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服裝

道德服裝

發布時間: 2020-12-18 07:46:01

1. 品德 多姿多彩的中華服飾

《多姿多彩的中華服飾》第二課時教案

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繼續來學習《多姿多彩的中華服飾》。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紡織業的始祖黃道婆,知道了絲綢的製做過程,從而形成了我們56個民族多姿多彩的中華服飾。請看大屏幕:(出示幻燈)

同學們,讓我們來看,中華服飾多姿多彩,形式各異。但居住在同一地區的不同民族,在服裝上又有著共同之處。你們發現了嗎?同小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一下。(老師把問題打在了屏幕上,同學們可以看一下)

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北方地區因為很冷,人們穿的衣服很厚,南方地區因為很熱,所以人們穿的衣服很薄。從北到南,人們的衣服由厚變薄,那麼你們知道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嗎?

小結:回答的很好。(點板書)由此可見,不同地域,由於受氣溫的影響,人們的服裝都各不相同。因此居住在祖國各地的漢族也形成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服飾。大家請看(出示幻燈片)

1、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我國哪個地區的服裝嗎?(北方)那麼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呢?當地的人都穿著什麼呢?當我們這兒已經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時,在我國最北邊的大興安嶺還是一片冰天雪地。那裡氣候寒冷,最低溫度會達到零下五十多攝氏度。大興安嶺是我國最大的原始森林,那裡的人們靠打獵為生,所以人們為了抵禦風寒,都喜歡穿以獸皮為主的衣服。但總的來說,北方地區的人們,到了冬天,人們在衣服上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厚。同學們,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那裡的氣候是冬天冷,夏天涼爽,因此一到夏天,我們都喜歡向北走,到那裡去度假、去避暑。

2、 在讓我們來看下一幅圖。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又是我國哪個地區的服裝嗎?同學們可能對她們的服飾感到有些陌生,甚至以為是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其實,老師也是查閱了有關資料才知道,這是我國具有傳統特色的民俗服飾。江南水鄉氣候怡人,比北方地區要暖和的多。因此,那裡的人們都喜歡穿長布衣、長布褲,頭上還圍著藍布包頭,腳上穿的是綉花圓口的布鞋,這就是江南水鄉的服飾特點,同學們,你們了解了嗎?

3、 老師這里還有一幅更具特色的服裝呢?你們想不想看?同學們,圖片中的人物你們認識嗎?她們呀居住在我國南方福建沿海的惠安縣。所以我們稱那裡的婦女為惠安女,她們穿的服裝就叫惠安女服飾。同學們,惠安女服飾是不是很有特點,很與眾不同呢?那麼她的服飾哪部分最吸引你呢?她們帶的帽子叫斗笠,斗笠邊緣兩側還綴有塑料花或者是絹花來作為裝飾。她們除了帶黃斗笠特別外,頭上還圍著花頭巾。那麼,你們知道她們為什麼帶斗笠、圍花頭巾嗎?(她們居住在我國南方,氣候炎熱,再加上她們常年居住在海邊,帶黃斗笠,圍花頭巾,是為了防止日曬的。)

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三個不同地區的服裝都屬於我國的漢族服裝。讓我們再回到地圖上來看看,同一個時間,尤其是冬天,我國的氣候是北冷南熱,因此說,不同地域,由於氣溫的影響,人們的服飾各不相同。

那麼你們知道嗎,即使在同一地域,一天之內,人們的服裝也是不同的。(出示幻燈)讓我們來看這樣兩句話:(你們可以小聲念一念)

山上穿皮襖,山下圍皮襖。(青藏高原)

早穿皮襖,午穿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新疆吐魯番盆地)

同學們那裡為什麼會流傳著這樣的話呢?同學們之間先討論一下那麼,誰來說一下,那裡為什麼會流傳著這樣的話呢?

