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與社會的心得
① 談談你對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的認識,理解和感受,不少於300字
談談我對法律的認識
我認為法律是安全的眼睛,懂法就能辨明邪正,認清是非;法是知慧的窗口,對人的思
想進行點拔,行為加以制約。俗話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我們知道宇宙中的星球,都
在按照各自的軌道運行,
否則會天體大碰撞;
路上的車輛必須遵守交通規則,
不然會發生交
通事故。我們生活在社會上,必然也要受到法律的約束,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一旦違反法律,
都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12.4
的全國法制宣傳日是我們依法治國的標志性進步,我認為確立「
12
·
4
」全國法制
宣傳日,有利於法制宣傳教育在更寬的領域和更廣闊的空間發揮作用並不斷深入發展。
它
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方式的一種創新。
生活中的法律頗多。
社會中的法律問題。
因大頭嬰兒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嬰兒的奶粉
問題尤受關注,
江蘇徐州兒童醫院醫生馮東川在發現多例相似病例的情況下,
在繁忙的工作
中抽出時間聯系全國各地醫院的同事,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終於發現了奶粉問題,
在這醫生
醫德百受質疑的的時代,
他再次詮釋了什麼是醫德。
從法律角度而言食品安全關系國計民生,
馮東川以醫生的良知和公民的責任對奶粉質量問題實名向國家質監總局舉報,
促使有關部門
對奶粉質量標准問題進行規范,
在培養和促進現代社會公民責任和意識方面起了典範意義,
這是法律的力量啊。
高曉松醉酒案。
11
年
5
月份,高曉松酒後駕車在途中引發車禍。酒後駕車的標準是不
能超過一杯啤酒!這種測試酒精濃度的標准,不光檢測的方法不合理,也極不公平。比如,
有的人喝半杯啤酒就醉了,
但開車被查酒精測試是正常的;
而有的人能喝一瓶白酒,
但只喝
了
1
杯啤酒,就可能屬酒後駕車了。高曉松因此受罰。而高曉松作為第一個因酒駕而被拘
留的娛樂人,他的判刑,
也證明中國法律的進步,
標志著法律的平等,
以及對公眾人物約束
力的加大。
關於我自己的法律問題,
現在學校里的我們,
如果你有助學貸款,
那麼貸款的責任人是
誰,償還期等等這些都是法律。又比如,我們畢業之後,和用人單位簽訂的協議、合同,如
何維護自己的合法待遇。再等過了幾年,就可以用《婚姻法》了。法律就在身邊,只有懂法
才能在生活中在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時更好的保護自己權益。
法律在生活中相當關鍵重要,
我認為每一位大學生都必須了解法律知識,不能讀了這
么多年的書,連最基本的法律常識都沒有。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怎樣都要做一個守法的公民。無論自己有多麼充分的
理
由,
都不應該觸犯法律。
我想如果一個人能夠嚴格守法,
那麼他的人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
安
全的。作為一個大學生更要守法,因為我們是一個國家的高素質的人才。
第二,在守法的同時,我們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要有風度,有好的脾氣。有句話說,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我覺得說得十分精確。
第三,
我認為一個大學生不應該只關心自己學習,
對於公眾事件我們應參與其中。
大學
不應只是一個學習書本知識的地方,
我們要學習各種知識鍛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各種能力。
在我們身邊法律無處不在,
很多人在很多時候只是沒有那種意識而已。
在周老師的教導
下我一定能學到更多知識,用法律去保護自己。
② 法律與安全心得
談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或多或少的對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紀是一個法制社會,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了法律我們的生活將無法正常的運行。也許有些人對此會不以為然,認為人應該擁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來決定的。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一個有規則、有規矩的社會中生活,你能不顧一切地去追求這樣的自由嗎?當然不能!做為一個社會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因為在這個社會里,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我們所擁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約束下的自由,如果沒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麼我們也不會擁有自由。法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離不開它的束縛。有了法律,社會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則我們將生活在一個混亂的世界,想像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麼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既然法律是如此的重要,那我們就應該要遵守法律,遵守規則。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就是告訴我們凡事要講道理,如果我們人人不講理,那我們的國家將是怎樣一副場面,這個國家怎能還稱其為一個國家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法律意識,提高我們的法律素質,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我們不但要好好學習它,還要合理的運用,才能更好的遵紀守法,維護自身的利益。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朝著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方向在努力。國家一直在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地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教育公民自覺守法,並且學會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對於執法機關,普法的意義則在於能促使執法者更公平、更公正、更合法的行使自己的工作職能,懲治違法犯罪份子,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多年來,我們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好像電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樣,有很多原來對法律一無所知的人,如今都能運用法律來尋求一個說法。隨著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深入的開展,使得人民群眾逐漸接受了法律意識的培養,並自覺自願地運用法律。我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並且從事著基層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我沒有什麼更好的心得,我想普法宣傳教育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效,總結其中的一條經驗,那就是大家都懂得了「學法用法,從我做起。」
應該會有很多人同意我的這個看法吧?有句古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點滴小事,積累成山。別看這「學法用法,從我做起」,說著容易,可要真正做到,還是得有很強的法律意識和覺悟的。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情,它正是你素質修養的體現,或許在不經意間你就做了一個好公民,也或許在不經意間你就違反了規章制度。舉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當你在過馬路的時候,你有沒有嚴格按照交通規則呢?「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的規定你有沒有銘記在心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體現公民的素質和修養。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從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學法用法,遵守法律,進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會形成大家都來學法用法,大家都遵紀守法的大好局面,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有越來越好的治安環境和社會秩序,違法犯罪活動就會大大減少,人民群眾就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我們的國家就會逐步成為健康、文明、法治的國家,這不正是我們普法的目的所在嗎?
