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是社會的

法是社會的

發布時間: 2020-12-20 11:26:18

Ⅰ 法制社會的內容是什麼

基本要求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社會主義法製版建設的基本方針:「權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所謂「有法可依」是對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它要求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都要納入法律的軌道,都要有法律,都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條件。
所謂「有法必依」是對守法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黨派、武裝部隊,以及全體黨員、幹部和群眾都要嚴格遵守法律,都要嚴格依法辦事。
「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對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嚴格、嚴肅執法,要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執法權力,盡職盡責地堅決打擊和制裁一切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關鍵。

民法社會法的區別

民法包含社會法,社會法是民法的一個分類。社會法是與民生有關的法律部門,是國家保障公民的社會權利的法律制度,屬於國家積極干預,保護弱勢群體。比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法、計劃和產業政策法、國有企業法,等。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處理民與民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真專業,我很出汗1、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性經濟關系,不調整人身關系。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2、主體及主體之間關系不同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及有關人員、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民商法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組織。民商法的主體是平等的,沒有管理關系;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卻不要求平等。3、調整方式不同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經濟法是公私兼顧的法,既強調市場之手,也強調國家之手。因而,其調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強制性因素。
4、內容不同經濟法主要設計國民經濟運行中關於公平競爭、防止壟斷、市場規劃、秩序維護、社會平衡、宏觀調控、可持續發展等的規定,法律表現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價格法、產業法、預演算法、財稅法、金融法、證券法、社會保障法。民商法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民商事主體、行為、權利、義務、責任等的規定,法律表現為:民法通則、物權法、債權法、人身權法、親屬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5、價值取向不同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6、本質功能不同保護利益的不同,必然導致法律本質功能的差異。民法維護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換者以自己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權利法。它站在當事人平等這一平面上對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其功能主要是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商法的本質功能基本與此相同。

Ⅲ 社會法是程序法嗎

不是的。程序法只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社會法應該是實體法。

Ⅳ 社會法包括哪些

狹義社會法專指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

廣義社會法除狹義和中義之外,還包括義務教育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

Ⅳ 社會公德與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是什麼

都是防止威脅復人們共同生活的制搗亂行為。

1、在人類公共生活方面,除了法律維護外,社會公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公共生活以及社會交往的許多方面的關系要依靠甚至主要是依靠社會公德的力量來加以調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社會公德都在發揮其職能。

2、 法律是社會政治生活的核心內容,它體現著我們的文化並反映出我們的價值標准。在人類社會,無論是國家的政治生活還是個人的經濟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規范和秩序狀態下進行,但是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的活動不可能是完全自覺的在規范和秩序下進行,這就有必要對人們的活動做出規范。

3、在現代社會,具有權威性的規范就是國家制定的有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法律對社會生活的作用體現在為人們行為指明方向,當人們在行為當中出現各種糾紛的時候,由法律來加以調整和解決。我們很難想像在現代社會沒有法律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從某種程度上講,現代法律所形成的人類有秩序生活的狀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Ⅵ 什麼是鄉土社會,什麼是法理社會

鄉土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是一個"沒有法律"的社會,雖說內沒有法律,但不是說這個社會沒容有秩序,秩序的生成主要是依"禮"和依"習慣"。

法理社會是指在社會體系中,有完善的,全面的法律來制衡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並以法律作為國家和社會的管理手段。

(6)法是社會的擴展閱讀:

禮和法一樣都是行為規范,「但禮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維持規范的力量」,「法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維持禮這種規范的是傳統」「傳統是社會所積累的經驗。行為規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們的行為已完成社會的任務,社會的認為是在滿足社會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

「禮並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治從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確,只是主動地服從成規罷了。」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不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法去應付新的問題了。

法治社會的重要性

法治社會是和人治社會相對而言的;它是指國家權力和社會關系按照明確的法律秩序運行,並且按照嚴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社會糾紛。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依照執政者的個人喜好以及親疏關系來決定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公共事務。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具備精神和制度兩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簡約而言,法治的精神方面主要是指整個社會對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認同和堅決的支持,養成了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並且通過法律或司法程序解決政治、經濟、社會和民事等方面的糾紛的習慣和意識。在法治民主的社會中,法律和行政法規等由規范的民主程序產生和制訂出來,並且其司法和執行過程通過規范的秩序受到全社會的公開監督。

法治強調的是「法律至上」的思想。法治思想的根源是民主,人民主權,是人民通過立法創造了法,法律旨在保護公民的自由。依法治國要求:一是對國家法不允許即為禁止,強調國家必須依法履行職能;二是對公民法不禁止即為允許,強調是保護公民的自由。法治強調法在調整各種關系中的正當性。

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什麼是法治?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他對法治的註解是:「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制定的法律應獲得普遍的服從;而人們所遵從的法律本身應該是成文的和良好的。」也就是說,法在全社會應該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社會的治理應該遵從良好的法律。托馬斯·潘恩曾精闢地論述:「在專制政府中,國王便是法律,同樣地,在自由的國家中法律便應該成為國王,而且不應該有其他的情況。」
依法行政的含義是,由法律給行政機關的權力劃出嚴格的邊界,任何行政機關和行政官員都不得越過這個邊界。如果越過法律劃定的邊界,就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後果,就須受到相應的追究和懲處。

Ⅷ 劃分部門法的首要標準是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

劃分部門法的標准復有兩個:
第一是法制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種類,它是劃分部門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標准。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每個法律規范的制定都是對於某一社會關系的規定,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多樣性,社會關系的種類繁多、領域廣泛,但是它們又各具特徵,因而就可以區別,就可以按照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和種類不同作為劃分部門法的首要標准。
第二,社會關系的法律調整機制是劃分部門法的第二位標准。僅利用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的種類來劃分法律部門,不能全部解決法律部門劃分的問題,也就是說對於一些法律很難按社會關系予以劃分,於是需要用法律調整機制也就是指包括整個法律調整系統的結構、功能、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發生作用的過程和方式作為劃分部門法的另一個標准。

熱點內容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多少處 發布:2024-11-17 16:26:29 瀏覽:667
魔法學院頁游 發布:2024-11-17 16:11:07 瀏覽:371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 發布:2024-11-17 16:10:10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