山上冷,山下熱,說明山上、山下溫差很大。那麼說到山上、山下溫差大,你有沒有親身體會呢?那麼同學們,是什麼原因造成山上、山下這么大的溫差呀?(地形)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堪稱世界屋脊。同一時間,山上是白雪皚皚,山下卻是樹枝茂密,一片綠色的景象,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青藏高原這種特殊的地形。

同學們,青藏高原地區聚集著我們的藏族同胞,同學們,你們知道藏族人們的服飾是什麼樣的嗎?(男藏袍,女藏裙)那麼你們知道藏服的最大特點是什麼呢?(長袖)讓我們來看大屏幕。這就是藏袍服飾,當地人穿藏服很特殊,通常只穿一隻袖子,冷的時候兩只袖子都穿上,熱的時候只穿一隻或兩只都不穿,藏族人們這種特殊的穿法是以為青藏高原「長冬無夏,春去秋來」這種特殊的氣候影響的,但歸根到底,造成這種特殊氣候的原因就是因為青藏高原這種特殊的地形影響的。

讓我們再來看下一句,那裡為什麼會流傳著這樣的話呢?(晝夜溫差大)那麼造成晝夜溫差大的原因也是因為盆地這種特殊的地形。老師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報道,印象深刻,說給你們聽聽:一位遊客去新疆旅遊,回來後就大病一場,躺在病床上,他感慨的說道:盡管他飽纜了新疆的美景,卻吃了不少的苦頭,最讓他難以忍受的就是當地的氣候,晝夜溫差很大,簡直就是冬天和夏天的區別。那麼同學們,今後有機會到新疆去,一定要注意當地的氣候,多帶些衣服去。

同學們,通過這兩句話,我們知道了,服裝的變化不僅受氣溫的影響,還受地形的影響。

那麼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獨具地方特色的服飾嗎?你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旅遊時,你有沒有看到過比較有特色的服飾呢?或者是在書上、電視上,有沒有看到過?同學們互相之間先來說說。

好了同學們,老師來給你們說一個。你們看過星光大道嗎?那你們看,他是誰(阿寶)阿寶,來自民間的歌手,嗓音很高。那麼阿寶穿的服裝就很有地方特色。你們知道這是我國哪個地區的服裝嗎?是居住在陝北地區的服裝。當地的人們頭上都系著白手巾,你們知道是因為什麼嗎?因為陝北地處黃土高原,風沙非常的大,因此當地的人們頭上都會系著一條白毛巾,是為了防止風沙的。同學們,在我國還有著不少獨具特色的服飾呢?你如果感興趣,課下可以查閱一下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你會感到非常有意思的。

好了同學們,社會在發展著,人們的服裝在不斷的變化著。同學們請看這個短片。(看短片)

短片看完了,從中我們知道了,不同年代,人們的服裝各不相同。

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家中的新老照片,誰搜集到了?那好,就請這位同學到前面來。問:剛才的短片你認真看了嗎?那好,你就結合短片中的知識,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家庭成員不同年代的服裝是什麼樣的。(實物投影)(學生發言,介紹)那麼誰還想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總結:同學們介紹得真好,那麼你再來說一下,看了這些照片,你有什麼體會嗎?

好了同學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穿衣從只求保暖到追求時尚,追求美,說明了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

那麼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穿著也都是不同的,請看大屏幕,你能說出他們都是從事什麼工作的嗎?(醫生、警察、清潔工、空姐)那麼你們又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呢?(他們的服裝)也就是說職業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穿著。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誰來說一下,服裝的變化都受什麼因素影響的呢?(地形、氣溫、社會發展)那麼也就是說,氣溫、地形、社會發展以及職業都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穿著。

好了同學們,讓我們來輕松一下,欣賞一下現代童裝。同學們,好看嗎?那麼你們想不想也來為你們自己設計美麗的服裝呢?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些曙光樓小學同學們設計好的服裝作品,讓我們先一起來欣賞一下。(實物投影)

好了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比他們設計的更好,回去後,可以為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者你自己來設計一套服裝,下節課將你的作品拿來,我們再來一同欣賞,好了。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2. 求孟子說過關於衣服與道德的一句話,大意有道德的人不會羨慕衣著華麗的人

是的,就抄像老子先前曾說的:「聖人披褐懷玉」,

本人覺得孟軻先生是繼承了很多老子李耳思想精華的,如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孟子就說「赤子之心」;老子說「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賤,不可得而貴」,孟子就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說「重積德則無不克」,孟子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老子說「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孟子就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老子說「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孟子就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老子說「兵者,不祥之器」,孟子就說「不恃殺人者」「能一之」;

3. 怎麼寫服裝設計需要什麼職業道德這篇文章,

最近應付大學論文有了一點小小的經驗,希望能有所幫助。

我覺得首先要有社會責任感,要引導公眾正確的審美傾向。(這可以從炒「趙薇軍旗裝事件」的冷飯說起。)
第二,要有創新意識,不能照搬照抄,這也是很多職業的職業操守需要。
第三,要尊重客戶的需要,爭取設計師與受眾的品位和諧。