所謂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的可能,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的規定,未****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和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後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二)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未成年人進行自我防範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墮落,外界再怎樣幫助,也是無濟於事的。
(三)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未成年孩子對犯罪的自我防範,除以上講的,還必需懂得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根據實踐經驗,我們建議同學們如果在遭到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時候,切切要記住兩點:
第一、同學們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你們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博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
第二、如果同學們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樣、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的報告。
總之同學們如遇上不法侵害時,不要害怕,一定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要敢於檢舉揭發,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我們要堅信邪不可能壓正的道理,干壞事的心總是虛的,害怕的應該是他們。
以上我給同學們講述了違法犯罪的一點基本知識和如何加強自我防範方面的問題,我所講的只是給同學們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同學們要真正做到遠離違法、犯罪,健康成長,還要靠同學自覺刻苦地學習文化、科學、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望採納,謝謝
③ 求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學習心得
在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穩定社會和安邦興國的根本大計,是一件「關乎國運、惠及子孫」的大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雖然人們都認識到了社會保障在社會層面的重要性,而對其法律層面的認識還不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對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與分析。
當前,我國正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企業的優勝劣汰和職工的下崗、失業已成為一種經常發生的社會經濟現象,妥善解決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問題,是推進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
一、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簡介
社會保障法是調整社會保障主體之間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而勞動法是調整勞動者與資本所以者之間社會關系的法律制度。
1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共性
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都是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而且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便是德國俾斯麥頒布的社會保障法典,也是以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存狀況為基本動因的。
2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
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
3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所涉及的對象
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而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勞動者)。
社會保障的對象應當是該社會的全體社會成員,尤其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幫助的人。同時,社會保障也對社會成員中的特殊對象給予特殊幫助。社會保障的特殊對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業、患病、傷殘、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斷收入來源而需要社會特殊幫助者。這些成員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與競爭能力,使收入中斷、減少或喪失而影響了基本生活,從而得到社會給予的特殊保障。
二、國家該退位的地方應當退位
在勞動法的調整上,我國長期來存在的問題是行政因素過重,在改革過程中雖有較大的改進,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國家仍需進一步退位。目前,勞動關系中還存有大量的行政審查,例如:在勞動關系建立時一些地方執行強制鑒證,招、退工的行政審查程序;在勞動報酬中實行的工資總額管制;在特殊工時中實行的行政審批等等,使勞動關系建立與運行中融入大量行政因素。勞動關系的產生、結束與運行不應當是三方關系,而只應當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雙方關系。尤其要突破的是國家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規定每個勞動者只能建立一種勞動關系的觀念。
當著現實邏輯與觀念邏輯發生沖突時,需要重新審視的恰恰是觀念的邏輯。「一個勞動者只能形成一種勞動關系」這種觀點在計劃經濟時代無疑是恰當的。在那時,一個勞動者出現了多重勞動關系,國家將很難進行統一的管理。今天,當著勞動力通過市場來進行配置,為了使人盡其才,一個人存在多重勞動關系恰恰是一種常態。正是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對「一個勞動者只能形成一種勞動關系」的觀念進行全方位的突破。
