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的《社會保障法》在哪一年施行
1935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頒布《社會保障法》
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保險.政府加強了對社保制度的干預,社會保障逐漸走向法制化和社會化的發展途徑,大批從事社保工作的社會工作者應運而生.
② 美國國會分別於1935年和1938年通過了哪兩項法律
美國國會於1935年通過了《社會保障法》,又在1938年通過了《公平勞動標准法》。這兩項法律都屬於社會改革和資本主義福利主義的范圍。
③ 社會保障制度是一項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社會制度。材料一 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社會保障法》,其
小題1:背景: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生,使得、大量工人失業,回社會矛盾尖銳。答 影響:有助於下層民眾的基本利益,緩和社會矛盾,帶動美國經濟的復甦,鞏固資本主義制度,並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小題2:特點: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差異:前者來源於政府和企業;後者來源於政府、僱主和工人三者共同承擔。 小題3:背景: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生;美蘇爭霸中長期巨額軍費開支;日本和歐洲的崛起,使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衰落;美國經濟處於「滯脹」狀態。 理由:減少財政負擔,避免勞動者養成惰性。 小題4:認識:社會保障制度是有關民生的一項重要的社會制度;它的制訂往往受當時社會條件以及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
④ 美國1935年頒布的《社會保障法》特點是什麼
社會保障的概念 [編輯本段] 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國家和社會在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一般來說,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全球的社會保障模式,大致可分為福利國家、國家保險、社會共濟和積累儲蓄四種,分別以英國、前蘇聯、德國、新加坡為代表。目前我國在建的社會保障制度,屬於社會共濟模式,即由國家、單位(企業)、個人三方共同為社會保障計劃融資,而且這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改革趨勢。個人責任的強化已經成為全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識。 社會保障的歷史變遷 [編輯本段] 早在古代社會,就已出現各種形式的社會救濟、救助活動。如一些宗教組織以慈善名義展開各種救助活動。 15、16世紀之交,英國由於圈地運動的原因,大量農民被逐出土地,喪失生計,流入城市,危及城市正常生活和社會穩定。1601年,英國政府頒布《伊麗莎白濟貧法》,以緩解貧困者的生存危機。 19世紀末,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失業人數增加,貧富差距擴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出現了許多與社會福利相關的社會服務運動。為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依法得到基本的生活資料,歐洲首先誕生社會保障制度。德國首相俾斯麥與1883-1889年間先後制定並頒布《疾病保險法》等保險立法。這些保險法標志著現代社保制度的誕生。 1935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頒布《社會保障法》,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保險。政府加強了對社保制度的干預,社會保障逐漸走向法制化和社會化的發展途徑,大批從事社保工作的社會工作者應運而生。 1945年,在二戰後英國首次大選中獲勝的工黨全面實施《貝弗里奇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福利國家的主張,全面實行社會保障。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相繼仿行。 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編輯本段]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在勞動者暫時或者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其他原因中斷工作,沒有經濟收入或者勞動收入減少時,給予經濟補助,使他們能夠享有基本生活條件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從社會保險的項目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這三個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項目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展看,社會救濟先於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三)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社會保障在我國 [編輯本段] 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國家的一項基本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經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我國,社會保障工作直接關繫到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關繫到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繫到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穩定發展的大局。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健全,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備,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會產生直接的影響。