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原論

合同法原論

發布時間: 2020-12-19 17:50:04

⑴ 急求一篇合同法結業論文,最好帶案例分析

論文著作權實行自願登記,論文不論是否登記,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權不受影響。我國實行作品自願登記制度的在於維護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助於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並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
(1)文後參考文獻不編序號,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參考的先後順序排列。 (2)文後參考文獻不注頁碼。(3)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及次序與注釋基本相同。 1) 著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2) 著錄參考文獻能方便地把論文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 3)著錄參考文獻能起索引作用。 4) 著錄參考文獻有利於節省論文篇幅。 5) 著錄參考文獻有助於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文摘計量學研究。
a.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 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
c.論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 [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瞿秋白.現代文明的問題與社會主義[A].羅榮渠.從西化到現代化[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d.報紙文章

論文種類
為了探討和掌握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論文進行分類。由於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專題型
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論辯型
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述型
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合型
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
5學位論文
編輯
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出撰寫的學術論文叫學位論文。這種論文是考核申請者能否被授予學位的重要條件。學位申請者如果能通過規定的課程考試,而論文的審查和答辯合格,那麼就給予學位。如果說學位申請者的課程考試通過了,但論文在答辯時被評為不合格,那麼就不會授予他學位。有資格申請學位並為申請學位所寫的那篇畢業論文就稱為學位論文,學士學位論文。學士學位論文既是學位論文又是畢業論文。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的知識和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在社會科學領域,人們通常把表達科研成果的論文稱為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具有四大特點:①學術性 ②科學性 ③創造性 ④理論性
一、學術性
學術論文的科學性,要求作者在立論上不得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在論據上,應盡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以最充分的、確鑿有力的論據作為立論的依據。在論證時,必須經過周密的思考,進行嚴謹的論證。
二、科學性
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創造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學術論文的創造性在於作者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這是因為科學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統的」,「科學方法主要是發現新現象、制定新理論的一種手段,舊的科學理論就必然會不斷地為新理論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沒有創造性,學術論文就沒有科學價值。
三、創造性
學術論文在形式上是屬於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羅列,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一般來說,學術論文具有論證色彩,或具有論辯色彩。論文的內容必須符合歷史 唯物主義和 唯物辯證法,符合「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綜合」 的科學研究方法。
四、理論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科學道理,不僅要做到文從字順,而且要准確、鮮明、和諧、力求生動。
1.表論文的過程 投稿-審稿-用稿通知-辦理相關費用-出刊-郵遞樣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選定期刊後,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書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採用電子稿件形式。 2.發表論文審核時間一般普通刊物(省級、國家級)審核時間為一周,高質量的雜志,審核時間為14-20天。 核心期刊審核時間一般為4個月,須經過初審、復審、終審三道程序。 3.期刊的級別問題 國家沒有對期刊進行級別劃分。但各單位一般根據期刊的主管單位的級別來對期刊劃為省級期刊和國家級期刊。省級期刊主管單位是省級單位。國家級期刊主管單位是國家部門或直屬部門。

⑵ 關於合同法的論述題,請幫忙解決,急用

合同的效力來可分為四大自類,即有效合同,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變更、可撤銷合同。無效合同的種類可以是:完全無效合同,部分無效合同。同時按照無效的原因又有如下種類: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屬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一半屬於可變更或撤銷的合同,但是如果還損害了國家利益,則屬於無效合同。 2)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 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 4) 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 5) 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6)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是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是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7) 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效力待定合同:(1)主體不合格的效力待定合同(2)代理權有缺陷的效力待定合同(3)因無處分權形成的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銷的合同:(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

⑶ 各位大神,我有個辯論關於《合同法》的辯論要准備。我方是被告的辯論

1租房合同是否有對應用途及再改造的條款。
2在隔音的房間產生的響聲是否超過《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規定上限。

