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甘孜建年

法治甘孜建年

發布時間: 2025-04-29 19:50:38

⑴ 明朝治藏歷史的治藏政策

對於藏區的行政機構設置,明朝先後在西北藏區設立洮、河、岷、西寧四衛,在今甘、青、川部分藏區以及衛、藏地區設置「朵甘衛」和「烏思藏衛」。1374年,復於河州設置「西安行都指揮使司」,同時升「朵甘衛」為「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升「烏思藏衛」為「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明太祖為此下詔曉諭諸部:
同時分別任命管招兀即兒和鎖南兀即兒為烏思藏、朵甘都指揮使司同知,並賜銀印。後又升「行都指揮使司」為「都指揮使司」,下設若干行都指揮使司、萬戶府、千戶所、百戶所等。1375年於阿里地區再置「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各級官吏的官階品第由明中央統一規定,頒給印信、號紙,令其「綏鎮一方,安輯眾庶」,並直接向明中央負責,事無大小,均可啟奏「大明文殊皇帝」。
明朝在確定藏族地區的都指揮使司、衛、所的行政體制後,陸續委任藏族首領擔任都指揮使司和衛所的官職。最初,明朝是封蔡巴、羊卓、止貢、嘉瑪等故元萬戶府首領為烏思藏的行都指揮使或都指揮僉事等職,對帕木竹巴家臣中的內鄔宗、桑珠孜宗的宗本則稱為寨官。後來在了解帕竹政權的情況後,明朝就開始任命帕竹政權的主要宗本為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的官員,並且進一步在內鄔宗和仁蚌宗這兩個最大的宗設立了行都指揮使司。明朝在藏族地區封授的指揮使、都指揮使僉事、千戶、百戶等官職都准予世襲,但是重要官職的襲職要經過皇帝的批准,並換發敕書和印信。 明朝在藏行政規劃 都指揮使司 烏思藏、朵甘 明史對治
藏而
設置
的行
政規
劃的
記載 指揮使司 隴答 宣尉使司 朵甘、董卜韓胡、長河西魚通寧遠 招討司 朵甘思、朵甘隴答、朵甘丹、朵甘倉溏、朵甘川、磨兒勘 萬戶府 沙兒可、乃竹、羅思端、別思麻 千戶所 朵甘思、所剌宗、所孛里加、所長河西、所多八三孫、所加八、所兆日、納竹、倫答、果由、沙里可哈忽的、孛里加思、撒里土兒、參卜郎、剌錯牙、泄里壩、潤則魯孫 明朝在安多藏區的行政建制主要是軍事性質的衛所,一方面承認世居其地的土官酋豪的世系特權,一方面派遣漢族流官,以流管土,以土治番,土、流官員皆為武職,聽命於兵部調遣。
按明朝官制,軍職流官分八等,即:都督及同知、僉事,都指揮使、同知、僉事,正、副留守;而土官則分九等,即:指揮使及同知、僉事,衛、所鎮撫,正、副千戶,百戶,試百戶。自都督府、都指揮司以下各司,包括土司,必須嚴格執行命令,「各統其官兵及其部落,以聽征調、守衛、朝貢、保塞之令。」但土司之管有如僉事、鎮撫、千戶、百戶等皆無歲祿。各衛所的統轄大權一般都由漢族流官掌握,土官只是「為之佐」。但這一情況在1437年二月發生改變,明朝開始給陝西河州、洮州、西寧等八衛土官發放俸祿。
總的來說,整個安多藏區都在陝西布政司轄區之內。明朝在安多藏區設置的衛所在明朝一代前後期變更較大,以下是明初在安多設置的衛所:
西安行都指揮使司,這是明朝西北疆域總的軍事機構。1374年七月置,治所位於河州,寧正為都指揮,轄河州、朵甘、烏思藏三衛。1375年十月改名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治西安。1376年十二月罷之,1379年正月復置於庄浪,1393年移至甘州。
