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簡答論述
㈠ 合同法簡答題
1.根據《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單方當事人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有下列五種:
(1)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現象。不可抗力事件的發生,只有其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實現時,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權。
(2)因拒絕履行主要債務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這是指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對於這種情況,另一方可不進行履行催告,徑直行使解除權。
(3)因遲延履行主要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若對於未約定履行期限,在債權人催告後仍未履行的,債權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權;若在合同履行期間屆滿,仍未履行合同主要債務,則債權人可不進行催告即享有解除權。
(4)因遲延履行或有其他違約情形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違約形態有多種,包括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點不符合合同約定等。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可不經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5)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情形。這是一個概括性的規定,當以上情形都沒有出現,而法律規定其他情形合同也應該解除時,合同就解除。這實際為將來法律的發展留足了空間,同時也防止法律出現漏洞。
㈡ 法學合同法簡答題簡述哪些合同是無效的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㈢ 簡答題 我國《合同法》 將合同分為哪些種類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每一次專業解
合同有哪些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由總則、分則、附則三個部分構成;共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條;僅在分則當中,就有十五大類合同。合同作為法律形式的存在,其類型由於合同內容的多樣化和復雜化而各不相同。這里只根據我國《合同法》的一般規定,簡單予以介紹:
一、雙務合同和單務合同
根據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的分擔方式,可把合同分為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雙務合同(Bilateral contract),是指當事人雙方相互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合同。如買賣、互易、承攬、運送、保險等合同等為雙務合同。又如租賃合同,出租人負有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的義務,享有收取租金的權利,承租人享有使用租賃物的權利,負有支付租金的義務。
單務合同(Unileteral contract),是指當事人一方只享有權利,另一方只承擔義務的合同。如贈與合同就是單務合同。在贈與合同中贈與人承擔交付贈與物的義務,受贈人享有受領贈與物的權利,受贈人對贈與人沒有債務關系。
二、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
根據當事人取得權利是否以償付為代價,可以將合同分為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
有償合同(Contract with consideration),是指當事人一方只享有合同規定的權益,必向對方償付相應代價的合同。
無償合同(Contract with out compensation),是指當事人一方只享有合同規定的權益,不必向對方償付任何代價的合同。
答都
有些合同只能是有償的,如買賣、互易、租賃等合同;有些合同只能是無償的,如贈與等合同;有些合同既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由當事人協商確定,如委託、保管等合同。雙務合同都是有償合同,單務合同原則上為無償合同,但有的單務合同也可為有償合同,如有息貸款合同。
三、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
根據法律是否設有規范並賦予一個特定名稱為標准,合同可分為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
有名合同(Famous contract),又稱典型合同,是指法律設有規范,並賦予一定的名稱的合同。如我國《合同法》規定的買賣、借款、租賃等15大類合同均為有名合同。
無名合同(Nameless contract),又稱非典型合同,是指法律尚未特別規定,未賦予一定名稱的合同。合同法信奉合同自由原則,在不違反社會公德和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強制規范的前提下,允許當事人訂立任何內容的合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交易活動日益復雜,當事人往往需要在法定合同類型之外,另創新型態的合同,以滿足不同需要。非典型合同產生以後,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和典型性時,合同立法就將適時規范,使之成為典型合同。
此種區分的法律意義在於,對於有名合同,由於專門法律對其有詳細的規定,因而首先適用這些規定;沒有規定的,才適用一般的原則性規定。對於無名合同,只能在適用我國《合同法》總則的同時,根據合同的性質,比照適用近似的有名合同的規定。
四、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根據合同的成立是否以交付標的物為要件,可將合同分為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諾成合同(Promises the contract),又稱不要物合同,是指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這種合同雙方意思表示達成合意,合同即告成立,不需要其他形式和手續,也不需要以物的交付為成立條件。如僱用合同。
實踐合同(Practice contract),又稱要物合同,是指除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還須交付標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換句話說,這種合同是在當事人達成合意之後,還必須由當事人交付標的物和完成其他給付以後才能成立。如寄存合同,寄存人將寄存物交付保管人後,寄存合同方為成立。
