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合同法
❶ 低保樓買賣合同無效的法律效應
房屋買賣合同中存在錯誤,要看這個錯誤是否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內合同法容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如果合同的錯誤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就無效;反之,就有效。
❷ 你好!有低保的人可以有房產嗎
有房子可以申請低保嗎
有房子可以申請低保嗎
?
公民具有有房子,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才明確是否可以申請低保,公民應該到社區中心進行咨詢該家庭是否滿足條件申請低保的。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低保是以家庭為單位,根據戶籍狀況、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來考慮公民是否滿足條件申請的,因此具體是否滿足建議公民直接到社區了解。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
(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認定條件。
戶籍狀況、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是認定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三個基本條件。各地要根據當地情況,制定並向社會公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具體條件,形成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認定標准體系。同時,要明確核算和評估最低生活保障申請人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的具體辦法,並對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履行相關法定義務提出具體要求。
❸ 辦低保需要哪些程序。
辦低保的程序如下:
1、首先是提出申請。由戶主通過村民委員會向當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提供證明材料。
2、然後是初審。村民委員會收到申請書後,組織村民代表開展民主評議,並對申報對象的家庭情況進行初審,將初審結果在村公示3到5天,然後指導填寫《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審批表》,再把全部材料報鄉鎮人民政府。
3、再者就是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在校驗材料齊全後,正式受理申請人的申請,對於符合條件的對象,然後再由村民委員會進行第二榜公示3到5天。
4、最後需要等待審批。縣級民政部門收到上報申請材料後,立即組織入戶核查,復審,進行依法審批。
(3)低保合同法擴展閱讀
一、農村低保條件
(一)申請農村低保待遇條件
申請農村低保待遇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持有本縣農業居民戶口。
2、居住在農村村組,家庭承包土地的農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年純收入和實際生活水平低於當地農村低保標准(具體詢問當地民政部門)。
二,申請農村低保所需的材料
1、書面申請書。
2、家庭成員的戶口簿。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合影。
4、土地、山林、水面承包合同或證明。
5、外出務工人員收入證明。
6、離異家庭涉及有贍、扶、撫養關系的應提供離婚證明。
7、非農戶人員的家庭,應提供非農戶口人員的收入證明。
8、對勞動能力有爭議的,需提供有效健康證明。
9、殘疾人提供殘疾證。
10、審批管理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有關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低保
❹ 近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國際性的大事件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汪金福、宋振遠、鄧衛華)2007年歲末,記者梳理出這一年影響民生的大事。從這些民生變化,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國改革的脈搏、發展的心跳。
(一)1.5億農村孩子學雜費免除,義務教育「實至名歸」
資料圖片:寧夏紅寺堡第二小學學生在上課,該校移民學生享受「兩免一補」政策(10月30日攝)。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兩免一補」資金181億元,免除全國近1.5億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事件〕2007年1月,全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通知,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國家將免除全國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農村1.5億中小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將普遍減輕。不僅如此,今年政府還啟動了免費師范生教育計劃,並增加財政撥款140多億元完善國家助學體系。
〔點評〕我國義務教育在經歷多年「收費教育」後,終於徹底向全國農村孩子敞開「免費之門」。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政府更新教育觀念,堅持教育公益性質,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得民心。
(二)2億多城鎮居民受惠醫保,夢想的陽光照進現實
11月6日,在哈爾濱市道里區工程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事務所,工作人員在展示哈爾濱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宣傳材料。自11月1日起,《哈爾濱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開始實施。凡具有哈爾濱市城鎮戶籍的非從業人員,不論患病與否,都可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嬰兒出生28天即可參保、老人參保不設年齡上限。居民參保後,可以享受低廉的住院起付費用標准。(新華社記者 呂優攝)
〔事件〕7月10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我國在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之後的又一重大舉措,主要解決城鎮非從業人員,特別是中小學生、少年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看病就醫問題,共惠及2億多城鎮居民。
