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度

合同法度

發布時間: 2020-12-16 19:35:27

⑴ 從商務合同法的角度來看,misrepresentation的定義是什麼意思

1. 虛假陳述
2. 誤述
3.虛報

例1. 虛假陳述
Misrepresentation is different from warranty in the contract law.
虛假陳述侵權與契約法上的擔保制度不同。

Study on the Scope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Misrepresentation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損害賠償范圍及計算方法研究

Secondly, it discussed the essential factor of misrepresentation;
其次,論述了虛假陳述的內在要素,即虛假陳述以其內容的重大性為前提。

Legal Principle Analysis on Deficiency in Civil System of Misrepresentation
虛假陳述民事制度供給不足的法理分析

On the Action Form of Civil Case of Misrepresentation
論虛假陳述民事案件的訴訟方式
例2. 誤述
Discussion on the misrepresentation of charter party and its legal effect
論租船合同中的誤述及其法律後果

In practice of chartering market, a lot of disputes arise because the misrepresentation made by one party caused the loss or damage of the opposite.
租船合同中 ,通常會因為一方當事人的誤述導致對方的損失 ,因此產生的爭議時有發生。
例3 虛報
Misrepresentation of the Registered Capital
虛報注冊資本罪探微

其餘
「misrepresentation」譯為未確定詞的雙語例句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Misrepresentation in Social Decision Making
社會決策中信息錯誤表徵的實驗研究

The system is tha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and laws the insurer appoints the auditor to audit the financial reports of the insured, and under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ompensation to third parties' losses suffered as result of misrepresentation in financial reports.
財務報表保險制度,指的是根據投保公司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由保險公司負責委託審計師對投保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並依法承擔投保公司過失造成財務報表陳述不實,導致的第三者經濟損失賠償責任。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has drawn the conception of the pure economic loss through several concrete cases, and point out that the research range of this article is relational economic loss and the pur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negligent misrepresentation of experts.
文初通過幾個具體的案例引出了純經濟損失的概念,通過契約法和侵權法對該問題處理機制的評析,作者將本文論述的核心——第三人純經濟損失問題提取出來,即相關經濟損失和第三人由於專業人士過失不實陳述導致的純經濟損失。
The content of the second part incorporates the liability incurred on lawyers for securities misrepresentation in USA, the job difference between accountants and lawyers in securities issuing and trading must be cleared to differentiate their liabilities.
第二部分介紹美國證券法上律師在信息披露中因為不實陳述對投資者承擔的民事責任,律師在證券發行和交易過程中輔助發行人的工作與會計師並不相同,律師和會計師因為各自工作所要承擔的責任應該分清,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要認清法律上認定的陳述作出者才是責任的真正承擔者;

Insurer can only revoke the insurance contract when the insured makes misrepresentations instead of finding clues of misrepresentation in order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筆者認為,因投保人不如實告知訂立的保險合同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屬於可以撤銷的合同,而非可以解除之保險合同。 保險人因此只享有保險合同的撤銷權。

⑵ 從經濟法角度來看合同法的論文2000字

經濟法角度來看合同法的論文2000字,這個我都有的哦

⑶ 合同法第六十三條應從什麼角度去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這個法條其實很好理解,看誰有過錯,最終的價格對對有過錯的一方是不利的。

