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學網
⑴ 哪裡有比較好的學習法律的網站
1、法抄律時時刻刻都在更新,每天都有新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判例出台,因此學好法律需要時刻關注政府部門的相關網站。
政府部門網站有:最高法院、最高檢察、中華律協、裁判文書、人大的釋義問答,國務院法治辦網站等,
2、法律都是在不斷的變化,其變化的方向都是有法學界先進的理論作為支撐的,一般討論理論的論文都能在各個大學法學院的學術網站或中國法學會的各個分會網站上看到。
大學和法學會的學術網站有:中國私法、中國民商、中國法理、法學在線、中國法學、京師刑法、同濟刑法、法學學術、南方公法、勞動法網、民事程序、中政訴訟、經濟法學、經濟法網、保險法學等網站。
3、如果你不想太枯燥只是想和同行或者法律愛好者交流、了解司法考試的信息,你可以上上論壇。
法學論壇有:學法網、法考聯盟、法律橋、葵花法律、法法網 你都可以看看
4、你要是搜索法律法規可以用:中國法院網-法律文庫、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中國法律信息網-法律之星。基本上辦業務用收費的北大法寶。學生就算了。
5、最後你可以關注下一些律師大所的網站,對你實務有好處,比如:中倫、君合、金杜、盈科等等的網站
⑵ 國內比較有名的法律刊物有哪些
最有名的是法學核心期刊(即CSSCI來源期刊),2012—2013年度核心期刊包括《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商研究》、《中外法學》、《清華法學》、《法學論壇》、《法學家》等21家。
⑶ 有沒有比較好一點的免費法律咨詢的網站
比較好一點的免費法律咨詢的網站推薦:中國律師網、首都律師網、中國普法網、正義網、中國法學網。
1、中國律師網
涵蓋法律案例、法學論文、法律說法、法律常識、律師博客、法律新聞、法律文書、法律名詞解釋、律師推廣、法律工具、法律咨詢、法律知識、法律法規等大型板塊,提供法律知識性文章。中國律師網上平台,律師事務所行業網站,法律專家的言論陣地,法律學子的良師益友,普通百姓的維權利劍,是中國法律、中國律師行業類網。
5、中國法學網
中國法學網是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准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的綜合性新聞網站,並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自辦視頻播放業務,是世界最大的法律網。
⑷ 好律師獵律網創始人趙憲明參與主編的《建設「法治中國」有突出貢獻百名法學家》,都有哪些人專家委員
「好律師」作為編委會委員單位,好律師創始人:趙憲明先生為編委會委員;參與出版《建設「法治中國」有突出貢獻百名法學家》一書《影響中國法治建設進程的百位法學家編委會》由法學泰斗李步雲任主任,江平: 前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專職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為顧問;委員為:
李林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王利明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
趙秉志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原則
卞建林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
馬懷德 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韓大元 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
莫紀宏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
吳玉章 中國法律史學會會長、前中國社會科學雜志副主編
黃進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沈四寶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法學研究會會長
何勤華 中國外國法制史學會會長、前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
顧功耘 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
卓則淵 中國法理學、行為法學會副會長、中央黨校政法部主任
趙憲明 好律師網(前身為獵律網,戰略升級為好律師網)創始人
⑸ 中國法學界的泰山北斗是
以下是中國法學界的泰斗(排名不分先後):
1、高銘暄:泰斗加學術(刑法界的祖師爺)
高銘暄(1928.5.24-)男,浙江省台州市玉環縣人。1951年從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53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畢業,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 ,兼任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⑹ 中國研招網法學考研.專業課平均多少分
中國來研招網法學考研專自業課平均63分。
中國研招網法學考研教育資源
首先,名校自身的軟硬體條件都很優秀,師資隊伍、科研條件、就業前景等因素都吸引著大批學生報考。其次,高校研究生擴招導致普通研究生畢業就業競爭力降低。
再加上社會對名校的優先認可等各種原因,使得如今許多大學生對考研有種很強烈的"名校情結",名校考研甚至已經成為考研的一種"潛"趨勢。於是,考研呈現"扎堆兒"考名校的現象。盡管近年考研熱度有所下降,但這種"名校熱"依然還在持續 。
無論在軟體方面還是硬體方面,名校的資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無法企及的。比如清華、北大、人大每隔兩三天就會舉辦一場學術講座,最多的時候會出現一天多場講座的情況。除此之外,名校還會提供給學生更多學術交流、科研實踐的機會,相對而言普通院校這種機會較少 。
不少人認為,如果在名校讀研期間,能師從一位學術界的"大牛"導師,那麼今後的學術研究,甚至畢業後的工作都可能會一帆風順。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選擇較高的發展平台,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時會明確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畢業生,那麼你就可以輕松越過這一關卡 。
