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擱
①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可得利益損失指的是什麼損失
間接損失又稱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預期取得的利益。可以獲得的預期的利益,簡稱可得利益。可得的利益指利潤,而不是營業額。例如,汽車修理廠與計程車司機約定10日修理好損壞的夏利車,汽車修理廠遲延3日交付,司機開計程車每日可獲利潤200元。3日的可得利益為600元,汽車修理廠違約,應賠償600元的間接損失。 可得利益的求償需堅持客觀確定性,即預期取得的利益不僅主觀上是可能的,客觀上還需要確定的。因違約行為的發生,使此利益喪失,若無違約行為,這種利益按通常情形是必得的。例如,建築公司承建一商廈遲延10日交付,商廈10日的營業利潤額即為可得利益。
可得利益的求償不能任意擴大。對此,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74條規定,賠償損失「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或理應預料到的可能損失。」我國原涉外經濟合同法和原技術合同法也有相同規定。原涉外經濟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於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但是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原技術合同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於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但是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的損失。」法律採取預見性限制賠償范圍的隨意擴大。預見性有三個要件:一是預見的主體為違約人,而不是非違約人。二是預見的時間為訂立合同之時,而不是違約之時。三是預見的內容為立約時應當預見的違約的損失,預見不到的損失,不在賠償范圍之列。例如,旅客言飛機誤點使其耽誤了一筆買賣,要求賠償。該買賣是否耽擱,航空公司在售票時是無法預見的,故此間接損失不予賠償。
② 《合同法》中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兩者競合時的處理規則
一、產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形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現象在任何合同關系中都有可能產生,一般發生在有償合同關系中,只要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並且侵害了對方當事人的財產或者損害其人身的,即行為人實施了違約性的侵權行為或者侵權性的違約行為,均構成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通常發生在下列合同關系中:
(一)買賣合同中的責任競合現象。主要有標的物有瑕疵、不符合質量要求、不符合包裝要求,造成對方財產、人身損害的,產生的民事責任。
(二)運輸合同中的責任競合現象。在運輸旅客、貨物中,因承運人的過失,致旅客受傷、死亡或者致貨物損毀、滅失的出現的責任競合。
(三)租賃合同中的責任競合現象。因租賃物瑕疵而致承租人損害或者因承租人過失毀損租賃物的,均可以構成違約和侵權競合。
(四)僱用合同中的責任競合現象。受僱人在履行僱用義務時,人身受到損害或者故意、重大過失造成僱用人損失的,也可以構成違約和侵權競合。
(五)保管合同中的責任競合現象。寄存人交付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等危險物品未事先告知,造成保管人損害的;或者保管人佔有寄存人財產非法使用,造成損毀、滅失的,同樣可以出現責任競合。
(六)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的責任競合現象。此類合同在履行中,供方因違約中止供電、水、氣、熱力,致對方財產、人身損害的,除構成違約責任外,還構成侵權責任。
(七)承攬合同中的責任競合現象。主要有交付的定作物不符合質量要求、有瑕疵,或者因保管不善、過錯或重大過失造成定作人提供的被加工物毀損、滅失的,既構成違約,也構成損害。
(八)贈與合同中的責任競合現象。贈與合同雖然是無償合同,但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贈予受贈人有瑕疵的贈與物,造成受贈人損失的,也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處理模式
世界各國法律基本上都是採取排斥受害人可以實現雙項請求權的制度,均認為受害人只能實現其中一項請求權,加害人不能負雙重民事責任。從立法和判例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種處理模式:
