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即期合同法

即期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0-12-20 18:27:54

⑴ 求 外匯風險防範措施的設計內容 謝謝大家

進入WTO必將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及地區之間的經濟貿易和經濟合作的迅速發展。財會部門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如何在外幣資金的取得、運用以及有效的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對於我們財務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課題。外匯風險防範是外幣資金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良好的外幣資金管理不僅可以避免風險,還可以優化企業的資產結構和質量。所以外幣風險防範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中占著重要位置。 實事上,外匯風險的產生與消失直接反映在會計的「匯兌損益」帳戶中,同時也可導致企業資產的流入或流出。匯兌損益是在持有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期間,由於外幣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的價值發生變動所產生的損益。企業在木同經營情況下,匯兌損益對其實際影響也不同。我們將企業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產品出口型企業(產品出口率在70%以上),第二類企業為內銷主導型,第三類企業為內外銷比例各在50%左右。 第一類企業由於其產品大部分外銷,外銷的產品收入為外幣。如果其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基本相當時,除出口收匯外幣種類與外匯負債貨幣種類不同可能產生外匯風險外,外匯匯率的變動對企業的影響是比較小的;如果外幣貨幣性資產余額與外幣負債余額之差相差懸殊時,則期未有較大數額的匯兌損益進行調整。在匯兌收益時,企業的經營利潤增加,並要承擔支付所得稅的義務從而產生現金流出;在匯兌損失時,經營利潤減少,但可以為企業節約所得稅的現金流出。總而言之,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匯兌損失還是匯兌收益,並不能構成對企業的實質性的影響,因為企業出口收到的是外匯,償還外幣債務也是使用外匯,而不需要用人民幣兌換成外幣再償還債務。故企業承擔的外匯風險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本位幣與外幣的市場匯率下跌時,將外幣兌換成本位幣時,將產生實質性的損失。 第二類企業的產品主要是內銷,外匯債務一般是由外匯設備投資、技術引進或是生產中的材料等是用外匯進口而形成的。這類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主要為人民幣,而其相當一部分債務必須用外幣資金來償還,由於企業沒有外匯收入或僅有少量的外匯收益,要支付外匯債務必須用人民幣兌換成外幣再償還債務。當債務外幣匯率上升時,使用人民幣的兌換成本也相應地增加;反之,兌換成本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月末對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進行匯率調整後的人民幣余額,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外匯資產和外匯負債的市場價值,充分體現了期求匯兌損益調整的必要性;同時,在外匯匯率變動幅度較大時,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很大。 第三類企業的產品內外銷比例在50%左右,這類企業只要能把握好外匯資產和外匯負債基本平衡,不論市場的外匯匯率如何變動,企業始終保持較小匯兌損益調整,這樣外匯風險也就變得很小。但這類企業由於實際情況不同,在外匯業務具體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 (二)在眾多涉外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如何避免或減小外匯風險已成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這一管理過程就是通過對影響外匯匯率因素的分析和預測,採取相應的措施,從而達到避免外匯風險的目的。外匯風險可以分為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 交易風險是指由於外匯匯率波動而引起的應收資產與應付債務價值變化的風險。主要表現為:(l)以即期或延期付款為支付條件的商品或服務的進出口,在貨物裝運或服務提供後,而貨款或服務費用尚未收支這一期間,外匯匯率變化所發生的風險:(2)以外幣計價的國際信貸活動,在債權債務未清償前所存在的風險;(3)待交割的遠期外匯合同的一方,在該合同到期時,由於外匯匯率的變化,交易的一方可能用較多或較少貨幣去換取另一種貨幣的風險。 會計風險主要是指由於匯率變化而引起資產負債表中某些外匯項目金額的風險。會計風險受不同國家的會計制度與稅收制度所制約。 經濟風險是指由於外匯匯率發生波動而引起涉外企業未來收益變化的一種潛在的風險。經濟風險是一種概率分析,是企業從整體上進行預測、規劃和進行經濟分析的一個具體過程。經濟風險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預測能力,預測的准確程度將直接影響該企業在融資、銷售與生產方面的戰略決策。 具有外匯風險的涉外企業可以結合每筆交易的特點與貿易實務條件,採取一定的方法防止外匯風險。 計價貨幣從優法。在出口貿易中應該選擇硬幣或具有上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進口貿易中應該選擇軟幣或具有下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以減少外匯收支可能發生的價值波動損失。 如果堅持上述原則會在貨價上蒙受損失機可採取一半進出口貨物的價值使用硬幣,一半使用軟幣,這樣買賣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交易。在合同成交的金額較大時,也可採用兩種以上的貨幣組合計價,但應堅持硬軟貨幣各半的原則。這樣在不同貨幣匯率急劇變動時,可相互緩沖抵消,使買賣雙方都能避免外匯風險。 Powered by Runman.cn 提前(拖延)收付法。在提前支付貨款的情況下,一般而言,債權人可以得到一筆一定金額的折扣。從這一意義上說,提前付出貸款相同於投資;提前收取貨款類似於借款。根據對匯率波動情況預測分析的結果,選擇適當的時機提前結匯,可以減輕因匯率劇烈變化所受到的損失。 拖延收付是指進出口貨幣的推遲收取貨款或推遲支付貨款。盡管拖延收付與提前收付是反向操作方式,但目的都是為了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 平衡法。平衡法是指在同一時期內,創造一個與存在風險相同貨幣、相同金額、相同時期的資金反方向流動。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國際性公司取得每筆交易的應收應付外匯貨幣「完全平衡」是難以實現的。但是,在金額較大時,公司與其領導下的采購部門、銷售部門與財務部門密切合作,對於一次性的外匯風險貿易仍可採用平衡法來抵消其風險。 利用保值措施,簽訂保值條款。外匯保值條款雖然都是以硬幣保值,以軟幣支付,但有三種類型,可根據業務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使用:(l)計價用硬幣,支付用軟幣。支付時按計價貨幣與支付貨幣的現行牌價進行支付,以保證收入不致減少。(2)計價和支付都用軟幣,但簽定合同時明確該貨幣與另一硬幣的比價,如支付時這一比價發生變化,則原貨價按這一比價的變動幅度進行調整。(3)確定一個軟幣與硬幣的「商定匯率」,如支付時軟幣與硬幣的比價超過「商定匯率」一定幅度時,才對原貨價進行調整。{RM:NextPage} 選擇好結算方式。一般而言,即期L/C結算方式,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結算方式,收匯安全有保障,但由於不能及時收款,故匯率發生波動的概率就高,從而削弱了收匯的安全性。至於托收結算方式,由於商業信用代替了銀行信用,安全性大大減弱。D/A方式安全及時性最差,就是D/P方式,在貿易對手國家出口商品行情下跌,外匯管制加強的情況下,進口商往往不及時付款,收匯落空的風險也很大。所以,為達到安全及時收匯的目的,要根據業務實際情況,在了解對方資信的情況下,謹慎而靈活地選擇適當的結算方式。 利用外匯與借貸投資業務防止外匯風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即期合同法。所謂即期合同法,就是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外匯銀行簽訂購買或出售外匯的即期合同來消除外匯風險。例如日本X公司在二天內要支付一筆金額為200萬美元的貨款給美國出口商,該公司可直接與銀行簽訂以日元購買200萬美元的即期外匯買賣合同。二天後,銀行交割給X公司的這筆美元即可用來支付給美國出口商。由於X公司以日元購進了美元,從而實現了資金的反向流動,消除了二天內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可能波動的風險。 (2)遠期合同法。遠期合同法就是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外匯銀行簽訂購買或出售外匯的遠期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外匯銀行所達成的遠期交易本身同樣具備外匯風險所包含的時間與本幣、外幣等因素。利用遠期合同法,通過合同的簽訂把時間結構從將來轉移到當前,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本幣與外幣的沖銷,所以這種方法能夠全部消除外匯風險,即時間風險與價值風險。 (3)借款法。借款法是指有遠期外匯收入的企業通過向其銀行借入一筆與其遠期收入相同金額、相同期限、相同貨幣的貸款,以達到融通資金、防止外匯風險和改變外匯風險時間結構的一種方法。 您現在知道了了嗎?只要您熟練地掌握這些外匯風險的防範方法,您一定可以在炒外匯時更加靈活的控制各種風險,進而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⑵ 外匯風險管理的綜合方法

