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家以法治國

法家以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0-12-18 04:48:52

① 法家思想主張以法治國德法並舉嗎

法家的主流思想主張以法治國,並不主張德法並舉 。只有法家的一個分支學派——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法家主張先德後刑、德法並舉。

② 歷史:法家的以法治國和現在的依法治國有什麼異同

1、理論前提不同

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論是基於他們對人性和歷史演進的看法。法家主張「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現代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統治階級以法對國家權力的制約,以有效地制約和合理運用公共權力,使已經制定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基本原則是依法治國,有法可依。

2、本質不同

法家的「法治」維護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本質還是為了維護建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法家的「法」實質是維護新興統治集團的法,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成員的利益。

現代的法治要求是人民是「法」的制定主體,法的作用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推行法治的方法不同

法家「法治」的方法概括為以法為本,法令必須成為判斷人們言行和行賞施罰的唯一標准。同時主張嚴刑峻法。在法家看來,重刑是達到法治的一個重要手段。

現在法治的法是懲罰犯罪分子,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犯罪活動都將受到懲罰。

(2)法家以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現在法治)的必要性: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切實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重要目標,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③ 法家思想,真的是倡導依法治國的嗎

法家思想真的是倡導依法治國,不過這是一種極端做法。法家思想過分強調法制在治理國家中作用,忽視了人們身心發展正常規律,忽視了德治的地位,人是一個有感情的動物,不是一個沒有感情機器,法律之外還有人性,這種完全依靠法制治理國傢具有隨意性和主觀性,忽視人性發展和對世界的認知,法家思想誕生於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一個處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間過渡時代,人們都在下個時代尋找出路,出現了百家爭鳴局面,涌現出批具有優秀思想人物,提出了自己對世界和時代思考,法家思想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

法家思想主張“以法治國”以“權,術,勢”統治為根本。人們個人感情在這里不重要,人性被排除在外,法律視為一種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制性工具,在古代完全是服務統治階級,體現統治階級意志。

④ 韓非的法家思想就是今天所謂的"以法治國"嗎

莊子:抄戰國時道家的代表人襲物,繼承並發展啦老子的道家學說和唯心哲學,認為世界就是「me」的主觀產物.莊子鄙視富貴利祿,痛恨「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不公平社會現象.
戰國時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韓非子(商鞅的嚴刑峻法主張比韓非子更早).韓非子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當代必然勝過古代.人們應該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傳統.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法治的對象是廣大臣民,除國君意外,不論貴賤,一律要受法的約束,「法不阿貴」.這種思想在戰國的大變革時期對打擊奴隸主貴族特權,是有積極意義的.韓非子主張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種主張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潮流.

⑤ 依法治國和以法治國的區別

1、概念不一樣: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版治理國家,而不是依權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

以法治國是用法律治理國家,法律就是一部真理。

2、歷史背景不同: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以法為本是韓非法律思想用語,是秦朝法制的重要思想。

3、意義影響不一樣:

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以法作為治國的根本。法家主張「法治」的重要觀點,對中國封建法制的確立、鞏固和發展起過重要作用,對秦朝法制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對後世封建法制的重視也有深遠影響。

⑥ 戰國法家的以法治國於當今的有何異同

這種流派主要盛行於戰國時的韓、魏、趙三國,而早期的法家學派人物亦來自這三國,如商鞅來自魏國、申不害來自韓國、慎到來自趙國等。法家中有三個學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這些學派思想由韓國人韓非子集以大成,構成法家思想的終極核心。

法家這種學說乃一種純功利主義的思想體系,內容核心主要是針對君主如何加強統治。在戰國時代那種「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而已矣」的殊死競爭的情況下,法家這種思想在斗爭中確是相當實用,如秦統一六國就是明證,而儒家那種固守傳統的溫和政治主張就未免顯得有些「愚遠而闊於事情」了(《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西漢後期,法家思想被「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所吸收,並開始以儒法並用「儒表法里」的理論治理國家,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被排斥掉。

有人認為法家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意識形態。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系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極力誇大法律的作用,強調用重刑來治理國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對輕罪實行重罰,迷信法律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這樣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這也許是秦國軍隊戰鬥力強大的原因之一,滅六國統一中國,法家的作用應該肯定,盡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的思想簡略介紹如下:

反對禮制

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的所有權。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淺顯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意思是說,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麼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個作用是「興功懼暴」,即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並戰爭的勝利。