1、禁止競合。即合同關系當事人不得將對方的違約行為視為侵權行為,只有在沒有合同關系時才產生侵權責任。認為,承擔合同義務的債務人不可能對合同關系以外的侵權責任有所預見,其只能對其債務范圍及不履行債務的後果有所預見。
2、限止競合。即原則上承認責任競合,但對選擇訴訟有一定限制。認為,只有在被告既違反合同法律規范又違反侵權法律規范,並且後違反侵權法律規范即使在無合同關系下也構成侵權時,原告才有雙重訴因的訴權。同時,兩種賠償責任不得互相排斥。
3、允許和選擇競合。即原告基於違法行為而產生的兩個請求權,既可以提起合同之訴,也可以提起侵權之訴。並且一項請求權因時效屆滿被駁回時,還可以行使另一項請求權。認為,合同法律規范和侵權法律規范不僅適用典型的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也應當共同適用於雙重的違法行為。
過去我國採取的是禁止競合的處理原則,對違約性的侵權行為或者侵權性的違約行為,基本上是按照違約責任來處理的,對一些特殊的責任競合案件,如產品質量責任、交通事故、醫療事故等,都是按侵權責任來處理的。
八十年代後期,我國在司法實踐上開始承認責任競合,並允許當事人選擇訴訟。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沿海地區涉外、涉港澳經濟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中規定:「一個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有時可以同時產生兩個法律關系,最常見的是債權關系與物權關系並存,或者被告的行為同時構成破壞合同和民事侵害。原告可以選擇兩者之中有利於自己的一種提起訴訟,有管轄權的受訴法院不應以存在其他訴因為由拒絕受理。但當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分別以不同的訴因提起兩個訴訟。」
1999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正式從立法上明確允許違約責任和侵害責任競合,並規定當事人有選擇權。
三、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案件的審理
雖然我國已從立法上確立了違約責任與侵害責任競合的處理原則,但就目前而言,無論是從立法上,還是從司法實踐上,對此類案件的具體審理還未能形成比較完善的體系和操作規程。根據現行法律、司法解釋以及司法實踐,筆者認為要審理好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案件應當著重注意:
(一) 在程序上的問題
當事人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案件訴訟過程中,與其他民事案件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基本相同,但由於責任競合案件的特殊性,當事人享有訴訟權利又區別於普通案件的當事人,主要表現在:
1、起訴時可以選擇請求權。由於被告實施的某一行為,同時違反了合同法律規范和侵權法律規范,具備了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的要件,因此,原告在起訴時,對被告應承擔何種責任依法有選擇權。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何種責任,主要出於這幾種目的:第一,經濟上能得到更多的補償。原告的人身、財產受到被告損害後,向法院訴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得到經濟賠償。因此,哪一種請求權依據相關法律能得到盡可能多的經濟賠償,通常是原告的首要選擇。第二,訴訟上的便利。訴訟上的便利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受訴法院在原告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原告參加訴訟活動比較經濟、方便,訴訟成本也相對較少。其二,調查收集證據的地點為受訴法院所在地。原告在訴訟過程中取證、舉證比較方便,對法院支持其訴訟請求的把握相對要大。第三,心理上的因素。如,原告擔心地方保護主義通常會選擇自己信任的法院,不喜歡選擇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等等。鑒於上述原因,在受理原告起訴時,對原告的選擇可以加以必要的訴訟指導,雖然選擇何種請求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權利,但作為當事人對自己的選擇能否實現其最終目的,以及怎樣達到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最佳目的,因對法律在理解程度上的差異而並不全部真正地了解。一當選擇的不適當,就得不到應得的賠償,會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這種選擇在一定的階段又是可變的,請求權的變更,會造成訴訟期限的延長、訴訟成本的增加、管轄法院的變化等多種後果,直接影響訴訟的正常進行和訴訟效率的提高。