五、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
將
六、主合同與從合同
根據合同間是否有主從關系,可將合同分為主合同與從合同。
主合同(Master contract),是指不依賴其他合同的存在即可獨立存在的合同。
從合同(A ccessory contract),是指須以其它合同的存在為前提而存在的合同。從合同的主要特點在於其附屬性,它必須以主合同的存在並生效為前提。主合同不能成立,從合同就不能有效成立;主合同轉讓,從合同也不能單獨存在;主合同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從合同也將失去效力;主合同終止,從合同亦隨之終止。例如保證合同與設立主債務的合同之間的關系,主債務合同是主合同,相對其而言,保證合同即為從合同。
七、為訂約當事人利益的合同與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根據訂立的合同是為誰的利益,可將合同分為為訂約當事人利益的合同與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為訂約當事人利益的合同(In order to promise the litigant benefit the contract),是指僅為了訂約當事人自己享有合同權利和直接取得利益的合同。這種合同,第三人與合同當事人相互之間不得主張合同權利和追究合同責任。
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For third human of benefit contract),是指訂約的一方當事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第三人設定權利,使其獲得利益的合同。在這種合同中,第三人既不是締約人,也不通過代理人參加訂立合同,但可以直接享有合同的某些權利,可直接基於合同取得利益,合同不得為第三人設定任何義務。合同生效後,第三認可以接受該合同權利,也可以拒絕接受該項合同權利。如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保險合同。
八、格式合同與非格式合同
打造您的權威形象
㈣ 電大合同法簡答題 簡述構成合同欺詐的要件有哪些
合同欺詐行為的構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構成合同欺詐行為一般必須具備以下4個要件:
(I)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欺詐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並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的故意包括兩方面:一是陳述虛偽事實的故意;二是誘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故意。
實際生活中,陳述錯誤事實並不少見,根據行為人的動機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行為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此時就構成欺詐的主觀要件;第二類是行為人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認為陳述的錯誤事實是真實的,即他主觀上並沒有陳述錯誤事實的故意,此時不構成欺詐的主觀要件。但是如何區分行為人是否具有陳述錯誤事實的故意,卻非易事。這主要從行為人的行為動機、知識經驗以及其所處的客觀環境去認定。
(2)欺詐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是指欺詐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是構成欺詐行為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例如將假冒偽劣商品說成質優價廉。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向他方告知真實情況面故意不告知。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呢?大部分國家的法律規定,當行為人有義務說明真實情況而不說明、保持沉默即構成欺詐。
我國法律對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定與上述規定相似,例如(產品質量法)第28條規定:銷售者在出售某種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用戶作出說明,否則銷售者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該規定表明在負有說明義務時保持沉默即構成欺詐。另外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負有說明義務的,也不能保持沉默。
(3)被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構成欺詐,一般必須是被欺詐人的錯誤認識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易言之,如果被欺詐人訂立合同,那麼必須是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與合同內容有密切關系,並且被欺詐人因欺詐人提供的虛假情況對合同內容發生了錯誤認識。
(4)被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並不是因欺詐行為而作出的,也不構成欺詐。這表明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㈤ 合同法簡答題
1、根據《合同法》第 94 條的規定,單方當事人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有下列 五種: (1)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 能克服的客觀現象。 不可抗力事件的發生, 只有其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實現時, 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權。 (2)因拒絕履行主要債務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這是指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對於這種情況,另 一方可不進行履行催告,徑直行使解除權。 (3)因遲延履行主要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若對 於未約定履行期限,在債權人催告後仍未履行的,債權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權; 若在合同履行期間屆滿,仍未履行合同主要債務,則債權人可不進行催告即享有 解除權。 (4)因遲延履行或有其他違約情形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 現的違約形態有多種,包括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點不符合合同約 定等。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可不經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5)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情形。這是一個概括性的規定,當以上情形都沒有出 現,而法律規定其他情形合同也應該解除時,合同就解除。這實際為將來法律的 發展留足了空間,同時也防止法律出現漏洞
