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實驗感悟

立法實驗感悟

發布時間: 2025-04-27 01:58:13

1. 瘋巫妖的實驗日誌的硫磺山城與律法教會

律法之力的核心就是「平等」,每個生命、存在都有自己的意義和秩序,混沌本身也是一種扭曲的秩序,只要化出雙方約定的界線內,進水不犯河水,就能夠實現共存。這條線,就是律法之力的根本。「越線者,將受懲罰,乃至死亡,不管他是什麼身份,他有多麼強大,他是什麼種族。在律法天平之下,眾生平等。」 四廳一院,硫磺山城的司法系統,是羅蘭親手打造的,按照前世近代國家的司法制度權力分散、制衡的原則,將其分成了相對讀力的四塊。
最高法院,也是司法系統的管轄,這里由羅蘭親自坐鎮,也掌握了最重要的法律制定許可權和終審權,更是整個司法系統的龍頭。最高法院下屬的有四個機構,則是整個司法系統的內臟和骨骼。
執法廳,專門負責執法和管理工作,恩,就是專業唱黑臉的,糾察風紀、管理小街小販之類的,苦活、臟貨都歸他們管。而城市管理部隊,簡稱城管,就是它的下屬部門,和前世主要對手是小攤小販的城管不同,暗精靈騎士們主要的對手還是各種犯罪分子,警察的職責,才是她們的主業。
領頭者,是牛頭人雪蹄.埃塔。是的,就是那個裸奔的牛頭人變態雪蹄…….
律法廳,名義上專門研究法律和規章的理論部門,但也是法咒使、公正騎士、審判者的修行進階之所,人數並不多,但能夠成功進階高階職業,最弱的都是一個黃金階,外人不是很清楚,但實際上卻是四廳中力量最強的。領導者是高精靈老學究卡勒.迪亞,前任環法之國的執政官之一,也是硫磺山城大賢者之外的最強法師。
法王廳,名字很威武霸氣不錯,但當司法系統的立法、管理職責都丟給了其他部門後,他所要的做的,大部分時間只是打打內勤,為其他部門打打下手,比如要招來新的立法會議了,他就會召集各個部門,收集立法預案之類的。作為內勤部門,法王廳並不需要多強的實力,她們需要的,是靈活的行政手腕和細心的業務能力,所有,大部分廳員,都是還在學習期的菜鳥和不想上一線的女姓執法者。她們的廳長——莉莉絲.米蘭……是的,就是那位瘋狂野百合,移動的銀.穢物品……
審判廳,聽起來也很威武霸氣,但當初次審批權被律法廳收走,最終審判權由最高院收走後,他們剩下的,大概就是專治各種不服了,當遇到城管無法對付的對手時,也就該他們出手了。
提起公訴、義務辯護、調查追凶、逮捕嫌犯,也是他們的職責,由於都是些讓人火大的麻煩事情,他們的火氣的確偏大,又稱為打手廳和吵架廳。
硫磺山城監獄也在他們的管轄范圍內,在城管部隊建立起來前,他們也是司法系統明面上的唯一戰力,當然……若戰力內部排名,他們穩居倒數第二,就比內政部門的法王廳強點有限。 神之律是神定的,他只有重罪十三條,都是公認的不可寬恕罪行。也是基本不會變化的,律法職業釋放判罪術所能夠判定的罪行,只有神之律。
神之律是人之法的底線,既一個罪行被神之律禁止,那麼,人之法絕對不能豁免。
律法職業者所要執行的只是神之律。
神之律,十三罪中首罪:以私慾肆意奪取他人生命者,將遭受律法之神的嚴厲審判,即使死後也必將遭受刀山火海之刑!