我覺得這些寫到六百字問題不大。

4. 服裝設計師的職業道德是什麼(200字)

(1)專業理論知識: 服裝設計理論知識、主題性服裝設計知識、服飾配件回設計理論知識、立答體裁剪設計理論知識、結構及工藝理論知識、服裝編導理論知識 。
(2)專業設計實踐能力:主題性方向服裝系列設計實踐能力、服飾配件設計及製作實踐能力、立體裁剪設計實踐能力、結構及工藝設計實踐能力、服裝整體形象編導設計的實踐能力。
(3)素質及修養: 服裝專業審美能力、對於其他類姊妹藝術的審美能力、突出的個人設計風格、服裝設計師的職業道德修養。

5. 關於服裝行業的道德規范有什麼意義

(1)中國明代服復飾體現制的是儒家文化,重視人的道德規范和修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服飾體現的是西方人文主義思想,重視人性解放和個性發展。
(2)美國是由移民建立起來的新國家,沒有社會等級傳統;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響;工業革命,生產技術的提高,服裝生產批量化。

6. 道教服裝

概述

早期道教服飾,並無嚴整規范,自南朝陸修靜之後,開始形成制度。《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四說:「修靜立道士衣服之號,月破星巾,霓裳霞袖,十絕靈幡,於此著矣,」說明道教服飾自陸修靜起有了定製。《太平御覽》卷六十五引《傳授經》說:陸先生「對上下接,謂之俯仰之格,披、褐二服也。」披,即披肩,又作「帔」。褐,《玉篇》作「袍」解。此後,道教服飾便逐漸定型。

《三洞法服科戒文》規定:「一者初入道門,平冠、黃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黃裙、絳褐。三者道德,黃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黃褐、玄冠,皆黃裙對之。冠象蓮花,或四面兩葉,褐用三丈六尺,身長三尺六寸,女子二丈四尺,身長二尺四寸,袖領帶,就令取足,作三十二條,帔用二丈四尺,二十四條,男女同法。六者洞真,褐帔用紫紗三十六尺,長短如洞玄法,以青為里,袖領帶,皆就取足,表二十五條,里一十四條,合三十九條,飛青華裙,蓮花寶冠,或四面三葉,謂之元始冠,女子褐用二丈四尺,長二尺四寸身,二十三條,兩袖十六條,合三十九條,作青紗之裙,戴飛雲鳳炁之冠。七者三洞講法師,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若五色雲霞,山水袖帔,元始寶冠。皆環佩執板,師子文履,謂之法服。」將道士服飾分為初入道門、正一、道德、洞神、洞玄、洞真、三洞講法師七種品第,並以不同的巾、冠、褐、裙、帔等加以區別。

《初真戒·三衣格》對全真派受戒道士的服飾作有具體規定:「領受初真十戒、三戒、五戒、八戒、九真妙戒者,身著初真信衣,計二百四十條、三台十褶、雲帶二拽、凈巾芒鞋,行千二百善,持《清靜經》、《大通經》、《洞古經》,得真人戒果。行持具足,當受中極凈戒,或持身戒、或智慧戒、或觀身戒、或妙林戒,俱著輕塵凈衣,或用淺藍單布為之,或用純帛為之,亦三台雲帶、凈巾芒鞋,行二千四百善,持《玉帝大法》,得地仙戒果。行持具足,當受天仙大德妙戒,行一百八十細行密戒,或三百大戒,行三千六百善,參《道德真經》,身著天仙霞衣,領用直開,袖不合縫,霞帶雲邊,戴五嶽真形冠,著五雲輕履,行持俱足,得天仙戒果。」

