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法治上課了ppt

道德與法治上課了ppt

發布時間: 2025-04-28 10:48:25

1. 怎樣在道德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課件

習慣是什麼?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所以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然而如今在我們班級里,有許多學生存在著以下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1、一邊做作業,還一邊吃東西或一邊看電視,一心二用;2、沒有養成記事本記錄每天要做的作業題的習慣;3、家庭沒有制定出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導致孩子學習和做作業,效率低下。4、在學習和做作業時,不認真,不專心,審題不嚴,書寫不整潔;5、缺乏自己整理書桌用品和收拾書包的習慣;6、依賴思想嚴重,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總是希望老師、家長能告訴他怎麼做等等。以上這些不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我們老師、家長平時對學生能做到嚴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學生以上這些不良學習習慣是會逐步克服掉的。那麼,怎樣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結合自己一些實踐體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首先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

要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我個人的體會是: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我們在期初這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系。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不能!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松的家庭學習環境。平時在家裡,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不對孩子表示過度關心即問孩子肚子餓不餓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著孩子做作業或叫孩子幫忙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使孩子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這樣孩子的專心學習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

二、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訂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為從小養成了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我要求學生給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比如一位學生的時間表是這樣安排的:

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鍾;涮牙洗臉10分鍾;吃早點15分鍾;家裡讀15分鍾早讀)7:00去上學

中午:12:00——12:30吃午飯 12:30——1:30午休 1:30去上學

下午:4:30——5:00放學後,孩子自由活動一下 5:00——6:00吃晚飯和飯後看電視時間 6:00——8:00 孩子學習和做作業時間 8:00——8:30看書

9:00孩子上床睡覺

(說明:作息時間表是按學校上課時間星期一到星期五時間安排的作息表,雙休日不包括在內。)

星期六(休息日):上午學習和做作業,中午看電視,下午2:00——3:00練毛筆字;

3:00——4:30;寫一篇日記。4:30——6:00孩子自由活動;

星期日(休息日): 上午9:00——11:00去培訓班學習

下午休息,父子倆人去書店和到超市去看看;
晚上練毛筆字和寫一篇短日記,然後自由活動。

三、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我個人認為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給人魚吃,不如告訴人打魚的技術。培養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我只是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四、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

一個學生每天如果能養成記下教師布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著這學生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我朋友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起就給孩子買好記事本,告訴孩子記事本是用來專門記錄教師交待的事情和教師布置的當天作業題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記事本都有記載,不能有空隙,一開始我每天都會檢查孩子記事本的記錄情況,看孩子記得是否認真,還是沒有記,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改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發現孩子沒有記錄的話,就取消孩子玩得時間,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五、從小培養孩子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

學生在做作業時,我從來不打擾學生,讓他一個靜心的做題。學生做完作業後,我的具體做法是,例如數學,要求孩子看一看計算是否准確,單位換算是否搞錯,應用題的算式列得可對,訓練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去訂正過來;語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寫錯,作文寫好後主要是自己去讀,看語句是否通順,讓別人看了文章後得到了什麼啟迪和感想。

六、培養孩子做完作業後,整理桌上學慣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

我就要求學生每次做完作業後,自己養成整理書桌並收拾好學慣用品的習慣,從小讓孩子面對生活,學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

2. 如何上好道德與法治課

開學已經月余,入手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老師們,還用的習慣嗎?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遇到教學難題呢?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品德課程進行了整體的改革,它涉及到時代背景的變遷、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課程任務的重新定位、課程目標的明確界定、課程內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因此,要把品德課上出實效,就必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

一堂入心的道德與法治課,應該滿足:「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三個標准。

1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生活性」

1、新課導入生活化

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

教學實踐表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教學活動生活化

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2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開放性」

開放性的品德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具體包括:

廣闊的教學陣地,打破傳統教學場地的限制

互動式的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學習的主體

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如: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游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

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

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日常行為規范與道德與法治學習考核相結合

發揮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實現教學資源利用最大化

3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活動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活動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如:討論、搜集信息、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游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等。

教育專家分析:部編版新教材的使用,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將產生直接影響。應該如何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方向和立場,一線教師有諸多困難。

針對部編版新教材,二一教育特邀全國優秀一線教師製作最新課件、教案,他們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名師,深鑽教材、對新教學有自己獨到的認識與看法。

這套部編版《道德與法治》課件+教案+練習

完美解決了老師的授課難題

《道德與法治》熱門推薦精品推薦

最新《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同步課件+教案+素材

2018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同步課件+教案+素材,課件設計精美,圖文並茂、動畫生動形象,活動符合小學二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具有啟發性,目前本資料包發布第一單元資料!

八下第二單元

3.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

【 #教案# 導語】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 准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我們小點兒聲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課堂紀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說明上課要遵守紀律。

情感:

1.願意遵守課堂紀律。

2.對不遵守紀律的行為不滿。

行為和耐:

1.聽到上課鈴聲立即進教室。

2.上課不隨便說話;要發言,先舉手;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不影響別人學習。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他們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課堂紀律,大家才能學習好的道理,從而產生遵守課堂紀律的願望。

教育過程:

一、想一想(通過學生的實際體驗,使他們知道上課要守紀律。)

1.思考:同學們,上課時人人守紀律祥裂,大家學習得怎麼樣?如果有人不守紀律會怎樣呢?

2.小結:上課時,人人守紀律,大家能安靜地學習。有人不守紀律,就會影響學習,大家都不高興,因此,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

二、說一說(使學生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

(一)出示圖一。

1.小組交流:

(1)上課鈴聲響了,教室外活動的同學是怎麼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謹棚閉(2)教室里的同學聽到上課鈴聲後是怎麼做的?

2.小結:鈴聲就是命令,聽到上課鈴聲應該這樣做:

(1)停止一切活動。

(2)安靜、迅速、按順序進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靜、迅速地走進教室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保障,這樣既不耽誤上課時間,又能使大家踏時地上好一節課。而且,課前准備好上課要用的東西,上課用起來方便、節省時間,不耽誤聽課或做作業。

過渡語:在座位上坐好後,我們該怎樣上課呢?