〔點評〕三大制度構成中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人人享有醫療保障」變得不再遙遠。按照規劃,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首批79個城市參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到「十一五」末,我國將全面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全民醫保,夢想的陽光正逐漸照進老百姓的現實生活。
(三)逾2000萬農民納入低保,城鄉一體化再提速
〔事件〕7月11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穩定、持久、有效地解決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2007年我國將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目前納入農村低保的人口超過2000萬人。
〔點評〕城鄉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意味著長期以來城鄉之間存在的又一道「二元結構」鴻溝被抹平,城鄉一體化再次提速。除了實現農村低保全覆蓋,一些地方還逐步提高了農村低保的標准,並形成了以農村低保制度為核心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
(四)物權法施行,有恆產者有恆心
〔事件〕10月1日,物權法正式施行。這部在立法過程中多次刷新最高立法機關審議次數的法律,明確界定了公民私有財產權與國有、集體財產權的平等主體地位,意味著更多的人將更充分、更平等地享受財富陽光。
〔點評〕國外有句諺語:私人的茅草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物權法的施行對中國各級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新課題。行政機關及行政人員將不能隨意實施徵收、征地等行為,一旦當事人對行政權的行使發生異議,還應當配以司法救濟。物權觀念的傳播與普及,將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扎實基礎。
(五)「財產性收入」進入黨代會報告,百姓進入理財新時代
〔事件〕10月中下旬,黨的十七大召開,順應中國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的時代趨勢,黨的代表大會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點評〕讓更多的家庭學會理財,擁有財產性收入,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為了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使社會結構趨於「橄欖形」的合理分布,從而有利於社會和諧。2007年快速發展的股市給了人們關於財產性收入最直觀的感受。隨著股市從大牛市轉向震盪調整,中國百姓對於如何提高財產性收入比重,還需要有更理性、更科學的考量。
(六)廉租房「高調」推出,低收入群體有望「住有所居」
10月12日,租到廉租房的銀川市部分城市低保戶在入住儀式上。當日,銀川市又有60戶城市低保家庭拿到廉租住房鑰匙。目前,銀川市廉租住房保障面已經覆蓋1605戶城市低保戶。 新華社記者劉泉龍攝(資料圖片)
〔事件〕8月7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其中廉租房被擺在了顯要位置。按照這一意見確定的時間表,2007年底前,所有設區城市要對符合規定住房困難條件、申請廉租房租賃補貼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應保盡保;2008年底前,所有縣城要基本做到應保盡保。而到「十一五」末,全國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圍要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點評〕廉租房被如此「高調」推出,既體現了低收入群體對「住有所居」的要求,更體現了黨和政府建立包括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在內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決心,同時也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有效舉措。
(七)食品價格上漲過快,政府頻出調控之手
〔事件〕今年,以豬肉價格持續快速上漲為標志,食品價格居高不下,讓人們特別是貧困家庭感受到了壓力。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今年前11個月CPI累計上漲4.6%,預計全年物價將出現自1996年以來的年度最高漲幅。為調控肉價,中央財政增加約18億元,用於補助城鎮低保戶和大中專困難學生。國家同時加大扶持生豬養殖戶,僅實施能繁母豬補貼等,各級財政就增加支出48億多元。
〔點評〕一年來,「肉價」引出的民生問題就一直沒有走出百姓和政府的視野。補貼困難群體需求,讓政府的歸政府;動用經濟杠桿調控市場,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採取的調控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應該看到,此輪物價上漲有其復雜性,部分食品價格上漲帶有恢復性質,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當前需要防止的是,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轉變為明顯通貨膨脹,這應成為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之一。
(八)「勸辭風潮」起波瀾,勞動合同法梳理勞資關系
〔事件〕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勞動合同法。隨後在北京、廣東等地發生一些企業與工齡較長職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或重新訂立勞動合同的事件,最終形成一股「勸辭風潮」。而引發這股風潮的深層原因,正是即將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
〔點評〕這部法律要求用人單位在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時必須依法支付經濟補償,並引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長期的勞動合同。有關專家表示,勞動合同法將逐步改變中國不少企業「速招速裁」的用工方式,有利於勞動者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職業規劃,同時促使企業建立融洽的勞動關系和人才保留體系。
(九)太湖藍藻事件暴發,催生「生態文明」新理念
〔事件〕5月29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飲用水危機,席捲了江蘇無錫,罪魁禍首是太湖藍藻。隨後,滇池、巢湖藍藻也相繼暴發,高增長的中國進入「水污染密集暴發階段」,凸顯經濟高速成長之痛。7月12日,國家環保總局宣布,中國將在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制定更嚴格的環保標准,對違法排污者採取「高限處罰」措施,並進一步擴大「區域限批」范圍。隨後,國家有關部門頻頻動用財稅杠桿,調控「兩高一資」行業,遏制資源過度開發畸形出口,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投資反彈。
❺ 上海用人單位招用低保人員是否合法
有人給你工作就不錯了!還想訛詐人家?
你這種喪盡天良的人,一輩子吃低保!
