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教授
❶ 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單位轉制過渡期退休人員工資怎麼辦
根據《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對轉制時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年以內的人員,在與本人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可以提前離崗,離崗期間的工資福利等基本待遇不變,單位和個人繼續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時,按企業辦法辦理退休手續,按轉制過渡期退休人員辦法享受退休待遇。
轉制時,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自工商注冊登記之日起與在職職工全部簽訂勞動合同。
職工在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轉制後企業的工作年限。轉制後根據經營方向確需分流人員的,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處理勞動關系,對符合支付經濟補償條件的,應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1)合同法教授擴展閱讀
轉制單位中任屆未滿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政協常委以上職務的人員,少數確因工作需要、身體能夠堅持正常工作的副教授、副研究員和相當這一職稱以上的高級專家,轉制時需留任的院所廳(局)級以上黨政一把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幹部管理許可權,經有關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退休年齡。
其中,轉制前到達退休年齡,轉制後辦理退休的,執行事業單位退休待遇計發辦法和調整政策;轉制過渡期內到達退休年齡,延緩辦理退休的,按企業的辦法和到達退休年齡當年的過渡期政策計發基本養老金,並按企業的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
參考資料:網路-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
❷ 我聽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著名法學家江平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是我的問題:
你的兩個例子答案都是無效的,約定大於法定只在法律的任意性規定范圍里適用,對於強制性規定,正如你舉的例子,自然當事人是沒有選擇餘地的!
❸ 求 崔建遠教授 合同法研究(上中下)人民大學出版社PDF電子書
發給你PDF。
❹ 這樣的培訓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培訓通常指由具有資質的教學機構進行與專業有關的相關業務的教授。按你所專說,不符合培訓的要求,只屬是企業正常的對員工的業務知識的簡單傳授。解除事同,企業不能以此扣除「培訓費」。
按《勞動合同法》規定,工資不能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如你的工資低於深圳的最低工資,則你可以向勞動部門反映。
另加班應由企業另付加班工資:平時按150%給付,休息日按200%給付,法定假日按300%給付
❺ 誰有北大法學院教授 劉凱湘 《合同法》(共十講)的資料麻煩說下
--------------------------------------------------------------------------------
