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法
Ⅰ 涉外合同是什麼意思
我國《合同法》所說的合同,以是否有涉外因素,分為國內合同和涉外合同兩類。回答
所謂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即合同的當事人、合同的客體或者產生、變更、終止合同關系的法律事實中任何一個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
在涉外合同中,最主要的是具有對外貿易性質的涉外合同(或稱為對外貿易合同),它是指我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外國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而訂立的合同。
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涉外因素包括:
(一)合同主體的一方或雙方是外國自然人、或法人,或無國籍人;
(二)合同標的是位於外國的物、財產或需要在外國完成的行為;
(三)合同權利義務內容據以產生的法律事實發生在外國。
Ⅱ 如何選擇涉外合同應適用的法律
您好抄,《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就是說有約定從約定,主要體現民事活動的意思自治原則。我國法律允許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選擇合同的管轄及法律適用。也可以選擇仲裁。只要經過選擇的國家與合同爭議有實際聯系,且不違反我國的法律、法規。只有在當事人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才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來確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Ⅲ 涉外經濟合同的我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的重要規定
(一)擔保。涉外經濟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擔保,所以擔保的有無由當事人約定。深圳的涉外經濟合同規定則要求雙方當事人必須提供擔保,這是二者不同的地方。擔保的方式有多種。在實踐中最通行的是由銀行出具保函以為擔保。
(二)違約責任。涉外經濟合同法第一十八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即違反合同的,另一方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或者採取其他合理的補救措施。採取其他合理補救措施後尚不能完全彌補另一方受到的損失的,另一方仍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至於損害賠償范圍,涉外經濟合同法規規定:「應為相當於另一方因此受到的損失,但是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遇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這個賠償原則符合當代國際慣例。
(三)不可抗力。涉外經濟合同法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大致與國際慣例是一致的,其要點是:1、當事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義務的,免除其全部或部分責任。2、因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按期履行合同的,在事件終止前,免除其遲延責任。 3、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履行合同的應及時通知另一方並出具證明。 4、不可抗力事件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對其發生和後果不能避免並不克服的事件。 5、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
(四)合同的轉讓、變更、解除和終止。根據涉外經濟合同法的規定,當事入只有在得到對方同意後才能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義務轉讓給第三人;當事人可以協商變更合同的內容;在一定情況下,當事人一方有權通知對方解除合同,當事人雙方也可以協商終止合同,如果原合同是應由國家批準的,合同的轉讓和變更也應經批准,其解除應報原批准機關備案。
Ⅳ 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是什麼
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
(一)涉外合同法律適用概述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往往分屬於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或者地區,下同),而合同的訂立和履行過程可能會涉及更多的國家.由於合同當事人所屬國家的法律及合同所涉及的國家的法律往往有所不同,就產生了法律適用的問題,即是適用我國法律還是適用外國法律,國際條約或者國際慣例.
與國內合同完全適用我國《合同法》和有關民事法律不同的是,涉外合同由於具有涉外因素,會涉及到國外法律的適用問題.當然,這並不是說,涉外合同不受我國《合同法》和其他有關民事法律的調整.《合同法》作為統一調整合同關系的基本法律,同樣適用於涉外合同.不過,涉外合同並不像國內合同那樣當然地 用《合同法》和我國其他有關民事法律,其適用是根據涉外合同當事人選擇或者按照有關規定而確定的.一般情況下,按照國際上通行的作法,涉外(國際)合同適用什麼法律由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選擇(見下).如果涉外合同當事人選擇適用我國法律,則應當適用《合同法》等.反之,當事人沒有選擇適用我國法律的,除了我國法律另有規定(如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合同等只能適用我國法律)外,就應適用國外法律.
(二)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的適用國際條約,包括國際公約和其他國際條約在內.涉外合同適用國際條約規定的前提條件主要是:一是涉外當事人選擇適用這些條約;二是這些條約必須是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三是條約同我國的《合同法》和其他民事法律有不同的規定;四是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迄今為止,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涉外合同有關的國際公約主要是《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等.需要指出的是,在涉外合同中,我國與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簽訂有關雙邊或者多邊涉外合同協議的,還要遵循這些協議的規定.
