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的權利

經濟法的權利

發布時間: 2020-12-20 23:28:54

經濟法 簡答題 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

1、經濟職權是來國家機構依法行使自和組織經濟建設職能時所享有的經濟管理權力和經濟管理責任。
2、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和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資格。

㈡ 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一、責任、紀律與自主:更為廣泛意義上的經濟責任制

(一)經濟責任制的概念

經濟責任制,作為公有制中的經濟管理制度,同時也是公有制組織之間及組織內部的一種經濟法律制度。經濟責任制不僅僅是一種管理關系,同時是一種法律關系。經濟責任制通過法定或是約定的法律形式,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以及相應的經濟指標和經濟核算,採取獎勵和制裁來實現對於主體行為的引導。由此,經濟責任制是一種完全的法律制度。它是指,在公有制領域內的經營管理中,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相互承擔經濟義務和相應的享有權益的經濟法律關系和制度。廣義的經濟責任制,也包括非公有制領域的經營管理責任制關系,如私營企業的經理與董事會的關系、董事與股東的關系等,但其主要由私法自治或當事人意思自治,一般而言不屬於經濟法的范疇。

經濟責任制實行的主要范圍有:國家機關之間,如政府對人大,上級對下級;國家與公有組織之間,如國有企業對出資的機關、主管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個人與組織之間,如國有股東代表、董事、監事等對其委派機關,個人承包者對集體、企業或政府主管部門;組織內部,如實行內部承包或崗位責任制等。

有必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經濟責任制,不同於以往所稱的經濟責任制 ,如「經濟責任制是在國家計劃指導下,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為目的,實行責、權、利緊密結合的生產經營管理制度」 ,這種經濟責任制只是一種局限於公有競爭性組織內的管理制度,忽視了經濟法中經濟主體的統一性。作為強調管理的經濟責任制,我們所指的是一種更為廣泛意義上的經濟責任制。經濟責任制不僅僅是對公有競爭性組織而言的,它同時存在或應當存在於經濟管理機關為代表的所有公有制組織。實質上,企業同政府機構的共性在於它們都是層級組織,經濟責任制在任何一個經濟組織中都存在,政府經濟管理機關作為公法意義上的組織,在依法治國、依法調整和管理市場中同樣要依照經濟責任制來組織,它更深刻的表明了經濟法上的公有經濟管理主體的特色所在。公有經濟管理主體同競爭性組織的管理是相通的,經濟法中主體的統一性,也要求將公有組織的管理統一調整,因而,我們所說的經濟責任制,要比經營責任制的范圍要廣。這也是經濟法主體的統一性所決定的。

(二)與相關概念的比較

第一,責任制。責任制不僅僅是法律上的范疇,它實質上是對一定的人或組織所負擔的工作和應該完成的任務必須切實負起責任的一種強制性的規定或約束 .責任制的出現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分工與專業化的發展,以及組織一體化的發展,管理學逐漸獨立而成為一門學科 .責任制體現了管理中的角色分工、利益與責任相一致的思想。公有制組織的出現,使得責任制逐步上升為法律。體現在經濟法中就是經濟責任制。當然,法律上的責任制不僅僅包括經濟責任制,同時也包括其它法律部門中的各種責任制。

第二,經濟責任。經濟責任制與經濟責任的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經濟責任制是公有制組織的管理經營在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各環節和各方面的責任制度,同時一種具體的法律制度,是將權利、義務和責任、利益等結合起來的生產管理經營制度。它更多的強調經濟責任中的角色責任,強調依法來實現對經濟生活的管理經營。而經濟責任則是經濟法的基本范疇,經濟責任制這一經濟法的部門制度需要經濟責任來加以保障。在經濟責任制中,經濟法主體應當依照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來作出一定的作為或是不作為,在經濟法主體不或不當履行經濟義務時,則產生經濟責任,從而引致相應的制裁。

第三,經濟許可權。所謂經濟許可權,是指「經濟法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的總和」 .經濟許可權的概念是由蘇聯經濟法學家提出來的,它與經濟機關的概念相聯系,「經濟許可權是依據每一個機關的活動宗旨決定的……不是一般許可權,而是專門許可權,它只允許經濟機關進行符合自己任務的某項活動」 .許可權的概念來自於行政法,屬於國家的管理機關的權利義務的總和。而經濟法上的經濟許可權不僅僅包括經濟管理性質的權利義務,而且包括具有經濟利益性質的財產性權利義務 .經濟責任制同經濟許可權是不同的,經濟許可權包括經濟權利,它指出了經濟管理機關的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而經濟責任制則是一種具體的法律制度,兩者是不同的法律范疇。

