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誠信
㈠ 誠信與道德的關系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裡,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范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盡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㈡ 誠信與道德底線作文素材!!
守道德的底線
在幾千年「文明古國、禮義之邦」的中國搞市場經濟,才搞了十幾年整個經濟秩序就陷於混亂。毒大米、黑心棉、劣質奶粉……假貨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其坑害百姓之烈,可謂觸目驚心。經營者沒有道德底線,沒有守法意識,唯利是圖,見錢眼開。時代呼喚我們遺失已久的「堅守」,呼喚我們堅守住已被物慾之流沖擊得殘破的道德之堤!
堅守道德底線,首先要做到堅守高尚的品格,司馬光在《交趾獻奇獸賦》中有言「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可見自古以來,修煉正直的高尚的品格就被視為安身立命的基石。周恩來同志,一生嚴於自律,為世人所景仰,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養的結果。他年輕時代,貼手書警句於大立鏡旁,言「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旬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縱觀周恩來一生,不論局勢如何動盪、嚴峻,他都照鏡自勉、堅守高尚的品格,贏得了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周總理的事跡,為我們樹立了堅守高尚品格的榜樣。
堅守道德底線,更要做到堅守道義。正義是道德的核心,是一切社會准則的靈魂。作為真正的人,在面對強暴、威逼、利誘之時,必須毫不動搖地為正義而戰!南宋末年,宋都臨安被元軍攻破,文天祥面對元軍高官厚祿的誘惑,毫不動心。元軍沒辦法,只得把他囚禁起來,折磨他,但為了民族大義,他始終沒有屈服,反而寫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氣歌》,最後英勇就義。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捍衛民族大義。
堅守道德底線,最關鍵的是堅守個人和民族的尊嚴。尊嚴是上帝賦予每個人的最崇高的信物,也是一個國家得以高昂頭顱,不被侮辱的脊樑。天津有兩個計算機系的高材生,剛畢業就被日本某軟體開發公司邀為程序員,開發一個以日本二戰為題材的大型游戲,公司答應給予他們豐富報酬。但在得知此游戲的宗旨含有美化侵略的成份,他們毅然辭職。公司加酬謝,他們嚴辭拒絕:「我們是程序員,但首先是中國人!」就這樣,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堅守住了自己的尊嚴和中華民族的尊嚴,不論多麼優厚的物質回報,都無法腐蝕他們自己堅守的那一方心靈的凈土。
堅守道德的底線,應該作為我們對社會的承諾!不論我們面臨怎樣的社會環境,都應堅守住高尚品格,不使之同流合污;堅守住公理和正義,不使之泯滅於利益和強權;堅守住尊嚴之碑,不使之有絲毫撼動!在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時,如果說法律是鐵壁銅牆,森嚴不可撼動,那麼道德就是青青小草,綠物無聲。和諧呼喚堅守道德底線,時代呼喚我們堅守道德底線,先哲們的光輝指引著我們—讓我們呵護好心靈的「青草」,使之綠遍十三億同胞!
㈢ 關於道德與誠信的作文
你是想問什麼,代寫一篇,或者寫個大綱?
