
作者以書信的形式,通過波斯人之口,用一種「陌生化」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歐洲文化;不但帶領讀者領略了18世紀巴黎生活的畫卷,更在潛移默化中推行了啟蒙思想的教化。
不錯的一本書,老孟發達以前的書,很有深意。——求索者
書的內容也是相見恨晚。——王
看過"經典法律書籍分享"的人還看了:
1. 必看的管理學經典書籍分享
2. 管理者必讀的管理經典書籍分享
3. 教你改變自己的書籍分享
4. 經濟管理類的經典書籍分享
5. 偉大CEO必讀的50本經典書籍
Ⅱ 法律專業的學生應該讀那些關於法律的名著
中國大學法學專業本科一年級學生必讀書目
1.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中國大學法學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必讀書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准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後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後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於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31.江山:《中國法理念》
[點介]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麼現代西方產業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淫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於「現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
3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點介]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後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也許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從學術史和語言翻譯史的角度,對本書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中國大學法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必讀書目
33.凱利:《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點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種寫法。以「問題史」代替「英雄譜」,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學功力和看問題的敏銳,使得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比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飲。從的翻譯上看,在翻譯界「偽劣產品」漫天的今天,本書是難得的優秀和雜實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會學主要思潮》
[點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探索了社會學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塗爾干、帕累托和韋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於魅力的社會思想家,他不僅要努力把握這些社會學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記這些社會思想與哲學觀念及政治思想的內在關聯。
35.羅素:《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
[點介] 哲學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這本是經受時間的洗禮的。羅素先生在書中顯現出一種從容幽雅的氣質,並時時不忘對某個哲學家調侃上幾句。我想,這樣的氣度是「沉重有餘,深度不足」的國人所欠缺的。本書寫法和體繫上是屬於正統的,也是非常實在的。
36.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點介] 作者本來還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最初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本書讀起來更為精當。這可當作一本入門的書,但同時又可以常讀常新。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關於人生境界的看法,對我們也是大有啟示的。
37.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
[點介] 作者的治學進路和思考進路都深深體現了某種宏大和理性的情懷。書中對當代西方法理學說和域外(特別是日本)法治經驗的紹介,都無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問題關切。該書論證謹言,學術色彩濃。
38.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點介] 作為法學家的梁啟超對中國法學的開創性貢獻理應為青年學生所了解和認識。梁啟超涉獵廣泛,思想敏捷,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實踐有深切的體驗。其行文恣肆汪洋,論辯雄渾有力。至於其理論和實踐中實際存在的裂痕,諸位在讀該書時須具有同情的理解,從而正確認識:一個人的貢獻之大小,一定要與所處的時代結合考察。
39.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
[點介] 這本書的塊頭是大了一點。不過,作為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本書涉及了當代法律的幾乎所有的重要領域。富於啟發而又不乏生動;重在訓練思維而又無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說,此書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帶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這是我對該書的總的評價。和國內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優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劉小楓:《沉重的肉身》[《拯救與逍遙》、《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
[點介] 對現代性倫理的一種新的解讀。弘揚個體主義的倫理敘事觀。順著劉小楓的指引,我們會進入一個有些神秘、有些飄渺、但又無比真實的世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的道德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我們的怎樣去把握生命?我們又如何看待藝術與人生?讀完此書,在慨嘆之餘,你一定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41.塗爾干:《社會分工論》[《自殺論》、《社會學方法的准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點介] 作者乃與馬克思、韋伯齊名的社會學思想大家。本書是作者確立自己思想理路的開山之作。書中提出了「社會團結」、「集體意識」、「社會分化與整和」等重要概念,對「機械團結」、「有機團結」、「壓制性制裁」、「恢復性制裁」等二元劃分及歷史規律進行了探討。
42.加達默爾:《真理與方法》
[點介] 本書志在闡明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使得詮釋學從認識論和本體論轉向了方法論。該書認為:理解和解釋依賴與主體的前見所構成的視域和當下視域的融合。該書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學習法律的人來說,能夠為「解釋學」作出的貢獻當在「應用」方面,而這恰是當今我們在研究法律解釋和法律方法問題時要注意的。
43.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制度》[《具體法治》、《法邊餘墨》]
