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網購電子合同法

網購電子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0-12-18 12:01:33

Ⅰ 請根據所學的合同法有關知識,談談你對網購中合同生效的認識

這個絕對不是一個小問題啦,可以寫論文。根據合同法只要符合生效要件就認定生效,在對生效要件進行分析就可以了。

Ⅱ 網購的所有法律。

沒有專門的法律,只是根據經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一些條款做規范。

Ⅲ 網購的核心法律法規立法背景是什麼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迅速發展至今,電子商務在人們生活、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電子商務重要組成部分的網路購物也日益受到人們的追捧。然而諸如網路購物者合法權益保護、市場監管等一些問題也隨之產生,本文試淺析網路購物的相關法律問題,以期對司法實踐、社會經濟活動有益。
一、網路購物的概念
關於網路購物的概念,目前學界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網路購物是一切購物環節均在網上進行的交易過程;另一種則認為,網路購物是只需部分環節在線完成即可的交易行為。[1]筆者認為,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把網路購物的定義限制的過於狹窄,很明顯將不利於我國網路購物的發展,不利於網路購物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因此筆者認為,以上兩種方式均應看做是網路購物。筆者理解的網路購物即是賣方以網路為媒介發出要約,買受人對要約做出承諾,可以完全在線上履行,也可以部分在線下履行的一種商品交易方式。
(1)網路購物的人群
根據CNNIC發布的《2010年中國網路購物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學歷層次與參與網路購物的比例息息相關,越是學歷水平高的網民,越是更多的參與到網路購物中,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網路購物用戶中,大專以上學歷所佔的比例高達85%,而在所有網民中的比例僅為36.2%;網齡較長,也是參與網路購物的網民的明顯特徵,數據顯示,有大約 82.6%的網路購物者從2003年以前就開始接觸網路;月收入水平也決定著參與網路購物的積極程度,有五成以上的網路購物者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與全體網民的平均水平相比,明顯要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約有59%的人對於網路購物產品的質量持懷疑態度,他們均表示,更願意用眼見為實的心態去購物,這種由於網路商品的無實體感而帶來的購物心態,顯示了他們對新鮮事物抱有不信任的感覺,同時也大大阻礙了網路購物的發展。
(2)網路購物的立法現狀
電子商務法,是網路購物法律環境的主要依託,而全球眾多國家的電子商務立法的主體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效力展開,包括電子合同、電子記錄以及電子簽章。1995年,美國政府頒布了《數字簽名法》。隨後,世界各地陸續進行了電子商務立法,例如: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於1996年頒布了《電子商務示範法》,並在2000年出台《電子簽名統一規則》;歐盟隨後也出台了《關於內部市場中與電子商務有關的若干法律問題的指令》(草案)和《電子簽名統一框架指令》。這一系列的立法,對電子商務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亞洲各國中,電子商務在新加坡最先開始快速的發展,新加坡政府於1998年頒布了《電子交易法》,這部法案在《電子商務示範法》的基礎之上做出了有效的改進,使法案較之更為完整和復雜;21世紀初,日本制訂並出台了《電子簽名與認證服務法》,共包含47條,法案明確規定了電子簽名的效力以及特定認證業務的認證制度等一系列事項;而韓國早在1999年便已出台了《電子商業基本法》,其中明確規定了電子訊息的效力、電子商務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內容。
