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135條
⑴ 債務人有哪些權利
債務人是指在合同法律關系中負有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筆者作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一名專職合同管理人員調查發現,在日常業務活動乃至執法實踐中,往往只強調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而忽視債務人所享有的權利。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合同法》,從公平原則出發,賦予了債務人諸多權利: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同時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另一方當事人在同時履行的時間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按約定履行的,有權保留自己的給付義務,這種保留給付的權利就是同時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66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例如:100噸大米的買賣合同,賣方只有80噸大米,尚缺20噸,則買方應當在同時履行日期支付80噸大米的價款,有權不給20噸大米的價款。
二、後履行抗辯權。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或者未按約定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不履行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後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67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例如:供貨方交付假冒產品,則購買方有權不付貨款。
三、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指雙務合同成立後,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對方不能履行義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有權單方中止履行合同義務。《合同法》第68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它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需要說明的是,當事人依照上述規定中止履行義務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四、債權無效抗辯權。《合同法》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無效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當事人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應當將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五、合同撤銷抗辯權。《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值得一提的是,依照《合同法》第5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1)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2)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被撤銷合同的法律後果與無效合同相同。
六、合同解除抗辯權。《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它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它情形。」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它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七、債務抵消抗辯權。《合同法》第99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種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消,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消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消債務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消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此外,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種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消。
八、標的物提存權。提存是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而消滅債務的制度。《合同法》第101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一)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二)債權人下落不明;(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四)法律規定的其它情形;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後,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九、債權人怠於通知抗辯權。《合同法》第70條規定:「債權人分立、合並或者變更住所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債務發生困難的,債務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將標的物提存。」《合同法》第80條同時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十、時效屆滿抗辯權。《合同法》第129條規定:「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它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民法通則》第135條、136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丟失或者損毀的。」《產品質量法》第45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合夥企業法》第63條規定:「合夥企業解散後,原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連帶責任,但債權人在五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個人獨資企業法》第28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後,原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償還責任,但債權人在五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債權人雖然仍具有請求權,但喪失了勝訴權。
十一、債權債務轉讓後的抗辯權。《合同法》第82條、85條規定:「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
以上所述是債務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當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時,債務人首先應當依約履行,同時可以對照上述規定,據理力爭,運用法律手段對抗債權人,以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⑵ 合同法所有權轉移和風險承擔!
(2006年)甲、乙來簽訂貨物源買賣合同,約定由甲代辦托運。甲遂與丙簽訂運輸合同,合同中載明乙為收貨人。運輸途中,因丙的駕駛員丁的重大過失發生交通事故,致貨物受損,無法向乙按約交貨。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乙有權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B.乙應當向丙要求賠償損失
C.乙尚未取得貨物所有權
D.丁應對甲承擔責任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合同法》第12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甲不能向乙按約履行義務是由於丙的原因,但是甲仍應承擔違約責任。乙和丙之間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基於合同的相對性,乙不能要求丙承擔賠償責任。甲在向乙承擔違約責任後,可向丙要求賠償,由於丁是丙的工作人員,因此丁不對甲承擔責任,而應由甲直接向丙主張。此外,標的物所有權自交付時轉移,在代辦托運的情況下,貨物交承運人即為交付,所以乙已經取得貨物所有權。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
⑶ 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 人民法院請求
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1條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2、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3、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4、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3)合同法135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我國《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為此債權人要充分重視到這一點,否則時效一過,債權就失去了法律的保護。
申請執行的期限:根據生效的法律文書,享有權利的債權人,在債務人拒絕履行義務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但申請執行的權利必須兩年內行使。無正當理由超過申請執行期限的,人民法院不再執行。
⑷ 關於法律里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請具體點!