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三)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公平的平衡器 現行社會保障制度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保障覆蓋面還不夠寬;(二)社會保障基金籌措困難;(三)多頭管理、體制分散 ;(四)失業保險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五)人口老齡化對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產生影響 ; (六)社會保障法制性不強,急待出台社會保障法。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一)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二)進一步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三)繼續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實工作,全面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五)加快建立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進一步增強社會保險費征繳力度 社會保障包括了以下幾個必備要素: 第一,依法建立。即現代社會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則,是通過社會保障立法來確立社會保障制度,法制規范是社會保障制度賴以建立的客觀基礎與依據。 第二,突出以人為本。它以保障和改善國民生活、增進國民福利為宗旨,包括經濟保障與服務保障。 第三,具有經濟福利性。即從直接的經濟利益關系來看,因有政府、僱主與社會各界的參與和分擔責任,受益者的所得要大於所費。 第四,屬於社會化行為。即由官方機構或社會團體來承擔社會保障的實施人物,而非供給者與受益方的直接對應行為。 從層次上劃分,社會保障可以分為如下三個層次: 經濟保障。即從經濟上保障國民的生活,它通過現金給付或援助的方式來實現,解決的是國民遭遇生活困難時的經濟來源問題。 服務保障。即適應家庭結構變遷與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變化,通過提供服務的方式來滿足國民對個人生活照料服務的需求。如安老服務、康復服務、兒童服務等。 精神保障。除了經濟保障與服務保障需求外,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還離不開相應的情感保障,即精神慰藉也是人的正常、健康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 因此,現代社會保障還日益承擔著慰需要者提供精神保障的責任。當然,精神保障屬於文化、倫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它突出地體現了社會保障制度的人性化要求,從而屬於更高層次的保障。盡管在實踐中,難以將精神保障作為特定的制度安排來加以建設,但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實踐表明,制度化安排中確實需要尊重並滿足有需要者的精神保障需求。 管理體制 [編輯本段] 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共同負責的計劃。中央政府的職責是,制訂全國統一的法規、政策和標准,對困難地區提供資金幫助;地方政府的職責是,根據中央的統一政策制定本地法規、政策和標准,籌集社會保障基金,支付社會保障待遇。 中央政府管理社會保障事務的主要機構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衛生部和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負責管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項目;民政部負責管理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項目;衛生部負責管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財政部負責制定社會保障的財政政策和財務、會計制度,實施對社會保障資金收支的財政監督,為社會保障計劃提供補助資金等。各省、市、縣政府設有同樣的行政管理機構,承擔相應的社會保障職能。 中央、省、市、縣分別設立隸屬於政府勞動保障行政管理部門的、非營利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現有工作人員10萬人。主要職責是,辦理參保登記,收繳社會保險費,記錄繳費,管理個人賬戶,確認並支付待遇,管理社會保險資金,提供查詢等。中國與其他國家簽訂的社會保險協定,由中央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執行。
⑤ 指出1935年美國制定社會保險法的目的是什麼具有怎樣的特點
一、《社會保險法》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1935年美國制定出台《社會保險法》有其內外背景: 從外部背景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美國成為「托拉斯帝國主義」國家。美國經濟呈現出跳躍式發展,1894年美國工業總產值為英國的2倍,法國的3倍多,佔世界第一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13年,美國工業總產值佔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比英法德日四國總和還多,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工業產值已經占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總值的48.5%。黃金儲備佔世界的89%。盡管美國在經濟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在社會福利立法方面卻明顯落後。早在19世紀末,為緩解勞資矛盾,西歐一些國家制定了社會保險法案。進入20世紀,各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制定保險法案,相比之下,美國在社會保險立法方面進展甚微,甚至趕不上美洲烏拉圭和智利,這種保險立法落後狀況促使美國政府考慮進行社會保險立法工作。 從內部背景看,有三個因素促使美國加快社會保險立法進程。一是工業管理革命和技術革命是美國出現經濟繁榮,受惠的主要是大資產者,但卻給老年工人極大沖擊,由於長期應用的技術遭到淘汰,老年工人面臨失業和重新尋找工作的局面,而且找工作也很難。,促使美國考慮社會保險問題。