3中介調節雙方達成共識的文件具體內容。
4被告反訴內容大多站不住腳,另議。

⑷ 確立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理論依據

首先,合同法是民法的部門法,是民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因此,民法的基本思想應該貫穿於合同法之中,民法基本原則有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而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平等自願,誠實信用,維護公共利益和法律約束力。它們共同的部分,即平等和誠實信用。是主體上的共同導致的必然結果。在民事權利關系的應用中當然地包括了合同權利義務關系,有權利義務就要求雙方平等和以相互尊重為基本的誠實信用。民法的其他原則也必然地應用到合同法上,簽署合同要自願,強迫的可撤銷;合同要合法,違法的無效;合同不能顯失公平,條文上雙方權利義務都會有所交代,這個在合同草擬中表現尤為突出;而合同法中的原則是民法原則普遍到具體的過程。
其次,合同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充分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因此,合同法也應該體現經濟法的基本思想。合同法承認和賦予政府有關部門在職權范圍內依法對重大經濟合同進行管理,對合同自由進行某些限制的規定,又是經濟法的適度干預思想在新合同法中的體現。新合同法整體所體現的維護合同的公平與公正,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思想,與經濟法的目的和任務完全一致,也與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思想不謀而合。
因此,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理論依據是民法和經濟法的基本思想所共同構成的,同時,合同法反映了當前民法和經濟法共同綜合調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交易和貨幣流通關系的實際。

⑸ 關於合同法論文

探析勞動者的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權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勞動法》是勞工人權之法,是促進經濟與社會全面進步之法,但《勞動法》隨著社會的發展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勞動法》本身也有爭議的地方。本文針對勞動者的辭職自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權展開論述,首先分析了關於此項自由規定的第31條的立法理論基礎,然後著重解析理論界與實踐中適用第31條的問題與缺陷,筆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勞動法第31條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 勞工保護,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權,預告期,「棄權條款」

我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了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一般情形,具有重要意義,即「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此條文字體現的立法精神,理論界與實務界多給予很高的贊賞。但是,法律的功能不僅是要進行權利宣言,更要追求權利實現。由於《勞動法》第31條規定的內容過於籠統,理解上有歧義,適用多有不便。為此,很有深入分析的必要。

第一部分 《勞動法》第31條的理論基礎

一、勞動法立法意義

法律中每個條文的理論基礎都離不開整體的理論基礎,對於《勞動法》而言,它體現的理念很多,基本的是勞動者的人權保護以及以社會為本位的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進步兩方面,我國《勞動法》的立法宗旨要適應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的國情以及與國際社會勞動保護的接軌。市場經濟中,勞動力是一種不同於一般商品的特殊商品,在運用民法、經濟法來規范勞動力市場,以保持勞動力市場與整個市場體系相統一的同時,還必須針對勞動力商品的特殊性,在勞動立法規定勞動力市場的特殊規則,以保護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合法權益,維護勞動力市場的運行秩序。概括地講,我國勞動法的意義有:(1)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勞動及社會保障體制改革。(2)合理配置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3)維護勞動者基本人權。(4)解決勞動爭議,保障社會安定團結。(5)積極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⑴

二、《勞動法》第31條立法意義

從宏觀的角度把握了勞動法制的意義後,針對本文所要論述的勞動法31條規定,我們便可作進一步的思考,此條實際規定了勞動者的辭職自由,因為不管從推動勞動效率、還是經濟發展、還是勞工保護方面看都有理論上的意義,而且直接體現勞動者的擇業自由,是擇業自由的擴大化處理。

1、人權保護方面。此條規定充分映射了現代勞動立法的理念-保護勞工。現代勞動法誕生於19世紀的「工廠立法」⑵,勞動法的發展史和工人階級斗爭,都可以充分印證勞動法保護勞工的正義追求。我國《勞動法》第31條雖僅為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單項規定,卻使勞動者獲得了充分的職業選擇自由,保障了勞動者的獨立地位,也是對弱者地位的有利救濟,可以說,《勞動法》第31條的規定不僅是勞動自由的法律保障,更使勞動者人格獨立和意志自由的法律表現。⑶