允許一個勞動者同時建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勞動關系,對我國的勞動管理和社會保障制度會帶來有益的影響。在用工管理方面,應當允許一個勞動者同兩個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當然兩單位工作時間總和不應超過現行的工時制度;在工資管理方面,各地在公布和調整最低工資時,應同時公布月最低工資標准和時最低工資標准,如果一個職工每天在甲乙各工作四小時的話,甲單位或乙單位都只按月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來執行;在社會保障方面,繳費關系應當與工資關系掛鉤,以養老保險為例,每個勞動者固然只能有一個個人帳戶,但應要求多個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工資的一定比例向這一勞動者的個人帳戶繳納養老保險費,從而保障勞動者的利益。
三、國家該進位的地方應當進位
與勞動法相比,我國社會保障法的突出的問題是國家有一些該到位的領域尚未到位。
首先,立法者沒有設置有效的刑事立法來保障社會保險費的徵收。我國在修改後的刑法中並沒有對嚴重危害社會保險制度的各類違法行為予以明確規定,而只是混同於普通刑事犯罪行為。
其次,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缺乏承擔「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任務的主體資格。事實上,許多地方和主管部門運用社會保險基金搞生產投資,基本建設投資或是財政挪用並逾期不歸已成司空見慣的現象。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本難以有所作為。
再次,長期以來,國家將理應承擔的職工養老保險改革的成本予以轉嫁。對於穩性養老金債務,各國一般都認為是國家的應承擔的責任。所謂隱性養老金債務,是指一種養老金制度終止實施時應承擔的現時退休者的養老金和根據在職職工過去工作年限所承諾的未來養老金的支付責任。
最後,由於我國將社會保險法作為勞動法的調整對象,社會保險爭議也完全按勞動爭議來處理。事實上,用人單位不繳納養老保險,不能僅視為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應當視為侵犯了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受到侵害的勞動者雖也可以提起勞動爭議程序,以保護自己的民事權利;但更應通過行政訴訟程序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規定有利於明確國家責任,強化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力度。國家有關部門在用人單位不依法按時足額征納或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必須承擔有關責任,而並非在社會保障關系中扮演「守夜人」角色。由於勞動者利益受到侵犯時,國家須承擔先行支付的責任,就會促使有關部門提高社會保障的強製程度。
總之,明確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相互關系,不僅有重大的理論意義,也有很強的實際意義,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如何構建與完善?這是每位從事社會保障及相關法律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④ 法律與社會心德體會700左右
法律就是秩序,沒有了法律,那麼人類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樣骯臟。《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就是法律賜予我們的武器,用來保護我們未成年人的。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使用這個武器來保護我們,給我們帶來的將是嚴肅的懲罰!
據報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當塗縣城幾十家居民及企業單位被盜,每起盜竊案數額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發現場幾乎不留痕跡,搞得當地人心惶惶。辦案人員奔波數月破案後發現,作案者竟是14個8至13歲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歲,組織「團伙」入室盜竊,是其「心血來潮」的招數。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個暑假,她一人就獲取贓款近萬元,還制定了開學後每周末偷一次的計劃。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偷盜來的金銀首飾等贓物竟坦然「笑納」,不加追問。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責怪孩子,卻沒有想過自己所犯下的一點點錯,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還有的竟是對孩子所給的贓物不加追問,就坦然「笑納」。促使孩子的犯罪數額越來越大。我們小學生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識,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識也就有可能不會犯罪,可就是因為缺乏法律知識,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彌天大罪。就如同給自己色彩斑斕的生命,增添了一筆污黑的顏色。
法律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學生認為「只是違反一下學校紀律而已,沒問題的,以後我就不違法了。」請你快點打消這個念頭。因為現在一次小小的放鬆就很有可能駐成一次大錯。我們作為學生,總是要離開校園,來到這個社會打拚。才真正的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從小培養我們的法律知識,預防犯罪。
總而言之,在履行自己的義務中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權利。不能讓別人來代替自己。
⑤ 學習法律事務的體會
學習法律知識心得體會篇一: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我國於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知道,長期以來《教師法》雖然存著,但許多侵犯我們教師合法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例如毆打、辱罵、誹謗教師、拖欠工資等等,而我們教師迫於時代和社會的壓力,能夠主動利用這件法律武器去捍衛自己的人卻不多,這說我們明教師只知法、守法是不夠的,還要用法,因為用法也是我們的基本權利之一。我們教師作為一支具有高素質的社會隊伍,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教師必修的一門功課。下面談談我學習《教師法》的一些淺薄的體會。
一、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現在我不會再這么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說說而已,落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
二、我認識到了我們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幫助我們教師得到她們的所得,也讓我們教師有了行為上的准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另外,我也知道了我們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在工作中,嚴格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范」。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
