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法治極度兇殘
『壹』 八三年嚴打的起因是什麼
1983年的嚴打究竟啥樣?年輕的民警一般都說不出來,那時候他們還沒出生呢。那個嚴打,那可真叫嚴打,搶個軍帽都可能被判死刑,耍個流氓就可能槍斃,說個流氓笑話就可能被勞教。某北京小伙,在大街上看到一個洋妞跟別人扭打時被扯開上衣,一時沖動,上去摸了一把,槍斃!四川瀘州納溪有一姓王的小伙,在一路上和同伴打賭敢親女孩嘴嗎?結果真的去親了過路的一女孩。被抓後,還真的槍斃了。如果被判刑,很多人送去新疆勞改,跑都跑不出來。開展嚴打的背景是犯罪太囂張了,內蒙古有幾個小青年啥原因也沒有見人就殺,上海有那麼幾個青年見著女人就往屋裡拽,不嚴打老百姓的生活沒個過。
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的決定》,提出從現在起,在三年內組織三次戰役。從1983年8月上旬開始到1984年7月是第一戰役,9月2日,全國人大通過的《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規定,將部分死刑復核權正式下放至地方各省高院。「嚴打」第一戰役重點打擊對象是流氓犯罪分子和流氓團伙,就是「浮在面上的刑事犯罪」,同時嚴厲打擊殺人、搶劫和重大盜竊犯罪,抓緊偵破大要案和久偵未破的重大積案。
這場嚴打稱得上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性運動,天津由民間提供的檢舉線索就達150萬件,被群眾扭送到公安機關的犯罪分子有47000多人,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的犯罪分子究竟有多少無法統計。
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在幾個月的時間里都完蛋了,公共場所治安良好,女工上下夜班、女學生下晚自習不用送了,晚上睡覺關門不關門無所謂,反正也沒案子,警察閑得沒事兒干。
想想那段歷史,讓人熱血沸騰,令人難忘。
『貳』 曹操人物介紹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兗州]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魏王 丞相 謚曰武
家族資料 父親 曹嵩
母親 未知
配偶 卞氏
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子女 曹植 曹彰 曹昂 曹沖 曹熊 曹丕 曹宇
相關人物 袁紹 周瑜 劉備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魏
曹操 - 簡明歷史傳記
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統一了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戎馬一生。曹操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騰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謚武王,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 - 簡明演義傳記
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曾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和袁紹共同聯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綉、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曹操的歷史評價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公元175年] (熹平四年)</P><P> 曹操被舉為孝廉,授洛陽北部尉,再改任頓丘令,後被徵召為議郎。</P><P> [公元184年] (中平元年)</P><P> 漢靈帝封曹操為騎都尉,在潁川一帶(今河南禹縣)鎮壓黃巾起義。</P><P> 因軍功升遷濟南相,任職三年,懲治貪官污吏、禁絕淫祀。</P><P> [公元187年] (中平四年)</P><P> 曹操得罪權貴,被降為東郡太守,於是稱病辭官。</P><P> 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人謀廢靈帝,邀請曹操同反漢帝,曹操拒絕。</P><P> [公元188年] (中平五年)</P><P> 曹操被任命為拱衛京師洛陽的西園典軍校尉。