道教對其服飾相當慎重,無論全真派和正一派都是如此。比如《三洞法服科戒文》就說了四十六條關於法服的規戒,《初真戒》亦有四十六條關於戒衣的戒律。 道士服飾,古無定製。大約從南朝宋陸修靜起,始據古代衣冠之制,結合宗教需要,
定為制度。《陸先生道門科略》曰:此前,道士也有法服,「舊法服單衣袷幘,籙生袴
褶,所以受治之信,男賚單衣墨幘,女則紺衣」。現在則改以巾褐裙帔為道士之法服,
「巾褐及帔,出自上道(蓋指上清法——引者注),禮拜著褐,誦經著帔。……夫巾褐
裙帔,製作長短,條縫多少,各有準式,故謂之法服」。①此後,逐漸增修,至南北朝
末,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服飾制度。即按道士入道年限及學道之深淺,分為若乾等級,
對每個等級道士的衣服、冠巾、靴履,應該使用什麼布料、應採的顏色、應取的樣式等,
作出具體的規定。每個等級的道士皆須按此著裝,不得混淆。
據南北朝所出之《傳授經戒儀注訣》載,道士服飾有:
「葛巾、單衣、被(帔)、履、手板。」②據時間大體相同之《洞真太上太霄琅書》
載,則有:「葛巾、葛單衣、布褐、布裙、葛帔、竹手板、草履。」③參照同時期的其
他道書,其服飾不外法服、冠巾、靴履三大項。此三項的形制、顏色及製作方法,略如
下述:
法服南朝宋時所出之《洞玄靈寶道學科儀》卷上《製法服品》曰:「內外法服,
須有條准。若始得出家,未漸內籙,上衣仙褐法帔,皆應著條數。……若受神咒五千文,
皆合著二十四條,通二十四氣;若年二十五已上,受洞神靈寶大洞者,上衣仙褐合著三
十二條,以法三十二天天中之尊,法帔二十八條,以法二十八宿宿中之神。亦聽二十四
條。隨道學之身,過膝一尺。皆以中央黃色為正。若行上法,聽著紫。年法小,為下座
者,勿著紫。若中衣法衫、筒袖、廣袖,並以黃及余淺凈九色為之。皆大領兩向交下,
揜心已上覆內衣六寸。若內衣、法裙,聽以余淺深色為之,……皆垂及踝。若女冠具上
法者,聽以輕紫紗為褐,若裙必用深黃,不得輒用余淺色。其上、中、下之衣,不可計
緣之內外,皆大幅帖緣為之。」④《洞玄真一自然經訣》規定靈寶道士所穿之法服為:
「褐皆長三尺六寸,三十二條。若鹿皮巾褐至佳,皮褐無條數也,黃裳對之。」⑤
《洞真四極明科》規定上清道士之法服為:
「帔令廣四尺九寸,以應四時之數;長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氣。表裡一法,表當
令二十四縫,里令一十五條,內外三十九條,以應三十九帝真之位。……凡女子學上清,……
當冠元君之服,用紫紗作褐,令用二丈四尺,身袖長促(《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九引此
文『促』作『短』,是——引者注),就令取足,當使兩袖作十六條,身二十二條(當
為二十三條——
引者注)。又作青紗之裙,令用四十五尺,作八幅,幅長四尺九寸,余作攀腰,分
八幅(《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九作『分幅』——引者注)作三十二條,此則飛青之裙元
君之服也。」⑥由上可見,道士法服的基本形制為:上著褐,下著裙(裳),外罩帔。
此實為沿襲古代上衣下裳之制。同時,在褐、帔等之製作上,又採取條塊剪裁與縫制的
方法。上雲「二十四條」、「三十二條」之「條數」,即指衣料被剪裁之條塊(幅)
數,亦即將此條塊加以縫合而成衣的「條縫」數。此法亦源於古制。《禮記·深衣》
即規定「深衣」須裁剪成十二幅後加以縫合,謂:「制十有二幅,以應十二月。」⑦另
外,「長裙大袖」是道教法服的一大特點,其道袍、戒衣等,袖口寬一尺八寸,或二尺
四寸,故舊時有民謠雲:「二可怪,兩只衣袖像口袋。」⑧冠巾《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卷上《巾冠品》雲:「若道士,若女冠,平常修道,戴二儀巾。巾有兩角,以法二儀;
若行法事,升三籙眾齋之壇者,戴元始、遠游之冠。亦有輕葛巾之上法,元始所服,……
亦謂玄冠。」⑨梁或隋代所出之《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三引南北朝所出之
《科》書曰:
「道士、女冠,皆有冠、幘,名有多種,形制各殊,……並用穀皮筍籜或烏紗純漆,
依其本制,皆不得鹿皮及珠玉采飾。」AB大體說來,平時戴巾、幘,作法事時戴冠,而
