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典誦讀篇目

道德經典誦讀篇目

發布時間: 2020-12-18 05:24:26

1. 每周誦讀一篇中華道德經典篇目的原因

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國人不斷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回神食糧,從中感答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包容寬厚、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誠信報恩、精忠報國、勤儉朴實、互助友愛的傳統美德。
中華經典誦讀能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經典誦讀的生命力、價值及影響,主要在於與時代的結合,與民生、素質教育的結合。誦讀經典把傳統文化與近代以來的先進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理論密切地結合起來,使語言文化的發展有一個正確的方向。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是弘揚民族精神的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誦讀中華經典能產生強大的、無形的民族凝聚力。
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其主要目的在於傳承文明、化育人心,美化大眾生活。只有通過活動的有效開展,才能使深藏「象牙塔」的國學精髓變成我們生活中鮮活的東西,營造一種更加和諧的人際社會關系,服務廣大群眾
我們始終著眼於古為今用,採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紅色經典的內容列入誦讀活動中,把經典誦讀同學習當代道德模範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大家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經典內涵,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規范自己的言行。

2. 「道德經典誦讀」班會。1.要《道德經》的音頻朗讀,選哪一段比較好,不用文件,就推薦一段,五分鍾左右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取道於尋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恆久之道;取名於尋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恆久之名。取名於無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於有名,乃是萬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無所趨求,以便觀想那無以名狀的微妙;時常又要有所趨求,以便觀想那成名化物的極限。這兩方面是同一行為體的不同顯現,同樣深及於行為體的幽深內殿。在這同樣深及幽深的兩者之間作不斷深入的循環運行,就是一切行為運作的微妙法門。

《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於是就有了令人嫌惡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於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與"無"相互突顯,"難"與"易"相互促成,"長"與"短"相互顯現,"高"與"下"相依而存,"音"與"聲"相互陪襯,"前"與"後"相互照應——這些"名"相反而相成,遷延不居而不獨立自足。因此,聖人從事於無所成名的事務,施行無須仗名立言的勸教,坦盪迎候萬物的涌現與流變而不抵觸畏避,生養了一切並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麼並不執為仗恃,成就了事業並不矜居功名。就是因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會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
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
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發布:2024-09-19 20:59:19 瀏覽:462
潮州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9-19 20:45:47 瀏覽:552
蘋果售後條例 發布:2024-09-19 19:51:38 瀏覽:510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2024-09-19 19:15:50 瀏覽:488
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事 發布:2024-09-19 16:35:44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