(1)遠期合同法
遠期合同法是藉助於遠期合同,創造與外幣流入相對應的外幣流出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
例如:一家英國公司向美國出口一筆價款為1000萬美元的商品,3個月後收款。為了防止美元貶值,該公司同銀行做了一筆遠期外匯交易,賣出遠期美元。銀行報出的英鎊對美元的匯率如下:
美元: 即期匯率 1.5234/41
3個月遠期價差 120/124
由於三個月遠期價差是前小後大,故採取加法,即三個月遠期匯率為1.5354/65。這筆交易對銀行來說,就是用英鎊買入美元,銀行本著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原則,所以使用的3個月遠期匯率應是1英鎊買進1.5365美元,而不是1英鎊買進1.5354美元,
三個月後出口商用收回的1000萬美元可換回:1000萬÷1.5365美元/英鎊=6,508,298英鎊,有效防止了美元可能出現的貶值而導致英鎊收入的下降。
(2)BSI法
BSI法,即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Borrow-Spot-Invest),指在存在外匯應收賬款的情況下,借入與應收外匯相同數額的外幣,再將這筆外幣賣給銀行換回本幣,進行投資,從而既消除了外匯的時間風險,又消除了價值風險的一種方法。
BSI法(Borrow Spot Investment)即借款——即期外匯交易——投資法,指有關經濟主體通過借款、即期外匯交易和投資的程序,爭取消除外匯風險的風險管理辦法。在有應收賬款的情況下,為防止應收外幣的匯價波動,首先借入與應收外匯相同數額的外幣,將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轉變到現在辦匯日(Spot Date)。借款後時間風險消除,但貨幣風險仍然存在,此風險則可通過即期合同法予以消除。即將借入外幣,賣給銀行換回本幣,外幣與本幣價值波動風險不復存在,消除風險雖有一定費用支出,但若將借外幣後通過即期外匯交易賣得的本幣存入銀行或投資,可以其賺得的投資收入,抵沖一部分採取防險措施的費用支出。
(3)LSI法
對於有應收賬款的出口商或債權人來說,LSI包括三個步驟:首先徵得交易對方的同意,請其提前支付款項,並給予一定的折扣;再通過即期外匯交易,將收回的外匯款項兌換成本幣;為了獲得一定的利息以補償折扣,將換回的本幣在貨幣市場上投資生息。