總之,我們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多學習法律知識,用與我們密切相關的《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護法》來規范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學習法律知識心得體會篇二:
通過對法律基礎的學習,我首先明確了曾經模糊不清的法律的基本概念,也了解了法律的適用范圍,最重要的是,通過對一些具體法律的學習,加之穿插其中的生動的案例分析,讓我真切的感受到法律對維護社會的正常穩定所起到的貢獻,也了解了法律究竟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維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我也發現原來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細枝末節的地方,都存在著法律。在對諸多法律內容的學習中,給我印象深刻的,同時也是比較復雜的,應該算是《繼承法》了,盡管在學習繼承法,進行案例分析的過程中,課堂上時時刻刻都在「死人」,給人感覺有點「詭異」,但是繼承法對遺產進行公平 分割的辦法,的確讓人我了解了不少以前完全不懂的東西,真是受益匪淺。
不過,通過對法律基礎的學習,我也感受到我國的法律機制還不夠完 善,很多事情還沒有上升到「法律」的層面上來。比如,前幾天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大學生結婚問題,就是因為法律制定過程中,存在不完善之處造成的。其實在法律中對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能否在上學期間結婚做一個特殊規定完全是舉手之勞,但是就因為當初立法的時候沒有進行全面、周到地考慮,造成了如今的法律漏洞,以至於產生了學生不服學校「校規」,提出起訴的事情。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例如新加坡把滅蚊、在公共場所不允許咀嚼口香糖這種「小事」都寫入法律,我國的法律體制和法律法規涉及面還十分狹窄,只有一些比較「大」的事情被寫入了法律。
總之,通過這個學期的法律基礎學習,我對我國的法律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對一些比較重要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個概念上的認識。這對我將來越來越頻繁的與社會的接觸將是一個極大的幫助,至少,我知道如何使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應有權益。
進入大學以來,我也算見識了不少大學的課程,可惜的是有些課程等到將來我們走出校園以後就再也不會用到,至少我們專業的同學沒人打算將來從事如今專業所學的工作,所以如今學的那些專業課,將來能用上多少,都是一個未知數,學起來有些「浪費感情」,還有些我個人比較偏激的認為完全沒有用處的課程,更是給人「雞肋」的感覺——學之無用,棄之沒分。不過,法律基礎課到是為數不多的幾門讓我和同學們都覺得對將來進入社會後很有幫助的 「實用」課程之一。
學習法律知識心得體會篇三:
為認真貫徹執行全國人大制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以及上級有關部門的相關文件精神,本學期我們民族學校通過各種不同形式,多途徑,全方位地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教師、學生自覺學法、懂法、守法意識及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視為學校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抓緊、抓實、抓好。學法培訓活動的開展,使全體教職工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規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學習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環境保護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等。通過學習,使學校教師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識,增強了師生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我在學習中也收益非淺、感觸頗多,下面就個人學習所得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愛國守法,我們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更應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增強依法執教的意識,並把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貫徹到自己的實際生活與教育教學工作中。
二、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點內容。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師職業最大的特點是培養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視教師職業的專業修養和個性魅力,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師要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師德師風規范要求,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堅持做到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用教師的愛心去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趣,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自覺關愛學生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不歧視學生,更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現代教育是開放性教育。學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須要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課內外,校內外多種方法結合,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發揮各自的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齊抓共管,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⑥ 學習法律的心得體會
