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的公正觀

經濟法的公正觀

發布時間: 2020-12-20 12:28:54

『壹』 如何認識司法的法律公正與客觀公正的關系

客觀的公正可謂是絕對的、事實上的公正,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狀態,內因為社會關系十容分復雜,各種利益之間的的平衡並非易事,而且事實真相往往不為人知。
所謂司法的法律公正,其實就是司法公正,如前所述,由於客觀公正的特性,司法程序中很難達到這種絕對的 完美的狀態。加之司法程序除了公正之外,還要考慮效率的因素,所謂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因此,司法公正是在兼顧程序公正與效率的前提下,去追求向客觀公正的靠近,但是不以完全達到客觀公正為必須。其中程序公正可謂是追求客觀公正的保障。程序越公正,最後的結果越趨向客觀公正。
以上為個人理解,望採納

『貳』 功利觀,權利觀,公正觀,三個觀點哪一種在生意人中最為流行

生意人,最密切的是利益。

因此,功利觀是最為流行的

『叄』 公平公正道德

沒有相對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就沒有一切,沒有追求公平公正的呼籲和行為就回沒有一切.
相比助人為樂答拾金不昧尊老愛幼這些個人良好品德,社會的每個人行動起來訴求公平公正,
是最高尚的道德.因為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大環境可以改善很多東西,是最大的道德.
大道之行總是高於小私德,正如相忘於江湖總是高於相濡以沫...

『肆』 如何處理好法律公正和客觀公正的關系

(《法理學
——
法哲學及其方法》
238
頁,華夏版,
1987
年)羅爾斯也認為:

正義的
主要問題是社會的基本結構,
或更准確地說,
是社會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權利和義務,
決定由
社會合作產生的利益之劃分方式。

(《正義論》
5
頁,社科
88
年版)盡管法律可能拋開公
平,
但公平卻總是以自己的標准來衡量人間的一切,
其中也包括法律制度。
從這個意義上說,
盡管法律本身不是公正問題,
而是建立某種秩序的問題,
而公正也不是法律問題,
而是按照
何種原則建立秩序的問題,但法律和公正卻成了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法律作為制度對權威性和穩定性的內在需求決定了公平和正義本身不僅僅是建立法
制度的手段和評判法律制度的標准,它也是法律秩序所追求的目的。

首先,
對於特定的客觀歷史條件來講,必然有特定的,由經濟規律所決定的,
並為歷史
的人所普遍接受的分配方式,即所謂

公平

的分配方式。因此,一方面,特定法律制度由於
是建立在特定社會客觀物質條件上的上層建築,
它必然反映這種公平觀;
另一方面由於社會
的人是所有制度的主體和對象,
因此,
追求建立穩固的法律制度就必然追求把歷史的人的公
平觀充分吸收到制度中去,
力求法律制度符合公平觀,
否則,
法律制度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社
會意識形態不斷的挑戰而逐漸失去穩定性和權威性。

其次,
人類歷史的進步也使公平的觀念取得了社會制度的意義,
而法律制度逐漸喪失了

定分止爭

的原初意義。現代社會,人們要求

平等不僅是表面的,不在國家的領域中實行,
它還應當是實際的,還應當在社會的、經濟的領域中實行。
」「
平等的觀念
」「
已經成為國民牢
固的成見。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
448
頁,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亞里士多德
認為,

法律所事,在保持群益,或納至佳及領袖公民於道德,故用公平一字之時,輒有為
群治造福或保持福源之義。

法律制度成為

為群治造福

的手段,在這個意義上,公平進而
逐漸成為了法律的目的和核心價值。(《倫理學》第五章商務
1933
年版,轉引自《西方法
律思想史資料選編》北京大學版
1982

432
頁))

總之,
公平是在廣泛的社會規范領域內起作用的一種意識形態,
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
一種社會資源和產品的分配製度。
公平觀念與法律制度正是在建立社會分配製度的問題上發
生了緊密的聯系,
從一定意義上說,
二者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建立穩定法律制度必須以
公平為標准和手段。
而隨著社會的進步,
社會公平逐漸成為建立法律制度的追求目標和社會
理想狀態。