「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說過,商人日夜兼程,趕千里路也不覺得遠,是因為利益在前邊吸引他。打漁的人不怕危險,逆流而航行,百里之遠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漁的利益。有了這種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結論:「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商鞅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更進一步發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術」「勢」結合的治國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時,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法家思想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區別,最大的就是法家極力主張君主集權,而且是絕對的。這點應該注意。法家其他的思想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借鑒、利用。由柳洪平創建。

b]韓非子有兩個解釋,一指人物戰國末期韓國的哲學家、法家學家韓非;二指一本書,也就是韓非的作品《韓非子》

韓非(約前280-前233),是戰國

⑦ 法家的「法治」思想和現在的「以法治國」有何不同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以「權,術,勢」逐級統治為根本.講究「以刑去刑」版「輕罪重罰權」
假如你偷了東西,就有可能被砍頭,如果你殺了人或是更嚴重的罪,就會被腰斬.
和現在的「以法治國」 有很大區別,一個是用重罪來威懾人們,一個是用一個適當的刑罰來給予告誡.
至於中央集權制也是和法家有很大淵源.法家也正是將一切的權力全都集中到了君王身上.讓君王擁有權勢可以懲罰違法之人.
法家的「法治」 是用重刑來威懾人他人,以達到懲罰威懾他人的作用.
而現在的「以法治國」更多的是來保護受害者的權益.也讓那些違反了法律的人有的相應的處罰,以與警示.

⑧ 老子的無為而治,孔子的中庸之道,法家的以法治國。詳情。越詳細越好!!!

中國的佛家出自印度,有一個故事叫盲人摸象。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說大象長得象管子;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說象柱子;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肚子,說象牆壁;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說大象就象鞭子。四個盲人在國王面前,大吹大擂自己的觀點,都說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別人的觀點是錯的,從爭辯到爭吵,甚至大打出手。

中國的古代有一個老人叫老子,他被孔子稱為:猶龍也。他有一幫學生,有孔子、孟子、荀子,孫子等等。

老子給學生們系統地講述了道德仁義禮刑兵,著重講述了道德經,並強調道德是自然的基礎,是為人處世的根本,並贈送了自己寫的《道德經》,然後就讓他們畢業了。

孔子畢業以後,心中十分佩服老子,決心繼續研究,既然老子研究了道德,他就選仁來作為他的研究課題。十年過去了,他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要治國必然有仁愛之心,提出道德為基礎、仁愛治國的道理。他又善於教學,桃李滿天下,他的弟子以有這樣的老師而自豪,就把孔子尊為聖人。聖人的話就是真理,那聖人弟子的話也就是真理了,說真理的人也就是能人了,當然要做官呀。傳來傳去,孔子的弟子就把老子所講的道德仁義禮刑兵掐頭去尾,只剩下了仁愛。

孟子畢業以後,心想也該有所作為,見師兄選擇了仁字,自己就選擇義字,研究來研究去,發現光靠義字治國是不行的,也發現了孔子仁愛治國的一些毛病。認為只靠仁愛或只靠義無法達成治國的夢想。抬頭一看自己的弟子寥寥無幾,大多都跑到孔子的教室里去了。然後自己到孔子的辦公室商量,兩個人共同研究治國方針,以孔子為主,孟子為輔,提出孔孟之道,也就是以仁義治國,要求人人修身、齊家、治國,然後才有平天下的能力。從此以後,孔孟就是一家了,對外號稱儒家。

荀子也畢業了,在家沒事,心想孔子和孟子在研究仁義治國的方針,我也不能落後呀,想起老師說過的道德仁義禮刑兵,還有幾個呀,就著手研究禮刑,說你們一個人只能研究一個,我一人就能研究二個,看看誰能耐,比比誰厲害。荀子也真不是白給的,說到做到,真的從禮刑開始研究,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必須約束和制裁才行。而且教了二個學生,一個韓非子,一個是李斯。韓非子發現老師有問題,直接去找老子進行請教,後來寫了一本書叫《喻老》。李斯是個好學生,正趕上秦始皇統一中國用人之際,李斯就選上了,就把老師教的知識全部用在了治國之上。荀子在臨死之前還大叫,李斯,真乃吾徒也。就是後來的法家。

