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原論

經濟法原論

發布時間: 2020-12-18 23:10:59

『壹』 請論述經濟法屬於公法的原因。

二者追求的利益目標不同:民法追求民事主體的個體利益、微觀利益,經濟法追求的是社會整回體經答濟利益,是宏觀的經濟利益,民法是通過具體分配過程來實現利益的平等而不是將不平等的評價納入自己的評價體系,因此民法注重個體利益、微觀利益的平等、公正,而經濟法更兼顧社會意義的合理;經濟法認為某些經濟行為即使不造成特定的損害後果,卻對整體社會經濟存在一種泛化損害時,該行為就是不公平的。這時就需要國家的力量介入去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公平,經濟法總是以個體經濟活動與社會總體經濟的對比效果為參照來評價公平的實現,因此經濟法總是以對社會公平的維護為其公平價值的核心。所以經濟法不能被劃分為私法。

『貳』 聯系實際經濟法與誠實信用原則的論文3000字左右

一、.經濟法的產生
經濟法原始於德國,德國作為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70年代出現了生產和資本的迅速集中,卡特爾在1873年的經濟危機之後廣泛發展,一些經濟部門被一兩個壟斷組織所控制,如鋼業聯盟和鐵業聯盟在一戰前夕壟斷了全國鋼鐵產量的98%。更重要的是,政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國家扶持卡特爾之法就成了德國經濟法的標志之一。1910年出台了扶持卡特爾的鉀礦業法,抑制企業進入鉀礦業,被認為是最初的經濟法,以法的手段對不經意間擾亂自由資本主義秩序的壟斷加以限制,這就是經濟法的產生。
圍繞著壟斷引起社會經濟和思潮的迅速變遷,國家主義至上德國也並非不重視維護市場機制的作用。它在1896年就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在當時有的民法和知識產權法的框架之外,以專門立法的方式,對商業競爭中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採取民事、行政和刑事的手段一並予以調整。
其後出現了托斯拉的壟斷形式,生產同類商品或在生產上有密切聯系企業從生產到銷售全面實行股權式聯合,受託企業藉助托斯拉管理參與合並其它企業,形成壟斷經營。非托斯拉成員企業在市場和價格方面無力與之開展競爭,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僅美國鋼鐵公司一個托斯拉,被它吞並和支配的企業就有700多家,這就引發了嚴重的社會矛盾,令學者和政治家感到,作為美國立國之本的私人自由企業理念受到威脅,自由市場體系岌岌可危,應當迅速改變這種狀況。
有鑒於此,美國聯邦於1887年制定了《州際商務法》,並於1890年通過了參議員約翰謝爾曼提出的《保護貿易和商業不受非法限制和壟斷侵害法案》,簡稱《謝爾曼法》。後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被認為是現代反壟斷法之母,這表明美國政府已不惜採取行政干預來糾正自由放任之弊端。該法認為,任何以契約,托斯拉或其它形式的聯合、壟斷而限制貿易的行為是違法或犯罪行為,應受行政處罰或刑事制裁。
生產力發展引起了生產關系和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革,人類社會在私有制達到登峰造極之後義無反顧地向社會化之因有本性回歸,這固然是經濟法產生的根本原因,而不幸的是,相伴而產生的以極端手段所進行的利益調整,卻成了經濟法產生的直接動因之一。

『叄』 求一份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論文、三千字以上

一份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文章
我幫你
Q我

『肆』 論述:當前經濟危機與經濟法基本原則的關系

金融危機與金融交易的新動態 金融危機與法
一、亞洲金融危機表現出來的新動態:新的交易時空觀

目前,亞洲正在經歷著的金融危機,與1929年發生的金融危機不可同日而語。60多年前,計算機還沒有進入金融交易領域。全世界的聯系與互動遠沒有現在這樣深化與廣泛。現在,金融危機是一場帶有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環境下的全球互動性的危機。今天的金融交易的「時空觀」與以前不一樣了。

從1961年計算機進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的第一天起,從美國客戶在1960年末的開始使用設在大街上的銀行自動提款機來取鈔票的那一天起,從60年代末的第一位消費者在美國加州的超級市場用信用卡付帳的那一天起,國際金融支付與交易領域就開始了悄然變化。變化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改變了西方的一代人的對金錢的觀念,而發展中國家生活的人們可能還沒有察 覺到這場變化的意義,還沒有準備面對這場變化。