北大法學院教授 劉凱湘 《合同法》(共十講)《合同法》(一)合同無處不在 北大法學院教授 劉凱湘 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合同法這個講座,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第一講,我們合同法這個講座一共是有十講,今天是第一講,第一講的主題是關於合同的特徵,以及合同的形式。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小明想到北京來考研究生,本科畢業了,考了一年沒考上,然後自費到北京來想考北大的研究生,然後就在中關村旁邊自己去租房子,准備將近一年的時間,准備自己花錢來進行教育投資。然後就在附近找到了一家房主,跟房主也談好了,租了他一間平房,租期雙方約定了,暫定一年時間,租金也約定好了,一個月三百塊錢。這樣小明就住進去了,但是住了不到兩個月,中關村附近,就是房屋出租地段附近,房屋租金猛漲,這個房主就覺得一個月三百塊錢把這個房子租出去很可惜,這個時候他就跟小明講,他說你能不能把租金加到380塊錢一個月,小明說咱們當時說好了,一個月是300塊錢,一年期呀,如果我一年期滿以後我們可以重新協商,比如說你提出來租金又漲一些,我們可以到時候再來協商,但是現在我們期限之內,他不同意漲,這個時候房主就說,你不同意漲的話,因為旁邊很多人找我來,他們願意出400,甚至出450,500的,我能夠很容易地把它租出去,所以如果你要不願意漲的話,那我這個房子就不租給你了。那小明說那不行,咱們當時說好了,說的是一年啊。問題就在這個地方,當初雙方沒有把他們所談的這些出租的條件用書面形式寫下來,只是口頭的,沒有什麼證據證明說我答應了給你300塊錢一個月,(房主)就說沒有,小明也是,我們講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樣一個案例它就告訴我們,如果雙方之間要達成一種協議,要做成某種交易的話,到底以什麼方式來做,才會避免一些糾紛的發生?或者是即使發生了糾紛的話,怎麼樣才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解決,能夠來維護好自己的權利?所以這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什麼叫做合同?合同有什麼樣的特徵? 合同其實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廣泛存在的、普遍存在的,而且合同作為一項法律制度,是一種很古老的法律制度。在咱們民商法的領域,像很多一些新的制度,像公司制度,票據制度,信託制度,都是晚近開始發展起來的,但有些制度,像不動產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包括像合同制度,侵權行為制度,在民法當中是一種很古老的分支學科,咱們中國人講合同這兩個字都是非常的貼切,揭示了這個所謂的合同這樣一種法律關系的本質,一個「合」,一個「同」,合強調什麼呢?不是一個人,二人以上才能是合,所以它講的是兩個主體之間,兩個當事人之間的事情。還有一個「同」,雙方同意,雙方協商一致,這叫合同。 但是合同這個詞,其實在中國古代法律當中並不叫合同,後來才發明出合同這個詞的,根據古文獻的記載,比如說像在《周禮·天官·小宰》它所記載的裡面有一句話叫做「聽稱責以傅別」,這句話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古典合同法的最早的一種相關的文獻記載,就是說你借款的話,那麼兩個立約人,就是借款人跟出借人,雙方叫做立約人,立約人在一個簡上,寫上立約人的姓名,寫上借貸的數目、日期,像我們今天講的一些合同的主要條款,然後在中間寫一個字,比如說一個「大」這樣一個字,然後從中間把它分開,一分為二,出借房跟借入房各執一半,以後出了什麼糾紛把這兩個合在一塊,合二為一就能對上了,這是兩個立約人,一個借款人,一個出借人,這就稱之為「傅別」,所以「傅別」其實是我們中國古代關於合同最早的一種稱謂,所以這種制度很古老的,存在的歷史很悠久。 現在社會當中我剛才講到過合同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大到我們講的公司去做生意,它購進商品,購進原材料,銷售自己的產品都得通過合同的方式,大到像這種社會資源的流轉,重要的生產資料,比如說土地使用權,它的出讓,它的轉讓,它的抵押,都得靠經過合同來實現的,小到咱們的日常生活,你出去坐個車,那也是個合同關系,叫做旅客運輸合同,你去商店買一杯牛奶,買一塊餅干吃,那也是個合同關系,那叫買賣合同,你去看個電影,你去餐館吃個飯(是)服務合同,所以合同是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無處不在的,無論是你大公司做大買賣,還是我們平常過日子,都得通過合同這種方式,所以合同它是一種交易規則。 合同一般有這樣幾個方面的特徵,第一,合同的主體,合同主體方面的特徵,它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一種法律關系。