買方有過錯,按較高的價格算,說明他買高了。賣方有過錯,按較低的價格算,說明他賣賤了。

⑷ 經濟法論述題:從合同法角度說明婚姻關系。急用!!!越詳細越好,要是回答的好還會繼續給分的。

對婚姻的本質,不同的歷史時期及各國有不同的認識,主要有契約說、婚姻倫理說、信託關系說、制度說、身份關系說。而我國的學者大多持身份關系說,認為婚姻法律關系本質上是一種身份關系,婚姻雙方在財產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是附隨於人身上的權利義務的。創設這種關系的婚姻行為是一種身份法上的行為,行為人須有結婚的合意,但是婚姻成立的條件和程序,婚姻的效力,婚姻解除的原因等,都是法定的,而不是當事人意定的。因此,不應當將婚姻行為視為契約,將婚姻關系視為契約關系。身份關系說是目前中國婚姻法學界的通說。對於婚姻的本質作者以合同的觀點看待婚姻的本質(即婚姻的本質就是特殊的合同)。作者從以下七個方面分析婚姻的本質是特殊的合同。
一、從合同的概念看婚姻的含義
我國《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的特徵有三:合同是多方(主要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合同本身是當事人有意識的、有目的的能夠產生預期法律效果的法律行為。合同是一種法律事實。②合同的目的是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化,也即民事主體因權利義務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③合同的基礎是當事人平等和自願婚姻是男女雙方為共同生活之目的而依法結成的以人身和財產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種民事合同。婚姻都是法律事實中的行為,它的目的指為當時社會制
度所確認的男女兩性的結合及其他社會關系、建立的基礎是平等自願。
婚姻作為自然人的男女兩性的結合其主體是平等的,他們之間的結合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設立、離婚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終止。所以從概念上看,兩者具有相極其相似之處。
二、從合同的基本原則看婚姻家庭的基本原則
合同的基本原則有:自願原則、法律地位平等或稱平等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合法原則、法律約束力原則。婚姻的基本原則有: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夫妻互相忠實、家庭成員敬老愛幼、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計劃生育。

《合同法》第三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當事人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該條規定了合同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首先是指當事人之間在合同關系中不存在管理與被管理、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合同平等意味著機會平等、當事人在適用合同規則上的平等。

合同的自願原則相對應的是婚姻自由原則。婚姻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定在婚姻問題上所享有的充分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強制或干涉。我國《憲法》第49條規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婚姻法》第2.3.5條分別規定「實行婚姻自由」、「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婚姻自由的內容包括:結婚自由與離婚自由。結婚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有依法締結婚姻關系的自由。當事人是否結婚,與誰結婚,是其本人的權利,任何人無權干涉。離婚自由,是指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婚姻的成立和維系都應以愛情為基礎,當雙方感情確已破裂,夫妻關系無法繼續維持時,解除這痛苦的婚姻關系,無論對雙方或對社會都是幸事。雙方當事人在婚姻問題上也沒有管理與被管理、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
《合同法》第五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公平原則指本著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主要體現為:
①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按照公平合理的標准確定合同的權利義務,不能使合同的權利義務顯失公平。
②當事人發生糾紛時,法院應當按照公平原則對當事人確定的權利義務進行價值判斷,以決定其法律效力
③當事人變更、解除合同或者履行合同,應體現公平精神,不能有不公平行為。合同的平等原則與公平原則相對應的是婚姻的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原則。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應在婚姻家庭關系中,享有同等的權利,負擔同等的義務,也是一種法律地位平等的體現。我國《憲法》第48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男女平等體現在婚姻關系方面權利義務平等,在家庭關繫上地位平等,雙方之間不存在管理與被管理,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一夫一妻,是指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是社會主義婚姻關系的必然要求,符合婚姻的本質、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觀。一夫一妻也體現了合同的公平原則,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都是不公平的,雙方的權利義務則不平等。

合同的誠實信用原則。

民法通則》第6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6條規定:「當事人在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時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有欺詐行為。」誠實信用原則體現於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和終止等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誠實信用原則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作為解釋合同的重要依據。它要求當事人進行民事活動必須具備誠實、善意的內心狀態,對民事活動有重要指導作用。合同的誠實信用原則對應的是婚姻中夫妻互相忠實、家庭成員敬老愛幼原則。夫妻在共同生活中互相忠實,互相尊重是夫妻關系的基本准則。夫妻之間應忠於感情,應該誠實、坦誠相待以及互敬互愛,相互以禮相待,不得侮辱對方,並應尊重對方的獨立人格及其獨立權利,家庭成員間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准則。

合法原則與法律約束力原則。

《民法通則》第6條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上述規定體現了法律約束力原則。它要求:
①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前提是依法成立;
②法律約束力原則首先表現為合同具有履行力;
③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和解除合同;
④違反合同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與上述原則相對應的是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計劃生育原則。我國《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及《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與合同法上關於合法原則、法律約束力原則是一致的。

三、從合同的成立看婚姻的成立。

合同的成立,是指當事人通過要約和承諾的方式對合同的必要條款達成合意。婚姻的成立,又稱結婚,是男女雙方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的夫妻關系的一種法律行為。合同成立的法律要件和婚姻的成立要件也是相似的。