</P><P> [公元189年] (中平六年)</P><P> 董卓入朝專權,表曹操為驍騎校尉,曹操拒絕董卓拉攏,易名出關,中途被捕,後被釋放,至陳留招攬義兵,准備討伐董卓。</P><P> 十二月,曹操起兵於己吾縣(今睢縣東南),兵卒五千人。</P><P> [公元190年] (初平元年)</P><P> 正月,袁術、韓馥、孔伷、劉岱、王匡、袁紹、張邈、橋瑁、袁遺、鮑信響應號召同時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任奮武將軍。</P><P> 二月,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諸侯聯軍觀望不前,唯曹操孤軍奮戰,敗於董卓部將徐榮,曹操中箭傷,力戰得脫。</P><P> 諸侯聯軍分崩離析後,曹操拒絕袁紹拉攏,開始獨立發展勢力。</P><P> [公元191年] (初平二年)</P><P> 曹操引兵於東郡,大勝黑山賊白繞於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P><P> [公元192年] (初平三年)</P><P> 春,曹操剿滅黑山賊和匈奴於夫羅部。</P><P> 鮑信等人至東郡迎曹操領兗州牧,曹操進兵攻打黃巾於壽張(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南)之東。</P><P> 冬,曹操收黃巾軍降卒三十餘萬,號為青州兵。</P><P> 袁紹袁術兄弟不合,公孫瓚協助袁術,命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干,曹操與袁紹合力攻打三路軍馬,獲全勝。</P><P> [公元193年] (初平四年)</P><P> 春,曹操屢勝袁術,袁術敗走淮北,至夏,曹操還軍定陶。</P><P> 秋,曹操軍征討陶謙,連續攻下十多座城池,陶謙守城不敢出戰。</P><P> [公元194年] (興平元年)</P><P> 春,曹操父親曹嵩被陶謙殺害,曹操欲報殺父之仇。</P><P> 夏,曹軍進攻徐州,縱軍屠殺數萬人,攻拔襄賁(今江蘇省漣水縣)。</P><P> 呂布與張邈、陳宮等攻打曹操,曹軍調頭與呂布大戰,不敵呂布騎兵,慘敗,曹操被燒傷。</P><P> 曹軍與呂布軍對峙百日余,呂布軍糧盡退兵。</P><P> 九月,曹操回軍鄄城。<BR> <BR> 十月,曹操軍至東阿(今平陰縣東阿鎮),當年蝗災頻亂,軍糧奇缺。</P><P> [公元195年] (興平二年)</P><P> 春,曹軍襲取定陶。</P><P> 夏,曹操用伏兵之計大破呂布軍,呂布投靠劉備。</P><P> 八月,曹操軍圍雍丘(今河南杞縣)。</P><P> 十月,漢獻帝拜曹操為兗州牧。</P><P> 十二月,攻破雍丘,張超自殺,曹操夷張邈三族。後張邈亦被殺,兗州平定,曹軍東略陳地(淮陽等處)。</P><P> [公元196年] (建安元年)</P><P> 春正月,曹操軍攻取武平。</P><P> 曹操遣曹洪西迎漢獻帝,因兵亂未成。</P><P> 二月,曹操進軍討破汝南、潁川黃巾軍何儀、劉辟、黃郡、保曼等,漢獻帝拜曹操為建德將軍。</P><P> 六月,漢獻帝假曹操節鉞,錄尚書事。</P><P> 九月,漢獻帝加封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P><P> 曹操迫使漢獻帝遷都許(今河南許昌),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總攬朝廷軍政大權。</P><P> 十月,曹操征討楊奉。</P><P> 曹操讓大將軍與袁紹,自任司空,行車騎將軍。</P><P> 曹操開始屯田。</P><P> 劉備軍被呂布打敗,曹操收納劉備。</P><P> [公元197年] (建安二年)</P><P> 春正月,曹操攻打宛城,張綉投降,後又反悔,與曹軍交戰,曹軍戰敗,曹操中流矢,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P><P> 曹操引兵還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後擊破張綉軍,歸還許都。</P><P> 袁術欲稱帝,曹操出兵與袁術軍交戰大勝;後數遭劉表、張綉軍侵襲。</P><P> 十一月,曹操親自南徵到宛城,勝劉表軍,攻取湖陽、舞陰。 (湖陽、宛亦為今河南湖陽、宛)</P><P> [公元198年] (建安三年)</P><P> 春正月,曹操回軍許,初置軍師祭酒。(中、前、左、右軍師等)</P><P> 三月,曹操軍圍張綉於穰(今河南鄧縣)。</P><P> 五月,劉表遣兵救張綉,曹軍前後受敵,於是深夜鑿險為地道,過輜重,設奇兵,大破張劉聯軍。</P><P> 呂布部將高順打敗劉備,九月,曹操親征呂布。</P><P> 十月,曹軍屠戮彭城(今徐州),圍攻下邳(今徐州東)。</P><P> 曹操用荀攸、郭嘉計策,決泗、沂之水灌城,一月有餘,下邳城破,曹操處死呂布、陳宮等人,收降臧霸等將。