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目錄

合同法目錄

發布時間: 2020-12-21 02:26:05

A. 勞動合同法案例判解的本書目錄

第一章 勞動關系
1.葉某訴戴某等不應向其索要工傷事故賠償款案
2.段某訴深圳市某中等專業學校案
3.青海某機床廠訴王某辭退爭議案
4.林某訴玉環縣某倉儲公司應承擔受委託為其所雇僱工的工傷賠償責任案
第二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
1.上海某建材有限公司訴張某持假文憑訂立勞動合同案
2.王某訴青海省某賓館雙方雖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在從事單位負責人指派的工作中被燒傷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案
3.上海某衡器有限公司訴陳某競業禁止糾紛案
4.馮某訴遼寧某旅行社終止勞動合同關系後返還預收的風險抵押金案
5.北京某電子有限公司反訴陳某違反勞動合同應承擔合同中約定的賠償責任糾紛案
6.飛行員因辭職被航空公司索要巨額違約金案
7.傅某在未辦理工商登記的企業勞動時受傷訴開辦人王某應按工傷賠償案
8.張甲、張乙訴張丙工傷損害賠償糾紛案
9.晉江市某制衣有限公司訴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等聘用勞動者糾紛案
10.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十年,可否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11.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後又續簽的,勞動者能否要求用人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12.勞動合同中未載明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該如何處理
13.勞動合同中對勞動報酬的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怎麼辦?
14.試用期有最長時間期限限制且不能多次約定試用期
15.對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需支付違約金的約定有限制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1.呂某訴某省城大酒店勞動合同爭議案
2.周某與某汽車運輸公司因公司分立勞動爭議案
3.某實業有限公司拖欠千名員工勞動報酬案
4.加班不支付加班費,公司高管狀告公司
5.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行為有權予以拒絕
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 特別規定