第四,經濟職權。經濟職權也是經濟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一種,它是「經濟法主體依法所享有的組織管理經濟的一種職能性的固定權利」 .它與經濟責任制這一經濟法的部門法律制度是不同的。

從根本上而言,經濟許可權和經濟職權僅僅是表述出了經濟管理主體權利的特徵 ,而經濟責任制則不同,它表明了經濟法對於主體的一種強制性義務,它使得經濟法主體產生法律上的經濟責任,不同於一般性的行政責任或是黨內責任,經濟責任應當由司法機關依據法律來加以衡量和評價,因而,它是政府經濟管理法制化的必要途徑。經濟許可權和經濟職權的概念顯然不具備這一能力。

第五,經濟核算制。經濟核算制是一種重要的公有制組織管理制度,它是經濟管理在法律上的體現和具體化。經濟核算制是採用價值的形式來對經營效果加以評價的方法和制度。經濟核算往往通過一定的指標體系來實現對公有組織的評價。它不僅僅存在與企業組織之中,而是整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管理的組成部分。「經濟核算制的發展史證明,它的原則可以適用於經濟的各部門、各行業和各環節」 .我國的國民經濟管理中普遍採用了經濟核算制。它與經濟責任制是不同的,經濟核算制不僅僅是一種法律上的制度,各個組織都要相應的採用經濟核算來實現價值管理,而經濟責任制本質上是一種法律關系,由法律所確認的經濟核算制應當屬於經濟責任制的組成部分。

第六,經營責任制。經營責任制,又稱為經營管理責任制,它是國有企業同政府之間的法律關系,它是經濟責任制的一種。經濟責任制是從經營責任制發展起來的,但是經濟責任制的概念不僅僅指這種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和國家所有權實現方式中的權利義務承擔方式,它同時包括整個國民經濟管理中的責任制度。

(三)經濟責任制的分類

經濟責任制依據不同的標准,可以作不同的劃分:

1.根據經濟責任制產生依據性質的不同,可以將經濟責任制分為一般經濟責任制與特殊經濟責任制。

一般經濟責任制是指由法律一般的規定經濟法律關系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力)義務關系,普遍適用於某一類主體或關系,對於法律主體不作規定的細節或實際出現的具體問題,通過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主體的日常活動去解決。許多經濟管理法律法規中間都對經濟管理主體的責任、權利(力)、義務以及程序作出了規定。 一般經濟責任制通過普遍性規范來加以確認,有利於經濟法律主體的能動性、創造性、主動性的發揮,不容易發生短期行為。但是由於法律法規的普遍性所帶來的抽象性、原則性,權利義務的明確性較低,法律主體的自由裁量度較大,因而容易出現濫用權利或疏忽懈怠的弊端。

特殊經濟責任制,是指依法由個別性的法律規范、章程、契約等來規定某一類具體的經營管理責任制關系。當事人依法可以享有的權利義務均通過一定的形式予以明確。如承包租賃經營制度和資產佔有負責制;公有主體同其委任者之間以協議、責任狀等形式明確權利義務關系,由特別法對某一企業的設立和運作作出專門管理等。特殊經濟責任制有利於突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平等性的方面,權利義務較為明確、具體,當事人不易濫用權利(力)或怠於履行義務,發生糾紛較為容易得到解決。但是,具體確定權利義務的成本較高,較為耗時耗力,當事人談判力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權利義務安排,難以實現整體公正,如果權利義務規定過細,有可能在長期關系性契約 中對當事人形成束縛,或者導致短期行為。

一般經濟責任制與特殊經濟責任制的劃分,突出了經濟責任制產生的法律依據的不同,表明了國家參與與調整國民經濟手段的豐富。

2.依據經濟責任制中的具體法律規范的構成不同,可以將經濟責任制分為職權式的經濟責任制和目標式的經濟責任制(或稱為消極經濟責任制和積極經濟責任制或靜態經濟責任制和動態經濟責任制)。

一般而言,經濟責任制是由經濟權利、經濟義務、經濟指標、經濟核算以及責任的確定和制裁五個部分組成的。職權式的經濟責任制,其立法的宗旨在於確立一定職位或角色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因而,往往是由經濟權利、經濟義務、責任的確定和制裁五個部分組成的,如我國已有的國有競爭性主體中內部經濟責任之中的廠長經理負責制、總工程師制度和總會計師制度等等,都是通過一定的法律規范確立起一定職位的責權義利;與之不同的是,經濟責任制中的另外一種,則是由經濟責任制的三個子制度(法律規范的五個組成部分)構成的,即經濟職責、經濟核算以及責任的確定和制裁三個子制度構成的,也就是經濟權利、經濟義務、經濟責任、經濟指標和經濟考核等五個部分組成,這是一種完整的經濟責任制。如我國既有的承包經營責任制、扭虧為盈責任制等等。

