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猜忌

社會與法猜忌

發布時間: 2020-12-20 09:12:47

㈠ 縣級以上猜疑財政部門有權依法對注冊會計師,會計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對嗎

注冊會計師是財政部的專家,縣級財政是沒有資格管的,只有市/省級財政部門才有資格管理注冊會計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一章第五條之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法對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是為了發揮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鑒證和服務作用。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管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的法規。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1993年10月31日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會計師事務所是指依法獨立承擔注冊會計師業務的中介服務機構,是由有一定會計專業水平、經考核取得證書的會計師(如中國的注冊會計師、美國的執業會計師、英國的特許會計師、日本的公認會計師等)組成的、受當事人委託承辦有關審計、會計、咨詢、稅務等方面業務的組織。中國對從事證券相關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實行許可證管理制度。

作用

在中國現階段的經濟體制下,會計師事務所是連接政府和企業的橋梁,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紐帶,獨立於政府和企業之外、不以盈利為首要目標、具有法定社會職能的第三人。它一方面擔負著塑造市場經濟微觀主體,規范企業經營活動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是國家對社會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具體執行者。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簡稱「中注協」。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職業組織,成立於1988年。1995年「中國注冊審計師協會」並入,組成新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實行強制會員制,即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必須加入注冊會計師協會,前者為團體會員,而後者則為個人會員。出版雜志《中國注冊會計師。

主要職能

(一)審批和管理本會會員,指導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辦理注冊會計師注冊。

(二)擬定注冊會計師執業准則、規則,監督、檢查實施情況。

(三)組織對注冊會計師的任職資格、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情況進行年度檢查。

(四)制定行業自律管理規范,對會員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管理規范的行為予以懲戒。

(五)組織實施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

㈡ 猜忌型婚姻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我們知道,愛情是具有很強烈的排他性。如果你的愛人反對你同其他異性接觸和交往,正是反映他或她對你的愛的程度。相反,如果毫無嫉妒心,那麼也許你們之間的關系還只是喜歡水平的友誼,而不是愛情。

雖說排他性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在生活中更為常見的還是消極作用,因為排他性一失控就會成為急猜疑與嫉妒,不僅會使人失去理智,也會如瘟神一般讓更多的人敬而遠之,最終兩個人會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愛情與婚姻必然會受到影響與打擊。兩人能否維持原來的婚姻還是個未知數,至於能否攜手走完人生的旅途,則只能聽天由命了。

阿楠是個開朗的男人,結婚之初,他覺得妻子發小脾氣的「醋勁」很好玩。於是,常常開玩笑地對妻子說:「最近有個特時尚的女孩,對我很有意思,可是,我卻猶豫不決,覺得拋下你很可憐。」

這時,他的妻子小玫總是故作嬌嗔說:「小樣兒,你敢,小心我擰下你的腦袋,當球踢。」說完還會用小手在他身上一陣亂打,兩人總是在嬉笑打罵聲中和好。

可是時間一長,阿楠就再也沒有開這種玩笑的心情了,他覺得妻子對自己越來越不放心。因為不久前夫妻二人爆發了一場「真正的戰爭」,從此,阿楠就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原來,家中電話里只要有女性的聲音找阿楠,就會不可避免地爆發一場戰爭。每次妻子小玫都非要丈夫交代出打電話女人的全部來龍去脈,直到交代得她認為合格才算完事。

這樣一來,阿楠的日子實在不好過,又不能天天同妻子吵,他只好向他所有的女同學、女朋友、女同事乃至女性的親屬,發出安民告示:絕不能給我打電話。而且.他下班以後還必須按時回家,老老實實待在家裡,什麼活動也不能參加。

可即便如此,危機仍在醞釀。

有一天,阿楠所在的業務部新招了一名女大學生,領導分配她跟阿楠的學習業務。而妻子小玫得知丈夫整日和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子在一起後,她的猜忌之心就又冒了出來。她跑到了女大學生面前,撕破臉皮大吵了一架,罵人家勾引有婦之夫,弄得女大學生很難堪。

這件事令阿楠大為惱火,同事們都紛紛笑他,是從醋缸里爬出來的,身上總帶著一股酸氣,於是,一場不可避免的家庭大戰終於爆發。

女性的猜忌心理如何解釋

在異性交往問題上,女性通常都期待著男性採取積極的行動,而自己僅在「等待」。因此,當男性把目光轉移到其他女性身上時就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就引起了女人的排他性及對其他女性的嫉妒。

同時,由於過去女性在社會上更多扮演被動的角色,她們時刻需要排除威脅自己地位的障礙,於是猜忌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其實,女性的吃醋往往具有維持已到手的東西的作用,因此可以說,女性的吃醋是緣於她們過分依靠男人而自己的地位又不甚安定而產生的,是一種不得已的自我防衛心理的表現。

還有一點原因是,女性的心思過分的細密,對周圍的動靜非常敏感,使自己無法得到解脫,腦子里總擔心自己的價值得不到他人的承認,總擔心戀愛中的男朋友因為看走了眼而移情別戀。這種狹隘的心理或性格,也就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產生嫉妒心,對一些有競爭力的女性或有威脅性的場景產生濃濃的醋意。

再說,女性的情感難以捉摸,當女性發覺她的戀人對她的愛減弱時,她會採用疏遠的行為,以退為進的方法,或聲東擊西,用故意對別的男性表示好感的方法來刺激戀人的愛,鎖住戀人的心。

女性的猜忌表現一開始,常會刺激對方神魂顛倒,強化愛的專注。因此,女性在戀愛中的撒嬌、賭氣、猜忌、淚水既是愛的伎倆,也是女性情愛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但也要知道,醋意要有限度,如果太離譜,就會導致婚姻的破裂。

男性也有猜忌心理

男人的猜忌心理往往是從佔有欲的角度出發的,把女性當作了私人財產,信守「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道德規范。他們希望妻子不同異性來往,妻子只能供他一人欣賞,才是對他的忠貞。否則,發現妻子同異性有交往,就醋意大發,懷疑起妻子來了。這種心理狀態,嚴格說來,已不屬於愛了。

高尚的愛,除了對愛人的情感執著,更表現在處處為她付出心血的行動中,而不是一味地從對方那裡索取感情。男性的嫉妒心理及行為表現,其目的在於鞏固和把握愛,結果卻常常事與願違,反而會導致愛的消失。