B.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的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技術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和解除
第三章 技術開發合同
第四章 技術轉讓合同
第五章 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
第六章 技術合同爭議的仲裁和訴訟
第七章 附則 第一條
為了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保障技術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技術市場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法人之間,法人和公民之間、公民之間就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所訂立的確立民事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合同。但是,當事人一方是外國的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的合同除外。
第三條
訂立技術合同,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有利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加速科學技術成果的應用和推廣。
第四條
訂立技術合同,應當遵循自願平等、互利有償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技術合同的內容涉及國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技術成果,是職務技術成果。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單位,單位有權就該項職務技術成果訂立技術合同。單位應當根據使用和轉讓該項職務技術成果所取得的收益,對完成該項職務技術成果的個人給予獎勵。
非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完成技術的成果的個人, 完成技術成果的個人有權就該項非職務技術成果訂立技術合同。
就職務技術成果或者非職務技術成果申請專利和被授予專利權的,依照專利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完成技術成果的個人有在有關技術成果文件上寫明自己是技術成果完成者的權利和取得榮譽證書、獎勵的權利。
第七條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對本系統或者管轄范圍內的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具有重大意義的非專利技術成果,有權決定在指定的單位中推廣使用。使用單位對該項技術成果負有保密責任。使用單位應當按照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雙方不能達成協議的,由作出決定的機關確定合理的使用費。
集體所有制單位或者個人的非專利技術成果,對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需要推廣使用的,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參照上款規定辦理。
第八條
技術合同的管理機關由國務院規定。 第九條
技術合同的訂立、變更和解除採用書面形式。
第十條
技術合同自當事人在合同上簽名、蓋章後成立;按照國家規定需要經過有關機關批準的,自批准時起成立。
第十一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技術合同的擔保。由第三者作保證人的合同,自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在合同上簽名、蓋章後成立。
第十二條
技術合同中的價款或者報酬及其支付方式由當事人約定。
第十三條
當事人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技術合同。委託人應當向代理人出具委託書。代理人應當在委託人授權的范圍內,以委託人的名義訂立合同。
第十四條
為訂立技術合同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應當遵守本法有關規定,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可以收取合理的費用。
第十五條
技術合同的條款由當事人約定。一般應當包括:
(一)項目名稱;
(二)標的的內容、范圍和要求;
(三)履行的計劃、進度、期限、地點和方式;
(四)技術情報和資料的保密;
(五)風險責任的承擔;
(六)技術成果的歸屬和分享;
(七)驗收標准和方法;
(八)價款或者報酬及其支付方式;
(九)違約金或者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十)爭議的解決辦法;
(十一)名詞和術語的解釋。
與履行合同有關的技術背景資料、 可行性論證和技術評價報告、
項目任務書和計劃書、技術標准、技術規范、原始設計和工藝文件,以及圖紙、表格、數據和照片等,可以根據當事人的協議作為合同的組成部分。
第十六條
技術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全面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
第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技術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即違反合同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採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於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但是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的損失。
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反合同時,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 ;也可以約定因違反合同而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到損失的當事人,應當及時採取適當措施防上損失的擴大 ;沒有及時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第十八條
當事人都違反技術合同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由於上級機關的原因,不能履行技術合同義務的,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向另一方賠償損失或者其他補救措施,再由上級機關對它因此受到的損失負責處理
第二十條
當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技術合同的,免除其不能履行合同的責任。
第二十一條
下列技術合同無效:
(一)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非法壟斷技術、妨礙技術進步的;
(三)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四)採取欺詐或者脅迫手段訂立的。
無效的合同,從訂立時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的,其餘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二條
訂立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技術合同,進行違法活動的,依法追究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經當事人協商一致,技術合同可以變更或者解除。經過有關機關批準的合同,其變更或者解除應當徵得原批准機關的同意。
第二十四條
發生下列情況之一,致使技術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的,當事人一方有權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
(一)另一方違反合同;
(二)發生不可抗力;
(三)作為技術開發合同標的的技術已經由他人公開。
第二十五條
技術合同的變更、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
第二十六條
在技術合同有效期內,當事人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不得將其權利和義務的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第三方。 第二十七條
技術開發合同是指當事人之間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材料及其系統的研究開發所訂立的合同。
技術開發合同包括委託開發合同和合作開發合同。
第二十八條
委託開發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委託另一方進行研究開發所訂立的合同。委託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按照合同約定支付研究開發經費和報酬;
(二)按照合同約定提供技術資料、原始數據並完成協作事項;
(三)按照接受研究開發成果。
研究開發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制定和實施研究開發計劃;
(二)合理使用研究開發經費;
(三)按期完成研究開發工作,交付研究開發成果,提供有關的技術資料和必要的技術指導,幫助委託方掌握研究開發成果。
第二十九條
委託方違反合同造成研究開發工作停滯、延誤或者失敗的,應當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研究開發方違反合同造成研究開發工作停滯、延誤的,除應當採取補救措施繼續履行合同外,應當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造成研究開發工作失敗的,應當返還全部或者部分研究開發經費和報酬,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第三十條