巾冠之名稱、式樣則有多種。
靴履《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三引南北朝所出之《科》書曰:「道士、
女冠履制皆圓頭,或二儀像,以皮、布、絁、絹裝飾,黃黑其色,皆不得羅綺錦綉。……
其襪並須純素,絁、布、絹為之。其靴圓頭闊底,鞋唯麻而已。自外皆不得著。」AC又
雲:「《科》曰:凡道士、女冠,履、屨,或用草,或以木,或純漆布、帛、絁、絹。」
AD《洞玄真一自然經訣》《洞玄太極隱注經》又規定靈寶道士著草履。AE以上布鞋、草
履蓋為平時所穿,高功法師作法事時,則穿靴或舄(復底靴)。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五《法服圖儀》,還將各階道士之不同著裝繪制
成圖,並逐一作了解釋:正一法師,玄冠、黃裙、絳褐、絳帔二十四條;高玄法師,玄
冠、黃裙、黃褐、黃帔二十八條;洞神法師,玄冠、黃裙、青褐、黃帔三十二條;洞玄
法師,芙蓉冠、黃褐、黃裙、紫帔三十二條;
洞真法師,元始冠、青裙、紫褐、紫帔青裹,表二十四條,里十五條;大洞法師,
元始冠、黃裙、紫褐加上清法,五色雲霞帔;三洞講法師,元始冠、黃褐、絳裙、九色
離羅帔。又雲:「女冠法服、衣褐,並同道士,唯冠異制,法用玄紗,前後左右皆三葉。」
AF以上就是南北朝時期形成的道士服飾在用料、顏色、形制及製作方法等方面的制度的
大概情形。
道教十分珍視自己的服飾,稱其傳自黃帝或老君,要道士依制穿著,以有別於普通
百姓。南北朝所出的一些道書中,還借服飾名稱解釋的機會,賦予以宗教道德意義,用
以勉勵道士修道立德。《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卷四《法服訣第八》雲:
「法服者何也?伏也,福也,伏以正理,致延福祥。濟度身神,故謂為服。」AG
「夫冕者,勉也,勉勵立德,免諸塵災。冠者觀也,德美可觀,物所瞻睹。巾者潔也,
斂束潔凈,通神明也。
帽者燾(通幬,意謂覆蓋——引者注)也,覆燾身首如雲霧也。……龍衣華服,明
德所堪,單衣通著,本是深衣。衣此深衣,學以正心,心得深理,終入道源。……褐者
遏也,遏惡揚善。帔者披也,披道化物。裙者歸也,萬福所歸。一名曰裳,裳者常也,
慮迷夫道,常存得常。女子袿?,道繼真?,以防諸惡,義與褐同。……履者何也?理
也,非禮不動,非禮不行,行則善理,唯禮是從,從禮得理,入道成真。舄者釋也,解
除滯蹤。准此而思,觸長無惑矣。」AH為了使道士珍惜道服,道教還制定了一套道士入
道時授受道服的儀式。此制不知始於何時,現見載於北宋賈善翔所作《太上出家傳度儀》
中。據該書載,儀式開始,由保舉師引入道弟子先拜三清大道,次拜度師,禮皇帝,謝
先祖,辭父母,辭親友,然後進入授衣正儀。略謂:「次保舉師與脫俗衣,先著履。度
師贊雲:汝先足躡雙履,永離六塵。……願汝一心奉道,履踐靈壇,凡所行游,不步凶
惡之地,常登法會,徑陟仙階……次系裙。度師贊雲:裙者群也,以群統為意,群於道
友,統以清凈。又謂之裳。蓋在上為衣,在下為裳,以表守謙下為常行之法則。能如是
者,災害不生,諸聖佑護。……次著雲袖。度師贊雲:輕剪黃雲,裁成法服,上以襯霜
羅之帔,下以統飛霄之裙,為中道之衣,不可須臾離體。……次披道服。度師贊雲:道
服者,乃天尊老君之法服也,真聖護持,人天贊仰。……行住坐卧,常須護持。……
次頂簪冠。度師持於手中贊雲:汝頂是冠,冠者冠也,一身之上,最處崇高,總括
眾發,斗星燦爛,岳勢巍峨,像列真之朝元。……AI道士入道,須舉行儀式授以道服,
實為道教服飾制度之又一內容。
再次,南北朝時期還對法服的使用、存放等作出種種規定。《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卷上《敬法服品》曰:「若道士,若女冠,上衣褐帔,最當尊重。……一者,未著之前,
函箱盛之,安高凈處;二者,既著之後,坐起常須護凈;三者,暫解之時,勿與俗衣同
處;四者,雖同學同契之人,亦不許交換;五者,不得乞借俗人非法服用,直至破敝,
皆須護凈焚棄。」AJ這也是道教服飾制度之又一內容。
道教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凡是已經形成的信仰、制度,總是長期堅守不渝。其服
飾制度就是如此。據唐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北宋劉若拙《三洞修道儀》等所載,