2、開庭前可以變更請求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條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作出選擇後,在一審開庭以前又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中規定的在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的規定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普通民案件審理時原告變更訴訟請求,對法院已經進行的案件實質性審理沒有根本上的影響,只是訴的合並;而責任競合案件開庭後如原告變更訴訟請求,則可能因正在受理的法院喪失管轄權而對已經進行的實質審理歸於無效。所以,責任競合案件的原告只能在開庭前有權變更訴訟請求。
3、有權選擇管轄法院。當事人選擇法院管轄與其選擇請求權是相聯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管轄。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即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或對被監禁的人等提起的訴訟,才由原告所在地或者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則可以區別不同情況,可以是被告所在地、可以是原告所在地、可以是合同履行地、可以是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所以,當事人在選擇被告承擔何種責任的同時,也直接決定了受訴人民法院。當事人可以有兩次對受訴法院的選擇機會,一次是在起訴時,一次是在開庭前。起訴時原告選擇被告承擔侵權責任,依法由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管轄。開庭前如原告變更訴訟請求改被告承擔違約責任的,則由合同履行地或者協議約定地等人民法院管轄。反之,亦然。要注意的是,原告變更請求權時,法院仍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起訴條件進行審查,發現案件不屬本院管轄的,應當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1)被告提出管轄權異議成立的,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條的規定,應當駁回原告起訴。這與普通民事案件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相區別。
(2)法院發現不屬自己管轄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將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這與在普通審查起訴時發現不屬本院管轄的,動員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或裁定不予受理相區別。
1、舉證責任及范圍隨請求權變化而變更。原告證明被告侵權與證明被告違約的待證事實,即證明對象是不同的。要求被告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就必須證明有被損害的事實;有被告實施的違法侵權行為;損害的事實與侵權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而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只要證明被告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即可。可見,前者以證明有實際損失為前提,後者不一定有實際損失,而要以雙方約定的內容為前提。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1)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等。就個案而言,原告在開庭前已經選擇了何種請求權,舉證責任和范圍也已確定。但就整個糾紛而言,原告的選擇的一項請求權被駁回後,還可以行使另一項請求權。所以,原告的舉證責任及其范圍會因其對請求權的選擇的變化而變化。
2、訴訟時效隨請求權變更而改變。因違約和侵權產生的請求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訴訟時效一般為二年。但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侵權訴訟、出售質量不合格商品未聲明的違約訴訟、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違約訴訟、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被損毀的違約訴訟的訴訟時效為一年。不履行涉外貨物買賣合同及技術進出口合同違約賠償訴訟的訴訟時效為四年。