⑺ 為什麼中國法學期刊網站里的論文只能看到目錄和摘要,點擊詳細論文卻無法連接難道網站中全文不讓看嗎
一般要花錢的吧,我寫論文的時候都是在中國知網上花錢看的
⑻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怎樣啊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Law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簡稱社科院法學所,是中國國家級法學研究機構,是馬克思主義法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堅強陣地、法學基本理論與法治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的最高殿堂、黨和國家在民主法治人權領域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社科院法學所是根據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的提議,由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於1958年設立的,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新聞學家張友漁任首任所長。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年10月,原法學所國際法研究室升格為所級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2009年9月正式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與法學所合稱「兩所」。法學所歷任所長王仲方、孫亞明、王叔文、王家福、劉海年、夏勇,現任所長李林。
法學所下設12個研究室、10個非實體研究中心,主辦2份國家級法學核心期刊以及「中國法學網」,擁有一座法學專業圖書館,還和國際法所共同設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以及法學博士後流動站。截至2012年8月,除聘任的海內外名譽教授、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員外,受聘在崗人員110餘人,其中,終身研究員(教授)1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3人、榮譽學部委員10人,研究員(教授、編審)29人、副研究員(副教授、副編審)32人,博士生導師30人、碩士生導師42人。
⑼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招考研究生嗎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招收研究生的。每年根據具體實際情況來計劃招生人數。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簡稱社科院法學所,其中,法學所下設12個研究室、10個非實體研究中心,主辦2份國家級法學核心期刊以及「中國法學網」,擁有一座法學專業圖書館,還和國際法所共同設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以及法學博士後流動站。
網上報名填寫報考信息時注意事項:
(1)考生只填報我院的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待考試結束,教育部公布進入復試基本分數要求後,考生可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其他招生單位的生源餘缺信息並根據自己的成績再填報調劑志願。
(2)應試的外國語語種可從英語一或日語中任選一種。
(3)同等學力的報考人員,應按法學系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4)國家按照一區、二區、三區確定考生參加復試基本分數要求,一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11省(市);二區包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重慶、四川、陝西等10省(市);三區包括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區)。
工作單位在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范圍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且申請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委託培養方式),方可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
接收的推薦免試生須在國家規定的報名時間內進行網上報名以及到報考點辦理報名確認手續,亦不得再報名參加統考。否則,將取消推免生資格,列為統考生。
現役軍人報考,應事先認真閱讀了解有關報考規定,遵守保密規定,按照有關規定填報報考信息。
⑽ 中國法學的投稿須知
1.為了體現辦刊理念,形成本刊風格與特色,特設置「本期聚焦」「學術專論」,「立法與司法研究」、「批評與爭鳴」、「研究述評」、「書評等欄目,歡迎作者針對欄目進行投稿。
2.來稿請以書面形式寄本刊總編室,不要直接寄給責任編輯;文章如被採用,本刊會聯系作者發送相應的電子稿。
3.來稿請註明是否專投本刊,有關作者姓名、學位、職稱(職務)、單位及詳細聯系方式等個人資料請另附一頁標明,不要書寫於正文中,以便本刊進行專家匿名審稿。
4.來稿請在正文前加列「內容提要」與「關鍵詞」。內容提要為文章主要觀點之提煉,字數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內;關鍵詞一般為3至6個。
5.提倡一稿專投、反對一文多用,凡已在公開出版物、互聯網上發表的文章,一律不予以採用。凡於三個月內未收到「稿件錄用通知」者,請自行處理。在收到採用通知前,凡文章已在其他公開出版物或互聯網上發表的,請作者務必及時通知本刊。
6.對所發表的文章享有兩年專有使用權,包括以文集、繁體文、電子文等出版發行,其期限從稿件正式發表之日起算。作者如不同意該約定,請在投稿時予以明示。
7.對所發表的文章享有專有出版權,且直至法定版權保護期滿。一切形式的復印、照排、節選、電子刊物選用以及其它一切以營利為目的的復制,須事先徵得本刊的書面許可。
8.所發文章的作者,以投稿時指明的為限;任何文章的負責人,在接到本刊的「稿件錄用通知」後,不可要求「增加」或「減少」作者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