唐、宋的道教服飾,即據南北朝所定之制度。《三洞修道儀》所規定的各階道士之法服、
冠、履,與《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所定者大同小異。今人周錫保《中國古代服
飾史》第九章「宋代服飾」中敘及宋代道士服飾,曰:「道士的服飾有法衣、褐、被和
常服的道袍、大衫。法衣是法師執行拜表、戒期、齋壇時穿的,指的如全真派中的霞衣、
凈衣、信衣、鶴氅(又名羽衣)等,以及正一派中的行衣、罡衣、混元衣、班衣、懺衣
之類。其中法衣、鶴氅等,一般以直領對襟為多。常服即是道袍,所著的大小褂衣,或
名大小衫,這是平常穿的,大多是用交領斜襟的。這種外衣和內衣,大致同一般人相似。」
又雲:「道家的服色有褐、青和緋,是指法服而言。自唐開始賜李泌紫色之後,宋
代也有賜林靈素以紫服的。」「道家著衣,是先穿道袍之類,然後在道袍之外束以環裙,
即下裳,再把鶴氅、罡衣等加罩在外面」。宋時道士所戴之冠,「同一般人戴者相似,
如黃冠、金冠、芙蓉冠、五嶽靈形圖冠、二儀冠等。……道家平時穿履,法事時穿舄,
舄、履用硃色」。「至於女道士的冠服,大體也同男者相似,也是束發戴冠巾而衣道服」。
AK該書作者經此考察後認為,道教冠服「不同於僧侶們源於天竺的佛教的服飾,而道服
是源出於本土的服飾。所以《學齋占畢》載:『然冠、履兩事,反使今之道流得竊其所
以,堅持不變。凡閑居則以巾覆冠,及謁見士大夫並行科開章,則簪冠而徹巾穿舄,是
三代之制,尚於羽士見之。』這就是說,我國早期的服式(飾)制度,在道家者流還保
持著遺制,也就是說,宋時道士還保持著古人上衣下裳的簪冠的形制。」LB元代後期,
道教諸派合並而為全真、正一兩大派,此後,兩派的著裝大同小異,皆大體沿襲古制。
今人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第一三○節,據永樂宮純陽殿元代壁畫擇取五道童服
飾加以研究,認為:「五道童衣著近似一般宋、明道童式樣,青綠絹衣,長才過膝,用
絲絛系腰,衣左衽交領加沿,和宋代『道服』小有同異。」LC並稱:「據元明間通俗讀
物《碎金》記載,道服中即有星冠、交泰冠、三山帽、華陽帽、漉酒巾、接籬巾等等名
目,必然具備不同式樣。又元明讀書人戴的純陽巾,也和道家傳說呂洞賓有關系。」又
據《綠雲亭雜言》稱,明太祖初有天下,一夕至神樂觀,見一道士於燈下結綱巾,後即
下旨將此綱巾推行天下,從而使道教服飾「影響到明代巾裹制度。」LD朱元璋第十六子
寧王朱權所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曾記明代道教冠服制度,其所記上清法服、女
真衣等,即南朝所出《洞真四極明科》所規定的上清道士服制;所記道袍、鶴氅及雷巾、
綱巾、靴、履之形制,亦與古制大同。LE可見至明代,道教服飾仍無多大變化。
至清代,全真龍門派道士閔一得在《清規玄妙》中,記載了清代全真派的服飾,曰:
「全真所戴之巾有九式:一曰唐巾,二曰沖和,三曰浩然,四曰逍遙,五曰紫陽,六曰
一字,七曰綸巾,八曰三教,九曰九陽。所謂唐巾者,唯唐朝呂純陽祖師之派裔可戴。
其或老者戴沖和,少者戴逍遙,或冷時用幅巾,雪夜用浩然,平時用紫陽、一字,各從
其宜。上等有道之士,曾受初真戒者,方可戴綸巾、偃月冠;中極戒者,三教巾、三台
冠;天仙戒者,沖虛巾、五嶽冠。巾皆用元色布緞所置。蓋元為天,頭圓象天;天一生
水,水色屬元,元機於道,以元色頂於首,尊道也。」LF又稱:「凡全真服式,唯青為
主。青為東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為青龍生旺之氣,是為東華帝君之後脈,有木青泰
之喻言,隱藏全真性命雙修之義也。朝參公服,頂黃冠,戴玄巾,服青袍,系黃絛,外
穿鶴氅,足纏白襪,腳納雲霞朱履,取五行俱備之故耳。若宗、律兩師,加中單禮足,
方謂合式。」LG現代道士之服飾,「約有六種:(1)大褂。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
(2)得羅(俗稱道袍——引者注)。袖寬一尺八寸,長隨身,大禮服。以上衣服均藍色。
(3)戒衣。袖寬二尺四寸,袖長隨身,受戒用,黃色。(4)法服。方丈大典用,紫色。
(5)花衣。出外念經用,雜色。(6)未受戒道士之大褂及得羅均應為黃色。」LH冠巾