二、公平與法律關系的復雜性

盡管公平和法律聯系十分密切,但二者同樣存在矛盾與沖突,關系十分復雜。

首先,
由於公平觀念具有普遍性,
其在倫理道德等其他社會規范中同樣有著重要的支配
力,
這一特點往往使法律在公平面前陷入形式正義的泥潭。
合乎法律要求的

公平

狀態往往
卻不能符合道德領域的公平規范,
從而不可避免地影響法律的權威性和穩定性。
亞里士多德
認為,

不公正者常不合法,而不合法者不盡為不公正也。

他提出:
「——
是否君子誣蔑小
人,抑系小人欺罔君子,犯姦淫罪者為君子或為小人,都無區別。法律視個人平等,但就事
論事,唯問其孰為作奸者,孰為受害者,孰為不公之原動,孰為其事之犧牲而已。

(《倫
理學》第三章,轉引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北京大學版
1982

432
頁)
H.H.
焦奇
姆解釋說,
「——
例如,如果小偷是一位紳士而受害者是一位乞丐
——
城邦里的下等階層的
成員之一,
這種等級的差異與法律無關
——

法律關心的一切就是眼前這兩人,
一個獲得了
不公正的利益,
而另一人受到了公正損失。
因此,
這里存在
——
一種必須平等化的不平等。

(轉引自波斯納《法理學問題》,
395
頁,政法大學
1994
年版)

一般地講,
法律是按照公正的原則制定並按照公正的原則實施的,
但法律制度本身不是
倫理或者道德,
在對待社會問題時,
往往會採取與倫理道德不同的態度,
二者必然存在這樣
那樣的沖突。
這些沖突往往會使法律在執行的過程中或僅僅作為制度時得不到公平的正面評
價,從而使法律成為形式正義的代名詞。

其次,
公平觀念又是具體的。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作為社會意識的公平和平等觀
念必然隨著客觀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動,
隨著階級地位的不同而迥然不同。
盡管法律也必然
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但相比而言,一方面,法律顯然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法律
是作為統一的形態存在的。因此,在公平意識往往表現為特定社會中存在先進的和落後的、
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等多重形態的同時,
法律往往顯得跟不上時代,
不能滿足人的要求。
公平觀念往往在具體的社會矛盾與利益沖突中顯示它的價值判斷作用,
其要求對立雙方得到
公平對待的內涵往往隨時間、
地點、
場合和人物的不同而不同。
而法律作為全社會一體遵行
的規范,
又主要是從普遍的場合,
以同一或近似同一的方式發揮作用的,
法律施行的結果不
可能同時符合多重標准,
因而也往往顯得不公正。
法律的統一尺度和公平的多重尺度顯然存
在內在矛盾。
康德指出,

問一位法學家什麼是公正,
也像問一位邏輯學家什麼是真理一樣,
同樣使他感到不好回答,他的回答可能是這樣:他極力避免在他的回答中重復公正是什麼,
而指出一個國家在某個時期的法律的真實情況,
但不解答所提出的普遍性問題。
在特定情況
下說明什麼是公正,
這是很容易的,
就象指出在一定地方和一定時間的法律是怎樣定的或者
可能怎樣定的一樣。但是,決定法律的執行是否公正,這就非常困難了。
——」
(《公正的
哲學原理》,轉引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398
頁,北京大學版
1982
年)

另外,
法律作為社會制度,
其價值追求是多樣的。
法律不僅僅追求公平,
還要滿足秩序、
效率、安全、簡明扼要等規范的內在需求。
(見徐國棟,
民法基本原則解釋》第四章第二
節,政法大學
1996
年版)公平和效率、安全和簡明之間存在的矛盾必然反映在公平和法律
的關繫上。
奧斯丁舉例說,
一個窮人從富裕的鄰居家偷走了少許財產,
這樣看起來並沒有什
么,是無害的或確實有益的。但設想一下,如果偷盜是普遍的,那全國將會怎樣?(《法理
學大綱》第二講,轉引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513
頁,北京大學版
1982
年))從
公平觀看來,上述行為無關緊要,但從安全和秩序的角度出發,法律顯然不能視而不見。另
外,
象公平與效率的矛盾也是十分明顯的。
波斯納對平均主義的分配正義觀和崩潰性徵稅的
關系以及價格下降導致社會供給減少的關系有很有說服力的論述。
(《法理學問題》
第四部
分,政法大學,
1994
年版)法律盡管追求公平,但公平僅僅是法律的價值追求之一,事事
以公平的標准去衡量法律,必然使法律無所措其手足。