前一段時間,市委聘請法學專家教授,對全市科級以上領導幹部開展了法律法規培訓,通過培訓,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以前,對法律條文只是從表面理解,現在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次內涵,有了質的轉變。培訓結束後,我靜下心來,對照筆記,聯系交通系統執法工作實際,覺得在法制建設方面,交通系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問題仍較普遍存在,亂扣濫罰、重費輕管、以權謀私等問題也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交通行政機關的形象,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交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行政執法是我們交通行政機關最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它關繫到交通管理活動是否能有秩序的正常運轉,關繫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經濟的發展。因此,交通行政執法必須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使交通行政執法活動合法、有效、准確、高效。 合法。合法要求我們交通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必須注意五個環節。首先自身必須合法,即主體資格合法,必須是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規定的行政機關;第二,我們的行政執法行為必須合法,必須嚴格按法律規定辦事,任何人都無凌駕法律之上的特權;第三,行政執法的對象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不能隨意給被管理者設置障礙;第四,行政執法活動的依據必須合法,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不得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並須事先公布;第五,行政執法的程序必須合法,手續必須完備,不能隨心所欲。 合理。合理性是交通行政執法必不可少的補充。首先,交通行政執法行為必須統一,在適用法律、法規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嚴,畸輕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公正,不能受不相乾的因素影響;第三,行政執法決定必須尊重事實,不能作出無法執行的行政行為;第四,在堅持合法性的原則下應當充分考慮管理對象的意志,使多數管理對象能夠接受、理解和支持。 准確。准確是確保案件正確的關鍵。首先是適用法律必須准確,不能張冠李戴;第二,認定事實必須准確,證據必須確鑿,不能有任何脫節、含糊之處;第三,行政執法文書的敘述必須准確,必須能真實地表述交通行政機關的意圖,要明確易懂,不能產生歧義。 高效。交通行政執法工作有很強的時效性。首先,國家交通有關實體法和執法程序法都對時間有明確的時間規定,這些必須嚴格遵守;第二,採取行政強制檢查、取證、扣押物品的時間必須緊緊圍繞實際執法需要進行,不能無限制地濫用強制扣車和扣證措施權;第三,作出的行政執法(處罰)決定生效後,當事人逾期拒不履行的,必須即時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所以,交通行政機關必須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義,保證反應靈敏,決策果斷,指揮權威,處事迅速。 在加強和完善交通行政立法,嚴格依法行政的同時,還必須健全以交通行政執法責任為核心的監督檢查體系。沒有健全的監督檢查制度作保證,交通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則難以實現。行政執法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相對人採取具體的直接影響其權利和義務的行政行為。這種行政行為的對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行政機關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是行政機關對自身內部。為了確保行政執法行為有準則,好壞有獎懲,在嚴格執法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兩個方面起到保障作用,必須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交通行政執法責任制就是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確定的交通行政機關各項執法職責,建立起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核心的執法責任體系,並把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交通行政機關內部各執法單位各層級和各個執法人員崗位,明確責任范圍、職責、許可權、執法目標,制定考核標准和獎懲辦法,將考核的結果與執法人員的任用結合起來的一種制度。而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是行政機關內部對執法活動的直接監督檢查,是關系行政執法責任制能否得到全面實施的重要保障措施。鑒於行政執法包括了內外部兩個方面入手。那麼,交通行政機關如何開展好有效地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呢?我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六種方式。 一是由上級交通行政機關組織檢查組,對本級和下一級交通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定期檢查就是上一級交通行政機關根據需要每年確定一批重點的法律、法規、規章,有計劃、有步驟地根據預定的時間進行檢查。不定期檢查是為了了解某個法規的執法情況,臨時組織檢查組進行檢查。檢查一定要深入調查了解,不能走過場、嚴防流入形式,對檢查出來的問題要嚴肅處理及時糾正。 二是建立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實施情況報告制度。下級交通行政機關對其負責實施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貫徹執行情況,定期以書面形式報告上一級交通行政機關,上一級交通行政機關對實施中的問題要組織深入調查,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有利於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實施,促進行政執法工作的深入進行。 三是建立行政執法監督員制度。主要是從交通局機關選出幾名監督員,監督行政執法活動,這樣可以督促交通行政機關及時糾正違法失職的具體行政行為。 四是深入推行執法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按照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要求,建立完善「執法公示」。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我主要是從法律的歷史淵源以及總體框架入手,了解了中國的法律體系的相關知識,下面我對我這一階段學習的情況做一個總結,重點說說自己學法的一些心得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事批評指正。 首先第一點,簡單說一下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 我國的法律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一部法律可以追溯到夏朝,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由於處於奴隸社會,所以當時的法律神權色彩極為強烈,到後來的封建社會,重刑、嚴刑思想佔了法律體系的主導地位,法律逐步走向殘酷,例如我們都知道的中國歷史上最嚴酷的死刑-凌遲,就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宋朝,到清末變法,標志著中國近代法律的開始,這一階段的法律主要體現了廢除舊法,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而在我們所處的當代,我們所說的法律,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為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保障正常的人身權利、自由,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而制定的一種約束性的、規范性的、懲戒性的條文。