有猜忌之心的男人經常會採取限制、盤查、控制等手段來提高愛情的保險系數,表面上是防範對方,實質上是在以轉向攻擊的方式彌補自己。因為他們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自信,老是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吸引力,無法令女朋友抵擋外面的誘惑,於是就千方百計地刺探她的情感動向。以為這樣做就不會讓女人化做流星飛走,即使她有了變心的苗頭,也可以迅速地將這種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要知道,作為男性,如果猜忌的心理過分嚴重,不僅不能防微杜漸,反而會令自己喪失掉原有的吸引力。當男性想盡辦法企圖防止對方變心的時候,所表現出的多疑、無理取鬧、狹隘、自私等行為會把男性的優點和長處掩埋掉,反而使人失去迷人的光彩。

如何化解猜忌心理

作為男性,對愛情婚姻的忠貞不渝,是消除妻子猜疑的最有效的方法。丈夫一定要檢點自己的作風,用自己的行動,加強妻子對自己的信任。同樣,作為妻子,在交往異性時,也要注意分寸,把雙方的感情嚴格地控制在友誼的范圍內,表現得自然大方,風度高雅,這樣就會減少丈夫起疑心的客觀因素。

男性一般不願意主動提出自己的猜疑,所以妻子應該控制住自己的感情,選擇一個適當時機,心平氣和地勸說丈夫把對自己的懷疑和盤托出。如果丈夫不肯談,或是吞吞吐吐,妻子就要耐心開導丈夫,使丈夫解除思想顧慮。根據丈夫提出的疑點,妻子要詳盡地把情況講清楚,就可以消除誤會。

而女性的感情會比較沖動,稍有猜疑就會付諸行動,不僅使丈夫陷入家庭的小圈子裡,而且也妨礙了丈夫的正常工作和社交。同時,由於憑空綰造莫須有的「第三者」,往往會傷害他人,造成嚴重的後果。

妻子愛「吃醋」確實給丈夫帶來一些麻煩,但應從積極方面考慮,畢竟還是真心愛丈夫,怕失去丈夫,這一點應該肯定。從這個角度去看待妻子,火氣就會消失,丈夫就能冷靜下來,認真地幫助妻子克服這一缺點。

夫妻之間產生誤會、猜疑,往往由於缺乏感情上的交流所致。如果雙方能夠注意保持熱烈的感情,經常談心,任何猜疑、誤會都難於產生。

㈢ 你遇到過別人猜忌你的情況嗎你有什麼心理感受你用什麼辦法贏得他人的信任呢(二百字左右,別太多)

現在的社會現實就是嚴重信任危機,人和人之間的猜忌太正常了,但是猜忌因為什麼?大多是因為誤會!誤會產生猜忌,猜忌會造成更多的誤會,誤會越多越容易產生信任危機,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誰被誤會了心理上都難以接受,畢竟在你自己的角度看來這個事情是沒有可能發生的,這時候你要換個角度想想,當你誤會別人的時候你是何種心態?依然是這種非常肯定事情會發生的心態,而被誤會的人也是和你被誤會的時候一樣,非常肯定事情不是這樣的,事情總是有相對的兩面,所以不能因為他讓你不爽了你就讓他不爽,那樣只能造成更多的誤會。開啟一個新的惡性循環。
贏得他人的信任也沒有什麼捷徑,
第一,以誠待人,不管對方什麼身份,什麼地位,跟你什麼關系;
第二,包容、忍耐,退一步海闊天空,你不退我退,以後有機會了再解釋;
第三,理智,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值達到極點,不論是正極還是負極。

再多句嘴,後面純屬閑聊可以忽略

說說解決猜忌誤會的辦法,個人心得,比較抽象自己理解吧,呵呵 ^_^
學學太極以柔克剛,當對方拳頭打過來的,如果你也拳頭出擊,只能是拳頭對拳頭倆人都疼,換個思路去解決,接住他的拳頭順著他的勁使勁一拉(卸力),就能輕易的把對方放趴下,當他被按在地上,再跟他講道理,保護自己的同時讓他知道錯,效果會更好,而且不傷和氣(*^__^*)

忍者為龜,悟者為佛。
說著容易做著難,看你怎麼去悟了,嘿嘿

㈣ 關於信任與猜疑的名人名言

猜疑:
疑惑固非樂事,確信更屬荒唐。——(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人最可貴的品質是能明智地意識到什麼不該相信。——(古希臘劇作家)歐里庇得斯

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鳥中的蝙蝠,他們永遠是在黃昏里飛的。——(英國哲學家)培根

對一切價值重新估價,那就是我對人類最高的自我肯定活動的公式。——(德國哲學家)尼采

如果世界上還有比痛苦更壞的事,那麼,它就是懷疑了。——(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真理尋求者,在你的一生中至少應該有一個時期,要對一切事物都盡量懷疑。——(法國哲學家)笛卡兒

懷疑,像針一樣剌激人的頭腦。——(前蘇聯作家)高爾基

懷疑比自信更安全。——(中國學者)馬辛傑

懷疑的眼睛就像貓頭鷹的眼睛一樣,要在黑稽中才能看見,光明反而可以使它失去視力。——(英國理論家)約卡伊·莫爾

懷疑是無限的探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

懷疑是批評的一個要素,而批評的傾向必須是帶懷疑性的。——(英國作家)迪斯累里

懷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毀,替明日的信仰開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

要追求真理,我必須一生中盡可能地把所有的事情都來懷疑一次。——(法國哲學家)笛卡兒

科學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由好奇、疑慮開始的飛躍。——(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

信仰與懷疑相輔相成,沒有懷疑就沒有真正的信仰,修辭手法。——(德國作家)海塞

真正成功的人,本質上流著叛逆的血。——(英國作家)奧頓

懷疑一切。——德國哲學家卡爾·馬克思

從來如此,便對嗎?——中國現代作家、政治評論家魯迅

我相信法律,卻懷疑法官。——台灣作家,評論家李敖

知識貧乏最能讓人生出許多懷疑。——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

第二繼承人總是受到懷疑和怨恨。——古代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

證據告訴我們該把懷疑集中到哪一點。——

要學孩子們,他們從不懷疑未來的希望。——印度詩人,作家,哲學家,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