</P><P> [公元199年] (建安四年)</P><P> 四月,曹操進軍臨河(今內蒙古臨河縣),大破眭固等人。</P><P> 八月,曹操進軍黎陽(今今河南浚縣)。</P><P> 九月,曹操返回許都,分兵守官渡。</P><P> 十一月,張綉投降,被封為列侯。</P><P> 十二月,曹操兵發官渡。</P><P> 廬江太守劉勛率眾降,封為列侯。</P><P> 劉備與董承等人密謀,背反曹操,曹軍劉岱、王忠部攻打劉備失利。</P><P> [公元200年] (建安五年)</P><P> 春正月,董承等人暗中謀害曹操,失敗後被處死。</P><P> 曹軍東征劉備,獲勝,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收降關羽、俘獲劉備家小,返回官渡。</P><P> 二月,袁紹派遣郭圖、淳於瓊、顏良等人攻打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袁紹引兵親至黎陽。 </P><P> 四月,曹軍北救劉延,從荀攸計策,於白馬大勝袁紹軍,斬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P><P> 袁紹軍渡河追擊曹軍,曹操在延津南用輜重誘敵的計策大破袁紹軍,斬殺文丑,還軍官渡,袁紹軍進保陽武,關羽回歸劉備陣營。</P><P> 八月,袁紹曹操聯營數十里對峙,袁紹軍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也做土山地道相應。</P><P> 孫策乘官渡戰局動盪,意欲偷襲許都,未出兵即為刺客所殺。</P><P> 曹操用荀攸計,派徐晃、史渙焚毀袁紹運糧車隊。</P><P> 十月,袁紹遣車運糧,派淳於瓊等五將領兵萬餘人護送,宿袁紹營北四十里。</P><P> 袁紹謀臣許攸投奔曹操,獻計燒糧。曹操自領步騎五千人夜襲淳於瓊部,士卒皆殊死戰,大破袁紹軍,斬殺淳於瓊等將。<BR> 袁紹派遣張郃、高覽攻打曹操大營,張、高二將聞聽淳於瓊部被擊破,投降了曹操,袁紹軍大敗,袁紹與長子袁譚等人倉皇北逃。</P><P> [公元201年] (建安六年)</P><P> 五月,袁紹病死。</P><P> 九月,曹操征討袁紹二子殘部,袁譚、袁尚屢敗退,固守不出。</P><P> [公元203年] (建安八年)</P><P> 三月,曹軍大破袁譚、袁尚軍。</P><P> 四月,曹操進軍鄴(今安陽)。</P><P> 五月,曹軍回師許都,留賈信屯黎陽。</P><P> 八月,曹操征討劉表。袁紹二子相鬥,袁譚失利,投靠曹操。</P><P> 十月,曹軍復北進,袁尚軍挫敗。</P><P> [公元204年] (建安九年)</P><P> 二月,曹軍攻打鄴城。</P><P> 五月,曹操決漳水灌城,城內大半人餓死。</P><P> 七月,曹軍大破袁尚援軍。</P><P> 八月,鄴城告破,曹操斬殺審配,哭祭袁紹,善待袁紹家眷。</P><P> 九月,曹操免去河北賦稅一年,漢獻帝封曹操為冀州牧。</P><P> 十二月,曹操進軍南皮,整頓地方局勢。</P><P> [公元205年] (建安十年)</P><P> 正月,曹操軍大破袁譚,袁譚戰死,曹操平定冀州。<BR> <BR> 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兵卒十餘萬投降曹操,被封為列侯。</P><P> 八月,曹操征討烏丸。</P><P> [公元206年] (建安十一年)</P><P> 正月,曹操軍圍壺關征討袁紹外甥高幹,高幹敗走,後被殺。</P><P> 八月,曹操軍東征海賊管承部,獲勝。</P><P> [公元207年] (建安十二年)</P><P> 曹操從郭嘉計,北征三郡烏丸。</P><P> 曹軍受阻渤海濱,於是率軍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帶),進軍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P><P> 八月,登白狼山,烏桓之戰曹操軍大勝,斬殺烏桓王蹋頓,胡、漢降軍二十多萬。</P><P> 九月,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曹操統一北方。</P><P> [公元208年] (建安十三年)</P><P> 正月,曹操回到鄴城,造玄武池操練水軍。</P><P> 六月,曹操被封為丞相。</P><P> 七月,曹操南征劉表。</P><P> 八月,劉表病亡,幼子劉琮代位,屯居襄陽,劉備屯居樊城。</P><P> 九月,曹操軍到新野,劉琮投降,劉備逃至夏口,曹操進軍江陵。</P><P> 十二月,赤壁大戰,曹操軍不習水戰,且瘟疫盛行,被孫權劉備聯軍大敗於赤壁,被迫退軍。</P><P> [公元209年] (建安十四年) </P><P> 曹操大治水軍,鞏固自身勢力、穩定北方政局,並設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P><P> [公元210年] (建安十五年)</P><P> 冬,曹操作銅雀台。