合作開發合同是指當事人各方就共同進行研究開發所訂立的合同。合作開發各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按照合同約定進行投資,包括以技術進行投資;
(二)按照合同約定的分工參與研究開發工作;
(三)與其他各方協作配合。
第三十一條
合作開發各方中,任何一方違反合同,造成研究開發工作停滯、延誤或者失敗的,應當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第三十二條
履行技術開發合同所完成的技術成果的歸屬和分享原則是:
(一)委託開發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合同另有約定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研究開發方。研究開發方取得專利權的,委託方可以免費實施該項專利。研究開發方就其發明創造轉讓專利申請權的,委託方可以優先受讓專利的申請權。
(二)合作開發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合同另有約定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合作開發各方共有。一方轉讓其共有的專利申請權的,另一方或者其他各方可以優先受讓其共有的專利申請權。
合作開發各方中一方聲明放棄其共有的專利申請權的,可以由另一方單獨申 請,或者由其他各方共同申請。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以後,放棄專利申請權的一方可以免費實施該項專利。 合作開發各方中,一方不同意申請專利的,另一方或者其他各方不得申請專利。
(三)委託開發或者合作開發所完成的非專利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以及利益的分配辦法,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合同沒有約定的,當事人均有使用和轉讓的權利。但是,委託開發的研究開發方不得在向委託方交付研究開發成果之前,將研究開發成果轉讓給第三方。
第三十三條
在履行技術開發合同的過程中,因出現無法克服的技術困難,導致研究開發生敗或者部分失敗的,其風險責任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合同沒有約定的,風險責任由當事人合同分擔。當事人一方發明前款所列可能導致研究開發失敗或者部分失敗的情況時,應當及時通知另一方並採取適當措施減少損失;當事人一方沒有及時通知另一方並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應當就擴大的損失承擔責任。 第三十四條
技術轉讓合同是指當事人就專利權轉讓、專利申請權轉讓、專利實施許可、非專利技術的轉讓所訂立的合同。
第三十五條
技術轉讓合同可以約定轉讓方和受讓方實施專利或者使用非專利技術的范圍。但是,不得以合同條款限制技術競爭和技術發展。
第三十六條
訂立專利權轉讓合同或者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應當遵守專利法的有關規定。
第三十七條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轉讓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許可受讓方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實施專利;
(二)交付實施專利有關的技術資料,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受讓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實施專利,並不得許可合同約定以外的第三方實施該專利;
(二)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使用費。
第三十八條
技術轉讓合同涉及專利的,應當註明發明創造的名稱、專利申請人和專利權人、申請日期、申請號、專利號以及專利權的有效期限。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只在該項專利權的存續期間內有效。在專利權有效期限終止或者專利權被宣布無效以後,專利權人不得就該項專利與他人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第三十九條
非專利技術轉讓合同的轉讓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按照合同約定提供技術資料,進行技術指導;
(二)保證技術的實用性、可靠性;
(三)承擔合同約定的保密義務。
非專利技術轉讓合同的受讓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使用技術;
(二)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使用費;
(三)承擔合同約定的保密義務。
第四十條
轉讓方違反合同的,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一)未按照合同約定轉讓技術的,除返還部分或者全部使用費外,應當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二)實施專利或者使用非專利技術超越合同約定的范圍的,違反合同約定擅自許可第三方實施該項專利或者使用該項非專利技術的,應當停止違反合同的行為,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三)違反合同約定的保密義務的,應當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第四十一條
受讓方違反合同的,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一)未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使用費的,應當補交使用費並按照合同約定支付違約金;不補交使用費或者支付違約金的,必須停止實施專利或者使用非專利技術,交還技術資料,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二)實施專利或者使用非專利技術超越合同約定的范圍的,未經轉讓方同意擅自許可第三方實施該項專利或者使用該項非專利技術的,應當停止違反合同的行為,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三)違反合同約定的保密義務的, 應當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第四十二條
受讓方按照合同約定實施專利、使用非專利技術引起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轉讓方承擔責任。
第四十三條
當事人可以按照互利的原則,在技術轉讓合同中約定實施專利、使用非專利技術後續改進的技術成果的分享辦法。合同沒有約定的,任何一方無權分享另一方後續改進的技術成果。 第四十四條
技術咨詢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為另一方就特定技術項目提供可行性論證、技術預測、專題技術調查、分析評價報告所訂立的合同。
第四十五條
技術咨詢合同的委託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闡明咨詢的問題,按照合同約定提供技術背景材料及有關技術資料、數據;
(二)按期接受顧問方的工作成果,支付報酬。
技術咨詢合同的顧問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利用自己的技術知識,按照合同約定按期完成咨詢報告或者解答委託方的問題;
(二)提出的咨詢報告達到合同約定的要求。
第四十六條
技術咨詢合同的委託方未按照合同約定提供必要的數據和資料,影響工作進度和質量的,所付的報酬不得追回,未付的報酬應當如數支付。
技術咨詢合同的顧問方未按按期提出咨詢報告或者所提出的咨詢報告不符合合同約定的,應當減收或者免收報酬,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技術咨詢合同的委託方按照顧問方符合合同約定要求的咨詢報告和意見作出決策所造成的損失,應當由委託方承擔。但是,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四十七條
技術服務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以技術知識為另一解決特定技術問題所訂立的合同,不包括建設工程的勘探、設計、施工、安裝合同和加工承攬合同。
第四十八條
技術服務合同的委託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按照合同約定為服務方提供工作條件,完成配合事項;
(二)按期接受服務方的工作成果,支付報酬。
技術服務合同的服務方的主要義務是:
(一)按期完成合同約定的服務項目,解決技術問題,保證工作質量;
(二)傳授解決技術問題的知識。
第四十九條
技術服務合同的委託方違反合同,影響工作進度和質量,不接受或者逾期接受服務方的工作成果的,應當如數支付報酬。
技術服務合同的服務方未按照合同約定完成服務工作的,應當免收報酬並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
第五十條
在履行技術咨詢合同、技術服務合同的過程中,顧問方或者服務方利用委託方提供的技術資料和工作條件所完成的新的技術成果,屬於顧問方或者服務方。委託方利用顧問方或者服務方的工作成果所完成的新的技術成果,屬於委託方。但是,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條
發生技術合同爭議的,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國家規定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當事人一方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履行仲裁機構的仲裁決定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二條
技術合同爭議的訴訟時效和申請仲裁的期限為一年, 自當事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第五十三條
本法施行以後訂立的技術合同,不適用經濟合同法。
第五十四條
國務院科學技術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五十五條
本法自1987年11月1日起施行。