平等主體,能夠有資格訂立合同的有自然人,就是我們公民個人,可以是企業法人,或者其他類型的法人都可以的,還有非法人組織,像合夥,像法人的分支機構,都能夠來訂立合同,這是合同的主體,但是一旦你是來訂合同,訂我們民法上所講的合同,那麼它們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這就要求合同雙方當事人本著一種平等的、自願的原則來訂合同,因為地位都是平等的,所以任何一方不能強迫另外一方,不能以這種強迫交易的方式來達成合同的。第二個特徵呢,我們講合同是種法律行為,所謂的法律行為就是說它有一種意思表示的,你想去買一輛汽車,你內心有這樣一個主觀上的動機,有這樣的目的你想買一輛汽車,然後你得把你內心的意思,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說你跟一個汽車銷售商進行磋商,我想買你這個車,你什麼價格、什麼型號、什麼時候付款、以什麼方式付款、以後售後維修服務怎麼進行等等,這就是表達的過程,最後雙方談成了,我們簽一個書面的合同,確定我們雙方之間的合同得以成立,它是個法律行為,法律行為我們講它的本質是一種意思表示,這是它第二個特點。 第三個特點,合同的目的,它有目的性,合同的目的是在合同的當事人之間設定一種權利義務關系,按照我們國家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關於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它的目的性很清楚,就是說你訂合同,通過這種合意來訂立一個合同,它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在我們之間形成一種法律上的權利義務後果,所以它跟一般的生活行為就不一樣。比如說今天我們約好了,約好一個朋友說咱們晚上一塊吃飯去,它也是個約定,也是雙方可以說是意思表示一致,可是這並不在雙方之間形成一種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如果一方沒有去赴約,他毀約了,我們也可以說,我們頂多說這個人不講信用,對不對,說好了,答應的事情不去做,但是它不會有法律上的後果,通常而言說,但是比如說我們訂了個合同,說你賣給我一輛汽車,最後你不能交貨,或者你交的貨不符合質量要求,那就有法律上的後果了,所以合同它有目的性,雙方訂立合同的目的是在雙方之間形成一種權利義務關系,或者是變更一種權利義務關系,或者是消滅一種權利義務關系,這是合同的第三個特徵,它有目的性。 第四個特徵,我們說合同是種合意,雙方合意的結果,也就是說,雙方完全是基於自願、平等協商達成的。最後一個特徵,合同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就是合同一旦達成了,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雙方都得按照合同的約定來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的話就會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就會承擔違約責任的。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法律上的合同。由於合同是一種平等主體之間基於意思表示的一致,平等協商達成的關於權利義務關系的一種安排,一種協議,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之下,社會資源的配置,商品的流轉,甚至包括技術、勞務、生產力、資本等等這樣一些生產要素的組合流轉,基本上都是通過這種合同的方式,通過主體之間、企業之間、公司之間、個人之間這樣一種平等協商,或者是這種社會資源的分配、流轉,所以我們可以說合同法它是這個市場經濟的一種基本的交易規則。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回到剛才那個案例,我們看看訂合同有什麼形式來訂?合同的本質是雙方的一種合意,所以說你只要有合意就可以達成合同,但是,關鍵這個問題就說,你怎麼能證明雙方之間達成了一種合意,達成了一種權利義務的安排、一種協議,從法律上來講,當事人之間以什麼形式來訂合同,法律本來是不進行一種強制性的規定,所以關於訂立合同的形式的問題,我們國家合同法也是採取了一種「意思自治,合同自由」的原則,也就是說,雙方當事人之間訂合同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合同法是這么規定的: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以及其他形式,這就告訴我們,平常訂合同最常用的兩種,一個叫做書面合同,書面形式,一個叫做口頭合同,以口頭的形式訂合同。 