⑶ 解釋為什麼寫作是美國合同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沒有合同法,但有《統一商法典》:
美國統一商法典
(1912年3月1日頒布1912年3月1日實施)
第一篇總則
第一章本法的簡稱、解釋和適用
第1—101條簡稱
本法稱為並可被引用為《統一商法典》。
第1—102條宗旨;解釋原則;通過協議改變本法條款的效力
1.本法應作靈活的解釋和適用,以促進本法之基本宗旨的實現。
2.本法之基本宗旨為:
a.使調整商業交易的法律更加簡潔、明確並適應現代要求;
b.使商業作法能夠通過習慣、行業慣例和當事方協議不斷獲得發展;
c.使各州調整商業交易的法律歸於統一。
3.在本法沒有相反規定的情況下,本法各條款的效力可以通過當事方的協議加以改變。本法規定的善意、勤勉、合理和注意的義務,不得通過協議加以排除;但是,當事方可以通過協議確定履行這些義務的標准。所確定的標准不得明顯不合理。
4.本法某些條款包含有「除非另有協議」或類似詞句,這並不意味著未包含此類詞句的其它條款的效力就不可以通過本條第3款所規定的協議加以改變。
5.除上下文另有所指外,在本法中,
a.單數詞包含復數含義,復數詞包含單數含義;
b.陽性詞包含陰性含義和中性含義;在可以得到合理解釋時,中性詞包含任何詞性的含義。
第1—103條一般法律原則應作為本法的補充
在本法沒有具體條款予以排除的情況下,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各項原則,包括商人法和涉及合同能力、本人和代理人、禁止反悔、欺詐、虛偽說明、脅迫、強制、錯誤或破產的法律,或其它使合同生效或失效的法律,應作為本法的補充。
第1—104條不作默示廢除之解釋
本法是一部旨在統一其領域內法律規范的一般法。在可以合理避免的情況下,本法的任何部分均不應被認為被本法以後的立法所默示廢除。
第1—105條本法的地域效力;當事方選擇適用法的權力
1.除本條後述另有規定外,如果一項交易同時與本州和它州或它國有合理聯系,當事方可以協議選擇本州法律或它州或它國法律作為確定他們權利和義務的法律。如果無協議,本法適用於與本州有適當聯系的交易。
2.當本法下列任何條款對適用法作出規定時,應按條款之規定適用有關的適用法;相反之協議,只在所規定之適用法(包括沖突法規范)允許的范圍內才有效:
債權人對已售出之貨物的權利第2—402條;
銀行存款和收款篇的適用第4—102條;
受大宗轉讓篇約束的大宗轉讓第6—102條;
投資證券篇中的法律適用問題第8—106條;
擔保交易篇中有關擔保權益之完善的條款第9—103條。
第1—106條靈活提供救濟
1.應為使受損方盡可能地恢復到另一方充分履行義務時他本應達到的狀態而靈活提供本法所規定的救濟;但除非本法或其它法律另有特別規定,受損方無權就間接損失或特別損失取得賠償,也無權取得懲罰性賠償。
2.本法所規定的任何權利或義務,均可通過訴訟強制執行,除非設定此種權利或義務的條款另有不同的和限制性的規定。
第1—107條放棄因對方違約而產生的請求權或其它權利
受損方可在簽署並交付書面棄權聲明後無對價地全部或部分放棄因對方違約而產生的請求權或其它權利。
第1—108條條款的獨立性
如果本法的任何條款或其對任何人或任何情況的適用被判決無效,此種無效不應影響本法的其它條款或其適用,除非此種無效必然導致該其它條款或其適用的無效。在此種意義上,本法的各條款是獨立的。
第1—109條標題
本法各條的標題均為本法的組成部分。
第二章一般定義和解釋原則
第1—201條一般定義
除本法以後各篇為適用該篇或其任何一章而對下列定義作出補充定義或上下文另有所指外,在本法中,
1.「訴訟」包括反訴、反請求、債務抵銷、衡平訴訟以及其它任何確定權利的法律程序。
2.「受損方」指有權獲得救濟的當事方。
3.「協議」指當事方事實上達成的合意。此種合意可以根據當事方使用的語言得到證實,也可以根據其它客觀情況,包括本法所規定的交易過程、行業慣例或履約過程(第1—205條,第2—208條),得到推定證實。協議是否產生法律後果,在可能的情況下應依本法條款予以確定;否則,應依合同法原則予以確定(第1—103條)。(請比較「合同」)
4.「銀行」指任何從事銀行業務的人。
5.「持票人」指佔有憑票付款(或交貨)或空白背書票據、所有權憑證或證券的人。
6.「提單」指由從事貨物運輸或遞送業務的人開出的證明收到待運貨物的單據,包括空運單。「空運單」指空運貨物時能起到與海運或鐵路運輸提單相同之作用的單據,包括空運托運單或空運貨單。
7.「分行」包括銀行在外州或外國獨立注冊登記的分行。
8.對某項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指承擔說服事實之審判員,使其相信該事實存在之可能性大於其不存在之可能性的責任。
9.「正常業務中的買方」指在不了解所售貨物侵犯了第三方之所有權或擔保權益的情況下以善意通過正常方式向從事該種貨物銷售之賣方買進貨物的人。此處的賣方不包括典當商。所有在井源或礦源銷售礦物或類似物質(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應被視為從事該種貨物銷售的人。「買進」既指用現金買,也指用其它財產交換或利用有擔保或無擔保之信用賒買,也包括依據前存買賣合同收取貨物或所有權憑證,但不包括大宗轉讓,也不包括為擔保金錢債務所作的轉讓,以及為部分或全部清償金錢債務所作的轉讓。
10.「醒目」:任何條款或句子,如果其書寫方式使作為其閱讀對象的通情達理的人在閱讀時不至忽略,即為醒目。印刷的大寫標題屬於醒目(如大寫的「不可流通提單」)。表格中間的任何字句,如果使用較大字體或使用其它明顯不同的字體或顏色,即為醒目。電報中的任何字句均為醒目。條款或句子是否醒目,由法院判定。
11.「合同」指當事方通過協議而承擔的受本法或其它適用法約束的全部法律義務。(請比較「協議」)
12.「債權人」包括普通債權人、擔保債權人、留置權債權人以及債權人的任何代表。此種代表包括代表債權人利益的受讓與人、破產管理人、衡平法中的清算人,以及破產債務人或讓與人之財產的執行人或管理人。
13.「被告」包括反訴和反請求中處於被告地位的人。
14.涉及票據、所有權憑證、動產契據和投資證券時,「交付」指自願轉移佔有。
15.「所有權憑證」包括提單、碼頭收貨單、碼頭收據、倉單或書面交貨指示,也包括任何在正常商業或金融業務中足以證明憑證佔有人有權利接收、持有或處置憑證或其所代表之貨物的其它憑證。一項憑證要成為所有權憑證,它必須表示出,憑證系由貨物保管人開出或是開給貨物保管人的,並表示出憑證代表著由貨物保管人佔有的貨物。此種貨物必須或者是特定的,或者是特定的一批貨物中具有種類物性質的一部分。
16.「過錯」指不當行為、不履行義務或違約。
17.涉及貨物或證券時,「種類物」指貨物或證券的任何一個單位在本質上或根據行業慣例均與任何其它類似單位完全相同。在本法范圍內,如果任何特定的協議或單據將不同種類的貨物視為同種,則非種類物亦可被視為種類物。
18.「真實」指不存在偽造或仿造。
19.「善意」指有關行為或交易中事實上的誠實。
20.「執票人」指佔有所有權憑證、票據或投資證券的人,且所佔有的所有權憑證、票據或投資證券必須系對佔有人或系對其指定人所開立,或系背書給該佔有人或給其指定人,或系為憑票付款(或交貨)式或空白背書式。
21.「兌付」指付款或指承兌並付款;或在信用證有規定時,指購買或貼現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匯票。
22.「破產程序」或「破產訴訟」包括為債權人利益所作的財產總讓與或其它旨在清算或重整債務人財產的程序。
23.「破產」指某人在正常業務中停止清償債務,或在債務到期時無能力清償,或被聯邦破產法視為失去清償能力。
24.「金錢」指由本國或外國政府授權或批准作為流通貨幣之一種的交換媒介。
25.一個人在下列情況下被視為已得到關於某一事實的「通知」:
a.他實際上已知道該事實;或
b.他已經收到有關該事實的通告;或
c.根據當時他所了解的各種事實和客觀情況,他有理由知道該事實的存在。
一個人對某一事實實際上有所了解時,即為「知道」或「了解」該事實。「發現」或「得知」或含義相似的其它詞句,指知道而不是有理由知道。通知失效的時間和條件,不由本法規定。