2、經濟發展方面。此條規定有利於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最大價值。勞動力資源是人力資源,使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動力。最優配置勞動力的最佳手段是市場,是勞動力流動的最佳方式,勞動法是建立維護勞動力市場的重要制度工具。使人盡其能,按勞分配,使勞動者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相結合,激勵勞動者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從客觀上看,一種資源的組合未必是最優的,需要不斷地調整;從主觀上看,勞動者出於興趣、愛好、專業,待遇等考慮,認定現有的單位和職業不適合於自己時,其工作積極性和效率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也需要實現新的選擇。勞動者享有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自由,就可以積極主動地調整資源的組合方式,為實現新的更優的組合提供了可能。

3、憲政方面。此條規定也體現了我國憲法中表明的有關勞動方面的原則,憲法是根本大法,規定了我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因此憲法必然對勞動法起決定性影響。由於勞動關系與勞動制度體現了社會經濟制度的特點,勞動性質反映了不同社會制度的本質,所以憲法對勞動法的基本原則也規定得比較詳細和具體。根據憲法,此條規定了國家促進就業的原則,也體現了國家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更有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原則。人權理論和人權保障運動的影響,是勞動立法得以興起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勞動法在一定意義上是對人權保護的落實。
第二部分《勞動法》第31條的解釋與評析

一、理論界爭議的問題

1.《勞動法》第31條是授權條款還是義務條款?

一般而言,授權條款在表述上通常使用「可以」、「能夠」、「有權」等法律用語;義務條款則通常使用「應當」、「必須」、「不得」等詞語。據此斷定,第31條的規定是義務性條款。但若對第31條進行整體解釋和目的解釋,就會發現,本條還是一個授權條款。理由是,「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情形,而這種情形並非指第32條規定的特殊解除有特定的使用條件(即在程序上只需隨時通知,無需提前通知)。從《勞動法》整個內容來考察,也找不到第31條適用的具體情形。基於此,第31條的前半段「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不單純是事實陳述,實際上也是對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授權,確立了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獨立情形。勞動部1994年發布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也解釋為:「本條規定了勞動者的辭職權」。⑷那麼有一個問題不能迴避:提前解約,究竟是勞動者的權利還是義務?如果認為提前解約是勞動者享有的權利,這對用人單位無疑是不公平的,這會導致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條款只能約束用人單位而無法約束勞動者的現象發生,致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勞動者在合同期限內可以隨意解除合同,這將使企業時常面臨著高級客戶經理及技術人才流失的威脅。相反,如果認為不得提前解約是勞動者的義務,那麼,該義務將與《勞動法》規定的權利相違背。⑸我國《勞動法》第31條作為「混合條款」,融權利授予和義務施加於一體,表述方式上不甚妥切,授權內容過於模糊,易造成誤解。

2.「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是程序還是條件?

《勞動法》第31條規定的「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是程序還是條件?直到今天,對這個問題仍沒有明確的答案,有待法律明確規定。
需要的話,請追問。