這場變革金融與有關金融的交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間」和新的「空間」。金融交易的形 態也發生了變化,從「真實型」轉變為「虛擬型」,再發展成為「超級虛擬型」交易。交易過程變得無紙張,無場所,無疆界,無時限了。人們將越來越少機會見到紙幣,更多的見到電腦屏幕上閃爍的數字。「金錢」變得「看得見,但是摸不著」。所以,金融的定義也將被改寫。原來我們定義「金融」時,表述為「資金的融通」。現在應該表述為「數據的融通」。貨幣形式的變革對傳統金融交易的信用基礎是一次挑戰,是對傳統模式環境下的法律與監管機構也是一次挑戰。所以,今天的金融危機,不能同1929年的那場危機同日而語,這是一場在新時空的環境下,發生的一場以信息技術與電子技術支持下的金融交易危機。

二、現有法律還在舊時空觀之下,符合新時空觀的法律還沒有出現

我們所熟悉的舊的「時空觀」,是指超出傳統的時空的新時空。傳統的金融交易是在一個國家內的「8小時」的時間范圍內,在本國的「三維空間」的交易場所范圍內進行的金融交易。這是傳統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金融活動。法律與監管模式也是與這種傳統的時空相適應的。但是,現在國際金融交易已經發展到了在一個全新的時空范圍中的活動。

「新的時空觀」是一個全新的觀念。世界上各地的金融市場已經連在一起,在每天的「24 小時」內的時間范圍里,在全世界12個時區的范圍內連續進行金融交易。電子化的交易市場也越來越超越一個國家的三維空間的場所,而在「第四空間」的電腦靈境范圍內進行交易了。

無數的電腦通過網路連接在一起,每天晝夜24小時橫跨世界上所有的時區,遍布世界上的重要大城市形成交易的聯動。在「第四維空間」內的交易場所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場所,是指存在於由1和0的「比特」構成的數字化空間。在這個電子化的虛擬靈境內,金融交易活動可以任意跨越各國的邊界,任意進入任何城市的開放的資本市場,無視任何語言,文化,會計制度,地理,種族,甚至政治與法律方面的不同。

「第四空間」就象地球上連在一起的四大洋水域,金融交易就象在四大洋水域中的流動海水一樣,在全球的四大洋中自由流動,而且是哪裡有利就流向哪裡。面對第四空間的金融交易,傳統的法律和監管模式將如何以對呢?如果不能對應,法律與監管機構對於金融危機的預警功能和危機後的調整作用就不會發生。

我們現有的法律還是適合於舊的時空觀的,法律還有屬人原則和屬地原則。自然人是有國籍的,但是在交易網路上的「人」卻具有了「匿名性」。國傢具有國土,領空和領水。發生在境內的事情,按屬地原則當地法院有權力處理。但是,在電子空間范圍內的交易,沒有地域性,只有「無疆界性」。由於金融交易的全球一體化,在境外市場上,也可以炒做另外一個國家的貨幣,使其貶值或升值。當電子互聯網路交易建立後,無所謂金融中心了。原來的國際金融中心是以地域來劃分的。傳統的中心有紐約,倫敦和東京及香港等。而現在中心的定義改變了,沒有中心,只有網狀的空間。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網站,只要「訪問」該網站的投資 人多了,就可以成為重要站點(中心)。本國法院對於第四維空間的交易,目前還無法行使管 轄權,即便是境外固定地點的交易場所,本國的法院也沒有對那裡的管轄權。對於發展中的國際金融交易的新時空觀,法律需要適應。

三、金融信息成為新的信息技術產業,掌握該產業技術與否競爭結果不同

新的金融交易的時空觀的發展,使全球的金融交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處理這些信息的數量是巨大,又是復雜的。而且還要求處理的非常迅速。所以,金融界出現了專門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信息,分析處理信息,預測分析各種結果與發展趨勢等。金融信息公司和金融信息 產品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金融產業:「金融信息產業」。老牌的有路透社,道瓊斯公司,華爾街時報,後起的有美林集團,高盛集團,摩根斯坦利集團,第一波士頓集團,所羅門兄弟集團,最新的還有美國的布隆伯格公司。該公司可以提供全球金融市場上的各種信息,而且還提供處理金融信息的各種軟體和設備,還提供傳輸這類信息的網路。

