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法的基礎

社會法的基礎

發布時間: 2020-12-20 23:30:44

① 中國社會的三大自治基礎法律是

中國社會的
三大自治基礎法律是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② 法與社會的關系

法以社會為基礎
法是社會的產物。

社會性質決定法律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最終決定著法律的本質。不同的社會就有不同的法律。即使是同一性質或歷史形態的社會,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上,法律的內容、特點和表現形式也往往不盡相同。中國當前正處於一個社會迅速變革的時期,這一偉大變革必然帶來對於新法律制度的巨大需求。

但是,法律也像上層建築的其他組成部分一樣,並不僅消極地反映社會,而且對社會具有強大的反作用,它要麼表現為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要麼表現為對社會發展的阻礙作用。
社會是法的基礎;如果相反,以法為社會的基礎,那麼,實質上就可能強迫社會接受那些已經被這一社會生活條件及物質生產本身宣判無效的法律,把法律看成了永恆不變的東西。

新的法律不可能產生於舊的社會基礎之上,舊的法律也不可能長期在新的社會基礎上生存和延續。

舊的法律是從舊的社會關系中產生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也必然同舊的社會關系一起消亡。因此,舊的法律不可能成為新社會發展的基礎。如果保存那些屬於前一個社會時代的,由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社會利益的代表人物所創立的法律,這種法律肯定會同新的社會共同利益發生矛盾,因此會導致濫用國家權力去強迫大多數人的利益服從少數人的利益。

法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是法的起源和經濟根源。社會經濟的發展引起階級的出現,也是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

社會的性質決定法的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最終決定法的本質 。馬克思說:「社會不是以法律為基本的,那是法學家的幻想。相反,法律應以社會為基礎。法律應該是社會共同的,由定的物質生產方式所產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現,而不是單個人的恣意橫行。」

(2)社會法的基礎擴展閱讀:

法與社會共同利益:

社會共同利益是以社會名義出現的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需要以及實現這些需要的手段和措施。每一個社會中都有一定的社會共同利益。每一種類型的法都維護一定的社會共同利益,而通過法來維護和實現社會共同利益的程度和方式都與法的階級本質密切相關。

法律維護社會共同利益對全社會都有利,能夠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要。但這個社會總是一定階級在其中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所以法律維護一定社會的共同利益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同時維護社會共同利益的這部法律規范也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要服從於整個法律體系的規律性和使命,所以,這部分規范也具有階級傾向性。

法通過規定社會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確認和維護一定的社會共同利益,調節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等的關系,積極預防和制裁侵犯社會共同利益的違法行為。在社會主義社會,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社會共同利益的范圍大大擴展,社會主義法對社會共同利益的確認和保護也呈擴展之勢。

③ 社會法律基本要求基本屬性

1.民法是所有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並隨著版商品經濟的權發展而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的民法反映著不同時期商品經濟的社會條件,維護和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需由法律保障的發達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商品經濟,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離不開法律的調整。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從法律上確認三個基本要素:即主體、權利和交易規則。民法的主體制度確認和規范著市場主體,賦予各類民事主體獨立的法律人格;民法的財產權制度確認和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使主體能以自己的財產進行商品生產經營活動;民法的法律行為制度、合同制度等規范主體的行為,規定交易規則,使主體得以公平、正當地進行競爭,安全有序地進行交易。可見,民法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著基本的法律保障,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民法屬於基本法。 2.反壟斷法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

④ 法律中的基本法和根本法是什麼法

按照來法律修訂難度,以及法律地源位來劃分,一個國家的法律,可以分為根本法、基本法和一般法三部分。

一般來說,修訂最難,並且地位最高,決定國家性質、國家路線和國家任務的法律,稱之為根本法。

在中國,憲法,及憲法性法律,就屬於根本法——顧名思義,根本法,涉及到國家的根本,故名根本。

在判例法國家,比如英國,由於英國沒有成文的憲法,因此,憲法主要由憲法慣例以及龐大的憲法性法律組成,這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

根本法之下的法律,包括基本法。

在中國,基本法一般指的是需要經過全國人大表決並通過的法律,才屬於基本法——也就是說,這種法律,只有全國人大開會期間,才有可能通過、修訂。

一般來說,常見的基本法,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訴法》,這些法律,都屬於需要全國人大表決並通過的法律。

