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410條

合同法410條

發布時間: 2020-12-20 10:21:51

Ⅰ 合同解除權的產生條件

原則化約定
合同解除權
由於設定約定解除條件能使合同的解除手續簡化,所以該條件被廣泛應用。然而,由於這類條款自治性較大,各國在立法和實踐中有對該條款加強限制的趨勢。現階段,中國的經濟市場尚未成熟,對於約定解除而言,雙方在簽訂合同時,對解除事由的約定一定要慎重,不要將一般違約事項規定為解除事由,更不能將法律、法規禁止的事項規定為解除事由。解除事由的約定,既要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也要遵循公平合理和社會公序良俗原則,才能保障當事人在合同法律關系中的實質平等,從而維護良好的交易秩序。
科學化法定
如前文所述,綜合中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法定解除條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
(1)合同因不可抗力而解除。在羅馬法和大陸法系的民法中,不可抗力都是作為免責事由的條件之一。中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也如此。但是,中國《合同法》第 94條第1項卻將其作為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之一加以規定。為消除這個沖突,有學者建議在合同法中專門規定「情事變更原則」。但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如前所述其理由無外乎是存在原則的內涵不好把握或是易造成解除權的濫用等問題。
就這一問題,另外一些學者認為「情勢變更原則」更可取,理由是:第一,情事變更的內涵要比不可抗力豐富,它可以包含不可抗力的所有發生原因;第二,很少有國家將不可抗力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加以規定,通常其是作為民事責任的免責條款在法律中明確規定或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而情事變更是一項涉及合同履行的法律原則;第三,不可抗力發生後,當事人均免責,無需向對方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在情事變更制度中,解除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向對方賠償因合同解除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均衡利弊後看來,筆者也認為,將情事變更規定為合同的解除條件較不可抗力更為合適,更符合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宗旨。
(2)合同因違約而解除。在中國合同法的立法中,曾就是否引進英美法上的預期違約制度存在很大的爭議。所謂預期違約是指合同期限到來之前,一方無正當理由明確表示其在履行期到來後將不履行合同,或其行為表明其在履行期到來之後將不可能履行合同。根據中國現行《合同法》第94條第2項和第68條的規定人們可以看出,事實上中國合同法最終採用了大陸法上的拒絕履行和不安履行抗辯權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預期違約制度,並又有所超越,即不僅有「期前」拒絕履行,也包括了「屆期」拒絕履行。另外,此規定還包括兩種情形,一是「明示」拒絕履行,另一個是「默示」拒絕履行,均可發生合同解除權。
另外,結合《合同法》第68條、第69條和第94條第2項的規定,筆者還有一些疑問。如果當事人有「確切的證據」能證明對方行為屬於第68條之所列,那麼該行為對其來講就是「明確的」、「清楚的」拒絕履行的行為,根據第69條的規定當事人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實質上對解除權的發生要求了「催告」,而在第94條第2項的規定中卻沒有這樣的要求,這樣二者就出項了「分歧」。那麼對於這種「分歧」是否應借鑒國際公約或其他法律,採用體系解釋的方法,將兩項的表述更為合理和統一一些,以使其被運用起來更容易,更符合立法要求呢?
(3)合同因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而解除。中國合同法在第94 條第5項作了一個概括性規定,即在「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下的合同解除。對於此項規定如何解釋,合同法沒有作進一步的說明。對此,有學者認為,此項規定主要是指兩方面的情形:一方面是指合同法分則包含的各類具體合同中,根據合同的性質和合同當事人的特殊地位而特有的合同解除情形(如《合同法》第268、 308、410條等)。在這些情形下,合同的解除不以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協議、約定或違約為條件;另一方面,該項規定還指各違約形態下合同解除問題。中國合同法僅在第94條第3、4項規定了遲延履行狀態下的合同解除問題,對其他違約形態下的合同解除條件均未作規定。因此,需先對遲延履行、拒絕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各類違約形態下的合同解除條件逐一規定之後,再將「法律規定的其它情形」作為合同解除法定條件的最後一個補充性條款來規定。這樣不但體現出立法體系的完整性,而且更利於實際操作。