(二)出示圖二。

1.小組交流:

(1)上課時,同學們是怎麼做的呢?窗外飛來幾只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著,同學們沒有一個人看,這是為什麼呢?

(2)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講,搞小動作,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3)觀察老師的表情怎樣?你們猜此時老師是怎麼想的?

2.小結:

上課玩東西,做小動作,會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課,既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有時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當自己想玩時,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動作,時間長了,就能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好習慣。

過渡語:課上除了要專心聽講外,還應該怎樣做呢?

(三)出示圖三。

1.討論:

(1)為什麼想發言時要先舉手?

(2)如果自己舉手老師沒讓發言,讓其他同學發言時,應該怎麼做?

2.小結:

想發言時要先舉手,得到允許後再發言,如果老師讓其他同學發言就認真聽。隨便說話,發言亂搶,誰也聽不清,會影響自己和同學學習,影響老師講課。同學們都舉手發言,有秩序地討論問題,大家才能學習好。

過渡語:現在咱們知道應該怎樣上課了,下面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老師,來看看下面這些同學做得怎麼樣,怎樣幫助他們?

三、看一看(使學生知道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危害。)

(一)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1)

1.小組交流:現在是什麼時候?這個男同學做得對嗎?為什麼?請你告訴他應該怎樣做?

2.小結:聽到上課的鈴聲,應該馬上停止一切活動,有秩序地進教室,課間沒玩兒夠,還繼續玩兒,會耽誤准備上課用具,上課時心情不能平靜下來,也上不好課。如果遲到了,還會影響老師講課,同學聽課。

(二)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2)

1.討論:這位男同學做得對嗎?想想應該怎樣幫助他?

2.小結:上課是學習時間,不好好學習,在下面玩東西,做小動作,會耽誤自己學習,甚至影響別人學習,所以要想辦法,克服困難,管住自己,專心聽講。

過渡語:同學們,聽了你們的話,猜猜看,這些同學會改嗎?

(三)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3)

1.全班交流:說說他們的進步表現在哪兒?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

2.小結:在大家的幫助下,這些同學都改正了缺點,做到了想發言先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後,再起立發言。不在課堂上隨便說話,玩東西,搞小動作。由於他們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受到了老師、同學的表揚、喜歡,他們的學習也有了進步,這多好啊!

四、做一做(使學生鞏固課堂常規的基本要求並進行具體訓練和指導。)

1.學生四人一組,在組里做。

2.請同學們到前邊做。

現場采訪: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對做不到的同學你會怎樣幫他?

(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

五、兒歌總結

1.學生邊讀兒歌邊表演。

【篇二】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大家排好隊

活動目標:

1.知道在活動和公共場所玩耍時要主動排隊,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約束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流程:

1、游戲《鑽山洞》,體驗沒有秩序帶來的危險。

分別准備三個山洞:由兩名同學來當拱門,第一次小朋友自由的鑽山洞,"誰能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一個山洞,不能漏掉每一個山洞。"

"剛才在鑽山洞的時候你都發生了什麼事?你看見了什麼事情?

小結:剛才同學自由的鑽山洞,游戲過程中出現了擁擠、無序、碰撞、掉鞋等現象。

2、討論怎樣又快又安全的鑽過山洞的方法。

怎樣又快又安全的鑽過山洞?

小結:鑽山洞時,大家要從同一個山洞出發,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不推不擠不掉隊,這樣就會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一個山洞了。

3、播放背景音樂,再次玩《鑽山洞》的游戲。

同學還是自由游戲,教師及時鼓勵同學排隊的行為。

小結:當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要大家排好隊、守秩序,就會很快、很安全、很開心的把事情做好。

活動延伸:

【篇三】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東西不亂扔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扔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體會到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願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把東西擺扔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扔回原處。

課時:2

教育過程:

一、插圖導入

1.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一「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提問:

想一想,像李芳這樣亂扔東西會怎樣?

3.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即板書:找不到東西耽誤時間耽誤事著急……

4.過渡語:

李芳亂扔東西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學文明理

1、學生邊看圖片邊聽錄音故事。

(圖片的內容為課文中的插圖,錄音故事內容同課文內容的1、2自然段。)

2、教師提問:

李芳亂扔東西的結果怎樣?(此時學生通過聽故事,可能會對亂扔東西的結果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可以繼續板書,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亂扔東西的壞處。)

3、教師小結:

亂扔東西就會找不到東西、還會耽誤時間、耽誤事情、心裡著急,還可能會養成做事沒有條理的壞習慣,害處可多了。

4、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給李芳出出主意,告訴她怎樣做就能避免這些麻煩?

5、學生小組討論後給李芳出主意。

板書:東西不亂扔

6、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學聽了一定會感謝你們。李芳的老師也是這樣勸告她的。

7、聽錄音:

內容:課文中李芳老師的話。

8、過渡語:

後來在媽媽的督促下,李芳逐漸改掉了亂扔東西的壞毛病,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李芳後來是怎麼做的。

9.提問:

看圖說一說,李芳是怎樣改掉缺點的,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麼好處。

板書:找得到東西不(耽誤時間)不(耽誤事)不(著急)

三、聯系實際具體導行

1.過渡語:

通過看小芳的事例我們知道了東西不能亂扔,那麼,東西應該扔在什麼地方呢?扔在什麼地方合適呢?讓我們到小明的家裡去看看。

2.電腦演示小明的家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一(教材P50圖)。

3.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擺扔的地方合適嗎?你在家裡把它們擺扔在哪裡,為什麼?

4.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電腦,在老師事先製作好的課件上幫小明收拾家。

5.學生獨立操作後,在教師機上邊演示邊匯報,同學之間如果意見不統一可以相互爭論,教師評判的原則是東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礙整潔即可。

6.教師用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二和插圖三。

7.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用過後應該怎麼辦?平時你把它們扔在什麼地方?