(一)主體上的要求:當事人為雙方或者多方。所謂當事人,指參加合同關系承擔訂立合同所產生的實體權利和義務或者法律責任的人。合同通常是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即使為第三人利益所簽訂的合同,合同的訂立人實際上仍然是雙方當事人,第三人只能是享受合同的利益。綜觀各國婚姻,合法有效的婚姻大多具有備三個特徵:
①結婚行為的主體必須是異性男女。
②結婚行為是一種法律行為,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才能成立。
③結婚行為的結果是確立夫妻關系。

(二)內容上要求:具備了必要條款。必要條款是合同成立必不可少的內容,如標的、數量等,缺少這些內容就無法成為合同。而婚姻成立的必要條件有:雙方意思表示的一致性、法定婚齡、禁止結婚的疾病、禁止結婚的親屬的規定,同樣婚姻不具備這些要件,則婚姻不能成立或是無效。內容上的要求兩者也存在相似之處。

(三)形式上的要求。合同的成立,要通過要約和承諾方式達成合意,這種合意又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示出來,不同的合同有不同的形式要求,有書面的、口頭的也有其他形式。有的特殊合同還要求履行必要的登記等手續。而婚姻的成立形式要件,如雙方意思的一致性,即雙方達成合意,同時具備法律規定的結婚程序與方式如登記制、儀式制、登記與儀式或結合制。形式上的要求兩者也大同小異。

四、從合同的效力看婚姻的效力
合同的效力可分成有效、無效、可撤銷和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法關於效力待定和可撤銷合同的規定是新增加的內容。從婚姻法上來看,原婚姻法從效力角度只有效婚姻,而缺少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規定,修訂後的婚姻法增加了婚姻效力的一些規定,主要就是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規定,很顯然,婚姻法上的變化或修訂是參考了合同法的內容,從理論上已經把婚姻視作特殊的合同來看待。
有效合同的要件為
①合同當人必須是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實;
③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而有效婚姻的要件主要有
①必須達到法定婚齡,我國《婚姻法》第6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歲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這與合同的當事人必須是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是相對應的;
②男女雙方完全自願,這同樣體現了婚姻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
③禁止有配偶者結婚,禁止一定范圍的血親結婚和禁止有一定疾病的患者結婚,這與合同法規定的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其本質都是一致的。
無效婚姻制度與合同法中的無效合同的規定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的無效合同指存在無效事由(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違反社會公共利益),雖已成立但自始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合同。無效婚姻的是指違反婚姻成立要件的違法婚姻,不具有婚姻的效力。我國《婚姻法》第1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①重婚的;
②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③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④未到法定婚齡的。」
這些規定,實質上是法律對無效婚姻的強制性規定(也包含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無效的內容),這與無效合同的本質規定也是完全一致的。
可撤銷的合同指因意思表示瑕疵而經撤銷權人請求,由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裁判使其效力自始消滅的合同。可撤銷的婚姻,指男女雙方或一方缺乏結婚的合意,因受他方的脅迫而結合的違法婚姻。《婚姻法》第11條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在此,可撤銷的婚姻也是因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瑕疵即缺乏結婚的合意,故有權要求撤銷該違法婚姻。兩者的請求撤銷的期限都是1年,法律規定撤銷權的目的都在於充分保護受害人和尊重受害人意願而非強制宣布其無效。

五、從合同的終止看婚姻的終止
合同的終止是指因一定事由的產生或出現而使合同權利義務歸於消滅。婚姻的終止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因發生一定的法律事實而消滅。其後果直接表現為夫妻間的權利義務解除,即權利義務歸於消滅:夫妻身份終止,同居義務終止,扶養義務終止,夫妻間繼承權消滅。

從性質上看,合同終止的事由分為兩類:一是根據當事人意思所產生的事由,如合同的合意解除;債務的相互抵銷;債務的免除;債務的提存。二是法律規定的事由,如法定的解除,債務的混同。同樣,婚姻終止的事由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離婚而終止,離婚指婚姻關系當事人在生存期間依法解除婚姻關系的法律行為,離婚,也是依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意思所產生的事由;二是因配偶一方死亡而終止。近現代大多數國家的法律都認為,配偶一方死亡,婚姻關系中的主體一方不復存在,自然引起婚姻關系的終止。在此,同樣與合同終止第二類中的法律規定的事由有相似之處。
合同終止後的誠信義務。《合同法》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為使合同關系善始善終,確保有關當事人的利益,合同法規定了合同終止後的附隨義務。我國《婚姻法》第38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42條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這同樣體現了離婚當事人在終止婚姻關系後的附隨義務。

