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合同法
1. 土地流轉合同法主要有哪些內容
《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據法律流轉使用權,以這個為依據可以延伸到《物權法》《土地承包法》,轉讓使用權要簽訂協議/合同,又涉及到《合同法》。
最新農村土地流轉法有哪些內容?
1、《農村土地承包法》中的「農村土地」主要包括哪些土地?
答:《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
2、在農村對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應採取什麼方式承包?
答:《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農村土地承包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第四十六條規定:「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直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後,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經營。」
3、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所有權性質是否改變,承包地是否可以隨意買賣?
答:不能。《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七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承包地不得買賣。」
4、農村土地應由誰來發包?
答:《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原,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5、土地承包的程序是什麼?
答:《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九條規定:(1)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選舉產生承包工作小組;(2)承包工作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訂並公布承包方案;(3)依法召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4)公開組織實施承包方案;(5)簽訂承包合同。
6、各種土地的包期限?
答:耕地的承包期限為30年;草地的承包期為30——50年;林地的承包期為30——70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7、 哪些土地應當用於調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給新增人口? 答:(1)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2)經過依法開墾等方式增加的;(3)承包方依法自願交回的。
7、土地承包是由哪個部門管理的?
答:《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一條規定: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依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負責全國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的指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依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
8、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發包方應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什麼?
答:發包方應享有的權利包括:(1)發包本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本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2)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3)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發包方應承擔的義務包括:(1)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變更解除承包合同;(2)尊重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活動;(3)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為承包方提供生產、技術、信息等服務;(4)執行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本集體經 組織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5)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2. 有知道關於土地合同法的請解答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代表土地所有者——國家,作為出讓方與受讓方(土地使用者)按照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對出讓土地的范圍、面積、年限、用途、出讓土地的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繳納、土地開發建設與利用、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不可抗力、違約責任等問題友好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依法簽訂的書面協議。合同成立和生效。切勿混為一談。合同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充分協商後達成一致意見時合同即成立,但並不意味著該合同在出讓方和受讓方之間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產生了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效果即合同生效。合同的生效必須符合一定的要件:(1)合同的主體合格。(2)合同的訂立必須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3)合同訂立的程序必須合法。要按照國有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等有關程序來簽訂合同,否則,會導致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4)合同的內容必須合法。出讓方、受讓方協商後訂立的合同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共利益。(5)經市、縣人民政府批准。(6)合同必須採取書面形式。合同效力和合同履行。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所產生的法律後果,即合同依法產生的具有約束出讓方、受讓方的強制力。具體表現在:(1)在出讓方和受讓方之間設定一定的權利和義務;(2)對出讓方和受讓方具有法律拘束力;(3)出讓方或受讓方不全面、適當履行合同,可以依據合同請求強制履行或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4)產生及時通知、協助、防止損失擴大等合同附隨義務。合同履行是指受讓方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出讓方依照合同約定向受讓方提供出讓的土地等行為。合同變更、解除和終止。對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來說,作為出讓方的市、縣土地管理部門比較固定,一般不會隨意改變。作為受讓方,如果受讓方擬把土地使用權轉讓給第三方,屬於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調整及規范的范圍。如果合同已履行完畢,也不存在合同主體變更的問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主體的變更主要是指合同簽訂之後,實際履行之間,受讓人的名稱發生了變化或者出現法人合並、分立等情況。按照合同的一般理論及立法、司法實踐,法人合並、分立後,其權利義務由新設立的法人承擔,因此不需要重新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對於受讓人名稱發生變化,法律法規並未明確規定,基於受讓人可能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以及今後土地登記的方便,應重新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為宜。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生效之後、未全部履行之前,基於法定的原因或出讓人、受讓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提前消滅的行為。主要有以下情形:出讓方和受讓方協商解除;受讓方逾期未全部支付土地出讓金的;出讓方未按合同約定提供土地使用權的;因不可抗力、土地滅失等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出讓方未按合同約定的開發日期滿2年,被出讓方收回土地使用權而使合同解除。合同終止,是指因履行完畢、土地使用年限屆滿或其他法定原因致使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歸於消滅的行為。如《土地管理法》第58條規定的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等五種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情形;合同約定的土地使用權期滿時,合同終止。根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約定、法律的有關規定,土地使用權期滿,土地使用者可以申請續期,但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提出申請,出讓人應當批准。此時,需要重新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辦理登記。違約責任。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出讓方、受讓方不履行合同或者不按合同約定的條件履行合同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但出現法律規定的免責原因除外。出讓方不按合同要求提供土地使用權,應當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受讓方不按期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也應當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受讓方未按照合同約定進行開發建設,超過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出讓人可以向受讓人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2年未動工的,出讓人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法定的免責原因主要是指不可抗力、政府或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或動工所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動工開發遲延。對於出讓方或受讓方一方違約後,另一方能否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不過按照實踐中的一般作法及合同的理論,應該可以。但法律同時賦予另一方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權利。法律救濟途徑。出讓方或受讓方一方或雙方違約後,對方應通過怎樣途徑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先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提交仲裁委員會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然,如果土地使用者不按照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開發利用土地,或者擅自改變土地用途的,市、縣土地管理部門(此時不以出讓方的身份出現)可以依職權予以糾正或處罰。