8.教師請學生自主選擇討論的內容。

9.學生匯報後教師給予引導,對正確的進行肯定,不正確的啟發同學自己修正。

四、全課總結

1.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條理的道理,希望你們今後都能養成學習、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板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們一起用一首兒歌來總結一下這節課。

2.學生閱讀兒歌

3.師:今天這節課後我們開展一項活動。

4.學生閱讀教材內容。

板書設計:

東西不亂扔

找得到東西不耽誤時間不耽誤事不著急……

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4.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

【 #二年級# 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認識紙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做到節約每一張紙

過程與方法

通過游戲、實踐等方式,體會到紙的作用,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每一張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節約紙、愛惜紙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了解紙的來源,知道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2、難點

養成節約用紙的良好習慣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

紙的來歷、課件

學生准備

1、觀察生活中浪費紙的現象

2、搜集節約用紙的好辦法

3、搜集各類用紙

教學過程

一、我一我,我在哪

1、師:今天有一位神秘的朋友要和我們一起上課,它非常喜歡和大家玩捉迷藏,看它又藏了起來。咱們一起來找一找它吧

2、(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的圖片)師:請同學們仔細觀悶吵察這四幅圖畫,將咱們今天請來的神秘朋友找出來

3、學生觀察圖畫並找出神秘朋友。

4、師:想一想,生活中還可以在哪裡發現我們的好朋友——紙呢?

5、學生思考回答

6、師歸納各種紙的資料

(1)學慣用紙:課本、畫畫本、作業本、課外書……這些都是我們學習中常用的東西,可見我們的學習離不開紙

(2)生活用紙:餐巾紙,紙杯,報紙,箱子、掛歷、紙幣的各種裝飾品……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東西,可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

(3)美化紙:窗花、燈籠、壁紙這些用紙做的東西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情趣,可見紙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二、了解紙的來歷,體會紙的來之不易

1、課件出示紙的來歷

(1)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會造紙了。他們把舊麻等切碎,洗凈,再浸泡。

(2)再用大火蒸煮至爛,春搗後,在池中打成漿

(3)然後用竹簾從池中抄起一層薄漿,晾乾後揭下,就成了紙

(4)後來,我國古代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為世界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2、師:你們知道紙是從哪裡來的嗎?

3、學生討論交流

課件出示造紙的過程)師: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

生:造紙過程非常復雜,一張小小的紙來罩寬之不易

4、師:是的、,製造紙張需要經過漂白、壓膜、烘乾等許多程序,一張小小物罩亮的紙來之不易。

三、交流浪費紙的現象,樹立節約用紙的意識。

1、(課件出示教材第44頁的圖片)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中的幾個孩子在干什麼嗎?你們認為他們的做法對嗎?並說出理由

2、學生討論交流

3、師:咱們班有沒有這樣的現象?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做呢

4、學生討論交流

5、(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的圖片)師:你們看到什麼?

6、學生交流討論。

7、師生共同製作草稿本。

四、課堂小結。

【篇二】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知道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2、情感與態度

關心自己賴以生存的空氣環境,並能提出凈化空氣保護空氣的建議。通過考察當地空氣污染情況,認識到新鮮空氣的重要性,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游戲、調查等方式,體會到人類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氣,學會防治污染,保護環境。

教學重難點、危害及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

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教師准備:

課件、《一周空氣質量記錄》調查表、《空氣污染小調查》調查表。

學生准備:

1、調查家或學校周圍的工廠:廠內有多少煙囪?冒出的煙是什麼顏色的'?有什麼難聞的氣味嗎?

2、觀察家或學校附近的某一地點:數一數10分鍾內大約有多少輛車經過?有沒有揚起風塵?有沒有煙排出排出的煙什麼顏色,什麼氣味?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3、分析一周內空氣的質量:天空是藍色的還是灰濛蒙的?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對比——一空氣清新真好。

1、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兩段視頻資料,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段視頻的內容為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的郊區,另一段視頻的內容為車水馬龍、聲音嘈雜的市中心)

師:同學們,如果讓你們選擇一個地方居住,你們會選擇哪裡?為什麼?

2、學生自由發言

3、師:同學們都選擇居住在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的郊區,老師也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因為郊區的空氣清新,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二、探究交流—我身邊的空氣好嗎

1、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課前的調查情況,並將調查結果填寫在《一周空氣質量記錄》表格中

2、學生在全班匯報展示

3、師:如果遇到空氣重污染的天氣,我們應注意什麼呢?

4、生1:減少戶外運動

生2:出門盡量戴口罩

5、師:看來,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都能判斷出空氣質量好壞,知道突遇空氣重污染的天氣時應該如何做。你們真棒!

三、調查討論—是什麼污染了空氣

1、(課件播放污染空氣的視頻)師:同學們,你們看完視頻短片後有何感想呢?

2、學生思考並自由發言。

3、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課前的調查情況,將調查結果填寫在《空氣污染小調查》的表格中。

4、學生在全班匯報展示。

5、師:通過分析交流調查資料,你們有什麼發現?

6、學生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四、自由活動——我能做些什麼呢?

1、師:空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外部條件,如果空氣受到了污染,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那麼,你們計劃怎樣保護空氣清新呢?

2、生:如開窗通風、室內種植綠色植物等。

3、師:同學們說得不錯。除此之外,工廠要注意消煙除塵,處理廢氣和廢物;城市要適當控制汽車的數量,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冬季要實行集體供暖,減少煙塵和有害氣體的排放;等等。

4、師: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為凈化空氣做些什麼呢?

5、學生自由發言。

6、師: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敢於舉報嚴重污染大氣的行為,做到環保出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凈化空氣就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篇三】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環保的基本常識;給學生們灌輸綠色環保的理念;

過程與方法:介紹環保常識,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尋找身邊的環保搭檔,並動手做出教材中的環保小搭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我們現在環境所存在的危機,也要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環保之中。

教學重難點:

理解很容易,實施卻很難。環保意識人人都有,但真正關繫到每個人身上時,做的卻沒有說的多。要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我們現在環境所存在的危機,也要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環保之中。

教法:

介紹環保常識,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尋找身邊的環保搭檔,並動手做出教材中的環保小搭檔

教學准備:

准備膠水或膠棒。

搜集關於環保的標語。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常識介紹

環境保護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應該時刻都有環保的意識。

1、第2xx屆聯合國大會決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2、一般認為,我國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進入大所後,逐步形成PH

5. 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9課課件(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件)

您好,現在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9課課件,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件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

