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51章道德經

51章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5-04-16 01:11:53

道德經:第51章到第60章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蓄xù)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mò)身不殆。

塞(sè)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現xiàn)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迤yí)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jìng)。朝(cháo)甚除,田甚蕪(wú),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chu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zhǎng);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攫(jué)鳥猛獸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終日號(háo)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sè)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定dìng)。正(zhènɡ)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sè)。

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zhònɡ)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dǐ),長生久視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pēnɡ)小鮮。

以道蒞(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❷ 《道德經》51-60章經典自譯

第五十一章 尊道貴德

道生成萬物,德養育萬物,萬物都有獨特的形態,順應時勢而成長。因此,萬物沒有不尊敬道、重視德的。道之所以受尊敬,德之所以受重視,就在於道德從不對萬物進行干涉,而是順其自然。所以,道生成了萬物,德養育了萬物,使萬物生長發育,使萬物成熟結果,使萬物得到撫養和保護。生養了萬物卻不據為已有,不居功自傲,不做萬物的主宰。這才是最偉大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天下萬物都有本始,這個始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既然知道了萬物的根本,也就認識了萬物;認識了萬物,再謹守萬物的根本,那麼終身也不會發生危險了。堵塞嗜欲的孔,關閉慾念的心門,就可以終身沒有勞煩擾心的事。打開嗜欲的孔,就會增添紛雜的事,使你終身不可救治。能從細微處察見事理的叫作「明」,能夠守住柔弱的叫作「強」。運用外在的智慧的光』返照內在的「明」。不會給自己帶來災禍,殃及其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延綿不絕的常「道」。

第五十三章 行於大道

假如我有點知識,我就在大道上行走,怕的是走邪路。大路很平坦,而人卻喜歡走捷徑。朝政很腐敗,農田很荒蕪,倉庫很空虛,而穿著錦綉衣服,帶著鋒利寶劍,吃厭了精美飲食,佔有過多的財富,這就叫做強盜頭子。多麼不和乎道呀!

第五十四章 善抱大道

善建的不可拔除,善抱的不會脫落,子孫遵照這個道理祭祀永不斷絕。用這個道理修身,他的德就會純真;用這個道理治家,他的德就會有餘;用這個道理治鄉,這鄉的德就會久遠;用這個道理治國,這個國的德就會豐厚;用這個道理治天下,天下的德就會普及。所以,從個人去認識個人,從家去認識家,從鄉去認識鄉,從國去認識國,從天下去認識天下。我怎麼會知道天下是這樣的呢?就是用這種方法。

第五十五章 物壯則老

含德深厚的人,好比是個嬰兒。毒蟲不蟄他,猛獸不傷他,惡鳥不抓他,筋骨柔弱而小拳頭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生殖器常常勃起,這是精力充沛的表現。整天號啼而喉嚨卻不沙啞,這是淳和之極的表現。認識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認識到常的叫做明。貪求生活享受叫做災殃,慾望支配精氣叫做逞強。事物過分壯大就會衰老,可說是離開了道,離開了道就要早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真懂得的不隨便亂說,隨便亂說的不是真懂得。堵塞嗜欲的孔,關閉慾念的心門;永遠也不顯露鋒芒,解除俗事的紛擾,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玄妙齊同的境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就不分親,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貴,不分賤。所以為天下人所尊重。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國,用奇譎詭異的方法用兵,以不擾民來掌握天下。我怎麼知道會是這樣的呢?就是因為: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貧困;民間的武器越多,國家就越混亂;人們的技術越巧,奇怪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盜賊就越多。所以聖人說:我無所作為人民自然順化。我好靜,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干擾,人民自然富裕,我沒有貪欲,人民自然淳樸。

第五十八章 福禍相依

政治寬松,人民就淳樸。政治苛刻,人民就狡詐。災害啊,幸福就在它身邊,幸福啊,災害就暗藏其中。誰知它最後會怎麼樣?它沒有定論。正常的可能變為反常,善良可能變為邪惡。人們的迷惑,由來已經很久了!因此,有道的人處事方正而不顯得生硬,雖有稜角也不會傷人,直率而不放肆,明亮卻不耀眼。

第五十九章 長生久視

治理百姓、養護身心,都不如吝惜精力更重要。愛惜精力,萬事才能早做准備。早做准備,就是厚積其德。厚積其德就沒有什麼不能攻克,沒有什麼不能攻克就無法估計他的力量。無法估計力量,就可以治理好國家。有了治理國家的原則和道理,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這就是根深柢固,長生久視的道理。

第六十章 治國烹鮮

治理大國好象煎小魚。運用「道」的原則去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了。不僅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祗也不傷害人。不僅神祗不傷害人,聖人也不傷害人。這樣,鬼神和有道的人都不傷害人,所以人們就能彼此相安無事了。

.