職權式的經濟責任制和目標式的經濟責任制的功能是不同的,前者的目的在於確立起一定職位和角色相聯系的權利義務的法律關系;而後者在於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來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其直接來自於「目標管理」 .這種劃分是經濟法上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分類。

3.經營責任制與組織管理責任制依據經濟責任制所調整的法律關系的側重點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經營責任制與組織管理責任制。

經營責任制側重於調整財產關系的法律關系,如國有企業的承包租賃制度、資產經營責任制度等。經濟法律主體通過對財產的運營來實現責任目標。而組織管理責任制則側重於組織管理關系的法律調整,如經濟目標責任制,崗位責任制,廠長(經理)負責制和董事責任制等,注重於上下級的職責劃分與分工合作。

這種劃分的意義在於,區分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特性,從而形成不同的法律調整方式。一般而言,對於財產性的經濟責任制,通過法律來對主體之間的財產權利安排加以調整;對於組織管理性的經濟責任制,則通過對不同層次、部門的職責、許可權的劃分來實現。這種劃分是相對的,經濟法本身具有組織管理因素和財產因素的統一性。這兩種經濟責任制都是極為必要的。

4.內部責任制與外部責任制依照經濟責任制存在的范圍可以將其劃分為內部責任制與外部責任制。內部責任制是組織內部的管理制度,如崗位責任制、財務責任制、經濟目標責任制;外部經濟責任職責是在不同的經濟法律主體之間發生的,如資產經營責任制等。當然,有的經濟責任制既可以是內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如承包制。

這種劃分突出了經濟責任制不僅僅是存在於公有制內部,相反,不同的經濟法律主體之間同樣需要經濟責任制對其經濟管理及經營作出規范與制約。

5.經濟管理機關責任制、公有經營組織責任制與非公有組織責任制依據經濟責任制的調整領域的不同,可以依照經濟法律主體的不同作出上述劃分。這一劃分的意義在於不僅僅是企業、公司需要經濟責任制來規范其經營管理,對於經濟管理機關、非公有組織同樣需要責任制 .如四川省出現的經濟發展目標責任制就是一種經濟管理機關中的責任制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而言,經濟法上的經濟責任制主要指發生於公有組織之間、組織內部的責權利關系。廣義的經濟責任制才包括非公有組織內部的責任制。

(四)經濟責任制的本質

經濟責任制的本質在不同的角度上來理解,是不同的,但它們又都是相通的,共同指出了經濟責任制實質所在。

第一,經濟責任制本質上是一種法律關系。

經濟責任制將經濟利益同經營、管理上的權責相結合,要求嚴格考核、賞罰分明、監督有效,以及糾紛裁判、處罰和相應的強制措施等。它是公有財產有效管理經營和在公有制下實行市場經濟的必要條件。鑒於公有國家的經濟、政治的統一性,以及公有制組織所具有的主導性經濟地位,由法律對其管理組織制度加以規定就是自然而必要的邏輯結果。我國的經濟法律制度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經濟責任制的法律制度 .可以說,任何一種組織內部都需要責任制度來確定其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安排,只是這些責任制度的名稱與規范形式有所不同。在私有制國家內部,經濟責任制往往是通過法律個體的自由意志來加以確定的,因而經濟責任制不通過法律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公有制國家則不同,它不能通過社會個體的自由意志來形成,公有制的特....

㈢ 經濟法的權利中心為政治權力

經濟法權利至今尚未抄確立統一襲的權利范疇。在對經濟法權利既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礎上,應當明確的是經濟法權利是個體經濟權利而不是群體性權利。經濟法權利的主體是社會成員,根據這一主體將經濟法權利劃分為社會經濟秩序權和社會(國有)財產所有權。要充分實現社會成員的經濟法權利,應當牢牢把握干預政府這一核心。

㈣ 在經濟法中,消費者的權益有哪些

大概可以分為九點,第一點是批評監督權,第二點是人格尊嚴及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第三點是知識獲取權,第四點是依法結社權,第五點是依法獲得賠償權,第六點是公平交易權,第七點是自主交易權,第八點是知情權,第九點是保障人生財產安全權。

㈤ 經濟法都包括什麼法

你好,之了很高抄興為襲你解答。
經濟法包括《物權法》、《合同法》、《證券法》、《企業破產法》、《反壟斷法》、《票據法》、《合夥企業法》、《房地產法》、《環境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會計法》等等等

㈥ 經濟法主體必須具備經濟法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這句話參考書上認為是對的,但是經濟法主體也包括自然

