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有道德案例
Ⅰ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例子
一、正面案例
1.寶潔捐助希望小學 拓展商業舞台。寶潔公司是在華跨國公司裡面捐助希望小學最多的公司,從199年開始,於教育的資助額已經達到320萬元,後興建了188所希望小學。寶潔捐助希望小學上建立了一套成熟模式。寶潔的很多商業合作夥伴也和寶潔一同建立希望小學。比如,正大旗下的易初蓮花和寶潔也合作建立了易初蓮花希望小學,寶潔(中國)公司對外事務部經理王成倉認為,這是從另一個模式上開拓了我們商業合作的舞台。
2百事開辦土豆農場 沙漠變綠洲。百事公司投資了近2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各地開發土豆種植項目,在內蒙古建立了種植基地,使沙漠變綠洲,並在其它地區進行推廣。百事方面相關負責人邰祥梅女士表示,百事從生意角度取得了自己的基本目的,要有回報,要做生意,並非純粹地改造沙漠,但同時也把沙漠改造為良田。
3正大集團 推進標准化養殖。在中國相對貧困的西北等地區,正人集團將優良種苗、種子提供給農民,並向農民提供優良的管理模式。據不完全統計,正大集團平均每年給農民放畜的數量達到2.1億只。正大每年提供的合同飼料有15萬噸,現有的肉雞規模飼料專業戶2萬戶,直接參與養殖的人數有26萬人,每年提供有機肥共計40萬噸。並幫助農民按照正大的標准建設雞舍和豬舍。通過對農民進行持續不斷地技術培訓,讓農民成為養殖能手,從而推動提高中國整個畜牧業飼養水平。
4、萬通地產打造中國首個綠色社區標准指標體系
二、負面案例:
賓士汽車:質量問題致人死。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是生產出合格優質的產品,這也是企業存在的根本。而2008年底世界著名汽車生產商賓士公司生產的一款汽車出現的重大質量事故,卻與其品牌極不相稱。2008年11月5日,黑龍江車主劉某駕駛帕傑羅越野車時操作失當迎面撞上大樹,駕駛員位置安全氣囊沒有彈出,劉某經搶救無效死亡。法院判決該車生產商北京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與銷售商共同賠償65萬元。
報道稱,2006年7月,劉某駕駛帕傑羅小型越野車由哈爾濱市去往遜克縣,途中遇急轉彎,車輛與一棵大樹相撞。副駕駛位置安全氣囊彈出,坐在該位置的孫某倖免於難,但駕駛員位置的安全氣囊未彈出,劉某經搶救無效死亡。劉某家屬遂向北京賓士公司和銷售商粵港先鋒汽車公司索賠,要求北京賓士公司將缺陷車輛召回和賠禮道歉。
北京賓士公司稱,車輛安全氣囊系統符合國家標准,不存在質量缺陷,氣囊未打開是由於故障造成的。法院認為,駕駛員氣囊未彈出,說明車輛存在缺陷,且與劉某死亡存因果關系。終審判決北京賓士公司與粵港先鋒汽車公司共同給予劉某家屬以上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四條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第五條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第六條設立公司,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不得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應當在公司登記前依法辦理批准手續。
公眾可以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查詢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提供查詢服務。
Ⅱ 企業道德的案例
公司的所有者(股東)與其聘請的管理公司資產的代表(管理者)之間的道德規范包含內道義論的問題——容那些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責任和義務、股東的權利,以及管理者私利和股東權益之間的權衡。
大多數的商業人士和學者都贊同股東——公司的合法擁有者——是公司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他們將稀有的資金投資於企業,承擔風險並且因此而獲得回報。這一項假定在經濟學和財務學中被認可,也是大多數財務理論的基礎。然而,它只是一項假定,並在企業道德文獻中受到質疑。 在公司決定縮小規模時,股東權益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開始加劇。股東利益高於那些失去工作的職員的利益。集體合同詳細規定了解僱程序,包括資深員工的權利。然而,這只不過是把道德決策過程的時間從解僱員工轉移到集體談判罷了。當產品從一個工廠轉移到另外一個工廠(如發展中國家)的時候,原先的雇員失去工作的成本不僅要高於僱主從低生產成本中的獲利,而且還要高於在發展中國家雇傭工人的成本,後者也許原本沒有就業機會。
Ⅲ 需要一個中國企業道德行為的案例,要完整詳細,謝謝。
1985年的一天,張瑞敏的一位朋友要買一台冰箱,結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後勉強拉走一台。朋友走後,張瑞敏派人把庫房裡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發現共有76台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張瑞敏把職工們叫到車間,問大家怎麼辦?多數人提出,也不影響使用,便宜點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台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於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台冰箱賣了,就等於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台這樣的冰箱。」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乾的誰來砸,並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砸冰箱時流下了眼淚。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張瑞敏發動和主持了一個又一個會議,討論的主題非常集中:「如何從我做起,提高產品質量」,三年以後,海爾人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張瑞敏說:「長久以來,我們有一個荒唐的觀念,把產品分為合格品、二等品、三等品還有等外品,好東西賣給外國人,劣等品出口轉內銷自己用,難道我們天生就比外國人賤,只配用殘次品?這種觀念助長了我們的自卑、懶惰和不負責任,難怪人家看不起我們,從今往後,海爾的產品不再分等級了,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把這些廢品都砸了,只有砸的心裡流血,才能長點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