❸ 為什麼漢族統治者建立的封建王朝一般以左為大,以右為小,所以右拾遺比左拾遺的權力小一些

《道德經·31章》有言:「君子居貴左,而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所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而老子認為「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而《道德經·51章》又說:「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既然尊道,那麼當然對於有道者不處的「用兵之右」,就不能尊為上了。

我想,大概這是經典的論尊左的最早的言論了

❹ 道德經怎樣讀

道德經要是「讀」的話很簡單,反復誦讀、根據名家的解釋來看,讀一句看一下解釋;但是道德經的內容不是僅僅靠讀和看別人的解釋就能理解的,經書中好多篇幅都是天、地、人、萬物的認識及其相關規律等等,很多東西都是虛無看不到的,也可以說是用普通方法了解不到的,同時還要通過修道、練功等等來實際印證,由讀經轉化到實踐經文內容,這才是最好的「讀

❺ 讀透《道德經》第51章:以德服人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成萬物,德養育萬物,萬物形成各種各樣的形態,自然環境使萬物成長。所以,萬事萬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貴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貴,是因為道生長萬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養萬物而不加以主宰,順其自然。因而,道生長萬物,德養育萬物,使萬物生長,使萬物成熟,撫育萬物,使其受到保護。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自恃功績,引導萬物而不做主宰,這就是奧妙深遠的德啊。

天下萬物都是道生長出來的,所以稱「道生之」,萬物都要靠內在的德來畜養,所以萬物都尊道而貴德。萬物尊道貴德,但又不主宰和安排,老子認為這才是無為而自然的狀態。

我們現在所強調的德,一般是指個人的品德和德行,德是相比於能力的一種更高的形態,它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因此,有「以德服人」的說法,但被我們當成了一句玩笑話,用來調侃,它被咱們玩壞了。

孔子說,有才無德,小人也;有德無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聖人也。

這又回到了第49章關於聖人話題。

❻ 《道德經》第51章解讀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解讀:

本章講玄德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名曰道。道,乃先天一炁也。炁曰光。道盡光也。光曰神 。神生性。天命之謂性。故曰道生之。

      光生元氣。元氣分剖天地。天地之氣相合,其名曰機。氣得機,而有升降出入化。氣機曰德。故曰德畜之。

      德成器。器為殼/皮;性在內,為仁。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器性相和,曰種。種曰精。精有形質曰物。故曰物形之。

      因緣際會,隨業受報,物種的種性、基因各自不同,註定成為形態迥異的個體。故曰勢成之。

        神是性根;氣為命蒂;精曰物種。神與氣,乃道與德也。道德為性根命蒂,先天父母。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換言之,性命最尊貴,故而道德最尊貴。

        從生到死,無論是人與動物的生長壯老已,還是植物的生長化收藏,在自然法則作用下,各有宿命,故曰莫之命而常自然。

        萬物向陽而生,得神以全性;得氣以續命;得精以盈形;得水而柔弱。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在叢林法則的制約下,物競天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相生相殺,又自生自滅。故曰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元散神去則命終。命終歸死,自性不滅,隨念受報、隨業所趣,死而再生。若能抱元守一,性神合道,則死而不亡矣。

      萬物在物質世界裡生長,自誕生之初,先天一炁獨立成性,在生命體內自行孕育而成一片小天地,其運化也同樣遵循自然法則。萬物各盡其性,各了其命,其生命過程又自行作主。所以,道德於萬物、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道存在於太虛,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有生於無,有無相生;存無守有,有生萬物;萬物生於有,復歸於無。道奇難生,生之謂玄。玄之又玄,故曰玄德。

熱點內容
法條和條例 發布:2025-04-16 08:03:15 瀏覽:691
桑植縣人民法院老總 發布:2025-04-16 07:59:33 瀏覽:1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 發布:2025-04-16 07:57:09 瀏覽:146
勞動合同法臨時用工 發布:2025-04-16 07:55:45 瀏覽:647
用佛法治精神病的妙方 發布:2025-04-16 07:55:05 瀏覽:208
道德法院 發布:2025-04-16 07:43:36 瀏覽:71
2016年勞動法病假天數 發布:2025-04-16 07:36:40 瀏覽:624
開收據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16 07:32:31 瀏覽:725
房屋買賣備案登記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16 07:28:15 瀏覽:275
內陸漁政水產品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16 07:25:20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