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的變遷

合同法的變遷

發布時間: 2020-12-18 14:12:37

㈠ 合同的發展演變

合同,亦稱契約,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合同形式,是指體現合同內容,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方式,是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外在表現。人類社會最早的合同法的來源是習慣。古代合同法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它的形式主義。沒有具備法定的形式,合同就不能成立,法律保護也無從談起。進入資本主義時期以來,商品經濟迅速發展,交換規模和范圍逐漸擴大,但合同形式與法律效力之間仍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古代合同形式各異。公元前十八世紀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第七條規定:「自由民從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隸買得或為之保管銀或金、或奴隸、或女奴、或牛、或羊、或驢、或不論何物,而無證人及契約者,是為竊賊,應處死。」強調訂立合同必須有證人在場合同才有效,嚴格保護合同的形式。法蘭克王國時期(公元五—九世紀),交付標的物,要用一定的語言,象徵性的動作配合,違反法定的程序則合同無效。訂立土地轉讓合同,在證人面前,雙方當事人要用語言公開表示轉讓的意思。由於土地不可直接交付,出賣人把象徵土地的草皮、護手甲、長矛等代替標的物,交付給買受人,合同方告成立。有的民族用身體某部位接觸或用舌頭舔標的物,用以表示交換順利完成。

合同在我國產生很早,其形式因朝代、種類不同而有差異。西周時期,借貸合同稱傅別,寫於木片或竹片上,一劈為二,雙方各執一半為據,合則見清其全文。買賣合同稱質劑,在木牘(狹長的木板)或竹間正反面各書寫一遍,一劈為二,各執一半,每半皆見合同全文。質劑有長短之分,最長二尺四寸,最短六寸。牛馬、奴隸買賣用長券,兵器、珍寶買賣用短券。贈予和收受合同稱書契,書寫於兩片木牘或竹簡上,邊緣刻上一定數目的齒形標記,防止驗證困難。雙方各執一片。三國曹魏以後出現「合同契」的合同形式,在每張合同上各帶「合同」兩個半形字,表明締約雙方意思一致。隋唐以後不限於「合同」二字,使驗證標記更加嚴密。兩漢時期,合同里出現畫指。當事人用中指或食指(男左女右)的二到三節簽約。因為指紋可顯示人的年齡和身高。唐代以後,押字用於合同。有文化者書其名,不識字者畫「0」、「十」、「七」等字樣。

合同形式的完備當數羅馬法。羅馬法要求合同的成立,必須以形式為要件。例如:訂立買賣合同時,一人拿天平,在五個證人面前,買方念規定的套語,拿塊金屬片敲一下天平,然後把金屬片交付賣方,合同於是成立。羅馬共和國早期,合同種類較少。帝國後期,合同形式日益增多,共分為四種。(1)要物合同:由一方把合同規定的標的物轉移給另一方,合同成立。(2)口頭合同:當事人以一定的語言約定交付標的物。不按規定次序問答,答非所問,不連貫或遲延答復,合同都不能成立。(3)文書合同:以文字擬成書據。(4)合意合同: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羅馬法中還有一種准合同,雖然合同沒有訂立,但其行為與合同具有同等效力,也發生債的關系,包括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等。

古代對違反合同形式要求的法律制裁極為嚴厲,並且往往採用刑罰手段。之所以如此,一則是經濟發展要求法律明確規范合同行為;二則,在古代商品交易中,當事人注重的是安全和可靠。為此,寧願履行繁瑣和嚴格的程序。

隨著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的規律性日益顯現出來。因此,要求訂立合同的法律行為趨於簡便。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之後,合同自由原則便成為近代民法中的三大原則之一(另兩個為所有權原則和過失責任原則),古代合同法中形式主義的束縛隨之被沖破。當事人「合意」成為合同成立的前提,合同的內容和形式當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合同自由給資產階級廣泛的、隨心所欲的權利,他們憑藉手中佔有的生產資料剝削勞動人民,但同時也應該承認,合同自由在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繁榮。