與此同時,我國在1999年頒布的《合同法》中,第11、16、26、33、34條針對電子商務的相關問題做出了粗略的規定,包括數據電文的形式、要約生效時間、承諾生效時間及合同成立等。這些規定雖然填補了我國有關電子商務方面的立法空白,但在司法實踐中顯得過於原則和粗糙。從21世紀開始,與互聯網相關的立法逐步出現,但是與網路購物密不可分的幾個核心問題依舊很少涉及。某些地區率先提出法案對電子商務相關的簽章、交易、認證做了相關規定,例如廣東省出台的《電子交易條例》、上海出台的《數字認證管理辦法》、以及海南省頒布的《數字證書認證管理辦法》,但是這些畢竟是地方法案,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近幾年來,相繼頒布的一些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條文,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體現了我國在電子商務立法領域的進程。例如《電子簽名法》,這部2005年出台的法案有助於消除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機,肯定了數據電文和電子簽章的法律效力。除此之外,還有第一個專門用於指導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提出了信用管理、電子交易、在線支付、隱私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其意義在於推動網路公正和仲裁等法律體系的建設。[2]
(3)網路購物中常見的問題
1.誠信問題。在網路購物中,誠信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買方和賣方都可能存在不誠實的情況。賣方可能會對自己的商品做誇大宣傳,進行不符合事實的描述;對商品進行拍攝以後會進行照片的後期處理,使得照片看起來更加美觀。這就會導致圖片與商品實際質量或樣式不符的情況,而使網路購物者存在著被蒙騙的危險。同時,買方也存在著用假身份注冊的情形,這種網路的虛擬性必然導致交易的不確定性,一些網購者甚至惡意跑單,對賣方的權益也造成一定的損害。
2.安全問題。現行的網路購物體系沒能很好地解決安全保障問題,導致賣方和買方不能同時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網路交易的成功。網路安全的問題依舊是制約深層次網路應用發展的主要問題,網路欺詐等違法行為屢見不鮮。[6]網民在個人信息、交易信息、資金賬號信息等方面有著很強的不安全感。
3.物流配送問題。網路交易發展中一直存在著一個核心的問題,那就是物流配送問題。網路購物的買賣雙方均由物流配送聯系著,它是商品從賣家向買家轉移的樞紐。隨著網路購物的快速發展,眾多的物流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目前國內始終還是缺乏一家專業的、系統的全國性貨物配送企業。
4.售後服務。空間和地域的局限性導致部分網路購物的售後服務相當滯後,甚至是根本沒有售後服務。而我們知道售後服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網購中售後服務的缺失是一個大問題。
二、網路購物者的合法權益及現實危害
(一)網路購物者的合法權益
我國的網路購物興起較晚,尚處於發展初期,各方面規制尚不完善,沒有對網上消費制定專門的規范性文件。目前而言,只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能夠對消費者的權益起到保護作用。今年新消法出台後,對網路購物有了更加貼近現實易於操作的規定,是一種進步。網路購物者也都應該享有消費者所享有的九大權利。但是由於網路購物相對於普通購物來說存在特殊性,因此網購者享有的這些合法權益應該被賦予新的或者說特殊的含義。筆者准備針對以下幾個權利探討它們在網購中的特殊含義。
1.安全權
安全權,毋庸置疑是消費者的首要權利,消法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然而,網路世界的虛擬和復雜性直接導致消費者的安全權受到另外兩種威脅。
(1)網路服務或者信息產品的安全問題。網路購物者使用信息產品或接受網路服務,如安裝軟體、上網搜索資料等,常常容易感染病毒,不僅使得產品或服務本身無法提供其應有的價值,而且還會給購物者帶來嚴重的財產損失,例如計算機設備的破壞或者是重要數據資料的丟失等。
(2)隱私安全問題。消費者進行網路購物行為時,往往會向賣方提供大量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等重要的信息。消費者在進行網路購物時,一旦銀行賬號、身份證號碼這樣的敏感信息被泄露,則很可能會遭受嚴重的財產損失。另外,也存在著一些不法商戶對買家的個人信息進行打包出售,獲取暴利;也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不正當途徑進行收集後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這些不法行為帶給用戶的是大量的廣告、垃圾郵件,甚至讓消費者蒙受金錢上的巨大損失,同時還可能給消費者的生活帶來很多困擾,例如家裡接到各類騷擾電話等,使個人隱私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2.知情權