[點介] 該書體現了作者進入司法研究以來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風格獨特,思想敏銳,並善於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論和中國司法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作者在收入幾篇重要的長篇論文之外,還收入了許多短小機智、曾經有廣泛影響的篇什。作為知識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積極推動者的雙重角色,作者的行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可供分析的樣本。後兩本書同樣敏銳和有趣,特別是後一本書,充滿濃郁的人文修養,在我看來也許更值得一讀。
44.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釋》
[點介] 是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最具備學術意識的一本書。作者持什麼樣的文化立場在我看來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學術實踐做到自我的總結、批判和反省。如果我們的學術都能建立在這樣的一步步的積累和批判的基礎之上,我相信這才是中國學術的真正希望。本書是一本「編」的書,和時下流行的許多「編著」兩廂對照,讀者會有很多感嘆和判斷。
45.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栗》
[點介] 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我被作者「孤獨的」氣質和宗教的體驗所吸引。也許我們會遺忘一切,但不能遺忘自己作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對生命的無奈和痛苦的洞察,讓我們重新理解生命的幸與不幸。
46.羅爾斯:《正義論》
[點介] 本書被譽為是二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本書涉及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諸領域,對正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以「無知之幕」和「原初狀態」的理論預設為前提,提出了「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並論述了正義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則和機會公平與差別原則。也是自由主義的重要著作。
Ⅲ 學生閱讀的國外的法律書籍,比較著名的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7.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8.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9.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學二年級可讀書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准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 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後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後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於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31.江山:《中國法理念》
[點介]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麼現代西方產業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淫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於「現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
3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點介]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後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也許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從學術史和語言翻譯史的角度,對本書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大學三年級可讀書目
33.凱利:《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點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種寫法。以「問題史」代替「英雄譜」,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學功力和看問題的敏銳,使得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比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飲。從的翻譯上看,在翻譯界「偽劣產品」漫天的今天,本書是難得的優秀和雜實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會學主要思潮》
[點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探索了社會學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塗爾干、帕累托和韋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於魅力的社會思想家,他不僅要努力把握這些社會學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記這些社會思想與哲學觀念及政治思想的內在關聯 。
35.羅素:《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
[點介] 哲學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這本是經受時間的洗禮的。羅素先生在書中顯現出一種從容幽雅的氣質,並時時不忘對某個哲學家調侃上幾句。我想,這樣的氣度是「沉重有餘,深度不足」的國人所欠缺的。本書寫法和體繫上是屬於正統的,也是非常實在的。
36.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點介] 作者本來還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最初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本書讀起來更為精當。這可當作一本入門的書,但同時又可以常讀常新。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關於人生境界的看法,對我們也是大有啟示的。
37.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
[點介] 作者的治學進路和思考進路都深深體現了某種宏大和理性的情懷。書中對當代西方法理學說和域外(特別是日本)法治經驗的紹介,都無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問題關切。該書論證謹言,學術色彩濃。
38.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點介] 作為法學家的梁啟超對中國法學的開創性貢獻理應為青年學生所了解和認識。梁啟超涉獵廣泛,思想敏捷,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實踐有深切的體驗。其行文恣肆汪洋,論辯雄渾有力。至於其理論和實踐中實際存在的裂痕,諸位在讀該書時須具有同情的理解,從而正確認識:一個人的貢獻之大小,一定要與所處的時代結合考察。
39.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