口頭這種形式它的優點是方便、快捷,事實上很多一些生活化的合同,日常生活當中的合同其實都是口頭的,它不必要去訂立書面的,你去商店買一包麵包,這是個買賣合同,但是你跟商場說我們之間來簽一個書面的合同,這個麵包叫什麼名稱,多少錢,買賣雙方都是誰,什麼時候訂立的,根本就不必要,但是口頭合同有它的缺點,它的缺點就是我們講的「口說無憑,查無實據」,一旦出現了糾紛,你怎麼來證明你們雙方之間曾經有過合同,特別是這個合同是怎麼約定的,比如剛才那個租賃合同,租金是多少,租期是多長時間,租金怎麼支付,你就很難來舉證的。我們說你坐個車,打個計程車,它是個口頭合同,最後你說你丟了個東西在計程車上,你要找這個計程車司機去,這個計程車去,你總得有個發票吧,能夠證明你坐那輛車的,它是個證據了。我們剛才那個案例當中,你怎麼來證明?他就更困難一些,當然他可能能想辦法找一些旁證,比如說假定他的租金是按月支付的,他曾經付過租金,對方打了收條,今收到小明同志第一個月的租金三百塊錢,好,那還好一點,這就證明你們之間曾經有過租賃關系,但是接下來你要證明租多長時間,你就很難證明了。所以,一般來說,這種比較長期的、大宗的、連續性的、反復的這種交易,最好我們提倡用書面合同。 當然你說雙方都互相很信任,我們沒有必要簽書面合同,那你是雙方自願的,這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方比如說提出來了,你要跟我簽合同,咱們必須訂書面合同的,那就必須按照這種要求來的,因為如果對方不同意,你們就達不成合同,所以企業之間的合同最好是用書面形式的,即使是私人之間的,我們講長期的、反復的交易,或者說大額的交易,標的比較大的交易,最好採用書面形式,一方面它便於在訂立合同的時候,把雙方這種權利義務寫得很清楚,避免糾紛的發生。 第二個一旦發生了糾紛,它也便於我們按照這個合同條款來確定雙方的責任,這就是所謂的書面形式。書面形式其實也有很多種的,比如說有合同書這種形式,所謂的合同書就是一種最正規的,最規范的一種書面合同,比如說租賃合同,當事人(是誰),然後分成多少條,租金條款,租期條款,標的物條款,轉租條款,裝修條款等等之類的,一條一條地寫,這就是所謂的合同書,最後雙方簽字蓋章。除了像這種合同書以外,其他一些達成合同的方式,也屬於書面合同的范疇,比如說通過書信、電報、傳真,甚至包括像我們現在講的電子郵件達成的,那也是個書面合同的。除了書面合同、口頭合同以外,合同法還有個叫做其他形式,所謂其他形式一般是講根據這種生活慣例或者叫做商業慣例、交易慣例推定出來的雙方之間有一種合同關系,可能既無書面的合同,甚至連口頭的合同都沒有,但是雙方的行為足以證明,而且根據這種交易慣例、商業慣例,足以證明雙方之間是有一種合同關系的,這認為是推定的形式、推定的合同。 所以像咱們剛才講的這個案例當中,雙方之間有合同關系沒有?有。它是以口頭形式達成的一種合同,租賃合同,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雙方沒有簽訂書面的形式,所以小明如果想贏這個官司的話,他就得找很多的旁證來證明,他們曾經達成過一個關於租期一年、每月租金300元的,這樣的一個證據,比如當初談的時候有沒有朋友同學跟著一塊去談的,還有比如說我剛才講過,他是不是已經付了幾個月租金了,已付租金的這些憑證,這些都是一種證據證明,那麼作為房東來說他不想租了,他說我們之間沒有合同,或者我們之間有合同,或者只是說兩個月、三個月,那麼他來舉證證明自己這種主張,但是顯然在這個案例當中,房東他這種主張更多是消極性的主張,他認為沒有一個關於每個月租金300元,租期一年的合同,他是個消極主張,他很難舉證的,或者這種舉證責任來說,小明比如說作為原告去起訴,因為他有證明我們之間有合同,他現在提前把我趕出去,他毀約了,他違反合同,所以主要的舉證責任在小明這邊,因為他是個積極主張的,當然如果反過來,你讓我搬出去我不搬,現在房東可能他作為原告來起訴,他說你非法侵佔我的房子,你得搬出去,那麼對方可以抗辯,說我們是具有租賃合同的,我是合法佔有,這種繼續性的合同,但由於你沒有簽訂書面合同,所以它的這個權利的保護就會有一定的缺陷。 合同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它有不同的分類標准,第一種分類標准把所有的合同可以分為「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所謂有名合同指的是,我們國家合同法有明確規定的、有合同名稱的這種合同,合同法把在實際生活當中市場交易當中,最常見、最典型的15種合同進行了規定,包括像買賣合同、租賃合同、贈與合同、運輸合同、建設合同、承攬合同、委託合同、技術合同等等這樣15種合同做了規定的,但是我們實際當中合同類型還很多。比如說放國慶長假你出去旅遊,你參加個旅行社,從北京出發到重慶、到三峽,這就是個合同,這就稱為旅遊合同,可是旅遊合同在合同法裡面沒有寫,如果出了糾紛,這個旅客說他已經答應好了,住三星級飯店,結果住的時候很差的飯店,原來說了門票應該包括在裡面了,結果每一個門票都得自己另外買等等,發生了糾紛。