消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分、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但是網路購物是一種遠距離、在線完成的快速交易,購物者與供應商之間缺乏面對面的議價、選物等過程,購物者對於商品服務信息的了解受到了限制,只能通過描述、圖片等經營者單方面的廣告宣傳或介紹了解商品信息,再經過網路遠距離的訂貨,並利用電子銀行進行結算之後,由專門的配送機構將商品送達。在此過程中,每一名消費者都無法真正掌握商品的准確信息,商品的質量是否存在問題,消費者也不可能提前預知,這導致消費者的網路購物行為遇到巨大的風險。
針對當前的這種情況,筆者認為,網路購物者所應該享有的知情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經營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商家的真實姓名、所在地址、各種有效聯系方式等;(2)商品的真實情況,例如商品的進貨渠道、製造商、生產日期、保質期、用途、檢驗合格證等真實具體的信息;(3)交易信息。包括網路購物合同的成立時間、合同執行的情況、配送物流信息等。只有這樣,購物者才能對商品的質量有更深入更真實的了解;在遇到問題時,才能夠更好更及時的與賣家溝通;在與賣家發生糾紛時,才更有利於法院的介入,及時掌握經營者的信息。
3.公平交易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很不幸的看到,網路購物所派生出的許多格式條款或者格式合同,正在很嚴重地損害著消費者公平交易的權利。交易雙方對效率的追求是格式條款或格式合同大量出現的根本原因。但是格式條款的濫用,不僅對契約自由原則發出了巨大挑戰,同時也有可能導致交易雙方利益的失衡。簡而言之,賣方可以憑借其經濟優勢,單方面地在格式條款或者格式合同中添加進很多不利於消費者的交易條件,置消費者的利益於不顧。消費者在「要麼接受,要麼走開」的極端條款壓迫下,失去了原本本應享有的就合同相關內容與賣方討價還價、抑或是進行協商的自由,在交易過程中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另外,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交易過程中,一些賣方雖然沒有很多具體的格式條款,但是其提供的用戶服務條款卻與格式條款相似。在購物者注冊為站點用戶的程序中,這類條款通常會出現,並且消費者想要注冊成功,必須選擇「接受」。這些服務條款里一般都包括加重購物者責任或者是免除銷售者責任的條款,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3]
4.退貨權
消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按照國家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承擔包修、包換、包退或者其他責任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或者約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這是《消法》對消費者退換貨作的具體規定,不是消費者享有的九大權利之一,而屬於經營者的義務。在傳統購物的實踐中能夠得到較好的操作。
但這條規定,並不能很完美地解決所有網路購物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如果購買者收到的貨物與網上公布的平面圖一致,但質量卻不是本人想像中的那樣,可不可以退貨或者向誰退貨,運費由誰承擔,損失費由誰負責都是需要探討的,有時候買賣雙方根本達不到一致的意見;如果廣告宣傳的質量存在誇大,可否算欺詐行為,是否可以提出賠償。數字化商品,例如音樂、影視CD、軟體等,這些高科技的產品退貨也就更加難以操作了。更有甚者,很多賣方對退換商品居然還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這極其令人費解,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商品及其外包裝和資料不得出現破損情況。怎樣才算外包裝沒有破損是很難界定的,而且到底是誰說了算。有些購物者為了避免麻煩就乾脆不退貨,自己吃啞巴虧,從而使自己的利益收到了損害。因此筆者認為應該把「退貨權」明確為網路購物者的合法權益之一,在法律上給予保護。修改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網購可以7日內無理由退貨,消費者對此普遍表示是一種進步。
5.求償權
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該規定同樣適用於網上交易。此外,針對網路經營者不如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甚至作出虛假宣傳,欺詐誘騙消費者的情況,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現行的消法規定,經營者有欺詐的,懲罰性賠償是一倍,新修改的消保法提高到三倍。
(二)網路購物者合法權益的現實危害