C. 十級工傷一般賠償多少錢

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3)合同法目錄擴展閱讀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六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

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D. 甲公司向社會散發商品目錄,按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甲公司的因為應視為要約,還是要約邀請

《合同法》第十五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已發出要約的意回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答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對照該條款規定,甲公司向社會散發商品目錄,通常指明什麼商品、什麼價格,而並不會指明交易數量和履行時間、履行方式,對方不能以「是」或者「同意」等因對要約邀請肯定的詞語的答復而成立合同。因此,商品目錄的發送,只是商品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推銷商品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當然表達行為人希望訂立合同的意思,但並不表明他人表示承諾就立即會達成一個合同,它自然不符合作為要約的構成要件,只能視作要約邀請。

E. 民法典到底一共有多少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1][2][3]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立法經過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6]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8]。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9]。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10]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新增離婚冷靜期[11]。12月23日,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12]。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體現對合同的保護,二審稿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13]
2019年6月25日,栗戰書委員長主持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和民法典繼承編草案[14]。12月20日,法工委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將2017年已經出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編入草案,重新編排條文序號,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12月常委會會議審議[15]。12月2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作關於《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修改情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編纂情況的匯報。據沈春耀介紹,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16]。12月2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17]。12月2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18]。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19]。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目錄
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基本規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節 監護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三章 法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營利法人
第三節 非營利法人
第四節 特別法人
第四章 非法人組織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意思表示
第三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四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第七章 代理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委託代理
第三節 代理終止
第八章 民事責任
第九章 訴訟時效
第十章 期間計算
第二編 物權
第一分編 通則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
第一節 不動產登記
第二節 動產交付
第三節 其他規定
第三章 物權的保護
第二分編 所有權
第四章 一般規定
第五章 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
第六章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章 共有
第九章 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第三分編 用益物權
第十章 一般規定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十二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權
第十四章 居住權
第十五章 地役權
第四分編 擔保物權
第十六章 一般規定
第十七章 抵押權
第一節 一般抵押權
第二節 最高額抵押權
第十八章 質權
第一節 動產質權
第二節 權利質權
第十九章 留置權
第五分編 佔有
第二十章 佔有
第三編 合同
第一分編 通則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七章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第八章 違約責任
第二分編 典型合同
第九章 買賣合同
第十章 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十一章 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 保證合同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保證責任
第十四章 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 融資租賃合同
第十六章 保理合同
第十七章 承攬合同
第十八章 建設工程合同
第十九章 運輸合同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客運合同
第三節 貨運合同
第四節 多式聯運合同
第二十章 技術合同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技術開發合同
第三節 技術轉讓合同和技術許可合同
第四節 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
第二十一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二章 倉儲合同
第二十三章 委託合同
第二十四章 物業服務合同
第二十五章 行紀合同
第二十六章 中介合同
第二十七章 合夥合同
第三分編 准合同
第二十八章 無因管理
第二十九章 不當得利
第四編 人格權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
第三章 姓名權和名稱權
第四章 肖像權
第五章 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六章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第五編 婚姻家庭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結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一節 夫妻關系
第二節 父母子女關系和其他近親屬關系
第四章 離婚
第五章 收養
第一節 收養關系的成立
第二節 收養的效力
第三節 收養關系的解除
第六編 繼承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法定繼承
第三章 遺囑繼承和遺贈
第四章 遺產的處理
第七編 侵權責任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損害賠償
第三章 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
第四章 產品責任
第五章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第六章 醫療損害責任
第七章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
第八章 高度危險責任
第九章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十章 建築物和物件損害責任