這就是個合同糾紛,那這種合同就稱為無名合同,合同法上沒有它的名稱,但是你處理糾紛沒有關系,首先合同法的總則部分,都可以適用於它的,然後也可以比照合同分則當中最相類似的這種合同類型來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 第二種分類把合同分為「諾成性合同與實踐性合同」。諾成,諾就是允諾的意思,所以所謂的諾成就是一諾即成,換句話說,只有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了,通過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達成的意思表示,合同就成立了。比如說像買賣合同,我們訂一個房屋買賣合同,也許一年之後才能交房,沒有關系,合同從你雙方簽字之日起,它就已經成立了,這是諾成性,大部分合同都是這種諾成性的。但是還有一些稱為實踐性合同,所謂實踐性就是說,除了雙方意思表示要達成一致以外,還需要雙方進行某種交付,某種給付,付諸實踐,比如說按照一般地理解,生活借用合同,你出差去,我借你的車用三天,借用不給錢,如果給(錢)就是租賃合同了,給租金了,不用錢的,借用,像這種合同,除了說我想借你的,你願意借給我,那麼還得你把這個車交付給我,把鑰匙給我,這個時候借用合同才成立,這就是認為是實踐性合同。 第三種分類稱為「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這個「式」是方式、形式的意思,所謂要式合同,它是指雙方訂合同的話,必須具備某種特定的方式或者形式去訂立,合同才能訂立、才能有效,這就稱為要式合同,反過來所謂不要式就是說,法律對你訂的這種合同,不要求你有什麼特定地方式去進行,都可以的,這就是不要式(合同),根據合同法「意思自治」的原則,絕大部分的合同都是不要式的,只有極少數合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採用特定的方式,比如說書面形式,比如說像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合同,轉讓合同,它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的,這是其他法律、行政法規有規定的時候,它按照其他的法律、行政法規來按照這個方式訂立合同。 第四種稱為有「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這個比較好理解,所謂有償就是必須支付對價,不是無償獲得的,反過來不需要支付任何對價,那就是無償合同,比如說我們講贈與合同,典型的無償合同,比如剛才講的借用合同,典型的無償合同,有的合同比如說像委託合同,根據雙方約定可以是有償的,可以是無償的,那就看約定了,但是有的合同準是有償的,比如說買賣、租賃、倉儲這些合同,它肯定只能是有償合同。 第五種分類稱為「主合同與從合同」,這是指的這兩個合同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它的前提是有兩個合同,一個是主合同獨立存在的,一個是從合同附屬於、服從於這個主合同的,比如舉個例子來說,甲公司向銀行借款簽訂一個借款合同,這是個主合同,現在銀行提出來,你要給我找一個擔保人來擔保,甲公司找到了乙公司,乙公司願意給甲公司做保證人,做擔保,然後乙公司就跟銀行簽訂了保證合同,這個保證合同就成為從合同,如果沒有這個主合同就不會產生從合同的,所以它就是兩個合同是一種主從關系,這是最主要的一些合同的分類。 好,今天這一講我們就講到這兒,下一講我們主要是講關於合同成立的法律問題,謝謝大家。
❻ 求王利明教授的合同法研究第三、四卷PDF電子書 人民大學出版社
網路網盤上至找到一、二卷。
❼ 求王利民教授的《合同法研究》第三卷電子書下載地址
http://book.knowsky.com/book_796043.htm
❽ 和公司簽約後辭職的話,是不是要交違約金
勞動法權威黎建飛教授解析《勞動合同法》 炒老闆魷魚不用付違約金
《勞動合同法》明年實施,向勞動者一邊倒
單位遲遲不給簽勞動合同將賠付雙倍工資;炒老闆魷魚可以不再賠違約金;簽約兩次之後再續約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超過一年不簽約的,自動視為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明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施行之後,這一切都將成為現實。
昨天,參與了該法起草工作的勞動法權威黎建飛教授為廣州企業界解析《勞動合同法》將對勞資雙方產生的深刻影響:一年以下的短期合同也許大大減少;用人單位換血速度也許加快;廣州勞務派遣市場也許將萎縮……
