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道德與教師幸福
㈠ 教師職業道德與幸福感的關系淺談
教師職業道德與幸福感的關系淺談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社會主義的教師職業道德批判地繼承了古代師德的優秀遺產,以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行為規范為指導,從根本上區別於以往的教師職業道德,是最先進、最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
所謂教師職業道德,就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應該遵守教師這種職業的原則、職業標准,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言行;不做有損教師人格的事情,不說有損教師形象的話,一切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去做。
幸福是人之為人意義的實現,幸福感是指心理慾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教師的幸福感與教師職業道德共生於教育過程中,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教師幸福感提升意義重大。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職業道德則是獲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條件。
有些人認為,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師的幸福是相互矛盾的,其實不然,我認為任何事物總是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教育生活也不例外,既有「教師職業道德」要求,也有教師的幸福。
偉大的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獲,既有自己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於是教師收獲的是雙倍的、乃至更多於其他勞動雙倍的幸福。」我想,只要你是一位教師,肯定跟我一樣,在平凡而平淡的工作中體會到了不平淡的幸福。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與教師職業幸福感相對應的教師職業倦怠現象也普遍存在,我在網上看過一些調查,從結果看,教師的經濟待遇、工作壓力、社會地位等是導致教師職業厭倦感的主要因素。但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一個人從事同一職業久了,往往會被單一重復的生活方式磨滅激情,自然會產生厭倦心理,相當於現在的'一句流行話:「審美疲勞」。意思是再美的東西,每天在你身邊,被你擁有,你往往也會熟視無睹,漠然以待。
幸福是體現自身創造力和價值感得到實現,人生價值得到肯定後產生的感覺。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總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但其實什麼是幸福,永遠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一個人人眼中會倍感幸福,充滿感恩,在另一個人眼中或許會深感痛苦,充滿沮喪,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觀都取決於不同人的生活態度、生活價值觀和心境心態。
教師的幸福來自孩子的真摯的感情。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千差萬別的,要做好工作,就得充分發揮創造性。由於這種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必須學識淵博,並且每時每刻都要開動腦筋,創造性的處理各種問題。例如,由於你的點撥,使學生想出了更為簡便、快捷的解題方法;由於你的幫助,使學生改掉了不良學習習慣,積極上進;或者又是你的輔導,使學生在各種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這些無不閃耀著你創造性的智慧的火花,而由此帶給自己的成功感更是令自己幸福不已。
其實,教師想真正獲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條是自己調整好心態,經常換位思考,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時刻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時刻發現生活中的美!
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教師職業有其特殊的要求,職業幸福感和教師自身的榮辱觀、師風師德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師德高尚、熱愛學生、精通業務、教學相長、堅持學習、師生和睦、敬業奉獻、團結互助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基礎和源泉,因此,作為教師,知榮辱、優師德,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職業幸福感!
;㈡ 怎樣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實現教師幸福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負擔著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範性,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愛崗敬業是師德的基石愛崗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石。對於教師來說,最基本的道德准則就是忠誠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社會與人民對教師寄予重望,因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學生本人和家長對教師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們不能設想一個沒有敬業精神的教師能夠為培養人才的教育工作盡心盡力,所以只有教師具備了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才會在教育實踐中,全身心投入,潛心鑽研業務,努力掌握現代科學理論知識,廣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同時有了對事業熱愛之心,就會甘於平凡,為人民的教育事業默默奉獻,在平凡的三尺講台上奉獻自己的才智和畢生的精力。
二、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一個人最崇高的愛是愛別人,一個教師最崇高的愛是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對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志。許多教育家都指出,沒有對學生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所以教師要真正實意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教師只有內心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才會事事從學生的利益出發,處處為學生著想,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取得點滴成績時投去贊許的眼光,同時教師的愛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是增強師生關系的潤滑劑。作為一名教師,我堅持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時注意全面了解學生動態,經常找他們談心,交流思想,增進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課,我盡力爭取時間給予補課,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對後進生,更是對他們循循善誘,做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誠去感化他們,因此得到了學生的信賴,他們把我當成知心朋友,有什麼心事都跟我談。
記得有一次,我收到一位學生給我的一封信,信中訴說了他因學習成績差經常被媽媽打罵的苦惱,要求老師給予幫助,我及時找該生談話,對症下葯,指出他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同時發掘他的閃光點,並通過家訪,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使該生慢慢克服了學習上的困難,經過努力,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家長面前找加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