河州衛,1371年正月置,治所於河州,初以寧正為指揮使,鎖南普為同知,朵兒亊、汪家奴為僉事,下轄八個千戶所、一個軍民千戶所、七個百戶所、兩個番漢軍民百戶所。
岷州衛,1378年七月由岷州千戶所改置,1382年四月升為軍民指揮使司,1545年置州,改軍民指揮使司為衛,1561年閏五月,廢州重置軍民指揮使司。
洮州衛,1379年二月由洮州千戶府改置。洮州大土司卓尼楊於1404年投明,1418年被授世襲指揮僉事。洮州另一咎姓大土司亦是於永樂三年被賜姓「咎」,轄藏民七十六族。《洮州衛志》稱「(楊、咎)二部稱雄,諸番畏之」。
甘肅衛,1372年十一月置,治所於甘州,1390年十二月以甘肅衛為甘州衛,1392年置甘州左衛。1393年移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於甘州,轄十二衛,四守御千戶所。
西寧衛,1373年正月置,故元同知李喃哥世襲為指揮僉事,故元甘肅行省右丞朵兒只失結為指揮僉事。1432年升為軍民指揮使司。西寧衛有達13個大土司承襲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三職,關西七衛中有五衛隸屬於西寧衛。
必里衛,1403年由必里千戶所改置。《嘉靖河州志》記載該衛未設指揮使,僅有掌牌指揮二員、掌牌千戶五員、掌牌文戶十四員、鎮撫一員。
除了設置衛所,明朝還封派皇族子弟到安多藏區就藩,如1391年明太祖封十八子庄王朱楩於岷州,1392年封十四子肅王朱楧於甘州。1395年正月丙午,河州衛指揮使寧正兵助封於秦州的秦王朱樉征洮州叛番,由此可知分封的藩王是直接插手管理安多藏區的事務的。
明朝還在宗教寺院周圍設置衛戍。比如岷州衛的大崇教寺,因其地位顯赫,岷州衛動用其七分之一的士卒予以護寺。
為了協調安多藏區佛教與朝廷的關系,明朝在安多一並設置番僧綱司,較重要的有:
西寧、河州僧綱司,1393年三月置,僧人三剌、月堅藏分別被授予都綱之職。
洮州僧綱司,下轄垂巴寺趙僧綱、著洛楊僧綱、麻兒司馬僧綱、圓成寺侯僧正、閻家寺閻僧正。
岷州崇教寺僧綱司,明成化年間置,班丹扎釋世襲都綱之職。
庄浪衛僧綱司,由閻姓喇嘛世襲都綱之職。
禪定寺僧綱司,由洮州衛指揮僉事楊土司兼任僧綱。 明朝先後派許允德、克新、鞏哥鎖南等前往朵甘、烏思藏招撫。1370年,康巴藏區的故元鎮西府武靖王主動向明朝左副將軍鄧愈請降,後入覲。1371年十月,明朝在康巴設置朵甘衛指揮使司。1371年二月,故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帶領大批故元舊官來朝進貢,乞授職名。於是其人分別授予了朵甘衛的指揮、僉事及其下屬機構的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帥、招討、萬戶等官職。其中,鎖南兀即爾被任命為朵甘衛指揮僉事。同年十月,在送交故元司徒印後,鎖南兀即爾被升任為衛指揮同知。1373年,朵甘衛和烏思藏衛一同升為行都指揮使司,隸屬於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以鎖南兀即爾、管招兀即爾為都指揮同知。同年十二月,增置朵甘思宣慰司及諸招討司、萬戶府、千戶所,以賞竺監藏等七人為朵甘都指揮同知。