神之律,十三罪第七罪,以私慾貪贓枉法玩忽職守者,將被剝脫所有的職司,貶成庶人! 人之法,則是律法之神教會不斷修編改進的,司法權和主權總是綁定在一塊的,神之律可以在秩序眾神所矚目的任何地方適用,而人之法則只能在主權支持的情況下適用,這是兩者首要的區別。
是給以律法之神信仰為國教的國家和領主所准備的。 亡靈天災
亡靈議會勾結艾希大陸外的亡靈帝君發起的亡靈位面入侵。 惡魔歸來
在惡魔的操控下,亡靈天災對艾希大陸造成巨大的傷害,而元素之神的復生又給惡魔的入侵提供了機會。 最終浩劫
最終浩劫,兩位最高女神復甦,重演上古神話。那時,眾神在凡世直接開戰,艾希大陸裂了又裂,一個個異次元大門就此洞開,強悍的異界種族,徹底把這個世界化作了煉獄。

2. 自治條例立法調研體會

為了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了解我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貫徹執行情況,切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權益和自治條例的貫徹實施,根據工委會年度工作計劃,經省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同意,工委會與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聯合組成調研組,於10月底至11月間,深入各自治縣開展我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貫徹落實情況調研。在調研中,調研組召開座談會,與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政府等相關部門一起,逐條檢查自治條例的貫徹落實情況,並與之探討自治條例在貫徹落實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根源及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自治條例貫徹實施取得的成績
我省共有六個民族自治縣,分別是昌江、陵水、樂東、白沙黎族自治縣和保亭、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自2005年陸續修訂實施以來,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促進民族發展和本地區經濟社會繁榮,保持社會穩定,在堅持依法行政、完善民族法規、促進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加強立法,完善法規體系,為自治地方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立法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一項重要自治權力,民族自治地方充分發揮立法權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與自治條例相配套的法規及政府規章,有效地發揮了自治條例的功能作用,進一步促進了自治地方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團結和少數民族的合法利益。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農村公路管理條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水利設施保護條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鄉村道路管理條例》等單行條例,有效地推進和改善了民族自治地方農村地區的道路交通建設和水利設施建設狀況,促進了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的發展;《關於進一步加快白沙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白沙黎族苗族自治縣關於加強民族工作的意見》、《昌江黎族自治縣加強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實施方案》、《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則》等政府規章,促進了民族自治地方民族關系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強化了依法行政手段;《陵水黎族自治縣處置閑置建設用地暫行辦法》對全縣6.7萬畝閑置建設用地進行了處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貴的資源保障;《陵水黎族自治縣關於加強保護環境的意見》、《昌江黎族自治縣特定林木保護管理條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的意見》等條例、規章,有效地保護了民族自治地方生態環境,提高了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保障和促進了農民轉移性收入,使生態環境保護及生態補償有章可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白沙黎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加強立法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保護、挖掘、傳承和充分開發利用,有效地保護了正在逐步消失的少數民族文化,使少數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和利用。
(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自治條例的貫徹實施,促進了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實力逐年增強,有些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國民生產總值及財政收入方面: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2012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5.94億元,是1999年的7.37倍,同比增長10.1%,增幅排全省第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4億元,是1999年的5.6倍,同比增長57.9%,增幅排全省第一;2013年前三季度,全縣國民生產總值完成18.18億元,同比增長1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7億元,同比增長26%。昌江黎族自治縣2010年至2012年三年的全縣國民生產總值分別為56.2億元、73億元、81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6.3%、16.5%、13.2%,其中2012年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實力的不斷增強,有力地促進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發展、事業繁榮和社會穩定。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方面:201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完成130億元,同比增長44.4%;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完成33.4億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長63.5%;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完成18.56億元,是1999年的17.76倍,同比增長53.5%,增幅排同年全省第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不斷增加,加快了民族自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和水平,為本行政區域的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醫療衛生建設方面:樂東黎族自治縣自2007年以來,中央、省、縣三級財政共投入2.06億元用於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基礎設施建設及購置先進醫療設備,2009年實現行政村衛生室覆蓋率100%,完成143家標准化村衛生室建設,覆蓋率達到80.3%,全縣農民參合率達97.14%。昌江黎族自治縣2007年至2013年共投入近5千萬元新建各種醫院門診大樓;投入2404萬元新建12家鄉鎮衛生院門診樓,全面完成了鄉鎮衛生院門診的建設。