㈣ 有關誠信道德的歷史故事!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准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韓信一飯千金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 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給予她千金為報答。
㈤ 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是什麼百度百科
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容是指誠實、誠懇、信用、信任,也就是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它是貫穿於遠古直至當代的人類「數千年來在一切處世格言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
當今社會,誠信之所以不僅仍為道德的基石,而且成為市場經濟——法治經濟社會的基本准則,成為民事法律規范中的「帝王條款」。這是因為誠信並非只是一種個人的美德或仁慈地善待自己的交易夥伴,而是要在市場經濟中善待一切人,包括陌生人乃至外國人,是現代社會文明和秩序的絕對的必要條件。誠信是為了以非強制力反對一切非道德行為、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特別是解決陌生人之間交往的互不信任問題,這也是市場經濟的根本要求。改革開放,加入WTO使我國完全融入國際社會,21世紀大學生都將是「國際公民」。樹立現代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是時代的要求。作為集這兩種規范為一身的誠信,是一名優秀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因為無論是實現科教興國還是對外交流,大學生都將是絕對的主力軍,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民族素質要在優秀的大學生身上展現出來。道德建設既是群體的行為,體現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道德建設也是個體的行為,體現人類精神文明的自律。作為文化精英的大學生應該把誠信的培養變成自覺意識與行為。
當前在大學生中開展道德建設非常必要,大學生應該在「修業」的同時加強「修身」,防止大學生知識水準與道德水準嚴重失衡的現象發生。一方面,學校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應該克服純文化課的傾向,即過分注重德育課程的知識化和分數化,淡化了德育課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變成了一門普通的文化課,這樣就會把大學德育的靈魂淡化掉。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從自身端正對待德育課程的態度,自覺接受道德教育。大學生的道德建設應該重在自律、重在自我教育,提倡樹文明新風從我做起,從生活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學生應從誠信做起,成為道德建設的先行者。誠信是我國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要求,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大學生作為國民中的優秀分子,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否具備誠信的品德是事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否順利推進的重大問題,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現實任務。當前,盡管各大高校始終將誠信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中心,然而屢禁不止的考試作弊、惡意拖欠助學貸款、假文憑、假學術等現象仍呈增長趨勢,這不但突顯了部分大學生存在誠信危機的客觀事實,同時也為高校的誠信教育拉響警鍾。高校誠信教育的效果不佳、大學生出現誠信危機呼籲高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時需建構起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誠信道德建設體系。本文針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分析根源,並探討新時期構建高校和諧校園中,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的思考與對策,旨在拋磚引玉,求教同仁。為了保證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 1999年國家推行國家助學貸款,但是此項活動卻遭遇了「誠信危機」的重棒。據教育部門統計,1999年至2001年某省57所高等學校開展了國家助學貸款工作,4.5萬名貧困大學生獲得了2.76億助學貸款。然而近有20%的學生在獲得貸款後沒有考慮還款的事宜,中國銀行在某校簽訂國家助學貸款協議的218名97級學生中,截至2001年11月,僅有3名學生畢業後與中行聯系還貸事宜;近幾年來全國許多高校也幾乎是不約而同面臨著嚴重的學生欠費問題。這其中除了一部分學生確實是無力負擔高額的學雜費外,更深層次更本質的原因還應當歸結於大學生的誠信危機。目前,我國全社會的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這也使得一些大學生鑽了法律的空子。國家助學貸款是以對大學生的充分信任為前提,是一種依靠人們的信用為「擔保」而發放的貸款,,而現在國家助學貸款推行難,關鍵就在於大學生的信用狀況不能讓銀行放心。如果大學生的信用問題得不到解決,狀況得不到改善勢必影響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健康持續貫徹執行。3、考試誠信:考試作弊,屢禁不止。盡管各高校都制定了嚴格的監考制度,不僅對考場紀律有嚴格規定,而且對監考老師的職責也有嚴格的考核,但學生的作弊方式還是層出不窮,無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勝防。筆者曾在與學生座談時聽到這樣的聲音:過去作弊者被發現其自身感到羞愧,要承擔很大的輿論壓力,而現在周圍人對作弊者的行為表示理解,甚至可以抱以同情。對學生而言,不斷發展的通訊技術大大降低了作弊的「成本」,這個成本不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圍學生的看法、輿論的寬容是一個更重要的方面。而當前大學生的作弊現象也由「個別」迅速發展成為「群體」或「團體」作弊。 大學的教育應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認知(學習)。由中學教育到大學是人生承前啟後的至關重要的轉折點,他們開始獨立生活,獨立處事,而他們對於信用認識不清,沒有給予足夠重視,還沒有獨立科學的判斷決策能力,很容易被誤導,同時大學生涉世不深,還沒有通過生活的經歷、閱歷來體驗道德素養對一個人的生存所發揮的重大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對道德失范所帶來的後果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有些學生看似「不拘小節」,卻反映了誠信意識淡薄:到圖書館借書,拖了一兩個月不還;做實驗,把實際數據「調整」成自己所需理想狀態的數據。