Ⅱ 請教合同法410條字面中"可以"的最佳解釋

第四百一十條 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釋義】本條是對解除合同的規定。
委託合同是以雙方信任為存在的條件,如果一方不守信用,失信於另一方,繼續履行合同已無必要,法律賦予了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即只要一方想終止合同,就可以隨時解除合同,而且不須有任何的理由。
1.委託人可以隨時撤銷委託。如果互相沒有信任或者已不再需要辦理委託的事項,委託人即可單方解除委託合同,無須徵得受託人的同意即可發生效力。但是受託人可以要求委託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2.受託人可以隨時辭去委託。委託合同的成立既需要委託人對受託人的了解和信任,也需要受託人對委託人的信任。如果受託人不願意辦理受委託的事務,受託人無須表明任何理由,即可解除合同。
委託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在不利於對方當事人的時期解除委託合同而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所謂不利於對方當事人的時期,就不利於委託人方面而言,當受託人在未完成委託事務的情況下解除合同時,委託人自己不可能親自處理該項事務,而且又不能及時找到合適的受託人代他處理該委託事務而發生損害的情形;就不利於受託人方面而言,是指由於委託人在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尚未完成前解除了合同,使受託人因不能繼續履行義務而少獲的報酬。委託人除對受託人已履行的部分給付報酬外,對在不可歸責於受託人的情況下,因解除委託合同給委託人造成的報酬減少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受託人處理事務不盡注意義務,怠於委託事務的處理,委託人無奈而解除委託合同,雖會給受託人造成一定損失,但因解除合同事由不可歸責於委託人或者不能完全歸責於委託人,委託人對受託人因合同終止而遭受的損失不予賠償或者只賠償其部分損失。

Ⅲ 民法中任意解除權有哪些

民法中任意解除權大體有:

(1)《合同法》第232條[1]:不定期租賃合同的雙方;
(2)《合同法》第268條[2]:承攬合同的定作人;
(3)《合同法》第308條[3]:貨運合同的托運人;
(4)《合同法》第337條[4]:標的已公開的技術開發合同的雙方;
(5)《合同法》第376條[5]:保管合同的寄存人;未約定保管期間的保管合同雙方:
(6)《合同法》第410條[6]:委託合同的雙方;
(7)《擔保法》第27條[7]:無保證期間的最高額保證人;
(8)《保險法》第15條[8]:保險合同的投保人;
(9)《合夥企業法》第46條[9]:無合夥期限的合夥人;
(10)《物權法》第99條[10]: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解除共有關系)。

注釋:
[1]《合同法》第232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2]《合同法》第268條: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3]《合同法》第308條:在承運人將貨物交付收貨人之前,托運人可以要求承運人中止運輸、返還貨物、變更到達地或者將貨物交給其他收貨人,但應當賠償承運人因此受到的損失。
[4]《合同法》第337條:因作為技術開發合同標的的技術已經由他人公開,致使技術開發合同的履行沒有意義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5]《合同法》第376條:寄存人可以隨時領取保管物。當事人對保管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管人可以隨時要求寄存人領取保管物;約定保管期間的,保管人無特別事由,不得要求寄存人提前領取保管物。
[6]《合同法》第410條: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7]《擔保法》第27條: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8]《保險法》第15條:除本法另有規定或者保險合同另有約定外,保險合同成立後,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
[9]《合夥企業法》第46條:合夥協議未約定合夥期限的,合夥人在不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退夥,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10]《物權法》第99條:……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

希望對你有幫助,沒有解決不了的司考難題。

Ⅳ 合同法410條的法定解除權可以約定排除嗎

法定解除是不可以約定排除的
就像刑法中故意殺人者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是不能約定排除的。其實別人和以約定,你殺了他,無罪,你真殺了他依然是故意殺人罪。

