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民法社會法的區別

民法社會法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0-12-19 18:40:53

① 勞動合同法屬於民法范疇還是經濟法或是社會法

民法和經濟法都有關於合同的內容啊。所以合同法由這二部法律來調整。特別是民法是基本法,經濟法里沒有的規定就用民法的。有就用經濟法的。有的合同在民法里。有的適用經濟法的。要具體案子具體分析哦。

② 簡述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與區別

一、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
1.民法和經濟法在調整對象上的交叉性。民法和經濟法在經濟關系調整中相輔相成,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公共道德」和「公序良俗」條款等,是民法與經濟法的分界和聯結點:一邊是經濟法以維護宏觀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會經濟秩序為己任,另一邊是民法對在此良好環境下自由從事活動的主體行為加以規范;被認定違反了這些彈性條款的行為,即超出民法調整的范疇而需由經濟法中的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經濟合同法和各種管理性的法律作具體調整。
它們在調整對象方面的交叉,源於以下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由於二法都處在市場關系之中,而某種市場關系的形成又往往呈現錯綜復雜的情況,這就必然導致二者在調整對象上的部分重疊與交叉,調整對象的交叉又需要民法和經濟法從不同角度,在不同層面上共同去維系社會關系的存在;二是由於某個具體的法律關系,單靠一個法律部門的作用是難以形成的。因此,民法和經濟法在調整對象上的交叉性,決定了二者存在的互補性。
2.經濟法和民法在調整宗旨、作用和方法上的互補性。民法是從市民社會中自然形成的,它以人本主義為出發點,其理念是自由主義,民法的價值理念之一是對抗國家力量的侵犯,而經濟法以追求社會整體利益為其立法宗旨,即站在社會整體的角度,通過法律對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消除極端個體權利本位對整體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消極影響,以解決個體營利性與社會公益性的矛盾,促進經濟良性發展。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以意思自治為核心,注重機會均等,即以抽象的人格平等為基礎建立的公平理性,是以平等求公平,以個體為本位,給經濟個體以完全的意志自由,保證個體權利的充分實現,僅依靠市場經濟的自發作用,來實現社會經濟的理想狀態。而經濟法以國家管理和調節經濟為其調整對象,它給主體以相對特權追求結果的大體公平,從社會利益出發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以社會權利為本位,保證社會整體利益,通過國家採取種種措施,彌補市場機制在經濟發展中的缺陷,實現經濟的理想狀態。
二、經濟法與民法的區別:
1.利益本位的不同。法的利益本位亦即法在利益保護上的出發點與立場。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典型的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本位,以確認和保護私人利益為其價值追求的目標,對平等主體的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從而維護民事主體的權利。但其對個人利益的無盡追求,往往又導致社會經濟運行的無序化,給社會利益造成損害。經濟法的本質則是社會法,它以社會為本位,把社會經濟總體效益作為自己的價值目標,在兼顧各方經濟利益的同時,維護社會經濟總體利益。它是公權及於私人經濟領域的法律,其產生最終突破了公、私法劃分的二元結構模式。從產生之初,經濟法就是國家站在全社會高度,從國民經濟的整體出發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干預與調控的產物。由於經濟法所體現出的「社會公益性」如此明顯,以至於在個人與國家各自的領域之間,已經形成了以社會為過渡體的一個獨立存在於其他法域的獨特法域,這恰恰是屬於經濟法的領域。可以說,經濟法的產生,改變了社會利益的配置模式,從極為宏觀的角度維護著社會經濟利益。
2.二者的調整對象不同。按照法理學的理論,任何部門都有其特定的調整對象。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在管理經濟和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經濟關系。經濟法和民法的調整對象雖都具有經濟性內容,但前者是一種關於國家經濟管理和協調的權利義務關系,後者則是在民間經濟活動中,主體進行經濟交往中各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雖然兩者都涉及經濟領域,但前者是國家管理涉及民間社會經濟領域,是「公」及於「私」,後者則完全處於民間社會經濟領域之中,是「私」的領域內部關系。前者主要調整公共性經濟關系,著眼於宏觀的秩序和效益。一般不涉及個人的人格、財產和交易關系;後者則主要調整平等、等價的產權關系和流轉關系,著眼於微觀的交易安全。
3.二者的調整方式和手段的差異。民法是純粹以個人為本位的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的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按自己的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預,但民法其完備的微觀經濟行為規則又很難解決經濟壟斷、資源配置不當,弱者特別保護等現代經濟中的新問題,這就需要經濟法採取一系列彈性的綜合調整經濟的手段,通過引導,控制社會經濟的良性運行,使經濟法能夠適應經濟形勢的不同需要,成為社會經濟關系的良好「調節器」。

