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社會成本
❶ 職工工資總額是否包括應付職工薪酬。怎麼算職工工資總額
職工工資總額中包括應付職工薪酬。
一、應付職工薪酬是企業根據有關規定應付給內職工的各種薪容酬,按照「工資,獎金,津貼,補貼」、「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非貨幣性福利"、"其它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二、職工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一般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福利待遇、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組成。
用人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不論其經費來源,支付形式,費用支出渠道,是否計入成本,是否國家計征所得稅,均應列入工資總額計算范圍內。
三、職工工資總額的計算方法:
1、計時工資;
2、計件工資;
3、獎金;
4、津貼和補貼;
5、加班加點工資;
6、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7、單位墊付的職工宿舍房租
8、差旅費補貼(這是新增的)
❷ 有些公司只給員工交「五險」,卻沒有「一金」,到底為什麼
正規公司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應該是標配。所謂的“五險一金”是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與失業保險與住房公積金。在多數地區,“五險一金”佔到了員工工資的20%上下。目前,房子才是我國多數家庭最大的開支,住房公積金貸款買房審批容易,利息也相對較低。所以,在趣評看來,在“五險一金”中住房公積金實用性最大。不過,很多公司並不會給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這是為何?第一,《勞動法》有明確規定,企業必須為員工繳納五險,但沒有強制規定繳納住房公積金;第二,住房公積金繳納標准不低,需要公司與個人分別承擔50%,部分公司為了節省開支;第三,是否繳納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繳納標,是判斷一家公司好壞的重要標准。
歡迎大家留言,你認為住房公積金是不是“五險一金”裡面最重要的一項?
❸ 公司要給新增員工買社保需要哪些過程。
1、材料准備。
首先了解辦理所需的材料,准備好原件,需要復印件的蓋章准備好。
具體材料有《營業執照》(現在營業執照為三證合一,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不需要了)、法人身份證復印件、公司開戶銀行的《開戶許可》、勞動合同等、參保人員身份證復印件等材料
2、辦理前預約和工作。
辦理前可以先撥打社保咨詢電話12333,詢問當地的具體辦理流程。根據要求,到社保大廳或者網上直接下載《社會保險登記表》等表格(最好保留電子檔),填寫完畢後再預約辦理時間。
各地所需表格不盡相同,所以要事先聯系,另外一項繁瑣的工作,就是利用採集軟體採集公司員工的信息,包括照片
3、在預約時間里,攜帶上述材料到社保服務大廳辦理。
社保機關受理之後,對材料進行審查,材料合格的當場就可以受理。另外,社保工作人員還會讓填寫銀行單位社保專用卡的表格材料。
4、代扣代繳協議。
在社保大廳辦理,通過材料審核後,主要是辦理一份代扣代繳協議,就是個人繳納部分每月從工資中扣除,單位繳納的部分直接從公司賬戶中扣除。
5、申請網上業務辦理。
從方便的角度考慮,工作人員會讓辦一個「法人一證通」數字證書,擁有這個證書,以後公司的人員增減可以直接通過網上辦理,數字證書的是收費的,一般在50元左右。
受理次日,就可以通過數字證書登錄社保網站,修改密碼後辦理相關業務。
6、社保機關發放《社保登記證》和職工養老保險手冊。
剩下的時候就是每月扣款、繳款,單位的工作人員填寫之後,還需要社保部門審核的.