至於國際慣例的適用,一般是在涉外合同當事人選擇適用中國法律,或者依據最密切聯系的原則適用中國法律,而中國法律沒有相應規定時,同時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也沒有規定情況下,才適用有關國際慣例.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條規定,適用國際慣例的,不得違背我國的社會公共利益;這些國際慣例如果違背我國社會公共利益,則不能適用.
(三)涉外合同爭議的法律適用涉外當事人雙方因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爭議時,就需要適用有關法律來解決爭議.從廣義上講,處理涉外合同的爭議所適用的法律包括程序法和實體法兩個方面的內容:根據國際上通行的做法,處理涉外合同糾紛的程序應當適用受理糾紛案件國家的法律(如我國受理的,則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仲裁法);認定事實,判明當事人合同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等實體方面應當分別情況適用受理案件的國家法律,外國法律,國際公約或者國際慣例.由於程序方面只能適用受理案件的國家的法律,所以,通常所說涉外合同爭議的法律適用僅指處理該爭議的實體方面的法律適用.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並結合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處理涉外合同爭議時,應分別下列情況確定適用的法律(實體法):
1.當事人選擇法律的適用當事人自行選擇適用的法律是"意思自治"原則或者合同自由原則的體現,也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一項原則.其基本含義為合同當事人可以根據合同的性質,內容等在合同中規定法律適用的條款,以這種法律作為處理合同爭議的法律依據.合同當事人可以在訂立合同時,在合同中約定處理爭議所適用的國家法律;在合同中未規定適用法律的,也可以在發生合同爭議時選擇適用的法律;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或者發生爭議後,對於合同所適用的法律未作選擇的,我國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受理案件後,應當允許當事人在審理以前作出選擇.當事人選擇的法律,可以是中國法律,也可以是港澳台地區的法律(它們視為國外法律),外國法律,還可以是國際條約.當事人對於合同所適用的法律已有選擇的,我國有關機構(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在處理該項合同糾紛時,應以當事人選擇的法律為依據.但是,當事人選擇適用處理涉外合同的法律,必須符合下列兩個基本條件:
(1) 當事人選擇不得違背我國法律對某些合同適用法律的特別規定.
(2)當事人的選擇必須是經雙方協商一致和明示的.也就是說,我國不允許當事人一方選擇法律和以默示方式選擇法律.
(3)當事人選擇的外國法律不得違背我國的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選擇的外國法律違背我國的社會公共利益的,則不予適用,而應當適用我國的相應法律.
2.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適用法律的,處理涉外合同爭議時應當適用與該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是客觀標志原則的一種體現,其基本含義為當事人未選擇適用的法律時,由受理案件的機構確定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作為解釋合同,處理合同爭議的法律依據.當事人未選擇適用的法律時,對下列涉外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按照最密切聯系原則確定所適用的法律,在通常情況下是:
(1)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一般情況下,應適用合同訂立時出賣人營業所所在地的國家法律.但是,如果合同是在買受人營業所所在地談判訂立的,或者合同主要是依買受人確定的條件並應買受人發出的招標訂立的,或者合同明確規定出賣人須在買受人營業所所在地履行交貨義務的,則適用合同訂立時買受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2)銀行貸款或者擔保合同,適用貸款銀行或者擔保所在地的的法律.
(3)保險合同,適用保險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4)承攬合同,適用承攬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5)技術轉讓合同,適用受讓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6)工程承包合同,適用工程所在地的法律.
(7)科技咨詢或者設計合同,適用委託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8)勞務合同,適用勞務實施地的的法律.
(9)成套設備供應合同,適用設備安裝運轉地的法律.
(10)代理合同,適用代理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11)不動產租賃,買賣或者抵押合同,適用不動產所在地的法律.
(12)動產租賃合同,適用出租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13)倉儲合同,保管合同,適用保管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需要指出的是,在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時,一般情況下應根據上述規定確定適用的法律,但是,合同明顯地與另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有更密切的關系(如合同在第三國簽訂或者履行等),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以另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作為處理合同爭議的依據.
3.中國法律的強制適用對有關外國投資,資源開發的涉外合同,國際上一般適用合同履行地所在的國家法律,即東道國法律.我國法律對此也作了同樣的特別規定,即在中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自然資源合同,必須適用中國法律,而不得適用國外的法律(含港澳台地區的法律);這類合同的當事人選擇適用外國法律的,該合同條款無效.也就是說,對上述三種涉外合同,不允許當事人選擇適用國外的法律,而只能適用我國有關法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等).