民族自治地方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力地保障和提高了民族自治地方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教育事業方面: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我省制定的教育扶貧移民政策,積極完善職業教育機制,加大教育投入是民族自治地方培養後續力量的主要抓手,民族自治地方均投入大量資金興建思源實驗學校,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水平。陵水黎族自治縣自2009年秋季起,每年招收7個少數民族聚居鄉鎮和吊羅山林業局共1300名義務教育學生到思源實驗學校就讀;每年招收寄宿制的少數民族高中生,按每生每年1500元的標准發放生活補助,2010年起提高至每生每年1800元。昌江黎族自治縣從2008年8月至2012年底,共投入資金6291.9萬元建設思源學校,民族中學自2006年以來,共投入建設資金920萬元,縣財政通過年度預算對教育扶貧移民寄宿制中小學校學生生活費給予一定資助,初中和小學寄宿生生活補助每人每月分別不低於126元和133元,確保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教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不僅改變了民族自治地方教育事業的落後面貌,還極大地改變了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觀念。
(三)民族關系進一步鞏固,民族文化進一步繁榮
民族自治地方高度重視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圍繞貫徹實施自治條例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法規宣傳活動,讓民族團結才能保持社會穩定、社會穩定才能發展經濟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民族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白沙黎族自治縣進一步加強民族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解答涉及民族事務問題,並向黨政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自治條例在促進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中的法律保障作用,以維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10個少數民族鄉鎮與4個國營農場毗鄰,場鄉交錯分布,市場、金融、交通、電訊等社會資源共享,已經形成了「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民族關系,縣財政每年撥付2萬元作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經費,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對全縣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民族自治地方在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宣傳活動的同時,利用每年的農歷三月,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月,在農歷「三月三」黎族苗族的傳統節日,充分展示少數民族的人文風情和文體生活,並積極挖掘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使少數民族文化得於較好地保護、傳承發展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繁榮。樂東黎族自治縣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於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族藤竹編技藝、黎族民間故事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大安黎族民間剪紙技藝有50多幅作品入選了國家級、國際級展覽。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瓊中黎族民歌》等1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國家級、省級保護名錄,105名縣級傳承人也得到了確認,黎族民歌傳承人王女不大在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白沙黎族自治縣以打造「中國黎族雙面綉之鄉」為抓手,全面推動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黎族苗族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為題材,創作了各種作品30多篇(首),徵集收藏民族服飾、手工藝品40多件,拍攝各種資料圖片300多張,收集和錄制民歌4盒。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民族自治地方在貫徹落實自治條例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很突出,有些困難和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還制約了自治條例的貫徹執行。
(一)對自治條例的學習宣傳不夠重視、認識不足,民族區域自治意識淡薄
調研過程中,調研組每到一處都對參加座談會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及十幾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做現場交流,絕大多數部門負責人沒有認真看過自治條例,有些部門負責人根本不了解自治條例的條款內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自治條例學習不夠、了解不深,就很難按照自治條例去執法,部門也很難自覺貫徹執行自治條例,對一些爭取上級機關支持和幫助的條款就很難落到實處。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在於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對自治條例的學習宣傳不夠重視,認識不足,沒有把貫徹落實自治條例當作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振興民族自治地方各項事業的工作來抓,對貫徹落實自治條例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不深刻,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依法保護民族自治地方應有的權利的觀念比較淡薄,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治條例的全面貫徹落實。另外,社會各界和各級政府的民族區域自治意識比較淡薄,省政府及其組成部門發出的一些文件,包括省級新聞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報道,均有把民族「自治縣」的「自治」兩字省略,直接稱為「縣」;民族自治地方也有類似情況發生,民族自治地方掛在單位門前的招牌及稱謂,有些也沒有「自治」兩字。
(二)上級機關支持和幫助力度不夠,所作的決策和決定沒有充分考慮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缺少政策上的支持
在貫徹實施自治條例過程中,有些上級機關沒有充分考慮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因素,沒有給予民族自治地方更為優惠的政策支持和傾斜;一些涉及上級機關支持和幫助的條款根本無法落實和執行,一方面是民族自治地方對條款學習不夠,另一方面是上級機關不了解自治條例的條款內容有關。如,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都有一條規定:「自治縣人民政府依法應繳納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除上繳國家部分外,由自治縣自主安排……」,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上級機關並沒有直接返還這部分資金,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也沒有去爭取這一權利和利益;自治條例對礦產資源補償費、水資源費等也作了類似的規定,同樣也是沒有得到上級機關的支持而無法執行。在制定上繳土地出讓收入比例政策上,省政府《關於調整部分市縣上繳省級土地出讓收入比例的通知》(瓊府[2013]7號)中,把陵水黎族自治縣的上繳比率與瓊海、文昌、萬寧等地區等同為15%,雖然比2012年下調了5%,但仍然把陵水列入第二類,上繳比率高於海口、儋州、洋浦等地區,並沒有考慮到陵水黎族自治縣作為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地區來給予政策優惠的支持,僅2013年1月至9月,陵水黎族自治縣上繳(省財政)的土地出讓金就達3.9221億元。