您好,現在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9課課件,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件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一 我背上新書包教學目標: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

2、 2、體會成為小學生角色的變化,感受成長與變化帶來的喜悅。

3、 3、表現對小學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4、 教學重點和難點: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都有什麼變化,這是本文重點。

5、想想自己的願望並畫出來是課文的難點。

6、 課前准備: 學生課前准備:准備一張自己在幼兒園時的活動照片;彩筆;畫紙;書包文具。

7、 教學器材:歡迎新同學圖片 放大的課程表 教學課件:電腦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錄音:開學了,我們背著書包走進了學校,和我們一樣,小兔貝貝也和我們一樣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了,電腦動畫,一隻小白兔背著書包,一蹦一跳的跑出來向大家招手。

8、教師:聽,小兔貝貝和我們說話了:(電腦錄音)嘿!同學們,你們好!我是小兔貝貝:現在我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我的心裡特別高興,你們呢? 教師:同學們也是一年級的學生了,還記得開學第一天的情景嗎?(觀看新生入學的錄像)開學第一天,是誰把你送到學校的?當時你是什麼心情?爸爸媽媽或家裡的其他人對你說了什麼?學校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樣歡迎你的?小組間說一說。

9、請同學匯報自己第一天上學的情況。

10、 看看現在自己都擁有些什麼?比比現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麼不同?自己的用品與以前有什麼不同?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現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麼變化?小組間互相交流,請同學到前邊匯報 匯報時要把他的照片放在實物投影上放大展示給全班。

11、 工人做工,農民種田,解放軍保衛祖國。

12、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的工作。

13、(放錄像,解放軍邊防站崗,工廠工人做工,農民種田錄像。

14、)我們是小學生,我們的工作是什麼呢? 我們來到新學校,有了新生活,那你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有什麼想法?小組間互相交流然後把未來自己的形象畫出來。

15、畫完之後,全班互相展示。

16、選出好的作品到前邊展示並貼在展板上。

17、 讓我們以我們都喜歡的歌曲來結束我們的第一節課。

18、(電腦放錄音同時配有動畫 《上學歌》)同學們跟著學唱。

19、 小結:你們喜歡上學嗎?請把學校里的事情講給爸爸媽媽聽。

20、第二課 我們的校園一、主題目標:熟悉自己的校園,增進對學校的了解與親近感。

21、2、了解學校中與自己學習生活關系密切的設施、設備等。

22、3、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校園探密活動。

23、二、活動准備:結伴參觀學校的各種功能室,猜一猜有什麼作用。

24、2、多媒體課件、校園相片。

25、3、各種設施名稱的小紙條。

26、三、教學過程(一)談話激趣引入同學們,開學三個星期了喜歡我們的校園嗎?我們都要在這所學校里度過六年的時間,我們都要共同愛護我們的學校,你對我們學樣了解多少呢?你知道我們學校有哪些場室,這些場室各有什麼用處,你們想知道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認識:我們的校園(板書課題)(二)「小小探密員」匯報,初步了解校園 師:課前老師布置了一項任務給大家,讓你們做一回「小小密探員」結伴去參觀各種功能室,下請大家匯報一下。

27、生:我到了電腦室,裡面有好多好多的電腦,我看見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在電腦里畫畫,可好看了,我想快點長大,好快點到電腦室上課去。

28、生:我去了圖書室,裡面有好多好多的書,可好多書名的字我都不認識,我要好好學習,識多一些字,好快點能看懂圖書室里的書。

29、師:這些小小的密探員真不錯,了解了我們學校的那麼的功能用室。

30、不過我們學校大著呢,除了你們說到的這些,還有好多你們不知道的,想知道嗎?(三)一起看看我們的校園,深入了解校園你們想參觀我們的學校嗎?現在我們跟著攝影師的鏡頭一起去參觀我們的校園。

31、然後分組討論。

32、(四)深化擴展,進一步了解校園各地方的作用課件出示圖書室的圖片 (1)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怎麼做?(2)分組討論:要安靜,不能大聲說話,拿放東西要輕。

33、2、課件出示喝水處的圖片 (1)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怎麼樣做? (2)分組討論:要排隊喝水,要做到互相謙讓(五)緊密聯系實際,深化認識看看我們的教室里有什麼?出示寫有教室物品名稱的條子,先由學生對照實物貼一貼2、玩游戲:把寫有校園設施名稱,使用情景的條子分給學生。

34、由一名學生介紹他紙條上的內容,與情景或設施對應的學生起來做朋友。

35、3、集體評議。

36、(六)畫校園,表現自己對校園的愛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7、2、多媒體上展示學生的畫,讓該生說說自己畫的內容。

38、(七)課外延伸:試著和同學一起找找學校里的這些地方。

39、每找到一處給自己獎勵一朵小紅花。

40、教 師辦公室 廁所 飲水處 少先隊室 門衛室 圖書室 電教室 音樂室 3、新朋友 新夥伴【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怎樣向別人介紹自己,展現自我的能力。

41、2、 以學生最熟悉的《找朋友》這首歌為主題曲,通過組織學生說話、唱歌、跳舞、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中學會怎樣跟同學、朋友相處,知道怎樣交朋友,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42、【教具准備】錄音機、掛圖、小紅旗等。

43、【教學過程】一、 創設課堂情境(設紅旗台)。

44、二、 引導學生分析小兔貝貝自我介紹的內容。

45、 出示小兔貝貝的畫像。

46、(放錄音:大家好,我叫小兔貝貝,今年七歲,是一年級學生,別看我年紀小,我會的事可多啦!我會畫畫、唱歌、跳舞、講故事、背古詩,下面我給大家唱一首我剛學會的歌——《找朋友》)。

47、2、 引導學生評析小兔貝貝的話。

48、問:(1)聽了小兔貝貝說的話,你覺得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有禮貌、有本領)(2)小兔貝貝唱的是什麼歌曲?(板書:找朋友)你們會唱這首歌嗎?大家一起來唱一唱。

49、(3)誰能猜一猜小兔貝貝今天為什麼要唱這首歌?它心裡想什麼?(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歌的內容,了解小兔貝貝的內心活動。