另外,在確定適用的國家法律時,還應當遵守下列要求:(1)以營業所確定適用法律的,如果當事人有一個以上的營業所時,應以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營業所為准.(2)當事人沒有營業所的,以其住所或者居所為准,即適用其住所或者居所所在地的法律.
總之,實踐中,應根據上述規定區分具體情況,確定處理某項合同爭議時所適用的法律
Ⅳ 哪些法律適用於涉外合同
我國法院抄對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性採取如下原則:
1.當事人協議原則
我國法律允許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選擇合同的管轄地及法律適用,也可以選擇仲裁。當事人選擇的國家法律與合同爭議要有實際聯系,且不違反我國的法律、法規。涉外合同糾紛中就管轄權或適用法律問題在當事人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則需要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來確定。
2.適用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原則
當事人可以選擇適用國際條約或國際慣例。在當事人選擇中國法律時,如果糾紛發生在某個國際條約的參加國,則優先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在中國法律和國際條約均沒有規定時,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綜上所述,如果合同雙方最終仍各持己見不能達成協議,就可依據上述法律規定,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依法處理。
Ⅵ 簽訂涉外合同如何約定適用的法律
涉外合同,以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為例,在簽訂時應主要包括如下條款:標的物條款、價格條款、運輸條款、商檢條款、保險條款、支付條款、免責條款或不可抗力條款、法律適用條款、爭議解決條款。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合同當事人往往會忽略了「法律適用條款」的簽訂。
先看一下我國關於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的相關規定:
1、涉外合同中若不另做法律選擇,將自動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外經濟貿易部《關於執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第1條規定:「目前已經參加公約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美國、義大利、尚比亞、南斯拉夫、阿根廷、匈牙利、埃及、敘利亞、法國和賴索托等國家。1986年,該10國與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已達92.3億美元,貿易合同的數量是相當大的。我國政府既已加入公約,也就承擔了執行公約的義務,因此,根據公約第一條(1)款的規定,自1988年1月1日起我各公司與上述國家(匈牙利除外)的公司達成的貨物買賣合同如不另做法律選擇,則合同規定事項將自動適用公約的有關規定,發生糾紛或訴訟亦須依據公約處理。故各公司對一般的貨物買賣合同應考慮適用公約,但公司亦可根據交易的性質、產品的特性以及國別等具體因素,與外商達成與公約條文不一致的合同條款,或在合同中明確排除適用公約,轉而選擇某一國的國內法為合同適用法律。」第3條規定:「公約並未對解決合同糾紛的所有法律都做出規定。我國貿易公司應根據具體交易情況,對公約未予規定的問題,或在合同中做出明確規定,或選擇某一國國內法管轄合同。」
2、涉外合同中未做法律選擇,公約中也未有相關規定時,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合同法》第126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最密切聯系原則的運用,曾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第2條第6款中有相關規定。其中,關於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最密切聯系地的規定如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適用合同訂立時賣方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如果合同是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談判並訂立的,或者合同主要是依買方確定的條件並應買方發出的招標訂立的,或者合同明確規定賣方須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履行交貨義務的,則適用合同訂立時買方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已廢止,但《合同法》頒發以來,相關的規定並未出台,故該解答仍具指導意義。
3、關於外國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是否具有法人資格,是承擔有限責任還是無限責任的問題,應當根據該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成立地的法律予以確定。它們在中國境內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還應當根據中國的法律予以確定。
從上述規定看來,涉外合同中包含「法律適用條款」是有必要的。因此,除了簽訂在中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以外,簽訂其他涉外合同時,均宜在合同中約定適用的法律。如此操作,可避免將來發生糾紛時,適用的法律處於不確定狀態或適用的法律為當事人所不熟知。
Ⅶ 淺談涉外合同法律適用的幾個問題
一、我國涉外合同法律適用存在的問題