❻ 2008年國外大事件(急,高分懸賞)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汪金福、宋振遠、鄧衛華)2007年歲末,記者梳理出這一年影響民生的大事。從這些民生變化,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國改革的脈搏、發展的心跳。
(一)1.5億農村孩子學雜費免除,義務教育「實至名歸」
資料圖片:寧夏紅寺堡第二小學學生在上課,該校移民學生享受「兩免一補」政策(10月30日攝)。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兩免一補」資金181億元,免除全國近1.5億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事件〕2007年1月,全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通知,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國家將免除全國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農村1.5億中小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將普遍減輕。不僅如此,今年政府還啟動了免費師范生教育計劃,並增加財政撥款140多億元完善國家助學體系。
〔點評〕我國義務教育在經歷多年「收費教育」後,終於徹底向全國農村孩子敞開「免費之門」。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政府更新教育觀念,堅持教育公益性質,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得民心。
(二)2億多城鎮居民受惠醫保,夢想的陽光照進現實
11月6日,在哈爾濱市道里區工程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事務所,工作人員在展示哈爾濱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宣傳材料。自11月1日起,《哈爾濱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開始實施。凡具有哈爾濱市城鎮戶籍的非從業人員,不論患病與否,都可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嬰兒出生28天即可參保、老人參保不設年齡上限。居民參保後,可以享受低廉的住院起付費用標准。(新華社記者 呂優攝)
〔事件〕7月10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我國在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之後的又一重大舉措,主要解決城鎮非從業人員,特別是中小學生、少年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看病就醫問題,共惠及2億多城鎮居民。
〔點評〕三大制度構成中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人人享有醫療保障」變得不再遙遠。按照規劃,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首批79個城市參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到「十一五」末,我國將全面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全民醫保,夢想的陽光正逐漸照進老百姓的現實生活。
(三)逾2000萬農民納入低保,城鄉一體化再提速
〔事件〕7月11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穩定、持久、有效地解決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2007年我國將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目前納入農村低保的人口超過2000萬人。
〔點評〕城鄉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意味著長期以來城鄉之間存在的又一道「二元結構」鴻溝被抹平,城鄉一體化再次提速。除了實現農村低保全覆蓋,一些地方還逐步提高了農村低保的標准,並形成了以農村低保制度為核心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
(四)物權法施行,有恆產者有恆心
〔事件〕10月1日,物權法正式施行。這部在立法過程中多次刷新最高立法機關審議次數的法律,明確界定了公民私有財產權與國有、集體財產權的平等主體地位,意味著更多的人將更充分、更平等地享受財富陽光。
〔點評〕國外有句諺語:私人的茅草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物權法的施行對中國各級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新課題。行政機關及行政人員將不能隨意實施徵收、征地等行為,一旦當事人對行政權的行使發生異議,還應當配以司法救濟。物權觀念的傳播與普及,將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扎實基礎。
(五)「財產性收入」進入黨代會報告,百姓進入理財新時代
〔事件〕10月中下旬,黨的十七大召開,順應中國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的時代趨勢,黨的代表大會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點評〕讓更多的家庭學會理財,擁有財產性收入,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為了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使社會結構趨於「橄欖形」的合理分布,從而有利於社會和諧。2007年快速發展的股市給了人們關於財產性收入最直觀的感受。隨著股市從大牛市轉向震盪調整,中國百姓對於如何提高財產性收入比重,還需要有更理性、更科學的考量。
(六)廉租房「高調」推出,低收入群體有望「住有所居」
10月12日,租到廉租房的銀川市部分城市低保戶在入住儀式上。當日,銀川市又有60戶城市低保家庭拿到廉租住房鑰匙。目前,銀川市廉租住房保障面已經覆蓋1605戶城市低保戶。 新華社記者劉泉龍攝(資料圖片)