六、從合同的違約責任看離婚的過錯賠償

合同的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民事責任。所謂離婚過錯賠償,是指因夫妻一方的重大過錯致使婚姻關系破裂的,過錯方應對無過錯方的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失予以物質賠償的法律制度。我國修改前的婚姻法並無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而國外立法卻早在幾百年前就確立了這項制度。如《法國民法典》第266條規定:在因一方配偶單方過錯而宣告離婚的情況下,該一方對另一方配偶因婚姻解除而受到的物質上與精神上的損失,得受判處負損害賠償責任。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1056條也規定夫妻之一方,因判決離婚而受損害者,得向有過失之他方,請求賠償。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之所以早在世紀即登上人類的立法舞台,是因為該制度體現了懲罰、保護與補償的功效。我國新婚姻法在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一章確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婚姻法》第4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①重婚的,
②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③實施家庭暴力的,
④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婚姻合同所包涵的婚姻權利與婚姻義務主要由婚姻法所設定的。合同強調權利,婚姻意味著權利;而婚姻權利是靠婚姻義務的履行來實現的,婚姻意味著義務,或者說,婚姻意味著責任。配偶雙方必須履行相互忠誠、相互扶助等義務。當一方不履行義務時,如虐待、遺棄、通姦等,必然會導致對方的財產或精神損害,而這種損害又不能通過離婚得到平息和補救,所以只有通過賠償的方式才能使無過錯方得到財產補償和精神慰藉。顯然,這是婚姻的合同本質的有力體現。換句話說,離婚損害賠償責任其實是一種合同責任,是合同一方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義務婚姻義務而致使對方合同權利婚姻權利受損失的法律後果。可見,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凸現了婚姻的本質,揭開了婚姻本質的面紗。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合同,而合同不僅強調權利,更強調自由。因此我們可以說,婚姻意味著自由。法律上的婚姻自由制度的根據就是合同自由,包括結婚自由與離婚自由。離婚不僅使夫妻雙方的婚姻權利義務關系終止,即解除了婚姻合同,而且也必將使無過錯一方處於弱勢狀態。婚姻關系中處於弱勢的一方就是婚姻領域里的。弱者在解除婚姻合同之後,往往陷入離婚所引發的心理傷感或精神顧慮,甚至基本的物質生活也不能保證。為了避免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許多婚姻弱者寧願勉強維持脆弱不堪的婚姻合同,也不會輕易選擇離婚。由此,婚姻自由的空間顯得捉襟見肘,婚姻自由原則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背離了婚姻的本質,違反了婚姻法的原則和精神。相反,確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就可以使無過錯一方得到相應的救濟、補償和安慰。這樣就消除了當事人為解除婚姻合同帶來的許多顧慮,從而拓展和深化了婚姻的自由空間。修改前的婚姻法沒有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婚姻自由,尤其是離婚自由。新婚姻法把這項制度明確規定下來,不僅是對婚姻本質的整體認可,更透視出了婚姻合同中的具體內涵,特別是內涵。
也就是說,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確立,進一步保障了婚姻的自由,拓展了婚姻自由的空間。

七、婚姻是特殊的合同作為婚姻的特殊合同與合同具有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
①合同的標的為財物或財產,而婚姻主要體現為身份關系。我國《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合同法在此也是把婚姻這種合同作為一種特殊合同對待的。
②婚姻的自由度比合同的自由度要小,它受到的限制和約束多,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與離婚自由,但它往往受到倫理道德、子女的制約與限制,而合同的自由包括締約自由、解除合同以及及終止合同的自由要比婚姻的自由寬泛得多。合同還存在主體和內容的變更以及合同的轉讓(一方將合同的權利或義務全部或者部分地轉讓給第三人)。合同還存在效力待定的合同。這些都是婚姻所不具備的。另外,婚姻成立的條件和程序,婚姻的效力,婚姻解除的原因等,許多的情況都是法定的,這些也是婚姻作為合同的一種特殊之處。但它無論如何特殊也都不影響婚姻作為合同的本質即婚姻是一男一女為了共同的利益而自願終身結合、互為伴侶、彼此提供性的滿足和經濟上的幫助以及生男育女的合同本質。長期以來,婚姻的本質在我國受到禁錮,承認婚姻是一種合同彷彿就是把婚姻看成了一種交易。應當說,這種理念迴避了婚姻關系的本來面目,也限制了婚姻自由原則的貫徹和實現。近來,隨著民眾理念的漸趨深入,有關婚姻本質的認識也越來越明晰。可喜的是,這種認識已經反映到婚姻立法上來。這次婚姻法修正案中就有許多制度折射出了婚姻的合同本質。