寫論文,上網下載幾段,拼湊而成;考試作弊,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弊與反作弊,激戰正酣,永無休止。而一些求職者也從一開始就抱著不正當的心態出發,為達到目的更是不擇手段,三假(假學歷、假證件、假人)現象不斷,此種現象嚴重攪亂職場風氣,造成人與人之間極端不信任,給雙方帶來莫大的損害。二、大學生的失信原因 誠實守信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但到今天,這一向被奉為經典的傳統道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考驗。令人遺憾的是,在高等學府亦有不誠信的現象,並且有不斷滋生蔓延的趨勢。那麼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轉變呢?⑴社會大環境直接引誘和影響了大學生的不誠信。⑵家庭和學校教育中一貫忽視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⑶責任意識的淡薄、反思能力的缺失是大學生不誠信的內因。三、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⑴教育⑵ 管理:法不容情:體貼入心⑶榜樣,真實可信⑷環境:由微入著\誠信教育必須成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課。應該讓學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場經濟准則,又是個人道德水平的一個標志。大學生作為今後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個體,必須樹立信用意識,這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道德素質,是走上社會後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歡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的也。大學生在獲得專業畢業證的同時,更應得道德通行證,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公民。
1、傳統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基本價值標准。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並把「言必行,行必果」作為規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孟子也強調:「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這表明誠信在我國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的;中國許多成語如「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無不強調誠信的價值和重要性。誠信仍是公民最起碼的道德准則,「明禮誠信」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基本道德規范之一。作為受過傳統文化教育和現代文明教育的大學生,更應是守法紀、講道德的模範。2、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誠實守信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石。誠信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倡導大學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之一,高校培養的人才將會分布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他們的誠信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有重要影響。誠信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誠信越來越重要。大學生誠信還貸,不僅有利於完善和改進國家助學貸款建設,而且有利於市場誠信體系的構建,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向前發展。3、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要內容。 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榮辱觀主要內容之一。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直接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明天。高校要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和責任。高等學校要自覺地擔負起這項光榮任務,以科學研究為先導,切實抓好大學生誠實守信教育,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走在全社會的前列。1、考試作弊在大學,考試成績是學生評優、獎學金評定、入黨、就業以及推薦研究生的重要參考依據。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們意識到「60分萬歲」的時代早已過去,對考試成績也越來越關注。近年來,考試作弊逐漸成為困擾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問題,甚至到了屢禁不止、杜而不絕的程度。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為了考試能及格,寄希望於作弊。他們認為「學不在精,作弊則靈;功不在深,會抄就行」。有些成績好的學生,為了取得高分,為了得獎學金、評優、入黨也進行作弊。還有部分學生看到別人作弊,怕自己吃虧,便隨波逐流。作弊的學生經常採取夾帶傳遞有答案的紙條、把答案寫在身體的一些部位或桌面上、偷看同學試卷等手段。但隨著高科技通訊工具的推陳出新,作弊的手段也不斷翻新,手機、MP3播放器、「探測筆」、「微型耳機」全都成為新型的作弊工具。有的學生甚至到互聯網上買賣考試題目或找「槍手」直接代勞。四、改善大學生誠信現狀的措施1、加強誠信意識,凈化學生心靈如今人們已經認識到誠信不單純是道德問題,而且是一種社會資源,它不僅影響一個城市、一個地方、一個企業的競爭力,也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為大學生的誠信建設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加強誠信意識,一是要堅持誠信立法,用法律來保護大學生的信用制度。二是要堅持搞不同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強化校園誠信文化,凈化學生心靈。如開設誠信教育講座、搞誠信宣傳欄、大力開展誠信論談、舉辦誠信演講比賽等活動。要讓學生真正懂得誠信為榮,虛假為恥的道理。