懷疑有如草木之芽,從真理之根萌生……——義大利詩人但丁

真正的科學首先教人們懷疑,教人們摸不著頭腦。——西班牙作家烏納穆諾

您不能失去信仰,不能因為懷疑而毀滅那偉大的愛。——波蘭19世紀作家顯克微支《崇高的愛》

信任:
1、Trust thyself only,and another shall not betray thee. 只要信任你自己,旁人才不出賣你。
2、信任,不是指沒有誤會;而是總會給對方把誤會解釋清楚的機會。
3、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經常由於心理的陰影,會致使變態的偏差。這類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敵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固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懷懷抱。由於他知道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南懷瑾
4、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 JoyceBrothers
5、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於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南懷瑾
6、一人有任何正當理由信任自己的人,永遠不在別人面前炫耀,以使別人信任他。 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
7、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梁。 佚名
8、這個世界上十分真實的真相或者十分虛假的謊言是不會讓人信任地。
9、信任固然好,監控更重要。 前蘇聯國家領導人列寧
10、亨利在國家隊沒人傳球威脅就小多了,不像隊友們都很信任我。
11、對自己不信任,還會信任什麼真理。 莎士比亞——
12、如果你相信任何一個人的生命尊嚴和價值(包括你自己),那麼你就應該承認,每個人都擁有同等的尊嚴和價值。
13、信任是友誼的重要空氣,這種空氣減少多少,友誼也會相應消失多少。 約瑟夫魯
14、我曾那麼愛羅切斯特先生,還幾乎把他當成了上帝,雖然現在我也不認為他是邪惡的,但我還能再信任他嗎?還能回到他身邊嗎 我知道我必須離開他。對我來說他已不是過去的他,也不是我想像中的他了,我的愛情已失去,我的希望已破滅,我昏昏沉沉的躺在床上,只想死去,黑暗慢慢把我包圍起來。
15、你的潛能就好像你的咨詢顧問,如果一開始你信任它,它就會越來越努力,為你做越來越多的事情。但是如果一開始就不信任它,而去依賴其他的東西,它就會慢慢遠離你,在你需要用的時候,它也不會再來。
16、一切的一切都開始於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需要平等和民主與理解和信任。 佚名
17、給孩子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句激勵的話語,一種信任的眼神!
18、當一個人受到公眾信任時,他就應該把自己看作為公眾的財產。 傑弗遜
19、公眾的信任不能隨便託付給人,除非這個人首先證實自己能勝任而且適合從事這項工作。 馬亨利
20、信任一位虛偽的朋友,增加一個敵對的證人。 西班牙諺語
21、愛的力量是和平,從不顧理性、成規和榮辱,它能使一切恐懼、震驚和痛苦在身受時化作甜蜜。 莎士比亞
22、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於進言的信任。 培根
23、魔鬼為了陷害我們起見,往往故意向我們說真話,在小事情上取得我們的信任,然後我們在重要的關頭便會墮入他的圈套。
24、愛情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學習的絆腳石。 張志新
25、哲學家弗洛姆說,人可以使自己適應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質來適應的;人自身能適應充滿不信任和敵意的文化,但他對這種適應的反應是變得軟弱和缺乏獨創性;人自身能適應壓抑的環境,但在這種適應中,人發生了神經病。兒童當然也能適應暴力作業,但暴力作業中含有的奴役、敵意、壓抑,會全面地破壞兒童人格與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26、你信任人,人才對你忠實。以偉人的風度待人,人才表現出偉人的風度。 愛默生誤解,聖解也!
27、愛神能征服一切,我們還是向愛神屈服吧。 維吉爾
28、孤能走到今天,就是從來不相信任何人。
29、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於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勵志名言 )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南懷瑾
30、如果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出承諾,一經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
31、我認為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當然我不想把這個標准推薦給別人,但我認為,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32、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起伏,都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周圍的人;喜怒無常,也註定會破壞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所以,懂得做人,有時候比懂得做事更重要。即使你不懂怎麼為人處世,至少也要學會控制情緒,而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
33、信任很脆弱,得到了就要好好呵護,它一旦破壞,上百個微笑都無法修復。
34、上司說他對你很放心,事實可能正好相反。如果上司真的對你放心,他根本不用經常提及,真正的信任是通過行動表現的。當上司願意把害人的事情,把職場斗爭的事情和你一起做,那才是信任的表現。而上司口頭說對你放心則反而要當心了,很可能你做了什麼讓上司產生不忠的懷疑。
35、對一個朋友信任的深淺,不是看你會不會對他笑,而是看你願不願意當著他的面哭。
36、不相信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同樣都是錯誤的。 塞涅卡
37、會哭的孩子有人哄,因為他敢用最直白的方式提要求。大家都喜歡直性子,因為簡單直白的表述,是表達信任的方式。(經典台詞 )拐彎抹角的軟語,反而刻畫了距離。含蓄,也是一種疏遠。別讓人猜,一半人猜不懂、另一半人懶得猜。想要什麼就直說。最矯情的兩個字是:你猜? 蘇芩
38、放棄並不總意味著你軟弱,有時反而說明你足夠堅強去舍棄。 (本文出自搜寶名言)
39、我今天站在這里,因面前的任務感到謙卑,因你們的信任而感激,同時緬懷我們的前人所做出的犧牲。
40、如果說愛情使人憂心不安的話,則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個誠實的人是不會單單而不敬的,因為,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是由於我們認為那個人具有我們所尊重的品質。 盧梭

㈤ 在這個社會怎麼處世,難道要處處提防,互相猜忌嗎還是別人騙你,你也學會別人的騙法去騙他人,這樣惡性

到最後都是死亡啊

㈥ 我總是猜忌別人,不想和人打交道,有誰能幫助我

]《走出強迫的泥潭——森田療法指導集錦》

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

森田療法是治療強迫症比較好的方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這四個字則是治療是否有效的前提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對"順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夠深的或是錯誤的,因而造成森田療法對他們的治療毫無效果,甚至使他們對森田療法本身是否有效都產生了懷疑。揪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其含義,以為"順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對自己的問題不加控制,痛苦就讓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強迫觀念的患者,他可能就會錯誤的認為"順其自然"就是讓自己一直強迫下去。
要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麼是"自然規律"。比如白天與黑夜的輪回、天氣有晴也有雨,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它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我們人必須遵循、接受這些規律才會過得快樂。倘若人整天都抱怨為什麼會有黑夜,或者認為下雨是不應該的,那麼就違背的"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們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的,比如情緒,它就是我們不能人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從發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會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結束,反之則不然。舉例來說,比如你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這時你感到焦慮、緊張,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緒,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努力復習的動力,而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或焦慮,那麼你就違背的情緒的"自然規律",焦慮、緊張就會越來越嚴重。又比如說一個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內向,他和陌生人說話時感到緊張和不自在。他覺得不應該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現得不緊張,其結果是他越來越緊張,以至於到現在看到熟人也開始緊張了。他之所以會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症狀,其原因是他違背他自己的"自然規律"。他的性格是內向的,而內向的人的特點就是靦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談話,肯定會出現緊張、不自在的心理反應的。而他自己卻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規律",和"自然規律"對抗,結果必然會如此。
人本身還有一個自然的現象是古怪的、可怕的、骯臟的念頭上必然會出現的,在這里我們暫且把他稱做雜念,而雜念也和情緒一樣,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從發生到消失的過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並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雜念",不理會它,那麼它將不會影響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辯論等,那麼你就會被它束縛。例如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他的頭腦里突然出現了一個雜念——我要把老師殺了。這個念頭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責和想為什麼自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從而對這一念頭形成了強迫。這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念頭,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這為老師平時對學習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個念頭的出現其實就是這個學生的潛意識對壓力的一種發泄。在這里,讓學生本身明白其潛意識過程是不太現實的,但倘若這個學生事前就明白雜念是必然會出現的道理,那麼他有可能就不會那麼在意這個雜念了,從而避免強迫觀念的形成。
上面講的是"順其自然"中"自然"這兩個字的含義。那麼怎麼樣才是正確的"順其自然"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認識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規律"的情緒或雜念。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平靜的湖水比做是我們的思想,而把向湖水裡投石所引起的漣漪比喻成影響我們情緒或雜念。那麼你說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制止漣漪不斷的產生呢?是繼續向湖水投石頭還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漣漪呢?答案當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順其自然"。
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並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麼,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強迫症難治的兩點原因