在配套資金方面:上級機關也沒有充分考慮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支持。《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二十條第二款明確規定:「根據統一規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優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備建設項目。對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幫助落實項目所需的配套資金;對本省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免除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上級機關並沒有按此規定執行,省里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往往要求民族自治地方進行財政資金配套。如,在我省2012年實施的縣道砂土路改造項目中,省級主管部門均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有財政配套資金(每公里投資260萬元,省撥款160萬元/公里,民族自治地方配套約100萬元/公里)。其中,樂東黎族自治縣有59.9公里改造公路,縣財政配套資金達5918.59萬元;陵水黎族自治縣建設里程12.521公里,縣財政配套1195萬元。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上級機關也沒有對民族自治地方採取傾斜的投資優惠政策,在民族自治地方爭取上報投資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報批時,仍然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按10%至20%的比例配套資金。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基礎仍然較差,財力依然較弱,過多過重的財政配套資金壓力,致使一些建設項目得不到及時安排,項目建設質量也很難達到要求。
(三)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迫在眉睫
少數民族幹部是黨和政府聯系少數民族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骨幹力量。近年來,我省對民族自治地方在招錄公務員的名額安排上,劃定少數民族指標基本上按招錄人數的40%招錄少數民族幹部,但是,這40%的名額是面向全省乃至面向全國招錄。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經濟與教育基礎較為滯後,人才匱乏,本地人才競爭力較弱,40%的名額中能夠招錄到本地甚至本省的少數民族幹部實際上都很難達到。另外,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所佔比例偏低且高齡化日益顯現,當地世居少數民族幹部逐年減少。昌江黎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幹部535名,佔全縣幹部總數的30.3%,其中,科級少數民族幹部154人,占同級幹部人數的27.2%(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為35%左右);樂東黎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幹部418名,佔全縣幹部總數的24%,其中,科級少數民族幹部178名,占同級幹部人數的24.5%(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為39%左右),50歲以上的少數民族幹部134名;陵水黎族自治縣科級少數民族幹部265名,平均年齡達45.64歲。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幹部隊伍逐年減少,年齡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族自治地方各項工作的開展,不利於開展民族工作和維護社會穩定。
(四)生態補償機制沒有完全建立
民族自治地方是我省重要的水源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也是海南生態保護的核心區。長期以來,民族自治地方為封山育林、保護生態環境,使我省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為建設生態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於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補償的標准偏低,每畝20元的補償金實際上只是給予了護林員,廣大農戶實際上沒有得到補償,沒有得到實際利益。對於廣大農戶來說,是守著青山過窮日子,沒有實現「誰保護、誰受益」的宗旨,這也給我省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很大的隱患。
(五)自治條例一些條款與新形勢要求不相適應
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中,有些條款規定已經過時,已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落後於新的政策規定,失去了實際效用。如自治條例規定的「林業規費」、「漁業資源增值稅」的徵收等規定,目前已經停止了徵收,再做規定已不妥。
三、幾點建議
貫徹和實施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對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存在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必須加強自治條例的學習和宣傳,特別是對領導幹部的學習和宣傳,增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識
從調研中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在貫徹落實中存在的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各級政府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宣傳不夠、學習不深、理解不透、認識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學習和宣傳工作,要把自治條例的貫徹落實當作發展民族自治地方經濟、振興民族自治地方各項事業的工作來抓,採取多種方式和渠道,始終把自治條例的宣傳和學習貫穿於政府各部門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日常工作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入領會和貫通自治條例的條款內容,牢固樹立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意識,增強民族自治意識和貫徹執行自治條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維護自治條例的權威性,切實為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服務。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我省有六個民族自治縣,因此,各級黨校應增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方面的課程,給新上任的領導幹部及廣大幹部上民族理論知識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知識課程,增強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識,牢固樹立民族自治的觀念。