26.任何人如果在通知他人時採取了正常的合理的通知方式,即被視為已「通知」他人或已向他人「作出」通知,而不論他人是否實際上了解該通知。一個人在下列情況下應被視為已「收到」通知:
a.他注意到了通知;或
b.通知被適當地送至他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或送至因他的行為而使人認為適於接收此類通訊的其它地點。
27.涉及一項特定交易時,當一個組織內從事該交易的人注意到了該組織所收到的涉及該交易的通知時,通知即從該時起生效;無論如何,通知均從該組織行使適當勤勉時該人應該注意到該通知時起生效。如果一個組織具有合理的日常工作制度,使從事該交易的人能夠得到所有重要情況的通知,並且該組織實際上也遵守了這些制度,該組織即行使了適當勤勉。適當勤勉並不要求為該組織工作的某個人在其正常職責以外去傳送通知,除非該人有理由知道該交易並有理由知道該通知對該交易有重大影響。
28.「組織」包括公司,政府或政府機構,商業信託公司,遺產管理委員會,信託基金會,合夥或聯合體,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共同或聯帶權益的人,或其它法律上或商業上的實體。
29.「當事方」系與「第三方」相區別,指從事某種本法所規定的交易或訂立某種本法所規定的協議的人。
30.「人」包括個人或組織(見第1—102條)。
31.「假定」指事實審的審判員在沒有得到相反證明的情況下,必須認定所假定的事實是存在的。
32.「購買」包括通過下列方式取得財產:買賣、貼現、流通、抵押、質押、留置、發行或再發行、饋贈,或任何創設財產權益的其它自願交易。
33.「購買人」指通過購買取得財產的人。
34.「救濟」指受損方通過或不通過法院而取得救助的權利。
35.「代表」包括代理人、公司或聯合體的行政管理人員,遺產的受託人或執行人或管理人,或任何被授權代表他人作為的人。
36.「權利」包括救濟。
37.「擔保權益」指對動產或不動產附著物所享有的作為付款或履行義務之擔保的權益。賣方在貨物已發運或已交付給買方後所保留的對貨物的所有權(第2—401條),效力上只相當於保留「擔保權益」。「擔保權益」這個詞還包括第九篇范圍內之帳債或動產契據的買方所擁有的權益。第2—401條中所規定的貨物特定於買賣合同項下後買方對貨物所享有的特殊財產權,不屬於「擔保權益」,但買方可在滿足第九篇的要求後取得「擔保權益」。租賃或寄售中所保留的所有權不屬於「擔保權益」,但當事方確有設立擔保之意圖時除外;在任何情況下,寄售均受有關寄售之條款(第2—326條)的約束。租賃交易的當事方是否確有設立擔保之意圖,應根據當事案件的事實確定;但是(a)購買選擇權本身並不證明存在設立擔保之意圖;(b)如果協議規定,在滿足租賃條件之後,承租人不需另外支付對價或只需支付形式對價即成為或可以成為財產的所有人,該項租賃中即存在設立擔保之意圖。
38.涉及書面材料或通知時,「寄送」指在支付郵費或傳送費並正確標明地址後將書面材料或通知交付郵寄或通過任何其它常用通訊手段交付傳送。涉及票據時,應按票據上註明的地址或另外商定的地址交付傳送;如果無此種地址,則應送往在當時條件下為合理的地址。如果收到書面材料或通知的時間不晚於適當寄送時該材料或通知應該到達的時間,即可認為寄送適當。
39.「簽名」包括當事方意圖認證一份書面材料時所作的或所使用的任何符號。
40.「擔保人」包括保證人。
41.「電報」包括通過無線電、電傳機、電纜和任何機械傳送方式或類似方式所傳送的信息。
42.「條款」指協議中與某一特定問題有關的那一部分。
43.「無授權」簽名或背書指未經實際授權、默示授權或表見授權而作的簽名或背書,包括偽造的簽名或背書。
44.「對價」:除涉及流通票據和銀行收款時另有規定外(第3—303條,第4—208條,第4—209條),如果一個人在取得權利時同時作出下列行為,即為支付「對價」:
a.承擔有關提供信用的有約束力的義務;或提供即期信用,不論該信用是否已被提用,也不論他是否有權在收款遇到困難時作出倒帳;或
b.將取得的權利作為前存請求權的擔保;或將其用來全部或部分地償付此種請求權;或
c.根據前存購買合同接受貨物的交付;或
d.一般地講,支付了足以支持簡式合同的價值。
45.「倉單」指從事商業性貨物存儲業務的人開出的收據。
46.「書面」或「書寫」包括印刷、打字或任何其它有意作出的可見記號。
第1—202條第三方的單據構成初步證據
形式適當並註明為提單、保險單或保險憑證、正式過磅單或檢驗單、領事發票,以及其它任何經合同授權或要求而由第三方開出的單據,構成其本身之權威性和真實性的初步證據,也構成該第三方之單據中所陳述之事實的初步證據。
第1—203條善意的義務
對本法范圍內的任何合同或義務,當事方均須以善意作出履行或尋求強制執行。
第1—204條時間;合理時間;「及時」
1.如果本法要求在合理時間內作出一項行為,當事方可以通過協議對此種時間作自由規定,只要所規定的時間不是明顯不合理。
2.作出一項行為所需要的合理時間,應根據該行為的性質、目的和客觀情況確定。
3.如果一項行為在協議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或當協議無規定時在合理時間內作出,該行為即為「及時」。
第1—205條交易過程和行業慣例
1.交易過程指特定交易的當事方在此交易之前做出的,可被合理地視為構成一種當事雙方共同的理解基礎,以解釋他們之意圖和其它行為的一系列行為。
2.行業慣例指進行交易的任何作法或方法,只要該作法或方法在一個地區、一種行業或一類貿易中已得到經常遵守,以至使人有理由相信它在現行交易中也會得到遵守。此種慣例是否存在及其適用范圍,應作為事實問題加以證明。如果可以證明此種慣例已載入成文的貿易規范或類似的書面文件中,該規范或書面文件應由法院解釋。
3.當事方之間的交易過程和當事方所從事之行業或貿易中的行業慣例,或當事方知道的或應該知道的行業慣例,使協議條款產生特定含義,並對協議條款起補充或限製作用。
4.在合理的情況下,應將協議的明示條款與適用的交易過程或行業慣例作一致解釋;如果此種解釋不合理,明示條款的效力優於交易過程和行業慣例,交易過程的效力優於行業慣例。
5.協議中任何一部分內容之履行地的行業慣例,應作為解釋協議該部分之履行的依據。
6.一方為證明某種有關的行業慣例而提供的證據,只有在該方曾已經適當地通知對方,使法院認為該通知已足以避免不公正地使對方感到意外時,該證據才可被法院接受。
第1—206條適用於本法未另作規定之動產的反欺詐法
1.除本條第2款另有規定外,一項動產買賣合同,在救濟金額或價值超過5000美元時,如果缺乏書面材料證實:當事方已達成買賣合同,且合同規定了價格或確定價格的方法,且合同規定了可合理辨認的標的,且被要求強制執行的當事方或其授權代理人已在合同上簽名,合同即不可通過訴訟或抗辯予以強制執行。
2.本條第1款不適用於貨物買賣合同(第2—201條),也不適用於證券買賣合同(第8—319條)和擔保協議(第9—203條)。
第1—207條在保留權利的情況下履行義務或作出允諾
明確聲明保留權利的一方,即使以他方要求或提出的方式履約或允諾履約或同意履約,也不因此損害其明確保留的權利。「不受損害」、「保留異議」或類似詞句,可以構成明確聲明。
第1—208條任意加速的權利
如果合同規定,一方或其權益繼承人有權「任意」或「在他認為自己處境不安全時」或在類似詞句所規定的情況下要求對方提前付款或履約,或要求提供擔保物,或要求增加擔保物,此種規定應被解釋為,只有當他善意地相信對方付款或履約的前景已受到損害時,他才有權這樣要求。證明缺乏此種善意的舉證責任,由接到加速要求的一方承擔。
第1—209條債務的降位
債務人所承擔的任何債務,均可在承擔時以降位方式規定其清償順序次於該債務人所承擔的其它付款義務。債權人也可以通過與債務人或與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訂立協議而對自己取得付款的權利作出降位。但是,在對抗該共同債務人或降位債權人時,此種降位並不構成擔保權益的設立。本條應被解釋為是對本條制定前所存在之法律的澄清,而不是對其的修改。