7、辦理社保卡。
當然作為公司,到這一步還沒有完成,總不能讓每個職工都自己去辦吧。將收集的職工證件照片提交指定銀行,辦理社保卡。大批量辦理,一般需要一個月左右才能下來。
總得來說,社保減員也可以代辦,我司具有省事省力,無需跑社保局,在線就能辦理。同時能夠節約聘請專業的社保人員的成本。不過現在社保代繳社保公司很多,在選擇合作機構的時候,要選擇那些信息透明、價格合理,服務有保障公司才能避免合作上的不愉快。我司具備勞務派遣許可證,是中國人社部認證許可,正規、專業的服務機構。多重措施保障保障平台數據和用戶數據的安全、保密、完整、真實。公司合作一年了沒有出過任何問題,靠譜。
❹ 我是事業單位編制外工作人員,現在單位因為自己的過失要調動我的工作,我該怎麼維權
因為工作性質是單位編制外工作人員,所以沒辦法維權。事業單位不比央企國企,對於崗位職責、單位有自己的工作程序,不是體制內、好多工作崗位不會聘用,都是在編制,對於此事的解決,沒有好的辦法。
事業編制是比較復雜的一類,事業單位的本質是社會服務組織,介於行政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之間。大概分以下幾類:全額撥款、參照公務員、自收自支、財政補貼。具體分類區別就是其經費來源不同。
我國約有126萬個事業單位,涉及到4000多萬的事業單位人員,2018年,對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效益好的全部轉企,對於效益差的企業將在2020年底前全部退出事業單位序列,這部分人不再佔用事業單位編制,如果這項改革順利落實的話,至少要影響數百萬事業單位職工。
(4)勞動合同法社會成本擴展閱讀:
人員安置的基本原則:
1、總的安置原則是按照「隨遇而安,隨遇而安」的原則,對被炮擊人員進行整合和撤銷後的安置。
2、為解決即將退休人員的安置問題,工資滿20年、工作滿30年、離退休未滿5年的幹部,可以申請提前退休,提前移交社會保障部門接管。病假和已接近退休年齡但尚未達到退休年齡的,也可以適當放寬條件。
3、招用的合同管理人員,包括合同工、臨時工、派遣工和其他人員、自籌自籌人員、自籌人員,應當在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給予經濟補償後擇業。也可以隨企業改制,為新設立的企業安置就業。
❺ 中石油的市場化用工和合同化用工有什麼區別
一、學抄歷的區別。
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學歷。專科生都是市場化用工,本科及以上都是合同化用工。
合同化用工就是指有編制的,是與中石油直接簽訂用工合同的員工,他們的名字會被錄入集團公司總部花名冊,也就是說可以在中石油集團內部調動。
二、待遇的區別。
市場化員工由於學歷低一些,所以起始工資也低。
入職時,市場化員工沒有崗位補貼,工作一段時間後會有。其他福利都是一樣的,但到年底分紅時可能會稍有差別。
合同工工資每月2600~3000+誤餐800~1000+交通費800~1000+月安全獎1000~12000。
核算下來普通技術員最低每月5000元以上,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更高,高級工程師每月8000元以上。
三、工作上的區別。
合同化是指有一定技術含量,門檻較高的工作;市場化是指非主營業務,技術含量稍低的工作。
❻ 辭職後社保怎麼處理
處理方法:
一、離開企業/單位後的社會保險問題
1,在轉移手續後,新單位的續期應當續訂。
2、在辦理轉賬手續後,將個人身份更新(帶身份證和社保卡去社保中心)。
3,停一段時間,以後再辦理保險。注意:從下個月起停止醫療費用的報銷。因轉移、轉出,停保的前後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累計計算。
二。社會保險退保問題
1,農業戶口可以退保,只需持有有效的身份證、社保卡、居家政府回國證。
2,城鎮戶口不能退保。
三、社保繳費基數的問題
以參保人所在省份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300%(有的地方是40%-300%)為繳費基數,按月繳納。
四、個人身份參保的險種和繳費比例
1、養老保險費:個人繳納20%。
2、醫療保險費:個人繳納5%
五、社保的處理方式
1,養老保險有個人賬戶,身份證號碼是賬號,辭職後有三種處理方式:一是停止支付,形成繳費時間,停止個人賬戶的積累,但只要時間不長,二是支付。也就是說,它不會中斷支付,與企業一起支付過去。
部分支付自己,但這種個人負擔並沒有太多的成本效益;三是在外地工作可以辦理保險轉賬手續,到新的就業領域。不管用什麼方法,我們都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單位,繼續按照原來的賬戶支付,但我們不能退卻。
2,醫療保險,也有個人賬戶。辭職後的處理方式與養老保險基本相同,個人賬戶內的資金可以繼續在當地使用。
3,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都沒有個人賬戶,辭職後保險自動解除,但失業保險只要支付一年,就不是個人失業的原因,可以得到。
4,住房公積金,有個人賬戶,企業和個人支付的費用,構成個人賬戶的總量,就像銀行的零存款所有權屬於個人一樣,辭職後只能停止存錢,但是賬戶的錢是你的,只要它是符合公積金提取規則的,可以隨時提取,並可以在以後繼續使用。它永遠不會被拋棄。
拓展資料:
關於社保
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在我國,社會保險 (Social Insurance) 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參考鏈接:網路-社會保險
❼ 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勞動用工有什麼影響
《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以來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先前的勞動法律法規相比,這部法律更具體、更系統並且充滿了「剛性」條款。因此,她被喻為中國人力資源上的「薩班斯法案」(薩班斯法案是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頒布財務規則以來,最為嚴厲和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的財務法則)。這部法律實施給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完全可以用「廣泛」、「深遠」來形容。所謂「廣泛」,這部法律對企業用工管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員工入職管理、在職管理和離職管理的各個方面。所謂「深遠」,這部法律對企業的影響是難以在短期內適應和消弭的,對企業來說,適應新法的過程肯定需要一個磨合期。具體而言,新法的頒布實施對企業的深度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用工成本提高,改變企業利潤的路徑依賴