如果是無民事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在民法上肯定還是可回以主張權利承擔義務的。答
但是在經濟領域,也就是經商做買賣,如果行為能力有欠缺,肯定是不能正常經營的。即使是普通的買賣行為,也會因為行為能力欠缺,導致民事行為無效或效力待定。所以行為能力欠缺的自然人很難成為經濟法主體。

㈦ 我國法律賦予了經濟法主體哪些經濟權利,同時應當承擔哪些經濟義務

經濟法主體亦稱抄經濟法律關系的襲主體,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享受權利(權力)和承擔義務的社會實體。它是經濟法律關系構成的基本要素,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直接參與者,既是經濟權利(權力)的享有者,又是經濟義務的承擔者,是經濟法律關系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基本特徵范圍的廣泛性地位的層級性角色的變動性

㈧ 經濟法中有權參加債權人會議成員有哪些權利

債權人會議的成員與權利
1.依法申報債權的債權人為債權人會議的成員,專有權參加債權屬人會議,享有表決權。
2.凡是申報債權者均有權參加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有權參加對其債權的核查、確認活動,並可依法提出異議。對於第一次會議以後的債權人會議,便只有債權得到確認者才有權參加並行使表決權。債權被否認而又未提起債權確認訴訟者,不得再參加債權人會議。
3.債權尚未確定的債權人,除人民法院能夠為其行使表決權而臨時確定債權額者外,不得行使表決權。
4.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債權人,未放棄優先受償權利的,對於本法第61條第1款第7項(通過和解協議)、第10項規定(通過破產財產的分配方案)的事項不享有表決權。據此,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債權人也屬於債權人會議成員,且享有法定的表決權。
5.債權人可以委託代理人出席債權人會議,行使表決權。債權人會議應當有債務人的職工和工會的代表參加。
6.債權人會議設主席一人,由人民法院從有表決權的債權人中指定。債權人會議主席主持債權人會議。

㈨ 請簡述經濟法主體權利義務的特點

經濟法主體亦稱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享受權內利(權力)和容承擔義務的社會實體。它是經濟法律關系構成的基本要素,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直接參與者,既是經濟權利(權力)的享有者,又是經濟義務的承擔者,是經濟法律關系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基本特徵范圍的廣泛性地位的層級性角色的變動性

㈩ 經濟法責、權、利、效相統一的原則

經濟法責權利效相統一原則,是指在經濟法律關系中各管理主體和公有制經營主體所承受的權(力)利、利益、義務和職責必須相一致,不應當有脫節、錯位、不平衡現象存在。其核心是主體的責權利相一致,同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我們一切經濟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終極目的,因此,效既是責權利的起點,又是責權利的終點,也是檢驗責權利的設置和制衡機制是否正確得當的實踐標准。
責、權、利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是經濟法區別於其他法律的一項基本原則。從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看,無論是管理經濟,還是從事經濟往來;無論是縱向隸屬關系還是橫向有計劃因素的經濟協作關系,都必須做到責、權、利、效相一致。
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所推行的社會主義責任制,都是以責、權、利、效相一致為中性內容的。一切具體的經濟法律關系,其內容經濟權利、經濟義務都是責、權、利、效相結合的具體化。責、權、利、效相結合原則是經濟法最重要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准則。
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這個原則是處理國家同各級管理組織、企業相互間關系的原則。這里的責是指各級管理組織和企業必須對國家或社會承擔經濟義務,最經濟、最有效地使用資金、物資和勞動力,按照國家計劃要求和社會需求,進行經濟管理或生產經營活動。權是實現責的條件,管理組織和企業,特別是企業要具有與承擔的義務相應的權利,才能使它們的主動性和作用充分發揮,利是企業完成經濟義務後應獲得的正當物質利益。要貫徹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把經濟責任和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各個企業完成義務的情況不同,所得的物質利益要有所差別。

熱點內容
合同法分類 發布:2025-01-14 01:13:24 瀏覽:533
理財代持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01:09:07 瀏覽:12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體包括哪些分類 發布:2025-01-14 00:50:06 瀏覽:614
勞動法企業如何辭退職工 發布:2025-01-14 00:42:44 瀏覽:520
政府出具證明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3 23:49:18 瀏覽:957
法院馨華園 發布:2025-01-13 23:31:48 瀏覽:389
道德與法治的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13 23:06:30 瀏覽:247
計件工資勞動法最新 發布:2025-01-13 22:57:56 瀏覽:945
如何扶起跌倒的道德 發布:2025-01-13 21:59:53 瀏覽:403
夢見自己當了法官 發布:2025-01-13 21:29:12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