(一) 在實體上的問題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案件在實體處理上,應當針對原告選擇的訴訟請求進行舉證質證,確認案件事實,適用相應的法律。不能因為責任競合案件存在著多種訴因,即兩種法律關系和兩個待征事實,而混淆兩類事實和不恰當地適用法律。
1、正確認定案件事實。由於責任競合案件系當事人同一行為造成兩種結果,形成兩個待證事實,因此,哪一個事實是在審理中要認定的事實必須明確。根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的原則,原告在請求權確定以後,證明對象就已經明確。此時,法院只能圍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認定事實,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決定支持或者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實踐中,會出現四種情況:(1)原告既能證明被告違約,又能證明被告侵權;(2)原告能證明被告違約,但不能證明被告侵權;(3)原告能證明被告侵權,但不能證明被違約;(4)原告既不能證明被告違約,又不能證明被告侵權。如果原告請求判令被告承擔違約責任,符合上述(1)、(2)種情況才能勝訴,其餘敗訴;如果原告請求判令被告承擔侵權責任,符合上述(1)、(3)種情況才能勝訴,其餘敗訴。由此看出,當事人選擇何種請求權,就確定了哪一種待證事實,決定著能否實現其訴權。法院不能根據被告存在侵權的事實而簡單地判令其承擔違約責任,也不能根據被告存在違約事實而簡單地判令其承擔侵權責任。
2、准確適用相關法律。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或者侵權行為,按違約責任處理的案件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其他有關合同法律規范;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侵權行為或者違約行為侵害自己人身、財產權益,按侵權責任處理的案件只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及其他有關侵權法律規范。適用不同的法律將導致不同的處理結果。侵權責任的處理原則依法不僅可以適用過錯原則,還可以適用無過錯原則和公平責任,而違約責任,只能適用過錯原則。另外,承擔侵權責任的范圍不僅限於賠償財產損失,還可以包括對精神損害的相應賠償,而違約責任的承擔范圍則僅限於對財產的賠償。
四、當事人請求權的選擇與限制
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糾紛中,法律雖然允許當事人選擇,並且沒有規定任何限制。但這並不意味法律完全放任當事人選擇請求權。筆者認為,當事人選擇請求權時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責任競合中選擇一個請求權。當事人只能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中選擇其中一個請求權提起訴訟,不能同時選擇兩個請求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當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分別以不同的訴因提起兩個訴訟」。
(一) 在責任競合中實現一個請求權。當事人可以選擇一項請求權提起訴訟,也可以在選擇的請求權被駁回後,行使另一項請求權。但當事人只要有一項請求權得以實現,另一項請求權即歸於消滅。包括當事人對其中一項請求權內容作出實體處分以後,也不能再行使另一項請求權。
(二)選擇之訴當事人必須存在有償合同關系。違約責任是以合同存在為前提的,沒有合同便沒有約定,違約責任也就無從談起。無償合同通常為單務合同,根據法律規定,此類合同的義務人只有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財產損害的,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三)某些特殊侵權行為不能構成責任競合。雖然存在合同關系,但當事人的違約行為造成對方人身傷亡和精神損害的不構成責任競合。因為人身權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是對世范圍的絕對權。公民的人身權非依法律的規定不得剝奪,也不允許他人非法侵害。同時,違約責任的承擔范圍不包括對精神損害的賠償。所以只能通過侵權損害賠對受害人進行補救。
(四)事先約定承擔或免除某種責任的不得競合。當事人通過合同事先特別約定僅承擔違約責任而不承擔侵權責任,或者免除侵權責任的。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或者非系當事人故意、重大過失致對方傷亡的,原則上應當從當事人的約定。