③ 民法和刑法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

1、刑法就是規定什麼是犯罪,犯什麼罪應承擔什麼樣的刑事責任的法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民法,是用來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如賠償、債。

2、民法是解決民事糾紛,而觸犯刑法就是犯罪,要追究刑事責任。

3、民法是部權利法典,告訴人們享有哪些權利。

拓展知識: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 ,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後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開始施行。這也是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後通過的第九個刑法修正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④ 市民社會的法權要求和與民法的關系

市民社會的法權要求,要求有立法上的參與權,司法上的程序公正待遇,憲法所規版定的選舉權、言權論自由權等一系列政治權利等。與民法的關系在於,民法只是保障其與其他平等民事主體法律交往之間所具有的法律權利,而更多的法權要求要通過憲法和行政、刑事法律來保障。

⑤ 為什麼說民法是市民法

民法的性質集中表現為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市民社會是純粹由個人作為主體參與的社會,是法律主體的生存之本。民法是私法,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仍然是法律的一種基本分類。民法體現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一般條件。民法的理念有二:一是私權神聖,一是私法自治。私權神聖包含私權本位、權利不受侵犯,且私權以人格權和所有權為核心。私法自治以意思自治為靈魂。

民法乃一國法律體系中之基本法,與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共同構成一國之部門法體系,為最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

民法者,市民社會之法則也。漢語中「民法」一詞實非古漢語固有之詞,而乃西方法律文明之舶來品。我國近現代民法一語,究其淵源,第一步可追溯到日本民法,恰如學者所言,「民法一語,典籍無所本,清季變法,抄自東瀛」[1];第二步可追溯到法國民法,因日人是從法語droitcivil轉譯而來;第三步則須追溯到羅馬法,蓋因法語中的droitcivil乃來自於羅馬法中的juscivile即市民法,其他歐陸諸國如德、瑞、意等關於此語之名稱也均系由市民法轉譯而來[①此說為我國民法學界前輩學者之通說。但關於日人中誰是使用「民法」之第一人,則有二說:一說為箕作麟祥,其在轉譯法語 droitcivil時將其譯作民法;一說為津田真道,其在轉譯荷蘭語burgerlykregt時將其源於日本民法學者穗積重遠之考證。].而日人轉譯時從其簡,省掉了一個「市」字,遂有漢字中「民法」之稱謂。是故,民法之真正根源乃羅馬法,研究民法的人便無不「言必稱羅馬」。

一、民法的性質:市民社會的法

民法的性質表現在四個方面: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民法是私法;民法是實體法;民法體現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一般條件。其中,市民社會的法是民法性質的集中體現。

(一)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

通過對民法一詞的語意與淵源考察我們已經得知,民法者,實乃市民法之簡稱也,而市民法者,當為市民社會之法也。何謂市民社會?社會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存在方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則依兩種方式發生,一種是直接面對其他社會成員而發生,包括家庭成員,另一種是通過國家這一中介而發生。由此形成兩種社會關系,前一種社會關系因直接發生於社會成員之間,故其有關內容取決於社會成員個人的意志,而後一種社會關系通過了國家的中介,國家必將其意志體現在其中。體現社會成員個人意志的社會關系當以個人或私人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而體現國家意志的社會關系當以國家或公共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由此,人所參與的全部社會關系不外乎此兩種類型,而社會也就因此可以不僅從理論上而且從實證上劃分為兩種,一種為純粹由個人作為主體參與的社會,即所謂市民社會,而另一種為有國家參與的社會,即所謂政治社會或政治國家。任何人都總是扮演兩種角色、具有雙重身份,他一方面作為市民社會的人參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另一方面又作為政治社會的人參與政治國家的關系。規范市民社會關系的法律就發展成為市民法,它以保護市民社會中人的權利即私權為己任;而規范政治社會關系的法律就是公法,它以保障國家權力的行使為目的。所以說,民法(市民法)是關於市民社會的法。

