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經濟法
『壹』 經濟法中的善意第三人的善意如何理解
善意第三人,即該第三人不知道法律關系雙方的真實情況,通常是指非法交易中,不知情的,已經辦理了登記的權利人。無權處分他人動產或不動產的佔有人,不法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
產生原因
從事商品交易的當事人很難知道對方是否對其佔有的物品擁有所有權,也很難進行查證。況且在商機萬變的信息時代,在一般情況下,要求當事人對每一個交易對象的權利是否屬實加以查證,不太現實。如果受讓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轉讓人無權轉讓該財產,而在交易完成後因出讓人的無權處分而使交易無效使其善意第三人退還所得的財產,這不僅要推翻已形成的財產關系還使當事人在交易中心存疑慮,從而造成當事人交易的不安全,法律為了避免這些不安全因素的干擾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雖然我國現行的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則》尚未確認善意取得制度,但是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卻承認善意購買者可以取得對其購買的、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的所有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9條指出:「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理論基礎
關於善意取得存在的理論基礎,多數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1)取得時效說。時效制度,以時間及時間之經過為其構成要件,而善意取得制度則與時間及時間之經過沒有聯系,所以,時效制度與善意取得制度是兩種各自獨立的制度。
(2)權利外形說。佔有人應推定其為法律上的所有者,故受讓人有信賴之基礎。
(3)法律賦權說。善意取得是由於法律賦予佔有人處分他人所有權的權能。
(4)佔有效力說。善意取得系由於受讓人受讓佔有後,佔有之效力使然。大多數學者認為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論基礎是法律上承認佔有公信力的邏輯結果,即贊成權利外形說。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善意第三人一般是第三人不知道法律關系雙方的真實情況,通常是指非法交易中,不知情的,已經辦理了登記的權利人,在很多時候善意第三人的權利也是會受到法律保護的。
『貳』 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題目
【答案】抄ABD
【解析】選項A,佔有襲改定不滿足善意取得制度意義上的「交付」要求。
選項B,轉讓合同被撤銷,標的物受讓人均不得主張善意取得。
選項C,動產不需要登記。
選項D,登記簿上存在有效的異議登記,應該認定不動產受讓人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從而不構成善意。
『叄』 60萬購買市場價為120萬財產屬於善意第三人以合理價格購買嗎經濟法中的一道題。答案是屬於。不是
沒答案沒有問題。
關鍵是市場價為120萬元,你60萬元購到,這是合理價格格嗎?傻子都知道你揀便宜了呀。
『肆』 經濟法中對融資租賃善意取得的規定
融資抄租賃不同於經營租賃。首先我襲給你明確一下融資租賃的實質,不如漁民A想買條船,但是沒錢,所以他就找到融資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幫他買下船,然後漁民A分期付款給融資租賃公司。在會計報表中,融資租賃的東西屬於承租人的資產兒不是出租人的資產。出租人事起到了銀行的效果。。。。但是請考慮一下比如漁民A還不起錢的時候,是不是融資租賃公司會把漁船收回來了。所以是不是相當於漁民A在使用船但是還沒還完錢的時候要把漁船抵押給融資租賃公司(請把它想像成銀行)
『伍』 經濟法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是什麼意思
《物權法》
第一百零抄六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以上回答是根據你的簡要描述所做出的初步判斷,僅供參考。
若需要詳詢,請見本人空間聯系方式。
『陸』 注冊會計師經濟法問題,對答案關於一方用市場價一半的價格購買了但答案仍認為其是善意取得一題有些疑惑
可以撤銷復需要同時滿足以制下條件:
1、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2、受讓人知道該情形。
經濟法科目的考試中,必須要完全按照法律條文來進行判斷,注意各項條款中是「或」還是「和」。有些條文會和我們的常識、情理相違背,但在考試時還是要以條文穩準的。
祝你今年考試順利通過,加油
『柒』 經濟法中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是什麼意思
我國法律關於「善意第三人」的規定僅見於《物權法》,另外《海商法》有關於「第三人」的規定,與「善意第三人」類似。
根據《物權法》的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善意第三人」是對於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過程中,不知情的第三人所享有的物權保護性權利。上述貨車是祥雲廠所購,根據動產物權歸屬於出資人的原則,貨車的所有權人是祥雲廠,貨運公司只是掛靠登記人,而貨運公司是因借錢而欠債,債主對貨運公司擁有的是一般債權,並非對祥雲廠的貨車擁有物權權利,因此貨運公司對祥雲廠的貨車而言不屬於「善意第三人」。
當然,如果貨運公司將貨車抵押給債主,同時辦理的抵押登記,則債主就設立了擔保物權,那時債主就是《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不得對抗的「善意第三人」了,即有權執行貨車,就貨車的拍賣價款優先受償。
(7)善意經濟法擴展閱讀
合夥企業法:合夥人在合夥企業清算前私自轉移或者處分合夥企業財產的,合夥企業不得以此對抗善意第三人。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個人獨資企業法:投資人對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物權法:以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法律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動產抵押(即不是必須登記的抵押),從抵押合同生效時發生效力,但是未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這些情況的後果就是不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這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沒有涉及到相關的法律責任。在合夥企業中,「普通合夥人擅自以財產份額出質」,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三人是與此事無關的人員。
『捌』 [CPA經濟法 合同法總則]相對人非善意是不是指不過問或明知
比如說你來去商店買東西,有個人招自呼你並為你介紹商品,他身上沒有掛任何標識表明自己是店主或店員,你會開口查他身份嗎?
明顯不會。
表見代理屬於無權代理的一種,不一定要相對人主動過問,只要當時的情況能夠使相對人相信其具備代理權就可以了,比如說穿著制服、使用有被代理人的標志的物品或者過去多次與相對人進行貿易。民法上對於第三人適用善意推斷,只要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為惡意,就可以推斷其為善意第三人
『玖』 經濟法:物權法中的不動產不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是什麼意思通俗一點,有例子最好!
以機動車轉讓為例,
第一,登記不是機動車物權轉移的法定義務。法律沒有就機動車物權轉移必須進行登記作出明確的規定。是否登記,由當事人作出選擇。不能說沒有登記就認定機動車的物權沒有轉移。是否登記,不是判斷機動車物權轉移的標准。
第二,判斷機動車物權轉移的標准最主要的是交付。只要機動車從出賣人手裡交付給買受人,機動車物權就轉移,買受人就取得機動車的物權,而不管是否進行了登記。是否進行了過戶登記,不影響機動車物權的轉移。除了交付之外,登記當然也發生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結果。
第三,機動車交付之後,新的物權人就該機動車享有的物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善意,就是第三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機動車的物權已經轉讓。它包括這樣兩個內容。一是第三人不知道該機動車已經由出賣人通過簽訂書面協議或口頭約定的方式出賣給了買受人。二是第三人不知道出賣人已經將該機動車交付給了買受人。換句話說,第三人如果只是知道出賣人准備將該機動車出賣給買受人,而不知道交付的這種事實,那麼,第三人就是善意。只有第三人既知道出賣人要將該機動車出賣給買受人,又知道已經交付的事實,這時才認定第三人不是善意,而是惡意。
因此,所謂的善意第三人,除了具備善意的這一要件外,還應具備合法要件和登記要件。合法,是指出賣人和第三人簽訂的機動車買賣合同合法。登記,是指第三人已經將機動車登記到自己名下。如果機動車還沒有登記到第三人名下,這時的第三人還不是物權法第二十四條中規定的善意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