〔事件〕8月7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其中廉租房被擺在了顯要位置。按照這一意見確定的時間表,2007年底前,所有設區城市要對符合規定住房困難條件、申請廉租房租賃補貼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應保盡保;2008年底前,所有縣城要基本做到應保盡保。而到「十一五」末,全國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圍要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點評〕廉租房被如此「高調」推出,既體現了低收入群體對「住有所居」的要求,更體現了黨和政府建立包括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在內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決心,同時也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有效舉措。
(七)食品價格上漲過快,政府頻出調控之手
〔事件〕今年,以豬肉價格持續快速上漲為標志,食品價格居高不下,讓人們特別是貧困家庭感受到了壓力。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今年前11個月CPI累計上漲4.6%,預計全年物價將出現自1996年以來的年度最高漲幅。為調控肉價,中央財政增加約18億元,用於補助城鎮低保戶和大中專困難學生。國家同時加大扶持生豬養殖戶,僅實施能繁母豬補貼等,各級財政就增加支出48億多元。
〔點評〕一年來,「肉價」引出的民生問題就一直沒有走出百姓和政府的視野。補貼困難群體需求,讓政府的歸政府;動用經濟杠桿調控市場,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採取的調控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應該看到,此輪物價上漲有其復雜性,部分食品價格上漲帶有恢復性質,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當前需要防止的是,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轉變為明顯通貨膨脹,這應成為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之一。
(八)「勸辭風潮」起波瀾,勞動合同法梳理勞資關系
〔事件〕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勞動合同法。隨後在北京、廣東等地發生一些企業與工齡較長職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或重新訂立勞動合同的事件,最終形成一股「勸辭風潮」。而引發這股風潮的深層原因,正是即將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
〔點評〕這部法律要求用人單位在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時必須依法支付經濟補償,並引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長期的勞動合同。有關專家表示,勞動合同法將逐步改變中國不少企業「速招速裁」的用工方式,有利於勞動者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職業規劃,同時促使企業建立融洽的勞動關系和人才保留體系。
(九)太湖藍藻事件暴發,催生「生態文明」新理念
〔事件〕5月29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飲用水危機,席捲了江蘇無錫,罪魁禍首是太湖藍藻。隨後,滇池、巢湖藍藻也相繼暴發,高增長的中國進入「水污染密集暴發階段」,凸顯經濟高速成長之痛。7月12日,國家環保總局宣布,中國將在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制定更嚴格的環保標准,對違法排污者採取「高限處罰」措施,並進一步擴大「區域限批」范圍。隨後,國家有關部門頻頻動用財稅杠桿,調控「兩高一資」行業,遏制資源過度開發畸形出口,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投資反彈。
〔點評〕黨的十七大提出「生態文明」新概念,將節能減排從行為實踐推向了文明建設的高度。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單位產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雙雙下降,留給國人對青山綠水更多的暢想和期待。
(十)調整休假制度引發全民關注,帶薪休假有了法律保障
〔事件〕12月1日,面向全民公開徵求意見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公布實施,將原有的「五一」7天假期縮短為3天,增設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假期。同步出台《職工帶薪休假規定》,為全面落實職工休假權利提供法律保障,使廣大職工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安排家庭及個人休閑。
〔點評〕休假制度的調整,可謂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既有利於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節假日制度,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文化創造力和民族親和力、凝聚力,同時又兼顧了交通、食宿等公共資源現實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對原有「黃金周」長假安排的一種合理化改進。
中國大部分地區大雪
2008年四月11日 為了分
27日,中央氣象台發布了最高等級的暴雪預警:未來三天,南方大部地區仍將維持陰雨雪天氣。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雪災已波及14個省份,約7786萬人口受災,因災死亡24人。
記者在雪災一線采訪時看到,各地幹部群眾正在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應對這場罕見的災害。大雪中的種種場景牽動人心。
供電:超高壓線上譜寫生命贊歌
極端天氣對電力供應造成重大影響。電監會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全國被迫關停的發電機組已達4099萬千瓦,佔全國火電裝機總容量的7%,已有17個省份拉閘限電。