訴訟來或者仲源裁時效是指權利人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解決爭議,保護其權益而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規定訴訟時效的目的,在於促使當事人盡早行使權利,盡快解決當事人的糾紛。一般的合同糾紛按照民法總則的規定,訴訟時效為3年,幾類特殊的爭議,如租賃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爭議,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丟失或損毀的爭議的訴訟時效為一年。由於合同的復雜性、地域性,因此,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其他法律規定了特別時效的,依照其規定,如海商法規定的貨運賠償請求權的時效為一年。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當應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⑸ 未取得兩證的房屋<BR/>買賣合同是否有效
購房合同是一類買賣合同,其中涉及到所有權的轉移問題。由於房屋是不動產,所以其所有權的轉移有其獨特的特點。 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我國《合同法》第133條也有相似的規定。這里涉及所有權轉移的基本原則。如果我們購買象鋼筆、電腦、傢具等動產,當出賣人向買受人交付這些東西時,其所有權即歸買受人所有。 但如果我們購買不動產,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依據我國的《土地管理法》、《城鎮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不動產的所有權變動應登記才生效,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須過戶登記。但現在讓人模糊不清的是,登記後是什麼生效?是買賣合同生效,還是所有權轉移生效,實踐中往往混淆不清。法學界目前認為,《城鎮私有房屋管理條例》以及《擔保法》關於抵押權成立部分的規定中,對此問題都是模糊不清的。 實際上,政府有關部門所進行的登記只是所有權轉移的要件,並不是合同成立的要件。登記與否只涉及所有權是否發生變動,但與合同是否成立、是否有效無關。如果因為沒有辦理過戶登記手續便認定合同無效,則一旦房屋價格看漲,賣方便可隨意毀約;而一旦房屋價格看跌,買方又將隨意退房,這哪裡還有法律、秩序可言。 因此,《合同法》第135條規定:"出賣人應當履行向買受人交付標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標的物的單證,並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也就是說,《合同法》將合同的效力與所有權轉移的效力區分開來,買賣合同從依法成立時成立與生效,所有權從登記過戶或交付時成立與生效。如果買賣標的是不動產,則賣方就有法定的義務辦理過戶登記手續。 本案中,你先簽定的購房合同合法成立,是有效的。售房單位以沒有辦理過戶手續為由主張合同不成立是錯誤的,單位應該繼續為王先生辦理過戶登記手續。如果購買該房屋的第三人是善意的,且已辦理了過戶登記手續,則無法再為你辦理過戶手續。那麼,該單位應當向你承擔違約責任,包括再向你提供相似房屋或賠償你的經濟損失,支付約定的違約金等。如果購買該房屋的第三人是惡意的,你可以要求認定他們簽訂的合同無效,但應當在合同簽訂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⑹ 買賣合同中所有權及風險轉移的界限是什麼
風險轉移我國法律采交付主義立法,《合同法》142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此外,具體的情況要根據交付的方式分別闡述。 交付包括現實的交付和觀念的交付(簡易交付、指示交付、佔有改定),風險的轉移不限於現實交付的情況。 (1)現實交付,簡單的說就是將標的物直接轉移對方控制、支配。不過其支配是否轉移,通常依交易觀念確定,例如自行車買賣,交付鑰匙且該車已置於債權人可以領取的地點,就可以視為交付,這時風險發生轉移。 (2)簡易交付,是指貨物買賣合同訂立之前,買受人已直接佔有貨物,以合同生效時便產生交付的效果,無須現實交付,稱為無形的交付。《合同法》140條承認了簡易交付,因此,簡易交付也可產生風險轉移的效果。 (3)指示交付,是指貨物已經在第三人佔有的情況下,出賣人將其對佔有人的返還請求權轉移給買受人,由買受人向第三人行使,以代替現實的交付。值得注意的是,晚近以來,由於財產的證券化,產生了交付表彰該財產權利的證券來代替財產交付本身的現象,如倉單、提單的交付,就視為貨物的交付,理論上稱之為擬制交付, 通常是指示交付的一種特殊情況。《合同法》135條承認了擬制交付,雖然沒有將范圍擴大到一般的指示交付,但由於此時標的物已經處於買受人的控制之下,風險可發生轉移。但是,當標的物已經實際交付時,其權利憑證及其他標的物單證、材料即使沒有交付,不影響風險的轉移(合同法147條)。 (4)佔有改定,是指當事人約定在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後,出賣人仍然繼續佔有標的物,通過約定使買受人取得標的物的間接佔有(返還請求權),以代替標的物的交付。由於我國尚未承認這種交付方式,而且對於標的物出賣人仍然處於支配狀態,為貫徹「利益之所在,即危險之所在」與管領說的危險歸屬觀,筆者認為此種交付方式不產生風險轉移的後果。 所有權轉移合同法第133條確立了所有權轉移時間: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1、動產適用交付主義,動產自交付之日發生轉移。這里的動產包括汽車、輪船、飛機等特殊動產。 2、不動產適用登記主義,不動產自登記之日所有權發生轉移。 3、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中,標的物所有權自買受人交清最後一筆款項時移轉給買受人。 最後,無論是所有權還是風險轉移,都有一條「當事人約定的除外」。也就是說風險和所有權的轉移當事人都可以自由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