夠詳細了吧。北大陳興良教授的論文。

⑸ 如何從合同法角度分析虛假存摺的法律效力

從2000年4月1日起,《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開始實行,假名存摺的法律效力在審判實踐中就凸顯出來,成為審理案件應當首先解決的問題。實名是指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身份證件上使用的姓名。《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第六條規定「個人在金融機構個人存款賬戶時,應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使用實名。」第七條規定「在金融機構開立個人存款賬戶的,金融機構應當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進行核對,並登記其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

第九條規定「金融機構違反本規定第七條規定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可以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責令停業整頓,對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開戶人不使用自己的真實身份證而使用虛假的身份證即虛假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開立賬戶而銀行又審查不能時,所辦理存摺是否具備法律效力?對此問題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假名存摺具有法律效力,為有效憑證;第二種意見認為,假名存摺不具有法律效力,為無效憑證。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一是假名存款違反了《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個人存款帳實名制規定》是必須嚴格執行的,是強制性規定,依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不用實名辦理的存摺是無效的。二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中的有關規定,審理一般存款糾紛案件,除應審查存單等存款合同憑證的真實性外,還應審查持有人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存款關系的真實性。認定儲戶和銀行之間的存款關系時法院必須堅持「雙重真實性」原則。在這一原則下,存摺作為儲戶與銀行之間的存款關系的債權憑證,就成為證明雙方存款關系存在的一個重要證據。但對於假名存摺而言,存摺上記載的假名所對應的人並不存在,相應地也就無法證明銀行與該假名所對應的人發生了存款法律關系。三是如果將存摺作為違法行為的工具,如本案中的存摺就更不具備法律效力。因而假名存摺在證明存款關系時不應當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假名存摺是一種無效憑證。
二、存摺的效力與存款合同的效力

當實名存款時,二者的效力是等同的。存摺作為有效憑證,其內容清楚無誤地證明所體現的存款合同關系,存款主體、存款數額、存款時間、存款種類等。當假名存款時,假名存摺的效力與存款合同的效力就是不同的概念。首先在存款主體上假名存摺就不能反映和證明存款合同法律關系的主體。如果認為假名存摺具有法律效力就要按照存摺支取存款,而假名人根本就不存在,從而導致取款不能,存款合同將無法履行的尷尬後果。相對應的是假名存摺不具備效力,不能憑其所證明的存款合同關系主體履行存款合同的權利於義務。假名存摺是物證,否認其自身的法律效力,並不能否認存摺的物證效力,也並不等於否認儲戶與銀行之間存在合法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存摺作為物證,可以從一個側面證明存款人的真實存款行為,也就證明了存款人與銀行之間產生的存款合同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假名存款能否用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而為行為仍有行為人承擔該行為後果呢?應該是不能的。這是因為,沒有代理權而為的行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存款人使用假名或者化名不存在被代理人。所以,假名行為與沒有代理權是不同的。假名存摺是無效憑證,他可以證明的事實是實際存款人的存款行為。假如存款人存款的意思表示真實,除存款主體外,無效存摺作為物證所證明的存款數額、利率、時間等都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應予以認定,存款人和銀行之間就形成存款合同法律關系,銀行應當根據存摺作為物證所證明的存款事實支付存款。如果被欺騙存款,那麼存款行為也硬實有效的。如本案中的存款行為就是重大誤解。
三、掉包存摺之存款法律關系分析。

