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安全法

社會安全法

發布時間: 2020-12-21 05:43:04

① 處理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處理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有:
一、對突發社會安全事件前的有效預防。重在加大政策調整力度,促進社會化保障體系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完善,減輕群眾負擔和保障權益,做好就業、勞動及福利保障、救濟扶困等;並建立社會預警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同時,暢道公共參與渠道,拓寬公眾參與途徑,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不斷提高各級幹部危機意識,科學決策和及時控制、有效處理社會矛盾的能力。
二、對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及時應對。突發社會安全事件一旦爆發,就應積極處置,並把握以人為本、及早化解、依法處理、慎用警力、當地領導負責等五大原則。在處置過程中,具體採取七種基本方法:
1、迅速控制事態,爭取由大變小,由熱變冷,由強變弱,防止其蔓延擴大;
2、提出整體方案和對策,了解事態起因,參與人群情況,有針對性地作出應對策略;
3、統一行動,要精心組織部署,明確責任分工,各方聯合行動,才能全面解決問題;
4、政府及有關領導直接對話,進行解釋,消除誤解和對立情緒;
5、主導輿論導向,利用主體媒體做好正面宣傳報導,減少和消除不實謠言和傳聞的負面影響;
6、組織紀律約束,利用歸屬組織做教育工作,進行紀律約束,最大限度減少參與事件的人數規模和越軌言行;
7、法律措施。利用執法機關依法處置,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三、對突發社會安全事件後的修復重建。事後要對突發社會安全事件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改進管理和工作方法,採取有效措施做好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恢復重建,在機制、管理、設施等方面進行改進和修復,並繼續利用各種渠道對突發社會安全事件參與人員進行教育疏導和善後工作,從根本上防止事件再次發生。

② 科塞的社會安全閥理論包括哪些主要觀點

從社會沖突論的功能分析社會現象
社會沖突理論以科塞、達倫多夫版為代表,重點研權究社會沖突的起因、形式、制約因素及影響,是作為對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的反思和對立物提出的。如果說結構功能主義強調的是社會的穩定和整和,代表社會學的保守派,那麼...

③ 社會安全閥與社會控制的關系

社會控制

社會組織利用社會規范對其成員的社會行為實施約束的過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控制,泛指對一切社會行為的控制;狹義的社會控制,特指對偏離行為或越軌行為的控制。

越軌行為

指違反重要的社會規范的行為。亦稱離軌行為或偏離行為。主要表現在:越軌行為總具有相對性,即它總是在特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才成為越軌行為。某一社會或群體中的越軌行為,在另一社會或群體中可能是正常或正當行為;越軌行為必須是違反了重要的社會規范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個別人或少數人所具有的特殊愛好、行為特點,只要不與社會規范發生沖突主不屬於越軌行為;越軌行為是多數人不贊成的行為。任何社會或群體的大多數成員在其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地發生某種越軌行為。但是,只要不一再重復此種行為。就不會被視為越軌行為。越軌行為不完全等同於社會問題;行為的越軌程度以及此種行為受到處罰的程度取決於該規范在維系社會與群體上所處的地位。

社會安全閥

社會沖突理論中用以表示社會沖突積極作用的概念。指各個社會都存在著一類制度或習俗,它作為解決社會沖突的手段,能為社會或群體成員提供某些正當渠道,將平時蓄積的敵對、不滿情緒及個人間的怨恨予以宣洩和消除,從而在維護社會和群體的生存、維持既定的社會關系中,發揮安全閥的一樣的功能。故亦稱社會安全閥制度。

④ 請問勞動合同法、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哪些屬於社會法

勞動合同法屬於社會法。

參考資料:
已經頒布的社會法法律法規(18件)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決議(1978年)
附: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的決議(1981年)
附: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1990年)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2006年修訂)
5.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2001年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年,2005年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2年)
8.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1993年)
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1996年)
1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1999年)
13.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年)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7年)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
18.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2010年)

⑤ 科塞的社會安全閥理論包括哪些主要觀點

從社會沖抄突論的功能分析社會現象 社會沖突理論以科塞、達倫多夫為代表,重點研究社會沖突的起因、形式、制約因素及影響,是作為對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的反思和對立物提出的。如果說結構功能主義強調的是社會的穩定和整和,代表社會學的保守派,那麼...