由此可見,法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第二點,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現行的法律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與世界交往的日益頻繁,加上我國自主擇業以及流動人口的激增,矛盾的發生與日俱增,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各種因矛盾而導致的糾紛、損害和訴訟,要合理的、合程序的、合乎規范的來解決各種各樣的的問題,就必須依靠法律手段來實現。 為解決社會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也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自九屆全國人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近60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其中構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7個法律部門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大多已制定出來。這7個法律部門是: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可以說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主要就是有這七種部門的法律構成,但是在談到對我國法律體系所應包含的具體內容時,社會上卻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法律體系應該只包括憲法和法律,不包括其它規范性文件,也就是說法律體系只應當是由法律規范所構成的體系。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法律體系不僅包括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還包括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規范性文件。 我國的立法法對這個問題作了合理的解釋:他的主要意思就是說,法律的制定是為了創設權利義務規范,而行政法規的制定則是為實現法律所創設的規范服務。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法律體系,只能是由法律規范所構成,一般意義上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規范,不能看作是國家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點說說我的心得體會。通過近期的學習,我收獲很多,能夠對我國法律制度建設的現狀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認識。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我覺得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貴在堅持,我們應該注意時時刻刻學習法律,不要等要用法律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法律知識不足,出現那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局面。第二:我們學法的目的是為了懂法,而懂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會用法。這就需要我們領會法的實質,理解法的內涵精髓。我覺得在學習法律的時候,完全可以聯系自身實際,結合自身體會,加以通讀、領會和貫穿。雖然有些法律條文不需要一字不落的背下來,但是個中脈絡要領會清楚。同時還需要我們日常生活中多聽多看、多觀察、多積累。第三,就是:學法重要,普法更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懂法的人,例如有的人明明自身的權利受到了侵犯,卻不懂的用法來保護自己,只得忍氣吞聲,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還有的人意氣用事,感情為先,觸犯了法律還振振有詞;更有甚者,視法律為兒戲,肆意踐踏。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從自身做起,利用自己學法所擁有的知識向他人宣傳,引導他人自覺學習法律,只有人人都懂法,社會主義社會才會沿著和諧社會的道路更快更健康的發展 尤其是今年年底,我市縣鄉兩級人大將面臨換屆選舉,其中就要用到《選舉法》、《組織法》等多部法律知識,我覺得這對我們這些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契機,也是一次考驗,我們應該在干好工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空閑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在換屆選舉工作正式開始之前,最大限度的把准備工作做好,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做: 第一,盡快熟悉換屆選舉工作的程序,這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查找並學習往年換屆的相關資料,熟悉整套工作的流程,將程序搞明白之後,根據自己的理解畫一個流程圖,這樣就對以後的工作進度一目瞭然,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對換屆選舉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單純的看,而是應該將法律脈絡和所涉及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條理的整理出來,記錄到筆記本上,在日後工作中多學多看,這樣才可以加深對法律的理解。
⑦ 學生了解社會熱點法律問題,思考正確的應對和處理方式的學習思考與體會
高等學校的教育應該是以培養具有「博雅」氣質的人才為基本目標的,所謂博是指知識涉及面的廣博,不僅要博學多聞,還要博學審問,不僅要博物通達,還要博古通今,只會一味埋頭苦學的學生已經不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了,只有博學、博文、博知,才是能符合社會與國家的發展要求;所謂雅就是內容高雅不低俗,自覺學習與關注經典的、內容積極向上的、符合社會發展的時事與知識內容,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社會熱點問題引領著時代的價值導向[1]。每天出現的新的社會事件、時事熱點都劇烈的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影響著大學生的政治觀與世界觀。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社會熱點這一有利資源對高校學生進行政治觀、人生觀教育,是當今社會對大學提出的新的教育任務。