⑷ 合同法案例子

1、如果要約發出後,復只要尚未送制達於受約人,要約人可以隨時使用更為快捷的方法將其追回。並且《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指出,在未訂立合同之前,只要撤消通知於受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送達,邀約可以撤消。因此,A公司發出的要約可以撤消。
2、AB公司之間存在有效的買賣合同。
3、A公司可以通過以下一些補救措施來減少損失:
對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貨物進行修理更換或者替代物。
減少價金。
賠償損失。

⑸ 即期和遠期的關系

一、何謂遠期外匯?
遠期外匯系買賣未來某一特定時日之外匯,可分預購遠期外匯及預售遠期外匯。

二、優點

可規避匯率風險

鎖定資金成本或利潤
三、如何從事遠期外匯交易?

承作對象:與本行有外匯業務往來,凡有實際外匯收支需要,且最近一年內無存款、放 款或外匯往來之不良記錄者。均得辦理遠期外匯交易。
應附文件:商業交易文件或有關機關核准文件。同筆交易不得

在其他銀行重覆訂約。

每筆承作金額不超過外匯收支,扣除先行結匯或應付外匯後實

際可結售或結購之凈額為准。

履約保證金:由本行各營業單位與客戶自行議定。

訂約期限及交割日:交割日可選擇固定到期日或約定期間交割。

訂價基礎:

遠期點數 = 即期匯率 x(報價幣利率 - 被報價幣利率) x 期間

遠期匯率 = 即期匯率 ± 遠期點數
交易慣例:

被報價幣與報價幣:被報價幣系用來衡量其他貨幣價格的貨幣

,其計價單位為1,即1被報價幣 = X(多少)報價幣,換匯交

易之交易金額系以被報價幣金額為准。

四、實例:

某甲一個月後有美元一百萬元之收入,並預測一個月後美元將
貶值,則某甲可與本行訂立----預售遠期外匯契約。

假設即期匯率為 32.30,一個月遠期點數 0.01(新台幣與美元

一個月之利差),訂約匯率則為 32.31(32.30 + 0.01 = 32.31),

一個月後美元如預測貶值至 32.00,則可規避匯兌損失

US$1,000,000 x (32.0 - 32.30) = -NT$300,000

在遠期外匯交易中,一般有幾種交易方式,分別是:

直接的遠期外匯交易:是指直接在遠期外匯市場做交易,而不在其它市場進行相應的交易。銀行對於遠期匯率的報價,通常並不採用全值報價,而是採用遠期匯價和即期匯價之間的差額,即基點報價。遠期匯率可能高於或低於即期匯率。

期權性質的遠期外匯交易:公司或企業通常不會提前知道其收入外匯的確切日期。因此,可以與銀行進行期權外匯交易,即賦予企業在交易日後的一定時期內 今日焦點:

· 中國遭判最大反傾銷案「產業損害成立」 ...
· 手機資費政策2004有望放開 ...
· 「黑券商」捲款潛逃 首創證券成被告 ...

⑹ 國際商法合同法案例分析

1. A公司要約中附有「要約的有效期截止為月30日」這一期限,因此是不可撤銷要約;
2.要約有貨品名稱、價格和數量,為有效要約,收到承諾時,合同即告成立。
3.賣方違約的救濟措施
1.中止履行合同
《公約》第71條第(1)款規定,如果訂立合同後,另一方當事人履行義務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嚴重缺陷; 或他在准備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為表明他將不履行大部分義務,一方當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義務。
2.要求提供擔保
《公約》第71條第(3)款規定:「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論是在貨物發運前還是發運後,都必須立即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如經另一方當事人對履行義務提供充分保證,則他必須繼續履行義務。」
3.行使停運權
《公約》第71條第(2)款規定,「如果賣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顯化以前已將貨物裝運,它可以阻止將貨物交給買方,即使買方持有其有權獲得貨物的單據」。根據上述規定,停運權作為一種救濟方式僅為賣方享有。但是,賣方不得在行使停運權的同時採取與這一救濟措施相抵觸的其他救濟方法,如宣告合同無效等。同時,公約規定了賣方在行使停運權之後的及時通知義務。
4.宣告合同無效 (解除合同)
《公約》第72條第(1)款規定,「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顯看出一方當事人將根本違反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所謂根本違反合同,依《公約》第25條的規定是指「一方違反合同的結果,如果使另一方蒙受損害,以至於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除非違反合同一方並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於相同情況中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生這種後果」。