⑹ 你那篇合同法的論文還在嗎

統一合同法制訂中的若干疑難問題探討合同法作為調整交易關系、維護交易秩序的法律,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法律規則。自1981年我國《經濟合同法》頒布以來,立法機關先後制定了《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局面。圍繞這三個合同法律,國務院及各部委又先後制定了一大批合同條例規章,1986年《民法通則》的制定,標志著我國債和合同立法在走向完善過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然而,由於現行"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彼此間存在著內容重復、不協調甚至相互矛盾的現象,尤其是缺乏規范合同關系的一些最基本的規則和制度。因此,我國合同立法還極不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的需要,有鑒於此,立法機關決定製定一部統一的合同法,使"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趨於統一和完善。〔1〕 筆者在參與這項舉世矚目的、浩大的立法過程中,結合有關學說和司法實踐,曾對一些統一合同法立法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了思考,現將部分不成熟的想法發表於此,以求教於讀者諸君。
一、關於合同的概念
合同概念的探討是統一合同法的制訂首先應解決的課題。討論合同的概念並不在於單純獲得某種學理上和邏輯上的滿足,而主要在於明確統一合同法的規范對象和內容。換言之,鑒於合同已廣泛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我國需要首先考慮統一合同法中的合同概念是什麼?它應當包括哪些合同、規范哪些合同關系?
目前,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合同的概念在適用范圍上存在三種不同的觀點:一是廣義的合同概念。此種觀點認為,合同是指以確定各種權利與義務為內容的協議。換言之,只要是當事人之間達成的確定權利義務的協議均為合同,不管它涉及哪個法律部門和何種法律關系。因此,合同除應包括民法中的合同外,還包括行政法上的行政合同、勞動法上的勞動合同、國際法上的國家合同等。二是狹義的合同概念。此種觀點認為,合同專指民法上的合同,"合同(契約)是當事人之間確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為"。〔2 〕因此,凡是以確定民事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協議可稱電子商務資料庫/#517;;++.;,$',為合同。至於行政法、勞動法、國際法等法律中的合同,雖然名為合同,但和民事合同應該作嚴格區分。三是最狹義的合同概念,此種觀點認為,《民法通則》第85條關於"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的規定,並非認為合同統指所有民法上的合同。此處所稱的"民事關系"應僅指債權債務關系。因為《民法通則》將合同規定在"債權"一節,且明定合同為發生債的原因(第84條);我國民法不承認有所謂"物權行為";在我國法律中非發生債權和債務關系的合意,如結婚和兩願離婚等,均不稱其為合同。〔3〕因此合同只能是債權合同。〔4〕我們認為,討論合同的概念首先應當明確合同主要是反映交易的法的形式。〔5〕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 "這種通過交換和在交換中才產生的實際關系,後來獲得了契約這樣的法的形式"。〔6 〕所謂交易乃是指獨立的、平等的市場主體就其所有的財產或利益進行的交換。交易包括了商品的轉手、財物的互易、利益的交換等各種方式,其法律形式就是合同。如果將合同限定為主要反映發生在民事主題之間的交易關系的形式方面,那麼反映行政關系的行政合同,勞動關系的勞動合同等,因其不是對交易關系的反映,因此不屬於我們所說的合同的范疇。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贊成使用廣義的合同概念。尤其應當看到,如果在統一合同法中採納廣義的合同概念,則根本不能確定該法特定的規范對象和內容,統一合同法也將成為無所不包的、內容龐雜、體系混亂的法律,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最狹義的合同概念將合同視為民法的范疇,這無疑是正確的,但這一觀點將合同僅限於債權合同,認為合同只是發生債權債務關系的合意,顯然將合同的定義限定得過於狹窄,如採納此概念將會嚴格限制統一合同法的規范對象,並使許多民事合同關系難以受到合同法的調整。具體來說,第一,在我國現行立法和司法實踐中,許多合同如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承包合同等,並非債權合同。由於這些合同旨在設立、變更、移轉物權,因此在德國法中稱為物權合同。我國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雖不承認物權合同的概念,但許多學者也認為這些合同確實具有不同於一般債權合同的特點。〔7 〕假如因為這些合同非為債權合同而不應作為合同對待,且不應受統一合同法調整,顯然是不妥當的。因為這些合同本質上仍然是反映

⑺ 關於合同法,要600字的論文

《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一方,更是坐卧不寧,其實,這是誤解了該法內容,作為法律人,完全可指導相關當事企業,按照下列方式進行:

一、盡量與部分員工建立經濟合同關系而非勞動關系從而減少成本。

1、與有關銷售業務人員簽訂《業務合作合同》;

2、與有關技術專家簽訂《技術顧問咨詢服務合同》;

3、與高級職業經理人簽訂《承包經營合同》;

4、向勞務派遣公司進行人事外包,簽訂《勞務派遣協議》。

勞務派遣應注意事項:①勞務派遣單位注冊資金不少於50萬元;②不得向母子公司派遣;③勞務派遣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兩年以上勞動合同;④勞務派遣協議;⑤告知勞動者。