(4)社會法的基礎擴展閱讀

在採用成文憲法的國家,根本法是指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享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的內容和制定、修改的程序都不同於其他法律。

普通法是指憲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的內容一般只涉及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其法律效力低於憲法。


參考資料;網路-基本法

參考資料;網路-根本法

⑤ 社會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社會主義抄法制建設的基襲本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所謂「有法可依」是對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它要求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都要納入法律的軌道,都要有法律,都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條件。
所謂「有法必依」是對守法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黨派、武裝部隊,以及全體黨員、幹部和群眾都要嚴格遵守法律,都要嚴格依法辦事。
「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對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嚴格、嚴肅執法,要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執法權力,盡職盡責地堅決打擊和制裁一切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關鍵。

⑥ 什麼為依法治國,夯實社會基礎。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發展需要: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⑦ 法的基本定義

通說認為,法的概念可以表述為,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經過必要的程序通過,能夠反應統治階級意志,並且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體系。

法的概念,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反映著被一定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在社會主義社會是工人階級為首的廣大人民)的意志,並且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體系;它通過確定人們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所謂「被奉為法律」就說明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2)法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法是被奉為法律的統治階級意志,意味著法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是國家意志,但不等於說國家意志都是法。(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制力不同於其他組織的強制力。國家強制力掌握在統治階級手中,針對的主要是被統治階級。(4)法是通過規定社會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來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法是由規范構成的,法這種規范又有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的特點,法是統治階級的意志,這是主導的方面,但作為上層建築的東西,不能不包括文化的內容,凝結著人們調整社會關系的智慧、知識和經驗。法的內容既有意志的方面,又有經驗、知識的方面,前者占支配地位,後者是前者的「載體」。法除了具有社會政治的內容以外,也還有專門法律內容。法的社會政治內容直接反映經濟基礎和階級本質的要求。專門法律內容則是為這些要求服務的法律手段。關於法的概念,剝削階級法學家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說法,形成許多學派,但由於歷史條件和階級條件的局限,他們的概念不可能揭示法的本質,至多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法的某些形式特徵。只有馬克思主義法學者揭示了法的本質和法的特徵,從而提出了法的科學概念。[1]

⑧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內容

社會保障的功能。人類發展到今天,社會保障與人們的關系幾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隨著歷史的延續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保障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會保障具有多種經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社會成員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沒此則民不聊生,是社會產生不安定的隱患;沒此則不能調動起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優勝劣汰的競爭又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必然會導致部分勞動者可能要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其及家屬失去收入而面臨生存危機。此時,社會保障就可以通過各種幫助,使這部分社會成員得以擺脫生存危機的困擾,維持最起碼的基本生活需要,這樣才能保護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全社會的統一的社會保障網路及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解除社會成員因變換工作或家庭遷徒而帶來的後顧之憂,從而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資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如把經過幾十年積累的社會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來,其作用將不可忽視。目前,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用都是在保證投資安全的情況下,投向可獲較高利潤的項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觀上也確實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家建設。如1988年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保險基金投資收入已佔到社會保障總收入的54.9%和35.4%,可見它在財政投融資上發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況較嚴重,出現短缺的現象,因此這種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國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場機制在運行中雖保證了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負面影響,出現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異、收入的懸殊等,這勢必會導致部分社會成員收入下降,生活出現困難。這時,社會保障就可以對低收入階層給予生活所必需的給付,或者在老齡、失業、傷病、殘廢等情況發生之時實施必要的所得給付,就會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進行再分配,實現對國民收入的再調節,盡量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

⑨ 為什麼說法律公正,是法制社會的基礎和基石

因為人有情而法律無情,有了法律,人的各種行為才會有所約束,出了事情才會有解決的辦法,社會秩序才會井井有條,但是這些事情成立的條件就是要法律公正,這樣才不會被鑽空子,才不會偏袒某一方

熱點內容
吵架講的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22:37:13 瀏覽:795
西安高新區法院 發布:2024-11-18 21:56:50 瀏覽:182
法學邏輯起點 發布:2024-11-18 21:46:49 瀏覽:11
最高法下發的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8 21:34:38 瀏覽:538
寄ems不帶回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8 21:17:25 瀏覽:979
2016勸酒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21:15:59 瀏覽:907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自治條例制定機關 發布:2024-11-18 18:52:53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