上述這些公司掌握全球的「金融信息源發展技術」,「金融信息資料處理技術與分析技術」, 「金融信息處理設備和軟體產品」,「金融信息傳輸網路技術」。並且將這些技術綜合起來形 成了若干門新的學科「金融工程學」和「金融數學」等。在大學的經濟學院或管理學院開始了金融工程學或金融數學的碩士研究生教育與科研。出現這些新學科是必然的。由於衍生金融產品的發展,計算衍生產品的盈利率的復雜公式不斷被數學家們推導出來,再被計算機專家將公式製成計算機軟體,可以自動化或半自動化計算,取代了人工計算。計算機軟體和數學公式的結合,使金融交易變成電子化和自動化了。任何微小的匯率或利率的差別,任何市場匯率與官方掛鉤匯率之間的微小差別,如果投入巨額資金炒做,都會形成客觀的利潤。國際金融投機炒做的結果,便帶動市場上的眾多小炒家,乃至於大眾投資者跟風而上。最後市場上的每一個人都可能變成投機者。如果人人都參加炒做,沒有任何政府或國際組織依靠法律能夠應付得了。

於是,國際上的各個國家,國際上的各種公司,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是掌握新金融信息技術的公司與不掌握新金融信息技術的公司。第二是掌握新的金融信息技術的國家與不掌握新金融信息技術的國家。兩者在國際交融交易中,就不處在同一層次,具有不平等的地位。前者與後者是無法競爭的。例如,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決定勝利的因素有許多,但是其中的電子高科技運用到現代空戰 的因素,給全世界人們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國際金融交易也同樣如此。

四、國際金融交易的泡沫性與法律處理問題的實在性差別

衍生金融產品造成了金融市場上的巨大泡沫,金融泡沫脫離了真實的經濟而迅速膨脹起 來。而法律還是針對真實經濟的產物。面對金融泡沫的虛擬經濟,採用法律的真實經濟的處理 方法,行為與結果存在巨大的不適應性。

根據巴賽爾國際清算銀行在11個國家67家銀行和12家證券公司所進行的調查,金融機構持有的衍生合同總值在1995年底大約是64萬億美元,是當年全球真實經濟的生產總值的兩倍多。1997年初,僅美國的商業銀行持有的衍生合同總值就達到了26萬億美元,這個數 字是美國當時GNP的三倍以上。歐洲和日本的銀行所持有的衍生合同的總值,也都超過其資產的5-10倍,100-500倍這些機構的凈資產。從現有的法律觀念來看,全世界的金融機構在理論上都已經破產了!在實際上,潛在的破產危險越來越大,大到了法律體系無法控制。美國的金融危機分析家喬納森·特尼鮑姆在「世界金融體系崩潰的歷史進程」論文中分析衍生合同時指出,「第一,衍生交易泡沫的巨大規模和快速增長是基於高比例的『金融杠桿』的力量。後者能使一定數量的票面資產成為涉及許多倍的票面資產衍生合同的基礎。第二,抽象的『零和』並不存在於單個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中。象巴林銀行等機構的破產所表明的那樣:這些『玩家』很可能因為數倍於其總資產的損失而突然倒閉」。所以,他認為「衍生合同市場的平衡非常微妙,即使一點點脫節或錯位也會引起連鎖反應,並迅速達到任何國家和國家聯盟也無法控制的地步」。

我們現有的法律都是建立在真實經濟的基礎上的,無論是「物權法」或是「債權法」,無論是「公司法」,還是「破產法」都是以真實的經濟價值數量為基礎的。但是,現在大規模發展起來了的衍生金融產品交易合約,雖然採用了合約的形式,但是,交易的內容卻是虛擬的,沒有真實的經濟作為物質基礎。一旦不能履行合約時,後果卻是對真實經濟的處理:真實經濟 的破產。從衍生合同的價值來看,整個世界的真實經濟的總和加來也不低衍生產品合約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整個世界的物質經濟都破產了,也不抵衍生合同的價值。所以,在這種基礎上的法律如何能夠強制履行合同,如何能夠讓全世界的真實經濟的都破產呢?所以,衍生金融交易合同與真實金融基礎是不同的,前者是虛擬的數字,後者是真實經濟。法律只能建立在真 實經濟的基礎上,真實經濟賠償數額只能彌補真實的合同,無法彌補虛擬的合同。