1.立法缺失導致權益得不到保障
對於網路購物,我國目前尚未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范性調整。網路購物中常見的糾紛不僅有賣方收到貨款不發貨或者假發貨、發假貨,也有買方惡意拖欠貨款或者以退貨為名調換貨物的。但這些紛繁復雜的糾紛卻面臨著沒有法律約束的窘境。盡管少數地區對網路購物有立法規范,但由於地方立法適用的局限性,使得無法對發生在全國各地的網路購物統一調整。雖然早就已經出台了《電子簽名法》,但並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實施效果。顯而易見,立法領域的缺失直接導致了參與網路購物的消費者的部分合法權益沒有得到良好的保障。
(1)知情權得不到法律保障。由於法律未規定網店經營者必須公布自己的真實姓名,聯系方式,經營地址等身份信息,因此當購物者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無人可尋,一旦在網路交流工具上(如QQ,淘寶旺旺)聯系不到賣家,則根本沒辦法解決問題。並且,若購物者訴到法院,被告也很難被確定,不利於訴訟程序的開展。
(2)退、換貨時的運費得不到法律保障。網路購物者對收到的商品不滿意時寄回商品的郵費由誰承擔?關於這些問題法律都沒有明文規定。常常在實際操作中,賣方會讓買方自己承擔郵費,否則不能退貨。而購物者考慮到若是不退貨,自己將會遭受更大的損失,因而只能無可奈何的自己承擔郵費,是需要盡快立法完善的部分。
(3)隱私權得不到法律保障。網路購物者在網上進行各種網路消費時,往往要提供一些重要的個人信息,如聯系方式、銀行賬戶、家庭住址等。但是由於沒有專門的法律對隱私權進行保護,有些商家會對購物者的個人信息進行利用,例如營利性的買賣信息或惡意泄漏,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均對購物者的隱私權產生了威脅和損害。
2.執法不力導致權益得不到及時救濟
現實的執法是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一般來說交易行為發生在哪,由負責該地區的執法人員來負責這個事情。但由於網路是個虛擬的世界,與現實世界大不同,網路經營者在網路的一頭,而執法者在網路的另一頭,因此網路執法可以說是一個大難題。例如有的網店開設在上海,而倉庫卻在河南,那應該由哪個地方的執法人員負責該案?執法能否到位呢?這些都是網路執法存在的問題。此外,由於網路購物中比較難以確定賣方的真實信息以及難以收集證據,因此對於一些購物者的投訴,有關部門也存在不作為的現象。
其次,網路購物缺乏必要的行政監督。目前網店的開設門檻很低,不需要強制的技術標准、設備容量、經營內容、資金規模等注冊標准,因此網店良莠不齊,也出現了一些違法犯罪分子披著網店的外衣進行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這大大的影響到了網路購物者的購物環境,從而威脅著他們的合法權益。
3.司法救濟中遇到的問題
網路購物與普通的買賣行為不同,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因此在司法救濟上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1)責任主體確認難。傳統模式的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賣方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經營地點等信息在營業執照中直觀可見,如果是因為商品而產生糾紛,很容易找到商品的銷售者,責任的主體明確不存在任何問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租賃他人櫃台或者場地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但是,網路交易存在於虛擬的網路環境中,銷售者往往僅提供商品的圖片展示和簡單的文字介紹,並將匯款賬號和電話告知消費者,而其企業(或公司)名稱及標記等信息並不公布,至於該賣方有沒有在工商部門進行注冊登記或能否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等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講更是無從知曉,一旦出現交易糾紛,責任主體難以進行確認。
(2)訴訟管轄法院確認難。《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對合同的糾紛的管轄法院作了明確規定,即「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但是確認網路購物糾紛中的管轄法院並非易事,原因主要是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明確性。合同履行地在買賣合同中的規定是不盡相同的:買方自己提取貨物的以提貨地點為履行地;賣方送貨的履行地以買方收取貨物的地點為履行地。但是,對於網路購物這一行為的性質很難確定,不能准確判斷是提取貨物還是配送貨物。主要是對承擔郵資的主體進行確認時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現實的網路購物交易中,郵資的承擔往往是無明確約定甚至無沒有約定的,這種情況就造成了法院在認定郵費承擔主體和合同履行地時有一定的困難,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