二是美國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1900年老年人比例是4%,1932年增加到6%,他們在選民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政府為了緩解勞資矛盾,也是為了爭取更多的選民,千方百計爭取他們以保證共和黨的統治地位。三是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加速了美國社會保險法案立法進程。大危機所帶來的嚴重創傷主要落在美國無產者身上。他們大量被逐出工廠和農場。經濟危機使農產品和工業品價格繼續大跌,人民排隊擠兌,銀行紛紛倒閉。失業大軍生活貧困,老年人處境更為悲慘,他們沒有養老金,少部分人靠過去的積蓄或投奔親友,多數靠乞討、撿垃圾為生,有些人甚至從事偷盜活動,從而使美國的階級矛盾急劇尖銳化。為了減少社會貧困化的程度,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便提上了美國統治階級的議事日程。 在內外環境的相互作用下,美國社會保障的立法工作逐漸開展起來。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後大力推行「新政」,首次系統地提出福利保障社會化主張。1934年6月29日,羅斯福任命一個經濟保障協調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研究經濟和社會保障的全部問題,和為此制定一個立法的綱領」,經過一番緊張工作之後,1935年1月15日,經濟保障委員會向羅斯福報告建議:第一,對受保人及其家屬提供適當的保健和醫療服務;第二,發展一項制度,使人們可以把工作損失和醫療費用編入預算;第三,保證給醫務工作者和醫療機構以合理適當的報酬;第四,在專家主持下給予新的獎勵來提高醫療質量。眾議院在討論社會保障立法時,爭辯異常激烈,雖然困難重重,眾議院7260好社會保障議案仍在4月19日以372票對33票獲得通過。5月20日,眾議院財政委員會提出報告,眾議院隨後審議了社會保障議案並通過。8月8日和9日,眾、參兩院分別通過了HR7260號《社會保險法》,8月14日,羅斯福簽署生效。 二、《社會保險法》的特點 美國社會保險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立法者在制定該法時試圖避免同歐洲相似的保障范圍與水平。他們認為自力更生是美國人的美德,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應充分體現美國人的價值觀和美國具體情況,盡可能不破壞市場力量的自發作用。為了不違背社會保障自我維持和發展的原則,立法者表達了一種強烈願望,那就是限制人民對財富再分配的渴求,反對每月支付給老年人固定給付金,力求被保險人的權利與義務基本對等、給付金總額與籌集的保險金相等。 二是建立由聯邦政府主辦的老年保險,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合辦的失業保險。 三是為了安撫對社會保障措施持批評態度的人們,聯邦政府強調他們的立法是有節制的,政府從來沒有保證為百分之百的人們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政府的基本原則是不能給將來文明社會造成浪費和奢侈,以至於損害文明社會。事實上,社會保險法不是一個致富的計劃,不會為人們提供最充分的保障,只能對美國公民提供最低的生活條件,或者說是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已經達到一般生活標準的人們是不能享受社會保障的待遇的。 三、《社會保險法》的成就和不足 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奠定了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格局,在美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一是它使美國開始走上了福利國家道路。1935年以前美國的社會保險是自助和個人負責,1935年《社會保障法》頒布以後使得國家在人民福利方面擔當重要角色,對穩定社會、發展經濟具有重要作用,成為社會安定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二是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為美國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戰後美國歷屆政府都是在此法基礎上修訂補充,形成了一整套社會保障制度。 三是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部分地改善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緩和了階級矛盾,美國開創福利國家的辦法也為其他國家效法。 但以此同時,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也同樣存在一些不足: 該項法律的主要缺點是社會保障照顧面不廣,既沒有把農場工人、家庭僕人、商船海員以及教育、宗教與慈善機關雇員包括在內,也沒有解少數民族和因長期失業而急需救助的貧民問題。即使是退休金制度也有不公平的地方: 一是約有25%的勞動力享受不到這種福利,包括農場工人、家庭僕役和醫院、餐廳工人。婦女和有色人種也被排除在外。 二是養老金來源是對雇員和僱主的工資征稅,實際上是一種強迫性保險計劃,而非由政府保證公民在進入老年時享有一定的生活標准。三是要到940年才能支付第一次養老金。在此之前雇員和僱主的工資存放在華盛頓,人為地造成在急需擴大消費之時卻減少了購買力的局面。 綜上所述,作為現代第一部保障法律,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雖然不盡完美,但它終究奠定了美國現代保險制度的基石,是美國當代完善的保障系統的源頭。
⑥ 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主要是通過什麼方式建立的。包括哪些內容
什麼叫什麼方式? 立法建立的呀,1935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頒布《社會保障法》,實行老年專保險和失業保險。政屬府加強了對社保制度的干預,社會保障逐漸走向法制化和社會化的發展途徑,大批從事社保工作的社會工作者應運而生。 我不喜歡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私有化,並沒有真正取到保障人民的成效。 有一部電影叫《迫在眉睫》,講得就是美國醫療保險制度失范所導致的悲劇。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熱點內容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法院門前石獅子
發布:2024-11-18 18:37:23
瀏覽:974
彬縣司法局
發布:2024-11-18 17:52:58
瀏覽:432
法院與原告
發布:2024-11-18 16:56:13
瀏覽:43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