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社會僅僅靠道義思想是生存不下去的,要生存就必須講誠信意識,這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也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質。三是要走出校門,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開展信用調查,對大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誠信教育。2、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誠信行為講誠信僅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建立與培養高素質人才目標相適應的、健全的誠信制度。因此,高校在開展誠信教育的同時,要加強對學校誠信教育的科學研究,探討誠信教育規范化的有效途徑。如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全面、及時、詳細地考察、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各種表現。誠信檔案的建立,一方面能夠約束大學生的誠信缺失行為,另一方面能夠使大學生看到誠信的價值,認識到誠信也是一種生命資源。3、加強監督機制,加大失信懲罰力度誠實守信,除了依靠自律和制度的約束外,同時還要加強行為管理,充分發揮群眾和輿論的監督作用,要通過多種途徑,對那些弄虛作假,言行不一等不良行為給予必要的曝光。要建立失信約束懲罰措施,對考試作弊、貸款不還、盜竊欺詐等行為加大懲罰力度,必要時與學位掛鉤,徹底打消其僥幸心理。通過這種監督機制使學生意識到,失信不僅無利可圖,而且還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同時,我們要大力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深入開展學生誠實守信評議活動,對誠信行為及時予以表揚和獎勵,是守信者受到尊敬和贊揚。在同學中,不斷樹立典型,強化正、反兩方面的案例教育,使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理念在學生思想中發揚光大,並自覺地將誠信作為自己的處世哲學和行為規范誠 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容是指誠實、誠懇、信用、信任,也就是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誠信道德規范既是市場經濟領域 中基礎性的行為規范,也是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基礎性道德規范。它是貫穿於遠古直至當代的人類「數千年來在一切處世格言上反復談到的、 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 當今社會,誠信之所以不僅仍為道德的基石,而且成為市場經濟——法治 經濟社會的基本准則,成為民事法律規范中的「帝王條款」,是因為誠信並非只是一種個人的美德或仁慈地善待自己的交易夥伴,而是要在市場經濟中善待一切人, 包括陌生人乃至外國人,是現代社會文明和秩序的絕對的必要條件。誠信是為了以非強制力反對一切非道德行為,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特別是解決陌生人之 間交往的互不信任的問題,這也是市場經濟的根本要求。改革開放、加入WTO使我國完全融入國際社會,21世 紀的大學生都將是「國際公民」。樹立現代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是時代的要求。作為具這兩種規范為一身的誠信,是一名優秀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因為無論是實 現科教興國還是對外交流,大學生都將是絕對的主力軍,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民族素質要在優秀的大學生身上展現出來。道德建設既是群體的行為,體現一個國家的 精神文明;道德建設也是個體的行為,體現人類精神文明的自律。作為文化精英的大學生應該把誠信培養成自覺意識與行為。 當前在大學生中開展道德建設非常必要,大學生應該在「修業」的同時加 強「修身」,防止大學生知識水準與道德水準嚴重不成比例的現象發生。一方面,學校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應該克服技術主義傾向,即過分注重德育課程的知識化和 分數化,淡化了德育課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變成了一門普通的文化課,這樣就會把大學德育的靈魂喪失掉,這種狀況應該在學校道德建設中首先得到解決。另一方 面,大學生也應從自身端正對待德育課程的態度,自覺接受道德教育。大學生的道德建設應該重在自律、重在自我教育,提倡樹文明新風從我做起,從生活小事做 起,從誠信做起。
㈥ 審計風險中對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與落實是什麼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是控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到重要業務流程的設計和運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賴於負責創建、管理和監控內部控制的人員的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道德行為規范,以及這些規范如何在被審計單位內部得到溝通和落實,決定了是否能產生誠信和道德的行為。對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與落實既包括管理層如何處理不誠實、非法或不道德行為,也包括在被審計單位內部,通過行為規范以及高層管理人員的身體力行,對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營造和保持。
例如,管理層在行為規范中指出,員工不允許從供貨商那裡獲得超過一定金額的禮品,超過部分都須報告和退回。盡管該行為規範本身並不能絕對保證員工都照此執行,但至少意味著管理層已對此進行明示,它連同其他程序,可能構成一個有效的預防機制。
注冊會計師在了解和評估被審計單位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與落實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可能包括:(1)被審計單位是否有書面的行為規范並向所有員工傳達;(2)被審計單位的企業文化是否強調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重要性;(3)管理層是否身體力行,高級管理人員是否起表率作用;(4)對違反有關政策和行為規范的情況,管理層是否採取適當的懲罰措施。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㈦ 誠信社會與道德和法律的關系