Ⅳ 委託人委託個人幫助討要債務,中途委託人想撤銷債務委託,受委託人不同意撤銷委託書,委託人該怎麼處理。

根據合同法關於委託合同的規定,委託人有權隨時解除委託,由此給受託人造成的損失應予賠償。
《合同法》第410條規定,委託人和受託人可隨時解除委託合同。由此可見,在委託合同中,合同的當事人雙方均享有任意解除權,可任意解除合同。即不管相對人是否同意,委託合同有無期限,委託事務的處理是否告一段落,委託合同是有償還是無償,也不管是否具有一定的理由,雙方均得以隨時解除合同。這也是委託合同在解除權的行使方面與其它合同相比所獨有的特徵。盡管在實踐中提出解除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往往要提出一定的理由,但其理由如何以及是否成立,只是對解除合同後的責任承擔有影響,並不因此而影響合同解除的效力。
關於委託合同當事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尚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1、一方當事人在委託合同中預先約定的拋棄任意解除權條款的效力問題
我們認為,當事人在委託合同中預先約定拋棄任意解除權的,一般應確定該特別約定有效,以貫徹合同自由原則。但若在委託合同存續期間,由於情勢變更致使此特別約定的適用損害了一方當事人利益的,則得適用誠實信用原則排除特別約定的效力,以維系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
與此相關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當事人在委託合同中預先約定了拋棄任意解除權的條款時,合同法第94條規定的法定解除權是否還有得以適用的空間?實際上,合同法第410條所指的「任意解除權」與第94條規定的法定解除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除權,兩者在形成時間、適用條件、適用范圍等方面均有不同。首先,合同法第410條所規定的「任意解除權」系不附加任何前置條件的解除權,側重於強調委託合同解除權的「無因性」且該解除權同合同的成立一並生成。而合同法第94條規定的法定解除權的產生於合同簽訂後、履行過程中,並以某種法定事由的出現為前提條件;其次,前者原則上僅適用於委託、行紀、居間等服務性合同並需有法律的明確規定;而對於後者,除非有法律的例外規定,原則上適用於包括委託合同在內的各種性質的合同。由此可見,任意解除權系委託合同當事人所特別享有的一項權利。即使委託合同當事人預先約定了拋棄任意解除權條款,當出現了合同法第94條規定的法定事由時,當事人仍然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權,據以解除合同。
2、委託合同任意解除權的行使方式、行使期限
委託合同當事人任意解除合同的情形主要有兩種:委託人撤銷委託和受託人辭去委託。但無論是撤銷委託還是辭去委託,均為當事人一方的權利。該權利從性質上講屬形成權,即以當事人單方意思表示就可發生法律效力。委託合同當事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必須以明示的方式向對方發出通知,該通知自到達對方當事人時生效。同時,解除合同的通知一旦生效即不可撤銷。
委託合同當事人行使任意解除權的期限為合同成立後致委託事務處理完畢之前。在委託事務已處理完畢的情況下,任何一方不得再行使合同解除權。「已處理完畢之委任,不得再終止之,已成立之請求權,不因終止而被排除。終止唯向將來發生效力。」[iii]因為委託事務已經處理完畢,受託人實際已經履行了合同義務,委託合同的目的已經實現,當事人再行使合同解除權終止合同已無實際意義。
3、委託人或受託人一方為數人的情況下,數人中的部分人解除合同對其他人的效力問題。
在委託人或受託人一方為數人的情況下,數人中的部分人解除合同,其解除的效力是否及於他人,應區分不同的情況做出判斷。若委託事務依其性質是不可分割的,則部分人的解除對其他人也應生效。例如共同委託人將其共有的財產委託給受託人出賣,如果部分委託人提出解除委託,收回財產。因為共同委託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如部分委託人不願再出賣共有財產,其他委託人實際上也就不能在委託出賣,因此部分委託人解除委託的效力及於全體委託人。在委託事務依其性質是可分割的,各方當事人解除委託的行為一般認為獨立的發生效力,其他當事人之間的委託關系繼續存在,不受影響。
4、任意解除權行使的特殊法律後果
與一般合同不同的是,委託合同的性質及委託合同標的的特殊性決定了委託合同當事人任意解除權的行使而導致的合同解除,原則上僅向將來發生效力,不能溯及既往的使合同無效。委託合同解除之前委託人與受託人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仍然具有約束力,委託人就已經完成的委託事務處理成果有權要求受託人履行交付義務,受託人就委託事務已完成部分所享有的報酬請求權及處理委託事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請求權仍得以向委託人主張。
委託合同任意解除權的性質決定了合同當事人得以自由的行使解除權,即使相對人因合同解除而遭受損失,只要不存在可歸責於行使解除權的一方當事人的事由,該方當事人原則上無賠償義務,更無違約責任的適用餘地。但是,如果損失的產生系因可歸責於行使解除權的一方當事人的事由,則應當賠償損失。否則,將招致委託合同當事人任意解除權的濫用,也不利於維系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所謂「不可歸責的事由」,是指不可歸責於行使合同解除權的一方當事人的事由,即只要行使合同解除權的一方對合同的解除沒有過錯,那麼它就不對對方當事人的損失負責,而不論合同的解除是否應歸咎於對方當事人的過錯或第三人的原因造成或外在的不可抗力。關於可歸責事由是否存在的判斷通常須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合同解除方是否在明顯不利於對方當事人的情形下行使任意解除權;二是合同一方當事人所遭受的經濟損失與另一方當事人任意解除權的行使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三是行使任意解除權的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因合同解除所遭受的經濟損失是否能證明其沒過錯。[iv]例如,受託人在委託人病重住院時解除合同(依當時情形判斷,受託人並非客觀上不能繼續處理受託事務),委託人與此時既不能親自處理、又不能及時選任其他人處理委託事務,因此而遭受損失。於此情形,委託人損失的產生即可斷定為可歸責於受託人的事由,受託人應負賠償義務。