盡管人總是既要參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又要參與政治國家的關系,然而市民社會是其生存之本,市民社會中的經濟與人身關系是每一個人都生而必須進入的,所以,市民社會的生活對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市民社會中權利的享有與保障對於一個民主國家來說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指出的是,政治國家中的權力從根本上說不是為國家而存在的,而是為市民即為民眾而存在的,國家行使公共權力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和保障市民社會的權利,市民權利與政治權力的關系是本與末的關系,萬不可顛倒。同時,在法治體系尚非盡善盡美的情況下,政治權力的膨脹與擴張必然會導致對私權的擠壓與限縮,使政治權力成為凌駕於市民權利之上的強暴工具,所以,必須在對政治權力與市民權利進行正確定位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和完善市民社會,這是實現經濟民主進而實現政治民主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⑥ 我國的法律是怎麼分的民法,刑法,還有什麼啊有什麼區別啊

當代中國法律體系是在憲法的統領下,由三個結構要素(公法、私法和社會法)構成,並劃分為若干個法律部門,主要包括政治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親屬法、經濟法、社會保障法、環境與資源法等。

(一)政治法

現代政治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隨著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政治法應運而生。所謂政治法是指調整政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組織法、選舉法、中央與地方關系法、立法決策法、監督法、國籍法和公民基本權利法、軍事法。

(二)行政法

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行政法總則、行政主體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以及專門行政法。由於行政法調整對象極為廣泛,所以很難形成系統單一的行政法典。前述除專門行政法外均為一般行政法。專門行政法是指規定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管理活動的法律和法規。國外一般也只有行政程序法、行政訴訟法、行政主體法和專門行政法。

(三)刑法

刑法是關於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刑事實體法與刑事程序法。

(四)民法

民法是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與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民事實體法與民事程序法。其中民事實體法包括: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債法等等。

(五)商法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一般商事法、破產法、海商法、商標法、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支票法等。民法與商法關系十分密切,民法的許多概念、規則、原則和原理也適用於商法。

(六)親屬法

親屬法是調整婚姻、家庭、親屬等方面財產與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婚姻法、繼承法以及其他親屬關系的法律。

(七)經濟法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活動中形成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關於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歷來有爭議。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法被作為經濟行政管理法,把計劃法作為經濟法的龍頭。事實上經濟法是與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密切相關的,沒有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就不存在真正的經濟法。

(八)社會保障法

社會保障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主要包括:勞動關系法、勞動保障法、社會福利法、工會法等等。

(九)環境與資源法

環境與資源法是關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環境保護法和自然資源保護法。環境保護法是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自然資源保護法是指對各種自然資源的規劃、合理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等方面的法律。

⑦ 結合所學知識試述社會保障法與民法的關系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的特徵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具有廣泛性、強制性和復雜性的特徵。

廣泛性是指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涉及面極其廣泛,它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與角落,城鎮、農村、企業、機關、團體、個體勞動者,工、農、兵、商、學、城鄉一般居民,老、弱、病、殘、傷、死、生、失業、天災,等等,幾乎無所不包。這一點,除憲法、民法等少數法律以外大部分法律都難以與社會保障法相比。

強制性是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最主要的特點之一,無論是社會保險制度,還是社會救濟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社會優撫制度,凡屬覆蓋范圍之內的,所有單位和公民、職工個人均須五條件參加,不具有參加與否的任意選擇權。

雖然在社會保險法律關系中,簽署保險合同可以有選擇的自由,但是合同自由原則在社會保障法律關系中的適用必須要受到限制,這主要是為保證受保障對象的權利不受侵害。因此在訂立社會保險投保和經辦委託等有關合同時,應該貫徹法律規定的內容,只能有條件地適用合同自由原則。

復雜性是指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既包括行政性法律關系,又包括平等性法律關系,另外還包括涉及社會保障爭議處理時的仲裁、訴訟法律關系。

它們相互獨立,有時卻又糾纏在一起,社會保障基金來源不一,籌集方式多樣,各項待遇享受的條件和標准各有不同,其中內容紛繁復雜,跟一般法律相比,復雜性更為突出。

⑧ 經濟法與民法的區別有哪些

經濟法與民法來的區別如下:自

①具體的調整對象不同。
經濟法以國家在管理和協調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為調整對象,具有顯著的服從性,屬於公法范疇;民法則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以平等性為基本特徵,屬於私法的范疇。

②法律屬性不同。
經濟法強調社會本位,以社會利益和社會責任為基本原則,著眼於維護全局的、長遠的利益;而民法則突出個體權利的本位性,強調社會個體的權利、平等和自由,能夠調動和保護個體的積極性及創造性。充分運用和體現市場競爭機制。