《合同法》頒布後,我國涉外合同的首要問題是法律適用原則如何具體運用。換句話說,就是原《解答》能否繼續適用以及不能適用時如何重新作出解釋。並且,對於原《解答》沒有涉及而現實存在的問題也可在新的司法解釋中作出明確規定,這個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我國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
我國關於合同的成立,在《合同法》出台以前,依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而《解答》對「合同爭議」解釋為「凡是雙方當事人對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成立的時間、合同內容的解釋、合同的履行、違約的責任,以及合同的變更、中止、轉讓、解除、終止等發生的爭議,均應包括在內」;就是說,合同的成立應當以當事人選擇的法律確定。同時,《涉外經濟合同法》第4條規定:「訂立合同,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第7條規定:「當事人就合同條款以書面形式達成協議並簽字,即為合同成立。」第16條規定:「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依照這三條的規定,合同的成立應該以中國法律確定,涉外經濟合同法的規定在這里似乎發生了矛盾。
參看當年的實務是如何處理的:最高人民法院94年曾有一個案例,是日本與香港兩公司共同在中國設立企業的合資合同糾紛,雙方未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法院審理時,首先依據《涉外經濟合同法》第16條確認合同有效,是在未確定合同適用法律的情況下,直接依據中國法律確認合同的有效成立。因當時香港未收回,不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企業法》直接適用中國法律,而應依據沖突規范確定合同的法律適用。但法院顯然沒有考慮《解答》對「合同爭議」的理解,而是把涉外合同首先看作一個國內合同,這樣就忽視了涉外合同可能適用外國法的特殊性。
新《合同法》頒布後,依據第25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第44條第1款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第126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如果按照原《解答》對合同爭議的解釋,依據特殊法律優於一般法律的原則,涉外合同的成立應該依據該合同本應適用的法律確定。但是,鑒於《解答》關於「合同爭議」對合同成立的解釋在實務中的矛盾,應該進一步明確涉外合同的成立應適用的法律。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默示的意思自治,到底它是不是當事人的選擇,是否應該受到尊重,它直接關繫到適用意思自治原則與最密切聯系原則的結合點。與此類似,有一個經常發生的問題是當事人對仲裁選擇的有效性。依據我國《仲裁法》第16條的規定「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項;(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實務中法院對這些內容的審查過於死板,限制了當事人對仲裁的選擇權,既有違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又不利於我國仲裁事業的發展。
還有一個問題是管轄權對選擇准據法的影響。另外,外國法的適用與查明也是很值得探討的。
二、原因分析
對於涉外合同立法與實務中存在的問題,要想很好的解決,首先應該對它作一個深入的分析。
1.如何確定合同的成立
第一種觀點認為,合同的成立應適用合同締結地法,這是古老的「場所支配行為」原則的體現。第二種觀點認為,合同的成立適用合同本應適用的法律,即合同准據法確定。第三種觀點認為,直接適用法院地法,有的還以合同准據法為輔。
筆者認為,合同是否成立應以合同成立的准據法來確定,並且不得違反法院地的強行法律規定。這里要說明的是它並不是以統一論的觀點適用一個法律體系解決合同的全部問題,因為統一論解決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存在許多問題,現已被大多數國家所排斥。依分割論,合同應適用的法律未必就是一個,當合同成立與合同准據法相同時,合同成立便適用合同准據法解決,當合同應適用的法律不止一個時,合同在不同方面就會適用不同的法律,合同成立的准據法與合同准據法就可能不一致了。筆者的上述觀點主要基於如下原因。
第一,如果直接適用法院地法,因合同爭議可能在不同國家審判而適用不同的法律,這樣就會產生不同的審判結果,不符合審判一致性的原則。人們所擔心的問題是,合同成立適用合同成立的准據法可能不符合法院地國家的強行法律規定。對於這個問題,因為各國法律都規定本國強制性法律和公共秩序不得違反,其違反不具有法律意義,這樣即使法院依據合同成立的准據法確認合同是成立的,法院仍然可以其違反了法院地國家的強行規定而確認合同無效,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這次《合同法》本身就將合同的成立與生效作了劃分,成立的合同違反法律規定是不生效的,因此,法院地的強行法律規定是不能違反的,但它並不限制合同成立所適用的法律,而是違反法院地法時合同全部(或部分)無效。
第二,依照《合同法》規定,涉外合同的爭議應適用涉外合同本應適用的法律解決,涉外合同成立也可能發生爭議,應以合同成立的准據法解決該爭議。這樣既符合《合同法》的規定(前面有分析),也避免了《解答》對「合同爭議」的廣義理解與原《涉外經濟合同法》第4條「訂立合同,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之間的矛盾。法院強行法律規定不容違反,這一點無需再強調,符合中國法律也是指強行法律規定,而非任意性規范。
第三,合同是否成立的問題,由假使合同已經成立,以此確定合同的准據法來解決。這種觀點創立於國外,但已被我國許多學者所接受。這與國際上1980年羅馬公約和1985年海牙公約規定中關於當事人選擇條款的有效性應以當事人選擇的法律確定具有相同的意義。確定合同的成立依據是合同成立的准據法,不能將一個涉外合同首先看作一個國內合同法意義上的合同,那樣就忽視了涉外合同的特殊性。