⑥ 《社會安全法》是誰提出r

科賽

⑦ 《社會保障法》相關內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 第三條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適應道路交通發展的需要,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五條 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交通、建設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經常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時,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並模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有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義務。 第七條 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應當加強科學研究,推廣、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設備。 第二章 車輛和駕駛人 第一節 機動車、非機動車 第八條 國家對機動車實行登記制度。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道路行駛。尚未登記的機動車,需要臨時上道路行駛的,應當取得臨時通行牌證。 第九條 申請機動車登記,應當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來歷證明; (三)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或者進口機動車進口憑證; (四)車輛購置稅的完稅證明或者免稅憑證;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在機動車登記時提交的其他證明、憑證。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完成機動車登記審查工作,對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應當發放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和行駛證;對不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應當向申請人說明不予登記的理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發放機動車號牌或者要求機動車懸掛其他號牌,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的式樣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並監制。 第十條 准予登記的機動車應當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申請機動車登記時,應當接受對該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檢驗。但是,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依據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認定的企業生產的機動車型,該車型的新車在出廠時經檢驗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獲得檢驗合格證的,免予安全技術檢驗。 第十一條 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應當懸掛機動車號牌,放置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並隨車攜帶機動車行駛證。 機動車號牌應當按照規定懸掛並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擋、污損。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繳、扣留機動車號牌。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辦理相應的登記: (一)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 (二)機動車登記內容變更的; (三)機動車用作抵押的; (四)機動車報廢的。 第十三條 對登記後上道路行駛的機動車,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根據車輛用途、載客載貨數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況,定期進行安全技術檢驗。對提供機動車行駛證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單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應當予以檢驗,任何單位不得附加其他條件。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發給檢驗合格標志。對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檢驗實行社會化。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實行社會化的地方,任何單位不得要求機動車到指定的場所進行檢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不得要求機動車到指定的場所進行維修、保養。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對機動車檢驗收取費用,應當嚴格執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收費標准 第十四條 國家實行機動車強制報廢制度,根據機動車的安全技術狀況和不同用途,規定不同的報廢標准。 應當報廢的機動車必須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不得上道路行駛。報廢的大型客、貨車及其他營運車輛應當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監督下解體。 第十五條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應當按照規定噴塗標志圖案,安裝警報器、標志燈具。其他機動車不得噴塗、安裝、使用上述車輛專用的或者與其相類似的標志圖案、警報器或者標志燈具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應當嚴格按照規定的用途和條件使用。 公路監督檢查的專用車輛,應當依照公路法的規定,設置統一的標志和示警燈。 第十六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拼裝機動車或者擅自改變機動車已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徵; (二)改變機動車型號、發動機號、車架號或者車輛識別代號; (三)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 (四)使用其他機動車的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 第十七條 國家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設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八條 依法應當登記的非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道路行駛。 依法應當登記的非機動車的種類,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 回答者:啊停|一級|2011-5-12 23:18 社會保障基礎知識第一節 社會保障的概念與含義一、社會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義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和行政措施設立的、旨在保證社會成員基本經濟生活安全的各種項目總和。 2.國外對社會保障定義的理解由於世界各國的國情不同,對社會保障的界定有所不同,並且對這一概念的認識本身也有一個發展過程;西歐福利國家將社會保障理解為一種公共福利計劃,人人都能夠享受。更多的國家則認為社會保障是一張社會安全網,為需要的社會成員特別是勞動者的生老病死及其家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我國對社會保障定義的理解 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因年老、疾病、失業、傷殘、生育、死亡、災害等原因而失去勞動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礙的社會成員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項社會安全制度。