(3)訴訟成本過高、司法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網路購物的一個不可忽略的現狀就是網購產品的標的額普遍較低,小到幾元的情況也是大大存在的。對購物者來說,先行支付相關的案件受理費及其他的相關開支是他們選擇訴訟程序解決網購糾紛所無法避免的。如果單純從保護自身權益的角度考慮,通過採用訴訟程序來解決糾紛所要支付的費用會使他們得不償失,很有可能出現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無奈結局,這就讓訴訟失去了實際的意義。對於法院來說,這樣的司法程序造成司法資源浪費的同時還增加了相關的訴訟成本,例如異地送達、調查取證等,更主要的是這種訴訟還違背了法院司法高效的原則。[4]
三、對網路購物者合法權益的救濟
針對網路購物者合法權益受到的各種現實危害,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救濟措施。
(一)制定專門的電子商務法
現階段,我國網上交易糾紛的解決主要是依據《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目前在電子商務方面還沒有一部健全有效的全國性法律規范。這些法律都存在著針對性差、可操作性不強的缺點,遠遠不能起到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目的。因此,筆者認為,完全有必要借鑒國外相關的立法經驗,制定一部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的全國性的電子商務法。本法的立法宗旨應當是為電子商務提供一個透明、穩定、有效的行為規則,以使經營性網站有一個穩定的預期,為網路用戶創造一個安全、誠信的交易環境,同時提供和諧統一的法律環境,維護交易安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5]本法除了要涵蓋網路虛擬財產的屬性、合同的訂立、生效、無效、撤銷、網路廣告、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退換貨等內容外,同時還應對消費者在網路購物時的權益保護作出明確且細致的規定。
筆者認為,該電子商務法應大致包含以下內容:立法目的和宗旨、電子商務概念和原則、交易主體、電子合同以及相關的簽名和認證、電子支付、交易安全、個人信息和消費者權益保護、行業自律與法律責任、爭端解決機制等。筆者針對前文所述的合法權益所受的現實危害,就電子商務法中應當明確規定的以下內容進行分析:
1.為消費者享有的合法權益增添新的內容
(1)知情權應包括:經營者的真實身份信息,例如真實姓名、所在地址、各種聯系方式等;商品的真實情況,例如商品的進貨渠道、製造商、生產日期、有效期、用途、檢驗合格證等具體信息;交易信息,包括網路購物合同成立的時間、合同執行的情況、配送物流的信息等。這些信息應該是清楚、准確、容易獲知的,並且網路購物者在締結交易前能夠有充分的機會加以審查。
(2)在安全權中應增加「信息產品或網路服務安全」和「隱私安全」這兩項內容,明確網路經營者和網站的侵權責任,將網路消費者的信息和隱私安全予以立法保護。
(3)關於網購者的退貨權,本法應明確能否退貨的標准。首先若買賣雙方能夠約定則按約定處理,若達不成一致意見,法律則應規定一個明確的標准,例如,只要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如衣物有破損等),則不問是否與產品描述相符,均應給予退貨;若產品沒有質量問題,而與產品描述過分不符,也應給予退貨。另外,關於退貨誰承擔運費的問題,法條中也應明確。如果退貨是賣家的過錯導致的(如質量問題,發錯貨,產品不符合描述等),則應由賣家承擔;若退貨是買家的過錯(如訂單信息填寫錯誤、選錯尺碼等),則退貨的運費應由買方承擔。
2.明確執法部門的權責
關於哪個地方的執法部門享有執法權力這個問題,筆者認為,為了保護網購者的權益,應當由網購者所在地的執法部門來執法,由網路經營者所在地的執法部門予以輔助。同時,法條中應規定各地方的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網路的監管,增強對網路交易行為的行政監督。
3.明確法院的管轄權
在普通的民事訴訟中,一般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享有管轄權。但筆者認為,由於網路經營者所在地並不明確地被網購者所知曉,並且在網站上所顯示的賣家所在地並非都是真實的,因此,為了保護網購者的權益,應由網購者所在地的法院享有管轄權,這有利於網購者的權利在受到損害時及時尋求救濟,更方便地提起訴訟。