總之,
由於公平主要作為社會觀念存在,
具有具體性、
多變和在更廣泛的社會規范領域
內起作用等特點,
而法律則主要是作為制度而存在,
具有穩定性、
統一性和多重價值追求等
特點,二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是客觀存在的。

三、結論

公平和法律之間的聯系與矛盾決定了如下幾個原則。

首先,
法制原則。
人類社會客觀上的基本需求秩序首先是要有安全、
可預測性和穩定性,
所以,由於法律制度本身具有強制性、穩定性、規范性的特點,能夠最有效地保證安全,維
持秩序的實際效果,法律制度或類似於法律制度的某種社會分配方式就是人類社會所必須
的。一個社會只有保證了穩定,保證了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才能談得上其他。公平盡管可
能是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
或者是一個社會、
一個集團所追求的理想價值觀,
但公平觀念不
能上升到首要價值觀的地位。
也就是說,
一個可能不公平的法律制度一般說來是比沒有法律
制度還是要優越。我們應該從無法無天的

文革

動亂中汲取深刻的歷史教訓。

第二,
民主原則。
正是由於法律制度的極端重要性,
保證法律制度的穩定性和權威性必
然是極端重要的問題。
又由於公正和法律的權威性、
穩定性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
保證法律
制度穩定性和權威性必須把公正作為標准和尺度,在這個問題上,民主是法律的最好助手

『伍』 國際經濟法知識。簡述公平互利原則的主旨在於樹立和貫徹新的平等觀。

公平互利原則是國際經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對於經濟實力相當、實際地位基本平等的同類國家來說,公平互利原則的目的在於維持原有的平等關系;目的在於糾正原有的形式不平等或虛假平等關系,創設新的實質平等關系。

『陸』 管理學中,功利觀、權利觀、公平觀、綜合觀的含義

(1)功利觀
這種道德觀對效率和生產率有促進作用,並符合利版潤最大化的目權標,但它會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決策影響的人沒有參與決策的情況下,同時,它也會導致一些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受到忽視。
(2)權利觀
這種道德觀積極的一面是它保護了個人的自由和隱私。但它也有消極的一面(主要是針對組織而言),即接受這種觀點的管理者把對個人權利的保護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從而在組織中會產生對生產率和效率有不利影響的工作氛圍
(3)公平理論道德觀(公平觀)
這種道德觀有利於保護那些未被充分代表的或缺乏權力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不利於培養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創新精神。
(4)綜合社會契約理論觀(綜合觀)
這種商業道德觀與其他三種的區別在於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業和各公司中的現有道德准則,以決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柒』 請問以核心價值觀 「公正」為主要內容的代表時事

經價值觀中,公正是最主要的,現實是公正就是核心價值觀的靈魂,我們要公正

『捌』 (多項選擇題)下列屬於法律公正觀念內涵的有 實體公正 執法公正 程序公正 立法公正 問

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

『玖』 怎麼理解公平公正道德觀

沒有相對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就沒有一切,沒有追求公平公正的呼籲和行版為就沒有一切權.
相比助人為樂拾金不昧尊老愛幼這些個人良好品德,社會的每個人行動起來訴求公平公正,
是最高尚的道德.因為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大環境可以改善很多東西,是最大的道德.
大道之行總是高於小私德,正如相忘於江湖總是高於相濡以沫...

『拾』 簡述獨立公正客觀原則的含義

獨立客觀公正是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中最重要的三個概念,也是注冊會計師的基內本職業道德要求。容
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執行鑒證業務的靈魂,如果注冊會計師不能與客戶保持獨立,存在經濟利益關系,則很難取信於公眾。注冊會計師應力求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地提供專業性服務,不損害其評價的客觀性。

熱點內容
開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單位有哪些 發布:2025-01-12 11:49:46 瀏覽:340
上海高溫費勞動法司機 發布:2025-01-12 11:48:08 瀏覽:257
法學碩士住宿 發布:2025-01-12 11:39:40 瀏覽:294
新婚姻法第四十條 發布:2025-01-12 11:10:15 瀏覽:44
企業融資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0:50:34 瀏覽:727
執行司法解釋2015 發布:2025-01-12 10:47:32 瀏覽:521
青少年網路法治知識 發布:2025-01-12 10:29:31 瀏覽:95
程序道德性 發布:2025-01-12 10:24:37 瀏覽:253
產品銷售者責任糾紛的法律問題 發布:2025-01-12 09:17:13 瀏覽:872
開放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發布:2025-01-12 09:17:13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