F. 國際商法的書籍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國際商法概述
一、國際商法的概念
二、國際商法的產生與發展
三、國際商法的淵源
第二節世界兩大法系
一、大陸法系..
二、英美法系
三、兩大法系的比較與發展趨勢·
第二章商事組織法
第一節概述
一、商事組織的概念和特點
二、商事組織的法律形式
三、商事組織法的概念
第二節合夥法
一、合夥的概念和特徵
二、合夥企業的設立
三、合夥企業的內部關系
四、合夥企業的外部關系
五、合夥企業的解散與清算
六、有限合夥
第三節公司法
一、公司制度的演進
二、公司的概念與特徵
三、公司的分類
四、公司的設立
五、公司的資本
六、公司的組織機構
七、公司的合並、解散與清算
第三章代理法
第一節概述
一、代理的概念與特徵
二、代理的分類
第二節代理法律關系
一、代理的內部關系
二、代理的外部關系
第三節代理關系的終止
一、代理關系終止的原因
二、代理關系終止的法律後果
第四節承擔特別責任的代理人
一、對被代理人承擔特別責任的代理人
二、對第三人承擔特別責任的代理人
第五節我國的外貿代理制
一、我國外貿代理制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問題
二、《合同法》關於外貿代理制的相關規定
第四章合同法
第一節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二、合同的分類
三、合同法的淵源
四、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合同的訂立
一、合同的成立要件
二、合同的生效要件
三、合同訂立的法律程序
第三節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履行的概念
二、合同履行的原則
三、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
第五章國際貨物買賣法
第六章產品責任法
第七章國際結演算法
第八章國際商事爭議的解決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G.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釋義的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釋義
第一章10位[7509202280]13位[9787509202289]總則
第二章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特別規定
第一節集體合同
第二節勞務派遣
第三節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國務院令第364號)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7月21日國務院令第9號)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4年2月3日國務院令第146號發布根據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關於修改的決定》修訂)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令第270號修訂發布)
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規定(1990年11月22日國務院令第66號發布)
工人考核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03年3月1日國務院令第372號)
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1993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1號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失業保險條例(1999年1月22日國務院令第258號)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1月22日國務院令第259號)
工傷保險條例(2003年4月27日國務院令第37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3年6月11日國務院第五次常務會議通過1993年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7號發布)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國務院令第423號)

H. 快遞公司丟失貨件的一般賠償處理方法

如果發生快遞丟失的情況,當事人可以證明您所寄物品的價值的話,快遞公司是應當按您托寄物品的實際價格進行賠償的。

建議先與快遞公司協商,在協商不成功的情況下,建議保留相關憑證向您所在的消費者保護協會投訴或者委託律師向法院起訴,以更好地保護您的權益。

快遞企業應注意:

第一,要將有關賠償的規定在快遞運單背書條款中用較大字型大小突出。

第二,收寄快件時應提醒用戶貴重物品要保價,並告知用戶背書條款有關賠償的規定。

第三,當快件發生丟失、損毀等問題時,應盡快與用戶聯系進行賠償,向用戶道歉並做好賠償有關規定的解釋工作。

消費者應注意:

第一,寄遞快件時應仔細閱讀快遞運單背書條款的有關規定,了解有關賠償規定。

第二,寄遞貴重物品要選擇信譽好的快遞企業並保價。

第三,應保管好寄遞快件的運單底單,當快件發生丟失、損毀等問題時,要求企業賠償。

(8)合同法目錄擴展閱讀:

《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規定:快遞丟失應按雙方事先的約定賠償。如果沒有約定,賠償方式有兩種:寄件人為快件保了價(買了保險),按保價金額賠償;沒有保價。

《郵政法》規定:對於未保價的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是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3倍。

《合同法》規定:如果運輸過程中貨物有損毀,快遞公司要與消費者按照約定給予賠償,如果沒有約定的話要給予市價賠償,即按照交付或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

I. 請教個合同法的問題

[五]某大學A教授,於三月一日接獲B出版社寄來的「中國法學網路全書」目錄,載明該全書共十冊,價款壹萬元,並付訂書單乙紙。A教授於三月四日填妥訂書單,因急於上課,乃交C生回家途中於郵局投寄之。C生離去後,A教授憶起其同事D教授曾參加該全書編輯工作,答應贈送一套,即自四樓研究室窗口呼叫,「不要投寄」,C生於下課鍾聲中誤聽為「不要忘記」,點頭離去,而投寄之。A教授於三月五日下午知其事,即以限時專送致函於B出版社,敘明事由,表示撤回訂書單,倉卒之間,未貼限時專送標簽,並誤投於平郵郵筒,延至三月七日上午始行到達。B出版社於三月六日上午收到A教授的訂書單,即於當日下午寄發網路全書,於三月九日到達,A教授拒絕受領。試問B出版社得對A教授主張何種權利?關於本例題,北京大學葛雲松教授曾參照中國大陸民法相關規定加以分析,足供參考,經葛教授同意,附錄如下:A教授的訂書單作業要求:就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所載」A教授的訂書單」一案,參考該書提供的模式,撰寫一份案例分析(「解題」)。註:與台灣民法典第367條大體相當的《合同法》條文是第159條。一、解題結構:B出版社的請求權基礎–《合同法》第159條(一)買賣合同成立1.A教授的要約(1)B出版社寄送目錄和訂書單的法律性質:要約?要約邀請?(2)A教授的要約的成立與發出(3)使者許可權的撤回?(4)意思表示發出後,效果意思的變更對意思表示效力的影響(5)要約的撤回?(6)要約的撤銷?2.B出版社的承諾(二)買賣合同的生效–是否完全符合生效要件?問題:是否存在重大誤解?(三)買賣合同的效力:A教授發生給付價款等義務(四)結論:B出版社有權依第159條的規定向A教授請求支付價款二、解說B出版社要以《合同法》第159條為依據向A教授請求支付款,須(1)買賣合同成立;(2)買賣合同生效,A教授發生支付價款的義務;(3)買賣合同沒有消滅;(4)A教授沒有可以拒絕履行其義務的抗辯權。(一)買賣合同的成立1.A教授的要約(1)B出版社寄的」法學全書」目錄和訂書單,究竟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依《合同法》第14條規定的要約的要件,內容須具體確定,B出版社的目錄和訂書單顯然不滿足該要件(比如,其中不含數量條款),而且,《合同法》第15條規定,寄送的價目表為要約邀請。因此,B出社的目錄和訂書單不構成要約,或為要約邀請。(2)A教授發出訂書單是否構成要約?意思表示的構成要素,一方面為主觀要件,一方面為客觀要件(表示行為)。A教授最初有購買圖書的意思,其訂書單內容具體確定,即從《合同法》第14條關於主觀要件規定看,訂書單完全符合。(3)使者許可權的撤回?但是關於客觀要件(表示行為),要約應到達對方才生效(《合同法》第16條)。A教授交C生投寄,其意思表示已經發出,應無疑義。問題在於,A教授對C生呼叫」不要投寄」,在法律上發生何種效果。C生之於A教授的要約,屬於理論上所說的意思表示的」使者」或者」傳達人」,其地位類似關代理人,因為被授權而具有了使者的資格。我國現行法雖然沒有關於使者的許可權及其消滅的規定,但是《民法通則》第69條第2項規定了代理權可以因為本人的單方行為而消滅,類推適用於此,A教授可以單方撤回C生的使者許可權。那麼,A教授的呼叫是否構成了有效的撤回行為?C生聽到了A教授的呼叫,即意思表示也到達了相對人。問題是,C生錯誤領會了其意思。