十九世紀晚期以來,社會化大生產中行業分工的精密化和專業化,國家職能的加強和社會生活的復雜化,合同自由原則難以繼續適應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需要,從而導致合同形式由任意性走向標准化,法律從保障合同自由逐漸轉變到限制這種自由。規定某些合同必須採用特定的形式。這些合同的訂立,不再是雙方「合意」,而是由經濟上強有力的一方提出,他方只能接受。這類合同叫標准合同。如:鐵路、電力、煤氣等部門同其他當事人訂立的運輸、供電、供氣合同。合同中的價格、使用程序、違約責任等都是事先規定的。堅持履行本是合同自由的重要內容,但現在規定:如果情況發生變化,可不堅持履行合同。這種情況大陸法系叫「情勢變遷」,英美法系叫:「合同落空」。

試舉兩例作佐證。其一,法國行政法院最高機關一一參政院,1916年審判波爾多煤氣公司一案確認:原料、勞動力價格上漲,煤氣使用費可以提高。其二,1901年,英王愛德華七世繼位前夕,某乙為了觀看登基典禮,在遊行的必經之路租某甲屋一天,但登基典禮因故取消,某乙便拒付房屋租金。某甲起訴,法院認為合同目的已落空,某乙已無支付房租的義務。此外,不管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都規定:一旦發生來自社會或自然的不可抗力的意外事件,雙方都可以遲延履行或解除合同義務,任何一方不得請求損害賠償。

國家用行政手段對締結合同的干預也日漸增長。法國1940年法律規定:土地被拋棄或荒蕪兩年以上,按強製程序訂立租賃合同租給他人,以轉移土地所有者的使用權。英國1947年《農業法》宣布,農業用地的租借期限由法律規定,雙方不得協議。有的合同由國家規定主要條款,細節部分雙方當事人才能自由協商。

在法律形式上,合同可分為要式合同和非要式合同。要式合同是指必須按照法定的形式或手續訂立的合同。非要式合同是指在法律上不要求特定的形式訂立的合同。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為了簡化手續,在合同形式問題上,大多採取非要式原則,只是某些標准合同除外。這是因為這些特定的標准合同,有的是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有的是作為合同存在的證據。《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對合同形式並無特定限制。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加入該《公約》時,對此提出了保留,堅持在訂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時,必須採取書面形式,並由當事人簽字。理由是涉外經濟合同往往金額較大,具有涉外因素,規定書面形式以示慎重。再者,一旦糾紛產生,書面合同可作為解決分歧的依據。我國《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在合同形式上持靈活的態度,符合現代商業社會的特點。

縱觀合同形式的歷史發展過程可見:合同由繁瑣、復雜走向任意性,形成合同自由原則,爾後又出現某些合同的標准化,對合同自由加以限制,但又不消滅合同自由,而且現代資本主義合同法體系還有不斷詳細、精緻、完備和復雜的趨勢。我們應該看到,合同法的發展同時也有統一化、國際化的趨勢,這正是社會矛盾運動規律的外在表現。無容置疑,從簡單到高度發達的商品生產是合同形式演變的動力。

㈡ 情勢變遷與合同落空的異同

合同落空(Frustration of Contract)是英美法的術語,它與大陸法上的情勢變遷原則相類專似。合同落空是指在屬合同成立之後,非由於當事人自身的過失,而是由於事後發生的意外情況而使當事人在訂約時所謀求的商業目標受到挫折。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未履行的合同義務,當事人得予免除責任。按照英國的法律和判例,下列情況往往可以作為合同落空處理:(1)標的物滅失;(2)違法;(3)情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4)政府實行封鎖禁運和進出口許可證制度。
所謂情勢變遷,是指在合同成立後,非由於當事人自身的過錯,而是由於事後發生的意外情況致使當事人在訂約時所謀求的商業目的受到挫折。如果仍然堅持履行原來的合同,將會產生顯失公平的結果,有悖誠實信用的原則,因此,對於未履行的合同義務,當事人得予以免除或者變更的責任。 情勢變遷原則不適用於邊界條約。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發布:2024-09-19 20:59:19 瀏覽:462
潮州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9-19 20:45:47 瀏覽:552
蘋果售後條例 發布:2024-09-19 19:51:38 瀏覽:510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2024-09-19 19:15:50 瀏覽:488
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事 發布:2024-09-19 16:35:44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