面對亞洲金融危機,我國的法律工作者與金融工作者已經學習到了非常寶貴的經驗與教訓。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建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的新金融體系和法律秩序。新 秩序不應該讓虛擬金融交易脫離本地區的真實經濟太遠。新金融體系和法律秩序最有可能的是 從區域性開始。如亞洲地區,歐洲地區性的金融體系。新的金融體系需要強有力的法律來維持。歐洲已經創立的「歐元」,1999年1月1日,歐元將開始投入使用。亞洲怎麼辦? 亞洲要不 要聯合起來,建立「亞元」?第二,任其虛擬的衍生金融合同的無限發展,任其脫離真實經濟的基礎而發展。可以預見照這樣發展下去的話,衍生交易合同的發展足以使現有的金融體系崩潰,使現有的法律制度陷於無序狀態。

『伍』 論述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內容。
第一、協調經濟原則。市場管理法,如反壟斷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等等都是國家對經濟的調整管理,「國家之手」在經濟關系中的作用是協調本國經濟,完善產業結構。在調整過程中應該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注意客觀經濟條件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主動靈活地發揮經濟法的調節作用。
第二、效率公平原則。「效率是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的特性;公平是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效率和公平往往是不能兼顧的,一項政策的出台和實施要麼重效率輕公平,要麼重公平輕效率。經濟法的作用就在於用法律的形式保護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和公平。在某一個階段可以促進其中的一面,但就整體而言必須兼顧二者。
第三、利益兼顧原則。要貫徹利益兼顧原則必須正確處理以下四個關系:正確處理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國家與勞動者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企業與勞動者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關系。經濟法的任務就在於堅持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兼顧地方、企業、個人等各種利益,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
第四、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考慮的重大課題。經濟的發展涉及到資源的開發利用,廢棄物的排放,環境保護和治理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因此,經濟法必須強調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能為眼前的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

『陸』 涉及經濟法原則理論案例分析,兩篇!

1.案例分析
〔案情〕力謀和張某是合同雙方,按照合同約定,李某應當向張某交付紅木桌椅2套,價金4000元。此外,雙方之間還存在另一合同關系,張某應當為李某裝飾房屋,價金6000元。按照合同約定,張某履行裝飾義務已屆清償期,對此,張某提出要求抵銷李某對其提供紅木桌椅的義務。但遭到李某的拒絕。
問:李某的主張是否合法,為什麼?

2. 案例分析
〔案情〕某輪胎廠派業務員李某外出采購生產用原料炭黑。李某到達臨近的甲市後,刊登了商業廣告。後來,王某找到李某,聲稱是該市某公司工作人員希望向輪胎廠銷售炭黑,並展示了樣品。此後,王某又找了該市某研究所對樣品進行了鑒定,鑒定結論顯示該樣品是炭黑,而且質量符合李某的要求。李某遂與王某簽訂了合同。
合同履行後,輪胎廠發現,生產的輪胎質量不合格,經檢測證明是炭黑質量不合格造成。對樣品作進一步檢測後發現,樣品並不是炭黑。輪胎廠遂與甲市某公司發生爭議,並訴至法院。
問:根據所學法律知識,本案糾紛應當如何解決?

案情1:
李某的主張合法。根據《合同法》的第一百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消。」李某和張某雙方互負債務,張某履行裝飾義務已屆清償期,所以允許抵消。
案情2: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如果沒有損害國家利益,則為可撤銷合同。王某隱瞞其公司的偽冒,劣質炭黑以次充好,使輪胎廠誤以為是炭黑,其行為是欺詐行為。人民法院應該撤銷該合同。
而且對該合同造成損失的輪胎廠還可以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八條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要求甲市某公司賠償損失

『柒』 論述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一) 經濟主權和國家對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原專則 (51)

經濟主權和國家對屬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是指每個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享有永久主權,包括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在內,並得自由地行使此項權利。

(二) 公平互利原則 (33)

公平互利原則是指所有國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並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有權充分和有效地參加解決世界經濟、金融和貨幣問題作出國際決定的過程,並公平地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公平互利原則還要求追求實質性的平等,而非僅僅形式上的平等。

(三) 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 (35)

國際合作以謀發展是所有國家的一致目標和共同義務,各國都應對發展中國家的努力給予合作,提供有利的外界條件,給予符合其發展需要和發展目標的積極協助,要嚴格尊重各國的主權平等,不附帶任何有損它們主權的條件。