持續降雪使武漢變成了一座「冰城」,而這里的群眾正面臨著11年來最嚴重的「電荒」。湖北正處枯水期,水力發電量大幅下降。火電機組因缺煤停機。再加上惡劣天氣導致用電負荷增加,影響電力設備的正常運行,電力事故頻發。
由於這些傳統較暖地區缺少防凍准備,大雪之下,線路跳閘、高壓線基塔變形傾倒現象時有發生,許多變電站全停或部分停運。目前數萬名電網員工日夜奮戰在抗冰搶險一線,組織除雪除冰,搶修受損設施。
記者在貴州、湖南等地電力凍害現場看到的景象令人心驚:高壓線上的冰層堅硬如鐵、光滑如玻璃,電線覆冰後有成人大腿般粗,超高壓變電站被凍成了「水晶宮」。雨雪交加中,電線上不僅雪霜結冰,而且下雨時邊刮風邊結冰。高壓線除冰是一項危險的工作,導線冰凍出現的大幅度舞動將產生「共振」效應,足以拉倒幾十噸重的鋼塔,險情隨時可能發生。此時上塔除冰,腳下的電線,實際上是條「生死線」。
26日中午1時許,湖南省電力公司送變電建設公司三位工人羅海文、羅長明、周景華,正在與1500多位同事一道,參加西電東送動脈——500千伏「復沙一線」的搶修。突然,三座鐵塔相繼傾倒,這三位工人從50多米高處墜下,以身殉職。
明知有危險,卻不怕艱辛和犧牲,以血肉之軀抗禦自然災害。這三位英雄工人的事跡,令無數人動容。
救濟:把「溫暖」送到困難群眾手中
同樣讓人掛心的是災區群眾的吃飯問題。時近春節,今年的「送溫暖」活動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最關鍵的是,要把「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家中、手上。
持續大雪,造成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上萬農民斷水、斷電,村民吃米要靠手把稻穀搓成大米,用水要到幾公里以外的水井取水,生活面臨缺米危機。
記者在玉屏縣亞魚鄉看到,雪災以來,全鄉50多位幹部蹲點10多天,24小時值班,一天也不放假。幹部用肩扛著兩台柴油打米機走村串戶,為農民打米服務,所有幹部扛著大米、肉、菜挨家挨戶送,保障受困農民不挨餓受凍。
在安徽省岳西縣,這幾天,一輛車身上寫有「民政救災」字樣的吉普車,一直在積雪結冰的路面上艱難爬行。每遇到民宅,車子就停下來,縣民政領導直奔屋裡,詢問這戶人家是否缺衣少糧。有問題,當即協調有關方面緊急解決。
截至27日11時,安徽全省受災人口上升至600萬人,2.44萬人轉移安置。目前有4.66萬名幹部深入災區查核災情,已發放雪災救濟款1740萬元、救濟糧252萬斤。截至27日10時,湖北全省受災人口達到1023.6萬人,因災直接死亡7人。截至1月28日10時,湖南全省已有14個市州122個縣市區2915萬人不同程度受災,死亡10人。江西省受災人口已升至818萬人,因災死亡13人,有22萬多人緊急轉移。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於27日傍晚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趕赴安徽災區,協助開展救災工作。
抗災措施
中央氣象台:發布暴雪橙色警報
中央氣象台28日18時發布的暴雪橙色警報顯示,預計29日夜間到30日白天,湖南中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以及江西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雪,其中,湖南中部、安徽東南部、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
另外,貴州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北部、廣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凍雨。
全國總工會:1000萬元幫扶受災職工
全國總工會28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災區各級工會組織在黨委領導下,配合有關部門積極組織職工在抗擊冰雪災害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為戰斗在生產第一線的職工服務,為因冰雪災害造成困難的職工排憂解難。同時,向災區緊急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受災職工和農民工幫扶救助。
通知要求,災區各級工會組織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優勢,利用工會幫扶平台,運用各種方式方法,積極協助鐵路、交通等部門對滯留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的職工和農民工做好疏導與安撫工作,確保滯留的職工和農民工不挨餓、不受凍,確保他們平安返鄉。
商務部:保障市場供應不斷檔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司長房愛卿28日說,我國出現大面積降雨降雪後,市場供應受到一定影響,但市場運行總體是平穩的,包括糧食、豬肉及其他副食品在內的市場供應是有保障的。
「我們還備有緊急預案,如果惡劣天氣持續下去,將組織企業利用大豆、黑豆發豆芽,或組織企業到東北、西北采購圓蔥、土豆等產品,來保證市場供應。」房愛卿說。
發改委:採取措施保障成品油供應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8日介紹,為妥善應對近來部分地區惡劣天氣對人民群眾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發展改革委近日要求各地及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企業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春節前後鮮活農產品等重要生活物資及生產資料運輸用油。
發展改革委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供應監測,確保重點用油,妥善安排居民生活、城市公共交通、公用事業等成品油供應。
電監會:居民生活用電不會受影響
電監會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居民生活用電不會受到影響:「除非局部地區可能因雨雪災情造成電力設施損壞、電網運行受阻,從而形成停電情況,從供應和保障能力的角度看,百姓生活用電可以確保無虞。」
電監會負責人表示,針對嚴峻形勢,電監會和電力企業已全部啟動相關應急方案,全力保證對重要部門、重要場所、重要用戶的供電,優先保證人民生活用電。
十六大,十七大的召開,科索沃戰爭,中國大使館被炸,9.11事件,阿富汗戰爭,北京申奧成功,神舟五,六號升空,嫦娥一號升空.