50、明白它想找新朋友,新夥伴。

51、板書課題:新朋友 新夥伴)3、指導學生弄懂小兔貝貝自我介紹的格式。

52、(問好 介紹自己的姓名 年齡 會什麼 喜歡什麼 還表演自己的特長)三、 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及表演特長。

53、 激發學生說話的慾望:小兔貝貝這么有本領、有禮貌,你們願意和它交朋友嗎?誰願意上來向小兔貝貝介紹介紹自己。

54、2、 指名學生上台進行自我介紹並表演自己的特長。

55、(教師及時組織學生對其發言進行評議。

56、)四、 輕松一刻,唱一唱歌曲《找朋友》,並邊唱邊做表演動作。

57、(讓學生在快樂的音樂和舞蹈中,感悟到對朋友要友好、禮貌。

58、) 教師先做示範動作,講明每個動作的含義。

59、(如:敬禮表示有禮貌、握手錶示友好、雙手放在胸前表示用心去愛。

60、)(板書:你是我的好朋友)2、 學生跟著老師邊唱邊表演動作。

61、五、 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互相介紹自己,擴大交朋友的范圍。

62、 剛才大家認識了小兔貝貝,現在還想認識更多的朋友嗎?下面我們以四人為一個小組,互相介紹自己。

63、(要求各小組的小組長主持發言。

64、)2、 通過剛才的交往,你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你能說出他的名字嗎?你最想跟誰成為好朋友?為什麼?(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以上問題,讓學生知道該交怎樣的朋友,並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同學的缺點,學習他們的優點。

65、)六、學讀一讀,唱一唱,跳一跳教材中的兒歌。

66、 你們認識的朋友真不少,班上的同學都成了好朋友。

67、(板書:我們都是好朋友)2、 指導學生讀兒歌,並教學生運用《找朋友》這首歌曲的旋律去唱一唱文中的兒歌。

68、3、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邊唱歌一邊編舞蹈。

69、然後請一個小組來進行匯報表演。

70、七、 討論怎樣和朋友相處,怎樣交更多的朋友? 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新夥伴。

71、誰能說說和朋友在一起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讓學生明白和朋友、同學要和平、友好地相處。

72、)2、 我們今天在班上結識這么多的新朋友、新夥伴,我們還可以到哪裡?用什麼方法去交更多的朋友?(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

73、)八、 休息一刻,跳一跳《找朋友》的舞。

74、九、 教師總結。

75、我們在幼兒園、學前班時老師要求我們在家裡要做個好孩子,在學校要做個好學生,今天我們和小兔貝貝共同學習了《新朋友 新夥伴》這一課,讓我們知道和同學、小夥伴之間要做個好朋友。

76、(邊說邊板書:好孩子 好學生 好朋友)你們能做到這三個「好」,那一定是個很棒的孩子。

77、十、布置課後作業。

78、回家跟你的爸爸、媽媽說一說你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你想向他學些什麼?附板書設計新朋友 新夥伴找朋友 我會 我喜歡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 好學生 好朋友第四課 校園鈴聲教學目標:知道下課鈴聲響了以後該做些什麼。

79、2、能合理安排課間活動內容,知道課間該做哪些有益的活動。

80、3、初步懂得遵守學校生活的規則與紀律的重要性,形成規則意識。

81、教學重點和難點:規則意識。

82、課前准備:學生課前准備:提前讓學生找一找、看一看課間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在做什麼?2、教師課前准備:多媒體器材、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游戲、上廁所、准備下節課的學慣用具、飲水)小兔貝貝獎章、毽子、跳繩、皮球。

83、教學課件:課間活動錄像、老師向大家推薦的各種活動的課件(老鷹捉小雞、踢毽子、跳繩加入跳繩的歌曲>、拍皮球加入拍皮球的歌曲>)、以《哦,十分鍾》為背景音樂的各種有意活動課件。

84、流程圖: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意1.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2.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3.課間活動可以做哪些有意的活動?1.根據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進行小組討論並匯報: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並說明原因。

85、2.根據課前找一找、看一看的結果和課間活動的錄像討論回答:什麼樣的課間好?在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3.根據老師向大家推薦的活動進行表演和活動體驗。

86、4.根據學生推薦的活動進行體驗。

87、1.出示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2.放課間活動的錄像,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課間好?在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讓學生進行討論。

88、3.老師向大家推薦游戲活動。

89、4.與學生一起進行活動游戲體驗。

90、教學過程:一、由小兔貝貝引出:下課鈴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出示課間不同活動的課件和圖片)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91、除了這四種還會做哪些活動?(鼓勵學生的個性思維)。

92、老師小結:下課後不管先做什麼,只要將時間安排好,把該做的事情都做了就行了。

93、但不要等到快上課時才想起來上廁所。

94、二、由小兔貝貝喜歡課間活動,利用課間活動的錄像和課前讓大家在找一找、看一看的結果進行討論: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些什麼?你認為什麼樣的課間好?引導學生得到:課間活動活動要守秩序!三、利用課件向大家推薦各種有意的游戲和活動,在推薦活動游戲的同時,讓學生進行游戲活動的體驗。

95、(為了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以及使課件更加形象生動,在課件中配以相應的音樂素材)四、在《哦,十分鍾》的音樂伴奏和相應課件的播放下,幾個學生在前進行活動,其他同學拍手進行附和,老師總結:真心希望大家能擁有一個愉快的課間十分鍾!讓我們共同期待那愉快的十分鍾吧!老師帶領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做「開火車」的游戲,將學生帶出教室加入課間活動的隊伍中。

96、教案點評:教學活動有一定的新理念,教學內容能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的說教;最重要的一點是活動性較強,通過學生親自體驗,得到正確行為的道德培養。

97、課堂氣氛活躍、融洽,另外,短小精悍的有目的的歌曲的溶入,給這節課增色不少。

98、但在講這節課時,由於「規則」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問題,在任何活動時,老師要加以引導。

99、再有就是同學求異思維應多加鼓勵,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

100、第五課 平安回家教學目標認識:知道社會上有傷害兒童的壞人,知道壞人欺騙兒童慣用的一些手段。

101、2、認識注意交通安全是一種自我保護,可以防止受到傷害。

102、3、學習有關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

103、4、了解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別人帶來痛苦麻煩。

104、情感:憎惡壞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

105、2、感受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願意遵守交通規則。

106、行為: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107、2、在馬路上自覺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地方靠右邊行走;橫穿馬路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