在明朝任命當地政教首領行使官府職能的同時,明朝還掌握對當地官員升遷、承襲權力過程中的的審批、允准權。如1430年五月,朵甘都司都指揮使撒力加監藏上奏朝廷,稱年老乞致仕,請求以其子星吉兒監藏代職,明廷乃從其請;1441年四月,朵甘都司大小首領派使入朝,上奏都司內部的人事變更事宜。等等。
●朵甘宣慰使司,轄地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1374年十二月置。初任命星吉監藏為宣慰使司宣慰使。1385年正月,明朝定其官員品級為秩正三品。
●隴答衛指揮使司,轄地為今西藏自治區江達縣西北隆塔一帶,1373年置。1406年三月,巴魯被任命為隴答衛指揮使。對於衛署官員的任免,依明朝襲替規定處理,多為世襲或當地土酋擔任。隴答衛數次受朝廷之命與烏思藏的帕木竹巴闡化王、闡教王、護教王、贊善王等,「所轄地方驛站有未復舊者,悉如舊設置,以通使命」。
●董卜韓胡宣慰使司,轄地為今四川寶興一帶,1415年六月置,南葛為首任宣慰使。
●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使司,轄地為今四川康定,1397年置。該宣慰使司的設置結束了元朝魚通、寧遠、長河西三地各自為政的局面。
●武靖衛指揮使司,轄地為康巴宗多地方,1372年置,故元鎮西武靖王卜納剌為武靖衛指揮同知,子孫世襲。
●隴卜衛指揮使司,轄地位於今玉樹地區以東,瀕通天河下游西岸,1413年置,初以鎖南斡些兒為指揮使。
●畢力術江衛指揮使司,轄地為今玉樹州治多縣境內,1434年置,以官著兒監藏為衛指揮使司、阿黑巴為指揮僉事。
●朵甘思招討司,轄地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1374年十二月置。1385年正月,明朝定其官階品第為正四品。
●朵甘隴答招討司,轄地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1374年十二月置,其官署人員按明朝土官襲替規定承襲。
●朵甘丹招討司,轄地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鄧柯一帶,1374年十二月置。
●天全六番招討司,1373年十二月置,秩從五品。1388年二月,天全六番招討司改為武職。
●朵甘倉溏招討司,轄地在今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壤塘境內,1374年十二月置。
●朵甘川招討司,轄地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1374年十二月置,其官署人員按明朝土官襲替規定承襲。
●磨兒勘招討司,轄地為今西藏自治區芒康縣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1374年十二月置,其官署人員按明朝土官襲替規定承襲。
●朵甘直管招討司,轄地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北部,弘治年間置,其官署人員按明朝土官襲替規定承襲。
●沙兒可萬戶府,1374年十二月置,轄地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管者藏卜為萬戶府萬戶。
●乃竹萬戶府,1374年十二月置,轄地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貢覺縣。