二、社會保障概念的含義 對社會保障的概念要給予比較全面的、准確的、科學的概括,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把握: 1.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是國家和社會:補償弱化的家庭保障功能,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以穩定社會。 2.社會保障的目標是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基於人的生存權的保護,二是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3.社會保障面向社會全體成員:社會成員只要符合社會保障的條件,就應該無一例外地成為社會保障的對象。 4.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保證和依據是法律法規:即國家以立法或制定行政條例的形式來確定社會保障的范圍、資金來源及支付標准等基本內容,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其得以實現。法和行政條例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所依據的法律有兩類:形式意義上的社會保障法規和實質意義上的社會保障法規。在具體操作時「小法必須服從大法」。三、社會保障的范圍和對象 1.保障的一般對象 按社會保障的定義,社會保障的一般對象應是全體社會成員。但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實現社會保障的原則不同,從而社會保障的對象也有所不同。 2.具體的保障范圍:視各國保障的原則及國情而定。實現普遍性原則國家:保障對象為全體社會成員;實現特殊性原則國家:保障對象有選擇,為部分社會成員;我國的社會保障范圍:許多項目只面向城鎮的工薪階層,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在建設之中,由我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決定。大多數地區農民是家庭保障。但如果進城打工,就應該受到保障;發展趨勢:隨保障內容的完善而不斷擴大。但何時擴大到更廣的領域,要視各國經濟發展的情況、經濟承受能力而定。本節重點: 1、社會保障的一般概念 2、社會保障的含義選擇題: 1. 社會保障制度旨在滿足人們什麼水平的生活需要?(單選)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現代化生活需要 2 .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依據是什麼? (單選) A.社會立法 B.企業和個人的自覺性 C.思想教育是非題: 1、社會保障不是一項社會安全制度 (1) 錯,社會保障是一項社會安全制度。 (2) 因為社會保障的目標是保障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使社會成員不至於因為年老、疾病、失業、傷殘、生育、死亡、災害等原因而陷於貧困。第二節 社會保障的特點與作用一、社會保障的目的和意義 1.經濟目的 通過社會保障,使社會成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維持生命的安全; 2.政治目的 通過社會保障,保證國家的各項政策得到貫徹和實施,維持社會穩定,鞏固現存的社會制度。 3.最終目的: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二、社會保障的特點 一是社會性社會保障對象具有社會性,即其保障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社會保障組織管理機構的社會性;社會保障資金來源的社會性。社會共同承擔制。 二是強制性各國均用法律的形式將社會保障制度固定下來,以確保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避免了主觀隨意性。社會保障所規定的某些保障項目,不論個人或僱傭單位願意與否,都必須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參加並接受其保障;社會成員個人無權選擇所參加的社會保障的項目、待遇,社會保障機構也無權拒絕社會成員享受其權利的要求;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以立法形式保證實施,符合繳納條件的個人和團體,都必須按要求繳納,否則將被追究法律責任。目前仍有不少企業拒絕參加社會保險,違反了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三是普遍性保障項目普遍: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險又包括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等多個方面;保障對象普遍:覆蓋至全體社會成員;四是公平性符合保障的對象能夠均等地獲得社會保障的機會和權利;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公平和進步。五是互助性橫向互濟: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遵循的是一種大數法則,也即是多數成員實現對少數遭遇風險成員的收入補償;縱向互濟:代際之間的互濟。如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部分。六是儲蓄性 一部分社會保障項目的資金是先行扣除、繳納和儲存,然後分配和使用。其實質是「取之於已,用之於已。」 三、社會保障的功能 1.社會保障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市場經濟的特點:一是通過市場機製作用於社會,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市場機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盲目性、外部不經濟、無法協調效率與公平等。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由競爭性的市場體系與以政府為主體的宏觀調控體系兩部分組成,二者相互作用,進行資源配置。國家運用社會保障干預市場失靈。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公共利益。 2.社會保障的社會性功能(對社會發展、社會穩定的作用)社會保障的補償功能:是對因為市場競爭造成失業、下崗者的一種經濟補償。社會保障的穩定功能:通過保證勞動者乃至國民在特殊情況下的生活問題,從而實現整個社會乃至統治秩序的穩定。被譽為「社會安全網」和「社會減震器」。國際勞工組織在總結各國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時指出:「沒有社會的安定,就沒有社會的發展;沒有社會保障,就沒有社會的安定」,客觀地描述了社會保障作為社會穩定機制的重要性和功能。 2、社會保障的經濟性功能(對應於社會保障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的資金直接來源於社會保障費、國家資助(財政補貼)以及資金運營收入,經過長期積累,數量巨大,並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支柱。 平衡需求功能:經濟要保持健康的發展,就要保持需求與供給的總體平衡。在經濟擴張時期,就業比較容易,失業率低。在經濟緊縮期,找工作困難,失業率高,可支配的收入減少,容易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社會保障被稱之為調節經濟的蓄水池,具有非常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當經濟衰退而失業增大時,由於失業給付,抑制了個人收入減少的趨勢,給失去職業和生活困難的人們以購買力,從而具有喚起有效需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復甦。而當經濟高漲失業率下降時,社會保障支出相應縮減,社會保障基金規模因此增大,減少了社會需求急劇膨脹,最終又使社會的總需求與總供給達到平衡。國民收入再分配功能:通過稅收的環節,在一次分配的時候,將高收入者以征稅的形式收上來,通過財政手段轉移支付,再分配低收入者,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公平。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 維持勞動力再生產:通過失業救助,使失業者能夠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通過就業培訓,又使得失業者得到了新的技能,重新就業。促進勞動力有效配置:通過社會保障調控,勞動者無後顧之憂,可以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要素的有效配置。部分勞動力則通過失業救助,找到了最能發揮其能量的工作,也即實現了有效配置。本節重點:1、社會保障的特點 2、社會保障的功能