正如上面所分析,利用盜取他人的個人信息所辦理的用於騙取他人款項的存摺是無效的存摺。一是違反了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二是其所辦理的存摺是為了進行詐騙違法犯罪活動,違反了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三是不具有真實的存款法律關系。存款人用自己真實姓名所辦理的存摺是真實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存款人把自己的款項交給銀行,讓銀行支配和管理,存款人和銀行享有存款合同約定的權利和義務。現實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多樣性,發生了多種多樣的案例。當存款人誤將自己款項存到他人存摺賬戶上時,如果該存摺合法有效,存款行為人就與存摺賬戶所有人發生了不當得利之法律關系,存摺所有人應當返還該不當得利。銀行有按照規章制度協助的義務。如果該存摺是自己用化名辦理的存摺,就要在銀行的協助下證明自己是行為人,按照合同法和民法通則的行為人行為自己承擔的規定,證明自己是真實的存款合同關系的主體。如果是為了犯罪活動盜用他人的名字所辦理的存摺,就產生以下三種法律關系。①在盜用人與銀行之間,由於此存摺是無效憑證,存摺簽發後也不能作為證明盜用人與銀行之間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成立。其所證明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是無效和不真實的,不能證明其所反映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當然不能作為辦理假存摺人享有存款合同權利的憑證。②在盜用人和被盜用人之間,盜用人依據存摺支取被盜用人誤存入該存摺的款項,侵犯了被盜用人的利益,應當返還。③在被盜用人和銀行之間,由於該存摺無效,被盜用人誤存款項的行為也是無效的,銀行接受存款的行為也應是無效的。銀行作為無效存款的接受方和管理方,也不應依據無效存摺向開戶人支取款項,有向開戶人拒付義務和向存款人返還義務。這是侵權行為和無效返還行為的竟合。在侵權法律關系中,侵權人承擔的是完全返還責任。在無效合同法律關系中,是按照被盜用人和銀行之間的過錯程度大小,承擔返還責任。

通常的情況是盜用人查找不到,在侵權法律關系就無法處理而導致返還不能。此時被盜用人的利益受損,就引起被盜用人和銀行之間責任的劃分。關於這類案件,審判實踐中存在兩種處理方法和意見。一種意見是不分析各存款關系的效力,只分析廠被盜用人將款項存到掉包存摺上的行為與銀行之間不形成存款合同法律關系,但形成什麼關系不予認定,就判決認定銀行不承擔責任。另一種意見是也不分析各存款法律關系的效力,分析銀行和被掉包人之間的過錯責任大小,二者分擔被盜用人的損失。筆者認為這兩種判決的說理都比較片面,不分析法律關系的效力即做出判決處理應該是極不恰當的。在本文的前面部分關於各法律關系的性質與效力已經作了比較詳細的分析,不在重復。下面主要分析在銀行與被盜用人之間,二者責任的大小。
四、無效行為與損害結果之因果關系分析

在銀行和被盜用人之法律關系中,區分二者的責任大小是一件比較艱難的事情。掉包存摺是無效憑證,銀行不能依據無效存摺進行存取款業務,被盜用人也不能用無效存摺存款。按照因果關系理論,銀行辦理無效存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被盜用人用無效存摺與損害之間也具有因果關系,款項損失是由銀行和被盜用人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銀行方面的原因是不能審查身份證真偽及存款制度缺陷,辦理無效存摺並讓用無效存摺存取款;被盜用人的原因是個人信息被盜用,疏忽大意存摺被掉包,不能辨別存摺之不同,並利用無效存摺存款。雙方都把無效的行為作為「有效行為」進行了辦理。比較被盜用人與銀行之間關於無效原因的過失程度輕重,是劃分責任的基本依據。雙方的共同點是均遵守了誠信原則而被欺騙。銀行被騙開戶,個人被騙存摺掉包。被盜用人與銀行各自能力的缺陷是,銀行不能審查同名身份證,被盜用人不能看出同名存摺。從具體業務來說,銀行相對的是不相識的公眾,而被盜用人相對的則僅僅是盜用人一人,比銀行更容易防範,因此個人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從現行法律規定看,實行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後,在現行法律法規對銀行的身份證審查責任規定不明的情況下,銀行辦理無效存摺的責任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因此銀行的責任也不應免除,應當承擔次要責任。

⑹ 從合同法的角度來看,機票是從何時生效的

機票應該是從購買時正式生效~到機場辦理了登機手續後,對你的人生安全發負責

⑺ 從合同法角度分析一房數賣現象

1.一房數賣是指出賣人就同一房屋訂立數個買賣合同,分別出售給數個內買受人的行為。容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出賣人尚未將房屋所有權轉移給前買受人之前,又將房屋出賣;另一種是出賣人已將房屋交付並轉移所有權給前買受人之後,又簽訂買賣合同出賣該房屋。對一房數賣行為,最為重要的是數個買賣合同的效力、標的物所有權的最終歸屬。