●羅思端萬戶府,1374年十二月置。
●別思麻萬戶府,1374年十二月置,轄地為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剌麻監藏卜為萬戶府萬戶,後被授指揮僉事職,其官署人員按明朝土官襲替規定承襲。 1372年四月,河州衛向明廷進言,「烏思藏怕木竹巴故元灌頂國師章陽沙加人所信服」,建議朝廷招撫之。中書省將此建議上報,得到明太祖的允准,「詔章陽沙加仍灌頂國師之號」。章陽沙加即烏思藏帕竹政權的第二任第悉釋迦堅贊,這次封賞賜印是明朝建立一來首次冊封烏思藏首領。1373年正月,章陽沙加即遣鎖南藏卜向明朝朝貢。同年二月,烏思藏的故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亦親自入朝,受封為熾盛佛寶國師,他同時薦舉的六十名故元舊官皆被授以官職。
1374年七月,明朝置西安行都指揮使司於河州,韋正為都指揮使,總轄河州、朵甘、烏思藏三衛。從烏思藏返京的使者向明太祖報告,「各官公勤乃職,軍民樂業」,因此下詔,「尚慮彼方地廣民稠,不立重鎮治之,何以宣布恩威。茲命立西安行都指揮使司於河州,其朵甘、烏思藏亦升為行都指揮使司,頒授銀印,仍賜各官衣物。」1375年,明朝再置俄力思軍民萬戶府、帕木竹巴萬戶府,烏思藏籠答千戶所,設官十三人。此處的俄力思即為今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由此明朝完成了全藏的招撫任務。
明太祖時期對西藏僧俗人員的分封,大部分是應求封者的自我介紹而封授的。從數量上看,基本上是以俗官為主而僧官為輔;從官職品級上看,此時期封賜的等級也普遍較低,最高僅為「大國師」和「灌頂國師」。在藏地封授的官職、封號大多是沿用元朝的舊稱。
永樂年間,明朝在藏區建立一套僧官制度,僧官分教王、西天佛子、大國師、國師、禪師、都綱、喇嘛等,每級依受封者的身份、地位進行分封。如明成祖即位的當年,即派侯顯前往烏思藏迎請噶瑪噶舉派的第五世噶瑪巴活佛,後封其為「大寶法王」。1406年,明成祖又遣使入藏封烏思藏帕竹第五任第悉扎巴堅贊為「闡化王」。明封八王中的兩大法王、五大教王都是永樂時期封授的。此外,明成祖依僧官制度還進行了大規模的分封,由此明朝對藏區的各政教勢力由上至下各級首領的分封基本完成。
明朝所封的各教王在襲職嗣位元需要請示明廷的批准。如1423年,為了審查第五世噶瑪巴活佛的轉世靈童,番僧班丹扎失受明朝委派前往藏地工布的咱日山,「審查大寶法王的呼畢勒罕」,這是中央王朝審查藏傳佛教教派轉世靈童的最早記錄。
巴卧·祖拉陳瓦的《賢者喜宴》中記載:「依皇帝(指明成祖)本人思維,動用軍隊,仿行元代故事,將烏思藏納入法治」,但大寶法王認為佛法應「自在自如宣揚,不便派遣漢軍前往」。面對明成祖意在仿效元代薩迦派故事,獨尊噶瑪派,大寶法王認為「倘教派獨留一家,眾生不服,如聽隨其各所信奉,則必感動佛發慈悲心矣,故聽任各自奉行各自之教法,斯乃適當。」
帕竹政權在藏內創立「宗本」制度,明代史籍中稱「宗」為「寨」。永樂時期,藏內各宗已經為各大家族所把持,因此明朝就勢對各宗本予以分封。如1413年二月置烏思藏衛牛兒宗寨,即為帕竹政權的乃東宗。1416年五月置領思奔寨,即仁蚌宗,所封官員喃葛加爾卜即為宗本南喀傑波。
