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第22條司法解釋
並不矛盾 司法解釋三 只是把視為單方贈與的情況用條文的形式給明確了
Ⅱ 材料一:現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規定:
(1)①有利於集中民智,增強司法解釋的科學性;②是對人民主版體地位的尊重,權有利於司法解釋反映民意,體現立法的民主性即民主立法;③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調動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社會責任感。 (2)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同時,人們的認識受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因此,人們的認識會存在差異;人們因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知識結構、認識能力、認識水平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以及所處的立場不同,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從而形成對司法解釋的不同評判。 |
Ⅲ 最高院以民一庭答復對抗婚姻法第二十四條及司法解釋怎麼辦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以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從上述條文中可以解讀出的含義有,第三人如果不知道該約定呢?是否就得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胡康生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一書中的相關解釋是:「在第三人與夫妻一方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時,如果第三人知道其夫妻財產已經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就以其一方的財產清償;第三人不知道該約定的,該約定對第三人不生效力,夫妻一方對第三人所負的債務,按照在夫妻共同財產制下的清償原則進行償還。關於第三人如何知道該約定,既可以是夫妻一方或雙方告知,也可以為第三人曾經是夫妻財產約定時的見證人或知情人。如何判斷第三人是否知道該約定,夫妻一方或雙方負有舉證責任,夫妻應當證明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時,第三人確已知道該約定。本款中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是指夫妻一方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之間產生的債務,至於是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還是個人債務,在所不問,即無論是為子女教育所負債務,或個人從事經營所負的債務,還是擅自資助個人親友所負的債務,都適用本款的規定。」由此可知,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是符合婚姻法立法精神的。
目前,現行司法解釋有關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和判決遵循的原則沒有問題。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夫妻財產制是以婚後所得共同制為普遍原則。現實中多數中國家庭實行的也是婚後所得共同制。實行約定財產制的夫妻較少。既然結婚後夫妻的收入是共同的,那麼為共同生活所負債務也就應當共同償還。償還的辦法是首先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離婚時,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這是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基本內容。如果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債權人持夫妻中一方以個人名義所借債務的憑證,要求這對夫妻還債,除非債務人認可是個人債務並有能力用其個人財產償還,否則,就要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債務人的配偶抗辯該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成功的意義在於,如果其有婚前個人財產,則不以個人財產還債,如果其離婚,則不必繼續還債。如果該債務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則夫妻對債務的清償要負連帶責任,且不僅僅以夫妻共同財產為限,離婚、債務人死亡,均不能成為免除其原配偶連帶清償責任的法定事由。
關於舉證責任分配,一方面對於夫妻來說,如果一方在外舉債不告知其配偶,而所借款項又未用於家庭共同生活,此種情況下要求債務人的配偶舉證證明其不知道該債務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因為這等於是要求其證明一種主觀狀態。如果將債務人向其配偶告知舉債情況視為一種行為,則沒有告知就是沒有行為,要求對於不存在的行為證「無」,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因此,債務人的配偶只能設法證明債務人所借款項沒有用於其家庭共同生活。提供這種證據對於債務人的配偶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但並非不可能,實踐中不乏成功的例子。相對於舉證責任分配給債務人的配偶來說,分配給債權人則更不合理。
我們認為,婚姻法第四十一條和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都是處理夫妻債務的法律依據,但兩者規制的法律關系不同。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內部法律關系時,應按照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進行認定,即在夫妻離婚時,由債務人舉證證明所借債務是否基於夫妻雙方合意或者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如舉證不足,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外部法律關系時,應按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之規定進行認定。同時,在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但書」的兩種情形外,如配偶一方舉證證明所借債務非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
有關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法學理論界的觀點不盡一致,司法實踐中也仍然存在不少問題。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針對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請示,作出過函復,基本內容是:在不涉及他人的離婚案件中,由以個人名義舉債的配偶一方負責舉證證明所借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如證據不足,則其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在債權人以夫妻一方為被告起訴的債務糾紛案件中,對於案涉債務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認定。如果舉債人的配偶舉證證明所借債務並非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則其不承擔償還責任。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夫妻共同債務應當通過審判程序來認定,不能由執行程序認定。如果夫妻共同債務可以通過執行程序來認定,沒有參加訴訟的配偶一方就失去了利用一審、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機會,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夫妻一方舉債的情形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復雜,實踐中不僅存在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舉債給其配偶造成損害的情況,也存在夫妻合謀以離婚為手段,將共同財產分配給一方,將債務分給另一方,藉以達到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目的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將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和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問題的立法調研工作。待條件成熟時,我們將就夫妻共同債務問題制定新的司法解釋,為更好地保護婚姻案件中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依據。同時,在下一階段工作中,最高人民法院將認真對待並積極吸收採納社會各界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意見,深入探索審判實踐中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通過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的推進,加大對下審判指導力度;通過指導性案例的集中發布,明晰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准,統一司法裁判尺度;通過加大對虛假訴訟的制裁打擊力度,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好未成年人、婦女和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Ⅳ 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明確規定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該條司法解釋主要解決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性質問題,原則上是婚前出資的視為對自己子女的贈與,婚後出資的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同時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這與《婚姻法》關於夫妻財產的規定的精神是一致的,即婚前財產屬於一方的個人財產,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是夫妻共同財產,但同時要尊重當事人的特殊約定。
《婚姻法》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婚姻法》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Ⅳ 婚姻法第四十二條的司法解釋
婚姻法第四十二條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專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屬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七條規定:婚姻法第四十二條所稱"一方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 一方離婚後沒有住處的,屬於生活困難。 離婚時,一方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或者房屋的所有權。
Ⅵ 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第二十二條第二款
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沒有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該條只有一款。
關於版適用《中華人民共和權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符合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應准予離婚」情形的,不應當因當事人有過錯而判決不準離婚。
《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2次會議通過)法釋〔2001〕30號
為了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的有關問題作出解釋。
Ⅶ 新的婚姻法第二十二條
新婚姻法第二十二條 是關於子女姓氏的規定
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我們一般都是從父姓,這個規定主要是說,孩子也有權利被冠母姓。
夫妻二者處於平等的婚姻地位。
Ⅷ 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與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有沖突嗎如果說第七條只是把視為單方贈與的情況用條文來明
嚴格來說《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與《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是沖突的。《婚專姻法司法解釋二》屬第二十二條的內容分為兩方面:(1)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給孩子購買房屋出資的,推定為對自己子女的贈與;婚後,則推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明確:婚後,一方父母出資為孩子購房,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房產為子女的個人財產。雙方父母都出資的情況下,為按份共有。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Ⅸ 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和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的婚後有沖突嗎到底該怎麼理解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二條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這兩條並不存在沖突,正確理解這兩條的含義應當區分出資的時間以及出資的方式。司法解釋三主要約定的是登記結婚後全款購置房屋的情況,如果是婚後一方父母全款給子女購房,且房屋登記在出資方子女的名下的,這個房屋屬於出資方子女的個人財產;如果房屋全部的出資都是來自於雙方父母的話,那麼登記於一方名下的話,這個房屋屬於雙方共同財產,但是是按份共有,具體的份額比例就是雙方的出資比例。
司法解釋二約定的是登記結婚前和登記結婚後雙方父母並沒有付清購房款項的情況,如果是登記結婚前,父母給子女出資購房的,款項會視為對單方子女的贈與;但是如果是登記結婚後,因為登記結婚後所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因此款項會被視為對雙方的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