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經濟建設

法治經濟建設

發布時間: 2020-12-18 01:38:05

㈠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全面推進法治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科學的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宏觀調控是指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經濟運行調節和控制,包括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全面推進法治建設有利於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

㈡ 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經濟

法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徵,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與健全的法治相回呼應。實現市場在資答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為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受法律約束和保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地配置各種資源,更加公平地實現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相應地要求制定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以法律來保護市場競爭,維護市場經濟運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政府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法律規范。法律不配套不健全以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市場經濟體制就建立不起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法治經濟,它要求市場主體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成為具有法律約束的行為,要求用法律來保護市場平等競爭以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優,要求用法律手段來處置市場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和沖突,要求政府在法律框架下調控國民經濟運行,要求嚴格保護市場主體的財產權利不受侵犯,等等。

㈢ 依法治國建設方針於哪次會議提出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初次提出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專國家的基本方略屬,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

黨的十五大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



(3)法治經濟建設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6、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㈣ 民國初期經濟法制建設的主要內容

資本主抄義經濟法制體系的初步完成,法規修訂更照顧資產階級利益,在民初經濟法制建設過程中,袁世凱領導支持於上,由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執掌權力的工(農)商部主持於中,廣大的資產階級參與於下,形成了一種上中下三方面互相配合的局面,政府經濟管理的法制化和經濟化,企業和企業家的法人化,競爭的自由化和正規化,融資渠道的社會化和國際化市場的統一化。

㈤ 法治建設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

法治建設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如下:
1、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能力顯著增強。中國共產黨不斷增強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同時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堅持憲法和法律至上,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通過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不斷鞏固。
2、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並完善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3、人權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隨著法律規定、司法體制、維護權益機制的不斷完善,人權在立法、執法、司法等各個環節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公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得到切實尊重和全面保障。
4、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的法治環境不斷改善。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中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和制度,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5、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和司法的組織法制和工作機制,保證了行政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行政立法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各類公開辦事制度不斷完善,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公安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
6、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得到加強。不斷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監督體系和監督制度,監督合力和實效不斷增強。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進行監督。人民政協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監督行為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公眾和新聞輿論對政府及司法工作的監督渠道不斷拓寬。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的日益健全,保證了對國家公務人員的監督有力有效。

㈥ 民主法制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有什麼關系

民主法治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是經濟建設發展的前提和保障.而經濟版建設同時又反過來作用於民主權法治建設,促使民主法治更為完善.它們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

以上為分析,考試只寫 他們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
我們以前考試考過,幾乎沒有人寫對
祝考試順利,學業有成

㈦ 依法治國和經濟建設哪一個市是中心

1、社復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基本路線的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含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說,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和國家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工作,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要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要地位。
3、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興國之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政治基石),堅持改革開放(強國之路、活力源泉)。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4、依法治國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㈧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怎樣影響法制政府建設

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是時代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也是黨和政府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執政能力的要求。在當前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形勢下,我們要把法治建設作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執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一、打造「法治政府」任重而道遠
各級包括行政執法和司法人員在內的領導幹部,必須樹立「一切為民、法律至上」的思想,從思想觀念上摒棄「特權」和「人治」思想,解決「為誰執法、執法為誰」的問題。規范權力運行,倡導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在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大原則上,積極暢通民主訴求渠道,在更好地反映民意、實現民利的重大實踐中,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打造「透明政府」,主動實施政務公開,充分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讓政府官員廣泛接受群眾的監督,使政府的決策因群眾參與而凝聚社會力量共同完成。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該由政府做的事情全力做好,該由市場調節的事情,政府要引導而不指令、扶持而不放任、服務而不包辦。必須努力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行政執法和司法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依法規范和制約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的行為,堅決杜絕隨意執法、違法執法現象。注重內部、法律、民主、群眾監督相結合,將各級、各部門、各領導幹部的執法活動置於強有力的國家和社會監督之下,確保依法行政和公正執法,不斷增強公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認同感,形成共崇法治、共創文明、共保平安的強大合力。
學法的目的在於用法。要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努力建設服務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潔型政府。要促進各級機關建立健全重大事項決策法律咨詢制度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充分發揮法律專家在政府決策中的參謀作用。要健全完善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和考核評議等制度,加大對各級機關行政執法的考核力度。要實行政務公開,結合執法和管理工作,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

二、努力提高全民依法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能力
有序,才有力量。這個序,主要體現在全方位深入開展全民普法上,體現在所有公民都自覺敬法、畏法、循法、守法上。一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用法,凡是要求群眾知道的法律知識,各級領導幹部自己先要搞懂弄通;研究重大問題時,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要考慮法律效果;制定規劃時,做到不走法律程序不通過;制定政策性文件時,要充分考慮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合法性;能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經受住「人情、關系、金錢」等方面的考驗。二是政法隊伍要從嚴管理,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者堅決出局。三是要培育法治和人文精神,針對不同的人群,深入全面推進法制宣傳教育,使遵紀守法、維護秩序成為全體人民的實際行動,努力扭轉當前相當一部分人不找市場找縣長、不找法律找信訪、只要權利不盡義務的錯誤思想和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把保護和尊重人的生命、幸福、人格和權利作為重要價值取向,努力構建社會穩定、鄰里和睦、家庭幸福的和諧社會。
抓實抓好重點群體的學法、用法,是普法工作的重點。以「法律六進」為抓手,努力促進重點群體法律素質的提高。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健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分級考試(考核)等相關制度,促使領導幹部學法逐步制度化、規范化。開展「法律進鄉村」、「法律進社區」活動,鄉鎮(街道)基層幹部、農村「兩委」幹部、社區幹部、村民小組長和村(居)民代表法律知識培訓日益常態化。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法制教育培訓,完善法制副校長制度,創建優秀「青少年維權崗」,有效深化校園法治建設。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採取集中培訓、離崗進修、遠程教育等方式,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的法制宣傳教育;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漫畫、圖片宣傳巡展,組建外來員工法制宣傳員隊伍,強化外來務工人員的法制教育。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最大限度發揮單位的法律信息傳播功能,提高單位法治化管理程度,依法規范和保障公共資源合理使用。