1.社會熱點的界定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專家學者對國內國際當前社會熱點的關注越來越密切,對具體社會熱點的分析和解釋也越來越深入,然而對「社會熱點」這一概念卻沒有統一的定義。在查閱了各類資料,咨詢了數位學者後,發現對「社會熱點」的定義主要可以從狹義和廣義這兩個角度進行理解。從狹義的角度上說,社會熱點普遍是指在社會中引起廣泛關注、參與討論、引起民眾情緒,引起強烈反響的事件,簡單的說就是已發生的社會影響重大,輿論嚴重關切,有一定的波及范圍和代表性意義的事件。縱觀近年社會熱點,雖內容不同,形式各異,但可以大致將其分為自然災害類、國際關系類、文體娛樂類、重大事件類和國內問題類這五類。
從性質上說,社會熱點是有啟發意義的,是積極有益的推動社會發展的事件或現象。通過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公民可以從中學習知識,反思人生,提升自我。作為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鍛煉處理社會時事的能力,從而提升政治敏銳度,可以增強公民意識。反觀熱議話題,只是一種賺取評論的話題,甚至其中可能包含不健康的內容,也可能對社會發展或個人成長沒有可以借鑒的積極因素。
從影響范圍上說,社會熱點的影響范圍遠遠大於熱議話題,是全球性或者是國家角度的關注。相對來說,熱點問題就具有局限性,主要體現在關注者年齡階段與所在地區的局限這兩個方面。
從影響程度上說,社會熱點的影響度明顯高於熱議話題。十八大的召開,朝美關系一度緊張,此類事件不僅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是我國大學生熱議的社會熱點。這種關繫到全球和平與發展的重大事件,我們相信其會記入歷史,甚至可能在多年後仍對全球政局的穩定有一定的影響,而熱點話題則不會有如此持久的影響力。
2.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的現狀
掌握大學生對於社會熱點的理解與關注程度,分析大學生關注動向與途徑方式,挖掘大學生關心社會的動機,把握其真實的思想趨勢與價值取向,從而提出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用以增強大學生正確對待社會熱點的能力的解決之道。
⑧ 中國法制史學習心得
首先,學習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不要對它進行抵觸。有些同學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就對中國法制史有非常強烈的抵觸心理。他會問學習這門課程有什麼用呢?它與現實有這么遠,學習它的價值所在等。當懷有抵觸心理學習這門課程,這樣學習起來會覺得非常枯燥乏味。中國法制史這門課程講述的內容雖然是過去的、古代的,與今天的部門法或現在的現行法律的確相差很遠,有一點需要我們稍做思考:我們今天的法律從何而來,它的歷史淵源又是什麼?現今的法制建設是否受到歷史的影響,受到影響大還是小?也許很多同學都會說,現今的很多習慣、思想、行為都是古代的或者說都受傳統深刻的影響,我們並沒有完全擺脫過去的一些東西。也是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我們面對今天的社會發現很多的問題,要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肯定要排除很多障礙,這些障礙很多來自於傳統習慣,要排除他們,我們肯定要回頭看一看它存在的根源。探其之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這就是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一定要懷著開放的心情去接受這門課程。如果你把你的心緊閉,根本不容這門課程的話,肯定學不好。如果你把心打開去容納它,不管有用沒用、好學還是不好學,你去接納它,我想它會成為你知識體系的重要部分。第二就是要將中國的歷史的發展脈絡分清楚。中國歷史有它發展的規律性,學習中國法制史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歷史發展規律。中國歷史發展規律就是從人類的第一個奴隸制社會開始,經歷了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四個歷史社會。這四個不同性質的社會形式的經濟基礎是不一樣的,法律作為上層建築是受經濟基礎制約的。所以說四個不同的人類社會決定了法律的性質、法律的內容是不同的。學習中國法制史的時候就不能全盤地、毫無劃分的去全面接受,而是要把這些內容分成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階段去理清它的發展脈絡。如奴隸制社會與封建製法律制度是不同的。奴隸制社會剛從原始社會進化而來,生產力非常低,生產關系非常簡單,這樣就決定了上層建築的簡單、原始、野蠻,法律也就被這樣比較低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奴隸制社會的法律也是非常簡單、野蠻和原始。奴隸制社會雖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四個時期,雖然每個時期都比前一時期有了進步,但總體進步是不大的。到了封建制社會,經濟基礎改變了,私有的土地出現了,地主和農民的矛盾出現了,經濟基礎較奴隸制社會有了很大的進步,經濟關系也非常復雜了,這個時期法律的性質和內容也隨之改變。因為法律要服務於經濟基礎,所以法律也隨著經濟基礎變得復雜起來。封建制社會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它的社會形態的時間是最長的。即在中國的社會歷史中,它的社會結構是比較穩定的,對我們今天的影響非常深刻。封建制社會基本上構成了中國歷史的二分之一。所以說在封建社會里不同的朝代較前一朝代都有很大的發展和變化,但他們又有共同性:維護地主階級對土地的所有權。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外國列強也打開了中國封建制的大門,這個時期中國人有一點茫然不知所措,任外國列強所擺布,這個時期中國的法律既有封建性質的,也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性質的。在這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態下存續了晚清、中華民國和太平天國不同的政權。這個時期還尚存的時候,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進行了新民主義革命時期,建立了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制度,這種全新的法律制度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所以它雖然與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並存,但最終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勝利, 49 年之後我們建立了新中國。這就是按照不同的社會狀態掌握中國法制史。
第三點方法是掌握每一個人類社會的法律制度的特點,知道它所包含的朝代有哪些。我們首先要知道,人類社會包括奴隸制、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新民主義革命時期四個人類社會,它們包含了哪些朝代我們要知道。這個問題告訴我們說學好這門課程你的歷史要學得不錯。奴隸制社會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四個歷史時期。封建制社會包括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清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包括晚清、中華民國、太平天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包括三個不同的政權時期,教材中分為工農民主、抗日民主、新民主主義時期。不同的人類社會所含的朝代不同,各朝代的法律制度不同,同一性質的法律制度勾畫出了同一社會性質的法律性質的基本的面貌。這是第三點學習方法知道各朝代的歷史沿襲方法。