2、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下列物品不能作為借款合同的抵押物: 1、歸國家所有的土地、礦藏等自然資源; 2、集體福利設施; 3、所有權有爭議的財產; 4、不能強制執行、處分的財產; 5、依法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 6、已被人民法院採取了財產保全措施的財產。
㈥ 電大合同法簡答題,簡述行紀合同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行紀合同是行紀人以自己的名義為委託人從事貿易活動,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內。以自己名義為他人從事貿易活容動的一方為行紀人,委託行紀人為自己從事貿易活動並支付報酬的一方為委託人。行紀人以自己的名義為委託人從事貿易活動,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行紀合同的特徵如下:
(1)行紀合同是雙務有償的諾成合同。行紀人負有為委託人從事貿易活動和有價證券買賣的義務,委託人負有支付報酬的義務,雙方的利益具有對價關系,因而為雙務有償合同。行紀合同的成立只要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而不需實際履行,因此,行紀合同又是諾成合同。
(2)行紀合同的標的是行紀人為委託人進行的一定法律行為。行紀合同屬於提供服務合同的一種,但行紀人提供的不是一般服務,而是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經驗能力與第三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因此,行紀合同的標的是與第三人進行的民事法律行為。
(3)行紀人為了委託人的利益而以自己的名義為委託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所謂為了委託人的利益,又可稱為「為了委託人的計算」,是指由行紀人的行為所產生的經濟上的利益或者損失均歸屬於委託人,而與行紀人自身無涉。
㈦ 簡述違約責任形式的適用簡答
您好!合同的意義在於能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債務人必須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債權人也只有根據合同才能對債務人享有權利,在合同的有效期間內,當事人都必須遵守合同的規定,當事人的意志能夠產生法律約束力,而法律約束力的堅強後盾就是法律責任。可見,違約責任制度是合同法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其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合同利益的實現。
違約責任又稱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所應承擔的責任。違約責任具有這樣一些法律特徵:第一,違約責任是一種財產責任,即違約責任是一種具有財產內容的責任,其表現形式為違約金、損害賠償等財產責任形式。第二,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所產生的責任。第三,違約責任具有相對性,即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產生,合同關系以外的人不負違約責任。第四,違約責任可以基於法律的規定或當事人約定而產生。第四,違約責任具有懲罰性與補償性雙重屬性。違約責任旨在彌補或補償因違約和赤所造成的損害後果,具有補償性,違約責任在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時強迫其承擔不利的後果與責任,又體現了對違約行為的制裁,具有懲罰性。
(一)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合同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所應當具備的條件。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確定當事人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承擔何種違約責任的依據,對於保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以及指導司法審判人員執法都具有重要意義。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可分為一般構成要件和特殊構成要件。一般構成要件,是指違約當事人承擔任何違約責任形式都必須具備的要件。特殊構成要件,是指各種具體的違約責任形式所要求的構成要件。
違約行為是承擔各種違約責任的必備要件。違約行為是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其主體是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合同外的第三人的行為不構成違約。違約行為在性質上是違反了合同義務,在後果上導致了對合同債權的侵害。
過錯是實行過錯原則情況下承擔違約責任的要件。我國的合同法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因而過錯不是承擔違約責任的必備要件。
舉例
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貨物買賣合同,約定由甲公司發貨,乙公司在貨到後十日內付款,甲公司按合同的約定如期發貨,而乙公司卻由於暫時的財務資金問題不能按期付款。
在這個案例中,乙公司的不能付款雖非其主觀過錯所致,但帶來的客觀結果是未能按期付款,因此也應當認定為違約。但是,對於一些特殊類型的合同,如果法律對其構成要件另有規定的,則適用法律的特殊規定。例如,《合同法》第303條規定了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須有過錯,此時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之一就是違約方的主觀過錯。
損害事實及違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不是違約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但它是違約責任的特殊要件,是損害賠償這種違約責任形式的構成要件。
由此可見,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僅以其是否存在違約行為為條件,而不論該違約行為是否造成了另一方當事人的損失。只有違約方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了損失,才要求其對另一方當事人承擔賠償責任,且該損失不僅包括實際損失,而且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