(二)加強行政監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政府部門應該加強與網站之間的合作,承擔起行政監督的職能。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必要建立起適應當今電子商務模式的監管體系,應當通過電子商務網站進行備案、網上舉報、網上巡查、網上監管信息系統等措施,來有力地保障網路購物者的合法權益,打擊不法分子的網上違法行為。同時,應當要求並監督從事電子商務領域的企業加強客戶個人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運用先進、可靠的信息安全技術,確保用戶的個人信息不出現泄漏的情況。網路運營商也應該具有足夠的安全防患意識,並採取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護技術。作為網路購物者,對信息安全技術也要有一個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在網上購物過程正確地加以使用,從而減少網路購物糾紛的發生。
1.加強注冊認證審批制度
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網店的開設、運營實行強制性的登記許可和實名注冊制度。在技術標准、設備容量、經營內容、資金規模、商店住所等項目方面,在商店開設之前進行嚴格審核,對符合條件的商店才可以發放電子營業執照,相對提高開設網店的門檻。[6]這樣做有利於規范網路經營者的資格,將那些商業信譽高、服務態度好的網路經營者提供給網路購物者,有利於保障誠信交易,有利於網路購物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2.建立網上投訴中心
對於具有跨區域性特徵的網路購物而言,一個權威的在線投訴中心顯得極為必要。這樣一個投訴中心,能夠接受網路購物者的投訴,這使得網路購物者在尋求救濟時,不用去考慮地域限制和救濟成本的問題。網上投訴中心可以對網購者權益保護的工作做到網上監督、網上裁決、網上索賠和網上處罰。這有利於糾紛得到及時的解決,有利於網路購物者及時尋求在線的救濟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設立網路法庭,建立小額訴訟和集團訴訟制度
1.設立網路法庭
為更好的處理網上交易糾紛,在司法救濟領域我們可嘗試在各法院設立專門的「網路法庭」。網路法庭可以在網路上受理消費者的起訴和訴前證據保全申請,並可以在網上開庭審判。這樣,網路糾紛中有關訴訟管轄權的問題以及跨地域、小額標的、案情簡單的糾紛都能夠輕松的解決了。
2.建立和完善小額訴訟和集團訴訟制度
在網路交易中,大多是小額交易,在出現質量、貨品不符等問題後,面對訴訟成本高,消費者往往會選擇放棄救濟。因此,有效的小額訴訟程序對保護網路購物者的權益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構建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小額訴訟制度、集團訴訟制度是十分有意義的。
小額訴訟與集團訴訟制度建立的初衷並不是專門為了解決經濟法糾紛,但是卻恰恰對保護弱小者的權益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經營者而言,購物者顯然是弱小的一方。而網路購物者由於其特殊性導致的弱勢地位,與普通購物者相比,更是不言而喻的。而小額訴訟制度的建立不僅為網路購物者維權大大降低了訴訟成本,同時,其簡單便捷的程序也更有利於鼓勵這些弱小者採取法律手段來捍衛自身的尊嚴,實踐中已多有體現,對於集團訴訟,它與小額訴訟一樣都具有保護弱小者的意義,與此同時,集團訴訟還有利於抑制違法,保護公共利益。
四、總結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正處於起步的階段,網路購物正在蓬勃發展。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購物者一方面享受著網路帶來的快捷和方便,另一方面也面臨著網路中的許多威脅和問題。本文通過揭示目前網購者合法權益正遭受的現實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救濟措施:在立法上,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重新定義、明確執法許可權和司法管轄的問題;在執法中加強行政監督;在司法中建立良好的訴訟制度等。
誠然,網路購物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問題遠非如此簡單,之後勢必還會出現更多的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探索,為構建我國健康、和諧的電子商務市場環境提供法律保障,為保護網路購物者的合法權益做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法律人士參與到該問題的研究中來,最終實現法律服務於社會和經濟的目的。