(二)上級機關要增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識,多給民族自治地方政策上的支持與幫助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貫徹落實好不好,執行的順不順暢,在一定的程度上取決於上級機關的支持與幫助。省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增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識,所作的決策和決定要充分考慮民族自治地方的因素和實際,多給民族自治地方更為優惠的政策支持和幫助,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扶持力度,使民族自治地方有更好、更快的發展空間。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要按照《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減輕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的壓力,讓民族自治地方解脫財政配套資金的束縛,放手開展經濟建設。
(三)大力培養和使用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幹部
做好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工作,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善於領導和團結少數民族和深受少數民族群眾擁護的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是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民族團結事業、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是管長遠、管根本的大事。因此,各級政府要正確認識做好新時期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幹部選拔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大膽把更多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為他們盡快成長創造更加有利的空間和條件。在招錄公務員隊伍時,應在40%的少數民族名額比例中,再劃出一定的比例或名額招錄本地少數民族幹部,確保本地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努力改變目前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幹部數量減少、比例下降、年齡老化、後備缺乏、總量不足的現狀。
(四)盡快建立科學長效的生態補償機制
建設生態文明目標,保護生態環境安全,是建設國際旅遊島和生態省的基本要求。要盡快建立科學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把生態補償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安排,並提高補償標准和范圍,建立生態補償原則、標准、對象、方式、補償資金等制度,將民族自治地方的廣大農戶作為生態補償對象直接給予補償,切實建立起科學的長效補償機制,為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製度上和機制上的保障。
(五)對自治條例進行必要的修訂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自2005年陸續修訂後已經實施多年,目前有些條款已經過時,已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落後於新的政策規定,已經失去了實際效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應對自治條例進行適當的修訂。
(六)開展民族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
為了進一步推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貫徹落實,更好地貫徹實施民族法律法規,建議省人大常委會明年對《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及民族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希望採納

3. 設區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就哪些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不中吵滲抵觸上位法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和管理、環境保護和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立法實踐中,如何准確把握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許可權,既有效促進賣脊地方治理中的制度供給,又保證國家法制的統一,無疑具有現實意義。
(一)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立法事項范圍
立法法和相關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立法事項已有規定。概括而言,可以分為正面清單、負面清單、混合清單。
一、正面清單。主要是從正面列舉了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可以立法的事項。
1、橫向限於三個方面事務,即城鄉建設和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三方面,雖然立法法表述為等事項,但作為授權法律,應作限縮解釋,即為等內而非等外
2、縱向限於三類立法:一是執行性立法。即為貫徹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行政區域實際作出具體規定;二是自主性立法。即地方事務,不需要法律、法規和本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對此作出統一規定或者在可預見的期間上位法不會對此作出規定;三是實驗性立法。上位法沒有規定,而實踐中確有必要調整的事項,先行一步立法。實踐中,哪些屬於執行性立法?國家出台環境保護法後,地方制定環境保護條例,屬於執行性立法沒有異議。但地方性法規內容涉多部法律、行政法規,但又僅限於其中部分內容,是否屬於執行性立法?有待明確判斷標准,如果地方性法規的標題與上位法的標題、編、章、節名稱相同或者相近的,一般屬於執行性立法。
3、碰扮特別規定。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目前,已有法律對此作出了規定。比如。立法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地方性法規案的提出、審議、表決程序,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二、負面清單。主要是國家專屬立法權范圍,未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任何國家機關不得立法。而且,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國家專屬立法權事項只能授權國務院立法。因此,設區的市自然不能對其作出規定。
立法法列舉的事項。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熱點內容
鹽業專營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7 08:03:28 瀏覽:547
有關法律知識的書 發布:2025-04-27 07:41:51 瀏覽:225
重道德重修養 發布:2025-04-27 07:36:44 瀏覽:252
貴州大學法律碩士一志願 發布:2025-04-27 07:30:20 瀏覽:747
勞動法關於孕期產假規定 發布:2025-04-27 07:25:19 瀏覽:718
司法考試民法知識點 發布:2025-04-27 07:23:05 瀏覽:665
義務教育與法律法規責任 發布:2025-04-27 07:20:20 瀏覽:983
日本的司法考試 發布:2025-04-27 07:20:15 瀏覽:433
勞動法十三薪規定 發布:2025-04-27 06:58:44 瀏覽:719
道德常考題 發布:2025-04-27 06:57:59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