大體與清代同,其名目如《清規玄妙》所載。平時,「道士一般著白布襪、雲履或青鞋。」

分類

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混元巾:又稱「冠巾」。圓形,硬殼,帽頂有洞,可以露出發髻。後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脫。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頭巾,規定舉行「冠巾」儀式拜師之後的道士方可戴用,現在這一限制逐漸打破,未經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數。全真派高功在舉行齋醮科儀時均用此巾,並在露出的發髻上面別以道冠。正一派道士今日已無蓄發傳統,為了方便,就將混元巾和道冠縫在一起戴用,有的帽頂還折出方角,成為混元巾的一種變體,台灣道士稱為「網巾」,又名「角冠」。

莊子巾:又稱「南華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飾有「帽正」(見後介紹)。多在秋冬天氣戴用,道士不蓄發者或年老脫發者喜戴此巾。

純陽巾:亦稱「樂天巾」、「華陽巾」、「紫陽巾」、「九陽巾」或「九梁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為純陽之數,代表道教「九轉還丹」之意。帽前正中鑲有帽正。現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浩然巾:即「風帽」。裡面絮以棉花,以為御風擋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風雪天氣可用此巾。

逍遙巾:乃是一塊方形(亦有圓形)巾料,包於發髻之上,繫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稱為逍遙巾。另有一種是用莊子巾或純陽巾,飾以美觀的雲頭圖案,帽後綴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亦稱逍遙巾(古稱「雷巾」)。年輕道士喜戴此巾,行動之間,飄帶搖拽,顯得瀟灑自如。但有些道觀的老道長認為戴用此巾有失莊重,而廢止之。

荷葉巾:外形類似莊子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鑲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葉,故名。

太陽巾:即草帽或棕笠。道士夏季在烈日下勞作,可戴此巾。有的道士為了和社會上有所區別,就在帽頂掏洞露出發髻,或在帽沿上繪以八卦、太極等道教圖案,或者寫上自己所住道觀的名字。

一字巾:即一根束發用的帶子,兩端各綴一片帽正,兩片帽正相疊扣在一起,就能戴在頭上。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為簡便的一種。道教規定,不可光頭進入殿堂,必須戴有道巾,若無其他道巾,紮上這根帶子也可頂替。

包巾:又稱「扎巾」。乃是一塊方形布料,四角綴有帶子,可以勒在頭上。帽前正中可飾帽正,但多數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種頭巾,初入道門尚未拜師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認為不應列於九巾之內。《三才圖會》:「幅巾古賤者之服也,漢末始為士人之服。」不過現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道教雖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數幾種日常戴用。現在全真派道士日常多用混元巾、莊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純陽巾和網巾。

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以上各種道冠,均在參加宗教活動時才可戴用,其他非正式場合,則須摘下。

道袍

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

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另外,近年出現一種「筒子襪」,屬於高筒襪子的一種變體,即把高筒襪子的襪腳部分去掉、只用其襪筒部分。外觀上與高筒襪子差不多,尤為適合夏天穿用。

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

道簪:俗稱「簪子」。為道士盤別發髻之用。一般用黃楊木或玉石、金屬製成。條狀,略呈彎曲,亦有直形,有些後端還刻有太極、八卦圖案或葫蘆形狀。

帽正:多為玉制。方形,鑲在帽前正中。除了作為裝飾之外,還有檢查道巾是否戴正的作用。

慧劍:是道袍上的一種裝飾。為兩條劍形長帶,縫於道袍的紐扣部位。唐末道人呂洞賓改劍術為「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慎」,慧劍的寓意即在於此。