廣州企業界法律界聚焦《勞動合同法》
昨天,廣東企業界和法律界的200多名企業高管、人力資源經理、法務人員和社會律師做了一天「小學生」,津津有味地聽我國勞動法權威黎建飛教授詳細解析於今年7月1日通過、將於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中,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權利義務規定的新動態。
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所長,黎建飛教授參與了《勞》的起草過程。這也是《勞動合同法》出台之後,廣州市企業界和法律界首次進行大規模探討。
勞動者獲益
簽約兩次之後須簽無固定期限合同
25歲的小呂在廣告公司工作3年了,「從一進公司就是每年簽約一次,擔心單位明年不給續約,我壓力很大,天天加班圖好好表現,從不敢休探親假。」
「事實上勞動者合同都是3到6個月的居多,一年以上都算少見,讓勞動者長期處於緊張和壓抑的狀態。《勞》的一大任務就是防止合同短期化和頻繁簽訂勞動合同。」黎建飛教授開宗明義,「出台《勞》的兩大目的便是解決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和勞動合同期限短的問題。」《勞》14條規定,勞動者與單位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後,如果雙方再次續約,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違規不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在解除或終止合同時,應按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雙倍支付賠償金。
「《勞動法》20條規定: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以上,雙方同意延續合同的,只要勞動者提出,便應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在實踐中,不少用人單位為規避與勞動者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往往在快滿10年時,就不再與勞動者簽合同。『10年』反而成了勞動者丟工作的一個檻。」省市兩級律師協會勞動法專業委員會主任肖勝方律師介紹。
「對勞動者來說,這一規定帶來的利好消息是:簽約時間勢必延長;但也可能出現一種不好的局面:兩次簽約之後單位不再跟勞動者續約,用人單位兩輪之後就大換血,『十年檻』縮短,對於想繼續留在原單位的勞動者來說就不可能了。」黎建飛教授分析。
肖勝方律師也有自己的看法,「由於用人單位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面前別無選擇,所以也許4~6年之後,許多單位70%~80%的員工都是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員工,無固定期限合同將成為我國用工形式的主流,這樣的能進不能出是否會引發企業生產效率低下、沒有勞動積極性?」
炒老闆魷魚不再擔心違約金
違約金一向是用人單位綁住勞動者的「緊箍咒」,但明年1月1日之後,想炒老闆魷魚的打工仔可以「揮揮衣袖不留下一分血汗錢」了。《勞》規定,除非勞動者接受過單位的培訓,或有保密協議和競業限制的協議,勞動者不需向單位支付任何違約金。
「而且單位必須出具第三方開的培訓費用發票才能證明對勞動者進行過培訓,企業內部培訓或沒有第三方發票的都不算。作為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我要提醒你們記得收好發票;作為勞動者,就要記得快點毀滅證據啊。」黎建飛有趣的說辭引來台下一片笑聲。
單位拖著不簽約將會賠得更慘
遲遲拖著不跟勞動者簽約的無良老闆要注意了!「《勞》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後,1個月之內必須簽約,3個月到1年之內未簽約的,賠償雙倍工資;超過一年不簽約的,自動視為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黎建飛教授提醒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要注意使用這一條款保護自己。」
大學生一畢業快馬加鞭去報到