誠信來是文明社會的道德根基自。所謂「誠」,就是真誠、誠實,「內誠於心」,是「信」的內在依據;所謂「信」,是指守信、信用、信任,是「誠」的外在體現。「誠」與「信」的結合,是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人的內在道德修養與外在行為准則的統一。誠信在人際關系、社會秩序、治國理政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文明社會道德和法律的根基。誠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石。誠信友愛作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素之一,具有基礎性的地位而不可或缺。誠信的缺失,將導致社會道德淪喪、世情冷漠、腐敗橫行、犯罪高發,社會也就失去了和諧的道德基石。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法治社會建設的要件,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應有之義。全體公民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個人的道德修養,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
㈧ 如何看待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
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是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前提,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石。所以充分認識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重要性仍是當務之急。科學道德是科學的內在屬性,既是科技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也是科研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研究的基礎是誠實守信,這是科技工作者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是促進我國科技事業健康發展、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培養造就優秀創新人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關鍵舉措,也是培育創新文化、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
在我國,依靠科學和民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百餘年來中國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愛國奉獻、堅持真理、開拓創新、誠實守信,不僅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熱愛科學、勇攀高峰、忠於祖國和人民的高尚品格,顯示出優良的科學道德與學術素養,為全社會樹立了光輝典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創造偉大功勛中凝煉的偉大精神。沒有這種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沒有我國科學事業今天這樣良好的發展局面,就不可能實現黨中央確立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
中國傳統道德認為,誠信的內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誠為本、取信於人,「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為人思誠,信以行義,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證,歷來被視為處理個人與他人關系的基本准則。誠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應當抱著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度,相互理解、接納和信任,重信用、守信義。堅持誠信原則,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對研究生身心健康發展極為有利。 誠信教育必須成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課。應該讓學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場經濟准則,又是個人道德水平的一個標志。研究生作為今後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個體,必須樹立信用意識,這是當代研究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道德素質,也是走上社會後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歡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的。
誠信是社會的基礎,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石。社會主義中國本該是一個極有誠信的國家,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很多方面利益與誠信天平失衡,誠信缺失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現實問題。 誠信首先是現代經濟規律,其次才表現為倫理性質。「資本主義愈發展,它就愈不能採用作為它早期階段的特徵的那些瑣碎的哄騙和欺詐手段。的確,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場上已經不合算了,哪裡時間就是金錢,哪裡商業道德必然發展到一定水平。其所以如此,並不是出於倫理的狂熱,而純粹是為了不白費時間和勞動。」經營者從誠信到不誠信的轉變,不是良心的發現,而是隨著市場競爭機制不斷健全,企業生存、發展、獲利的巨大壓力。迫使他不得不如此。一個人要想在市場經濟交易中獲得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須承認和尊重他人的利益,要想自利,必須利他,自利的目的只有在利他的過程中才能實現。由此可見,市場經濟需要道德。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嚴肅以及認真的事情。對於研究生,學術固然重要,道德卻更不容忽視。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學術界不可一日無學術道德,否則歪風邪氣便會乘虛而入,擾亂嚴謹科學的學術界。
㈨ 誠信與道德有什麼區別
道德是一個人在生來活中自覺遵守的規則自,好比公民要遵紀守法一樣,必須要有法律來約束。但又有區別,道德不能用法律去制約,它需要我們自覺去遵循。如果一個沒道德的人談不上誠信,但誠信的人他一定有道德。道德不是強加與誰,是我們五千年古老文化的傳統,是我們人與人交往,為了更好地發展,和諧,自覺建立維護的。就好比父母教導我們說不要罵人,不要去偷等等,這就是道德的傳承,同時也是發展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