這部法律頒布實施給用人單位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用工成本的上升問題。這也可以從法律的規定直觀體現出來,比如從員工進企業的「進口」來說,試用期員工的工資企業不能隨便定,按照新法的規定,試用期的工資「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再如從員工離開企業的「出口」來說,將來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自然到期終止,企業也有可能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新法規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用人單位終止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此外,新法還有很多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條款,如「老、弱、病、殘、弱」員工,很難再推向社會,使用這些員工的隱性成本也是不小的。由此可見,無論從顯性成本還是從隱性成本來看,企業用工成本都會有所提供。這一問題對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影響較大,所以最近媒體報道很多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從「珠三角」、「長三角」轉移到了中西部地區甚至是越南、印度等其他發展中國家。
用人成本的提高也是立法爭論的焦點之一,目前也在一直爭論中。有的主張,目前提高用工成本的條件還不具備,這部法律超前了;有的主張,這部法律出台是適時的,符合國情的。這兩種判斷哪種更為准確,需要歷史來驗證。
可以肯定的是,這部法律的實施給企業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即企業必須改變目前「低成本——低技術——低利潤」的路徑依賴,轉向依靠「管理」、「技術」、「市場」來獲得利潤,而不是僅僅通過低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來獲得利潤。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法律的出台與我們現在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轉型的大背景是相契合的,即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過渡。由此可見,這部法律的實施也給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企業需要在技術研發、資源配置、管理控制、產銷策略等環節上下功夫,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
二、用工風險增加,引導社會分工
這部法律頒布實施給用人單位的另一感受就是用工風險有所增加。比如為解決勞動合同短期化頑疾,新法大大放寬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簽訂條件,只要條件成立,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合同,企業就必須簽訂。盡管無固定期合同與計劃經濟體制下鐵飯碗式的國有企業的「固定工」不是一個概念,出現法定的解除條件,企業也是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但是解除條件的出現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變更勞動合同也要協商一致採用書面形式,所以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將使企業用工自主權受到很大壓縮。如,前面提到的「老、弱、病、殘、弱」的員工,企業必須自己承擔下來,不能再隨意推向社會。這些規定,也使企業自由、有效配置人力資源方面受到相應限制。此外,新法還規定了用人單位用工不規范的,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並且可以要求企業支付經濟補償金。這些規定無疑使用人單位的用工風險有所增加。但是,新法的這些規定是針對標准用工而言。為了減少用工風險,企業可以選擇其他用工方式,甚至可以業務外包方式。因此,新法也給企業發出了另一個信號,即企業用工模式也應該更新觀念,不要局限在標准用工。
就其他用工方式而言,新法為企業提供了兩類,一類是勞務派遣,另一類是非全日制用工。其他用工方式作為標准用工的補充,其立法精神是要發揮它們的靈活性。但是,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裡面,勞務派遣的靈活性還沒有發揮出來,新法對勞務派遣限制的還是相當嚴格。而非全日制用工的靈活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如非全日制用工可以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非全日制用工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用工並且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非全日制用工可謂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企業不會面臨太多的限制、責任和風險。因此,其它用工方式將來也會成為考慮的對象。
就業務外包而言,新法實施後也會催生我國的外包行業。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在10年至15年之內,任何企業中僅做後台支持而不創造營業額的工作都應該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級發展的機會和活動、業務也應該採用外包形式。企業的最終目的不外乎最優化地利用已有的生產、管理和財務資源。」換言之,作為企業只應做自己最擅長、最核心的業務,將自己不擅長、非核心的業務交給專長的企業去做。因為所有業務都自己做的話,必然導致用工規模的增加,用工規模增加必然導致用工風險的增加和成本的提高,不符合社會化分工的發展趨勢。目前,歐美日等地區外包市場已發展的相當成熟。Mckinsey公司調查研究表明,全球財富500強企業通過HR外包而使其勞工成本削減了25%-30%。可以預言,《勞動合同法》之後我國的外包行業也會加速成長起來,倡導專業化的分工是《勞動合同法》對社會經濟的一個潛在的和深層次的影響。
三、用工規制嚴格,督促企業管理轉型
《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大而化之的條款減少,明確具體的條款增多。《勞動法》是協調勞資關系的基本法,設計勞動領域的各個方面,但是《勞動法》只有100多條,而涉及勞動合同部分只有20多個條款,且很多條款都是原則性的、籠統的,不具有操作性。而《勞動合同法》主要是針對勞動合同進行立法,有近100個條款,對很多問題的規定都是具體的、明確的。如試用期的期限、工資如何確定等都是非常具體的。二是柔性條款減少,剛性條款增多。《勞動法》裡面的很多條款都是柔性的,而《勞動合同法》的條款很多是剛性的。如《勞動法》關於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成立條件要求三個條件同時具備,即勞動者在該企業連續工作滿10年,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企業同意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新法關於無固定期限合同的成立條件一旦出現,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單位就必須簽訂。