簽好了工作單位的大學畢業生們注意,「不要離開校門後到處瘋玩,得快馬加鞭到單位去報到。《勞》第七條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也就是說報到了勞動合同才生效,要是在離校和單位報到期間出了意外,學校和單位都不會管,那就慘了。」黎建飛舉例:一名服裝學校的女生,畢業離校之後未及時到單位報到,結果期間查出患上血癌,醫療費學校和單位都沒有義務負擔,只能靠社會救濟,「同學們千萬不要輕易脫離組織。」
用人單位警惕
大批勞務派遣公司或倒閉
劉小姐與某人才租賃公司簽訂合同後被派遣到某大公司做會計,「看起來光鮮,其實我的收入、福利遠遠低於直接與這家大公司簽約的同事,是由人才租賃公司支付的。」不幸的是,劉小姐在工作期間出了車禍,下肢癱瘓,但大公司以與她沒有勞動關系為由拒絕賠償,人才租賃公司又說自己賠不起,申請破產了事。像劉小姐這種「有勞動無關系,有關系無勞動」的用工形式就叫勞務派遣。這種用工形式在金融、建築等行業大量存在。
「全國有3000萬勞動者的用工形式是勞務派遣,廣州是勞務派遣最活躍的城市之一。」此次立法中,勞務派遣是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勞務派遣公司的利潤來自勞動者支付自身的管理費用,或者由實際的用人單位支付受派遣勞動者的管理費用。不管是哪一種運作模式,在資金鏈上都是從用工企業流向派遣機構,是以其更可觀的收益或更大風險的轉移為代價的。」黎建飛分析:「派遣勞動之所以受到實際用工單位的青睞,是由於可以降低勞動成本,規避義務,減少職工的社會保險和福利支出,以及節約招聘勞動者後的試用成本。」
《勞》對勞務派遣的限定非常嚴格,將勞務派遣單位規定為用人單位,履行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動者出了事就找派遣單位負責,派遣單位必須與勞動者簽訂2年以上合同,這期間勞動者就算沒有工作,派遣單位也得支付工資。另外還規定被派遣公司與派遣公司承擔連帶責任,這就把用人單位拉了進來,保障了勞動者的利益。」黎建飛分析:「今後可能將有大批勞務派遣公司轉行或者倒閉。勞務派遣將受到遏制。」
單位不給買社保就得賠償
「不少單位沒有依法為勞動者購買社會保險,今後出現這種情況,不但要補足應該交的部分,還要向勞動者付出經濟賠償。」肖勝方律師提醒用人單位,「所謂依法,是要按時、足額購買,拖延時間、金額不足都要賠償。根據《勞》46條,勞動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用人單位要作出賠償,並補繳拖欠的社保資金,還要交滯納金。這將導致企業越不依法購買社會保險,損失越大,成本越高。」肖勝方律師提醒各用人單位,「很多單位的勞動合同都有違約金的規定等,這些都需要修改。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應該討論一下如何修改自己的勞動合同了。」
❾ 請教個合同法的問題
[五]某大學A教授,於三月一日接獲B出版社寄來的「中國法學網路全書」目錄,載明該全書共十冊,價款壹萬元,並付訂書單乙紙。A教授於三月四日填妥訂書單,因急於上課,乃交C生回家途中於郵局投寄之。C生離去後,A教授憶起其同事D教授曾參加該全書編輯工作,答應贈送一套,即自四樓研究室窗口呼叫,「不要投寄」,C生於下課鍾聲中誤聽為「不要忘記」,點頭離去,而投寄之。A教授於三月五日下午知其事,即以限時專送致函於B出版社,敘明事由,表示撤回訂書單,倉卒之間,未貼限時專送標簽,並誤投於平郵郵筒,延至三月七日上午始行到達。B出版社於三月六日上午收到A教授的訂書單,即於當日下午寄發網路全書,於三月九日到達,A教授拒絕受領。試問B出版社得對A教授主張何種權利?關於本例題,北京大學葛雲松教授曾參照中國大陸民法相關規定加以分析,足供參考,經葛教授同意,附錄如下:A教授的訂書單作業要求:就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所載」A教授的訂書單」一案,參考該書提供的模式,撰寫一份案例分析(「解題」)。註:與台灣民法典第367條大體相當的《合同法》條文是第159條。一、解題結構:B出版社的請求權基礎–《合同法》第159條(一)買賣合同成立1.A教授的要約(1)B出版社寄送目錄和訂書單的法律性質:要約?要約邀請?(2)A教授的要約的成立與發出(3)使者許可權的撤回?(4)意思表示發出後,效果意思的變更對意思表示效力的影響(5)要約的撤回?(6)要約的撤銷?2.B出版社的承諾(二)買賣合同的生效–是否完全符合生效要件?問題:是否存在重大誤解?(三)買賣合同的效力:A教授發生給付價款等義務(四)結論:B出版社有權依第159條的規定向A教授請求支付價款二、解說B出版社要以《合同法》第159條為依據向A教授請求支付款,須(1)買賣合同成立;(2)買賣合同生效,A教授發生支付價款的義務;(3)買賣合同沒有消滅;(4)A教授沒有可以拒絕履行其義務的抗辯權。