❼ 請問單位辭退享有低保家庭員工有雙倍不長嗎
用人單位辭退勞動者,不因員工低保家庭補償增加,辭退原因不同,享有的待遇不同。
一、勞動者有法定過錯,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解除合同,沒有補償。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主張賠償部分損失。
二、勞動者沒有法定過錯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者沒有法定過錯,用人單位可以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和第四十二條規定解除合同,但應當按勞動者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經濟補償金,滿半年不滿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滿半年的按半年支付。
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按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平均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各種補貼和津貼、加班工資、獎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按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計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三、違法解除合同,應當支付賠償金
用人單位解除合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經濟補償金的二倍支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四十二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第四十一條 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❽ 申請低保需要什麼條件 看民政局解讀低保政策
申請低保需要具備下列條件:
1、持有本縣農業居民戶口。
2、居住在農村村組,家庭承包土地的農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年純收入和實際生活水平低於當地農村低保標准(具體詢問當地民政部門)。
4.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前12個月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農村低保保障標准;
家庭經濟狀況不能維持基本生活需要,財產狀況、實際生活水平與基本生活常年困難家庭狀況相符。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是指具有法定贍養、扶養、撫養關系並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的所有家庭成員。家庭經濟狀況整體不符合申請資格條件,但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在當地農村低保保障標准150%以內的,其家庭中已成年的喪失勞動能力的重殘人員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患重大疾病人員,可以分戶獨立提出申請。
拓展資料:
低保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簡稱。是在城市已經建立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條保障線」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實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國家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標準的人口給予一定現金資助,以保證該家庭成員基本生活所需的社會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線也即貧困線。對達到貧困線的人口給予相應補助以保證其基本生活的做法。
全國城鄉低保對象達7487.4萬人,其中城市低保2307.8萬人,月標准240元,同比增長7.1%,人均補助水平168元,同比增長15.9%;農村低保5179.6萬人,年標准1136元,同比增長8.8%,月人均補助水平62元,同比增長22%。
❾ 什麼是大學生就業補助金是所有大學生都能拿
一、就業補助資金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由本級財政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管理,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用於促進就業創業的專項資金。
二、就業補助金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可以領取,各地就業補助政策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1)通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實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其他機構的應屆專科、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生;
(2)屬於困難家庭;
(3)是畢業當年年底仍未就業並進行失業登記。
拓展資料:
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落實好各項就業政策,規范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就業補助資金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由本級財政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下簡稱人社部門)管理,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用於促進就業創業的專項資金。
第三條 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注重普惠,重點傾斜。落實國家普惠性的就業創業政策,重點支持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創業,適度向中西部地區、就業工作任務重地區傾斜,促進各類勞動者公平就業,推動地區間就業協同發展。
(二)獎補結合,激勵相容。優化機制設計,獎補結合,充分發揮各級政策執行部門、政策對象等積極性。
(三)易於操作,精準效能。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和精準性,加強監督與控制,以績效導向、結果導向強化就業補助資金管理。
第二章 資金支出范圍
第四條 就業補助資金分為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兩類。
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資金用於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創業補貼、就業見習補貼、求職創業補貼等支出;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資金用於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等支出。
同一項目就業補助資金補貼與失業保險待遇有重復的,個人和單位不可重復享受。
第五條 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的人員范圍包括:貧困家庭子女、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下同)、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以下簡稱五類人員),以及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
職業培訓補貼用於以下方面:
(一)五類人員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對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的五類人員,培訓後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下同),給予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各地應當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和受教育者需求,定期發布重點產業職業培訓需求指導目錄,對指導目錄內的職業培訓,可適當提高補貼標准。
對為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墊付勞動預備制培訓費的培訓機構,給予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其中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的,同時給予一定標準的生活費補貼。
(二)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對企業新錄用的五類人員,與企業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於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1年內參加由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的培訓機構開展崗位技能培訓的,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給予職工個人或企業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對按國家有關規定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技師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後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給予職工個人或企業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三)符合條件人員項目制培訓。各地人社、財政部門可通過項目制方式,向政府認定的培訓機構整建制購買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項目,為化解鋼鐵煤炭煤電行業過剩產能企業失業人員(以下簡稱去產能失業人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免費提供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
對承擔項目制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給予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第六條 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不含培訓合格證)的五類人員,給予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納入重點產業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定指導目錄的,可適當提高補貼標准。