強迫症是一種比較難治的心理疾病,它帶給人的痛苦是非親身經歷者難以體會的。在現實中,很多強迫症患者都在選用森田療法來治療自己的強迫症,但治療的效果有時卻是差強人意的,當然這並不是森田療法不好,而是由於沒有正確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導致的。以前我曾寫過一篇《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來說明「順其自然」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這里我將再分析一下除了沒有正確理解森田精神之外的強迫症難治的另外兩點原因。
1、 人都有強迫傾向
強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頭腦里再也不要出現一絲的強迫觀念
了。這個想法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因為沒有一絲的強迫觀念是完美主義的想法,它會為你以後從強迫症的旋渦里走出來埋下一個隱患。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不順和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而這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此煩惱,會不斷地在頭腦里反復地想該怎麼樣處理這些事情,特別是當我們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有可能這種反復地想會持續得更久,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反復地想就是一種強迫,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強迫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們在事情解決之後,強迫也就跟著結束了。
所以強迫症患者應該放棄不要一絲的強迫觀念出現的完美主義願望,因為你抱著它不放,生活中這些必然的強迫就會與你的強迫症結合起來加重你的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強迫症難以跟除的原因,因為強迫是根本就無法徹底根除的。
其實強迫症給我們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強迫的觀念或行為,而是伴隨著這些觀念和行為出現的焦慮、緊張和不安的情緒。你不訪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緒是平靜的,甚至是愉快的,那麼即便是反復地想問題的症狀依然存在,你還會有以前那麼痛苦嗎?所以要想治療強迫就不要將症狀視為大敵,而要接受症狀,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把症狀看得那麼重要,症狀不重要了情緒才會平靜,而只有情緒平靜了才會反過來使症狀得到緩解和消失。

2、強迫的泛化
強迫症有個特點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說最開始我們強迫的只有一個觀念,但到後來,強迫的觀念越來越多,一個接著一個地強迫,它們可能是同時強迫,也可能是一個替代一個地強迫。強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說起,一般來說患有強迫症的人都是比較內向的,同時又完美主義、敏感和固執的。而在患上強迫症後,由於症狀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產生泛化。當然如果從行為的角度來說是因為形成了一種強迫的習慣。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泛化其實就是心理沖突持續得不到解決的一種表現。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來防止強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簡單,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泛化的存在,當出現泛化的時候,不用去理睬這些讓你反復想的觀念,而應該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那麼泛化就不會影響你。當然有的時候這些泛化的強迫觀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確的,給人的感覺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記住,這是個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麼你就又陷入了強迫的怪圈。
為了讓大家對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將舉例說明: 比如某人他最開始只是反復地強迫別人是不是覺得他很怪,由於這個強迫的沖突持續得不到解決,於是他又對其他事物產生了強迫,如他在看關於人體科教片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就是我們人要分男人和女人兩種性別,於是他又反復地思考這個問題,而後,他在出門後又突然想到門是不是沒有鎖好,於是又強迫地思考這個問題,以此類推,強迫的東西就越來越多,而這些其實全是強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強迫會泛化,那麼當他出現泛化的時候就會警覺和認識到原來不是這些問題(人為什麼分男女兩種性別等)有什麼意義,而是症狀在泛化,這樣他的心裡就有底了,內心的焦慮情緒會減少很多,同時也為能順其自然,不去在意這些症狀找到了一個理由。

森田療法治療失眠

失眠,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個普遍問題。而導致失眠的原因有兩種: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由於軀體不適、疾病或創傷的疼痛而導致的失眠;而心理因素則是指那些由心理困惑導致的失眠。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由心理因素而導致失眠的人越來越多,已成為失眠患者的主力軍。
由心理因素導致失眠的人,最初階段主要是為一些困惑自己的事情煩惱、擔心、焦慮而產生的失眠。就這一階段而言,還沒有多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種情況的失眠一般會在一周之內就會好轉。但如果這時由於人們對睡眠知識的不了解或採取了一些錯誤的心理應對方法,那麼失眠將進一步嚴重,這時造成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將不再是先前那些煩惱他的事情,而變成了另一問題:要是自己再睡不著怎麼辦?也就是說失眠原因變成了因為擔心失眠本身而造成了失眠。處於這一階段的人,往往會對夜晚會產生一種恐懼感,有時甚至看到床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在這里我們將向大家介紹如何運用日本的森田療法對由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進行治療的方法。
1、首先要對失眠本身有正確的認識:就象前面說過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會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當失眠出現時,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盡快克服失眠,因為你越是努力克服,你的精神就越集中,你就越興奮,而一興奮你又怎麼會睡得著呢?所以我們正確的態度就是要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是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當回事,那麼失眠將不會成為困繞你的問題。
2、就是要知道睡眠的規律:睡眠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它有自己的一套規律來讓我們每個人進入夢鄉,所以當你煩惱而睡不著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用去擔心睡不著的問題,只要你靜靜地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行了,睡眠會自然而然地引領你睡著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條的最後說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的意思。當然進入夢鄉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但不管長或短,你只要記住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就對了。
3、就是要知道睡眠時間的長短到底會對人有什麼樣的影響,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擔心自己睡不著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沒睡好會對明天的工作、學習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其實就睡眠時間而言,長短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需要晚上睡上10小時,白天才有精神,但有些人只需要4個小時就夠了,甚至更有甚者2小時就夠了。不過經過科學的研究,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小時睡眠時間就夠了,所以即便是你晚上沒有睡足5個小時,也沒關系,因為第二天中午你還可以午休。至於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世界上還從沒有哪人是因為失眠而死掉的。
4、就是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不要今天晚上12點睡,明天晚上2點睡,而後天晚上又在9點就睡了。還有就是早上也要定時起床。平時沒事的時候,特別是失眠期間,不要白天有事沒事就躺在床上。而應該該工作就工作,該學習就學習,到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在上床睡覺。
以上四點,如果你能深刻的理解和堅持運用,那麼對你的失眠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強迫症該用心理治療還是葯物治療

