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保人

經濟法保人

發布時間: 2020-12-17 06:11:57

經濟法中的保證合同

當然需要承擔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十二條規定,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版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權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⑵ 經濟法和憲法的關系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經濟法則是指導和約束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律,二者之間的關系研究對於提升憲法與經濟法的落實、完善都具有重要意義。

基於此,本文針對憲法與經濟法關系體現的共有經濟性進行分析,並分析二者之間存在的相互影響,為提升對憲法與經濟法關系的「經濟型」了解,提供有效的參考和依據。

(2)經濟法保人擴展閱讀:

憲法是我國的一部基本法律,憲法當中針對我國的各項事業建設都進行了總結性的規定。而經濟法主要制約的對象是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發展當中的各個主體以及各項活動。憲法和經濟法之間存在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經濟性」。

憲法在規范國計民生的同時,不會忽視對於經濟建設的約束,憲法和經濟法的作用以及內容,都是二者共同擁有經濟性的一種體現。國家的憲法當中,會結合國家的經濟制度進行提現,因此,不同國家的憲法當中針對經濟的內容存在極大的差別。

憲法是我國公民經濟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是我國公有制、私有制發展的重要影響者,也是國民經濟推進的重要因素。在一個國家發展的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國際經濟形勢以及國內經濟形勢都是不同的,而為了能夠在不同時代的經濟要求下都突顯出經濟性;

憲法和經濟法都需要能夠時刻體現國家的經濟職能,體現法律化的經濟調控手段以及權利。在世界各國當中,憲法由於具有經濟性,因此都會促進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憲法也是如此,在修改與完善的過程當中,都將不斷完善經濟性規范作為重要的參考要素。

⑶ [CPA經濟法 總同法總則]關於債務人與保證人共同欺騙債權人

第一條指的是主合同,當主合同無效後,擔保合同隨即無效,此時產生的損失,由過錯方承擔。這幾條都是強調合同無效後過錯方所承擔的責任,對於涉及惡意欺詐、故意隱瞞的情況,所訂立的合同無效。

⑷ 經濟法擔保法案例

1.該題涉及抵押權順位問題。李某向潘某的借款屬於民間借款合同,且回沒有設定任何擔保,答屬無擔保債權,無權要求李某以房產變賣清償債務。建設銀行和趙某的債權設定抵押擔保,故按登記先後順序清償。房屋變賣14萬首先清償建設銀行10萬且加計利息和拍賣費用,剩餘不足4萬不足清償趙某。趙某和潘某有權要求李某承擔違約責任。

2.抵押合同有效。李某構成無權處分,銀行設定抵押合同並以登記,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抵押權。但是趙某的抵押合同並未登記,抵押合同有效而抵押權沒有成立。

3.抵押物滅失,抵押權人可以就保險金優先受償。但該債權未到履行期限,抵押權人可要求提存該10萬元保險金以備償。

⑸ 什麼叫保證及其規定在經濟法中

根據」國家稅務總抄局關於金融襲業營業稅若干問題的通知 「國稅發〔2000〕6號( 全文有效)的規定:
(一)各銀行(不包括中國銀行)總行統一從境外借入外匯資金,再通過其所屬分支機構貸給用戶的,由所屬分支機構按向用戶所收取的貸款利息,減除支付給境外的借款利息支出後的余額為營業額計算納稅。
(二)中國銀行總行統一從境外借入外匯資金,再通過其所屬的分支機構貸給用戶的,由所屬分支機構按所收利息全額繳納營業稅,向境外支付的借款利息支出由總行從其營業額中統一減除。

⑹ 在經濟法中,提到納稅擔保人,納稅擔保人和第三人有什麼區別呢

根據《納稅擔保試行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2005〕11號)的規定,納稅擔回保是指經稅務機關答同意或確認,納稅人或其他自然人、法人、經濟組織以保證、抵押、質押的方式,為納稅人應當繳納的稅款及滯納金提供擔保的行為。納稅擔保人包括以保證方式為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的納稅保證人和其他以未設置或者未全部設置擔保物權的財產為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的第三人。

從以上規定中可以看出,以保證方式為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的屬於納稅保證人,而其他以未設置或者未全部設置擔保物權的財產為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的屬於第三人

⑺ 經濟法都包括什麼

經濟法的包括:

經濟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版、票據法、破產法權、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法律。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

可以按照以下原則進行分類:

一、國家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等。

二、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等。

三、國家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

四、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

⑻ 《經濟法》中的保證是什麼意思

來保證是指第三人為債務人的債務履源行作擔保,由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代為履行非金錢債務的,如果保證人不能實際代為履行,對債權人因此造成的損失,保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⑼ 經濟法中,"為他人設定抵押權"是什麼意思