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依法訴求、依法維權的思想和觀念
要通過法治手段,每年集中精力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民生難題,讓群眾感受到法治建設的進步、看到法制建設給自己帶來的實惠。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法治發展歷程表明,只有把維護公平正義、確保人民滿意作為最根本的發展取向,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才能順利推進,贏得群眾信賴和擁護,才能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支持法治建設,積極教育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既要享受社會主義法律的保護,又要遵守法律規范的約束,使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新一輪社會發展背景下,改革在繼續深化,利益在繼續調整,各種配套措施還不能完全適應改革發展進程,導致各類矛盾糾紛不可避免地產生。貧困問題、弱勢群體問題、非正常上訪問題在特定地區、特定時間段集中反映出來,對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穩定產生重要影響。為此,高度關注社會公平、大力維護社會正義,既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取向,也是法治發展實踐的必然要求。
基層各級普法組織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調查研究,當好地方黨委政府依法行政的參謀、助手。根據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群眾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採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加強針對性,找准結合點,不斷創新普法工作的載體和方式,把宣傳和實踐相結合,開展有效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把普法的重點與當地群眾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通過廣泛深入細致的法制宣傳教育,把難點、熱點問題引導到依法解決的軌道上來。一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與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相結合。堅持深入基層實際,調查研究,摸清群眾真實所需,切實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二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與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不搞空洞的宣講,切實把法律與群眾要解決的問題聯系起來,把法律知識真正送給群眾,提高群眾學法並掌握依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與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批評相結合。通過聽取群眾反映出來的問題,反思政府工作自身的不足、缺陷,制定措施,對症下葯,不斷改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四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與群眾依法維權相結合。深入基層摸排不穩定因素和治安隱患,積極引導居民群眾遵紀守法,依法維權,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利益訴求,使法制宣傳工作真正成為調節一方平安的 「穩壓器」、化解社會矛盾的「調解器」和提升社會法治化水平的「加速器」。

㈨ 如何推進法治建設

一、要處理好法治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鄧小 平早就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既然兩手抓,我們就要注意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法治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要把法治建設的著力點放在促進經濟發展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搞發展。把法治建設的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通過抓法治建設,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通過法抓法治建設,保障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通過抓法治建設,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同樣,搞經濟建設也要有利於推動法治建設。我們在抓經濟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們搞經濟建設,發展生產、上基礎設施項目,既要敢為人先,邁大步子,又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決不能不顧客觀實際與可能,不通過周密的科學論證,不按法定程序操作,盲目搞「形象」工程,熱衷上「政績」項目。其結果不但拿不到什麼「政績」,反而事與願違,得不償失,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觸犯刑律,成歷史罪人。這樣的教訓在社會上並不少見,我們要舉一反三,引以為戒。總的來說,我們要通過抓法治建設,保障經濟健康發展,又通過抓經濟建設,促進文明法治建設。


二、要處理好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法治,就是通過依法強制執行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德治,就是通過規范人們行為和過細的思想工作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法治和德治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如果能夠把二者之間關系處理好,使之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就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要以抓法治促德治,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的工作、生產和生活秩序,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樣,要以抓德治為法治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要採取各種形式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以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契機,掀起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熱潮,不斷增強公民的道德修養,促使遵守法律法規逐漸由外在約束變成廣大公民的內在的自覺行動。由此可見,法治以德治為基礎,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二者在目標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同時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把道德規范這種軟約束和法律規范這種硬控制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加符合治理國家的客觀規律,才能有效地發揮調節人們行為的作用,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三、要縱橫結合,各方協作,齊抓共管

縱橫結合,「縱」就是各行業、各戰線,如工業、農業、財稅和教育等要保證本行業、本戰線的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落實。「橫」就是以行政區域為單位,如省、市、縣(區)要抓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區),也必須在各行政區域里保證國家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就是說,我們既要抓橫的依法治理,又要抓縱的依法治理,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抓緊抓好,務求實效。同時,在法治建設中,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必須從建設文明法治社會的大局出發,十分注重抓好協調和合作。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協調,通力合作;出現問題,互相補台。真正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整體推進法治建設進程。

熱點內容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 發布:2025-01-10 17:27:28 瀏覽:79
自考經濟法分章試題 發布:2025-01-10 17:26:46 瀏覽:416
奴隸制社會軍事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1-10 17:26:43 瀏覽:706
16歲具備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1-10 17:05:58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