強迫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它的主要症狀是以反復出現某些觀念和某種行為為特徵。它的發病原因至今還是個迷,不過我們現在能夠知道的是它的發生總與人的性格特徵、曾經的心理創傷(特別是性方面的問題)以及應激事件是緊密相關的。
目前在治療強迫症的臨床中,主要有兩種治療傾向,一是主張用葯物治療,第二是用心理治療,但是到底那種治療傾向才是比較有效的呢?
筆者在以往的治療中曾接待過一些強迫症患者,他們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到處尋醫治療自己的問題了,但是至今都未治癒,最長者有10年的治療史,揪起原因主要是他們以前都是單純地用葯物治療。
我們知道強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敏感內向以及錯誤的思維模式或思維習慣導致的。葯物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的生理機制來達到治療的效果,所以葯物它並不是針對強迫症的病源來進行治療的,因而它是治標的,其作用只能是暫時的控制症狀,而無法達到治癒症狀。中國有句古話叫「心病還需心葯醫」,所以對強迫症的治療應該要以心理治療為主,糾正其個性缺點和錯誤的思維模式或習慣才是治本。
不過在這里我要提的一點是,倘若針對比較嚴重的強迫症,在治療初期單獨地使用心理治療也是有弊端的,因為心理治療一般都需要患者花一定的時間去理解和實踐治療的理論和觀點才會有效果。而強迫症的症狀一旦爆發,如果患者對心理治療的理論或觀點還沒有真正的理解,那麼就會造成心理治療的失敗,從而使患者對心理治療喪失信心,導致他今後不再治療或去尋求單純的葯物治療,其結果必然是久治不愈。
所以治療強迫症,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按其症狀的嚴重程度來分類治療:對症狀比較輕的患者可以直接用心理治療就可以治癒,而不必使用葯物;而對於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比較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在心理治療為主的情況下,輔助地使用葯物。大概的治療程序如下:在治療初期,可以適當地服用一些葯物來控制和穩定症狀的發展,同時配合心理治療。而當患者在實踐中逐漸獲得心理治療的效果後,一方面繼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則應該逐漸地減少葯物,並最終停止葯物。

接納症狀

其實不論是強迫症患者還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納症狀。當然我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那些症狀給患者朋友們帶來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們心中那種迫切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好起來的心情,所以他們對症狀的不接納、自責,甚至是憎恨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雖然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這么做了,卻是和你盡快想好起來的初衷願望是背道而馳的。
這里我將打一比喻來說明為什麼接納症狀才會真正地讓自己盡快地好起來。比如說,我們的手部或腳部有個地方被擦傷了,留下了一塊血液凝結的傷疤,你說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會讓這塊傷疤在我們的身體上消失呢,正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為等到這塊疤痕下的皮膚完全癒合後,它自然就會脫落而消失。
而倘若我們把這塊疤痕比做強迫症,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強迫症患者們又是如何對待這塊傷疤的呢?他們是不斷去摳這塊傷疤,恨不得瞬間就把這塊傷疤永遠地去掉,但這樣做的結果又如何呢?其結果無非就是越摳越流血,越摳傷疤越大。而最終強迫症也就這樣被患者緊緊地摳住了。
所以,面對已經出現的症狀,我們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們好起來的做法就是接納它,不把它當會事情,那麼症狀就會在我們這種容納的心態中減輕很多,並且就會順其自然地逐漸消失。

為所當為

如果要選出森田療法中最有效的治療理論或觀點,我想非「為所當為」莫屬。那麼什麼叫「為所當為」呢?簡單講就是認真地做你該做的事情,比如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都是你該去做的事情。
仔細想想強迫症患者與正常健康人的區別是什麼?其實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強迫症患者忘記了「為所當為」,忘記自己該去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內心中的一個念頭、一個情緒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中,因此強迫症就這樣產生了。
而我們正常的健康人呢?他們之所以沒有得強迫症,則是因為他們則是一直在「為所當為」,他們的注意力不是關注在某一個念頭以及某一個情緒上,而是關注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應該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強迫症就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那麼反過來,我們要怎樣才能消除強迫的症狀呢?不言而喻,從現在開始,你就得「為所當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你應該去做的事情,並努力把它們做好,同時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會自己的些症狀,那麼久而久之,就會改變那種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所有的強迫症狀也就會在你「為所當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完美是把雙刃劍

強迫症等神經症患者的人格特徵中有一條就是完美主義。他們除了對外在的事物要求盡善盡美外,在內心的深處也總是認為自己的完美的,是優秀的人。當然認為自己優秀並沒有錯,這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評價,會增加一個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實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可以說如果人們沒有追求完美的願望,社會也就不會進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處的,那為什麼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們最終卻得了強迫症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完美把雙刃劍,適當的完美是可以促進一個人發展,而過度的完美,既過度到偏執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個人的發展,很不幸的是,強迫症等神經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過度完美的傾向。他們對自己評價往往是與現實的能力嚴重脫節的,當然這里指的脫節並不是說他們是完全沒有能力,而是說他們把潛力和能力搞混了(潛力是指未來發展可能達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經擁有的實力)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是潛力完全發揮出來的一個完人了。所以,他們在腦海里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想法:我是一個凌駕於眾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於這樣,因而他們會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身上有一點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視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對自己表現出的不足和缺點自責。倘若他們長時間都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其實可以說是他們不論怎麼努力都是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的,因為他們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個完美無缺的人,而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無缺的人嗎?沒有,所以他們必定會陷入自責、抱怨、自憐的惡性循環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社交困難和障礙,因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在他們人面前是一個有缺點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
而這時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如心理創傷、性心理問題等或認知偏差,還有就是敏感,內向等性格特徵,就極有可能出現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恐怖症等神經症。
所以要想走出強迫症等神經症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義的人格特徵,其方法就是客觀的看待問題,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們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時不要以完美的標准來要求自己,要允許自己有缺點,因為任何人都有缺點,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學會善待自己、寬容自己和接納自己。也只有善待、寬容和接納自己後,內心才會從沖突中平靜下來,這樣才可能走出強迫症。
記得森田正馬先生曾說過,患有神經症的人都是優秀的人,也只有優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經症,他們與其他那些優秀而健康的人的區別就在於神經症患者是發揮出了起優秀的短處,而優秀而健康的人卻是發揮出了優秀的長處。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們好好地反思!

