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法的調整主體

社會法的調整主體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50:45

㈠ 判斷:劃分部門法的首要標準是法律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 )這個說法對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法律調整的對象是首要的,而調整方式(方法)是輔助的。
法律部門又稱部門法,法的部門。是根據一定標准和原則所劃定的同類法律規范的總稱。所謂法律部門的劃分標准,是指具有哪些共同特點的法律規范可以結合為一個法律部門。在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時代,法律部門劃分的標准不完全相同;我國現行的法律部門劃分標准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法律調整的對象,即社會關系是劃分法律部門劃分的首要標准。法律調整領域十分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民族、家庭等方面。例如,民法部門法是調整平等主體間財產與人身關系的法律,據此把所有調整這種社會關系的同類法律規范組合在一起成為民法部門。行政法部門雖然也涉及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但是它不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所以行政法部門與民法部門區分開來了。法律的調整對象主要涉及人身關系、財產關系(平等主體和縱向隸屬關系的主體)、國家機構組織關系、國家活動、國家和公民的關系、勞資雙方的關系、環境和社會進步的關系等等。
(2)法律調整的方式。有時針對同類社會關系法律採用不同的調整方式,常常體現在法律規范中的法律後果部分。這些方式主要包括自行性調節、強制性干預和政策性平衡三種。這些方式也是劃分法律部門時要考慮的標准。
在這兩項標准中,前者是主要的,後者是輔助和補充的。需要說明的是,法律部門劃分的標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各法律部門之間存在相互聯系、銜接和配套關系,所以,在有的情況下根據這兩項標准還不足以進行法律部門的完全劃分。因此,我們還應當注意法律部門劃分的若干指導原則。

㈡ 按照創制和適用法律主體及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范圍不同,法可以分為

按照創制和適用法律主體及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范圍不同,法可以分為國內回法和國際法。答
法的分類還有以下幾種: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創立和表現的形式所作的分類。
2、憲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按照法律的內容和效力的強弱所作的分類。
3、實體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內容所作的分類。
4、特殊法和一般按照法律效力范圍所作的分類。
5、公法和私法。
6、固有法和繼受法按照法律的淵源關系所作的分類。

㈢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在平等主體之間,即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之間,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上述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的基本內容是財產歸屬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財產歸屬關系是民事主體因佔有、使用、收益、處分財產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財產流轉關系是指民事主體為獲取利益而相互交換財產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財產歸屬關系與財產流轉關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財產歸屬關系是財產流轉關系的前提,財產流轉關系又常常是財產歸屬關系的發生根據。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的內容,是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人格關系,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人格利益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3)社會法的調整主體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民法調整機制實際上以私法自治為原則,規定任意性條款作為補充,規定強制性條款為例外。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具有法律效果的意思受到民法保護。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即通過意思或者法律規定賦予當事人創設權利義務。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當事人社會關系的攫取,民法不一定調整其全部的社會關系,僅僅調整具有民法意義上的社會關系,比如買賣。

㈣ 簡述法律調整

[1]憲法
憲法是規定國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集中表現各種政治力量對比關系、保障公民權利的國家根本法。[1]

[2]行政法
行政法是有關行政權的組織和活動,調整行政權運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2]包括三大部分:
①行政組織法——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②行政行為法——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③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3]民法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3]

[4]商法
商法是調整商事主體在商事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商事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4]

[5]經濟法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經濟調節關系,實現國家經濟調節意志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①有關指導經濟體制改革的規定;
②有關國民經濟計劃和宏觀管理的法律規范;[5]
③有關各類企業管理的法律規范;[6]
④有關市場主體和市場秩序的法律;[7]

[6]勞動和社會保障法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8]
社會保障法是調整有關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9]

[7]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環境保護法是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社會公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10]
自然資源法是調整各種自然資源的規劃、合理開發、利用、治理保護等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11]

[8]軍事法
有關軍事管理和國防建設方面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①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12]
②中央軍委制定的法規;[13]
③國務院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軍事行政法規;[14]
④中央軍委的下一級軍事機關制定,或與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的軍事規章

[9]刑法
關於犯罪與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15]