二、如何合法的解僱員工並將成本控制到最低。

一)解僱技巧:

1、盡量爭取說服員工讓員工辭職;

2、協議解除;

3、過失性解除合同:①試用期解除,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②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在規章制度中應予以明確具體情形);③嚴重失職,營私舞弊造成單位重大損失(規章制度中應明確);④、利益沖突,員工同時到其他單位任職,對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⑤員工以欺詐、協迫手段或乘人之危違背企業真實意思而訂立合同。

4、非過失性解除合同(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a不能勝任工作的認定:①依據規章制度進行考核②應保留相關人員的記錄b對不能勝任員工的處理:①崗位調整:應注意合理性;②培訓: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和待遇、培訓記錄等③注意通知程序等

二)、員工的離職管理:

①解僱理由管理:a注意保留辭職性文件;b注意保留員工拒絕簽合同書面證據;c協商解除時註明勞動者協商提出協商解除;d盡可能協商解除;e盡量簽訂固定期限合同避免簽署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f避免非法解僱,由專職人員或律師嚴格按法律程序處理。

②程序管理:a非過失解除合同,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一個月的代通知金;b要求簽收解除、終止通知文件或作相應證據處理c如果是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要通知工會或召開職工大會出席並獲得全體員工80%的同意);

③離職交接:a認可離職;b檔案和社保保險轉移;c出具離職證明。

④支付相應離職補償金(以上應在規章制度明確)

三、簽訂《勞動合同》技巧

1、簽署合同中只約定基本工資。崗位工資不寫進合同,崗位工資獎金補貼等單獨支付。

2、商業秘密保護和競業限制應簽署協議,依法應約定補償金。

3、有一些工種簽成完成一定任務的勞動合同。

4、工作內容簽署得較籠統,不要太明確。

5、中斷工齡(避免簽署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快10年時進行人事外包或與另一關聯公司簽約,借用另一關聯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借用員工進行交叉任職及交叉簽署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等。

四、簽訂勞動合同應注意事項

1、審查主體、資料、告知義務(工作內容、條件、地點、職業危害、報酬、安全生產狀況等)。

2、備份、簽收手續。

3、不得要求提供擔保,不得扣押身份證、財物。

4、關於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中斷工齡):①連續滿10年;②連續兩次固定期限合同;③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年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應對技巧:A交換任職;B人事外包;

5、事實勞動關系:用工之日起超一個月不滿一年用工日起未簽勞動合同支付雙倍工資。

6、簽訂流程:①員工書寫簡歷,提供相應身份學歷等資料並要求員工簽名②提供範本③要求受聘員工在企業提供的告知資料規章制度或員工手冊上簽名③受聘員工簽收勞動合同④制定職工名冊

7、勞動合同中明確薪隨崗變的條款,具體崗位具體的薪酬通過薪酬制度或通知等來確定。

8、專項培訓費用,提前解約賠償,專項培訓協議。約定服務期違約金。

9、商業秘密保護、競業限制。

①商業知識產權:A保密制度;B保密協議。

②競業限制:A經濟補償;B違約金;C主體: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知悉商業秘密人員。

五、如何訂立有效的規章制度。

1、內容必須合法,規章制度不得與法律、法規相抵觸:①法律已明確的。②引入具體違法行為。③細化相關規定:工作紀律、保密制度、薪酬制度、獎懲制度、崗位職責、考核制度、競聘制度等。

2、制訂程序必須合法:①必須完成與職工代表協商(開會、記錄);②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或意見並通過;③應當公示或直接告知、簽收。