第七條 享受社會保險補貼的人員范圍包括:符合《就業促進法》規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和高校畢業生。
社會保險補貼用於以下方面:
(一)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以及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部分。
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後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准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餘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時年齡為准)。
(二)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給予最長不超過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不包括高校畢業生個人應繳納的部分。
對離校1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後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准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
第八條 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的人員范圍為就業困難人員,重點是大齡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
對公益性崗位安置的就業困難人員給予崗位補貼,補貼標准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執行。
公益性崗位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餘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時年齡為准)。
第九條 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試點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具體試點辦法由省級財政、人社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條 享受就業見習補貼的人員范圍為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艱苦邊遠地區、老工業基地、國家級貧困縣可擴大至離校2年內未就業中職畢業生。
對吸納上述人員參加就業見習的單位,給予一定標準的就業見習補貼,用於見習單位支付見習人員見習期間基本生活費、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對見習人員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單位,可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
第十一條 對在畢業年度有就業創業意願並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第十二條 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用於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重點支持信息網路系統建設及維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及其與高校開展的招聘活動和創業服務,對創業孵化基地給予獎補,以及向社會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
第十三條 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重點用於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等支出。
第十四條 其他支出是指各地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符合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相關管理規定,確需新增的項目支出。
第十五條 就業補助資金中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資金的具體標准,在符合以上原則規定的基礎上,由省級財政、人社部門結合當地實際確定。各地要嚴格控制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的支出比例。
第十六條 就業補助資金不得用於以下支出:
(一)辦公用房建設支出。
(二)職工宿舍建設支出。
(三)購置交通工具支出。
(四)發放工作人員津貼補貼等支出。
(五)「三公」經費支出。
(六)普惠金融項下創業擔保貸款(原小額擔保貸款,下同)貼息及補充創業擔保貸款基金相關支出。
(七)部門預算已安排支出。
(八)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支出。
個人、單位按照本辦法申領獲得的補貼資金,具體用途可由申請人或申請單位確定,不受本條規定限制。
第三章 資金分配與下達
第十七條 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實行因素法分配。
分配因素包括基礎因素、投入因素和績效因素三類。其中:
(一)基礎因素主要根據勞動力人口等指標,重點考核就業工作任務量。
(二)投入因素主要根據地方政府就業補助資金的安排使用等指標,重點考核地方投入力度。
(三)績效因素主要根據各地失業率和新增就業人數等指標,重點考核各地落實各項就業政策的成效。
每年分配資金選擇的因素、權重、方式及增減幅上下限,可根據年度就業整體形勢和工作任務重點適當調整。
第十八條 地方可對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資金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資金,實行項目管理,各地人社部門應當編制高技能人才培養中長期規劃,確定本地區支持的高技能人才重點領域。
各省級人社部門每年需會同財政部門組織專家對擬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進行評審,省級財政部門會同人社部門根據評審結果給予定額補助,評審結果需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備案。
第十九條 財政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於每年10月31日前將下一年度就業補助資金預計數下達至各省級財政和人社部門;每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准中央預算後90日內,正式下達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預算。
第二十條 各省級財政、人社部門應在收到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後30日內,正式下達到市、縣級財政和人社部門;省、市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將本級政府預算安排給下級政府的就業補助資金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預算後60日內正式下達到下級財政、人社部門。
地方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對其使用的就業補助資金提出明確的資金管理要求,及時組織實施各項就業創業政策。
第二十一條 就業補助資金應按照財政部關於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管理的規定,做好績效目標的設定、審核、下達工作。
第四章 資金申請與使用
第二十二條 職業培訓補貼實行「先墊後補」和「信用支付」等辦法。有條件的地區應探索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培訓個人信用賬戶,鼓勵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課程,並通過信用賬戶支付培訓費用。
申請職業培訓補貼資金根據資金的具體用途分別遵循以下要求:
(一)五類人員申請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登記證》、《社會保障卡》,下同)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培訓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下同)等。
(二)職業培訓機構為城鄉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貧困家庭子女、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代為申請職業培訓補貼的,還應提供以下材料:身份證復印件(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憑《就業創業證》復印件)、初高中畢業證書復印件、代為申請協議;城市低保家庭學員的生活費補貼申請材料還應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明材料。
(三)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職職工申請技能培訓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培訓機構出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等。企業為在職職工申請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應提供以下材料: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培訓機構出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等。
企業在開展技師培訓或新型學徒制培訓前,還應將培訓計劃、培訓人員花名冊、勞動合同復印件等有關材料報當地人社部門備案。
(四)職業培訓機構為去產能失業人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開展項目制培訓的,申請補貼資金應向委託培訓的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身份證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培訓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培訓計劃和大綱、培訓內容和教材、授課教師信息、全程授課視頻資料等。
培訓機構在開展項目制培訓前,還應將培訓計劃和大綱、培訓人員花名冊等有關材料報當地人社部門備案。
上述申請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後,對五類人員和企業在職職工個人申請的培訓補貼或生活費補貼資金,按規定支付到申請者本人個人銀行賬戶或個人信用賬戶;對企業和培訓機構代為申請或直補培訓機構的培訓補貼資金,按規定支付到企業和培訓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第二十三條 五類人員申請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就業創業證》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等。經人社部門審核後,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申請者本人個人銀行賬戶。
第二十四條 社會保險補貼實行「先繳後補」,並根據資金具體用途分別遵循以下要求:
(一)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的單位和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小微企業,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符合條件人員名單、《就業創業證》復印件或畢業證書復印件、勞動合同復印件、社會保險費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繳費明細賬(單)等。
(二)靈活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和靈活就業的離校1年內高校畢業生,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就業創業證》復印件或畢業證書復印件、靈活就業證明材料、社會保險費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繳費明細賬(單)等。
(三)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單位,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就業創業證》復印件、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年限證明材料、社會保險費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繳費明細賬(單)等。
上述資金經人社部門審核後,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或申請者本人個人銀行賬戶。
第二十五條 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單位,申請公益性崗位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就業創業證》復印件、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年限證明材料、單位發放工資明細賬(單)等。經人社部門審核後,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或公益性崗位安置人員本人個人銀行賬戶。
第二十六條 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的單位,申請就業見習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
參加就業見習的人員名單、就業見習協議書、《就業創業證》復印件、畢業證書復印件、單位發放基本生活補助明細賬(單)、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發票復印件等。經人社部門審核後,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第二十七條 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所在高校申請求職創業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
畢業生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或享受低保、身有殘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特困救助供養)證明材料、畢業證書(或學籍證明)復印件等。申請材料經畢業生所在高校初審報當地人社部門審核後,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畢業生本人個人銀行賬戶。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財政、人社部門可通過就業創業服務補助資金,支持下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加強其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路系統建設。
對於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承擔的免費公共就業服務和創業孵化基地開展的創業孵化服務,應根據工作量、專業性和成效等,給予一定的補助。對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及其與高校開展的招聘活動和創業服務,應根據服務人數、成效和成本等,給予一定的補助。
縣級以上財政、人社部門可按政府購買服務相關規定,向社會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具體范圍和辦法由省級財政、人社部門確定。
第二十九條 各地應當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的需要,依託具備高技能人才培訓能力的職業培訓機構和城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點開展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訓、高技能人才評價、職業技能競賽、高技能人才課程研發、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等活動。
各地應當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選拔行業、企業生產、服務一線的優秀高技能人才,依託其所在單位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培訓、研修、攻關、交流等技能傳承提升活動。
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資金使用具體范圍由省級財政、人社部門結合實際情況,按照現行規定確定。
第三十條 地方各級人社、財政部門應當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積極推進網上申報、網上審核、聯網核查。對能依託管理信息系統或與相關單位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獲得的個人及單位信息、資料的,可直接審核撥付補貼資金,不再要求單位及個人報送紙質材料。
第三十一條 就業補助資金的支付,按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相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 資金管理與監督
第三十二條 地方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內部財務管理,優化業務流程,加強內部風險防控。
地方各級人社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就業補助資金發放台賬,做好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基礎工作,有效甄別享受補貼政策人員和單位的真實性,防止出現造假行為。
落實好政府采購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規范采購行為。加強信息化建設,將享受補貼人員、項目補助單位、資金標准、預算安排和執行等情況及時納入管理信息系統,並實現與財政部門的信息共享。
第三十三條 各地財政、人社部門應當建立完善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積極推進就業補助資金的績效管理。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應當根據各地就業工作情況,定期委託第三方進行就業補助資金績效評價。
地方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對本地區就業補助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評價,並將評價結果作為就業補助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
第三十四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減少結轉結余。人社部門要按照本辦法規定積極推動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確保資金用出成效。
第三十五條 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將就業補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列入重點監督檢查范圍,有條件的地方,可聘請具備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開展第三方監督檢查,自覺接受審計等部門的檢查和社會監督。
第三十六條 地方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按照財政預決算管理的總體要求,做好年度預決算工作。
第三十七條 各級人社、財政部門應當做好信息公開工作,通過當地媒體、部門網站等向社會公開年度就業工作總體目標、工作任務完成、各項補貼資金的使用等情況。
各項補貼資金的使用情況公開內容包括:享受各項補貼的單位名稱或人員名單(含身份證號碼)、補貼標准及具體金額等。
其中,職業培訓補貼還應公開培訓的內容、取得的培訓成果等;公益性崗位補貼還應公開公益性崗位名稱、設立單位、安置人員名單、享受補貼時間等;求職創業補貼應在各高校初審時先行在校內公示。
第三十八條 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建立就業補助資金「誰使用、誰負責」的責任追究機制。
各級財政、人社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就業補助資金的分配審核、使用管理等工作中,存在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以及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應責任。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對疏於管理、違規使用資金的地區,中央財政將相應扣減其下一年度就業補助資金;情節嚴重的,取消下一年度其獲得就業補助資金的資格,並在全國范圍內予以通報。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省級財政、人社部門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依照本辦法制定就業補助資金管理和使用的具體實施辦法。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社〔2015〕290號)同時廢止。[1]
畢業生,重點傾向於農村貧困家庭的未就業大學生。畢業生到企業、公建民營村級幼兒園就業的期限為3年,省財政給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補貼。
為緩解價格上漲給大中專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生活帶來的壓力,國務院決定,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
1.將普通高等學校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准從原來的年生均2000元提高到3000元,惠及43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佔在校生總數的20%;
2.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范圍,440萬名城鄉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享受這一政策,佔在校生總數的22%;
3.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按年生均1500元的平均資助標准發放國家助學金,惠及482萬名學生,佔在校生總數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