3. 土地新合同法頒布前簽的長期合同法院如何判決
超過二抄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二百一十四條 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租賃是轉讓租賃物的使用權,租賃期限的長短由當事人根據其使用租賃物的目的和租賃物的性質自主決定。
(3)土地合同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法條: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
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4. 在農村租賃土地,如何判斷應當適用土地承包法還是合同法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請高手指點。
在農村租賃土地,應同時適用土地承包法和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轉土地的用途;
(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七)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二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根據上述條款可知,二者並不沖突,可以同時適用。
土地承包法與合同法的區別如下:
一、制定主體不同。
土地承包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2年8月29日通過。
合同法與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
二、調整范圍不同。
合同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土地承包法調整的是發包人、承包人、承租人等土地使用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三、法律性質不同。
土地承包法具有行政法性質。
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5. 土地合同法年限多少年
關於土地租賃最高期限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內條規容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
第二十條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該期限適用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屬於對特殊主體的特別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所以除特別主體意外,其他一般主體訂立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不得超過20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6.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否適用於合同法,哪方面適用
對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性質,我國法律界認識不一。就理論界而言,回民法學者認為其屬答於民事合同,行政法學者認為其屬於行政合同。在審判實踐中,以前法院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大多作為民事案件來受理,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該規定將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規定為第五個民事案由,屬於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糾紛①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1月關於規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中,把行政合同列為行政行為之一。依據該通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的案由應當定為土地行政合同糾紛,應該屬於行政訴訟范圍了②《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屬於典型的行政合同。
7. 土地租用合同法
土地租賃合同立合同雙方:出租方:(簡稱甲方)承租方:(簡稱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規定,甲乙雙方本著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訂立本合同。一、甲方將位於,租賃給乙方使用,四至范圍以測繪詳圖為准。二、乙方租賃使用甲方該宗土地進行廠建設,租金形式按年度定時支付。三、租賃期年,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至。四、租金及兌付方法:本合同項下的土地租金為每畝元,計人民幣元。本合同簽字後,乙方一次性交清一年租金元,以後乙方應於每年月日按時繳納租金,逾期不交的,每日加收‰的滯納金。五、甲方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由乙方按有關規定給予一次性折價補償。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本合同項下的土地使用權,未經甲方同意,不得擅自轉讓和出租。如確需轉讓和出租,須經甲方批准。、甲乙雙方不得擅自提前終止合同,如乙方放棄承租權,其使用權為乙方所有。、本合同下的土地使用權如因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甲乙雙方均應服從國家需要。、本合同期內如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雙方互不承擔責任。七、土地租賃期限屆滿,乙方需要急需使用土地的,須再重新有關手續。如到期不再繼續使用的,乙方應到期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甲方。八、本合同履行期間,如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九、本合同未盡事宜,由雙方約定後作為合同附件,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十、本合同經甲乙雙方簽字蓋章後生效。本合同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甲方:(蓋章)乙方:(蓋章)年月日
8. 土地租用合同法
1、是否違約要看合同的具體約定
2、你朋友只是法人代表,具體的責任承擔是由公司來承擔的,公司承擔的責任也就是有限責任,不用擔心
9. 土地合同法的違約金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十條還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管理你們村的土地的主體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而不是鎮政府。
第四十六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承租戶與本村簽訂二十年的土地承包合同是合法有效的,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除縣級人民政府可以依法進行徵收外,包刮鎮政府在內的其它任何單位或組織都是沒有權利撤消或解除承租戶與本村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的。國家徵收土地的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九條 「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並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對問題補充的回答:
第一個問題:
你的問題就涉及到《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土地管理法》 《合同法》
第二個問題:
鄉政府要征地,必須依照法制規定的以下征地程序征地:
1:首先要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准、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這就是法律規定的「告知程序」。
2:由國土資源部門擬確認被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 這就是法律中規定的「確認征地調查結果」
3: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准、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這是法律中規定的「 組織征地聽證」的程序。
4: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任何沒有通過以上程序的都屬於違法征地,根據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三段的第二段落「耕地實行先補後占」的規定,鄉鎮給與的終止合同通知是無效的,是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鄉鎮應當承擔本條法律規定的一切責任。《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原文如下: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或者強迫、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給承包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