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

對強迫症的解釋,其實可以用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這兩個簡單的名詞來解釋。
一個人為什麼得強迫症呢?因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這一點沒有人會反對吧,強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時間都花在想那些無聊而沒有答案的問題上,而對吃飯、學習、工作、玩耍等等這些事情是一點都心不在焉呢?
而一個人為什麼沒有得強迫症呢?因為他最多花50%的時間在想,還有50%的時間在做事情,當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並且對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進去。
所以,可以說強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剛好是兩個反方向,一個是多想少做,一個少想多做。因此其實要想治療好強迫也並不難,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樣少想多做就行了。

放棄治療

都說森田療法是放棄療法,意思就是說只要你徹底地放棄治療,那麼你的神經症也就好了.的確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說是精髓之言。於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著這句話去放棄治療了,強迫就讓它強迫,就讓自己沉溺在強迫的症狀中,結果到頭來放棄治療不但沒有治療好自己的問題,反倒是越放棄越強迫。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於患者的以偏概全,抱起半邊就走思想導致的。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放棄,而沒有深刻地考慮過怎樣的放棄才是真正的放棄。
其實要想真正的放棄,有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症狀,承認症狀是你身體的一部份,並接受你現在狀態就是正常的狀態。為什麼呢?因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症狀了,把它當做你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你才能對症狀不敏感,才會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觀現實中你該做的事情上,舉個例子例子來說,你說誰會對自己身上長了兩只手而困惑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兩只手,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會不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症狀的正常,那麼你才會真正放棄對症狀的治療而達到真正治療的作用,無為而治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放棄治療其實就是忘記強迫症,是對症狀的脫敏,症狀被忘記了,那麼你的注意力才會放在你該做的事情上。而這樣你也就達到了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而倘若你沒有首先接受你的症狀,那麼症狀對你來說,就是身體的一個異物,而我們人對身體異物本能反應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說你的放棄是真正的放棄嗎?在這種前提下的放棄其實是一種壓抑,是對症狀另一個角度的關注。
所以大家要想放棄治療,首先就要接納症狀啊。

症狀外的陷阱

有許多強迫症患者朋友都曾問我這么一個問題,說他們對森田療法是理解正確了的.但為什麼自己的強迫症還是反反復復地無法根除呢?關於這一點我想說的是,雖然你們理解正確了,也去實踐了.但是你們卻沒有注意到症狀外的陷阱,所以你們無論走多遠始終都會被陷阱給拉回來到症狀中去的.
那麼症狀外的陷阱是什麼呢?陷阱有兩個,一個是所謂的理性,二便是縱容.
我們知道強迫症患者其實是很聰明的,思維能力強,並且非常地理性,不過他們的理性是和完美主義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他們才會非要把沒有答案的問題在大腦里理性地搞清楚.本來在接受治療後,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實踐得好好的,症狀也好了很多.但是就在這個關鍵時期,強迫症患者所謂的理性卻也開始復甦了.他們會在沒事或冷靜的時候偶爾地想一下,其實以前強迫觀念中的某些東西其實還是有點道理的。
這里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有個人的強迫觀念是擔心自己天花板上的吊燈會掉下來。他會想:「以前確實是多想了,沒有意義。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牢固,還是有可能掉下來啊,只不過幾率很小-------。」這時他可能意識到自己快陷入強迫了,於是就停止去想燈的問題。但他的「理性」會立刻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牢固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啊,」於是他的心中立刻就有了一種非想不可,不想自己反倒是錯的念頭逼著他去想下去,結果症狀就這樣又恢復了。
而所謂的縱容,我稱它為吃飽了沒事干,沒事找事。有時候我們的強迫症患者由於症狀緩解了很多,所以心情特別的開心,於是他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就是對以往的症狀進行炫耀,故意地再去在去想一想以前強迫的觀念,好像是要告訴症狀他可以擺脫它了。而實際上這么做是非常危險的,常常容易想著想著就又想成症狀了。
所以,在治療強迫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兩個陷阱。針對理性的陷阱,具體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論某些理性的思想是多麼正確,記住,只要是和強迫的觀念沾邊的,統統都不用去管,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即便自己感到不去想是錯的,非要去想不可,也不要去管,因為這正是陷阱誘惑你的地方。你挺住了你的強迫也就好了,否則就又陷入症狀中去了;而針對縱容這個陷阱的具體做法也很簡單,就是不要縱容,把自己的高興勁投入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上吧。

痊癒的含義

強迫症患者最大的願望無非是痊癒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痊癒呢?如果你認為是症狀的完全消失,那麼我敢肯定,你將永遠強迫,因為真正的痊癒並非如此。
我們知道其實強迫症患者之所以強迫,根本的原因就是違背自然,把正常的問題當做是不正常的,所以才強迫。舉例子來說,比如一個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於是這個男人產生了想與這個女人親密的念頭。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任何一個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想法,但強迫症患者卻不一樣,他認為自己不應該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這樣想就是不道德的、齷齪的,於是就去壓制這個念頭,而其結果就是他得了強迫症;又比如說一個人他在與人談話時,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樣來回答別人的問話,並認為自己不該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有這想法是不正常。而其實呢?我們每一個人在與別人談話時候,都是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回答別人的提問,只不過正常的人是在無意識地思考,而之所以無意識地思考,是因為它就跟我們的呼吸一樣,是自然發生的過程,根本就不需要我們人主動去控制的。而強迫症患者卻非要把這種正常的、無意識地思考