⑺ 期貨合同法是什麼

期貨合同法概述 期貨合同法是指擁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在期貨交易所以公開喊價方式成交後,承諾在未來萊一持定日期,以當前所約定的匯率交付(或收取)一定數量外幣的方法。 期貨合同最主要的特點是期貨交易是集中在交易所里進行;期貨交易必須交納保證金,期貨交易人員不限,只要投資者按規定繳入保證金,便可委託經紀人進行交易等等。期貨交易本身就存在風險。 期貨合同法舉例 例如,一中國公司6月1日向美商進口一批貨物,付款日期是9月1日,貨款金額為100萬美元,6月1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8.5人民幣,3個月交割的遠期匯率為1美元=8.57人民幣,專家們預測在6月份後美元會升值,中國公司為避免美元升值的風險,從外匯期貨市場中買進遠期美元100萬元。 9月1日公司在支付貨款時,匯率為1美元=8.57人民幣元,如果公司不購買外匯期貨那麼為支付100萬美元的貨款,需支出人民幣860萬元,比6月1日時的遠期匯率多支出3萬元,即由於匯率變動,公司損失了3萬元人民幣。但是,公司在外匯交易所買進美元期貨,保證以1美元=8.57人民幣元的匯率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這時兌換成100萬美元,只需支付人民幣 857萬元,公司立刻再將100萬美元按1美元=8.6人民幣元的匯率換成人民幣,這時可得人民幣860萬元,這一筆外幣期貨合同使公司又賺回3萬元,從而消除了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同樣地,當公司有外幣收入時,為避免外匯風險.可在外匯期貨市場中簽訂賣出外幣的合同。

⑻ 合同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1)錢某可抄以撤銷贈與,
《合同法》186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本案件中,錢某未將手提電腦交付孫某,且也不具有救災、扶貧等性的贈與合同,因此錢某可以撤銷贈與。
2)錢某不可以撤銷贈與,因為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權的行使需要滿足兩個條件,1.未交付;2.不具有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因此在錢某已經將贈與物交付給孫某的情況下,贈與合同已經生效,物權發生轉移,錢某不再享有任意撤銷權。
3)錢某不可以撤銷贈與,因為本案中的贈與合同並不是附條件的贈與合同,在錢某完成交付後,贈與合同已經生效,物權發生轉移,錢某不再享有任意撤銷權。

⑼ 美國合同法規定哪些方面

美國沒有合同法,但有《統一商法典》:
美國統一商法典
(1912年3月1日頒布 1912年3月1日實施)

第一篇 總則

第一章 本法的簡稱、解釋和適用

第1—101條 簡稱
本法稱為並可被引用為《統一商法典》。

第1—102條 宗旨;解釋原則;通過協議改變本法條款的效力
1.本法應作靈活的解釋和適用,以促進本法之基本宗旨的實現。
2.本法之基本宗旨為:
a.使調整商業交易的法律更加簡潔、明確並適應現代要求;
b.使商業作法能夠通過習慣、行業慣例和當事方協議不斷獲得發展;
c.使各州調整商業交易的法律歸於統一。
3.在本法沒有相反規定的情況下,本法各條款的效力可以通過當事方的協議加以改變。本法規定的善意、勤勉、合理和注意的義務,不得通過協議加以排除;但是,當事方可以通過協議確定履行這些義務的標准。所確定的標准不得明顯不合理。
4.本法某些條款包含有「除非另有協議」或類似詞句,這並不意味著未包含此類詞句的其它條款的效力就不可以通過本條第3款所規定的協議加以改變。
5.除上下文另有所指外,在本法中,
a.單數詞包含復數含義,復數詞包含單數含義;
b.陽性詞包含陰性含義和中性含義;在可以得到合理解釋時,中性詞包含任何詞性的含義。

第1—103條 一般法律原則應作為本法的補充
在本法沒有具體條款予以排除的情況下,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各項原則,包括商人法和涉及合同能力、本人和代理人、禁止反悔、欺詐、虛偽說明、脅迫、強制、錯誤或破產的法律,或其它使合同生效或失效的法律,應作為本法的補充。

第1—104條 不作默示廢除之解釋
本法是一部旨在統一其領域內法律規范的一般法。在可以合理避免的情況下,本法的任何部分均不應被認為被本法以後的立法所默示廢除。

第1—105條 本法的地域效力;當事方選擇適用法的權力
1.除本條後述另有規定外,如果一項交易同時與本州和它州或它國有合理聯系,當事方可以協議選擇本州法律或它州或它國法律作為確定他們權利和義務的法律。如果無協議,本法適用於與本州有適當聯系的交易。
2.當本法下列任何條款對適用法作出規定時,應按條款之規定適用有關的適用法;相反之協議,只在所規定之適用法(包括沖突法規范)允許的范圍內才有效:
債權人對已售出之貨物的權利 第2—402條;
銀行存款和收款篇的適用 第4—102條;
受大宗轉讓篇約束的大宗轉讓 第6—102條;
投資證券篇中的法律適用問題 第8—106條;
擔保交易篇中有關擔保權益之完善的條款 第9—103條。

第1—106條 靈活提供救濟
1.應為使受損方盡可能地恢復到另一方充分履行義務時他本應達到的狀態而靈活提供本法所規定的救濟;但除非本法或其它法律另有特別規定,受損方無權就間接損失或特別損失取得賠償,也無權取得懲罰性賠償。
2.本法所規定的任何權利或義務,均可通過訴訟強制執行,除非設定此種權利或義務的條款另有不同的和限制性的規定。

第1—107條 放棄因對方違約而產生的請求權或其它權利
受損方可在簽署並交付書面棄權聲明後無對價地全部或部分放棄因對方違約而產生的請求權或其它權利。

第1—108條 條款的獨立性
如果本法的任何條款或其對任何人或任何情況的適用被判決無效,此種無效不應影響本法的其它條款或其適用,除非此種無效必然導致該其它條款或其適用的無效。在此種意義上,本法的各條款是獨立的。