2.當出賣人與買受人訂立買賣合同後,如未向買受人交付標的物或者辦理登記手續,標的物所有權就不發生轉移,此時作為標的物所有權人的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與其他人訂立的買賣合同均為有效合同,數個買受人同時行使請求權向人民法院訴訟的,人民法院應將房屋判決先行交付給先行訂立買賣合同的買受人。在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於前買受人或者辦理登記手續後,買受人取得標的物所有權,成為所有權人。出賣人在將標的物交付或者辦理登記手續後,又出賣該標的物於他人的行為,則屬於無權處分行為。

3.《合同法解釋二》

第十五條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訂立多重買賣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無效情形,買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取得標的物所有權,請求追究出賣人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⑻ 從合同法的角度,說明在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您好。
勞動合同的條款包括必備條款和約定條款兩部分,必備條款有:專

1.勞動合同期限。主要分屬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等三種形式;

2.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工種和崗位,以及該崗位應完成的生產(工作)勞務、工作班次等內容;

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主要包括勞動安全和衛生規程,女工和未成年人的保護規定,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等內容;

4.勞動報酬。主要包括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內容;

5.勞動紀律。主要包括企業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內容及其執行程序;

6.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7.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以上規定的必備條款外,勞動合同當事人還可以通過協商訂立約定條款。雙方當事人可以就用人單位出資招收錄用、出資培訓、勞動者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等事項,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條款不能違背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的規定。

⑼ 合同法從個人的角度說明本課程對自己的作用;

從個人體會簡單說幾點:

  1. 學習合同法對個人來說非常實用。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商業社會,商業社會產生最多的法律文件毫無疑問就是合同。每天你小到去超市購物,大到做生意簽大項目,所有的交易行為都會和合同扯上關系。通過學習合同法,你自己就會對這些交易風險的認識更加清晰。你會認識到什麼時候合同生效了,合同哪些約定是違反法律規定的,等等。這樣你在從事相應的商業行為時,簽訂合同風險有多大,自己能不能承受,自然會心地有數得多。


  2. 學習合同法也是學習法律基本理念的一種方式。雖然說合同法只是眾多法律中的一種,但是法律公平正義、誠實信用、等價有償等基本法律原則是貫穿其中的。也就是說,通過學習合同法,你自己也可以對中國法律架構的基本邏輯有個大致的了解和體會。理解了這些基本的理念,對於合同法以外的事情,比如婚姻、繼承、公司法等等法律,不一定說你都能推導出非常准確的結論,但是你基本都能分析或判斷出法律對某些事件的傾向性。簡單說就叫舉一反三吧。


  3. 當然如果你是法律專業人士或法學院學生,合同法對你來說就更加重要。在實際法律工作中,絕大部分的法務或部分律師朋友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幫助企業或客戶審理合同。要起草或修訂出一份好的合同,熟悉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是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好的合同必定在合同法規定的范圍內,最大限度的保護己方的利益。

⑽ 從合同法的角度談談對高利貸的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二百條 :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
第二百一十一條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息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根據該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約定的未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出借人請求給付,法院是予以支持的;對於年利率在24%至36%之間的,借款人沒有給付而出借人請求給付的,法院不予支持,但對於借款人已經自願給付了的,法院也不認定為不當得利,也不會判決借款人返還;對於超過年利率36%的部分,法院應認定超出部分無效。
因此,借款年利率在24%以內受法律保護,24%-36%法律既不保護也不限制,超過36%部分無效不受法律保護。
雖然《合同法》和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明確具體,可在實際民間借貸中,通過簽訂「陰陽合同」或預先扣除利息的方法使不受法律保護的高利貸「合法化」非常普遍,比如,借款人和貸款人約定月利率5%,可合同中約定的利率只有2%,另外3%的利息預先從借款本金中扣除,使得實際借款月利率超過5%。現在實體經濟不是很景氣,高利貸借款要麼從事高風險投資,要麼就是進行賭博等不良違法行為,因高利貸跑路的也是比比皆是,高利貸既違反《合同法》,也影響社會經濟秩序,應該依法規范取締。

熱點內容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發布:2024-09-19 20:59:19 瀏覽:462
潮州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9-19 20:45:47 瀏覽:552
蘋果售後條例 發布:2024-09-19 19:51:38 瀏覽:510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2024-09-19 19:15:50 瀏覽:488
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事 發布:2024-09-19 16:35:44 瀏覽:350
民事訴訟法司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發布:2024-09-19 16:34:45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