(五)法律明確限制選擇權的。如果法律已經對請求權作了限制,當事人則無選擇權。
③ 怎樣認定《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的合理期間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條 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發現或者應當發現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買受人在合理期間內未通知或者自標的物收到之日起兩年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但對標的物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不適用該兩年的規定。」該條款中的「合理期間 」是極富彈性的規定,由於在實踐中各個買賣合同之間相差甚大,無法在法律中做出統一的規定,因此,如何確認合理期間是困擾審判實踐的一大難題。
由於標的物種類多樣且瑕疵類別各不相同,只能由法官在最長的合理期間內,根據交易的性質、目的、瑕疵性質、檢驗方法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並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予以確認。但是「知易行難」,由於前述標准仍然不夠具體、明確,審判實踐中存在不少和稀泥的現象,如不適用或最小化適用「合理期間」標准來確定檢驗期間,而統一適用兩年的最長時間規定,在認定合理期間時傾向於做出有利於買方的解釋,這樣對善意出賣人是不公平的,也違背了該制度加快經濟流轉、迅速定紛止爭的立法目的。
合理期間的認定屬於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行使的范圍,為了公正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提高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法官在裁量個案中當事人的異議通知是否在合理期間內作出,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如下:
1、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目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習慣
交易目的就是當事人訂立合同所要追求的目標,在訂立合同前一般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動機,當事人的利益能否實現與合同的目的休戚相關。如針對同樣的產品,消費者為了生活消費而購買與經營者之間的買賣是不同的,與之相對應,消費者在使用該產品時發現瑕疵然後提出異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合理的,而如果經營者在對生產資料進行使用後才發現並提出異議,通常會被認為超過了合理期間。其次,交易方式的不同也會對合理期間的認定產生影響,普通的買賣與拍賣、試用買賣之間,在合理期間的使用上也有不同。例如,試用買賣中試用人如果發現該產品有瑕疵,可以拒絕購買,因此試用期間不產生異議通知義務。最後,認定合理期間時還應該考慮交易習慣或慣例。如果某地方收到某種特定貨物的檢驗期間一般是七天,那麼就應該以七天作為該地區該特定貨物的質量檢驗期,否則,視為交付的貨物符合合同約定。再如,我國民間在春節期間有擱置爭議的習俗,如果標的物交付正值春節期間,當事人遲至正月十五才提出異議,也不宜認定超過了合理期間。
2、標的物的種類、數量、性質、安裝和使用情況
標的物因客觀的自然屬性不同,如物理屬性、化學屬性不同,其保存的期限也有長有短。因此,判斷合理期間要考慮標的物客觀情況,例如,計算新鮮瓜果和建築材料合理期間的時間標准就不同。此外,大批貨物買賣比小件零售的異議期間應該要長。標的物的使用情況也能夠為合理期間的認定提供直接依據,在審判實踐中經常發生當事人已經使用了標的物,但出賣人要求其支付剩餘貨款時,其便提出標的物存在質量或數量方面的瑕疵,以拖延支付貨款,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應當認定其異議超過了合理期間。
3、買受人自身應盡的合理注意義務、檢驗方法和難易程度
雖然《合同法》對買受人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檢驗方法並未做出相應的規定,但這不能成為買受人怠於檢驗和怠於通知的免責理由。在審判實踐中,買受人通常只對標的物進行感官檢驗,在未發現表面瑕疵後,即進行生產使用,而適用後卻發現質量問題,賣方以買方發現問題並提出異議超過合同約定的檢驗期間,或應當發現問題的合理期間為由拒絕承擔責任,而買受人則認為「內在質量」一般檢驗方法無法發現,只有通過使用才能發現,故不受約定的檢驗期間的約束。