『捌』 試從經濟法角度論述房價上漲的原因

(1)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七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場。根據該項規定該縣教育局發文要求他們需要的文教用品必須向其下屬的文教用品公司購買的行為屬於不正當行政干預,根據第三十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違反本法第七條規定,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區之間正常流通的,由上級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同級或者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2)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第九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根據以上法律規定該集團在書寫產品說明時未對市場生產銷售的多種方便麵製作成分和食用效果進行全面科學的考證和檢驗,僅憑主觀臆斷對商品質量做出了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刻意隱藏產品使用風險信息。同時該集團利用沒有更科學根據的信息「根據有關資料表明,長期食用傳統方便麵,人體會出現營養攝入不平衡的現象」打擊競爭對手品牌商品,構成了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通過傳播「龍豐強化營養系列方便麵長期食用使人體攝入的營養全面達到平衡」,進行了虛假宣傳,已經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行為,可以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的相關情況進行處理。

『玖』 如何論述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這個不難吧。。鑒於需要長篇大論,我就粘貼復制了。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二,一是適當干預原則,二是合理競爭原則。 (一)適當干預原則

適當干預原則是體現經濟法本質特徵的原則,這是因為:一方面,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范域決定了適當干預原則應當成為經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雖然學界目前對經濟法調整對象尚未形成共識,但大都認為經濟法主要是調整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由此不難認為適當干預原則正回應和反映了經濟法各項規則的本質特徵,其成為經濟法之基本原則順理成章。

適當干預,是指國家或經濟自治團體應當在充分尊重經濟自主的前提下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一種有效但又合理謹慎的干預。其作為經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確切內涵有二,即正當干預和謹慎干預。

1、正當干預正當干預是指國家或經濟自治團體對社會經濟主體及經濟活動之干預必須仰賴於法律之規定,不得與之相抵觸,也不得在法律並無授權的情形下擅自干預。

為此,必須做到:首先,干預權力擁有者權力之取得必須來源於法律之規定;其二,正當干預要求國家的干預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之程序。

2、謹慎干預:謹慎干預是指國家或經濟自治團體在進行干預時應當謹慎從事,符合市場機制自身的運作規律,不可因干預而壓制了市場經濟主體之經濟自主性與創造性。
適當干預作為經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貫穿於經濟法的立法、執法和司法全過程。在立法上強調適當干預,就是要在規則的制定上盡量衡平國家和市場二者的位階,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功效,實現「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有機結合。而在執法、司法中體現適當干預原則,則是要求國家在進行干預時,應當謹慎從事,准確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並保障權力行使的合規性與合目的性,
合理競爭原則經濟法所維護的競爭是建立在合理競爭原則基礎之上的,其旨在實現競爭的有序、有效,這亦是合理競爭原則的基本內涵和體現。
競爭是人類文明社會賴以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市場機制發揮其「看不見的手」的功能的基本要件。
以維護市場機制有效運轉為重點的經濟法便應當將競爭的合理運行納入自己的調控范圍,藉以充分發揮競爭之積極功效,抑制甚而消滅其消極作用,即壟斷和不正當競爭。
進而充分調動和激發市場經濟主體之積極性與創造性,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1、有序競爭:在經濟法中欲促成競爭之有序化,就必須建立合理的競爭規則,防範各種各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2、有效競爭:有效競爭是經濟法的合理競爭原則以及建構其上的具體規則和運作結果及表現。
欲達致有效競爭的市場模式,經濟法就必須藉助合理的競爭規則來予以構築和保障。

熱點內容
學佛念道德經 發布:2024-09-21 04:21:18 瀏覽:24
道德經鍾馗 發布:2024-09-21 03:56:07 瀏覽:294
司法各卷內容 發布:2024-09-21 03:42:49 瀏覽:630
中國律師咨詢網 發布:2024-09-21 03:07:35 瀏覽:878
法官與原告認識 發布:2024-09-21 02:26:10 瀏覽:837
法院填塞 發布:2024-09-21 02:22:33 瀏覽:340
民法典的個人財產 發布:2024-09-21 01:16:51 瀏覽:116
法治新北方 發布:2024-09-21 00:57:21 瀏覽:453
中級經濟法2019記憶錦囊 發布:2024-09-21 00:16:40 瀏覽:694
公司保本合作法律性質 發布:2024-09-20 23:13:17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