[點介] 這本書的塊頭是大了一點。不過,作為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本書涉及了當代法律的幾乎所有的重要領域。富於啟發而又不乏生動;重在訓練思維而又無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說,此書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帶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這是我對該書的總的評價。和國內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優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劉小楓:《沉重的肉身》[《拯救與逍遙》、《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
[點介] 對現代性倫理的一種新的解讀。弘揚個體主義的倫理敘事觀。順著劉小楓的指引,我們會進入一個有些神秘、有些飄渺、但又無比真實的世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的道德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我們的怎樣去把握生命?我們又如何看待藝術與人生?讀完此書,在慨嘆之餘,你一定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41.塗爾干:《社會分工論》[《自殺論》、《社會學方法的准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點介] 作者乃與馬克思、韋伯齊名的社會學思想大家。本書是作者確立自己思想理路的開山之作。書中提出了「社會團結」、「集體意識」、「社會分化與整和」等重要概念,對「機械團結」、「有機團結」、「壓制性制裁」、「恢復性制裁」等二元劃分及歷史規律進行了探討。
42.加達默爾:《真理與方法》
[點介] 本書志在闡明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使得詮釋學從認識論和本體論轉向了方法論。該書認為:理解和解釋依賴與主體的前見所構成的視域和當下視域的融合。該書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學習法律的人來說,能夠為「解釋學」作出的貢獻當在「應用」方面,而這恰是當今我們在研究法律解釋和法律方法問題時要注意的。
43. 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制度》[《具體法治》、《法邊餘墨》]
[點介] 該書體現了作者進入司法研究以來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風格獨特,思想敏銳,並善於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論和中國司法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作者在收入幾篇重要的長篇論文之外,還收入了許多短小機智、曾經有廣泛影響的篇什。作為知識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積極推動者的雙重角色,作者的行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可供分析的樣本。後兩本書同樣敏銳和有趣,特別是後一本書,充滿濃郁的人文修養,在我看來也許更值得一讀。
44.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釋》
[點介] 是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最具備學術意識的一本書。作者持什麼樣的文化立場在我看來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學術實踐做到自我的總結、批判和反省。如果我們的學術都能建立在這樣的一步步的積累和批判的基礎之上,我相信這才是中國學術的真正希望。本書是一本「編」的書,和時下流行的許多「編著」兩廂對照,讀者會有很多感嘆和判斷。
45.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栗》
[點介] 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我被作者「孤獨的」氣質和宗教的體驗所吸引。也許我們會遺忘一切,但不能遺忘自己作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對生命的無奈和痛苦的洞察,讓我們重新理解生命的幸與不幸。
46.羅爾斯:《正義論》
[點介] 本書被譽為是二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本書涉及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諸領域,對正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以「無知之幕」和「原初狀態」的理論預設為前提,提出了「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並論述了正義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則和機會公平與差別原則。也是自由主義的重要著作。
47.帕斯卡:《思想錄》
[點介] 這本書曾經伴隨我度過許多個寂寞而無眠的夜晚。作者說:人是一根脆弱的蘆葦;作者還說:人的全部尊嚴在於思想。作者說了很多的話,這些話是別人不可能說出來的。作者在捍衛人本身,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48.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哲學研究》
[點介] 該書對存在主義的主要問題和存在主義的主要人物克爾凱廓爾、尼采、海德格爾和薩特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把存在主義作為一種反理性主義的非理性思潮,詳細闡明了存在主義的歷史發展脈絡。本書採用的敘述方式本身就是存在主義的,它會把你帶入這一領域的濃厚的氛圍當中。
大學四年級可讀書目
49.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濟學》
[點介] 我們生活在一個制度的世界裡,對制度本身的考量就尤其值得關注。本書對制度經濟學派作出了最新的概括與總結,並對制度的特性、制度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制度的演進、制度的結構等做了比較全面的論述。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制度」問題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值得開掘的地方還有很多,在理論上也是大有可為的。
50.薩拜因:《政治學說史》
[點介] 說實話,欲真正了解西方的法律思想史,還很難找到好的讀物。但從政治思想史進入法律思想史,也是一條途徑。在政治學說的介紹上,薩拜因的這本書是值得推薦的一本。和施特勞斯的同名著作相比較,本書更加平和與雍容。特別在論及社會主義的政治學說上,本書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
這是我上學是老師給推薦的和自己覺得好的!
希望能夠給你幫助! 記得採納哦!
我這里有基本自己收藏的,如果你想要請向我索要!
希望採納!
Ⅳ 比較適合培養法學的書
對法律有濃厚興趣的人,往往想找一兩本書來讀個明白,這里李宏勃老師精選了12本法學必讀經典著作,無論是法學生,還是對法律有興趣的社會人士,都能在其中挑出那麼一本細細品讀,提升眼界,鍛煉法律思維必備書單~~
針對歷史中國政治法律制度系列基本問題的第一部專論,奠定了戰國之後農耕大國政治法律構成的制度願景。
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羅翔老師的推薦必讀,評語:
「越來越覺得,法學院的專業必讀書應該從這本書開始。」
近代自然法學派經典,提出了一系列令後代學人不斷回溯的現代政治哲學和法學難題。
自由主義法學的經典!
法哲學發展史上總會提及的有關國家和法律的思辨之作!盡管與實踐的法律關系不大。
法律學術人和實務人可以跳過、學術史卻無法省略的名作。
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尋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有關美國司法的一本小書,卻是一本有關司法的大書。
對美國法律制度的系統、詳盡和細致的法律經濟學解說,轉換了20世紀世界法學圖景的巨作!
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政治哲學、法學和道德哲學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為法律人,要想培養自己的思辨力和創造力,此書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