Ⅳ 網購未發貨違反合同法嗎

網購,就是一種合同行為。
不發貨,就是不履行合同,就是違約。

Ⅳ 網購都是需要運輸的,那麼風險就像合同法里說的交由第

關於網購貨物的風險問題,不談法律理論,就說案例:
在「楊波與巴彥淖爾市合眾圓通速遞有限公司烏拉特前旗分公司、付迎春網路購物合同糾紛一案一審民事判決書」中,法院認為:「本案中,原告庭審中陳述通過網購的形式從被告付迎春處購買物品,由其向網購賣家支付運費,而網購賣家作為托運人由其支付運費委託速遞公司將貨物送至買家即原告楊波手中,從當事人各自的權利義務來看,在買賣合同中,買家通過網上銀行已經支付了貨款,即已完成了作為買受人的付款義務,網購賣家的交付義務是按照買賣雙方約定將貨物送到買家手中,由買家簽收。在運輸過程中,網購賣家作為托運人委託速遞公司將貨物送達至收貨人手中,但速遞公司的工作人員在送貨時未驗證對方身份信息擅自將貨物交由他人簽收,所以在買賣合同中,出賣人即網購賣家因尚未完成貨物交付義務,構成違約,故對原告請求被告付迎春賠償已付的電腦物品款15123元,並承擔郵寄費95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速遞公司在履行運輸合同過程中擅自將貨物交由非收貨人簽收,未完成合同義務,亦構成違約,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只約束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被告付迎春與被告圓通速遞公司之間的運輸合同糾紛,被告付迎春可另行主張權利。」
因此,不需要過多探討風險如何轉移,在賣方委託快遞公司的情況下,就看賣方有沒有完成交貨到買方手中的義務,不論什麼原因,只要沒完成,賣方就要承擔買賣合同項下的責任,至於運輸責任,由賣方向承運人主張。

Ⅵ 網購合同訂立過程中,因主體引起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網簽合同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網簽時一定要審查開發商是否具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有了預售證,則通常開發商也具有了土地使用證、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許可證等。這是買房能否辦房產證的關鍵。
第二,網簽時一定要採用房地產管理部門統一印製的標准房屋買賣合同文本,並按照文本中所列條款逐條逐項填寫,千萬不能馬虎。
第三,網簽時一定要注意合同條款中雙方所填寫的內容中權利與義務是否對等。
第四,面積確認及面積差異處理。如果選擇按套內建築面積為依據進行面積確認及面積差異處理時,應當在「面積差異處理」條款中明確面積發生誤差時的處理方式。
第五,網簽時一定要認准交房日期是否確定。資金不足而延期交房是常有的事,開發商在預售合同上往往大做文章,如只註明竣工日期,而不註明交付使用日期;運用「水電氣安裝後、質量驗收合格後、小區配套完成後」等一些模糊語言。對此,購房者在簽訂什麼是網簽合同時,一定要將交房日期明白無誤地規定為「某年某月某日」,並註明開發商不能按時交房所需承擔的責任。
另外,在什麼是網簽時時需要注意,對於開發商提出的自己認為不合理的條款,需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進行協商,如果您認為您的利益在合同當中無法保障,而開發商又不同意修改或補充的話,購房者有權重新選擇開發商及樓盤。

