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章
1. 道德經第十章到底是啥 說的是啥 求解
精神和形體來合一,能自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欲狀態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
靈,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能寧靜吧?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2. 道德經 第十章 「四達」指什麼
【原文】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釋義】本章的核心是:修心循道。而且由低到高指出了通過修持而要達到的目標。道無所謂善惡對錯。修身養性,順應不爭是根本。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識道,而後才是順道。道不識,以何順?以順應不爭的心態識道;以順應不爭的方式循道。就是為人處事的明智方式。比如,索羅斯利用大眾的錯誤賺錢。比如索羅斯利用制度的缺陷賺錢。都是在識道基礎上通過循道賺錢的典型例子。而巴菲特則是通過順應道的企業賺錢。我們不否認人性私利的一面。人在道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因此,人只能把道放在第一位,去認識他,去順應它,從而達到自己私利的目的。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這個道理。在股市上,就是把認識股市做為第一位的東西,通過修身養性去更好的順應市場,從而達到自己獲利的目的。如果以盈虧做為看待股市的重點,則是逆道而為。是本末倒置。賠錢是必然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的思想和行為往往是一種習慣。要想很好的識道循道,就必須好好的修身養性。持之以恆,修持不斷,方能逐步提高識道和循道的能力。
3. 道德經第十章,滌除玄鑒還是滌除玄覽兩者的引申意義是什麼
玄鑒。鑒,銅鏡。玄比喻「慈」。鑒比喻「智慧」,因為能照見自己。
意思就是以慈心智慧觀照內心,能否做到純凈無暇?
4. 《道德經》第十章的原文是
原文: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欲狀態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
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能寧靜吧?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4)道德經第十章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5. 《道德經》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此章中心在於闡明修真養性的要旨。「營魄」指魂魄,實指人身中的元神和元精。元神屬陽,輕清易飛而上行,元精屬陰,重濁易凝而下行。二者相反而互補。先天元神本為清靜,因後天慾念所擾而散亂不安。若祛除妄念,清心寡慾,則神自清靜,元精也會自安。「載」是元神元精同載於一車(喻搏入爐鼎之內),含有抱一不離,互為運轉之意。
道教丹經《悟真篇》第一首詩雲:「先把乾坤為鼎器,次將烏兔葯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這也是說煉養時必須首先在體內安爐立鼎,「鍛煉精華」,使魂魄合和抱一,聚結成丹。此可謂「清靜真一,不二法門」。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專」是指專一之意。常人因私慾妄念所擾,心神散亂不能專一,在無意之中導致其氣粗暴、神氣不合、母子失守、陰陽不交、坎離分居、先天與後天脫離關系。因此,人在煉養時,必須心神專一,調和呼吸,由粗淺到深長,由強硬到柔和,若初生之嬰兒。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滌除」是灑掃清除之意。「玄覽」是洞觀無礙之意。 「疵」是弊病。欲修真養性,必須清除心界一切雜念,使先天圓明的體性重現。《清靜經》中說:「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又說:「凈掃迷雲無點翳,一輪光滿太虛空。」皆強調修道之人的首要功夫是清靜神心。還其人之先天本性,洞觀無礙。
6. 道德經第十章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什麼哲學本質
哲學的本質
哲學,本質上是人類對主客觀世界的理性認識。哲學是人類版高級思維的結果,權是人類高級智慧的反映。
唯心主義哲學,是人類對主客觀世界幻覺的理性思維。這種思維雖然表現為極其虛幻性,但也是人類智慧的反映,不過表現了初級的幼稚無知的虛幻意識性
7. 道德經第十章怎麼讀音
《道德經》第 十 章
載zài營yíng魄pò抱bào一yī, 能néng無wú離lí乎hū?
專zhuān氣qì致zhì柔róu, 能néng嬰yīng兒ér乎hū?
滌dí除chú玄xuán覽lǎn, 能néng無wú疵cī乎hū?
愛ài國guó 治zhì民mín, 能néng無wú為wéi乎hū?
天tiān門mén開kāi闔hé, 能néng無wú雌cí乎hū?
明míng白四sì達dá, 能néng無wú知zhī乎hū。
生shēng之zhī畜xù之zhī:
生shēng而ér不bù有yǒu, 為wéi而ér不bù恃shì,
長zhǎng而ér不bù宰zǎi, 是shì謂wèi玄xuán德dé。
這一章是講【形神合一——人之道也】。
8. 道德經第8.,9,10章意思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最好要像水那樣,水給萬物帶來好處而不爭,處在眾人認為不好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讓自己謙卑,內心深邃,和好人交往,說話誠實,治理國家井井有條,做事有才能,行動和於時機,這就是善。正因為不爭,所以沒有過失。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哉。
-------------------------
保持充滿,不如停止,思想深刻,不能長久保持,晶玉滿堂,不能守住。富貴而自高自大,自己留下過失,功成身退,是天道啊。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
載著魂魄而內心專一,能做到不分開嗎?專心於精神以達到柔,能做到像嬰兒一樣嗎?放棄觀察奧妙,能做到不犯錯嗎?愛民且治理國家井井有條,能做到不用智慧嗎?天門的開和關,能做到像萬物之母嗎?清楚明白通曉大道理,能做到無為嗎?產生它,養育它,產生別的自己卻一無所有,做了卻不仰仗它,養育它卻不主宰它,這就是大德啊。
9. 道德經第十章求解
人身具來有的營養精氣與精魄的源統一,能不分離嗎?呼吸吐納,運氣周身,以至於心平氣和,能像嬰兒那樣柔順嗎?消除內心的雜念,能沒有一點瑕疵嗎?愛民救國,能不用智慧嗎?人的生存,能做到安靜柔順嗎?聰明通達,能不依賴知識嗎?生育萬物,生育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滋養萬物而不宰制,這叫做深奧的的「德」。
10. 道德經 第十章 「四達」指什麼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違反范0387 :你好。
《道德經》第十章 河上公點的標題曰【能為】
最後一句: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註:知:通智,指心智、心機。
譯文:明白、知曉、通達四方,能夠保持冷靜,認為自己什麼也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