面對這種情形,在辦案過程中可以區分不同情況區別對待:(1)合同對檢驗方法有約定的,應按約定的方法進行檢驗。如果合同約定對標的物採取「檢測檢驗」、「安裝調試試運行檢驗」、「抽樣檢驗」等明確約定的,如果買受人未依約進行檢驗,則應視為超過合理期間。(2)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商品對檢驗方法有特殊要求的,應按相關要求進行。如煤炭、化工產品、機械設備等對質量檢驗方法均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商品的質量指標可能沒有一項是通過外觀表現的,若利用感官根本無法對其質量進行檢測,在這種情況下,買方如果只通過感官檢驗就投入使用,應該認定其未盡到適當檢驗義務。
④ 如何用合同法拯救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話說夏洛克被判決不但收不回借款,反而要將一半的財產交由安東尼奧代管,更難以忍受的是被迫要改信基督教,心中憤憤不平。一日他聽說東方有中華大國,乃當今世上法治昌明之國家,且依據環球貿易組織之規定,可受理各國糾紛,於是便聘請夏律師向中國法院申請再審。法院受理後通知安東尼奧應訴,安東尼奧遂亦聘請安律師,並會同巴薩尼奧、鮑西婭等人同赴中國而來。
法庭上夏律師代表當事人陳述不服原判的理由,他說:「本案原系合同糾紛,原審法官也認定合同有效,但原審法官對合同的標的認定有誤,導致本案的錯誤判決。本案合同約定在被告不能按時還款的違約事由發生之時,需要以由我的當事人在被告身上任意指定位置的一磅肉來償還。因此此時的合同標的是肉這一種物,而不是割肉的這一行為。因此原審判決認定需要由我的當事人親自動手割肉,不符合合同的規定,沒有法律依據。並進而由此導致了對我的當事人更為不利的判決,對此請求再審法院依法予以撤銷改判。」
安東尼奧一聽,說:「你這個異教徒,你的良心真是叫狗吃了,竟然幫著這個惡狗猶太人……」
「我抗議!法官閣下,剛才對方當事人有侮辱本律師及我的當事人,並且有種族歧視言語,請法庭予以制止。」夏律師不等安東尼奧說完,就打斷了他的話。
法官說:「抗議有效,請被告注意自己的語言,不得有侮辱和種族歧視言行。請圍繞本案爭訟問題繼續發表意見。」
安律師發言說:「合同約定了以一磅肉作為違約賠償,但沒有約定血的含量,而作為生活常識,在活人身上割肉不流血是不可能的,因此屬合同主要內容約定不明確,此條款無效。」
夏律師說:「正如對方律師所言,活人身上割肉流血乃生活常識,故此合同中以肉作為違約賠償,即是以肉為主物,而血只是肉中蘊含之物,毛發系肉上附著之物,屬從物;皮膚本身也是一種肉,屬物之組成部分。民法上之觀點主物轉移,從物自然隨之轉移。故不需要另行約定血、皮膚、毛發等從物和物之組成部分。」他又接著說道:「其二,即便按照對方的說法,割肉時不許流血,也不許損傷毛發。那麼由於債務是需要債務人履行的,我方債權人只需要為受領行為即可,請對方當事人自行以任何方式割取身體上指定部位的一磅肉給付我的當事人。流血不流血我方根本不管。又或對方當事人不自動履行合同,待判決生效後,我方自會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亦不需要我方當事人親自動手。事實上法律不允許私力救濟,強制執行權屬國家權力,不能由私人代行。」
安律師說:「然而根據合同法規定,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條款是無效的。」
「但是合同法第53條的這一規定僅僅是針對免責條款而言,這樣的免責條款無效,但本合同中這一條款並非免責條款,而是義務條款,當然應該有效。而且在整個合同法中,也沒有說傷害身體的義務條款無效,其他法律、法規也沒有規定這樣的內容。」夏律師馬上指出了安律師的引用條文不能成立。
安律師迅速對照了一下合同法規定,第53條確實是針對免責條款的無效而言,而對合同義務條款還真的沒有規定相關內容,急切之間也來不及細究是合同法規定疏漏還是有意為之。又在腦海中回憶了一下,其他法律、法規禁止傷害他人身體的規定倒是很多,但卻沒有記起什麼法律、法規禁止自已傷害自己。幾個回合下來不由得暗暗叫苦。要不是法官宣布法庭辨論結束,還真不知道如何應付下去。
法庭經簡短的合議後,當庭作出了判決:「本院經審理查明:被告安東尼奧因朋友巴薩尼奧急需用錢,遂與夏洛克簽訂借款合同,向夏洛克借款三千元,約定三月歸還,並支付利息,如不能償還,則由夏洛克以安東尼奧身上任意指定位置,以一磅肉作為違約賠償。我院認為,原合同借款及利息條款雙方意思表示真實,應予以確認有效。其利率部分被告提出過高,但因當時無官方銀行借貸利率可資參照,且據查此一利率亦並不為當時當地之交易習慣所禁止,故本著意思自治之原則,本院亦予以確認。但是,由於該利率明顯高於當地附近城市的借貸平均利率,而原判決生效之日後被告未償付本息之原因並非由於違約,而是基於生效判決,故不能認為合同條款之效力能及於原判生效之後,此後的利率應根據公平原則按當地平均利率支付。但合同違約賠償條款標的是一磅肉,雖然是物,但是卻需要從活人身上割取,盡管合同法本身沒有直接明確的條款予以禁止,但是民法通則之基本原則卻要求民事活動符合公序良俗。民法通則系一般法,其基本原則應為民事法律行為所遵守。我院認為自活人身上割肉違反社會公德和善良風俗,因此此法律行為無效,由無效之法律行為而產生的這一條款自然也歸於無效。原判決強迫原告夏洛克改信基督教,違反了憲法規定的公民信奉宗教自由,系非法判決。原判決強迫原告夏洛克訂立遺囑將財產傳給女婿、女兒,違背了遺囑訂立人的真實意思,屬被脅迫訂立的遺囑,根據繼承法第22條的規定,應屬無效。夏洛克精神健全,有能力管理自己的財產,故原判決的一半財產由安東尼奧接管沒有必要。