Ⅶ 網上購物協議的法律效力,與現實中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

1、根據《合同法》等相關規定,合同在實踐中又常常被稱為協議,只內要具備以下條件就容有效:
(l)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締約行為能力。
(2)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3)內容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2、 因此你所說的情形,只要訂立合同或協議的當事人具備上述條件,就是具備同等法律效力。

Ⅷ 對網上購物我國出台了哪些法律保護消費者權益

隨著網路的迅猛發展,網上購物已走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網上購物中,消費者對於實力雄厚的網路服務供應商來說處於非常弱小的地位,一旦他們的權益受到侵犯,如何維護其合法權益?筆者認為應從四個方面來考慮:
一、締約前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締約前出賣人負有完全的信息披露義務:

1.出賣人應通過網路對所售商品性能用圖片、文字等直觀方式向消費者作出客觀的、實事求是的說明。如出賣人對商品作了不恰當的說明(如虛假產地、誇大功效等),消費者據此與其訂立了合同,則消費者可主張出賣人欺詐而要求認定合同無效。

2.出賣人對電子合同的締結方式也必須通過網路對消費者作明確無誤的解釋和說明,同時應在要約中將出賣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履行期限和地點方式、要約的有效期限、解除權等相關內容告知消費者。如出賣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有其他違背誠信的行為,消費者亦可主張先契約責任,要求出賣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締約過程中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個別簡訊運營商向消費者發出擬提供某種服務的要約簡訊時,規定不回復拒絕簡訊則視為承諾,這是不合法的。我國合同法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根據交易的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規定,緘默或不行動本身不等於接受。所以網上購物時除消費者為專業人員且另有約定外,消費者必須明示同意,否則,不能認定消費者已經作出承諾。

三、通過規范合同解除規則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世界各國立法對於合同法定解除都作了嚴格限制,一般都規定只有在一方當事人根本違約的情況下,才能導致合同的解除。

與普通購物不同,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只能根據網路提供的有關商品信息來選擇、購買,消費者不可能和出賣人面對面談判,其可能因未看到商品的實物而受到網路廣告的誤導。如果一味強調根本違約才能解除合同,勢必會導致實質上的不公平,故法律應規定消費者的退貨期或反悔期,允許消費者在通過網路正式訂立合同後,可在某一期間內解除該合同,即使消費者已經接受所購買的商品,這樣就充分保證了交易雙方的信息對稱。

四、通過規范格式條款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網上購物多採用格式化條款,由於當事人經濟地位的不平衡性,其中往往有些不公平的條款,對於這些條款,消費者只能被動的接受或者拒絕,消費者被剝奪了自由表達意志的權利。

由於網上購物的當事人沒有進行面對面的談判,合同的內容很難准確確定,對於解決爭議的方法等內容在格式化條款中往往不作規定,所以法律應對網上購物中格式條款的解釋等作出必要規定。我國合同法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當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時,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總之,法律應根據誠信、公平等原則在廣泛的領域中確立穩定的網路商務法律關系,使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前就對其行為的法律後果作出准確的估計,從而更好地保護網上購物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電大職業道德與葯學倫理學 發布:2024-10-18 17:58:01 瀏覽:867
中國人民勞動法實施的時間 發布:2024-10-18 17:07:14 瀏覽:981
無錫勞動合同法下載 發布:2024-10-18 16:55:35 瀏覽:25
情侶家規條例 發布:2024-10-18 16:53:52 瀏覽:737
我國環境保護立法現狀 發布:2024-10-18 16:45:24 瀏覽:758
臨時身份證件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0-18 16:40:35 瀏覽:45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法學 發布:2024-10-18 16:18:40 瀏覽:483
國際商法發展前景 發布:2024-10-18 16:17:47 瀏覽:155
勞動合同法全內被辭退 發布:2024-10-18 15:46:42 瀏覽:778
經濟法稅收法律責任口訣 發布:2024-10-18 14:15:05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