Ⅵ 終止離婚合同可否拿回律師

1、可以解除與該離婚律師的委託合同,可以退費,但是是否可以全額退費,需要看對方是否已經因已成立的委託合同開展了委託工作,以及因解除該委託合同是否給對方造成了損失,且該損失是當事人的過錯所致。如果對方並未開展委託工作,解除該委託合同並未給對方造成損失,或者即便造成了損失,其原因也並非當事人的過錯所致,那麼對方必須無條件全額退費。如果對方拒絕,當事人有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410條之規定,向當地律協投訴,請求律協從重協調,甚至必要的時候可以發起訴訟,起訴該律師事務所。
2、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410條

Ⅶ 合同法410條的"可以"應怎麼解釋

委託合同是以雙方信任為存在的條件,如果一方不守信用,失信於另一方,繼續履行合同已無必要,法律賦予了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即只要一方想終止合同,就可以隨時解除合同,而且不須有任何的理由。
1.委託人可以隨時撤銷委託。如果互相沒有信任或者已不再需要辦理委託的事項,委託人即可單方解除委託合同,無須徵得受託人的同意即可發生效力。但是受託人可以要求委託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2.受託人可以隨時辭去委託。委託合同的成立既需要委託人對受託人的了解和信任,也需要受託人對委託人的信任。如果受託人不願意辦理受委託的事務,受託人無須表明任何理由,即可解除合同。
委託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在不利於對方當事人的時期解除委託合同而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所謂不利於對方當事人的時期,就不利於委託人方面而言,當受託人在未完成委託事務的情況下解除合同時,委託人自己不可能親自處理該項事務,而且又不能及時找到合適的受託人代他處理該委託事務而發生損害的情形;就不利於受託人方面而言,是指由於委託人在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尚未完成前解除了合同,使受託人因不能繼續履行義務而少獲的報酬。委託人除對受託人已履行的部分給付報酬外,對在不可歸責於受託人的情況下,因解除委託合同給委託人造成的報酬減少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受託人處理事務不盡注意義務,怠於委託事務的處理,委託人無奈而解除委託合同,雖會給受託人造成一定損失,但因解除合同事由不可歸責於委託人或者不能完全歸責於委託人,委託人對受託人因合同終止而遭受的損失不予賠償或者只賠償其部分損失。
謝謝!望採納。

Ⅷ 合同法第110條和第107條,這兩個法條都是說違約責任的,但是違約是否能導致合同直接解除呢

合同解除是有相關規定的,如:
法定解除權的產生(合同法第94條)
1.不可抗力 2.遲專延履行 3.預屬期違約 4.根本違約
特別法定解除權(有名合同中對解除權的特別規定,任意解除權,不需一方的違約事實)
①合同法第268條,承攬合同的定作人;(單方+賠償損失)
②合同法第308條,貨運合同的托運人;(單方+賠償損失——交付貨物給收貨人之前)
③合同法第410條,委託合同的雙方;(雙方+賠償損失)
④合同法第232條,不定期租賃合同的雙方(雙方+無賠償損失)
違約解除權:一方違約,非違約方有解除權
(1)合同法第69條,不安抗辯權人有解除權(注意前提)
(2)合同法第167條,分期付款買受人未付款達總額1/5以上時,出賣人有解除權
(3)合同法第203條,借款人違反貸款用途時,貸款人有解除權
(4)合同法第224條第2款,承租人擅自轉租時,出租人有解除權
(5)合同法第233條,租賃物危及安全、健康時,承租人有解除權
(6)合同法第253條第2款,承攬人擅自轉包時,定作人有解除權
(7)合同法259條:定作人不履行協助義務,承攬人催告無效的

熱點內容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
古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2 01:10:23 瀏覽:489
行政法哪些法規重要 發布:2025-01-12 01:08:44 瀏覽:407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