108、教學重點:知道壞人欺騙兒童慣用的一些手段。

109、學習一些提防壞人、不上當受騙的方法。

110、讓學生知道有關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

111、教學難點:憎惡壞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

112、使學生懂得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帶來痛苦,給別人帶來麻煩。

113、教學准備:教學課件及圖片。

114、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教師播放:放學鈴聲。

115、2、談話:放學鈴聲響了,你該做什麼呢?3、學生討論問題。

116、(不要求回答)4、揭示課題:平安回家 二、學習新課(一)、放學檢查談話:剛才,小朋友們討論了放學鈴聲響了後應該做什麼?現在,請幾位小朋友勇敢地舉手來說一說。

117、2、學生回答問題。

118、3、教師小結:放學鈴聲響了之後,首先應整理書包,把回家的東西帶全,別把東西落下了。

119、養成整理東西的好習慣。

120、(二)、防止上當播放視頻(防止上當)2、問:假如你也遇到同錄像上的小朋友相同的情況,你會怎麼辦?3、學生回答。

121、4、播放動畫。

122、問:你認為這位小朋友做得對嗎? 5、教師小結:我們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貪小便宜,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

123、(三)、交通安全江、河、湖邊的安全(1)、播放兒歌:一隻小青蛙呀!河邊跳呀跳。

124、小強看見它,飛快往邊兒跑。

125、小朋友們齊聲叫:小心!危險!小強真聽話,趕快停住腳。

126、(2)、問:哪些小朋友回家途中要經過江(河、湖、塘)邊的?(3)、講述:回家經過江(河、湖、塘)邊的同學,特別要注意安全,不要在江(河、湖、塘)邊上玩,做游戲,不要私自下江(河、湖、塘)游泳。

127、2、公路上的安全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上學是不是要經過一些街道或公路?(有的有,有的沒有。

128、)那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在這些地方,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交通標志和設施。

129、你們認識這些交通標志和設施嗎?它們都是什麼用途?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

130、(2)、認識交通標志和設施,並說說它們的用處。

131、(課件演示)人行道:供行人行走。

132、人行橫道:供行人穿過馬路。

133、護欄:保護行人的安全。

134、機動車道:機動車行駛的道路。

135、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走,黃燈表示車輛減速慢行。

136、鐵路道口:表示前面有火車通過。

137、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火車。

138、過街天橋:行人穿過馬路。

139、地鐵站口:地下列車的進出口(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交通標志和設施,它們呀,都是在保護我們不受到傷害,提醒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

140、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不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從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4)、聯系生活進行活動(演一演:用准備好的交通標志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下邊演邊說交通規則。

141、)①注意交通安全對自己、對別人有這么大的好處!那麼注意交通安全又應該怎樣做呢?老師來考考你們!看看哪位同學最聰明!②過程:師:行人橫過馬路應該怎麼走?生:橫過馬路時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

142、師:行人在街上走路應在哪兒走?沒有人行道應該靠哪一邊走?生:上街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靠右邊走。

143、③師:注意交通安全的具體行為就是遵守交通規則。

144、你還知道哪些交通規則? ④學生回答。

145、⑤小結:同學們知道的真多!看來我們真能做到自我保護,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三、鞏固判斷以下行為是否正確。

146、(播放課件)2、師生齊唱兒歌:交通安全記心中小朋友呀要知道,走路要走人行道。

147、紅燈停來綠燈行,穿過馬路走「橫道」。

148、不翻護欄不猛跑,扒車攔車可不要。

149、交通規則記得牢,自我保護要做到。

150、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在回家途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事情,要防止上當受騙,要注意交通安全等,我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6.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件【三篇】

【 #課件# 導語】道德與法治課件對大家學好課本上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哪汪我們掌握所學的重點內容,這樣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大家排好隊

【知識與能力目標】

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學生了解排隊的基本行為規則。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活動中體驗集體排隊的快樂,懂得遵守排隊的規則。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集體活動中秩序的重要性,養成自覺排隊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簡緩辯

學會排隊,懂得遵守排隊的規則。

【教學難點】

感受集體活動中秩序的重要性。

課件、小紅花。

一、導入

談話開始:上節課有十名學生表現的非常好,老師決定要給他們獎勵小紅花,快來領取吧,教師和同學一旁觀察同學取小紅花時的秩序。

說一說:剛才的場景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拿取小紅花時,特別擔心,就怕太擠了碰傷怎麼辦,那我們應該怎樣去取小紅花就可以不這么亂並且讓大家都能取到小紅花呢?

學生通過討論想出排隊的點子。

教師:正好我還要表揚剛剛討論中表現好的小朋友,這次我們一起排好隊再取小紅花吧。(出示課題《我們來排隊》)

二、新課

(一)還是排隊好

活動一:新聞播報,視覺體驗

1、出示課件,播放視頻。

教師:這里是上海地標性建築——東方明珠塔,可是攔缺在這座美麗的大城市裡卻發生了一幕慘劇。(播放視頻「上海外灘踩踏事件」)

2、播放視頻「昆明明通小學踩踏事件」。

教師:圖片上的這些爸爸媽媽為什麼哭的這么傷心?他們的孩子哪裡去了?

3、討論:踩踏事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危害?為什麼會發生踩踏事件?如何避免踩踏事件的發生?

提示:不排隊,亂哄哄,不文明;不排隊,沒秩序;不排隊,不公平;不排隊,很危險……所以,還是排隊好!

活動二:情景體驗,游戲《乘坐電梯》

教師:老師原本以為這些踩踏事件離我們很遠,可是有一次在乘坐電梯的時候,那種擁擠的感覺忽然就讓我想到了這一幕。那天當電梯到了一樓,電梯門一打開,黑壓壓的人群不等我走出電梯就一擁而進。最後我是從很小的縫隙中使了很大的勁才擠出來。請小朋友幫忙解決如何安全上下電梯?