第1—109條 標題
本法各條的標題均為本法的組成部分。

第二章 一般定義和解釋原則

第1—201條 一般定義
除本法以後各篇為適用該篇或其任何一章而對下列定義作出補充定義或上下文另有所指外,在本法中,
1.「訴訟」包括反訴、反請求、債務抵銷、衡平訴訟以及其它任何確定權利的法律程序。
2.「受損方」指有權獲得救濟的當事方。
3.「協議」指當事方事實上達成的合意。此種合意可以根據當事方使用的語言得到證實,也可以根據其它客觀情況,包括本法所規定的交易過程、行業慣例或履約過程(第1—205條,第2—208條),得到推定證實。協議是否產生法律後果,在可能的情況下應依本法條款予以確定;否則,應依合同法原則予以確定(第1—103條)。(請比較「合同」)
4.「銀行」指任何從事銀行業務的人。
5.「持票人」指佔有憑票付款(或交貨)或空白背書票據、所有權憑證或證券的人。
6.「提單」指由從事貨物運輸或遞送業務的人開出的證明收到待運貨物的單據,包括空運單。「空運單」指空運貨物時能起到與海運或鐵路運輸提單相同之作用的單據,包括空運托運單或空運貨單。
7.「分行」包括銀行在外州或外國獨立注冊登記的分行。
8.對某項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指承擔說服事實之審判員,使其相信該事實存在之可能性大於其不存在之可能性的責任。
9.「正常業務中的買方」指在不了解所售貨物侵犯了第三方之所有權或擔保權益的情況下以善意通過正常方式向從事該種貨物銷售之賣方買進貨物的人。此處的賣方不包括典當商。所有在井源或礦源銷售礦物或類似物質(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應被視為從事該種貨物銷售的人。「買進」既指用現金買,也指用其它財產交換或利用有擔保或無擔保之信用賒買,也包括依據前存買賣合同收取貨物或所有權憑證,但不包括大宗轉讓,也不包括為擔保金錢債務所作的轉讓,以及為部分或全部清償金錢債務所作的轉讓。
10.「醒目」:任何條款或句子,如果其書寫方式使作為其閱讀對象的通情達理的人在閱讀時不至忽略,即為醒目。印刷的大寫標題屬於醒目(如大寫的「不可流通提單」)。表格中間的任何字句,如果使用較大字體或使用其它明顯不同的字體或顏色,即為醒目。電報中的任何字句均為醒目。條款或句子是否醒目,由法院判定。
11.「合同」指當事方通過協議而承擔的受本法或其它適用法約束的全部法律義務。(請比較「協議」)
12.「債權人」包括普通債權人、擔保債權人、留置權債權人以及債權人的任何代表。此種代表包括代表債權人利益的受讓與人、破產管理人、衡平法中的清算人,以及破產債務人或讓與人之財產的執行人或管理人。
13.「被告」包括反訴和反請求中處於被告地位的人。
14.涉及票據、所有權憑證、動產契據和投資證券時,「交付」指自願轉移佔有。
15.「所有權憑證」包括提單、碼頭收貨單、碼頭收據、倉單或書面交貨指示,也包括任何在正常商業或金融業務中足以證明憑證佔有人有權利接收、持有或處置憑證或其所代表之貨物的其它憑證。一項憑證要成為所有權憑證,它必須表示出,憑證系由貨物保管人開出或是開給貨物保管人的,並表示出憑證代表著由貨物保管人佔有的貨物。此種貨物必須或者是特定的,或者是特定的一批貨物中具有種類物性質的一部分。
16.「過錯」指不當行為、不履行義務或違約。
17.涉及貨物或證券時,「種類物」指貨物或證券的任何一個單位在本質上或根據行業慣例均與任何其它類似單位完全相同。在本法范圍內,如果任何特定的協議或單據將不同種類的貨物視為同種,則非種類物亦可被視為種類物。
18.「真實」指不存在偽造或仿造。
19.「善意」指有關行為或交易中事實上的誠實。
20.「執票人」指佔有所有權憑證、票據或投資證券的人,且所佔有的所有權憑證、票據或投資證券必須系對佔有人或系對其指定人所開立,或系背書給該佔有人或給其指定人,或系為憑票付款(或交貨)式或空白背書式。
21.「兌付」指付款或指承兌並付款;或在信用證有規定時,指購買或貼現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匯票。
22.「破產程序」或「破產訴訟」包括為債權人利益所作的財產總讓與或其它旨在清算或重整債務人財產的程序。
23.「破產」指某人在正常業務中停止清償債務,或在債務到期時無能力清償,或被聯邦破產法視為失去清償能力。
24.「金錢」指由本國或外國政府授權或批准作為流通貨幣之一種的交換媒介。
25.一個人在下列情況下被視為已得到關於某一事實的「通知」:
a.他實際上已知道該事實;或
b.他已經收到有關該事實的通告;或
c.根據當時他所了解的各種事實和客觀情況,他有理由知道該事實的存在。
一個人對某一事實實際上有所了解時,即為「知道」或「了解」該事實。「發現」或「得知」或含義相似的其它詞句,指知道而不是有理由知道。通知失效的時間和條件,不由本法規定。
26.任何人如果在通知他人時採取了正常的合理的通知方式,即被視為已「通知」他人或已向他人「作出」通知,而不論他人是否實際上了解該通知。一個人在下列情況下應被視為已「收到」通知:
a.他注意到了通知;或
b.通知被適當地送至他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或送至因他的行為而使人認為適於接收此類通訊的其它地點。
27.涉及一項特定交易時,當一個組織內從事該交易的人注意到了該組織所收到的涉及該交易的通知時,通知即從該時起生效;無論如何,通知均從該組織行使適當勤勉時該人應該注意到該通知時起生效。如果一個組織具有合理的日常工作制度,使從事該交易的人能夠得到所有重要情況的通知,並且該組織實際上也遵守了這些制度,該組織即行使了適當勤勉。適當勤勉並不要求為該組織工作的某個人在其正常職責以外去傳送通知,除非該人有理由知道該交易並有理由知道該通知對該交易有重大影響。
28.「組織」包括公司,政府或政府機構,商業信託公司,遺產管理委員會,信託基金會,合夥或聯合體,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共同或聯帶權益的人,或其它法律上或商業上的實體。
29.「當事方」系與「第三方」相區別,指從事某種本法所規定的交易或訂立某種本法所規定的協議的人。
30.「人」包括個人或組織(見第1—102條)。
31.「假定」指事實審的審判員在沒有得到相反證明的情況下,必須認定所假定的事實是存在的。
32.「購買」包括通過下列方式取得財產:買賣、貼現、流通、抵押、質押、留置、發行或再發行、饋贈,或任何創設財產權益的其它自願交易。
33.「購買人」指通過購買取得財產的人。
34.「救濟」指受損方通過或不通過法院而取得救助的權利。
35.「代表」包括代理人、公司或聯合體的行政管理人員,遺產的受託人或執行人或管理人,或任何被授權代表他人作為的人。
36.「權利」包括救濟。
37.「擔保權益」指對動產或不動產附著物所享有的作為付款或履行義務之擔保的權益。賣方在貨物已發運或已交付給買方後所保留的對貨物的所有權(第2—401條),效力上只相當於保留「擔保權益」。「擔保權益」這個詞還包括第九篇范圍內之帳債或動產契據的買方所擁有的權益。第2—401條中所規定的貨物特定於買賣合同項下後買方對貨物所享有的特殊財產權,不屬於「擔保權益」,但買方可在滿足第九篇的要求後取得「擔保權益」。租賃或寄售中所保留的所有權不屬於「擔保權益」,但當事方確有設立擔保之意圖時除外;在任何情況下,寄售均受有關寄售之條款(第2—326條)的約束。租賃交易的當事方是否確有設立擔保之意圖,應根據當事案件的事實確定;但是(a)購買選擇權本身並不證明存在設立擔保之意圖;(b)如果協議規定,在滿足租賃條件之後,承租人不需另外支付對價或只需支付形式對價即成為或可以成為財產的所有人,該項租賃中即存在設立擔保之意圖。
38.涉及書面材料或通知時,「寄送」指在支付郵費或傳送費並正確標明地址後將書面材料或通知交付郵寄或通過任何其它常用通訊手段交付傳送。涉及票據時,應按票據上註明的地址或另外商定的地址交付傳送;如果無此種地址,則應送往在當時條件下為合理的地址。如果收到書面材料或通知的時間不晚於適當寄送時該材料或通知應該到達的時間,即可認為寄送適當。
39.「簽名」包括當事方意圖認證一份書面材料時所作的或所使用的任何符號。
40.「擔保人」包括保證人。
41.「電報」包括通過無線電、電傳機、電纜和任何機械傳送方式或類似方式所傳送的信息。
42.「條款」指協議中與某一特定問題有關的那一部分。
43.「無授權」簽名或背書指未經實際授權、默示授權或表見授權而作的簽名或背書,包括偽造的簽名或背書。
44.「對價」:除涉及流通票據和銀行收款時另有規定外(第3—303條,第4—208條,第4—209條),如果一個人在取得權利時同時作出下列行為,即為支付「對價」:
a.承擔有關提供信用的有約束力的義務;或提供即期信用,不論該信用是否已被提用,也不論他是否有權在收款遇到困難時作出倒帳;或
b.將取得的權利作為前存請求權的擔保;或將其用來全部或部分地償付此種請求權;或
c.根據前存購買合同接受貨物的交付;或
d.一般地講,支付了足以支持簡式合同的價值。
45.「倉單」指從事商業性貨物存儲業務的人開出的收據。
46.「書面」或「書寫」包括印刷、打字或任何其它有意作出的可見記號。