秦始皇相信了李斯,認為治國靠的是禮刑,對老百姓實施暴政,結果發生了陳勝吳廣起義,最後導致了秦朝的滅亡。李斯沒有幫助秦始皇治好國家,結果亡國了。

當時李斯當政時,儒家的弟子很生氣,說禮刑怎麼能治國呀,要以仁義才能治國呀。到處反對李斯,說李斯會亡國。李斯很不高興,向秦始皇告狀說儒家弟子要造反,秦始皇一聽就火了,下令把儒家的弟子活埋了,儒家的書都燒了,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儒家和法家從此就仇深似海、勢不兩立,在社會上變成了水火不相容。但儒家的弟子太多了,那真是桃李滿天下呀,殺也殺不完呀,後來的皇帝學習了歷史,認為只靠法家無法治國,也就把儒家又發展起來了,儒家和法家共存。但儒家動不動就寫文章罵法家,大說儒家的思想才是正確的,法家也找機會殺幾個儒家的弟子,也說法家的思想才能治國。

儒家的弟子太多了,為了證明只有自己才是孔子的正宗門生,內部鬧意見分成了幾大派。雖然他們發展了儒家的思想,也給後人留下了文人相輕的禍根。

老子還有一個行武的學生到邊疆去打仗了,在邊疆深入研究老師的知識,研究來研究去,也就只能研究兵了,也只有兵現在沒有人來研究。這個人就是孫子也叫孫武,根據自己在行軍打仗中的經驗提高到理論上來,並寫了一本書叫《孫子兵法》。他的書寫的非常的好,他很會帶兵,但不會帶學生。他兒子的兒子叫孫臏,被送到鬼穀子的學校去讀書。孫子的後人及讀過孫子兵法的人不計其數,孫子兵法也成為世界上的最被推崇的兵法之一。美國大兵侵佔伊拉克時,口袋裡裝的唯一的一本書就是孫子兵法。

孫子的書不用教,只要自學就讓多少人成就大事,中國的諸葛亮、岳飛都是學習孫子兵法的榜樣。學習這種兵法的人大多不樂意教人,包括諸葛亮沒有留下多少弟子,所以看過這本書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呀。裡面講的是計謀,在生活中用計謀的人被稱為可怕的人,或壞人。所以人們拒絕學習這本書,可惜呀孫子,你的心血沒有多少人懂得呀。

不過後來的將軍們,認為是戰爭上的英雄改變了歷史。這些人可能就是孫子的後人吧。

當今社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派別分別發展起來了,相互爭斗,相互謾罵,相互拆台。比老子的學生們更加厲害,更加可怕。比盲人更加盲目。這讓老子也想不到的。

老子在地下看著這些後人在那裡爭論不休,很是生氣,但也沒有辦法。孔子也來到地下見老師,向老師匯報了自己的研究情況,遭到了師的一頓臭罵,自己躲在一邊反思。孟子也來了,沒敢像孔子那樣匯報,先去找孔子問了問,自己也就坐在孔子旁邊不敢出聲了。

荀子也來了,向老師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不看老師的黑臉,自吹自擂禮刑如何治國平天下,秦始皇如何統一中國。老師瞪他他也不停,老子只好動手把荀子揍了一頓,荀子也老實了,坐在一邊想為什麼老師要發這么大的火。

孫子來了,他不動聲色,先去看望了幾位師兄,了解了基本情況,做到了知彼知已,然後到老師跟前說:兵者,國之大事。夫兵,猶火也。窮兵黷武,亡國也。老師看了孫子一眼,氣消了不少,說孫子的研究還有點用處。

學生都到了,老子也不想說什麼,就領導著學生們上升到天空中,看著他們的學生的學生,弟子的弟子,後人的後人在不停的吵著、打著、斗著、殺著、哭著、喊著、叫著。學生們都低下了頭,理解了老師為什麼生氣,承認自己就是盲人摸象的盲人。真正理解了老師的無為而無不為呀。

熱點內容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1-10 11:17:01 瀏覽:652
陝西路政條例 發布:2025-01-10 10:51:08 瀏覽:61
合同法302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0 10:38:06 瀏覽:983
違反訴訟保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0:17:14 瀏覽:637
勞動法中室內工作最低溫度 發布:2025-01-10 09:58:34 瀏覽:392
新公司法虛假出資 發布:2025-01-10 09:42:55 瀏覽:178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 發布:2025-01-10 09:33:16 瀏覽:913
無人生還法官怎麼知道罪行的 發布:2025-01-10 08:51:58 瀏覽:444
沒有合同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0 08:47:08 瀏覽:541
要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0 08:42:28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