因為元末戰亂,藏內的驛站一度陷於廢弛狀態。因此,1407年三月明成祖下令命帕木竹巴闡化王,「同護教王、贊善王、必力瓦國師、川卜千戶所、必里、朵甘、隴答王(三)衛,川藏等族,復置驛站,以通西域之使」。諭令發布後,明成祖同時「敕(陝西行都司)都指揮同知劉昭、何銘等往西番、朵甘、烏思藏等處,設立站赤,撫安軍民」。1414年又派遣中官楊三保齎敕往諭闡化王、闡教王、護教王、贊善王以及諸處大小頭目,「令所轄地方驛站有未復舊者,悉如舊設置,以通使命」。驛站恢復之初,明廷為減輕驛站馬匹困難,諭令以征發之馬或軍馬撥給差民使用。同時在旅途中發放「道里費」,以解民困。經過多年的努力,藏內的驛站全部得到恢復,「自是道路畢通,使者往還數萬里,無虞寇盜矣」。
1373年,烏思藏帕木竹巴的第悉章陽沙迦應招遣使進京,同時故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亦親率使團來朝,向明廷薦舉六十名藏地首領。在此情勢下,明太祖依照內地衛所制度在藏區設立了烏思藏衛指揮使司和朵甘衛指揮使司,同時設置宣慰司二、元帥府一、招討司四、萬戶府十三、千戶所四。烏思藏衛指揮使司轄區為衛、藏地區。依明制,設置衛指揮使一員,正三品;衛指揮同知二員,從三品;指揮僉事四員,正四品;衛鎮撫二員,從五品。故元國公南哥思丹八亦監藏為首任指揮同知。
1374年七月,明朝升烏思藏、朵甘二衛為行都指揮使司,頒授銀印,賜各官衣物,明太祖詔諭「勸賞者,國家之大法;報效者,臣子所當為。宜體朕心,益遵紀律」,並任命管招兀即爾為烏思藏都指揮同知。依明制,都指揮使司設都指揮一,正二品;都指揮同知二,從二品;都指揮僉事,正三品。
1374年十二月,熾盛佛寶國師喃加巴藏卜和朵甘行都指揮同知鎖南兀即爾等遣使進京朝貢,上奏第二批舉薦人員名單,請求授予賞竺堅藏等五十六人官職。明太祖「以西番地廣,人獷悍,欲分其勢而殺其力,使不為患,故來者輒授官」。
●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1374年七月由烏思藏衛指揮使司升格而成,其為明朝在烏思藏的最高行政機構。
●俺不羅行都指揮使司,「俺不羅」即為「羊卓」,轄地在今西藏浪卡子一帶。明初設置俺不羅衛,後升為行都指揮使司,置於烏思藏之下,由烏思藏都指揮使監管事務。1385年,古魯監藏被任命為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僉事,機構官員之任職由其後人或家族成員擔任。
●烏思藏宣慰司,1373年二月置,隸屬於烏思藏衛行都指揮使司。
●牛兒宗寨行都指揮使司,「牛兒宗」即「內鄔宗」,轄地在今西藏拉薩市西南之堆龍德慶縣境內。1413年置,喃葛監藏被任命為行都指揮僉事。
●領思奔寨行都指揮使司,「領思奔」即「仁蚌」,轄地位於後藏。1416年置,喃葛加爾卜被任命為行都指揮僉事,並封「昭勇將軍」。
●俄力思軍民元帥府,「俄力思」即「阿里」,轄地為今西藏阿里地區和拉達克。1373年二月,搠思公失監被任命為元帥府元帥。1375年,俄力思元帥府與帕木竹巴萬戶府、籠答千戶所一並正式成立。
●必力工瓦萬戶府,「必力工瓦」即「止貢」,1385年正月,其官員品第被定為秩正四品。1413年,止貢首領領真巴兒吉監藏被封為闡教王。帕木竹巴萬戶府,1375年置。1406年,
●帕木竹巴首領剌思巴監藏巴藏卜被封為闡化王。
●仰思多萬戶府,轄地在今西藏江孜一帶。1382年,公哥怕為萬戶府萬戶。
●巴者萬戶府,轄地在西藏昂仁以西。
●沙魯萬戶府,轄地在今西藏日喀則東南初的夏魯。1397年,列思巴端竹為萬戶府萬戶。
●著由萬戶府,轄地在今西藏隆子縣境內。1409年二月,搠巴星吉衛阿兒的占為萬戶府萬戶。
●加麻萬戶府,轄地位於盆域。1379年二月置,端竹監藏為萬戶府萬戶,並封「信武將軍」。