第1—202條 第三方的單據構成初步證據
形式適當並註明為提單、保險單或保險憑證、正式過磅單或檢驗單、領事發票,以及其它任何經合同授權或要求而由第三方開出的單據,構成其本身之權威性和真實性的初步證據,也構成該第三方之單據中所陳述之事實的初步證據。

第1—203條 善意的義務
對本法范圍內的任何合同或義務,當事方均須以善意作出履行或尋求強制執行。

第1—204條 時間;合理時間;「及時」
1.如果本法要求在合理時間內作出一項行為,當事方可以通過協議對此種時間作自由規定,只要所規定的時間不是明顯不合理。
2.作出一項行為所需要的合理時間,應根據該行為的性質、目的和客觀情況確定。
3.如果一項行為在協議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或當協議無規定時在合理時間內作出,該行為即為「及時」。

第1—205條 交易過程和行業慣例
1.交易過程指特定交易的當事方在此交易之前做出的,可被合理地視為構成一種當事雙方共同的理解基礎,以解釋他們之意圖和其它行為的一系列行為。
2.行業慣例指進行交易的任何作法或方法,只要該作法或方法在一個地區、一種行業或一類貿易中已得到經常遵守,以至使人有理由相信它在現行交易中也會得到遵守。此種慣例是否存在及其適用范圍,應作為事實問題加以證明。如果可以證明此種慣例已載入成文的貿易規范或類似的書面文件中,該規范或書面文件應由法院解釋。
3.當事方之間的交易過程和當事方所從事之行業或貿易中的行業慣例,或當事方知道的或應該知道的行業慣例,使協議條款產生特定含義,並對協議條款起補充或限製作用。
4.在合理的情況下,應將協議的明示條款與適用的交易過程或行業慣例作一致解釋;如果此種解釋不合理,明示條款的效力優於交易過程和行業慣例,交易過程的效力優於行業慣例。
5.協議中任何一部分內容之履行地的行業慣例,應作為解釋協議該部分之履行的依據。
6.一方為證明某種有關的行業慣例而提供的證據,只有在該方曾已經適當地通知對方,使法院認為該通知已足以避免不公正地使對方感到意外時,該證據才可被法院接受。

第1—206條 適用於本法未另作規定之動產的反欺詐法
1.除本條第2款另有規定外,一項動產買賣合同,在救濟金額或價值超過5000美元時,如果缺乏書面材料證實:當事方已達成買賣合同,且合同規定了價格或確定價格的方法,且合同規定了可合理辨認的標的,且被要求強制執行的當事方或其授權代理人已在合同上簽名,合同即不可通過訴訟或抗辯予以強制執行。
2.本條第1款不適用於貨物買賣合同(第2—201條),也不適用於證券買賣合同(第8—319條)和擔保協議(第9—203條)。

第1—207條 在保留權利的情況下履行義務或作出允諾
明確聲明保留權利的一方,即使以他方要求或提出的方式履約或允諾履約或同意履約,也不因此損害其明確保留的權利。「不受損害」、「保留異議」或類似詞句,可以構成明確聲明。

第1—208條 任意加速的權利
如果合同規定,一方或其權益繼承人有權「任意」或「在他認為自己處境不安全時」或在類似詞句所規定的情況下要求對方提前付款或履約,或要求提供擔保物,或要求增加擔保物,此種規定應被解釋為,只有當他善意地相信對方付款或履約的前景已受到損害時,他才有權這樣要求。證明缺乏此種善意的舉證責任,由接到加速要求的一方承擔。

第1—209條 債務的降位
債務人所承擔的任何債務,均可在承擔時以降位方式規定其清償順序次於該債務人所承擔的其它付款義務。債權人也可以通過與債務人或與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訂立協議而對自己取得付款的權利作出降位。但是,在對抗該共同債務人或降位債權人時,此種降位並不構成擔保權益的設立。本條應被解釋為是對本條制定前所存在之法律的澄清,而不是對其的修改。

⑽ 即期外匯交易能有效防範匯率波動的風險嗎

可以。可以以即期合同法來防範。即期合同法就是指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外匯銀版行簽訂權出賣或購買外匯的即期合同來消除外匯風險的一種避險方法。假如一個企業在近期內有外幣債務需償付,或者有待收的外幣債權,為了防止到期時匯率發生不利於企業的波動,可用現有的本幣資金或外幣頭寸,買入近期所需外匯或賣出外匯換入本幣。企業擁有自有外匯時,為防止外匯風險,也可以根據自己對匯率的預測,進行即期外匯買賣。企業在有遠期負債的情況下,單以即期外匯買賣一般不能消除外匯風險,只有同時再利用借貸市場進行投資活動,才能達到消除風險的目的。另外,必須注意的是,利用即期外匯買賣消除外匯風險,支付結算的日期和外匯買賣的交割期必須在同一時間點上。

熱點內容
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定金 發布:2024-11-18 09:46:39 瀏覽:545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