所有人抵押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原始的所有人抵押,即所有人在自己的財產上設定抵押權,或者為未成立的債權設定抵押權,其抵押權自始屬於所有人。如土地所有人通過發行自己的土地抵押證券或者將自己登記為抵押權人,以抵押權作為投資進入流通領域。這種抵押不是保全型的抵押,而是一種投資抵押,為德國民法所獨有。法國民法採取抵押權次序升進原則,因此,不存在所有人所獨有。法國民法採取抵押權次序升進原則,因此,不存在所有抵押制度。
二是法定的所有人抵押,即在抵押權成立後,因混同司其他原因而發生的所有人抵押。原為他人設定的抵押權,抵押物因法定原因而歸屬於抵押權人,抵押物所有人在該抵押物上繼絢保有抵押權,為德國民法所採用,我國台灣地區「民法」規定,成立所有人抵押,以發生混同時為限。一般原則是主債權因混同而消所有人抵押,以發生混同時為限。一般原則是主債權因混同而消滅時,抵押權也隨之消滅。但是,如果抵押物上存在數個抵押權,前手的抵押權與主債權混同消滅時,後手的抵押權即升為前一次序,將會損害因混同時而成為抵押物所有人的抵押權人利益,因此法律規定此時抵押權不消滅,抵押權人就自己的抵押物仍享有抵押權0法定原因主要包括被擔保債權消滅,抵押權與所有權混同,抵押權的絕對拋棄。所有人抵押權由法律規定而威立,不以登記為必要,即可對抗第三人。我國擔保法對此未作規定。 [2]
審判實踐中對債權成立時抵押權設定沒有爭議,但對債權成立在先,抵押權設定在後的事後抵押存在不同的意見,事後抵押的實質使無擔保的債權變成有擔保債權,我國法律並未規定抵押設定必須與債權成立同時進行,對事後抵押的效力未作規定。我們認為,兩種情況的事後抵押應當確認為無效。
第一,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六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破產企業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的行為無效。
第二,債務人有多個普通債權人的,其財產又不足清償全部債務時,債務人與普通債權人設立的事後抵押無效。原則是債務人的多個債權人必須是債權成立時無財產擔保的普通債權人
1.保有債權的所有人抵押權之效力。在此所有人抵押權,保有被擔保債權,於債權清償期屆滿,其抵押權在於得買行之狀態時,所有人雖對於自己所有之物,得依抵押權實行之方法申請法院拍賣抵押物,就其賣得價金依登記簿上之次序,優先的取得相當於自己債權額之金額,但不得基於債務名義對於自己所有物為強制執行(參照德民1197條1項)。此外所有人就被擔保債權所生之利息,亦得優先受清償。抵押物後次序抵押權人實行其抵押權時,所有人其債權已屆清償期者,亦得基於所有人抵押權,依登記簿上之次序優先受清償,未屆清償期者,其抵押權負擔應由買受人承受之。所有人之債權人對於其不動產為強制執行時,其情形亦同。所有人破產時,其不動產雖編人破產財團,所有人得基於其抵押權行使別除權。 [2]
2.不保有債權的所有人抵押權之效力。在此所有人抵押權,所有人對於自己不動產不得實行抵押權,蓋無取得價值權原之債權,亦無執行權也。後次序抵押權人申請拍賣抵押不動產時,因有所有人抵押權之存在,後次序抵押權人不得升進其次序,惟得依原來的登記簿上之次序,優先受清償,從而賣得價金之一,為所有人依優先次序之抵押權所保留,然所有人無被擔保債權,其所保留的賣得價金之一部,在所有人方面不得以為債權之清償而取得,結局以為自賣得價金中支付各抵押權人後之剩餘金,而歸屬於所有人,從而所有人之債權人於拍賣程序參與分配時,其剩餘金應分配於此等債權人,其情形有如普通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所有之不動產為強制執行時,有優先受清償權之擔保權人先由賣得價金受清償,其剩餘額應支付於普通扣押權人,即不保有債權的所有人抵押,一方面防止後次序抵押權人之不當得利,他方面有增加一般債權人共同擔保之作用。又所有人破產時,其不動產編入破產財團,因所有人無債權亦無別除權。

⑽ 如何理解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經濟法屬性

我們判斷某一法律屬於哪個部門法 主要是通過它的調整對象來確定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版的調整對象被包含權在經濟法德調整對象之下 所以屬於經濟法 具體原因如下:經濟法主要調整如下社會關系 1國家因調整市場經濟主體的經營者地位和資格而形成的組織管理關系2國家在調整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的過程中形成的市場管理關系3國家在實行市場調控、促進經濟協調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經濟調控關系4國家在協調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經濟法的各項法律制度的實施和經濟活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進行監督而形成的經濟監督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屬於國家在調整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的過程中形成的市場管理關系。應該與民法的調整關系相區別一下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但是 消保法明顯不是規定平等主體之間關系的,因為,根據立法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它是著重強調消費者權利而加重銷售者義務的。它一開始就把消費者定義在一個弱者的地位 故它的任務是規范市場秩序 而不是調整平等主體財產關系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