⑵ 一個目標兩個關鍵三件大事六大戰略是什麼意思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我們必須全面把握好「一個目標、兩個關鍵、三件大事、六大戰略」的發展思路,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統籌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要圍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突出脫貧奔康和長治久安兩個關鍵,統籌抓好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精心組織實施「扶貧攻堅、依法治州、產業富民、交通先行、城鄉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六大戰略,加快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確保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大力實施扶貧攻堅戰略

扶貧攻堅是我州今後五年全州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緊緊圍繞同步全面小康這一目標,統籌聯動、齊心協力打一場脫貧攻堅戰。要按照「每年有新變化、三年上新台階、五年全面脫貧」的要求,確保每年減少貧困村335個以上,減少農村貧困人口5萬人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所有貧困人口、貧困村全部「摘帽」,真正讓廣大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大力實施依法治州戰略

省委書記王東明強調:「推動藏區和諧穩定、促進長治久安,根本還是要靠依法治藏,運用法治這個現代化治理手段,著力解決藏區社會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各級各部門只有按照中央、省委依法治藏的總體要求,圍繞實現長治久安,大力實施依法治州戰略,堅持依法治理、主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做到以依法促改革發展、促公平正義、促和諧穩定,著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

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

科學發展的成效能夠鼓舞人心,用民生改善的務實舉措能夠爭取人心。只有圍繞推進富民興藏,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才能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富民優勢,才能不斷匯聚加快發展、促進和諧的力量源泉。要堅持「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把我州打造成世界旅遊目的地和全域旅遊試驗區的目標,把旅遊業作為我州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扶貧攻堅的重要支撐、城鄉提升的重要抓手、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力爭到2020年,實施旅遊人次、旅遊收入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一番;要緊緊圍繞建設「高原現代特色生態農牧業」的目標,把農牧業作為全州產業發展的重點來抓,作為全州脫貧奔康的關鍵來抓,全力打造「一圈一帶一走廊」產業布局;要圍繞「開發一方資源、發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保護一方生態」的目標要求,加快能源業、礦業、文化業、中藏葯業等特色產業發展。

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這是我州的短板,更是小康路上的瓶頸。只有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加快推進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扶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為全域旅遊提供強大支撐,為穩藏安康創造先決條件。要牢固樹立「安康必先通康」的意識,圍繞「建設川西北區域性交通樞紐,鐵路公路機場齊上,構建進出順暢、互聯互通、四通八達、安全便捷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的目標,大力推進新一輪「交通建設三年集中攻堅」,實現甘孜交通建設再上台階。

大力實施城鄉提升戰略

城鎮是現代文明的集中體現,是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承載產業的載體,是百姓安居樂業的港灣。要按照「協調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經濟繁榮的重要標志,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抓手,切實「做強縣城、做優鄉鎮、做美村寨」,到2020年,構建以東路康定——瀘定、南路理塘——稻城、北路甘孜為區域中心、各縣縣城為支撐、一批重點集鎮為節點的城鎮體系,基本形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產業發展、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社會事業同步繁榮、社會保障更加健全的城鄉發展新格局。

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圍繞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生態屏障區、國家綠色能源生產基地」的方向,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以繁榮生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彰顯生態文化為抓手,切實保障國家生態環境安全,提高環境質量,不斷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努力建設美麗生態甘孜。

推進全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興州之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堅持將生態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黨的領導。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做好這五年的工作,事關甘孜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百萬康巴兒女的幸福安康。完成這一戰略任務,是各級各部門的歷史使命,更是無上的光榮。各級各部門要全面審視州情,把握謀劃發展的總體取向,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的前提下,做到發展能快就不要慢,能多快就多快,切實形成脫貧攻堅、加快發展、同步小康的強勁勢頭。要突破思想觀念障礙,破除封閉觀念,強化開放意識;破除守舊觀念,強化創新意識;破除畏難觀念,強化進取意識;破除休閑觀念,強化拼搏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要正確處理發展、民生、穩定,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戰略和戰術,繼承和創新「五種關系」,確保工作推進協調有力。

科學有效的機制,是確保工作執行落地的關鍵。各級各部門必須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觀念、體制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六大機制」,全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地生根。著眼於增強戰鬥力,健全組織保障機制。著眼於增強推動力,健全人才支撐機制。著眼於增強驅動力,健全改革創新機制。著眼於增強互補力,健全開放合作機制。著眼於增強競爭力,健全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機制。著眼於增強執行力,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甘孜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加快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建設到了一鼓作氣沖向終點的關鍵時刻。全州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只要按照州委提出的「一個目標、兩個關鍵、三件大事、六大戰略」發展思路切實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鼓足干勁、狠抓落實,團結拼搏、奮發有為,千方百計把宏偉目標付諸行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就一定會變成現實。

熱點內容
道德網站第三篇二意界 發布:2025-04-30 01:17:48 瀏覽:599
貸法院界定 發布:2025-04-30 01:16:58 瀏覽:666
勞動法的四個原則 發布:2025-04-30 01:02:48 瀏覽:4
術語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1:02:06 瀏覽:209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的利害關系 發布:2025-04-30 01:00:43 瀏覽:473
幼兒園發生食品中毒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0:57:45 瀏覽:463
美國法院公正 發布:2025-04-30 00:56:20 瀏覽:794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發布:2025-04-30 00:43:14 瀏覽:450
民法學試題和答案app 發布:2025-04-30 00:34:27 瀏覽:750
刑事訴訟法中的直接言詞證據規則 發布:2025-04-30 00:27:30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