佩劍:即道士佩帶的寶劍。中國古人即有佩劍之風,《道書援神契》說「古之士大夫皆佩劍」。

道教多為雌雄雙劍,相並背於身後。現在道士佩劍者並不多見,除了偶爾看到雲游道士有佩劍者以外,一般是懸掛在住室之內,以為辟邪除魔之用。

葫蘆:八仙之中的李鐵拐即帶有葫蘆,裡面盛放仙丹。道士佩帶葫蘆,一般盛放道教丹葯,以為舍葯療疾之用,在雲游道士中較為多見。

魚鼓:又作「漁鼓」。打擊樂器,在長竹筒的一頭蒙上薄皮,用手敲打。從前道士演唱道教神仙故事的曲子 (即「道情」),以此伴奏。現在道教中已經絕跡。

單瓢:又稱「緣瓢」。是用硬木刻制的瓢狀器皿。為過去雲游道士必備之物,在外面化緣盛放飯食之用。今日道士已不用此物。

拂塵:乃為木製或金屬做成的柄,柄端扎有棕絲或馬尾。可作拂掃塵埃或驅除蚊蠅之用。道士手持拂塵,意在掃除心靈的污垢,清靜身心。

陰陽環:乃為連在一起的兩個圓環,可以拿在手中來回轉動,代表「陰陽循環,周而復始」之意。一般為木製或玉制。亦有三環相套者,稱為「三才環」或「三環套月」。老年道士尤喜玩此,以為活動指腕之用。


7. LE|Cl是什麼服裝品德

這個服裝是什麼品德?他的品德應該是很不錯吧?

8. 道德購買是什麼意思 ethical shopping.用漢語或英語解釋一下。

ethical shopping的意思是是說你購買商品的時候並沒有任何不道德的行為產生
比如有些化妝品沒有經過動物實驗
有些服裝不是通過血汗工廠流出來的

9. 古代傳統服飾文化的道德界定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人習慣把日常生活概括為「衣食住行」,服飾被排在了第一位,可見它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這個歷史悠久的衣冠大國,不僅有豐富的考古資料證明其服飾的發展歷史,在古代神話、小說、詩詞、繪畫和戲曲中,與服飾有關的記錄也隨處可見。伴隨著民族間的相互融合,服飾的樣式和穿著習俗也不斷的演變著,歷代服飾不僅朝代之間有明顯變化,同意朝代不同時期也有顯著不同。種種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服飾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本文主要歸納總結了從遠古至近現代民國時期的服裝發展歷程,通過不同時期人們的服飾,窺測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中國傳統服飾的審美觀念
1、服飾與倫理道德
中國傳統思想情感,視生命在一切事物之上,其他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服飾作為保護身體的物質,不單是保護身體不受傷害,還有一種不可淫亂的意義。除了唐朝女性服飾,中國大多數傳統服飾在穿戴上都不能過多暴露自己的身體。對婦女的要求可以說到了極其嚴格的地步。就是認為女性的任何部位如果裸露,都會產生「性引誘」的後果。因此在服飾的設計製作上,一般地說都採用寬松的款式,使一些突出的部位變得平坦,如乳房、臀部、肩膀、大腿等。
中國傳統服飾的要求是很嚴格的,穿著得太過暴露或穿著不當都是不禮貌的,或者可笑,或者使人誤解。有的地方穿衣服不戴帽子是不禮貌的,而且不能隨便脫下帽子,進屋也不能脫帽子;也有的地方,進入室內不脫帽子反而是不禮貌的。漢族在帽子上也有不少規定,如:不能歪斜地戴帽子、不能帶兩個帽子等。

熱點內容
道德與法治姐姐不在家 發布:2024-11-15 22:41:21 瀏覽:71
司法兩個堅持 發布:2024-11-15 22:34:56 瀏覽:664
勞動法44條規定有哪些 發布:2024-11-15 22:02:16 瀏覽:851
合同法中情勢變更條款 發布:2024-11-15 21:58:42 瀏覽:60
司法部最新動態 發布:2024-11-15 21:57:50 瀏覽:74
銀行法務和法官選哪個 發布:2024-11-15 19:40:41 瀏覽:362
勞動法不定期勞務關系 發布:2024-11-15 19:39:25 瀏覽:819
道德與社會關系 發布:2024-11-15 19:15:26 瀏覽:101
合肥高新技術法院 發布:2024-11-15 19:10:25 瀏覽: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4-11-15 18:25:41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