引導學生知道在電梯門兩側有序排隊,兩隊中間留有空隙,方便電梯里的人出行。

游戲玩法:四張拼接的泡沫地墊代表電梯,兩個小朋友充當電梯的兩扇門。部分小朋友站在「電梯」裡面,部分幼兒扮演等電梯的乘客。引導幼兒有序的排隊站在電梯門兩側。老師發出「叮咚」的聲音,表示電梯到了一樓。電梯門打開(兩名扮演電梯門的幼兒先拉手並肩站立,然後松開手各向外側移動兩步,表示門開了)乘客先下後上。

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活動三:故事感悟

1、閱讀教材P42~45頁的小故事。

2、思考:什麼時候要排隊?什麼時候要禮讓?

提示:排隊是基本的規則,先來後到,保證公平;但有時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表示禮讓,也是文明的表現。

(二)哪些地方需要排隊

活動四:結合生活,鞏固認知

1、出示圖片,了解生活環境中的排隊規則

班級里:排隊喝水、排隊下樓、排隊出行……

社會中:超市排隊收銀、排隊上下車……

2、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為什麼要排隊?說一說不遵守秩序不排隊會出現什麼後果?

(三)怎樣排隊好

活動五:「找茬」游戲

1、教師出示圖片,學生找出並改正圖中的錯誤做法,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鞏固深化對自覺排隊的認知。

2、學習《排隊歌》:

放學後排隊走

你在前我在後

守規則講秩序

小學生有禮貌

分果果要排隊

你一個我一個

不爭搶多快樂

小學生講文明

放學後排隊走

你在前我在後

守規則講秩序

小學生有禮貌

分果果要排隊

你一個我一個

不爭搶多快樂

活動六:了解「自覺排隊日」

出示兩隊孩子排隊的圖片,介紹自覺排隊日來歷:每月的11日為自覺排隊日,意為兩人以上就應像「11」一樣順序排列。

三、升華

情景體驗:爭當排隊日宣傳員。

在領取紙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覺的去進行排隊,內化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製作「自覺排隊」宣傳畫。

(延伸:將「自覺排隊」宣傳畫布置在學校各個環境中。讓環境「說話」,讓「自覺排隊」成為一種習慣。)

我愛家鄉山和水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教學難點】

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1、教師准備:相關的自然景觀圖片;

2、學生准備:圖畫紙和彩筆。

第一課時

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風光秀麗,美麗富饒。處處都有美麗的景觀,處處都有各自美麗的特色。就像我們的家鄉,小橋流水,池塘荷花,楊柳成行,也是一樣的美麗啊!你覺得我們的家鄉美嗎?

一、看一看,說一說

1、指導學生欣賞教材P50《我的家鄉在這里》圖片。

2、說說從畫面上,你看到了什麼?

3、思考:課本中的小朋友喜歡家鄉的什麼?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鄉在哪裡?自己喜歡家鄉的什麼景色?

二、發現家鄉的美(結合閱讀51頁)

1、啟發談話:課本中的小朋友都喜歡自己的家鄉,並且能說出家鄉的景觀和特色,你喜歡自己的家鄉嗎?想不想讓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鄉?那就當當小導游,把家鄉最美的地方介紹給他們好嗎?

2、學生扮導游介紹並贊美自己的家鄉。

3、請扮演的孩子談自己的感想,請觀看的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意見。

4、猜一猜,請同學描述他最喜歡的家鄉的某個地方,其他同學猜猜是哪裡。

三、畫一畫,評一評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鄉景觀的如:街道、公園、樹林等圖片,讓學生欣賞,並說出畫面上的景物,談談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圍,哪裡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筆把它畫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把你的作品拿出來給大家欣賞

1、小組內展示交流,並推薦出比較好的作品,粘貼在黑板上。

2、請被選的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

3、出示第51頁彩圖,讓學生讀讀畫中描寫家鄉的小詩,然後觀察自己畫的家鄉,把觀察的結果編成小詩填寫在畫面中。

5、師生共評創作獎。

二、說一說,唱一唱

1、教師首先講一個關於傣家竹樓的傳說的故事。

這是傣族小朋友家鄉的故事,每個小朋友的家鄉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個一個美麗的小故事寫出來我們家鄉的歷史和文化。

2、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事?

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關於家鄉的小故事。

3、請學生聽一段家鄉的戲曲,並介紹戲曲的由來。

4、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歌曲或戲曲,表演給同學們看好嗎?

5、展示自己收集的關於家鄉照片、文字等資料,並與同學交流是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的資料。

三、總結

聽了家鄉的故事、看了家鄉的歌舞劇,你有什麼感想?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多麼熱愛自己的家鄉,希望你們努力學習,長大後,能為自己的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小點兒聲

【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小點兒聲。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通過情景創設、故事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時候應該小點兒聲,逐步養成文明的說話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自覺在公共場合說話小聲,不影響其他人。

【教學重點】

知道在公共場所小聲說話是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

【教學難點】

逐步養成文明的說話習慣。

收集相關圖片、故事等,製作多媒體課件。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認識一位小朋友,(課件出示一個小男孩的圖片)大家看,他叫聰聰。和他打個招呼吧!

生:(興奮地)聰聰,你好!

師:聰聰和我們一樣,也是二年級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點問題,特別苦惱。你們願意幫幫他嗎?

生:願意!

師:有一天,聰聰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學,於是聰聰就大聲地喊:「你好,我們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師經過這里,老師對他說:「請不要大聲說話!」聰聰記住了。上課了,老師叫聰聰回答問題,聰聰想起了老師的話——不要大聲說話,於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又說:「請你大聲一點。」聰聰有些糊塗了,到底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誰來告訴他?

生(紛紛舉手):我來,我知道!

師:呀,你們都知道啊!快來說一說吧!

生1:我覺得在走廊里要小聲說話,或者不說話。

生2:上課回答問題時要大聲說話。

師:看來,說話時有時要大聲,有時要小聲,那到底什麼時候要大聲說話?什麼時候要小聲說話?今天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什麼時候需要小聲說話」?

揭示課題《我們小點兒聲》。

二、創設情境,主動交流

(一)教室裡面有點吵

(出示情景視頻,學生重重的關門,大聲喧嘩,挪動桌椅,下課跑鬧……)

1、這樣的教室給你什麼感覺?