</P><P> [公元211年] (建安十六年)</P><P> 正月,太原商曜等叛亂,曹操派遣夏侯淵、徐晃圍破之。</P><P> 三月,曹操派鍾繇討伐張魯。</P><P> 馬超、韓遂舉大軍叛亂。曹操派曹仁討伐,馬超等人屯居潼關,曹操下令嚴守不出。</P><P> 七月,曹操西征迎戰馬超軍,派徐晃、朱靈等夜渡蒲孤津,據河西為營。</P><P> 曹操自潼關北渡,馬超截擊曹軍,曹操被校尉丁斐用餌敵之計救回。</P><P> 曹操軍拒渭口,多設疑兵,暗中用舟載兵入渭,造浮橋,深夜分兵結營於渭南,馬超夜裡劫營,被曹操伏兵擊破。</P><P> 馬超等屯居渭南,向曹操求和,曹操不許。</P><P> 九月,曹操進軍渡渭水,離間了馬超和韓遂,大勝關西軍,馬超敗走涼州。</P><P> 十月,曹操北征楊秋,圍攻安定,楊秋投降。</P><P> [公元212年] (建安十七年)</P><P> 正月,曹操回到鄴城。漢獻帝命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效仿漢初蕭何故事。</P><P> 十月,曹操再次征討孫權。</P><P> [公元213年] (建安十八年)</P><P> 正月,曹操進軍濡須口,攻破孫權江西大營,俘虜孫權軍都督公孫陽。</P><P> 合並中國的十四州,改為九州。</P><P> 五月,曹操被封為魏公。</P><P> 七月,曹操開始建魏社稷宗廟。</P><P> 九月,曹操作金虎台,鑿渠引漳水入白溝疏通河道。</P><P> 十月,曹操分魏郡為東西部,設置都尉。</P><P> 十一月,曹操初置尚書、侍中、六卿。</P><P> [公元214年] (建安十九年)</P><P> 正月,夏侯淵與馬超、韓遂大戰,曹軍獲勝。</P><P> 三月,漢獻帝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游冠。</P><P> 七月,曹操再次征討孫權。</P><P> 夏侯淵平定涼州。</P><P> 十一月,漢皇後伏氏被曹操廢黜處死。</P><P> [公元215年] (建安二十年)</P><P> 正月,曹操之女被漢獻帝封為皇後。</P><P> 三月,曹操西征張魯。</P><P> 五月,曹軍剿滅氐王竇茂軍。</P><P> 七月,曹軍兵至陽平,夜襲陽平關,大勝張衛軍,張魯潰逃巴中,曹操軍入南鄭,收復巴、漢。</P><P> 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孫權大軍。</P><P> 十一月,張魯投降,被封為列侯。</P><P> [公元216年] (建安二十一年)</P><P> 三月,曹操親耕藉田。</P><P> 五月,漢獻帝進曹操爵為魏王。</P><P> 十月,曹操再度征討孫權。</P><P> [公元217年] (建安二十二年)</P><P> 二月,曹操進軍屯江西郝溪。孫權在濡須口築城拒守,曹軍逼攻,孫權退走。</P><P> 三月,曹操引軍北歸。</P><P> 四月,漢獻帝命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帝王出行的車駕、道路)。</P><P> 五月,曹操興建泮宮。</P><P> 十月,十月,漢獻帝命令魏王官帽上佩綴十二旒,坐金根車,套駕六匹馬、配置五時副車,立曹丕為魏太子。</P><P> [公元218年] (建安二十三年)</P><P> 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謀反,兵敗被殺。</P><P> 三月,張飛、馬超不敵曹洪軍,撤往漢中,蜀漢大將吳蘭被殺。</P><P> 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叛亂,很快被曹軍剿平。</P><P> 七月,曹操治兵,西征劉備。</P><P> 九月,曹操兵至長安。</P><P> 十月,宛城守將侯音等人叛亂。</P><P> [公元219年] (建安二十四年)</P><P> 正月,曹仁部屠戮宛城,斬殺侯音。</P><P> 夏侯淵與劉備於陽平大戰,被劉備軍所殺。</P><P> 三月,曹操軍自長安出斜谷,緊逼漢中,劉備拒守不出。</P><P> 五月,曹操引軍撤回長安。</P><P> 七月,曹操以夫人卞氏為王後。</P><P> 八月,漢水暴漲,於禁被關羽打敗,關羽圍攻曹仁,曹操派遣徐晃去解圍。</P><P> 十月,曹操自洛陽南征關羽,大軍未到,徐晃已經大破關羽軍,曹仁部得以解圍。</P><P> [公元220年] (建安二十五年)</P><P> 正月,曹操回到洛陽,孫權襲殺關羽,獻關羽首級給曹操。</P><P> 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陽去世,壽六十六歲,謚武王。</P><P> 二月二十一日,曹操被葬在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