再如《勞動法》固定用人單位用工就需要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不簽訂書面合同也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新法再規定用工要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同時,還規定了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嚴重後果,比如支付雙倍工資、成立無固定期限合同等等。三是合法用工和違法用工作區分。《勞動法》盡管關於違法用工也有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這些責任都是不明確的。《勞動合同法》關於違法用工的法律責任是十分明確的,很多情況企業違法用工所支付的成本都是雙倍的,如超期試用的,最後要給勞動者雙倍工資;拖欠勞動報酬的;最後要給勞動者1.5倍至2倍的工資;違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最後要支付給勞動者雙倍的經濟補償金作為賠償金等等。因此,在《勞動合同法》之下,合法用工與違法用工作了明確的區分,合法用工企業的成本略有提升,違法用工的成本雙倍上升。
從分析《勞動合同法》的以上三個特點可以看出,新法對企業用工的規制越來越嚴格,同時也給企業勞動用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適應新變化,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必須轉型。由原來的「消極、被動、事後、缺位」管理轉向「積極、主動、事前、到位」管理。這一轉型的具體體現就是企業要有一套適合自身實際的規章制度。所以,將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之一就是建立、完善企業的規章制度,通過制度和規則來約束、激勵、管理員工,而不是憑管理者的個人喜好來評判員工。如現實中企業常用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就是說員工「嚴重違紀」,因為很多企業認為既然法律把什麼是「嚴重違紀」的界定權交給了企業,就等於把生殺予奪的大權交給了企業,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不服從領導安排、頂撞上司等等都成了「嚴重違紀」。其實利用「嚴重違紀」解除勞動合同並非企業想像的那麼簡單。企業要用好這一條必須事先做好三點工作,首先要有規章制度,而且規章制度必須合法;其次,規章制度中必須對「嚴重違紀」作出明確的界定,因為「嚴重違紀」要求「對號入座」;最後,必須做好日常管理和取證工作,因為,辭退員工的舉證責任在企業。由此可見,《勞動合同法》之後,企業勞動用工管理的重心要在事前要做好鋪路工作,只有這樣企業用工管理才能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誰動了我的乳酪》揭示的這一哲理,對今天企業勞動用工管理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用工制度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企業必須對現有的用工方式、管理方式根據新法進行評估和調整。對於企業來說,是消極應對這部法律,還是積極適應這部法律,決定了企業能否「浴火重生」。
❽ 計提社保和工資的會計分錄怎麼做麻煩高手指教
1.計提工資
借:××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計提社保專(企業部分)
借:屬××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3.次月發放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個人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4.上交杜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部分+個人部分)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5.上交個人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注意事項:
社會保險沒辦理之前不能計提,「五險一金」計提比例各地不一樣。企業按勞動保障部門規定比例繳納部分,可列入「管理費用」。
(8)勞動合同法社會成本擴展閱讀:
住房公積金的賬務處理
1.單位負擔部分(按工資總提取,各地方提取比例不一樣)
提取時:學會計論壇
借:管理費用--住房公積金
貸: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
上交時:
借: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
2.個人部分
付工資時扣除: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❾ 員工簽屬自願放棄社保申請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員工簽屬自願放棄社保申請書不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這是國家對企業及勞動者的強制性要求,用人單位不繳納或不按規定繳納都屬違法,單位對於包括不為員工繳納社保費、單位和勞動者約定不繳納社保費。
代之以現金補償、試用期滿才給勞動者繳納社保費、與勞動者協商選擇參保險種及繳費基數等做法,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由於勞動者自願申請不購買社會保險,造成無法享受相關的社會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來承擔。
勞動者自願申請不購買社保行為不能對抗國家的社保徵收制度。作為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購買社保和直接從勞動者工資上扣除個人應繳部分具有法律依據。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自願申請不購買社會保險造成無法享受相關的社會保險待遇,不應由其承擔來抗辯,是不成立的。
(9)勞動合同法社會成本擴展閱讀:
第九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助組成。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並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第十二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助。
第十三條 個人賬戶的養老金不得提前支取;每年參考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和物價指數確定記賬利率,免徵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的養老金余額可以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