以上方式,均是在合法前提下進行,既保護了企業一方利益,又保護了勞動者利益,值得各方進行嘗試。欲了解詳細操作實例,可與本所聯系。

⑻ 1500字論文,論合同法基本原則

一、 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確立
(一)合同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及內涵
法律原則指包括立法、司法、執法和守法在內的整個法制活動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則。它是儲存於法律規定中的價值准則,不是法律規定本身,不直接涵攝案件事實,須被法律規定或法條承載。但這種承載並非明白無誤地直接宣示。直接宣示只是部份法律原則的確定方式,但多數法律原則必須從法律規定中藉助整體類推或回歸立法理由的辦法推求出來。
那些貫穿於某一類法中的最高層次的共同性價值准則,可稱為該類法律的基本原則。具體到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整個合同法制度和規范中的價值准則,是合同法的主旨和基本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制定、解釋、執行和研究合同法的出發點。
(二)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確立
合同法基本原則既然是合同法的最高層次的價值准則,就應該能與整個合同法的內容和功能結合起來,既要適用於整個合同法規范,又能體現出合同法的基本價值;既不能將其他法律、特別是其上位法民法的基本原則當作合同法的基本原則,那樣便體現不出其特殊性,同時,也不能將適用於某一合同制度的具體法律原則作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如此便喪失了其價值承載功能。
為此,我認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應為合同自由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和鼓勵交易原則。
1、合同自由也稱契約自由,其作為一種思想早在羅馬法時期就已經產生了。《法學階梯》中有關諾成契約的規定已經基本包含了現代合同自由的思想。但其還只是一種思想,並且只反映在諾成契約一種形式中,並未形成羅馬契約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
從15世紀開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個人逐漸從封建的、地域的、專制的直接羈絆下解脫出來而成為自由、平等的商品生產者,從而實現了「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合同自由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同時特定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背景為合同自由原則在十九世紀的確立提供了條件,這時,合同自由作為一項基本原則才被各國法律陸續確立下來。
從該原則產生的歷史來看,合同自由原則是商品經濟及至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市場主體之間的經濟活動越頻繁,整個市場經濟就越繁榮。而市場主體之間的經濟活動,實質上是一個接一個的合同的產生、履行、消滅的過程,市場主體間的交易就是一個個的合同連接。故合同法在英美法上又被稱為交易法。交易自由必然要求合同自由。
2、誠實信用原則最早也是起源於羅馬法,在羅馬法中就有「善意」的概念,規定了「誠信契約」,根據「誠信契約」債務人不僅要承擔契約規定的義務,而且要承擔誠實善意的補充義務。
誠實信用原則本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之所以將其確立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乃在於:(1)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最集中的體現是在合同法中,從合同的訂立、成立、履行、履行完畢後的義務,到違約責任的承擔,皆有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2)合同法對誠實信用原則有進一步的要求和內涵。(3)許多合同法上的制度是據該原則創造出來的,例如,合同當事人各方的協力義務,相互保護對方利益的義務,提供信息和呈示帳目的義務,情勢變更,權利濫用規制,後合同義務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可能還會衍生出其他制度。
3、合同法以調整交易關系為對象,各種交易關系都要表現為合同關系並藉助合同法律規范進行調整,合同法規則就是規范交易過程並維護交易秩序的基本規則。鼓勵交易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合同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鼓勵交易應是其根本目標,應成為其根本原則之一。

⑼ 論述我國《合同法》的主要內容

要看合同法內容直接讀法條,有啥好論述的。你要寫論文也把論點找准先。

熱點內容
山東省養老保險條例實施辦法 發布:2024-11-16 00:01:33 瀏覽:31
網路買賣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5 23:49:59 瀏覽:297
勞動法工傷休假規定 發布:2024-11-15 23:46:21 瀏覽:32
武漢競誠法律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水滴 發布:2024-11-15 23:45:26 瀏覽:771
合同法租賃合同部分 發布:2024-11-15 23:00:34 瀏覽:400
物權法106條合同法51條 發布:2024-11-15 22:50:41 瀏覽:122
道德與法治姐姐不在家 發布:2024-11-15 22:41:21 瀏覽:71
司法兩個堅持 發布:2024-11-15 22:34:56 瀏覽:664
勞動法44條規定有哪些 發布:2024-11-15 22:02:16 瀏覽:851
合同法中情勢變更條款 發布:2024-11-15 21:58:42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