㈦ 因為社會很現實和可怕,異地情侶彼此因為太愛對方所以難免會猜忌和擔心失去對方,怎樣克服困難呢

既然牽手了 好好在一起 不拋棄不放棄 分隔兩地,不能照顧依偎著對方,心裡的失落總是有的罷。 其實但是很多異地戀的人確實是幸福的,比任何人都幸福。 兩個人能整天膩在一起,固然很幸福,他們很少會寂寞,但是也很少有綿長的思念。思念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記得自來也大人曾經對名人說,思念你的人就是你的歸處。 擁有異地戀的人是幸運的,因為你擁有了一個願意和你一起堅持努力的人,你擁有了一顆能和你有著相同執著和夢想的心,你擁有了一份強烈到有勇氣挑戰可惡的距離的愛,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愛情里我最不怕的就是距離,只要真正愛著,終歸是能在一起。是啊,距離在那麼深切的愛里算什麼?什麼也不是。如果你們因為異地戀就輕易分手了,千萬不要把罪過怪在距離上,你應該慶幸,自己離開了的一個並不真正愛你的人,因為在愛的面前,距離真的什麼也不是。所以,如果你的愛人也在遙遠的地方,不要覺得寂寞,不要覺得委屈,要慶幸,你用寂寞和思念換來了一份真正的愛,那是別人求之 異地戀,請深愛! 勇氣 異地戀,首先需要的是勇氣,一種敢於挑戰現實的勇氣,一種能夠承擔任何風險的勇氣,一種能夠坦然面對失敗的勇氣。要明白,現實是一股強大而又無形的力量,我們都無法預計將要發生的情況,但可以拿出勇氣來與這股力量抗衡,我們也可以拿出勇氣來接受失敗的結果。 忠誠 在異地沒有戀人的相伴很容易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孤獨,而這種孤獨會勾起內心的渴望以及慾念。也只有絕對的忠誠才能抵擋住來自花花世界的誘惑。忠誠不是「傻」,它是對感情的尊重和對自己的尊重;忠誠不是「痴」,它是一種高尚人格的提煉;忠誠不是「呆」,它是一種道德和一種責任。 信任 異地戀給了對方一種遐想的空間,同時也會讓對方產生一種不安全感,並引起對對方的胡亂猜疑,而愛情往往在這些猜疑中慢慢地被消溶殆盡。因此,信任是情人之間互相尊重平等關系的體現,建立信任的橋梁是鞏固異地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缺乏信任的愛情只會在彼此猜疑中變得不堪一擊。 理解 理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沒有信任就無從去理解,不要因為一方工作的繁忙或者其他事情的纏繞沒有及時聯系而大發雷霆,要知道,現實的壓力不會讓大家輕松過活,所以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對方,並體諒對方的辛苦,在精神上做彼此的支柱。這樣,理解也會成為兩人感情升溫的調節器。 溝通 異地戀除了時空帶來的距離,心理上的距離也不能忽視,溝通是維持感情並拉近距離的最好方式。不當的溝通可以讓距離變成一種障礙,而適當的溝通則可以讓距離變成一種動力,所以溝通既是門藝術,也是門學問。 目標 異地戀應該鎖定一個目標,而不應該自生自滅,其實異地戀最終的目標就是創造相同生活的條件,因為相愛的人終不能生活在美麗卻遙不可及的兩個環境里,並蒂的蓮花終是要生長在同一片泥土裡,既然相愛就要相守。不論如何,都應該全力爭取。 忍耐 異地戀等待多過相伴的日子,所以兩個人都要忍耐寂寞,忍耐沒有擁抱的寒冷,忍耐每天只能倒數計時的焦急。但是要知道,異地戀就是在和時間賽跑,你堅持住了,就勝利了,被時間打敗了,就會一輩子錯過那個人。所以一定要在異地戀情馬拉松中再堅持一下,在堅持一下,只要你能跑完,不需要取得名次,你就贏了!

㈧ 重慶18歲男子因猜忌女友刺死路人,二審判決如何

重慶南岸區一剛滿18歲男子,因為猜疑女友和前男友聯系,心中憤憤不平,把心中不滿發泄在路人身上,致使一女子被刺死,一審判決該男子是死刑。這名男子的律師申訴,該男子是初犯,希望從輕處置,但是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二審判決依然維持原判,不允許這種暴力的人存在於社會之中,對他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女孩子找對象一定要遠離這類愛猜疑的“男朋友”

女孩子交男朋友還要需要承擔丟失性命的風險,所以女孩子在交友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不要找這類極端性格的男生做男朋友。這個案件還讓我想到了好多年之前的一個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居中梅婷飾演的女主角被宋遠征飾演的男主角各種懷疑,然後各種折磨不斷,每次打人之後又是後悔不已,真的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個案件中的男子,小小年紀,還是交往的男女朋友,就各種猜疑,先不論是不是真的去約會前男友,即便是真的去約會了,那是你們兩個人感情的事情,不能危及別人吧,真的是細思極恐。所以一定擦亮眼睛,別交友不慎,把自己賠進去不算,還會殃及無辜。

大家覺得法官對這個男子判處死刑是公平,公正的嗎?都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吧

㈨ 猜疑是不是毒葯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譬如說猜疑,它常常平白無故地惹出一些令人費解的事端。猜疑之心令人迷惑,亂人心智,甚至有時使你辨不清敵與友的面孔,混淆了是與非的界限,使你的家庭遭受損失,並導致事業失敗。

想想看,我們人與人之間常有的爭執、吵鬧、誤會乃至過去很多的冤假錯案,哪件事情不與猜疑有關呢?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就有很多關於猜疑的教誨,如:「疑人偷斧」、「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等。

好猜疑之人,不止一味心思地去揣測、懷疑別人,而且經常捕風捉影般地猜疑自己,白日做夢般地擔憂災難即將臨頭。

疑心病便是一種自我擔憂的毒瘤。脈搏少跳了一下,懷疑自己的心臟出了毛病;有人患小兒麻痹症,自己的頸子有點僵,就害怕得要命;略微有點熱度,就愁眉苦臉。幸而大多數人的這種憂慮都是不長久的。但是真正患疑心病的人,無時不在憂愁自己生病了。他們到處求醫,反復進行各種身體檢查。雖然檢查結果並不支持任何軀體疾病的診斷,但是他們卻不相信這無病的報告,仍堅持以自己軀體症狀的自我感覺作為疾病的證據。甚至自己胡亂地買來一些自以為對症的葯物大量吞服,這才心安。

成語「杞人憂天」就是用來諷刺那些好猜疑的人。說古時候杞國有個人,夜間走路總是擔心天會塌下來,星星會掉下來砸在自己的頭上。因此心裡總是忐忑不安,夜晚不敢出門。非洲麥加聖地的一夥穆斯林教徒總疑心星球大戰即將爆發,人類毀滅大難臨頭,為避免未來耳聞目睹那殘酷的「莫須有」的景象,竟逃到山林里去集體自殺。懷疑一切和相信一切在這里已經走入了無以復加的極端絕對化境地,竟極容易地把虛假相信為真實,以至鬧出了如此讓人費解的荒唐笑話。

某大學曾對3200名男女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在生活中,你最害怕什麼?」有2800多名學生回答是:「怕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如此高的比例,說明了一個道理,大多數青年總是猜疑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這反過來講,就是青年人在社會交往中又總是對別人有疑心。

再讓我們看看,在生活中如果兩個小孩在外面打架,出來了兩位母親,一位是中國人,一位是外國人。中國的母親很可能指著對方質問:「你為什麼打我的孩子?」而那位外國母親則可能說:「怎麼?你們不友好了?」

由此可見,不同文化熏陶下的兩位母親,會說出兩種不同的話。也可見,猜疑對我們每個中國人影響之大,它是我們民族心理的劣根性。如果我們的「理解萬歲」是建立在猜疑基礎之上的,永遠不可能理解,何談萬歲。因為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接受了猜疑的教育和影響,可以說人人都有猜疑之心。

要摒棄猜疑,必須對猜疑有深惡痛絕的認識。什麼是猜疑呢?