從比較法來看,台灣民法第94條規定,」對話人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於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我國民法對此未設規定,理論界也少見討論,從政策角度分析,該見解具有合理性(理由……)。本案中C生未能了解A教授的意思,應不發生使者許可權撤回的效力。另一方面,即便就上一點而言認為C生的使者許可權被撤回,也並不必然導致要約不生效。因為,相對人B出版社無法了解要約是否通過使者而為,以及使者許可權的問題,其合理信賴值得保護。類推適用《合同法》第49條關於表現代理規定,A教授不得對善意的B出版社主張使者許可權上的欠缺。(4)A教授的真實的主觀意願(具體而言,效果意思)發生了變化,已經不再願意訂立合同,但是其主觀意願的變化,並不導致要約效力的喪失。(5)要約的撤回?A教授發出了撤回要約的通知,但是該通知並沒有早於要約到達或者同時到達。從《合同法》第17條來看,不發生撤回的效力。《合同法》並沒有規定撤回要約之通知本不應遲到而遲到時的問題,但是第29條規定了承諾的遲到。該條規定的立法宗旨來看也應當適用於撤回要約之通知的遲到。但問題是,A教授的通知乃是平信發出,因此並非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的情形,所以,出版社並無將遲到事實通知A教授的義務。(6)要約的撤銷?《同學們潢意:台灣民法沒有關於要約之撤銷的規定,這是我們的特殊之處,因此,下述分析在王澤鑒的書中沒有對應之處》《合同法》第18條規定,要約原則上可以撤銷。A教授的信件雖然本意在於撤回要約,但是依照意思表示解釋的方法,A教授的目的就是不與出版社訂約,因此,假如他知道該信因為遲到而無法發生撤回的效力,一定希望該信件發生撤銷的效力。所以,該信件可以被解釋為撤銷要約的表示。但是,且不論A教授的要約是否屬於可撤銷的要約(《合同法》19條規定了條件),該通知直到3月7日上午才到達B出版社,而B出版社已經於3月6日寄出書籍,即已經發出承諾。依《合同法》第18條,該通知未能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前到達,不生撤銷的效力。2.B出版社的承諾B出版社於3月6日下午寄出書籍。該行為顯然顯示了B出版社有與A教授訂立買賣合同的意思,並且書籍寄到之時,即可使A教授了解B出版社的訂約意思。因此,B出版社的行為符合承諾的要件(《合同法》21、22、26條),於3月9日到達時生效(26條)。因此,雙方的合同於3月9日成立。(二)買賣合同的生效要件雙方的合同並無欺詐脅迫,內容違法等妨害效力的事由。可成為問題的是,A教授是否存在重大誤解。如有,則A教授享有撤銷權(《合同法》541條款1項)。A教授因為忘記對方曾答應贈與一套書而發出要約,這屬於典型的」動機錯誤」的情形,應不構成重大誤解。(三)因此A教授與B出版社的合同生效。嗣後並未發生使合同消滅的事由。合同性質,屬於買賣合同(《合同法》130條)。買受人義務,依據該法第159條,是支付價款的義務。A教授並無同時履行抗辯權等抗辯事由,B出版社有權請求其履行該義務,以及其他義務

不知對你是否有幫助。

熱點內容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
孫國祥行政法違法性判斷 發布:2025-01-15 12:35:34 瀏覽:44
新編行政法理論與實務 發布:2025-01-15 12:31:38 瀏覽: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項選擇 發布:2025-01-15 12:31:37 瀏覽:660
奧地利民法典pdf 發布:2025-01-15 12:29:15 瀏覽:649
個人外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12:13:50 瀏覽:951
如何講道德 發布:2025-01-15 11:55:36 瀏覽:142
讓我們用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5 11:35:34 瀏覽:853
淶水法院 發布:2025-01-15 11:34:38 瀏覽:628
二次放行法規 發布:2025-01-15 11:08:49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