(一)買賣合同的成立1.A教授的要約(1)B出版社寄的」法學全書」目錄和訂書單,究竟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依《合同法》第14條規定的要約的要件,內容須具體確定,B出版社的目錄和訂書單顯然不滿足該要件(比如,其中不含數量條款),而且,《合同法》第15條規定,寄送的價目表為要約邀請。因此,B出社的目錄和訂書單不構成要約,或為要約邀請。(2)A教授發出訂書單是否構成要約?意思表示的構成要素,一方面為主觀要件,一方面為客觀要件(表示行為)。A教授最初有購買圖書的意思,其訂書單內容具體確定,即從《合同法》第14條關於主觀要件規定看,訂書單完全符合。(3)使者許可權的撤回?但是關於客觀要件(表示行為),要約應到達對方才生效(《合同法》第16條)。A教授交C生投寄,其意思表示已經發出,應無疑義。問題在於,A教授對C生呼叫」不要投寄」,在法律上發生何種效果。C生之於A教授的要約,屬於理論上所說的意思表示的」使者」或者」傳達人」,其地位類似關代理人,因為被授權而具有了使者的資格。我國現行法雖然沒有關於使者的許可權及其消滅的規定,但是《民法通則》第69條第2項規定了代理權可以因為本人的單方行為而消滅,類推適用於此,A教授可以單方撤回C生的使者許可權。那麼,A教授的呼叫是否構成了有效的撤回行為?C生聽到了A教授的呼叫,即意思表示也到達了相對人。問題是,C生錯誤領會了其意思。從比較法來看,台灣民法第94條規定,」對話人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於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我國民法對此未設規定,理論界也少見討論,從政策角度分析,該見解具有合理性(理由……)。本案中C生未能了解A教授的意思,應不發生使者許可權撤回的效力。另一方面,即便就上一點而言認為C生的使者許可權被撤回,也並不必然導致要約不生效。因為,相對人B出版社無法了解要約是否通過使者而為,以及使者許可權的問題,其合理信賴值得保護。類推適用《合同法》第49條關於表現代理規定,A教授不得對善意的B出版社主張使者許可權上的欠缺。(4)A教授的真實的主觀意願(具體而言,效果意思)發生了變化,已經不再願意訂立合同,但是其主觀意願的變化,並不導致要約效力的喪失。(5)要約的撤回?A教授發出了撤回要約的通知,但是該通知並沒有早於要約到達或者同時到達。從《合同法》第17條來看,不發生撤回的效力。《合同法》並沒有規定撤回要約之通知本不應遲到而遲到時的問題,但是第29條規定了承諾的遲到。該條規定的立法宗旨來看也應當適用於撤回要約之通知的遲到。但問題是,A教授的通知乃是平信發出,因此並非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的情形,所以,出版社並無將遲到事實通知A教授的義務。(6)要約的撤銷?《同學們潢意:台灣民法沒有關於要約之撤銷的規定,這是我們的特殊之處,因此,下述分析在王澤鑒的書中沒有對應之處》《合同法》第18條規定,要約原則上可以撤銷。A教授的信件雖然本意在於撤回要約,但是依照意思表示解釋的方法,A教授的目的就是不與出版社訂約,因此,假如他知道該信因為遲到而無法發生撤回的效力,一定希望該信件發生撤銷的效力。所以,該信件可以被解釋為撤銷要約的表示。但是,且不論A教授的要約是否屬於可撤銷的要約(《合同法》19條規定了條件),該通知直到3月7日上午才到達B出版社,而B出版社已經於3月6日寄出書籍,即已經發出承諾。依《合同法》第18條,該通知未能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前到達,不生撤銷的效力。2.B出版社的承諾B出版社於3月6日下午寄出書籍。該行為顯然顯示了B出版社有與A教授訂立買賣合同的意思,並且書籍寄到之時,即可使A教授了解B出版社的訂約意思。因此,B出版社的行為符合承諾的要件(《合同法》21、22、26條),於3月9日到達時生效(26條)。因此,雙方的合同於3月9日成立。(二)買賣合同的生效要件雙方的合同並無欺詐脅迫,內容違法等妨害效力的事由。可成為問題的是,A教授是否存在重大誤解。如有,則A教授享有撤銷權(《合同法》541條款1項)。A教授因為忘記對方曾答應贈與一套書而發出要約,這屬於典型的」動機錯誤」的情形,應不構成重大誤解。(三)因此A教授與B出版社的合同生效。嗣後並未發生使合同消滅的事由。合同性質,屬於買賣合同(《合同法》130條)。買受人義務,依據該法第159條,是支付價款的義務。A教授並無同時履行抗辯權等抗辯事由,B出版社有權請求其履行該義務,以及其他義務
不知對你是否有幫助。
❿ 求王利明教授的 合同法研究 PDF電子書
書籍已經上傳了, 這個是第2卷, 打開後可預覽, 沒錯的話請採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