[10]訴訟法
有關各種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16][1] eg.《憲法》、四次修憲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主要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和代表法、
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立法法、授權法、國籍法和其他公民權利法、
法官法和檢察官法。
[2] 內容極為廣泛,容易變動,數量極多,居於各部門法之首,也沒有行政法典。因此
不一一列舉。
[3] eg.《民法通則》、《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商標法》、《著作權
法》。
[4] eg.《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商業銀行法》、《擔保法》、《海商
法》、《破產法》、《對外貿易法》。
[5] eg.《預演算法》、《統計法》、《會計法》、《審計法》、《計量法》、《招標投標法》。
[6] eg.《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7] eg.《反不正當競爭法》、《價格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8] eg.《勞動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
[9] eg.勞動保險、待業保險、農村中的「五保」、《財產保險合同條例》。
[10] eg.《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11] eg.《森林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
[12] eg.《國防法》、《兵役法》、《軍事設施保護法》。
[13] eg.《中國人民解放軍環境保護條例》。
[14] eg.《民兵工作條例》。
[15] eg.《刑法》、刑事立法或立法解釋。
[16] eg.《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律師法》、《公證法》、《調解法》、
《仲裁法》、《監獄法》。

㈤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什麼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1、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2、平等主體是指民事主體即公民和法人參加民事活動的主體資格平等及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各方當事人的地位平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總則》規定如下:

1、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2、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3、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5)社會法的調整主體擴展閱讀

民法調整民事法律關系,具有以下特徵:

(一)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

由於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按民法規范確立的法律關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同時,民事法律關系不僅符合國家的意志,更體現著當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當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願設立的。只要當事人依其意思實施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所設立的法律關系就受法律保護。

(二)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所形成的社會關系。但主要是財產關系;

(三)民事法律關系是基於民事法律事實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四)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民法調整社會關系是賦予民事主體權利和義務,因此,民事法律關系也就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關系一經確立,當事人一方即享有民事權利,而另一方便負有相應的民事義務。

(五)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補償性和財產性。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性和財產性也表現在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手段上,即民事責任以財產補償為主要內容,懲罰性和非財產性責任不是主要的民事責任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總則》

㈥ 合同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有哪些特點

合同法的調整對象,是指由合同法加以規定,可以適用合同法解決其中矛盾、沖突的特定社會關系。

合同法調整一部分動態財產關系,動態財產關系又稱財產流轉關系,是財產由一主體向另一主體移轉時,在財產轉讓者與受讓者之間形成的財產關系。與動態財產關系對應的是靜態財產關系,又稱為財產支配關系,是財產在特定主體支配下形成的支配者與社會一般人之間的財產關系。

合同法不調整所有的財產流轉關系,可以由合同法調整的財產流轉關系必須同時具備主體地位平等和在形式上表現為合同關系這兩個方面。後者是說由合同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基於雙方共同意志行為而發生的財產流轉關系,其內容由雙方訂立的合同確定。

由合同法調整的財產流轉關系可以分為兩類:商品交換關系和無償性民事財產流轉關系,但是調整的中心在於前者。

(6)社會法的調整主體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㈦ 法律如何調整社會關系

法律和社會之間有著密切而且復雜的關系。歸納來說,法律來源於社會,由社會的經濟基回礎所決定答,同時反過來法律又維護著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對於不同的時期或是對比不同的社會環境,法律有著各不相同的內容形態,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先說法律的起源,法律不是原來就有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體以前,生產資料是公有的,產品實行平均分配,個人與集體渾然一體,利益基本一致,這使他們只需依靠傳統習慣就可以把經濟關系調整好了。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原始社會的氏族聯盟和氏族習慣就逐漸被國家和法律所代替。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新的社會規范來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維持社會秩序,為了適應這種社會結構和社會需要,國家和法律這一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規范就出現了。
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是社會的產物,是為了調整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維護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應運而生的,法律不能脫離社會。

㈧ 法社會學的法是調整社會行為的規范

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人們對此通常有兩種回答:一曰社會關系,即法調整社會利益資源在版各社會主體間的分權配;二曰社會行為。應該說這兩種觀點都是對的,它們是從不同的層面上所作的回答。不過,更准確地說,法是通過調整人們的社會行為這一中介來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的。

㈨ 「民法調整所有社會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這句話錯在哪

1、錯誤:所有社會主體
2、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熱點內容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 發布:2025-01-10 17:27:28 瀏覽:79
自考經濟法分章試題 發布:2025-01-10 17:26:46 瀏覽:416
奴隸制社會軍事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1-10 17:26:43 瀏覽:706
16歲具備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1-10 17:05:58 瀏覽:270
14歲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7:05:52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