2、你覺得怎樣做才是對的,為什麼?

3、我們班級里有沒有這樣的現象?請你說一說我們班級里讓你討厭的聲音。

4、教師總結:出示書頁下小故事

風聲小了……

雨聲小了……

我們的聲音小了……

(二)做個小小調音師

1、班級里的大聲現象確實有點讓人煩惱,你想怎麼做來減少這樣的大聲呢?(從自己做起,做個警示牌提示自己)

2、這樣的做法對不對?

(1)就我一個*聲沒關系的,不會影響大家。

(2)他們大聲說話,我要大聲告訴他們不許說了。

(3)大家都在學習呢,我們不要說話了,噓!

(三)這里也要小點兒聲

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小聲點?

情景1:

師:(課件出示圖書館的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去過圖書館吧!在圖書館里應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呢?

生:應該小聲說話,這樣才不會影響其他人讀書。

師:你能表演一下圖書館中的對話嗎?和你的同桌練習一下吧!

生1:(小聲地)請問,這里有人嗎?我可以坐在這兒嗎?

生2:這里沒人,你可以坐在這兒。

師:真好,這兩位同學不但知道在圖書館要小聲地說話,不影響其他人讀書,而且還知道運用禮貌用語,真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情景2:

師:(課件出示小朋友講故事的情境和課間與老師交流的情境)同學們看這兩幅圖,小組合作討論一下如果你是圖中人,該怎麼做?

總結:同學們說得都不錯,都能說清自己的理由。老師覺得,課間在教室里說話要小聲一點,不然會影響別人休息,也會影響班級的紀律,我們要做文明學生。

提問:你覺得還有那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聲音?

生1:在飯店吃飯時要小聲說話,這樣才不會影響其他人用餐。

生2:在休息室里要小聲說話,免得影響別人休息。

生3:看電影時要小聲說話,或者不說話,要不然會影響別人看電影的。

生4:在醫院里要小聲說話,不能影響病人休息。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在公共場所我們要保持安靜,這樣既不影響他人,也是自身文明的一種提現,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做一個文明的好孩子,同時也監督身邊的人,做好小小調音師,讓我們的世界充滿美好的聲音,而不是擾人的噪音。

三、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生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說話有時候要大聲,有時候要小聲。

生2:我知道在公共場合說話要小聲,不能影響其他人。

四、拓展

師:請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知識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請他們也和我們一起用最合適的聲音說話,做最文明的人。

7. 部編版的《道德與法治》如此高大上,資深老師告訴你該怎麼破

大家都認為,新版的《道德與法治》教材難,枯燥,高大上,非常不好上課。

但不管怎樣,咱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上了2年的《道德與法治》,現在就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第一,課前一定要先提問,以復習鞏固上節課的內容。

因為新版的教材是閉卷考試,而且需要識記的知識點還不少,所以讓學生牢牢記住學過的內容,這點非常重要,不然因為難,因為學生有恐懼心理,前學後忘,那就完蛋了。

在提問的過程中,對於不能正常回答的同學,一定要有一些懲罰性質的做法,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不然這課前提問就失去了意義。比如,你可以象徵性地打一下,或者讓他把不會的內容抄寫幾遍。

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效果,要讓學生肯去識記。

第二,課堂上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活起來。

前文說過,《道德與法治》比較枯燥,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很容易讓學生瞌睡,思想開小差,但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加入一些有趣的例子,好聽的故事,那麼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愛聽你的課。

不是吹牛,上課2年了,2個班級,還沒有找到一個上我課睡覺的學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第三,課後一定要布置一定量的作業,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

這里我們只說口頭的,也就是背誦的內容,就是為了下節課的提問。你可以先把問題,答案告訴學生,然後告訴他,你不會就會受到怎樣的懲罰,這樣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會有一定的約束力,從而比較認真地去准備。

畢竟,人都是要面子的嘛,誰也不想在課堂上丟臉,是不是?

曾經記得我在黑板上寫「本周識記……你懂得」,就是這么「你懂得」仨字,學生馬上就心知肚明,不會背,是要受懲罰的哦。

最後,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處理好師生關系,讓他們愛上你,從而愛上你所教的科目。

眾所周知,「賄賂」一詞是貶義詞,人人都不喜歡,尤其是在現如今,可是我卻要大聲地說,這世上有種賄賂,它和錢財無關,它和權勢也無關,它只和愛有關,因為它是愛的賄賂。

長這么大,前天第一次在大會上聽到有人如是評價我:「……其實大家都知道,像王老師這樣會賄賂學生,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讓學生肯讀書,愛讀書。」

聽到這里,所有同行都笑了,我也笑了,那是發自內心的笑,那是會心一笑。

是的,只要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對學生真的挺好,而且是發自內心的那種好。

今天我一到班上就說了這件事:「同學們,有人說我是在賄賂你們,你們相信嗎?」

同學們笑著大聲說:「相信,我相信。」

我也大聲說:「但我知道,這愛的賄賂。」台下不由自主地響起掌聲。

這就是我們師生之間的日常對話,和諧融洽,其樂融融。

當然,這只是學好《道德與法治》最最基本的做法,其他還有很多方法值得探討。

但新版的教材,真的不好上課,需要老師付出很多很多,而且效果還不見得好。

熱點內容
授權法人擔當法律責任不 發布:2025-04-28 18:09:57 瀏覽:414
砍樹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8 18:09:51 瀏覽:537
郭彪律師 發布:2025-04-28 18:08:58 瀏覽:128
法治書畫展 發布:2025-04-28 18:04:03 瀏覽:666
法院晉升順序 發布:2025-04-28 18:03:54 瀏覽:938
人大國安立法內容 發布:2025-04-28 17:53:05 瀏覽:236
合同法一百五十三 發布:2025-04-28 17:53:01 瀏覽:873
巡視工作條例的指導思想 發布:2025-04-28 17:52:56 瀏覽:558
立法法第88條 發布:2025-04-28 17:46:21 瀏覽:852
中國石化加強法律服務保障 發布:2025-04-28 17:43:59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