③調整方法不同。
經濟法以強制性規范為主,對違法行為綜合運用財產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三種制裁形式,具有懲罰性;民法則更多地採用任意性規范,當事人可以依法自由處分權利,對違法行為採取民事制裁形式,具有補償性。

⑨ 我國民法的性質是什麼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二條)。

「民法」一詞源於羅馬法中的市民法(jus civile)。羅馬法中有市民法、萬民法(jus gentium)與自然法(jus naturale)之區分。市民法調整具有羅馬市民資格者的各種法律關系,萬民法調整羅馬市民與異邦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自公元3世紀起,市民法與萬民法的對立逐漸淡化。羅馬法中完備的平權主體法律規范,經過羅馬法復興運動復甦。在歐洲法典化運動中,先後產生了《法國民法典》(又名拿破崙法典)與《德國民法典》兩部具有劃時代意義法典。在對《法國民法典》的引進中,日本學者津田真道錯誤地將「市民法」一詞翻譯為"民法"。清末變法,由中國學者直接抄自日本,譯作今稱。但也有學者認為,民法一詞並非來自日本,而是中國自己創造的,在我國古代典籍《尚書》中就已有「民法」一詞。《尚書·孔氏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做明居民法一篇亡」中的「民法」一詞被有些學者認為是我國民法的起源(實際上,中國真正開始出現成文的民法法典,是在1929年五月,由當時的國民政府頒布)。近代以後大陸法系國家立法中使用的民法一詞,如法語中的droit civil,德語中的Bürgerliches Recht,荷蘭語中的Burgerlyk Regt等都由市民法轉譯而來。

而民法依法源不同,分為直接與間接法源。在台灣,民法第一條便規定:「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即是對民法的法源規范。當中的法律、習慣、法理即為直接法源,此外尚有所謂的間接法源,指學說與判例而言。現今大陸法系民法在內容分為物權法、債權法、親屬法、繼承法等等。英美法系民法在內容上包括契約法、財產法、家庭法、侵權行為法、信託法等等。普遍認為,知識產權法、商法也屬於民法范疇。

關於如何規律司法上的關系,立法上有采「民商分立」制度,即除規律個人關系的民法法典外,另立規律商事交易的「商法法典」。如德國、法國、二戰前的日本,在中國,自二十世紀初國民政府立法之際,決定仿照瑞士「民商合一」制度,即於民法法典外,不另立商法法典。現今中國廣義的民法,除民法法典外,另外還有其他關於私法事項的法律,稱為特別民法。除公司法等商法外,另外尚包括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知識產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狹義的民法僅指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止於成文的民法法典。不包括婚姻法和屬於傳統商法內容的法律、法規。

民法典是按一定的體例、系統地將民法的各項制度編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新中國自建國以來,尚未頒行一部系統完整的民法典。由於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完善民事立法,民事活動急需要規定一些基本行為准則,在這種條件下,中國於1986年制定並頒布了一部《民法通則》。從中國民法通則的內容來看,盡管其條款較之於各國民法典的條文要簡略得多,但是民法通則基本上概括了商品經濟活動的一般行為准則,它不僅包括了一些民法總則的規范,而且也包括了民法分則的部分內容。

⑩ 民事法律關系與社會關系的區別及聯系

民事法律關系來是指由民事法律自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確認和保護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社會關系是人們在共同的物質和精神活動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系的總稱,即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
聯系是:民事法律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種。
區別是: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主體之間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對象( 客體)
而發生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現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而不是人和物的關系。盡管在財產關系中其標的常常是物,但法律關系的內容一權利和義務,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不是發生在人與物之間。

熱點內容
山東省土地增值稅實施條例 發布:2025-01-08 11:03:06 瀏覽:763
荷蘭同性婚姻法 發布:2025-01-08 10:58:10 瀏覽:639
新勞動法員工未按規定離職 發布:2025-01-08 10:38:29 瀏覽:624
公司法第一次作業 發布:2025-01-08 10:05:47 瀏覽:370
合同法第三人規則 發布:2025-01-08 09:56:48 瀏覽:207
加班費爭議是否適用勞動法 發布:2025-01-08 09:44:36 瀏覽:36
勞動法關於年假的補充標准 發布:2025-01-08 09:34:38 瀏覽:411
中日消費者合同法 發布:2025-01-08 09:16:37 瀏覽:757
即將出台的民法典 發布:2025-01-08 09:12:06 瀏覽:514
交通廳政策法規處 發布:2025-01-08 09:09:17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