因此,本院判決如下:1、撤銷原判。2、判令被告安東尼奧於判決生效後即向原告夏洛克清償借款三千元,並支付利息。該利息自借款之日起至原判決生效之日止以合同約定的利率計算。原判決生效之日後至償付之日止按當地市場平均利率計算。判決書書面文本,於列印後送達。」
宣判後,各方均無異議,齊聲贊嘆中華大國之待人平等,處事公平。正出門之際,法官走下審判台說:「至於鮑西婭女士,恐怕還有些事務需要耽擱您一下,由於您在原審中偽造被公爵任命為此案法官的培拉里奧博士的處理此案公函,騙取公爵信任,導致錯判此案。您的行為已經涉嫌偽造公文罪。當然,此函是否屬於公文還需要進一步查清,這屬於公安機關偵查權的范圍。根據我國有關規定,在民事案件審理中發現犯罪線索的,應移交給偵查機關進行偵查。請您到公安機關接受調查。警車就在外面等候。」
來源:http://www.univs.cn/newweb/univs/znufe/law/2004-10-14/327487.html
⑤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
1.4月抄3日,空調機廠向寶利商場發函的行襲為屬於「邀約」,為什麼?不必解釋了吧,明顯不過。
2.4月4日,寶利商場給空調機廠的回電行為也是屬於「邀約」,不是「承諾」,因為它改變了空調機廠的「邀約」內容,沒有完全按照其要求答應下來。
3.5月中旬,寶利商場組織車輛到空調機廠提貨還是屬於「邀約」,絕對不是履約行為,因為4月4日空調機廠接到寶利商場的電文後,當天回函,又屬於「邀約」,但是寶利商場並未作出「承諾」。
4.空調機廠和寶利商場的合同關系並未成立,太明顯了,只是停留在「邀約階段」。既然如此,本案很簡單啊,商場訴訟請求必遭駁回,沒有任何餘地和懸念。
⑥ 如何理解《合同法》284條
你所提及的所有人、管理人、承包人可以這么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當建築物的所回有權人答實際佔有、控制、管理、使用該建築物時,由所有權人承擔責任,這個沒有問題。第二,當所有權人以對外租賃、承包的方式使用該建築物時,如果發生致人損害情況,應該由實際的控制人(管理人)承擔責任。
⑦ 民法中的侵權問題
《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回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答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B當選。《民法通則》第126、第130條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所以C當選。
⑧ 合同法執行中出現的問題
不能沿用以前的合同,否則會出現糾紛。
形象更新合同是一個合同,是一個合同內專容。而讓乙方繼續設計舊標志則是屬另一項內容,與原形象更新合同不是一個內容。
也就是說前者是設計新的東西,後者是改進原來的東西。這本身就是不同的內容。因此,為了防止合同糾紛,請你們一定要和對方協商簽訂新的改進舊標志合同。
⑨ 合同法 關於利益和損失分配的問題
首先要看你這份合同的具體內容,看你說的情況可能屬於合夥經營,也可能是雇版用合同。
如果屬於合夥經營權的,那根據權利義務相對原則,損失也各半承擔。
如果是僱用的,利益對半分是作為報酬,那麼被僱用人對損失不承擔責任。
⑩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46條是否適用於非融資租賃合同 其理由是什麼 謝謝
一、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承租人佔有租賃物期間,租賃物造成第三人的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害的,出租人不承擔責任。
二、租賃物致人損害通常包括四種情況:1.因租賃物缺陷造成他人的人身、財產損害; 2.作為高度危險作業的租賃物發生高度危險作業損害; 3.作為建築物的租賃物因倒塌、脫落而致人損害;4.租賃物污染環境致人損害。
三、租賃物致人損害,雖然出租人是租賃物名義上的所有人,但其實質上是為承租人融資,因此,出租人對租賃物致人損害不承擔責任,其責任或由出賣人承擔瑕疵擔保責任,或由承租人承擔。
四、這主要是因為承租人在佔有租賃物期間,已通過對租賃物佔有和使用,實現收益目的,出租人僅為承租人實現融資而已。如果在承租人佔有租賃物期間,租賃造成第三人的財產損害或者人身傷害,再由出租人來承擔責任,顯失公平。
五、 按照新的侵權責任法第85條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一般來說的話,非融資租賃合同中,租賃物致第三人損害應該是由承租人來承擔責任的,因為該物為承租人實際支配之下。如果是租賃物的自身瑕疵導致侵權的,由出租人承擔。
六、故你所提的問題合同法第246條的規定能否適用於非融資租賃合同?一般情況下是不能適用於非融資租賃合同的,一般情況要根據侵權法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理由在上面已經進行了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