第四,如果合同當事人可以選擇適用於合同的法律,那麼合同成立本來就應該滿足合同准據法的要件。雖然當事人選擇法律是狹義上的合同法律適用,僅限於確定合同准據法,即確定合同效力的法律適用,但是,當事人在選擇法律時,自然也應該考慮到自己簽訂的合同符合所選擇的法律的規定,否則當事人對選擇的法律就太不了解了。
如果當事人沒有選擇合同的適用法律,對於僅因合同成立發生的爭議,應該依據沖突規范確定合同成立的准據法,對於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應依據分割理論確定合同成立的法律,因為雙方當事人履行合同,本身就確認了合同的成立,只不過當事人並不是依據與合同履行適用相同的法律認定的。
第五,合同法律適用締結地法的觀點優點在於締結地法為當事人所熟悉,而且締結地法這一客觀標志容易確定。但是,適用它有一些弊端,合同的締結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並且當事人可以任意選擇,尤其對於隔地合同,其締結地難於確定,使合同的法律適用不具有確定性。
2.是否承認默示的法律選擇
默示的法律選擇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並未明文約定他們之間的合同適用哪國的法律,由法官根據合同的具體情況和案件事實推定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向。毫無疑問,明示的法律選擇在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中總是得到肯定的,問題在於:默示的法律選擇在本質上是否確實是合同當事人法律選擇的合意?
有人認為,默示法律選擇並不由當事人作出,而是由受理案件的法官代替當事人作出。如果法官簡單、武斷,將會把缺乏根據,主要是他自己的主觀推斷強加給合同當事人;換句話說,即法官把他自己所作的「法律選擇」,硬說成是合同當事人的「默示的法律選擇」。
Ⅷ 涉外合同的簽訂涉外經濟合同應主要條款
涉外經濟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是外國人、無國籍人或外國法人;合同的標的物在外國領域,產生、變更或消滅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事實發生在外國的。涉外經濟合同是經濟合同的一種,是具有涉外因素的經濟合同。
我國的《涉外經濟合同法》是專門調整涉外經濟合同關系的,其宗旨是保障涉外經濟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
涉外經濟合同條款,各國法律要求不一,有的要求較詳細,有的允許保留待將來達成議的條款。我國《涉外經濟合同法》規定,合同一般應具備以下條款。(一)合同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國籍、主營業所或者住所;(二)合同簽訂的日期、地點;(三)合同的類型和合同標的種類、范圍;(四)合同標的技術條件、質量、標准、規格、數量;(五)履行的期限、地點、方式;(六)價格條件、支付金額、支付方式和各種附帶費用;(七)合同能否轉讓或者合同轉讓的條件; (八)違反合同的賠償或其他責任;(九)合同發生爭議時的解決方法;(十)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以上這些條款一般應當具備,而不是必須具備的強制性規范。但合同條款訂的完備些,對保障合同的履行非常重要。一旦發生爭議,就可以根據合同條款,判明是非,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Ⅸ 發生涉外合同糾紛怎麼選擇適用法律
《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版規定權的除外。
法律規定強制適用中國法律的涉外合同有以下幾種:
(一)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
(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
(三)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
(四)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 業股份轉讓合同;
(五)外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包經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合同;
(六)外國自然 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購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非外商投資企業股東的股權的合同;
(七)外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非外商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增資的合同;
(八)外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購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非外商投資企業資產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當事人可以選擇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當事人選擇適用法律的,人民法院應認定該選擇無效。因此以上這八種合同,即使當事人選擇了適用其他國家的法律,依然會強制使用我國的法律。
Ⅹ 涉外合同法律適用的有關制度有哪些
關於反致制度,《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9條的規定:「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外國法律,不包括該國的法律適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