(二)違約責任的主要形式
依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違約的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損害賠償、支付違約金等。
1.繼續履行
繼續履行合同指雖然要對方承擔一種違約責任,但是還要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特殊情況除外,如法律上或事實上不能履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履行費用過高、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等。
2.採取補救措施
對於能夠採取補救措施的情況,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採取補救措施,但這一方式不影響用其它形式承擔違約責任。
3.賠償損失
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一個限度:違約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違反合同造成的損失。但是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按雙倍賠償損失。
4.支付違約金
違約金是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時,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情況向對方交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約定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值得企業管理者注意的是,違約金具有補償性,約定的違約金視為違約的損害賠償,約金的數額與損失賠償額應大體相當,因此,我國合同法規定了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數額明顯高於或低於實際損失時的法定變更程序。
舉例
某公司與一廣告公司簽訂廣告合同,約定由廣告公司為其在當地一家報刊上發布產品廣告,分六次刊登,廣告費總額20萬元,如單方違約,違約一方支付另一方廣告費總額50%的違約金。合同簽訂後,廣告公司為該公司產品刊登了第一期廣告,但該公司卻未支付廣告費,經催要未果,廣告公司便不再為其刊登,並將該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支付第一期廣告費,並支付違約金10萬元。
在這一案例中,由於我國有相關法規規定廣告代理收費標准為廣告費的15%,因此,合同中廣告公司所得應為3萬元,違約方的違約行為帶給廣告公司的損失應不超過3萬元,故本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數額過高,應適當減少。
違約金又具有懲罰性,違約金的支付以產生違約行為為前提,而不以造成損失為准。但是違約金的數額也不能低於損害數額。
5.給付或雙倍返還定金
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定金條款。定金作為一種全權的保證方式,當事人違約時,定金具有民事制裁的意義。
特別提醒
法律規定的是「定金」而不是「訂金」,一字之差會失去法律效力。關於定金,在下文《NO.9一次擔保就足以毀掉一個企業嗎?》有詳細介紹。
此外,我國《合同法》還增加了預期違約制度,即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示不履行合同義務時,對方當事人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四)違約責任的免責條件
違約責任的免責條件,是指法律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對其不履行合同不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我國法律規定的免責條件主要有: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貨物合理損耗、對方的過錯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普遍適用的免責條件,其他則僅適用於特殊情況。
1.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要相應地免除或減輕責任。《合同法》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為使不可抗力的范圍具體化,我國有關法律作出了專門規定,具體有如下幾種:(1)自然災害;(2)政府行為;(3)社會異常事件。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且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2.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貨物的合理耗損
《合同法》第311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可見在運輸合同中,承運人能證明貨物因其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而造成滅失、毀損的,也可作為免責的條件。
3.對方的過錯
同樣在《合同法》第311條中,明確了債權人過錯也可作為免責條件之一。即由於債權人的過錯致使合同不能按約履行的,債務人不負違約責任。但是,如果是由於第三方的過錯,則不屬於免責事項范圍之內。
舉例
2004年1月,某中學與某電腦有限公司簽訂了100台教學電腦采購合同。合同約定,電腦公司於同年4月底前將電腦送至該中學。每台電腦5000元,共計貨款人民幣50萬元。這所中學在合同簽訂後向電腦公司預付貨款25萬元,其餘貨款約定在收到全部電腦後一個月內結清,如一方違約,應向對方交違約金2.5萬元,並賠償有關損失。在隨後的合同履行期間,電腦公司運送電腦的一輛貨車在途中被個體運輸戶於某撞翻,損失電腦10台。在責任認定上,該交通事故系於某違章引起,於是,電腦公司以遭受意外損失為由,向中學少交付電腦10台。
在這個案例中,電腦公司以第三人責任為由違約少交付電腦的行為是不行的,解決由第三人原因造成的違約糾紛首先應依據合同由違約當事人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以解決合同中的糾紛。而後,承擔違約責任的當事人可以向造成違約原因的第三人追究法律責任,以解決違約損失的最終歸責和賠償問題。
合同常用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㈧ 與近代合同法比較現代合同法有哪些變化簡答題
你好抄,近代合同法是指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合同法,以 法國民法典為 典型代表。強調 自由人格的承認 。
現代合同法 的變化:具體人格的登場;新的交易形式出現新的合同理念;合同自由受到限制;社會責任抬頭;一般條款的作用加強;統一化趨勢。
謝謝採納,有疑惑可以追問。
㈨ 簡答我國《合同法》不調整的合同關系
按法律規定,合同法不調整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專,適用其他法律屬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