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法合同法
Ⅰ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合同法關系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屬於經濟法范疇,維護的對象是確定的,貫徹特殊保護原則,是對弱勢群體進行保護的法律,其立法主旨在於消費者的受損權益如何救濟,而不是具體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因此,只有是消費者的身份才能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自然人,必須是依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形才適用該法。例外是農民在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時,也參照該法來執行。 另外,營業執照、展銷會、櫃台出租、虛假廣告等情況下所產生的消費爭議的解決也是司法考試重要的出題點,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2,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自然人或法人)關於建立、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此類合同是產生債的一種最為普遍和重要的根據,故又稱債權合同。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 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3,二者區別於聯系
A, 由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一個特別保護法,消費者只有權利沒有義務,而經營者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合同法中對雙方都有權利和義務;這並不是說在消費活動中消費者沒有義務、經營者沒有權利,而是因為在《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中已經做了具體的規定。
B, 在經營者的義務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經營者不得單方作出對消費者不利規定的義務」,若作出了不利規定,則規定也是無效的。 而合同法中消費者和經營者權利義務是經過協商確定的,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都是有效的;
C,在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存在兩種情形:
一種是輕微後果,如商品不符合質量,可以通過退貨等方式解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規定,合同法也有規定,也可以通過合同約定,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向銷售者要求賠償;
另一種是造成嚴重後果,即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其他財產損害的,則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這個規定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原則,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范。 .
D,在具體訴訟過程中 ,選擇使用不同的法律得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Ⅱ 消法的退一賠一消費維權,適用《合同法》的一年除斥期嗎
不適用。所謂除斥期的前提是當事人撤銷合同。而退一賠一的前提是經營者有欺回詐行為,消費者因答此維權。退一賠一不是撤銷合同。退一賠一應在訴訟時效內行使。
合同法
第七十五條【撤銷權的消滅】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Ⅲ 依據《合同法》勝訴後,能否再依據《消保法》追加懲罰性賠償
前者是違約之訴,後者是侵權之訴,違約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競合的情況下,只能擇一行使。因此,不能再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起訴商家欺詐,要求懲罰性賠償,因為違反「一事不再理」。
Ⅳ 雙倍賠償的法律適用
在我國民復事立法上關於反制欺詐制度共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定以欺詐的手段訂立的民事行為無效;其次是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規定以欺詐的手段訂立的合同可撤銷,及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之(一)規定以欺詐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無效;最後才是消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有欺詐行為的可判雙倍賠償。以上共同構成我國統一的民事反欺詐制度。而消法與民法通則、合同法構成了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因此對於消費領域中的合同欺詐行為,在法律適用上應優先適用消法。這種優先適用針對的是懲罰經營者的欺詐行為,至於這種欺詐合同本身在法律上的的效力,《消法》並未規定,因而應以《合同法》的規定來確定。但須注意的是《消法》所規定的懲罰性賠償金是一種法定的賠償制度,而並非當事人之間的約定。法院一般不能主動援引該條裁判案件而要基於消費者自己依據《消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提出懲罰性賠償金的索賠請求。
Ⅳ 我違約了嗎是適合用《消法》還是《合同法》
您好:
單據上是否寫明違約金20%?如果沒有,則無需向其支付違約金。只有在合同中約定內違約金、定金的容才使用,如果沒有約定,根據對方損失進行賠償。在我看來,您的行為並沒有給婚紗店造成損失。
如果您在交納1000元時,對方告知了您活動內容,也沒有形成欺詐。
因此,建議您協商解決,適當給於對方一點補償。(100、200元)
願您順利解決此事。
Ⅵ 新消法退貨規定什麼叫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的、對其發生和後果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條件,包括自然災害、戰爭、社會異常事件等。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主要債務即次要債務的對稱,是指根據合同的約定,當事人應當承擔債務的大部分或者對債權人權利有重要或根本性影響的部分。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同期限內仍未履行的。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屆滿,仍未履行合同債務;或對於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債務人在債權人提出履行的催告後仍未履行的。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的。如果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或者其他合同條款對當事人權利義務至關重要,一方有違約行為將嚴重影響到當事人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時,當事人可以不經過催告程序而直接單方解除合同。比如季節性、時效性強的標的物遲延交貨,則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單方解除合同。
(五)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3.喪失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可以終止履行。終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終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六)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1.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03條規定)。
2.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貨物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24條規定)。
Ⅶ 《消法》為什麼是經濟法,它與合同法之類的有何區別.
因為經濟來法是國家從整體源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國家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的一部法律。
民商法、合同法的特點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不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活動的法律。
Ⅷ 合同糾紛是適用合同法還是消費者權益し
消費者為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導致人身受到損害,基於其與消費者訂立的消費合同,消費者選擇合同訴權來維權,應當優先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因為該法有合同法性質。
Ⅸ 消法 合同法
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