⑧ 多選題:《安全生產法》規定了社會,公眾安全生產監督的主體及形式,包括了()

《安全生產法》規定了社會,公眾安全生產監督的主體及形式,包括了(A、各級地方政府監督 B、各級工會組織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C、新聞媒介的社會輿論監督)

⑨ 請列舉兩條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知識

1.國家安全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一章第二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2.國家安全涵蓋內容

為了體現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從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11個領域對國家安全任務進行了明確。

3.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

根據《國家安全法》第2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是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包括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

4.國家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

根據《國家安全法》第3條規定,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9)社會安全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亮點

亮點一: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國家安全法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中央的決策就是為了應對國家面臨的安全挑戰,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法律化、制度化,構建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是制定新的國家安全法的目的。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法制辦國防政法司司長吳浩:國家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需要我國制定一部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法律。

國家安全法涵蓋了國家安全各個領域的內容,很多都是原則性規定,重點解決國家安全各領域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和亟待立法填補空白的問題,同時為今後制定相關配套法律法規預留了空間。

亮點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此次通過法律重申經濟安全審查監管這一制度,為以後修改、完善經濟安全審查措施奠定了法律基礎。

亮點三:確保文化安全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國際法所法治戰略研究部主任李忠:我們的文化安全既不是文化鎖國、限制言論自由,也不是我們不再對其他國家開展文化交流,我們要繼續開展平等對話,在這個過程中豐富中華文明,給全人類做貢獻。

亮點四:維護國家網路空間主權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這部法第一次明確了『網路空間主權』這一概念,這可以理解為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的體現、延伸和反映。

亮點五:為太空、深海和極地等新型領域國家安全提供法律支撐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人口佔世界六分之一,批准和加入了關於這些新型領域的一些國際公約,中國有權也有義務履行公約義務,對這些領域進行探索開發,造福全人類。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有權依法保障自身的相關活動、資產和人員的安全。

熱點內容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