猜疑是基於一種對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實的主觀想像,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攔路虎。猜疑是各種不確切的信號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中會聚而成的疑惑。它有時可以濟事和成事,有時可以誤事和壞事。對某些難以把握的事情有一點猜疑之心,使自己對生活中某些不測之災早有心理准備,常能避免一些盲目的蠻乾和貿然行為。

但問題嚴重的是,有一些人似乎神經過敏,動不動就捕風捉影地胡亂猜疑別人,懷疑了許多本不該懷疑的人和事,也相信了許多本不該相信的人和事,把懷疑一切和相信一切都絕對化,這便陷入了涉足社會的心理誤區。陷入這些誤區也就很有可能陷入了人生敗局之中。

疑心,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心理,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於心理沒有健康正常地發展,沒有樂觀通達的處世態度和堅強的自信心理,憂心忡忡,一步一步地內向化,經常處在自我封閉狀態。他不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立完整的個性世界,哪裡會人人都有閑工夫專門搬弄你的是非呢?他總是用一己的狹隘偏見為尺度去衡量所有的人,即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為人人都像他一樣的思考。

其次是「心私則生疑」。這里的「私」主要是指自我意識太強,對周圍人們的議論比較敏感,擔心別人背後說不利於自己的話,於是便疑神疑鬼的,陷於一種自我恐懼的錯誤的自我防衛。渴望尊重和評價,又怕得不到,患得患失,無端地猜疑。

再次是誤會。大千世界,萬事萬物,錯綜復雜,即使雙方感情、友誼深厚,也難免有時會發生誤解。於是錯誤地理解他人的言行,輕信流言蜚語,造成疑心,形成裂痕。

總之,不了解人,不了解世界,缺乏判斷力,是造成好猜疑、神經過敏、判斷錯誤、發生誤會的主要原因。

有位偉人曾說過:「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黑暗中起飛」。具有猜疑心理的人與別人交往時,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質的現象,發揮自己的主觀想像進行猜疑而產生對別人的誤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對某人有某種印象,在交往之中就處處用這種成見效應與對方接觸,對方一有舉動,就對原有成見加以印證。雖然猜疑心理有種種表現,但我們可以發現其共同的特徵,即沒有事實根據,單憑自己主觀的想像;抓住「毛皮」,忽略本質,片面推測;不懷疑自己的判斷,只是相信自己,懷疑他人,挑剔他人。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把自己置於一種苦惱的心態中,對別人採取不信任的態度,嚴重的甚至對自己的感覺也產生懷疑。

猜疑心理往往導致心理偏執。這種人常常敏感固執、謹小慎微,事事要求十全十美。這樣不僅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

人家本來對你懷有好感,或曾經還是好友,你卻以人家的某一句無意識的話,某一個細小的無意識的動作或眼神,便懷疑別人在搞你的名堂,在暗中搗你的鬼,在議論你,在說你壞話,從而對他產生偏見,中斷與他的交往,或斷絕與他的友誼。你還可以把一對男女的一次極為正常的交往,猜疑為偷情。

你可以把所有女人給丈夫的信都疑為情書,或者把所有男人給妻子的信都疑為情書。如果沒有任何把柄,就疑為精神戀愛。所以,對一個家庭來說,猜疑往往是造成夫妻不和、家庭分裂的原因之一。因夫對妻或妻對夫之間無端猜疑引起本來無事卻生出了事,本來忠貞的因被懷疑不忠而導致後來果然不忠的事時常發生。或者,因一方無法忍受另一方長期的無端猜疑而產生厭惡和煩惱,以致最後決裂的事時常發生。

沒有幾個人願意與一個好猜疑別人的人交往。由於害怕引出一些無端的麻煩,他們大多對你避而遠之。故好猜疑者多為孤獨者,而你的孤獨卻不是哲學家高雅的孤獨——要去世俗之外尋找新的生命和思想,你是處在得不到別人幫助的孤獨,一種卑賤的孤獨。你會處處行路難,生命的能量無法施展,智力和才華也無法展開,事業也很難有所成。

好猜疑又行動果敢的人是極罕見的,培根曾說亨利七世是一個這樣的人,更多的好猜疑者伴隨著膽怯和畏懼的個性,這更加要命,不克服這種個性缺陷,你只能去凄凄慘慘戚戚地經營人生。

我們必須認識到,猜疑是人心理上的劣根性,猜疑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血管里,如果我們不採取解毒的手段,它的後果就會像毒品一樣把我們整個民族推向「窩里斗」的水深火熱之中,哪裡還有精力去搞發展呢?猜疑是「窩里斗」的禍根;猜疑是化友為敵的障眼簾;猜疑是造成自殺和他殺的毒品!

猜疑者的思維方法是自圓其說,因為自己丟了東西,看他近日行為異常,所以肯定是他偷的。

所以不管是調適自己,或對待猜疑的朋友,調整思維方法都是極其重要的。

你如果懷疑某個人、某件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去與那個人交談,坦誠而友好地與他交流自己的看法,獲得真實的認識,從而達到理解。一旦理解了,你就不會再掛在心中,不再記恨那個人了。

消除誤會的辦法就是面對面地交流。這比任何旁敲側擊、迂迴了解、間接道聽途說都省事而見效。猜疑的人往往目光短淺,沒有遠大的目標,沒有真誠善良的心。欲調適自己的心態和與猜疑者相處的辦法是:首先,培育愛心,從對小動物的愛到對人的愛,猜疑總是從壞的方面猜,是沒有愛心的表現。

其次,培育寬容的心理品質。寬容就是承認差異,降低對別人的要求。能夠寬容別人是坦誠與人相處的首要條件,因為寬容是深思熟慮的素養,是內心深處去除荊棘的法寶。

熱點內容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