第四個學習方法就是要了解各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所處的歷史地位。比如說,要知道第一個奴隸制社會是夏朝,它是從原始社會進化而來的。第二個奴隸制社會是商朝,我們要你知道商朝雖然作為第二個奴隸制社會,它也是直接從原始社會進化而來的。比如西周要知道周公,中國的典章化、制度化始於周公,要知道周公制禮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大家要知道。春秋時期要知道春秋是一轉折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新興地主,新興地主要與奴隸主分庭抗爭,在思想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有人說春秋時期相當於西方的文藝復興時期。思想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必然會帶來制度上的變化。戰國要知道戰國是第一個封建制時期,也就是說中國從戰國時期開始進入封建制社會。雖然戰國是七國爭雄的時代,對於秦朝來說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歷史地位,是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確立了皇帝制度,實行了郡縣制,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是秦朝之後的又一比較重要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知道漢高祖劉邦的約法三章,漢文帝、漢景帝的刑制改革,還要知道從漢武帝開始啟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古代從統一走向了分裂,這一時期我國的律學達到了頂峰。雖然是分裂的局面,但中國法律制度在分裂時局中發生了重大的反應,整理、刪除、融合、修改、刪除制訂一系列的行為,使得它成為中國封建法律制度中的重大的轉折點。到了隋唐時期就達到中國封建法律制度的鼎盛時期。關於唐朝大家不陌生,唐朝在整個的事件,尤其是在亞周國家可以說坐了第一把交椅,是當時最大的國家。中華法系雖然今天已經消失了,但在古代它是以唐律為首的法律,稱之為中華法系。唐律充分體現了封建性。宋元時期封建制社會走向下坡路,關於宋朝大家要知道它是農民起義最多的一個朝代,這一點與法律制度有關。元朝我們知道它是蒙古族建立的一個國家,人物有成吉思漢、忽必略。它成為橫跨亞洲、歐洲最大的國家。明朝大家要知道朱元樟,提出了重典治國的方略,所以說明朝的法律制度相對來說是比較嚴厲的,前清沿襲明朝的法律。清朝也是少數民族滿族人建立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是比較長的。清朝因為所處於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在前期屬於封建性質的,晚清屬於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晚清要知道它受到西方列強的奴役,它的很多的法律制度受到西方列強的深刻的影響。至於中華民國資產階級開始建立了他們的政權,孫中山大家要知道,他是中華民國的首席功臣。至於新民主義革命時期我們就不必談了,也是構成我們人類社會的一部分。
第五個學習方法是要求我們運用對比的學習方法。這個方法在學習這門課程中還是比較好用的。這個對比的對象可以是不同朝代的法律制度,可以是古今的對比,也可以是中外的對比。它的對比的對象(范圍)是比較大的,這樣對比起來我想大家學習起來相對來說印象會非常深刻。比如說,朝代與朝代之間的對比,宋和唐是兩個相鄰的朝代,但是我們在學習唐、宋兩個朝代時會發現宋朝制訂了很多單刑法律,而這些單刑法律用刑都非常殘酷。為什麼宋和唐雖然是相鄰朝代,宋朝會發生這樣重大的變化呢?宋朝法律制度除了沿襲唐朝以外,還制訂了很多單刑法律,其目的在於鎮壓當時的農民起義,挽救逐漸頹廢的封建社會。第二方面:古今對比:我們還是舉例來說明。在中國的歷史上,法律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是禮,這種東西在中國古代是作為法律來使用的,由國家制訂和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則,所以在中國古代禮就是法律,而禮的核心是等級關系,親親和尊尊。這種等級關系是明門寫進法律當中的,這反映了中國古代認為人生而不平等,存在等級關系是符合倫理常規的。我們在看今天,今天的法律的核心是公平、平等、正義,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杜絕特權的存在,這就是歷史的發展。你會說禮在中國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影響,這個影響我們並不否認,但法律明門規定人生而是平等的,這是古今對比的方法,我們發現社會的進步。第三方面:中外對比:在夏朝講到贖刑,這種贖刑指的是用金錢抵罪,當然那時沒有現在一般的等價物,貴重物品就是器等,在中國古代第一個奴隸制社會,中國的法律就可以犯罪用錢來贖的制度,它其實是跟錢、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在西方,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曾提到,法制是要求人人遵守的良好的法律,那個時期也同樣是作為西方人類社會的起源就已經提出法律是平等的,應該是沒有特權的,這就是古今對比得出來的,構成了中國的法律傳統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法律傳統。通過古今對比我們就能夠很冷靜的看待我們今天的法制建設。在學習中國法制史時要採用對比的方法學習歸納和思考。其實學習這門課程必不要求死記硬背,它實際上的目的是要通過了解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來思考一些問題,如果腦子里沒有儲備相當多的知識的話,你很難深刻的思考一些問題。
第六個學習方法是在學習過程中,要思考一些問題,要討論一些問題,要交流一些問題。比如說學完這門課程之後,你應該思考中國的法制建設應該如何走?我們怎樣才能達到一個法制的社會?我們今天所取得的成績是不是真的很難能可貴?我們如何面對今天所出現的一些不好的問題,如何看待這些問題?討論一些問題就是與同學和老師結成小組也好,課堂討論也好,要討論一些問題。比如說春秋時期公布成文法的歷史意義何在?雖然我們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你在學完中國法制史時看看是不是秦朝的法律制度是不是也值得肯定。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中國後世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它是停留在制度上還是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思想和文化的。再比如,朱元樟為什麼提出重典治國;清末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大門,那麼清末除了腐朽之外,對中國近代化的法制有沒有做出貢獻。太平天國就法律制度而言,為什麼是不徹底的,前後不一致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太天天國從法律角度看它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除了討論以外,還可以交流一些問題,比如交流學習方法、學習心得的體會、平時作業如何做等,與同學 和 老師形成一種學習上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